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随笔

时间:2022-09-21 19:11:10 随笔 我要投稿

渐行渐远随笔

渐行渐远随笔1

  前一段,带着一腔兴奋从老市区搬入新区居住。新区楼高路宽,花红柳绿,从宜居的角度说,的确令人满意。

渐行渐远随笔

  然而,这种兴奋持续不到一个月,便随着每天早上的声声鸡鸣而烟消云散。由于多年来读书写作的习惯,我是个“夜猫子”,早晨,是我酣然入眠的黄金时间,从不“闻鸡起舞”。入住新区以来,每天早晨五点多,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窗外喔喔喔的鸡鸣声便不约而至,嘹亮悠长,执着笃定,一叫就是一个钟头,大有不把人叫醒誓不罢休的劲头。

  于是乎,每天总是在这种不胜其烦的心境中睡意全消。真奇怪,城市里哪儿来的公鸡打鸣声呢?难道还有哪户人家在自家阳台上养鸡不成?

  终于,有一天早晨,在鸡鸣声中辗转反侧了半天,也难以再回梦中,便索性穿衣下楼,循声而觅。原来,小区的北侧是一片尚未开发的空地,围墙内几畦青菜,生机盎然,一大群鸡在草地上或捉虫,或嬉戏,享受这自由自在的一块空间。

  听附近晨练的一位老人说,可能是附近原来被征地的农民,虽说搬进了安置小区,但还是难以割舍对农耕生活的眷恋,便见缝插针,在这里开辟了一方小小田园。另一位老人说,菜是农民种的,但鸡是看守工地的农民工从老家带来的。

  经过这番寻幽探源,这声声鸡鸣,让人恍若隔世,不知置身何处,把我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遥远的乡村和童年。

  “喔喔喔,天亮了”,这是家乡的童谣。记得那时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亲们每天早晨在鸡鸣狗叫中起身,有说有笑,吧嗒着一锅旱烟,踏着晶亮的露珠,趁着凉快,荷锄下地,弓腰勤耕。到了八九点,太阳挂到了半空,暑气渐渐升腾,人们便收工回返。女人们早已在家门口顾盼了几个来回。早饭,虽说大同小异,但下饭的菜各有特色。你看,左邻是立芥,右舍是雪里蕻,张三家是尚未吃完的冬储酸菜,李四家是酸辣萝卜条……大家不约而同地端到大街上,三五成群,聚成一堆,你夹我一口,我夹你一筷。人们边吃边聊,前街的家长里短,后街的陈谷子烂芝麻,其乐融融,令人难以忘怀。

  唉,不知从何时起,在这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中,就连“邻里守望”这种乡村社会最自然最基础的“契约”也难以保持。刚搬到新居的第一天开灶做饭,正炒菜时,油烟已起,菜入锅内,才发现忙乱之中居然忘了备盐,本想去邻居家借一小勺,出了门又摇了摇头,返回厨房,关火下楼买盐。于是,这菜也就没有什么味道了。

  又过了几天,鸡鸣声突然销声匿迹了。原来,有居民举报鸡鸣声影响休息,城管部门把它们清理走了。我终于睡安稳了,可一觉醒来,又觉心中有所失落,又有点怀念那声声鸡鸣……

渐行渐远随笔2

  人生或许经历了某个阶段,才会觉得难能可贵的是从前。从前的某些事在心中酝酿久了,形成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萦绕脑海,挥之不去。不断深藏的记忆,而如今能拿出的,又有几滴几粒。总有一些话说不出来,却真真正正的感天动地;总有一些人记不起来,却实实在在难以忘记;总有一段故事不能重演,却时时刻刻魂牵梦绕。那便是童年。

  可以把人生看做一栋楼,每成长一个阶段,这栋楼就增加一层,而承载整栋楼的是永远活在底层的那个阶段——童年,每层楼都有自己的一扇窗,当我们站在窗前向下眺望,首先映入眼帘也永远是活在底层的童年,越往上走,越觉得高,越说明我们离童年渐行渐远。站在高处向下望,有时候会莫名感到害怕,或许这种本能的反应,是命运给予我们的留恋。当我们适应了某个高度,也就形成了一种留恋的习惯。角度不一定最好,却又本身独特的视觉,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眺望,但谁又走不出这个视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景,别人欣赏不了,也替代不了。学会了分享,就更加懂得珍藏。

  过去不一定最好,可我们希望未来更好;失去的不一定宝贵,可我们希望得到的足够珍贵;一段生活不一定完美,可我们希望生命堪称美好。童年,抑或是夹在书中的枫叶,在岁月的蹉跎中老去,可我想每当拿出它的时候,都会有很深的感怀。

