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随笔

时间:2023-11-11 10:10:19 随笔 我要投稿

我的父亲随笔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父亲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父亲随笔

我的父亲随笔1

  母爱一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不少人用诗,词,歌,赋来赞美母爱。我认为这些人未免有些偏心;母爱固然伟大,可父爱也是了不起的呀!

  父亲给我一份深沉的爱。从小至今父亲要我努力学习,不管做什么事都得认真,将来有所作为。但父亲决不是那种为”望女成凤“而采用不良好的教育方法。从我懂事以来,父亲一直温和地同我讲道理,但是如果我把他惹火了,他就会大声地批评我,有时甚至会打我,他发起或来,像一只蛮横无理的老虎。他常对我说:”小时候家里穷,我小学没毕业就退学了,现在年纪大了总结经验输就输在没文化上。现在条件好了些,你可好好学习呀!“父亲的话一直刻在我的心里。每当我偷懒的时候,父亲的话就浮现在脑海里鞭策着我。我就会默默地说:”徐欢呀,徐欢你这样不努力学习对得起你的父亲?对得起你自己吗?于是我又振作精神学习。

  父亲给我的爱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比较的`。记得小时候手脱臼了,爸爸乘车带我去医院,一下车,抱着我想医院奔去,那时是冬天,还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爸爸把我抱得很紧,生怕我着凉。

  爸爸并不总是这样的。有次我看见伙伴们都在玩,我经不住诱惑,放下手头的笔,就去玩。玩到天黑才回来。回家后,爸爸就问我的作业做完没?我不敢说话,点点头。爸爸叫我把作业给他看,我发现情况不妙,心想这场风波一定少不了,该怎么应付呢?我心理急得想不出办法,我只好乖乖的说实话。爸爸一听,大发雷霆,打了我一个耳光,我哭了。我刚哭就下一了一场很大的雨,不知道雨是同情我还是什么的。如果是同情的话,我不需要这种同情,因为我知道父亲这样是为我好。

  多好的父亲呀!我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描绘出我此时的感受。父亲不仅给了我关怀,而且给我力量。叫我怎能不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呢?我的父亲是了不起的好父亲。难道这希望中严厉的父爱配不上这充满关怀而无私的母爱吗?

我的父亲随笔2

  父亲是个很严肃字眼,对我来说,我的父亲是我们姐妹三人小时候最怕的人。

  小时候我是最不听话的一个,被父亲打过,可也曾在父亲温暖的怀抱里撒过娇。

  我们姐妹三个,没有男孩,可父亲从未嫌弃过我们是女孩。反倒外人嫌弃我家全是女娃,而另眼相看。

  记得小妹出生那年,我娘千盼万盼想盼个男孩。却把小妹盼来,娘很懊恼!觉得对不起我父亲。

  而叔叔家本就有一个男孩跟我同岁,一心想要个女孩,没成想又生了一个男孩。

  一个想要男孩,一个想要女孩,就这样,两家人的心思被接生婆六妈看在眼里。

  叔叔那边就有六妈牵头跟我娘说:都是亲兄弟,不如把孩子换了,都能如愿。娘被说动了,就应了声。

  但等父亲回家商量时,父亲却很坚决的说:再亲也不如我自己的亲,不换!

  就这样我这个小妹妹被留了下来。

  父亲是个很偏执的人,我继承了父亲多半的性格。

  一米六多一点的身高,一直以来体重不过一百斤,就这样的身躯,父亲却给了一片属于我们的灿烂天空。

  日子虽不富裕,一家人却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父亲看着我们一个个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但父亲也老了,头发白了,腰也弯了,步子也没有以前的健硕。

  父亲啊!父亲!

  女儿们好想跟您说一声:我们爱您!虽不曾说出口,可在我们姐妹心中,已说过千遍万遍。

  不管我们走得多远,父亲永远是我们姐妹的那片天

  父亲啊!父亲!

  歇一下脚吧!让我们姐妹像当初您照顾我们那般,来好好照顾您。每当妹妹为您理发,洗脚时,你的表情假装的不乐意,不让我们帮您洗,但每次您都掩饰不住内心的快乐,总是那般憨憨的笑容。每次我看到这种情景,眼睛总会不自觉的湿润了,那是幸福的`眼泪。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但父爱如一座山,会给你无穷的力量。那山般的胸怀,足以遮挡惊涛骇浪。

  父亲节来临之际,想跟您说一声:老爹!有您真好!

我的父亲随笔3

  “父亲”这两个字眼,在我心中,就如一座山一样,是我们整个家庭所依赖的山。他如山一般,有着强壮的手臂,挑起生活的重担;他如山一般,有着宽阔的肩膀,让我们在他怀里一点也不害怕。

  小时侯,只要有父亲在,我就不畏惧任何东西;有父亲在,我就能随便撒娇、耍赖;有父亲在,我心里就会很充实、快乐。那时侯,我一直觉得父亲就是上天赐给我的守护神,他爱我、疼我、无所不能。

  小学时,父亲就是我的良师益友,给我讲述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教给我一个个为人处事的`道理,给我丰富的课外生活。父亲就如山,让我每一天都充满欣喜。

  初中了,父亲也随着我的长大而慢慢变老了,而他还在为了我以后的事情忙碌着,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给我讲难题,开小型“百家讲坛”了,但是看着父亲早出晚归的身影,我不禁想起山。对!父亲在我心中,就好像山,无私、坚强、内涵丰富。

  父亲,你是为我们遮云蔽日的大伞,你是我们家的中心。有你在,我们就什么都无所畏惧。

  父亲,我从心底里崇敬您,崇敬如山一般的您!

