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8 10:39:19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集合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激发兴趣,引导质疑。

  大家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课文的题目,心里会想些什么问题?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了解记叙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的读音。

  (2)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新的问题?

  2.快速读课文,画出点明小狮子爱尔莎年龄的语句,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具体地说是按照爱尔莎出生、成长、回到大自然的顺序来记叙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把这些部分再好好地读一读。

  四、引发想象,谈体会。

  1.读了最使自己感动的段落,说说对小狮子爱尔莎和那位女科学家的印象。

  2.概括出“我”和爱尔莎之间感情深厚。

  五、小结。

  1.复习生字词。

  2.学习了解文章叙述顺序的又一种方法——找关键词语,理出顺序。

  3.一边读一边想,认真体会,发现问题。

  六、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组织学习小组。

  1.根据小狮子爱尔莎出生、成长、和被放回大自然的经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指名读。

  3.按照学生找到的语句进行分组,分成“出生、成长”、“放回大自然”两组。

  二、开展朗读比赛。

  1.讨论出比赛规则:分别给自己的队起名字,进行合理的`分工。

  2.学生准备,教师引导、点拨。要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去理解,互相帮助,把理由说清楚,说明白。

  3.进行比赛,引导感悟、体会。

  (1)“出生”部分要引导学生体会爱尔莎的可爱和作者对它如母亲般的关怀。

  (2)“成长”要透过三个事例中的重点词语,了解狮子的生活习性,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

  (3)“放回大自然”部分,抓住女科学家内心的感受,她和爱尔莎难舍难分的情感,体会她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小结,深入体会。

  1.了解了狮子的生活习性,体会出作者与小狮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大家还有什么感想和不明白的问题,都可以说出来。

  2.如果让你给课文改个题目,你会怎么改?

  四、画出描写“我”无限关爱小狮子爱尔莎的语句,把它们工整地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

  思考:学习了《小狮子爱尔莎》后,你认为爱尔莎是放回大自然好呢,还是留在女科学家身边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练习写好钢笔字。

  4.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5.口语训练,说漫画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句训练、口语交际。

  难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 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4

  二、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

  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2.练习:

  读短文思考: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师引导: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坛之类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

  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4)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5)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

  (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小组互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练习写好钢笔字。

  2. 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教学过程:教学第二题:

  1.读读背背

  2.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认读,

  全对的请举手。错了的同学可要再接再厉啊。

  3. 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4.来把你会读的词语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读)

  5.开火车读。齐读。

  6.同桌商量这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7.交流。

  8.看谁背得最快。

  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教学第三题:

  1.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

  3.笔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师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师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词语解释。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教师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教师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深化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1、出示图片:你看到北京的那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教师随即出示词语。)

  2、“读读记记”下面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四、写字指导。

  1、分析字的结构。

  2、注重同偏旁的字。

  3、突出主笔的字:央、市、旁、城

  4、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五、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读出语气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课文:

  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2、有感情的读这句话,读出赞美的语气。

  二、朗读感悟,了解内容,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作者都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讨论得出:天安门:庄严、美丽,宽阔的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柏油马路: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立交桥:许多、有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读出立交桥的美)

  名胜古迹和公园、高楼大厦:许多、风景优美。

  3、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实践活动。

  交流有关的北京变化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埃及博物馆

  埃及博物馆是个世界级的重量博物馆,收藏多达十万件,其中的文物展品多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博物馆一楼展示大件物品,按年代顺时针方向排列,重要作品有由吉萨运来的孟卡拉王三人组雕像,及亚历山大大帝时代的绘画雕塑。二楼的重点展品是图坦卡门、海特菲莉斯陵墓出土文物的东北艺廊。图坦卡蒙是最具传奇性的法老王,九岁即位、十八岁便驾崩,这里展示有他的黄金面具,还有四具镀金木质神龛,内层套着金质的`棺木;楼上精品展示柜里有象牙、镀金或黑石制成的小型雕像。

  尼罗河

  全长6700公里,长度为世界第一,水量为世界第二。尼罗河谷和三角洲是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埃及境内长度为1530公里,两岸形成3-16公里宽的河谷,到开罗后分成两条支流,流入地中海,这两条支流形成了尼罗河三角洲,面积24000平方公里,是埃及人口最稠密、最富饶的地区,人口占全国总数的99%,可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埃及水源几乎完全来自尼罗河。尼罗河上有许多游船,其中仿法老时期船只修造的又名法老船,夜晚法老船泛舟河上,可观看两岸旖旎风光,船上有著名的东方舞表演。