  渐行渐远的童年,装在相册中的想念……

渐行渐远随笔3

  偶然之间,我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麦浪滚滚中,当代乡亲们正在割麦收麦。艰辛依在,笑容满脸,田野里依然蕴藏着无限的希望与生机。

  记忆中,我们的父辈及同辈的兄弟姐妹里最辛苦的体验当属三夏大忙时候了。

  芒种还没过几天,麦子刚随微风沙沙响,还青得逼眼时,外爷会随手拽下几穗放在火上一烤,端详端详手里热乎乎的饱粒儿,自言自语:“该在麦子里套种玉米和黄豆,蛋娃星期天随我去点种啊,咱就那一块地,不多,一晌就中”,一刹那间麦香的诱惑全没了,我不再和弟弟去抢他手中的烤麦穗了,撅着嘴大喊:“我不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经历去年已扒了我一层皮!

  麦子青中泛黄,外爷就在集上买全了镰刀长绳和木梭子,挑麦子的扁担用着不舒服,再买。他一次次从地头回来,紫铜色的脸上平复了好多好多褶子,没平的也蓄满了汗水,一边用泛黄的白色中式布褂擦着汗,一边说“这两天大年沟那块坡地的能割了,南庄前的平地还得两天,那儿能浇着是宝贝……”,外婆总嗔怪着“你真是魔怔了,这几天总是这几句话”,外爷嘿嘿干笑,吃饭时却仍在重复,惹得妈妈对着我们抿嘴眯眼偷偷笑。

  于是外爷和邻居一起挑选一块麦田附近的平地,先垫平,再挑水撒泼在平地上,晾晒一天,再用不知从哪里找到又有多少人合搬过来的石磙子碾压,一个临时的打麦场就成了。年年修理年年用,外爷六十多岁,不光干活也成了顾问。

  外爷终于盼来了那一天。“开工啦——”他大声一喊,妈妈爸爸哥哥妹妹六口人全上阵,我和妹妹拾麦子,妈爸哥三人割,外婆在家领着小弟专门当后勤。天不亮四点多,各自拿着工具一起出动,哥哥还唱着《朝阳沟》选段,嗬嗬,那阵势!

  主力是外爷、妈妈和爸爸。他们弯下腰,曲起腿,握起月牙形的镰刀,左手撸起一大把麦秸,“镲——”一声,只留下三四寸的麦茬儿,在麦茬上搁整齐;再一声,又一大把,再和原来的麦秸搁一溜儿;只听见嚓——嚓——嚓——十分钟不到,我面前就有一间房大小的空地了。他们却是神定气闲,脸不改色,让我佩服之至。而上高中的哥哥,十几分钟内已三次直起腰来,对我露出羡慕的神色,拾麦,是多轻松的活儿。

  太阳升得老高了,白花花的挂在头顶,烤得我额头身上汗水涟涟,放眼一望,微风挟着热浪,没割的块块片片仍是热浪滚滚,沙沙声似无实有,嚓嚓声仍是那么有力,刀刀砍下,麦子根身分离,让他们越发兴奋。田间地头只有几小块儿可怜的随风而动的荫凉地,那儿和白开水一样让我向往,可我仿佛看到大草帽下外爷他们通红通红的脸,他们弯下的腰就像一座长长的石拱桥,正在烈日下被炙烤被熔化,不知啥时候才能挺起来直直,我只得咂巴咂巴干涩的嘴巴把散落的麦穗子拾进竹篮,把散落的麦秸整进麦堆,手脚并用,弯腰不停,却也有通体出汗的舒爽。

  晌午时分,大功告成该回家了,妈妈外爷哥哥各挑一小担麦捆子,爸爸要挑一担大的,据说有一百多斤,剩下的要趁大中午还要爸爸一担一担挑完。爸爸颈上搭条手巾,高一脚低一脚地走,防不着啥时要跌倒的样子,我一路小跑跟在他身后,小心翼翼地说“爸,你放下歇一回呗。”他凝起眉头抹一把汗水,说“别吭气,我用你说?”我赶紧闭嘴,后来想起可能是爸爸觉得一放下担子,就再也担不起来了吧。

  麦场上一群人在打麦机旁边忙活,打麦机隆隆隆震天响,麦子粒从旁边分离出来,机子尾部出来的碎麦杆夹杂着尘土满天飞。一家人正在打麦,需一人专门往机子里塞麦秸,另外三人专门给他递,一人得在机尾往远处排麦秸,一人专门在旁边往布袋里灌麦子,速度快得人连喘口气的机会也没有,他们全都神色凝重,快而有序。