我的父亲随笔4

  写过好多文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心情如此激动又如此沉重。父母金婚之年,作为女儿的我没有什么合适的礼物相送,只有在键盘的敲击声中,用我最真最诚的心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

  ——题记

  我的父亲和母亲结合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像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遵从父母之命,信赖媒妁之言,以先结婚后恋爱的结合方式,拉开了他们婚姻生活的帷幕。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情怀,也没有海誓山盟的情感宣言。就这样,在平平淡淡中,相依相随彼此牵手,走过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整整半个世纪。他们的爱是朴实的,也是真挚的,更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他们那种彼此关心体贴,彼此尊重信任,不离不弃,同甘苦共患难的夫妻情意是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儿孙效仿和学习的。

  由于工作关系的原因,父亲和母亲在婚后的二十二年间,一直过着聚少离多的两地生活。作为留守农村家中的母亲,既要承担抚育年幼的孩子的责任,还不能耽误地里的农活。由于孩子多,劳力少,母亲每日勤勤恳恳地劳作着,忙碌着,奔波着,辛苦着。为的是多挣几个工分,好多分几斤粮食,让我们兄妹几个能够吃饱穿暖,健康成长。尽管自己在家吃了不少的苦,受了不少的委屈,但在父亲面前,母亲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在写给父亲的书信中总是安慰父亲不要牵挂家里,安心工作。时至今日我们都很难想象母亲是如何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挑起家庭这个重担,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心甘情愿地做一名无怨无悔的守望者,也许就是那份对父亲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心吧!而当时独自在外地工作的父亲,除了在单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外,还时刻牵挂着家里的妻儿。那年那月,微薄的收入(据母亲讲,父亲当时的工资是每月34。5元)很难支撑这个人口多收入少的大家庭。为此,父亲总是勤俭节约、紧缩开支,尽可能地多给家里攒点钱,以维持日常的生活所需。直到1985年,父亲在机构改革中,由原来任职的乡政府调回县广播局,母亲和我们兄妹几个也随父亲搬到县城居住。至此,他们夫妻才结束真正意义上的两地生活,我们一家才得以真正团圆。而此时的他们也已是人到中年,人生最值得怀念和记忆的青春岁月就这样在没日没夜的劳作中消失殆尽。

  柴米油盐的婚姻家庭生活,不可能没有磕磕碰碰。然而,父亲性子直、脾气急的'性格,却在温柔贤惠,忍耐性极强的母亲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无力。在遇到矛盾的时候,母亲总能以柔克刚,用她那和风细雨般的劝慰言语感化着父亲,使父亲浮躁的心得以平复,家庭矛盾迎刃而解。为此,父亲从内心深深地佩服着母亲,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中尽可能地克制自己,营造出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像天底下所有爱他们的儿女们的父母一样,我的父亲和母亲同样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儿女们。这份爱是无私的,毫不保留的,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当年父亲为了给我们兄妹几个“农转非”,不惜丢掉当时已经比较显赫的官位,评以中级工程师的职称,顺理成章地让我们跳出农门,跻身于非农业人口的行列。现在想来,作为在官场上奋斗了几十年、作为在“官本位”社会现实中的父亲,竟然为了自己的儿女,不惜丢官弃爵,耽误前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如果不是源自对子女前途的考虑,和那份与生俱来的对下一代的关爱,有谁会做这样的傻事啊!这份深情这份大爱,让我们做子女的如何报答?而我们又如何报答得了父亲这份无私的爱啊!

  如今,他们的孩子们早已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无情的岁月却在他们的身上雕刻出深浅不一的痕迹:当年挺直的腰板佝偻了,一头乌黑的头发苍白了,健步如飞的步子变缓了而他们的情却更浓了。

  只要是无风无雨的日子,父亲和母亲都会结伴同行,到小区附近的体育场散散步,锻炼锻炼身体。所谓“少年夫妻老来伴”,人只有在年老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另一半的重要性。子女如何孝顺,都无法替代老伴在老人心目中的地位,也无法替代老伴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从父母彼此关爱的眼神中,我能读懂他们对彼此的牵挂。从他们互相交流的言语中,我能体会到他们那份亘古不变的深情。我从心底里羡慕他们,羡慕他们一路携手走来,虽历经五十年的漫长岁月,依然彼此恩爱,相依相随;我从心底佩服他们,佩服他们在漫长的婚姻生活当中,虽栉风沐雨,依然忠贞不渝,风雨同舟。

  从母亲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贤妻良母的典范。母亲的贤惠和善良,为父亲和她的子女们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家庭氛围,有了这个温馨的港湾,父亲才得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从而取得一番不菲的成绩。在父亲官位节节攀升春风得意的事业高峰,母亲用她那质朴的语言和淡定的行为告诉了父亲做人之根本,为官之准则。而当父亲的事业一度陷入低谷的时候,母亲用她那体贴入微的朴实言语,宽慰着情绪颇为低落的父亲,从而使父亲渐渐走出低谷,重新定位奋斗的坐标。

  而母亲对于自己的几个子女,更是处处关心疼爱有加。在我的记忆当中,几乎没有母亲斥责自己的场景。母亲的善良,导致我们兄妹几个在她面前无拘无束,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暴露无遗。也就是这种无所顾忌的交流,使得母亲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也最为融洽。只有在母亲的身边,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滋味,而在尽享母爱的同时,我们也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和满足。

  而我的父亲,是一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布尔什维克,他那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对工作认真负责,廉洁奉公的高风亮节无不是我们做子女的典范。而他对子女那种表面上看似漠不关心,其实心里边时刻牵挂的如春风化雨般,虽润物但却总是悄无声息的沉甸甸的父爱,更是让我们有一种无言的感动。父亲的敬业和他那种甘于清贫,不愿做有损人格和丧失党性的为官准则,更是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父亲之所以在干部队伍里有着很好的口碑,与他刚正不阿的禀性是分不开的,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客厅内高高悬挂着的,是父母专门为金婚纪念而拍摄的照片。照片上的父亲身着一件绛紫色的唐装,母亲身着一件同样款式的大红色的唐装,两位老人面带笑容、精神矍铄。他们目光执着,似乎在憧憬着什么,又似乎在回忆着什么。旁边是父亲为他和母亲金婚纪念题的词:“时空转换,不变的是真情。”我原以为笔耕多年的父亲会为照片题几句非常经典的词语。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父亲只是简单地题写了这句平淡的再不能平淡的语句。惊叹之余,随之又想:他们在这五十年所经历的风霜雨雪,岂是经典言语所能够体现的。父亲这句看似随意的一句话,难道不是对他们那份看似平淡实则真挚的爱情最好的总结和诠释?