  吉萨金字塔区

  埃及境内共有八十多座金字塔,其中以吉萨地区最有名。这里有三座大型金字塔、人面狮身像及许多小金字塔组成。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卡夫金字塔比胡夫金字塔小,但因地基较高、顶端保持得较完整,所以乍看之下好像较大。最小的一座是孟卡拉金字塔;胡夫、卡夫尔及孟卡拉三位法老王是祖孙三代,孟卡拉体恤百姓的辛苦,金字塔建得特别小,但建筑较华丽。

  胡夫金字塔后有一座太阳船博物馆,太阳船可能是运送法老王木乃伊的交通工具,虽值一看但门票最贵。胡夫金字塔东边有三座高20公尺的小金字塔,是胡夫妻子及妹妹的墓地。

  孟卡拉金字塔东面山坡下500公尺处就是斯芬克斯人面狮身像,是过去王权的象征。吉萨区著名的夜晚声光秀就在人面狮身像正面举行,是欣赏金字塔的另一种方式。

  度假胜地——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港是埃及最大的海港,也是地中海岸的度假胜地、历史古城。亚历山大于西元前332年建城,因为终年气候温和,是埃及的夏都;在托勒密王朝时人文荟萃,是孕育各类学者及文学家的摇篮。亚历山大港的古迹不少,但大多已不复旧观,所以不妨带着度假的心情前来:参观古迹外也可欣赏海景、品尝海鲜及逛街购物。

  亚历山大的灯塔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遗址在法罗斯岛东端。灯塔巧妙的设计原理至今都还是个谜,十一世纪时遭战争及地震破坏而荡然无存,只有碉堡西北角的石材中,还混杂些许当年灯塔的碎石。

  庞贝柱又称骑士之柱,是个高27公尺的粉红色亚斯文花岗岩石柱,建于西元297年。原是为纪念戴奥克雷轩皇帝,后来却成为航海者的指标。从庞贝柱后方步行约10分钟,就是空修卡发墓窖。自罗马时期起就是埃及最大的墓地,可溯至西元一至二世纪。墓分三层,有融合希腊及罗马美术风格的华丽浮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入门处四个紫色花岗岩的精美石棺。由王宫出口右转,便是通往犹太区的曲折小弄堂,吊挂在阳台上或铁窗上五颜六色的小花一路伴你随行,小酒馆、小饭馆和咖啡屋摆设的可爱优雅。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壁虎等头饰若干;“摇、甩、摆”三张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入题,趣学生字

  (放录像,小壁虎爬在墙上捉蚊子的情景)

  1.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录像中捉蚊子的动物是谁?

  师板书:壁虎。

  学习生字“壁”“虎”想和它打招呼吗?那么你试一试吧。

  2.揭题:

  学习“借”。你借过什么?听说过借尾巴吗?

  3.质疑:

  你有什么疑问要问小壁虎?教师随机把学生的问题归类。

  4.想知道小壁虎怎么借尾巴吗?

  二、细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范读:

  这个故事爷爷、奶奶听过,爸爸、妈妈听过,你想听这个故事吗?

  (课件出示课文及插图,教师像解说员似的,边说边演,带学生进入有趣的故事中,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2.交流识字方法:

  这课没有一个注音,遇到生字怎么办?你有什么方法?

  (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猜字;通过相似的熟字猜字;问老师、问同学……)

  3.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尝试读文,学习生字。

  4.交流学习成果:

  你学会了哪些生字?是怎么学会的?

  (有借助图画学习新字的吗?联系上下文你猜到了什么字?……)

  你又发现了什么新方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生评议。

  3.带着刚才自己不懂的问题,边读边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交流阅读情况:

  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说说你的想法。

  5.教师帮助理一理:

  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经过、结果。

  四、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笔顺,然后描写。

  2.提己写不好的地方。

  3.教师范写。

  4.学生仿写。

  五、作业

  收集资料:

  请教父母,读读课外书,上上,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有尾巴,那些尾巴有什么用?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导入

  1.猜字谜:

  (1)你错一半。

  (2)虫子爬到文字边。

  (3)看字它是虫,其实不是虫。

  2.读词语:

  (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墙角飞舞着几只蚊子,每个蚊子身上各有一个词语。)

  师:小壁虎最爱吃蚊子了,如果你能读准蚊子身上的词语,那么小壁虎就能吃到蚊子了,你来试试吧。

  指名学生读,读准了,蚊子就不见了。

  3.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自己读懂了好多问题,如: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指名学生说说)他向谁借尾巴?──

  (学生边说,教师边贴出这些动物的图片)借到了没有?

  4.你们想帮小壁虎借尾巴吗?

  今天我们分别组成小壁虎队、小鱼队、老牛队、燕子队,来做一次借尾巴的游戏吧。

  二、细读课文,读中悟文

  师:小壁虎队、小鱼队、老牛队、燕子队,你们先在课文中找找,哪些段落是讲你们怎么借的,怎么回答对方的。再读读,作好准备。大家作好了准备,我们的游戏就开始了。

  (学生分别读相应的段落)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小壁虎队,你们先向哪队借?