  用机器打麦得掏电费,有些人少地少的家儿就用传统的老式碾压法。我最佩服的一位大哥,30多岁的年纪吧,身材本就魁梧,立在石碾子上真乃顶天立地,特高大。更神奇的是他立在圆磙子上,双只脚动动竟让石磙子往前滚滚,再后退着磙磙,还悠然自得吹起口哨,似乎要和打麦机声一决高低,真英雄啊!可我立在上面,磙子纹丝不动,真乃百丝不得其解,暗暗决定,以后要拜他为师,掌握这项独门绝技。可过了那村就没了那店儿,至今仍是未了的心愿。

  最快乐的莫过于打麦场上的嬉戏。

  晚上,凉风习习,不管打麦人扬场人如何忙碌,打麦场上的几个麦秸垛都是我们几个小犊子的天下,因为麦机旁边高高挂着个一百瓦的灯泡呀。爬垛时一个个赛猿猴,那个上小下大还没搭好的圆垛光溜溜的并不好上,有几个个子小手脚不够麻利的,干着急。再往下跳,不爽,干脆像小熊猫似的往下面滚,越滚越兴奋,嘻嘻哈哈,惹得大人一顿臭骂才罢休。

  有几个想出个新游戏,叫警察捉小偷。麦场里麦垛多啊,曲里拐弯的,随便哪里弓身一瞄,就让“警察”们抓耳挠腮,他们软硬兼施,就是不见“小偷”现身。稍微有一点动静,还没摸到头序,旋即线索掐断,无从找起。最后,谁都想小偷,不愿当警察。有一次,两个“小偷”竟然钻麦秸垛下面的洞里,谁知他们啥时候发现在麦垛下藏着个前后通达的小洞,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用心。

  晒麦就不用我们咋操心,除了夏雨骤来,让外婆看到我身影,快速装袋往家运以外。小小男子汉,正月十五里吃过布袋馍馍,总要派上用场吧。

  再看朋友圈里的照片,新一代乡亲们在地里就能从割麦机里收获麦粒,从割麦机出来的碎麦秸直接落在田里和麦茬一起沤在田里增加土壤肥力,这不过是过了三十年,科技创新无止境,乡亲们骑着摩托车、开着电动车去地,捎带着整打啤酒已不是怪事,碾麦、扬场、男女老少齐上阵去割麦打麦的紧张场面越来越少,他们再不是我记忆中的外爷外婆及爸爸妈妈们的形象,他们弟弟妹妹的及下一代的生活方式也再不是我们小时候的成长游戏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幸运,这些与麦子有关的记忆虽然渐行渐远,却总在提醒我不能忘本,提醒我通过劳动取得收获,通过勤奋收获真情,通过真诚收获快乐。

  这,才是我的人生财富。

渐行渐远随笔4

  如果说童年是纯净的天空,那么成长则是渐被污染的空气。

  《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诚然,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生活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所差别了。但不管如何差别,比起人生初时的纯净,人总免不了要偏离善道的,只是偏离的尺度、危害的程度不同罢了。比如,我们在成长中免不了恶口、妄语、两舌、贪婪、邪淫、偏见、高傲、冷漠……这些都不在“善”的范畴。更甚者做起了“恶”来。比如,贪赃枉法、杀人越货、偷鸡摸狗之类;又比如大逆不道之徒,竟然虐待老人、打骂父母,甚至干起了分裂国家之禽兽行径……

  这些现象反映出的一个不争的现实是:我们与童真渐行渐远了!

  我早已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不得不被时气传染,心中烦恼渐生。时镜过迁,渐渐才懂得,或许真的是只有失去了才会珍惜。今年六一儿童节,不觉得想起了两年前在我宿舍西侧住着的一个和乐融融的家庭。

  我刚搬去时,他们家刚添了小宝宝,我每天都能或清晰或隐约地听到小宝宝的哭啼声,那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声音。有时候即使三更半夜被吵醒,也不会觉得恼人,还倍感亲切,往往带着憧憬之心,插上回忆的翅膀,想起了幸福的童年时光。

  曾经的那个时候,我们可以肆意地躲在爸妈怀里,对他们撒娇:“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父母在倍感欣慰之余,也不忘回馈给我们最真诚、最原始的奖励:“我们也爱你,小宝贝!”。

  曾经的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天真烂漫地哭着闹着向爸妈要玩具,当自己的要求得到实现时,那种莫大的满足感与那些成年人整天围着升官发财打转而获得的所谓的满足感,不可同日而语。殊不知,小小的年纪竟把“知足常乐”之哲理诠释得淋漓尽致。对此,那些成天为金钱、名利所累的所谓成功人士,应该感到汗颜无比。

  曾经的那个时候,我们可以疑惑地指着天上的星星问爸爸:“爸爸,星星有多高呀?你能不能把它们摘下来?”或者不解地对着天上的月亮问妈妈:“妈妈,天上那挂着的光盘怎么会时圆时缺?是不是有人在上面为它更换着形状?”