  在父母金婚之际,写下以上文字,以做纪念。但愿我的父亲和母亲身体安康,心情舒畅,尽享暮年的幸福!

我的父亲随笔5

  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不温不热,就像某些明星的人气一样不红也不低。

  我喜欢父亲面容整洁,笑起来的样子。不迷人,但很好看。

  我不喜欢父亲满脸胡渣,吸烟。那样不亲近我,胡子也会扎疼我。

  我喜欢父亲每晚陪我熬夜很晚,为一道题探究很久,那样我感觉他离我很近,学习也不孤独。

  我不喜欢父亲太在乎我的`成绩,那样压抑使我喘不过气。

  我喜欢父亲和我早上偷偷地去吃牛肉面,回来抹抹嘴,告诉妈妈我们什么也没吃,这是我和父亲的秘密,感觉很棒。

  我不喜欢早晨4:00拉我去晨跑的父亲,他说我胖,姑娘家应该面条点才有人喜欢。不过他也有啤酒肚,妈妈也没说什么呀。

  我喜欢哼着歌的父亲,很好听,跟我一起看我喜欢的电视剧。

  我不喜欢让我看抗日,纪录,自然类的资料的父亲。不让我看言情小说,但那真的没什么,因为我已经偷偷看了很多。

  我喜欢凌晨扶着高烧的我去看医生的父亲,天飘着雪,很冷。挂号,来回找人,忙的满头大汗却不停的问我,有没有好点,难不难受。这样我感觉你很在乎我,我也很有满足感。

  我不喜欢有点偏爱弟弟的父亲,你总说他小,要让着他。那我岂不要让他一辈子了,那样我会嫉妒。

  我喜欢我父亲,我也不喜欢我父亲。但我很爱我的父亲,因为我深深地明白:父亲的关怀与爱如同大山一般,头顶着威严,但心里却流淌着真情......

  我想告诉我的父亲,无论你卓越还是平凡,我只能仰望,即使有一天,我获得荣光创造奇迹,也会觉得和你在一起最光荣。

我的父亲随笔6

  从小生活在农家小院的我,却生长在一个知识份子的家庭,父亲是名人民教师,七零年初生的我,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各各相差两岁。家里孩子多,全靠父亲挣得那三十几块钱维持家用,那时候是生产队大帮轰,很多的人家都靠偷,把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的,我家却是穷得只能靠教户,就是像现在的贷款一样。爸爸从来不会去生产队的地里偷一穗玉米,宁可挨饿。他还常常教育我们,不要不劳而获,不要贪图小利,要好好走正路,别贪别人家的东西,好好学习,自己多努力。家有万垧地,不如有个好子弟等等……很多的话。妈妈更是,宁可自己吃不饱,也不会像别的农村妇女那样,成天让丈夫去生产队里偷粮食,妈妈从没有因为家里少吃的让爸爸去上生产队去偷。她可以借别人家的粮食,等有能力时再还。

  在那个年代不偷不摸是被人笑话的,说你懒,吃等食。但父母却是硬可饿着,被人笑话也不肯去偷。也许就是在父母的教育下,我的哥哥姐姐们以及我,从小到大就知道做人要坦城,要宽容不要有贪心,处事为人一样看待,不可小看穷人。因为穷没根,富没苗,我们再穷也过来了,真正的穷富不是眼睛所看见的,心灵的贫富更重要。

  也许真是穷家出犟子,我的大哥可以说是天才一样的聪明。从小学三年跳级到五年,中学也是一直跳级,他写字用的本子全都是先用铅笔写一遍,然后再用钢笔写,一直到高中,字写得非常的干净,他的作业练习本上几乎没有擦过的痕迹,是学校各班级的老师拿来鼓励学生的榜样哥哥是我的骄傲。

  他终于走出了小山村,以全县最好的成绩考入了吉林大学数学系,后来研究生毕业,硕士也毕业后去美国读了博士,现在已是博士后,是全乡都出了名的人才

  二哥有大哥为榜样,也努力上进,考取了吉林工学院,穷人家的孩子要的是志气和才华,而那些以偷为生的,后来都入狱死的死残的残,早早的逝去了青春,离开了人世,人间正道是沧桑,多行不益必自毙。

  那些犯罪的孩子,往往就是和父母的行为有关系,爱打仗斗殴,爱沾边取巧,偷偷摸摸,看人家的东西什么都好,都要占为己有,不想想你在做的时候子女们都在看,在学,当你把偷来的东西给你子女吃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子女可能吃的是一颗毒药,会把你子女的心变成黑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太大了。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父母,成天家里满屋子打麻将的,儿子从小就没人管,孩子很争气,也考上了重点高中,可后来还是没能高中毕业,原因就是父母成天玩,孩子回家来得不到父母的关心,也在学校上网,学习快速下降,最终导至没能把书读完,家对下一代真的太重要了,会影响到几代人的命运和前途。

  家的教育对孩子真的非常非常的重要,父母是孩子的启盟老师,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真的`非常重要,父母的一句话可把子女引向光明,父母的一个作为,会把子女带进罪的深渊。一个家的风气很重要,会影响到几代人,对社会也有影响

  一个小孩从小,小偷小摸,父母若不管教,他会从小偷小摸变成大盗,甚至为了贪图得来不费力的东西而去杀人。一切的事都是从小到大,一切的犯罪都是教育的不够完善,父母的溺爱,父母的纵容,和受父母的举止影响,都十分重要。要想自己的后代好,必须从自身做起,端正家风,给子女做榜样,成为子女前行的标杆,行路的基石

  我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我知道怎样做是对子女有益的,从不到不良的场合去,从不当着子女的面谈论别人家的事,我知道,你谈论别人的同时,你也会被人谈论,端正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自己也成为别人议论的话题

