小班教案

时间:2024-08-18 16:52:06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班教案模板汇编6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小班教案模板汇编6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蔬菜宝宝(小班日常生活区,娃娃家,科学区)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蔬菜,辨识不同蔬菜的形状和颜色。

  2、知道蔬菜有营养,喜欢吃蔬菜。

  【活动准备】

  自制蔬菜6种,相对应的蔬菜图片6张,盘子6个,玩具炒锅1个,铲子1个,夹子1个。

  【操作要点】

  1、从托盘中夹出一种蔬菜,用铲子在炒锅里翻炒。

  2、炒熟后用夹子夹出,盛放在与图片对应的盘子里。

  3、依此法操作其他蔬菜。

  4、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做菜感受。

  【指导建议】

  1、根据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投放相应的蔬菜图片。

  2、提供真实的.蔬菜,学习蔬菜印画,当掌握拓印技能后,还可以让幼儿想象添画。

  3、组织幼儿收拾整理好活动材料。

  看!这是辣椒!

  这是白菜

  呵呵,这是菜椒

  看!这是蘑菇!

  看!这是洋葱!

  这是我最爱吃的西红柿!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2、通过故事,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荤菜,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3、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三只小熊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三只小熊图片,引起幼儿观察,提问:这三只小熊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胖瘦不一样。)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的.胖,有的瘦吗?

  二、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

  三、组织幼儿讨论。

  1、白熊为什么会那么胖?(因为它不吃蔬菜,只吃肉。)

  2、黄熊为什么会那么瘦?(因为它只吃蔬菜,不吃肉。)

  3、为什么大家都夸棕熊漂亮呢?(因为它不挑食,身体不胖不瘦)

  4、你愿意做哪只小熊呢?为什么?

  5、怎样才能像棕熊那样漂亮呢?

  教师小结:大家都想做漂亮的小棕熊,那你们就要像小棕熊一样,又吃蔬菜,又吃肉,这样身体才健康。

小班教案 篇3

  游戏目标:

  1.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玩圈,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2.在游戏中锻炼幼儿双脚行进跳的能力。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游戏重难点:

  能探索出纸圈的多种玩法。

  游戏准备:

  纸圈人手一个、平整的活动场地。

  游戏过程: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玩好不好?好,开上你们的小汽车,出发。汽车进站了,请你们找好了车位停好车。

  刚才我们把纸圈当成了方向盘,那除了可以当方向盘外,还可以怎样玩呢?你们去试一试吧。

  幼儿自由探究纸圏的玩法。教师边巡视边认真观察幼儿。

  2.小朋友们玩得真开心,现在谁大胆地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请个别幼儿展示玩法,老师引导幼儿跟着学一学,玩一玩。

  3.小朋友们说了许多玩法,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玩的?(.教案网出处)把纸圈放在地上,两脚并拢,膝盖弯一弯,然后跳进圈内。

  教师讲解示范。幼儿反复练习。启发幼儿将纸圈排列组合成不同形状,练习连续向前跳圈,提醒幼儿双脚并拢。

  4.跳圈比赛,将幼儿分组成两组进行。

  5.你们都有点累了, 我们一起放松一下。蹬蹬脚、敲敲腿、伸伸懒腰、相互捶捶背等。

  6.开车回家。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我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纸圈可以怎么玩?想的办法越多越好,幼儿便想出各种富有童趣的玩法,有的扔、有的.跳、有的把圈背在背上当乌龟壳、有的当方向盘,幼儿一个个玩得很开心。幼儿也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玩乐中促进了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但由于气温高,天气热,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生活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其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科学现象。如:“糖和盐不见了”这一活动作为小班的幼儿,也是经常见到的,但幼儿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这种现象。此活动提供给幼儿实践操作机会,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的去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如:幼儿在活动中观察溶解过程和了解溶解现象,激发了幼儿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糖和盐能溶解于水的现象,同时发现搅拌能加快溶解。

  2、使幼儿知道有的物体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里不能溶解。

  3、培养幼儿对溶解这一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激发幼儿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杯子,一把小勺。

  2、每组一个大盆、一把大勺、抹布两条。

  3、实验材料:白糖、红糖、盐、奶粉、果汁粉、大米、大豆、石子、温水。

  活动过程: 一、情景故事“小鸭子买糖”导入。

  故事内容:一只小鸭子相帮妈妈做事,妈妈让她帮忙买一袋白糖,小鸭子答应了。小鸭子高高兴兴地买了白糖,到了河边,一不小心,把糖袋子弄破了,糖都撒倒了河里,小鸭子会游泳,连忙到河里去捞,可是她在河里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白糖,小朋友你知道白糖到哪里去了吗?