  曾经的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小鸟依人地挽着父母的手一起来到浩瀚的大海,听着海风,逐着海浪,放声大笑,随意歌唱……让自己完全沉浸在毫无瑕疵的欢乐海洋中,不虚伪,也不顾虑。

  曾经的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天真地指着荧幕中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大喊“太帅了”,崇拜的双眼透露着理想之光,并立志长大后也像齐天大圣那样神通广大。

  曾经的那个时候,我们可以“真正”畅所欲言,比如,乘坐宇宙飞船到太空控险,变成一只豪放的雄鹰在高空翱翔……虽难免偏离了现实,但往往因为这些奇思妙想却成就了未来的宇航员、科学家。

  曾经的那个时候,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追着花丛中的蝴蝶跑,偶尔不小心被前方的石头绊倒了,在一场嚎啕大哭之后,勇敢地爬了起来,继续追寻。

  曾经的那个时候,已经渐渐走远,现在呢,我只能去寻找了,我想着把它找回来。

渐行渐远随笔5

  再美的风景,他不可能永远伴随你。你能捕捉到的仅仅是它留在你记忆中的美。曾经那些让你快了、开心过的人渐行渐远。而如今只能一个人面对现实的残酷。

  曾经一上线能看到闪烁的头像如今不在闪烁。或许彼此间都是隐身,即使两个都在线,头像闪烁的次数也逐渐减少。或许就像传说中的交集过后两条线的距离变的越来越远。

  彼此熟悉的两个人都渐行渐远。因为缘分两个人面对面的走进,从陌生到彼此熟悉。或许有因为无缘,两个人背对背的走远,越走越远。

  当你对一个人投入的情越深,伤痕越深,到最后痛的是自己。有好多事就因自己太在意,弄得自己很累很痛。~~~~~~~其实,好多事只要祢不必太在意,自己就不会那么累了。

  有些东西,得不到是痛,得到了不如当初所愿,更痛苦,这种比失去还痛苦。

  事实如此,不可变唉。

渐行渐远随笔6

  走出单位,在滚滚车流中,单位大楼已经被更多的大楼阻挡,看不到了,有一种渐行渐远的感觉。

  明天还要来上班呢,又不是永别,怎么会渐行渐远呢?多愁善感了吧,我自嘲。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她说她现在不看手机,买了几本喜欢的书,没事就读读书,还用笔把喜欢的段落,句子,抄录下来。再甚,就是默写,把脑子里有关风花雪月,花鸟鱼虫,的唐诗,宋词,以及很多名人的警句格言,通通默写下来。甚至把孩子的语文课本拿过来,把以前熟悉,现在有点陌生的课文,抄录一遍。那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就像淋漓的春雨,温馨而又甜蜜。

  你竟然用笔来抄?我惊讶!

  对啊,那种感觉,可好了,可好了,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心随笔走,物我两忘,只剩下脑海中的不断更迭的美景,伴随古筝,二胡,琵琶,瑶琴等乐器营造出来的天籁,绵延不绝,心旷神怡。

  多久没有用笔了?我自问。自从二十年前从学校逃脱,貌似除了蝇营狗苟的计算金钱,我都没有怎么摸过笔。后来有了手机,上面有计算器,搜狗输入法,方便快捷的一指禅,点啊点啊点啊就完成了。哪里还想过用笔来书写?笔,距离我是渐行渐远了。

  好几次梦里回学校,每次梦境不尽相同,有时候是村里的小学初中,破旧的桌椅,满是水坑的操场,还有一张张熟悉的青涩的高中同学的面孔。更奇怪的是高中的教室,却是小学的同学,蓬头稚子一样念着拼音,学着人口手……

  醒来不胜唏嘘,这,是渐行渐远吗?

  还有那个她,二十年不见,你在哪里?还好吗?我也只是偶尔思念你一下,已经都快想不起你的模样了,我们,渐行渐远了吗?

  还有一块儿长大的发小们,你忙你的,我忙我的,虽然生活在一个村里,但是每年见面的时间真的有数几次,见了面,也是吃吃喝喝,家常里短。还记得当初勾肩搭背,野地里疯跑吗?抓鱼逮鸟,偷果子训笨狗,砖头做陷阱抓老鼠?扮演医生给被抓的老鼠宣判死刑,注射执行后,毁尸灭迹?

  这些熟悉的亲们,已经从当初的青葱少年,变成大腹便便,脑门锃亮,鬓角微霜,皱纹盘踞,一派沧桑的中年!距离我们当初的意气风发,是不是越来越渐行渐远?

  还有我们身边的很多朋友,有的远走高飞,长年不归,只是我们电话本里面的一个名字,QQ微信上的一个头像,偶尔闪亮,但是大多数时间都是静静的趴着,不声不响不吵不闹。就像夜空中明亮的星辰在遥远的地方默默的闪耀。这个,算不算渐行渐远?