  我的父亲母亲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他们的品行告诉我,人不管生活有多苦多累,都要坚持正道。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随着改革的春风,日子一天天变好了,妈妈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可她活到了七十二岁,安然离世,老爸今年七十九岁,身体非常的好,他每天开心快乐的无忧无虑,有时听别人哪个单位涨工资了,我有时也挺羡慕的,会对老爸说,“您的工资也可能要涨了。”老爸会说,“现在已经不错了,啥也不干,在家闲着,国家还给开资,知足了。”老爸真的是知足常乐的,不论什么事,他都会看淡。每天除了一日三餐,就是看电视,看体育节目,看电视赶续剧,有时看到高兴的场面,他会笑得像小孩子一样的。这就是一个人最幸福的晚年生活,有子女在身边的陪伴,无病无灾的,这是新社会给予他的幸福生活。一个人年青时受苦受累真的不算什么,年老时有衣食无忧的生活,有开心笑出来的那份甜,真的是最值得追求的,愿我的老爸永远常把笑挂在脸上,永远开心快乐的生活。

我的父亲随笔7

  剪指甲,对于常人来说,是非常轻松容易的事情。闲暇无事时,或听着音乐,或与朋友聊着天,轻拿指甲刀啪啪几下就完成了。但这件最简单最平常的小事对于身患中风的我的老父亲来说,却是那样的困难和折磨。

  我的父亲前年得了脑梗,从此便失去了健康灵便的身体,日常生活完全靠一只左手和一根左腿来应对。即便这也是通过他艰难的日常康复锻炼换来的,我们全家已很满足。父亲能用一只手吃饭,能骑三轮车,能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拖地擦桌子等,对日常生活他已经很有信心和能力去应对,但惟独剪指甲这件事让他很痛苦。

  一只左手很难掌控指甲刀,更难以对准那个不听使唤的右手的指甲。刚开始,他不愿意麻烦孩子们,可母亲花眼,也不会用指甲刀。父亲曾经自己用牙咬,在石头上磨,而粗心的'我们却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最后,父亲的指甲长得影响到他的生活了。

  一向倔强刚强,一生不愿意麻烦人的父亲终于向我们求援了。由于我离娘家比较远,所以回去的相对较少,平均一个多月回去一次。有一次我回去后,晚上我为父亲端过洗脚水,他洗完脚后有点难为情的对我说“还有一件任务”,我说:“还要干什么?”父亲说,“你得为我剪剪指甲。”这时,我才注意到父亲的手指甲和脚指甲都长长的,十个手指甲里都黑乎乎的,藏着污泥,有的被他自己用牙齿咬的残缺不齐,脚指甲里也有着黑乎乎的存泥,有的还斜刺着往肉里长。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我把头扭到一边,强忍着没有让眼泪流出来。

  故作轻松地说,“小事一桩,怎么不早说”?我搬来一个小板凳,坐在父亲的对面,拿过他那一只伸展不开的右手,放到我的腿上,轻轻地按摩、捋直,然后小心翼翼地一点点修剪,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我小时候父亲为我修剪指甲和剪肉刺地情形。我小时候因为调皮,经常用手刨土玩,嫩嫩的小手指上总是会开裂出小肉皮,父亲说是肉刺,不让我自己用手拽,用小牙咬,他总是把我揽在怀里用剪刀给我剪去,然后就说:“你看你的小指甲脏的,别动,爸爸给你剪剪”。我总是歪着小脑袋,看着父亲为我剪出一个个小月牙……

  几十年过去了,同样的剪指甲,角色却颠倒了过来。剪刀下的细小的小月牙变成了又粗又厚的大月牙。岁月把父亲伟岸的身躯变得如此僵硬笨拙。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从脸上滚落下来……父亲或许感觉到了什么,手指一缩,我连忙擦了擦眼睛,挤出笑脸问:“是不是剪到肉了?”父亲摇摇头说:“没事”。可是手指上却渗出了血珠。“唉呀!还没事,剪到肉了”。我连忙拿了块药棉给他按住,连连自责:“我怎么这么笨,这么不小心,爸爸对不起了”父亲笑笑说,“真的没事!”

  剪完手指,我又把父亲的脚搬到我的腿上,小心翼翼地为他修剪。一边剪一边像哄小孩子一样逗他,父亲的脸上浮现出了难为情的笑容。父亲的脚指甲,又厚又硬,为了不再剪到肉,我一点点地往里剪,我歪着头,细心地剪,剪完后再用锉刀挫平,我像修剪着一件艺术品,而老父亲应该也体味到了女儿的温情,脸上始终浮现着安详的笑容。在啪啪的剪刀的响声中,浓浓的父女温情在传递……

  此后,每一次回家,为父亲剪指甲是我必做的事情!

我的父亲随笔8

  一首老歌《父亲》唱到我哭泣,其中有句台词:“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在世界上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爱是母爱和父爱。这种爱是永恒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我喜欢的父爱,因为它就像一座山,永远也不怕被击倒。这就是让我值得敬佩的好爸爸。

  记得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弟弟在家中突然生病了,爸爸摸了摸弟弟的额头,好像把手伸进了火炉一样。爸爸说:“好像发烧了。”妈妈说:“带他到医院去看吧!”爸爸看见大路上全是雪,就不敢骑车,连忙背直弟弟往医院走,看见父亲这么关心弟弟,不愧是我的好爸爸。

  还有一件事,就是让我每时每刻都在我的脑海回荡,隐隐约约地浮现在我眼前。那就是我让父亲戒烟。

  我爸爸抽烟抽得太厉害了,看见我爸爸抽烟,我心里就不舒服。爸爸的肺不好,一吸烟就咳嗽,爸爸每天两包烟,我跟他说,烟里面全是毒,可他就是不听。还说什么:“槟榔加烟,法力无边。”那是我快要到考试时间了,父亲竟然为了我把烟戒了。在晚上,我喜欢看电视,爸爸见我在看电视,没做作业。就说:“一天只晓得看电视,就不知道去馦,马上就要考试了,你知道吗?”忽然摁了一下,电视关掉了。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居然和父亲顶了起来。你不要我看电视,那你也别吸烟啊!父亲突然间又把电视打开了,我这时还反映过来,自己立马把电视关掉了,就到房间去复习。我那时起,我一连看见父亲已经几天没吸烟了。