  (这三个自然段的教学顺序由学生的情况随机决定,下面仅以先教学第三自然段为例。)

  1.学习第3自然段:

  (1)引读:

  师:小朋友,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文字和插图),我们做个“我问你答”的游戏,老师问,小朋友找到句子回答老师。

  师:小壁虎爬呀爬,爬到──生:(略)

  师:他看见小鱼──生:(略)

  师:小壁虎说:“──”生:(略)

  师:小鱼说:“──”生:(略)

  (教师改变读的方式,引起学生读的兴趣。在不同形式的读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句子关系,领会了作者的顺序。为后面的续述打下基础。)

  (2)练读对话的`不同语气:

  小壁虎队,你们借不到尾巴是因为你们不礼貌吗?

  (找出小壁虎的话,读出礼貌语气)

  小鱼队,是因为你们很高傲吗?

  (找出小鱼的话,读出热情的语气)

  (3)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表演读,品悟“摇”:

  你们见小鱼摇尾巴了吗?

  指名一学生用手势表演。

  学生站起来边读边自由做动作。

  (5)了解尾巴作用,启发想象,拓展延续。

  师:小壁虎那么有礼貌,为什么还是借不到尾巴呢?──原来小鱼的尾巴有那么大的用场。要是小鱼把尾巴借给了小壁虎,那会怎样?小壁虎借到了小鱼的尾巴有用吗?现在,小鱼队、小壁虎队你们分别想对对方说些什么?

  (6):

  请另两队评议,给优胜队发奖(奖品为小壁虎、小鱼等头饰)。

  2.合作学习第4、5自然段:

  学习方法基本与上面相似。

  (1)各队找到段落,四人小组学习。先由一个“小老师”学老师问一问,其他同学答。然后交流自己读懂及有疑问的地方。再分角色感情朗读。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培养团结合作。

  (2)引读。

  (3)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4)引导学生品读第4段。

  师:你们读得这么认真,老师也多想来读读,你们能给我一次机会吗?

  (教师读第3段,故意读错一些地方)

  师:你们喜欢这样读吗?

  学生评议,指出老师朗读中感情处理不当的地方。

  师:我们一起读读吧!

  (5)放手让学生读第5自然段。

  师:我又想读这段,但想想刚才很担心,我想还是你们读给我听听吧。

  (师生互动过程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渠道。这里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给学生的朗读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同时,教师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一改原先的“教师指导,学生接受”的被动的学习局面,让学生通过对老师朗读情况的评议,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展示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

  (6)表演读。品悟“甩”、“摆”:

  (课件演示老牛竖尾巴、甩尾巴,燕子摆尾巴的动画。)

  学生看后出示与画面中的动作相对应的字“甩”、“摆”。并让学生用手势表演。

  两两合作,表演赛读。

  (7)及时鼓励,分发“奖品”。

  3.全体起立,戴上“奖品”,表演第3、4、5段。

  三、续述故事,拓展延伸

  1.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交流上节课后资料。

  学生自由说。

  通过收集资料,交流资料,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而且从交流中获得了许多课外知识,使课内与课外自然地沟通了,使生生之间的感情沟通了,使语文教学的层面拓宽了。

  2.他们的尾巴有什么用?

  (课件演示老虎)

  3.松鼠、袋鼠等动物用尾巴做事的情景,教师一边讲解他们的尾巴的作用。

  4.壁虎没有借到尾巴,于是就跑去向他们借。你们想小壁虎会怎样借?

  提示学生先想想:

  小壁虎爬到什么地方?看见谁在干什么?小壁虎怎么说?对方怎么答?

  学生选一种动物,看图借一借,说一说。

  (尽管这课文介绍的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但语文课不能离开“语文”的根本。课堂上,不要拘泥于课文,除学习课文内容之外,应适时拓展。这一课,应以这一知识为载体,让学生模仿课文段落结构续述故事。这既让学生解说了知识,又让他们亲手触碰了课文段落的顺序,发展学生语文的说写能力。)

  四、交流成果,积累感悟

  读了课文后,你比以前又多了哪些知识,又发现了哪些学习方法?

  五、分层作业,各显神通(任选一道)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3.画一幅小壁虎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图,并注上他们的对话。

  4.续讲故事:

  小壁虎长出尾巴了,他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每个学生个体,由于身心发展、生活阅历等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些分层作业,正是从不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展示。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教案04-10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06-13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1-25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07-30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08-03

小学语文教案【集合】08-13

(精)小学语文教案11-19

小学语文教案(集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