  还有很多朋友,随着时间的增长,事业有成,越来越忙。偶尔约个饭,都不知道推了几回。

  不是说友情淡了,而是两种生活的轨迹,越来越不相干,哪怕从一个点位同时出发,也越来越渐行渐远,天各一方。

  更有甚者,由于政见不同,爱好相左,早已分崩离析,很早很早就渐行渐远了。

  多愁善感者,必定孤独。无端的胡思乱想,更容易让很多事情复杂。就像单位大楼,距离我渐行渐远,但是那又如何,明天不是还要上班相见吗?

  秋日的早晨微凉,很多树的叶子开始泛黄,还有的脱落,以各种不同的体态,蜷伏在地上。但是阳光静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知道,等过了中午,太阳就会越来越偏西,直至落山,也是渐行渐远。那又如何?明天太阳还不是从东方冉冉升起? 还有朋友们,渐行渐远吗?在他们还有我的记忆中,永远都是当初的样子,热情奔放,灿若朝阳,活生生的跟我心贴心,火热滚烫。

  还有她,那个永远美丽动人的她,肯定也是温文尔雅,快乐安康,稍许皱纹的脸上,心满意足,笑声爽朗!

  渐行渐远,渐行渐远,只是一种错觉,真实而又渴望。

  渐行渐远,渐行渐远,可以是距离,可以是爱好,可以是城市,可以是年龄,可以是工种,可以是金钱,但是,永远不能改变,我们心的思念,记忆的灿烂。

  感恩我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或许只是一面之缘,或许短暂的陪伴,或许相濡以沫,或许恩怨满天。

  渐行渐远,渐行渐远,在我的生命里,我亲爱的朋友,你们永远在我身边!

渐行渐远随笔7

  我以为我们还有机会坐在一起抢着东西吃,我以为我们还有机会一起逃课出去玩,我以为我们还可以在伤心的时候拥抱彼此……

  可是,那只是我的以为。

  同一座城,却也抵挡不了一句“亲爱的,我没时间。”这时才明白是真的毕业了,那几个随叫随到的人也有自己的事情。亲爱的自己,你是不是也该有自己的事情呢?青春哪有不散的宴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那些美好的瞬间都已经定格,日子还在继续。当然,朋友也在变化。

  现在想想,曾经我们笑着说要一辈子在一起永远不分离。可是,时间真的是无形的杀手。一场毕业,打破了一切的一切。

  现在我看着那时我们的傻傻样子,真的好傻。以后的以后,我还会遇见这样傻傻的你们吗?亲爱的你们,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即便是,毕业了,我们渐行渐远了。

渐行渐远随笔8

  后来的我最终还是没有走到同一条路上。——题记

  我一直以为,两个世界的人会因为彼此而穿透世界的隔膜,最终走到一起的,天真的我是这么认为的,直到后来想想,才知道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是不会走到一起的,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两个世界是没有任何联系的,他们并不是互通的,那层厚厚的隔膜永远都不会穿破,永远都不会消失,你们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即使最后你们在走到了一起,你们的关系也不会持续太久的,因为思想不同的两个人,会不停的争吵,如果你们是像普通人那样不喜欢争吵的话,感情应该很快就会破裂,如果喜欢争吵的话,呵,那就祝你们越吵越凶,百年争吵。

  可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我们其实在性格上是很相似的,可是并不是每一对性格相似的人都能够走到一起的,而我们就是那个幸运儿,果真,我们这样的性格需要一个与其完全相反的人,这样生活才会有趣味,趣味多多的生活,难道不是我们一直追求和想象的吗。

  道路千万条,只要地球是圆的,哪条路不能走到原点呢,可是这条路是与地球上的路是不同的,这是一条很直很直的路,我们只能渐行渐远,而不会回到原点,回到从前的。

渐行渐远随笔9

  很多事情真的不愿去承认,可是我们却毫无办法。时间在流逝,今天又或者明天终将成为昨天,当月光零星,在大地上,散落的只是回忆。

  记得小时候的冬天很冷,雪也会下的很大,雪会留存一个漫长的冬季,白雪覆盖了整个村庄,却丝毫改变不了对生活的热情,和伙伴们在雪地里可以追着野兔的足迹埋头走很远也不觉得累,回头看看来时深一脚浅一脚的路,不想走的时候,几个伙伴就坐在松软的雪地傻笑,即使追寻了半天并不曾抓到兔子,回家的路上还要约定明天还要继续找……在那个时候,无忧无虑,没有世俗,没有争名斗艳

  那时候是没有电脑没有电视剧的傍晚,很是惬意,大人们茶余饭后的家长里短,一个不大的村子就像一大家子的热络,孩子们自己动手发掘属于我们自己的玩具,村口充满了挂念和等待,不像现在的街口那么嘈杂生硬。