  这天,我爸的同事来了,通知我爸一声时,他装了根烟给我爸。我爸招手说:“我已经不吸烟了。”那人说:“抽一根总没事吧。”父亲接过他手中的烟,突然看见我正在望着他,他把烟往鼻子上吸了吸,我还以为他要吸了,再让我看的时候,父亲把烟揉成了一团,往垃圾桶里面丢了。没想到,父亲为了我的成绩,竟然把吸了二十几年的烟给戒掉了。这也不愧是我的好爸爸。

  只要你留心,我们随时可以体验到这种爱的。

  爸爸,妈妈你们对我的爱太深,太浓,今生今世我都报答不完。

我的父亲随笔9

  我有一个严格无比的爸爸,他的脸凶得像一个“国”字形,脸上还嵌着一对不大的但炯炯有神的眼睛,走起路来,昂首挺胸,显出了一个像军人的气派。

  爸爸对时间的观念的'异常强。他经常要求我到什么时候,就要做什么事情,不能拖拉。就像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他就帮我制定了一个作息时间表,叫我对照着这个表来完成一天的时间,比如说: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按时吃饭,按时做完作业,按时上床睡觉,等等。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一时大意的我竟然忘记写作业了,一向在家里看电视。爸爸回来以后,“电闪雷鸣”,“火冒三丈”,“双眼圆瞪”,向我放射出一种至今让我想起来都有些害怕的光,和妈妈一齐来了个“混合双打”。那一次我可吓坏了,爸爸简直就是像一个连长在战场上批评犯了错误的士兵一样。我妈妈在旁边劝他也不听。之后我偷偷跟妈妈讲:“爸爸是个‘法西斯’。”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贪玩而耽误了做作业。

  爸爸看上去是总是那么刚毅威严,令人生畏,邻居和亲戚家的小孩也很少敢对他调皮撒娇的。可是,当我慢慢长大,渐渐懂事的时候,爸爸像保温瓶一样,外面冷,里面热,在他那宽阔坚实的胸膛里也装有一颗慈母般的心。记得有一次,晚上睡觉,我嫌热就把被子踢掉了,当时我还没睡沉,迷迷糊糊的,隐隐约约感到爸爸轻手轻脚走过来,帮我把被子盖好,嘴里念叨着“小乖乖,别着凉”,还弯下腰在我脸上轻轻的亲了一口。

  这就是我那个威严的爸爸,但他的严中带有对我的爱。

我的父亲随笔10

  作为“凝心知幸读书会——爱上朗读”活动的筹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引领活动的良好氛围和参与度,我积极参与其中,认真挑选起了朗读作品。

  晚上回家,我随手翻阅起爸爸退休后撰写的一份成长手记,记录着他成长的岁月和家里的重大事件及人物。内心突然有了一份冲动,我要朗读父亲的手记,把爱说出来。深夜,我独自开始轻声朗读,感受到了字里行间父亲的情结和心绪,以及那个岁月里生活的困苦和成长的艰辛,忍不住泪眼模糊,伏案失声,悲伤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父亲两岁起,跟着自己的奶奶生活,九岁那年奶奶去世,他就被寄养在自己的大姑家。成年后,孤身远离家乡,走上工作岗位。38岁那年,在老红军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失散的母亲。他的出生和故事,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一直是扑朔迷离,断断续续的,而且乡亲关系复杂,故事更是跌宕起伏。记忆中好像就是一团谜,探究不清。1990年我陪同父母回了一趟老家,走进了他的'故乡这片热土,居住了半个多月。我们探亲访友,翻山走巷,仔细了解了一些故事,加深了以往岁月的记忆。20xx年,我又一次陪同父母踏上回家的航班,我和哥哥做了周密的行程计划,带上了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照相机,记录下了整个行程。20xx年农历三月十八,父亲生日那天,哥哥把做了精美的包装封面且印刷精美的彩色图文杂志《回乡之行》送到了父亲手里。这是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哥哥用心写作,筛选照片,并与我多次商讨,多次校版,最终定稿的。父亲用放大镜翻阅着杂志:里面有自家的老窑洞、田地、小村庄、街道,还有家乡的面食,以及90岁高龄的大姑父、亲姐姐、表兄弟。父亲重温记忆,热泪盈眶,由衷的赞美了哥哥。

  在我眼中,父亲是优秀的,睿智的,有责任的。他的工作照、荣誉证书、奖状、立功胸章,都见证了他爱岗敬业,克己奉公,事业成功。每每讲述起他的工作时,我们都会感受到他那份热爱和无愧。我经常给父亲说,奶奶和你的故事可以写本小说了,一定不亚于《红高粱》。父亲说太多了,真是写不完。那时候,我就想读懂父亲,探究父亲。虽然我时常会有埋怨,埋怨他为工作不顾及家庭;埋怨他不会照顾和疼爱母亲;埋怨他在我们升学时给不到我们需要的关怀。可是随着时间地推移,我参加工作,结婚生子,经历婚姻起伏,走在自我成长学习的道路上,我开始理解父亲,接纳父亲,感恩父亲,非常想拾回小时候父女间的亲昵。所以,我选择朗读父亲的手记,将心里的那份爱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将爱的能量连结起来。

  用了两个晚上,我尝试着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直到情绪可以平稳。活动当天中午,我在演讲台上开始练习,不知为什么,居然是沙哑的嗓音,最后泣不成声,红着双眼我坐在了地上,叹着气轻轻地告诉自己,换一个选题吧,这样朗读怎么可以,影响活动氛围和大家的情绪。于是草草找了另一篇文章准备替换。下午的活动如期开始,轮到我上场时,还是决定朗读父亲的手记,站在台上,我好似坚定了许多,抽离了思绪,拿起《手记》缓缓道来,语调平稳,节奏平缓,吐字清晰,情绪稳定,没有获奖,没有赞美,就这样结束了。在总结的时候,我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讲述了准备期间的整个过程,我想通过朗读会这样的形式,对父亲表达女儿说不出来的爱,血浓于水的亲情,全场给予了热烈地掌声,我也满含热泪。

  这次经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次爱的连结。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汲取家族的力量,不断成长,内心坚强,才会绽放。每一次蜕变都会伴随痛苦,我要勇敢的接受这份痛苦,拿到力量,能量就会转换和升华,让生命更加鲜活,让爱流淌在血液里,幸福地活在当下。