  二、实验操作:溶解现象。

  1、教师示范实验

  (一):观察糖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小朋友想一想,小鸭子袋子里的白糖和盐哪儿去呢?(河水里去了)⑴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里,让幼儿看看杯子里的白糖颜色和形状。(白色的、颗粒状。)⑵让幼儿尝尝温水的味道,是无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里倒入温水,让幼儿观察白糖在水里,教师用小勺搅拌几下,这时幼儿观察,白糖有啥变化?(白糖不见了)那白糖到哪儿去了呢?(跑到水里了)⑶让幼儿尝尝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变甜了)⑷教师小结:白糖在水里过一会不见了,水变甜了,我们就说白糖在水里溶解了。

  (二)幼儿操作进行实验。

  1、认识操作材料。教师介绍桌面上的材料。(红糖、果汁粉、大豆、大米、石子、奶粉、温水、杯子、小勺子、盆子、大勺子、抹布等)2、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进一步探索。

  ⑴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杯子、一把小勺。每组都有好多实验材料放入碗里,一大盆温水,一把大勺。操作实验时自己自由选择一样材料放入杯子里,每组的小朋友所选的材料应不同,在向杯里倒入温水,用小勺搅拌,看这些东西在水里是不是像白糖和盐一样,在水里就不见了,溶解了。操作时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争抢。

  ⑵教师提醒幼儿把盛有在水里能溶解的东西的碗放在老师桌子的`左上角,把盛有在水里不溶解的东西的碗放在老师桌子的右上角。

  ⑶每组选两名幼儿,说说各组实验探索结果。(谁在水里溶解,谁在水里不溶解。)⑷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发现了有的东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能在水里溶解。

  三、各种糖的试验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糖呢,你在吃过什么糖?

  老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糖,请小朋友来试一试,他们在水里会不会溶解呢?

  幼儿实验,说一说做一做,最后请幼儿把糖水喝掉。

  四、活动结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糖和盐这样在水里能溶解的东西有好多;像大豆、大米、石子这样在水里不能溶解的东西也有好多。在生活中,请小朋友们观察哪些东西也能在水里溶解,与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由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代表着希望,充满了生机。我们学校是在运河的边上,运河边种满了柳树,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万物复苏,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非常适合幼儿观察春天的变化现象,为了能有效的利用大自然的现有资源,将自然资源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我特意为托班幼儿设计了“柳树发芽了”的科学活动方案,旨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参与自然科学活动的积极性,表达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柳树发芽了,学会说“春天,发芽”等词语。

  2、体会春天的变化,感受阳光的温暖,表达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活动重难点:柳树发芽了,表示春天来了。

  活动准备:

  1、《柳树姑娘》的磁带,录音机。

  2、冬天和春天的柳树图,《柳树姑娘》的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1、老师播放《柳树姑娘》的课件,引导幼儿仔细观看课件。

  老师提问:

  1)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

  2)柳树有什么变化?

  2、老师出示课件中的放大的柳树嫩牙图片。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告诉幼儿,春天到了,柳树发芽,并指给幼儿看。

  3、老师出示冬天和春天的'柳树图,提问:

  1)这是春天的柳树吗?为什么?

  2)这是春天的柳树吗?为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4、老师播放柳树姑娘的磁带,引导幼儿跟随老师做肢体律动。

  5、老师小结: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大雁飞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春天的景色吧!

  活动延伸:

  1、如果幼儿园附近有柳树,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参观,零距离接触大自然,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春天的特征。

  2、提倡家园合作,请父母协助幼儿园,帮助幼儿收集有关春天的变化特征,如小草从地里钻出来了,小树也发芽了等。

  注意事项:

  1、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学说“柳树发芽了”。如果幼儿的语言发育水平比较迟缓,可以引导幼儿学说单个词即可,如“春天,柳树,发芽”,对学说短语则不做要求。

  2、要引导仔细观察春天柳树的特征,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学习儿歌“鹅大哥”,模仿鹅走路的样子。

  2. 感受动物学唱歌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指偶白鹅。

  2. 儿歌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欣赏儿歌

  1. 看指偶表演,念儿歌“鹅大哥”。

  2. 教师自制指偶白鹅边念儿歌边表演,

  3. 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念儿歌边模仿鹅走路的样子。

  二. 动物的叫声。

  1. 听听公鸡、母鸡、小鸡的叫声。

  2. 幼儿模仿叫声与它们的动作。

  3. 按自己的`想法说说动物们在说些什么。

  三. 游戏“谁在叫”。

  1. 教室四周摆放好各种动物的头像。

  2. 教师和幼儿在小动物头像四周走动,教师双臂在胸前边绕圈转动边说:“咕噜咕噜锤!唧唧叫的是谁?”大家跑到小鸡的头像前,说:“咕噜咕噜锤,唧唧叫的是小鸡。”

  3. 反复多次玩以后,将不同小动物的叫声编入儿歌。

  《动物学唱歌》反思:

  成功之处:活动体现了兴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动性、整体性与发展性,课程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客人老师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原理,始终以动静融合的形式展开:倾听声音(静)——模仿声音动作(动)——欣赏故事(静)——游戏(动),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精选】07-27

小班教案(经典)09-12

小班的教案02-23

(精选)小班教案12-05

【经典】小班教案12-07

小班教案(经典)12-19

小班教案【经典】01-03

小班的教案07-12

(经典)小班教案02-18

[经典]小班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