  进入腊月节,就进入了“年”的准备期,大人们忙碌准备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几个家庭的礼尚往来,祈福祭祖,一切显得那么自然而又紧凑,那时候母亲告诉我说,这腊月就是掰着天过的,印象中母亲总是有着做不完的活计,即便是到了年夜饭时候也是她在厨房和客厅间兜兜转转。

  这个时候孩子们也进入了寒假,寒假作业一般都是在开学前几天才开始写,因此,暑假除了后面几天都是我们疯狂的时候,和伙伴们玩一天才回家,冻的小脸通红,被母亲问起还要嘴硬的说一点儿也不冷。

  儿时的调皮成为了现在最为乐道的回忆,其中最津津乐道的便是放鞭炮,炮仗的种类很多,有的威力很大,把老家一个水缸不小心给崩裂;双响炮用手扔出去又朝自己回来,我们笑着扭头就跑,自己用铁管做了个炮炸,自己耳朵却半天听不见。

  这一年,已然过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北方的“小年”,马上就是大年——除夕了,和童年又远了一步,也许过了这个“年”还残存的几多学生气也会褪去,进入另一个阶段,就像“那些年”那首歌词讲的,笨拙的在镜前系上领结,装作大人模样……

渐行渐远随笔10

  年在以往,是一个声音的集散地。在各家各户的厨房,会有油锅的滋滋声,主妇们有条不紊地把油角、糖环、麻花,还有煎堆放进油锅里炸至金黄色,那满溢的香味恍如一只只燕子飞上街头,欢声预告:春节到了!春节到了!引得孩子们垂涎欲滴,不顾母亲和气的呵斥,一次又一次偷偷拈起热辣辣香喷喷的年果,在口腹之欲中急急地向着年飞奔而去。

  当满城的大街小巷不约而同地响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年终于排场十足地驾到了众人的面前,沿街的舞狮挥龙,掀起了一片锣鼓喧天。响彻街头巷尾的是那些百听不厌的贺年歌,成了过年的背景音乐,嘈吵、张扬而又必不可少。更加必不可少的自是热热闹闹的拜年声,在大人相互交换的熙来攘往打躬作揖中,孩子们自得其乐,一边胆大妄为地撕开一盒又一盒曲奇、巧克力和各式贺年礼品的包装,一边鬼鬼祟祟地打开到手的大红利是,瞄瞄里面的币值,再潇潇洒洒地到街上走一回,把平日心仪已久的大宗玩具买到手,那种志得意满,真个是小人得志啊!

  然而在腻味了大鱼大肉的今天,当糯米做的糖环、当甜腻的油角,当油腻腻的煎堆从厂家的包装袋里滚落的时候,我们食欲全无,我们放任这些曾经牵动我们感官和肠胃的美食成为摆设,与年花一起成为了过期即弃的`点缀。再也难有那种满街飘香的年味牵引着我们,再也没有各式各样烦人又讨喜的烟花爆竹随我们摆布的时候,我们的年身价暴跌了。

  从电视里收看一场无关痛痒的春晚,再看几眼从遥远的天空发射的烟花,新的一年如一只挥之不去的癞皮狗,无悲无喜地耷拉到我们的脚下。对于正在放寒假的学生,不过是多了几个不用顾虑父母唠叨的上网遨游的晚上;对于工薪一族,那是挥洒辛苦一年赚来的劳动报酬的端口,人情往还,交朋结友,每一分钱都找到了它奔赴的岗位和理由;对于耄耋之年的老者,年是他们重温一次人间温暖的大日子,一早起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等待儿孙祝福,再把一辈子省吃俭用的人民币分派出去,在晚辈的簇拥下出游一次,在短暂的快乐后再望穿秋水,等待下一次的合家团圆……

  为了这些孕育过我们的长辈,为了这些亲情缺失的孩童,我们怎可以放下年啊?虽然为此我们也许得屡屡屹立风雪之中守望那北上的班车,掖着我们薄薄的收入,裹着我们沉重的心事,在异乡在他邦在一个又一个人生的站台,我们饱历沧桑我们满腹辛酸我们泪眼相看,只有年,它指引着我们奔赴故乡回到父母的身边回归家的殿堂。

  年是亲情的召唤,是心的回归,是爱的启航。在年里,我们轻轻握手,我们紧紧相依,我们有倾诉不尽的过往,我们有动力无穷的展望。在年里,我们要深深忏悔,为过去的所有不是;在年里,我们要放声歌唱,为美好的相逢。当年不再纠结在温饱之上,还有什么理由让我们不相信:新的一年只会越过越好,越过越美!