  朗读父亲,坚如钢。朗读父亲,爱如山。朗读父亲,亲孝道。朗读父亲,愿家安。

我的父亲随笔11

  时间转瞬即逝,掐指算来,父亲离开我已经三个月了,他退休30多年了,退休以来的点点滴滴,在我的脑海里像刀刻一样历历在目。

  1981年退休时才54岁,去年他85岁,身体突然变得很差,我每次上完课回家,看见父亲躺在床上,安安静静地睡着,一副孩子的模样,总有种莫名的揪心,生怕父亲睡过去,再也不醒来,那我就永远失去我的父亲了,那将是我人生中不可弥补的缺憾了,那种锥心蚀骨的疼痛将如影随形!他太瘦了,我看见他睡在被窝里,被窝软软的,松散的,丝毫看不出有人睡在里面。他瘦骨嶙峋,身上的肉像被抽走了一样,只看见骨头架子,我扶他如厕时,小心翼翼,好像一不小心,他整个人会散了架,轰然倒塌。父亲真正老了,生命之路即将走到尽头,我祈求老天保佑我的父亲多活几年。

  父亲一生勤劳简朴,待人真诚,有男人血腥。50年响应祖国的召唤,毅然决然参加志愿军,他兄弟三人,我爷爷叫二爹去,想把他留在家里做农活,父亲主动央求爷爷,说自己想当兵,爷爷拗不过他,只好随了他的愿。后来,我开玩笑问他,你难道不怕死?父亲很淡定却很坚决地说,没想到怕死,共产党领导人民翻了身,我给国家出力,总要给一碗饭吃,会比在家里做庄稼强。就是这样朴素的想法,我父亲成了解放军一员。他五十年代退伍进了大冶技校,先后在武钢、大冶钢厂工作,六十年代国家困难时期,他被调到浙江杭州工作,最后到浙江第二建筑公司工作。在我小的时候,我有个父亲当工人,总往家里寄钱,引得左邻右舍的人羡慕不已,使得我的同学刮目相看,因为在那个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的年代,我穿得比一般同学好,有零食吃,有零用钱花,可以买好多好多的连环画。真正让我了解父亲的还是在他退休后。父亲热爱学习,从不自满。他刚退休工资不多,订了好几份刊物,在我的印象中,《光明日报》《参考消息》坚持订了30多年,其他的'像《小说选刊》《炎黄天地》《老人天地》《文摘报》等等都是不间断地订阅。他解放前读了几年私塾,解放后又到技校深造,国文底子比较厚,但是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还坚持查字典、词典,有时为加强记忆,还把生字、生词记下来,以便以后温故知新。他这种老而弥坚、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深深影响了我。他去年身体每况愈下,根本坐不稳,还是要订阅报刊。我笑着对他说,要死的人,订什么报刊?要是明年死了,不是白订了吗?他还说,不订报刊,等死呀,看点东西好过些。看看,这就是我的老父亲。父亲性格开朗乐观,生活很有规律,早睡早起,每天坚持走路锻炼,他没有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他退休30年没打过针吃过药,说起来也许别人不信,只是去年七月份他不小心摔了一跤,疼得两天没吃饭,人很消瘦虚弱。我说再不吃药就会死掉,他才第一次吃了药,贴了膏药。他公道正派,没什么歪门邪道,没什么花花心肠,对党无比信任,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与人谈论社会现象,总往好的方面看,有人对腐*丑恶现象夸大其词时,他还与别人争论,好像非要争个高低,争个输赢。前年黄梅县委组织部颁发五十年党员荣誉证书时,他咧嘴乐和,非常高兴。

  俗话说,家有老,是个宝。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对我们儿女来说,世事无常,人生不测,父母说不定哪天就撒手人寰,我们做儿女的要赶紧尽孝,我希望老天眷顾我,让我多行孝道吧!但是天不佑人,父亲去年年底突然驾鹤西去,他走的时候是那样平静,我们悲痛欲绝。在清明节到来的时候,我用此文纪念我的父亲,表达我的深切爱戴和思念!

我的父亲随笔12

  他坐在小区广场的石凳上,看见我,慌忙打招呼,说的什么话语,我其实没听清。但他那时看上去好像年轻了一点,夕阳让他的脸有了以前我熟悉的模样。我走过去,把我带的书、买的菜,一股脑儿放到他身上。

  我很想和他说些话,有些话,现在不说,以后怕是说了他也听不懂了。我在他的旁边坐下:“你还记得《撵》吗?我写的《撵》。”

  “啊!”他点点头,应了一声,目光却在别处。我的母亲在广场北面和一帮老太太择菜;我的大伯,他的亲哥哥蹲在广场南边;他的身后,是他的小孙孙在玩耍、奔跑。他的心,被分成了几部分。

  “我的《撵》入选了一本书……”我拿起放在他身上的新出的《苍生录》第四辑给他看,他只是摩挲着书本不停地笑,却没有打开。他昏花的眼睛早已看不清上面的字了。

  他曾经为了支持我投稿,买回一百多张信封和邮票。他常夸我是个敏秀的`孩子,会学有所成,却并不看管我的学习,反而常常提醒我劳逸结合。后来,仅有高中学历的我自学了法律,从一名乡聘教师成了律师,这让他每次提起我,整个脸都舒展开来,说话的声音也不由自主提高了。

  我是他的骄傲,我的一点点成绩都会让他开心得不得了!我似乎是见过一些世面的,在城市里工作,有一大帮朋友,我的女儿也长得比我还高了。他却衰老了,衰老得那么快,他记不住要吃的药,说不清话,现在,他连路也不能走了……

  20年前,《撵》的初稿,他是第一个读者,那时,他和现在的我一样年纪。读完,他沉默了半晌,说:“你的文章,把我感动了……”

  那个叫“撵”的女人,他再熟悉不过,当我把那些岁月写进故事时,我和他都成了故事里的人。

  一直觉得写作就是在酿一坛好酒,窖得越久,味儿就越香醇馥郁,也才经得起细细地品、慢慢地咂。真的太久了,等得他都老了,这一坛老酒端给他时,他已不能饮……

  摩挲着书本的他,再没看我和书。我就这样陪着他静静地坐着、坐着。

  我一直搞不明白,那个十四岁就担任生产队会计,带领一帮民兵修过小浪底大坝,编、导、演过样板戏,当过民调员,写过文章的他,何以这么早就脑萎缩了?