渐行渐远随笔11

  夜晚,一样的夜空,一样的凉风,一样的石台上,只是那不一样的心情却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这一季,夜开始变得漫长,旧时光,在我的记忆中渐行渐远。

  十年前的人生,像是一次旅行,热切的想要知道目的地的模样。十年后的人生,像是一次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开始爱上沿途中的淡淡风景。十年前,期待的爱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十年后,期待的爱情依然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是,总觉得多了点什么,又少了点什么。我想了想,或许是多了点透彻,少了点浮浅。

  爱情的单行道上,请让我走在你的身后,注视着你的每一秒,爱情的双行道上,请让我牵着你的手,让我确定你永远在我身边。爱情的十字路口,你想要走的方向,不论是哪里,我都将义无反顾的陪着你走到天荒地老。

  我静静的坐在世界的一角发着呆,忽然间,零星的冰雪,像是带来淡淡的问候,飘落下来。不知觉中,眼角的划过的一点微凉,砸碎了半个世纪。一身疲倦的我,洗了一个热水澡便躺在床上睡去了,一种解去了束缚的感觉流淌在心底...直到第二天醒来。

渐行渐远随笔12

  农历六月初六,是个“重日”节,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习俗,最常见的就是曝衣、晒书、接闺女。

  把“六月六”当作节日,可以追溯到先秦。

  晋国人认为“六月六”这天是治水功臣大禹的生日,于是“熏修裸飨,岁以为常”。

  在宋朝,朝廷又定此日为“天贶(kuàng)节”,这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初六,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在佛寺,六月初六又成了“翻经节”。传说唐代高僧玄奘到西天取经,不慎将所取的佛经掉落大海,师徒们急忙捞起晒干,才得以带回东土。古人认定唐僧晒经这天是农历的六月初六,就把这一天命名为“天赐节”,意思是这一天“天赐佛经度众生”。由此寺院都在六月初六把所藏的经书翻出来曝晒,以利长期库藏。

  “天赐节”后来发展成了“晒书曝衣节”。这是由于季节气候的关系。六月初六,雨季刚过,日烈天晴,正是曝衣晒书的好时间。

  “六月六”最有意味的习俗是“接闺女”。每逢这天,各家各户都要请回出嫁的闺女,好好招待一番。这习俗起自春秋时期。说是晋国国卿狐偃功高居傲,气死了亲家赵衰。次年晋国遭灾,狐偃奉命放粮。女婿决定趁其六月初六回城的机会杀死狐偃,以报父仇。女儿得知后,赶回娘家报信。这让狐偃受到很大触动,他开始反思自己。最后,在六月初六这天,狐偃亲自去女婿家,向女儿女婿道歉,并接女儿女婿回娘家一起过寿。

  为了记住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初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此后百姓们仿效,也在这天接回闺女,应个消灾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

  在民间,还有个“六六大顺”的讲究,就是源自“接闺女”。由于六月初六处于气候多变时节。每当这天,有女儿嫁出的人家就会祈盼天气晴好,好让女儿顺利回家来。

  我还记得,母亲给我讲“接闺女”的故事时,常笑着说:“你快长大吧,到时候妈也接闺女。”

渐行渐远随笔13

  闲来无事的时候,整理书橱,发现一摞已经有些泛黄的书信。我一封封地打开,轻轻抚摸着这些温暖的纸张,有缤纷的感觉幻化成彩蝶,在眼前翻飞。突然在那一刻,很想感谢这些信件,是它们将永远还原成花开,在这个季节,缤纷绽放,在我的眼前,爱意重生。

  曾经是多么爱写信的人啊,柔亮的灯光下,铺开洁白的信纸,将心里所有的惦念和爱,用文字表达在纸上。那个时候,脸上的表情是柔和的,写信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心里惦念的那个人收到信时的欢欣。信是最美妙的诗意表达,小小的信封里有爱、有希望、有惦念,也有承诺。

  也曾经是多么幸福的人啊,夜深人静时,把揣在口袋里的信轻轻打开,读着美妙的文字,虽然不甚工整、不很华丽,但我触摸到的是一颗鲜活跳动的心。读信的那一刻,我的心是快乐的,因为有爱,在打开信封的那一刻,爱扑面而来,弥漫整个房间。信是最贴心的问候,薄薄的信纸上写着满满的温暖和美好。

  可是,我已经远离这种幸福多久了呢?真的是太忙了,忙着工作,忙着照顾孩子,忙着收拾家务,忙着照顾父母,忙得连抬头看云、举首望月的空闲都没有,哪里还有时间去铺纸握笔、买信封贴邮票、去查对方的邮政编码呢?也常去邮局,但不是去汇款就是去取钱,从来没有买过信封,好像信已成了蝴蝶标本,只能摆放在我记忆的橱窗里了。