  夕阳一点一点落下去,我静静地望着他的侧脸,那熟悉的年轻倏地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超过他年龄很多的痴,那样子,老态龙钟……

  他是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随笔13

  我最尊敬的人——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位医务人员,他黝黑的脸上镶着一双有神的眼睛,有事没事总是挂着一张笑脸,是那么的灿烂,那么的'灿烂。

  父亲在太平工作了十八年,十八年原本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本是可以闯出一片天地,可是他却在这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了这么多年,从未抱怨过。终于在去年提升为乡卫生院院长,在这只有四个工作人员中当了院长,可是,我并不喜欢这个院长,因为自从他当了院长之后,他回家的次数少了;检查我作业的次数少了;和我闲谈的次数少了。他总是说要带我去冷水河玩,可是,他总是被卫生院的琐事拉扯着,一点都不得闲,他总是一次次地失信于我。

  父亲不仅是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还是一位善于诱导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妈打了我,我很生气,便在纸上胡写妈妈,妈妈看到了,非常的生气。后来父亲看到母亲脸上挂满了愁容,便问妈妈才知道原因,他就和我谈话,他对我说:“你不应该这样写你妈妈,你看,你要什么你妈妈买什么,妈妈对你这么好,你这样写她,她会伤心的。”我听着父亲的教诲,默默地流着泪,没说什么,于是父亲又说:“你气你妈妈,可是妈妈永远爱着你呀……”经过父亲的教诲,第二天一早,我给妈妈认了错,说了声“对不起”于是妈妈的满脸愁容消失了。

  有人说,母爱伟大,如潮水。而我却要说父爱也伟大,如山。给你精神鼓励,催你向前,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对工作负责,一个善于诱导的人,这就是我最尊敬的人——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随笔14

  我的父亲是名退休教师,今年69岁。我的母亲是名老代课教师,今年67岁,他们于1965年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在近五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相濡以沫,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坚定地牵手走过。如今,他们已经年近古稀,依然为儿女们操劳着。我的父亲、母亲一生最大的骄傲是当了一辈子老师,圆了许多农村娃的大学梦。

  一、夫妻携手,倾情农村教育四十载

  “人生在世几十年,化作春泥更护花”,相家庄村的乡亲们常用这句话来形容我的父亲、母亲。他们夫妻携手,一生倾情乡村教育,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书写着乡村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说起他们的教育生涯,我的父亲显得有些激动:“当了几十年老师,虽然生活清贫,但是看到学生成才了就感觉很幸福。”在四十载的教学生涯中,他们培育出了三百余名大学生。当我的父亲、母亲走在相家庄的街头,很多人都会亲切地叫他们老师,这样的称呼,让他们感到很幸福。

  1965年,我的父亲、母亲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几天后,村支书来到了我们家,请求他们到相家庄小学任教。那个年代的代课老师,工资很低,只有几元。但为了帮农村娃摘掉文盲的帽子,我的父亲、母亲欣然答应了老支书的请求。当时学校住宿的条件非常差,一间土坯平房就成了他们的新家。夏天,土坯房就像个锅炉,坐在里面,汗流不止;冬天刺骨的寒风直冲入屋,冷得让人直打哆嗦。当时,我的父亲、母亲也曾想过放弃,但一想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最终坚持了下来。从那时起,就在这间土坯房里,不论严寒酷暑,狂风暴雨,我的父亲、母亲总是把各项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

  那时每个年级都是自由组班,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接受调皮的学生,而我的父亲却把别的老师不愿接收的问题学生都接纳到他的班上。作为班主任的他,努力为他们做工作,摸清了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他们一起上课,一起玩,很快就和学生打成了一片。在他的感染下,这一群老师眼中的“问题生”,成绩渐渐好了起来,纪律也变好了。“学生就是一棵幼苗,如何生长要靠老师来指导,所以只要肯花点心思,调皮的学生也一样有出息。”我的父亲感叹道。就凭着这个信念,40年来我的父亲总是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当一天老师,做一天父母,让学生学会做人,学到知识,此生只为了乡村教育。

  我的父亲一直担任相家庄小学的校长一职,虽然工资低、任务繁重,但他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挚爱事业的追求。白天,他站在三尺讲台;晚上,他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自学高中课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乡村小学任教二十余年后,我的父亲参加了省教委组织的民办教师转正考试,成为一名公办教师。而我的母亲却没有这样幸运,她先后养育了我们五个子女,根本没有时间自学高中课程,几次参考都名落孙山,当了一辈子代课教师。直到20xx年,才享受了政府对代课老师的补助,现在每个月拿560元的养老补助金。

  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在母亲担任村代课老师期间,曾经有两个私立小学聘请她去任教,承诺每个月工资200多元,这可是她在村小学工资的四倍啊!可母亲丝毫没有被金钱诱惑,依然坚守在乡村教室的三尺讲台。当别人不解地问她:“张老师,您怎么这样傻!在乡村小学,代课老师是没有任何前途的,根本没有转正的机会。而在私立小学,您可以拿这样高的工资,生活条件也可以改善啊!”母亲微微一笑:“这所乡村小学的学生更需要我!我离不开他们,离不开挚爱的教育事业啊!”

  1990年,相家庄村的村民李某开办了一个造纸厂,许多家长放下了农活,当起了工人。由于受“知识无用论”的冲击,五、六年级的学生也纷纷辍学,到造纸厂打工挣钱。我的父亲、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们挨家挨户地去走访,苦口婆心地去劝说。面对厂长的质疑,他们坦坦荡荡地回答:“我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和利,完全是为了孩子们的前途啊!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难道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一辈子呆在农村吗?”李厂长我的父亲、母亲的真情感动了,破例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一个也不能少!”他们信守了承诺,把一个个孩子从造纸厂带到学校。

  20xx年,已经60岁的父亲到了退休年龄,我的母亲也58岁,这时,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一生挚爱的讲台。如今,他们已到古稀之年,原来的村小学早已经搬迁。但是,在闲暇之时,他们依然会携手“故地重游”,站在校门口张望。“一座房,两座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要问哪里最漂亮,要数我们的小学堂!”那熟悉的歌谣再次回响在他们的耳畔,他们不由得再次携手,相约“来世再做一对夫妻老师,坚守农村教育四十载!”

  二、言传身教,为儿女成长谆谆教导

  我的父亲、母亲不光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而且对我们姐弟五个倾注了一生的爱。在我13岁那年,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制,我们一家八口分了十二母责任田。白天,他们去学校为学生上课,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批改学生的作业。最苦最累的是母亲,在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还要为五个子女缝制衣服。记得一个寒冬的夜晚,北风呼啸,雪花飘飘。为了让我能穿上厚厚的棉衣,母亲在煤油灯下忙碌着。两个小时过去了,母亲的手都快冻僵了。躺在暖暖被窝中的我含泪劝道:“娘,别做了,明天还穿原来的那件棉衣吧!”母亲摇摇头,柔声说:“孩子,别担心,娘不冷。你快睡吧,马上就做好了。”说完,母亲低下头,继续为我缝制棉衣。看着母亲慈祥的笑脸,不由得轻声吟起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由于父母亲都是老师,工资低,生活十分困难。每到周日时,我都会和小伙伴们去地里拾些柴火。母亲总是叮嘱我:“平,记住,一定要从别人收割好的地里去拾,千万不能去偷。如果发现你偷了别人的柴火,一定不会轻饶你!”母亲的话影响了我一生,至今不敢沾任何人的'一点儿便宜。

  三、孝敬爹娘,用爱维系着家的和谐

  我的父亲是家中的独子,奶奶舍不得让他吃苦。经常在父亲、母亲放学回家之前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父亲看到这一切十分感动,拉住我奶奶的手说:“娘,您年纪这么大了,该享享清福了,就别再这样操劳了。”

  爷爷本来身体很硬朗,谁知在一年夏季不慎摔了一跤,躺在了病床上。父亲放学后就赶紧往家跑,细心照顾着我的爷爷。但一个月后,无情的病魔还是带走了慈爱的爷爷。父亲懊悔地跪倒在爷爷的灵床前失声痛哭:“都是儿不孝!都是儿不孝啊!”

  奶奶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生活十分简朴。有时候,母亲为她买来了营养品,奶奶还埋怨妈妈浪费。母亲总是呵呵一笑:“娘,怎么能说浪费呢?您为我带大了五个孩子,理应孝顺您啊!”听了母亲的这句话,奶奶很欣慰地说声:“你真是我们家的好儿媳!我这一辈子连个闺女也没有,你就是我贴心的小棉袄喽!”在母亲的细心照料下,奶奶活了八十多岁。临终时,奶奶拉着母亲的手说:“你真是我的亲闺女!”

  父亲、母亲的孝影响了我一生。在我嫁为人妻后,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婆婆就是娘。当你把婆婆当亲娘一样孝顺时,婆婆一定把你当亲闺女。孩子,你离娘家远,就好好孝顺自己的公婆吧!”

  母亲的话我牢记心中,尽心尽力地伺候瘫痪在床的公婆,直到两年前公婆相继去世。我的孝心感动了许多人,在今年的重阳节,我被评为“广宗县孝亲敬老模范”,颁发了奖牌。手捧着鲜花,我感慨万千:只有用爱和奉献才能维系家的和谐,只有以孝传家才能传承文明!

我的父亲随笔15

  父母娇宠我和弟弟。无论我们犯了什么错误,从没打骂过我们。我自小成绩优秀,又极爱读书、画画。父母把我的奖状和我画的画一并小心翼翼地贴到墙上,他们看着很舒心、很骄傲。父母不让我干任何活,十几岁时,同龄的孩子们挑菜、喂猪、做饭,个个都是父母的好帮手,我却什么也干不好,所以左邻右舍包括一些亲戚都给我起个外号叫“大小姐”。我到县城读高中到省城读大学回来,大家见了我就跟父母说,你家大小姐回来了。我参加工作后,别人再这样叫,我就甩脸子,渐渐就没人这样叫了。

  记着小时候,家家的炕上都只铺着一个炕席,硬硬的。晚上,父亲驮着我在炕席上爬来爬去扮大马。我在父亲的背上很欢快地笑,手里攥着爸爸从远处买给我的塑料小娃娃。清晰地记着,那小娃娃是粉红色的,梳着两个小辫子,怀里还抱着一个大玉米棒子。母亲在煤油灯下一边纳着鞋底,一边瞅着我们爷俩笑。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很柔和,光晕里仿佛也藏着笑意。

  从小大大,对于我们姐两提出的要求,父母总是竭力满足,从不亏着我们。父亲常说,我这两个孩子,从小,他们爱吃什么,我都让他们吃个够,唯恐他们不解馋。弟弟上初中时,刚买的自行车骑了半年,就想要一辆山地车,父亲二话没说就带他进城买了。弟弟高兴,父亲就觉得很满足。父母都没什么文化,他们不懂教育方法,不像我有了孩子后,卢勤、尹建莉等的书买了一大堆,他们对我们的教育原则后来我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子女高兴,他们就欢喜,只要子女高兴,他们无条件的`满足。这样做是有风险的,但我的父母是幸运的,我和弟弟都没被宠坏,我们都善良、孝顺、勤勉、踏实。因为父母一面宠着我们,一面用他们的善良勤劳质朴宽厚无声地影响着我们,父母的言行本身就是本无字书,我想我和弟弟是开了天眼的,这无字书我们能读懂。

【我的父亲随笔】相关文章:

我和父亲的生活随笔05-02

我父亲的背影随笔300字06-19

父亲的随笔04-03

与父亲的背影随笔10-22

写祝福父亲的随笔06-22

关于回忆父亲的随笔06-22

忆去世父亲的随笔10-22

感恩父亲的事随笔10-22

父亲节随笔08-23

父亲节到随笔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