  我因为身体不适,想退出网校的学习时,总觉得写信是最虔诚的方式,终于写了一封信,想要跟老师解释一下,写了满满5页纸。问老师地址和邮编的时候却遭到拒绝,老师说,发E-mail吧,方便。我有些伤感,原来信已寄不出去了,即便我有心要写,寄信也已不是适合所有人的方式了。

  姐姐出新书的时候,曾经想写一封信好好祝贺一下,但信纸铺开无数次,总是写不下去,我僵硬的手指已经习惯了敲击键盘和拨通电话号码,对信实在是疏远了。

  得到网上一位朋友的贴心呵护和真诚帮助时,也曾经想写一封信表达一下感激,可是我握笔无数次,除了写下抬头的称呼,笔尖再也落不到纸上。我不知道以写字为生的他,看到我拙劣的言语、笨拙的笔迹,会有怎样的感觉。

  钱钟书先生说:“电话是吝啬人的通信、偷懒人的拜访,最不够朋友。”是的,接了电话,也常常是如风过耳、云飘荷塘,留不下深刻的印象,可写信这样美好的享受,仍然渐行渐远。

渐行渐远随笔14

  谁一身银衣飘入金黄月华中,悠然如仙,翩然如鸿?谁从马车底钻出,黯了百花,亮了天地?谁一笑温柔,如鲜花盛放,春风一度?

  谁白衣胜雪,清韵如月,缥缈如仙?谁醉卧孤坟,用七年岁月写一怀清冷?谁如仙降谪凡尘,只为历那俗世悲欢里的爱恨?谁天涯寻觅,用五年守候、十年等待换红尘相伴?

  谁轻颦浅笑中计定天下?谁挥照日斩却血缘的羁绊,只为心底那一声正义的呐喊?谁流浪天涯,三年相思,七年牵念,只缘情深?

  人生不若初见,将所有的心动化为血火烽烟里无奈的错过,将所有的守候碎为阴谋权力下的齑粉,将所有的亲情碾为阴诡私欲里的尘土。那个马车底钻出的少年,那个醉卧孤坟的少年,那个智计无双的少女,何在?高门侯府深院,昆仑紫冥绝颠,王府皇宫庙堂,寂寂,萧瑟。斯人如剑,划开权力铸就的烽烟,飘然远去。红尘之内,江湖之间,山水之中,烟云之处,鸿影依稀。

  犹记那温柔羞涩笑容,犹记那清冷忧郁风姿,犹记那绝代明艳风华。那阆苑仙葩,那玉树琼花,那春山眉黛,一如皎月,于天地间谱出清辉潋滟,缠绵于江湖间,便是痴心绝恋。这一曲恋歌,是房梁上不经意吟出的“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是大漠鬼城里银丝缠绕的绝不相负的誓言;是小村里相对言笑的二百七十个日夜,是从南至北再至南的五年守护;是暗河畔无奈的死别,是人海中断肠的生离。

  爱恋成殇,痴心总惹离恨,深情淹没在漫漫烽烟里,被权谋、仇恨吞噬。那一曲天魔舞,那一管玉笛,如鸿逝,如弦断。天涯寻觅,谁一曲如天籁,谁一舞如惊鸿?那清音,那舞姿,如清水碧波,荡起银衣一袭,扬起白衣如雪。依稀还是当初的温柔少年,于湘王宫的火海前慨然将宝衣相赠;依稀还是当初的清冷少年,于妙峰山上乱石中挖了七天,只为了那绝无仅有的万分之一生机。

  此情缠绵,此心缱绻,千回百转,化为柳丝千条,清风缕缕。风中飘来小村中的言笑晏晏,妙峰山上的情话绵绵。那时相依,那时相偎,如烟花易冷,如山峰易崩。仇恨散了所有旖旎的情怀,权谋割裂所有的长相厮守。那揣在怀中的玉佩,散为碎片,碧落黄泉永相伴;那从不离身的锦囊,捂在胸口,融化十年岁月里相思的风霜。

  浮生长恨欢娱少,误会堆叠,转身错过,终至渐行渐远渐无书。多少相见不如不见,多少触目凄凉化为天涯飘零。一句欢喜,怎能释那一怀幽恨?一句等我,怎能诉尽十年岁月的漫长光阴?九针激魂的痛,不抵那一句“你我从此陌路”啮心;天涯放逐,不抵那原地等候的苦心孤诣。谁此心如许?谁寸心幽怨?

  爱恨交缠,悲歌未彻。那银衣少年为暗河深水吞噬,只留下掌心里不能了悟的一个“忘”字;那白衣少年为宫闱妖火困于深深庭院,诺言炼为一颗丹心,十年等待终不负当初一诺。生离死别的伤痛,多年后化为彼此眸中相视的一笑。

  笑容如清水碧波,荡漾,不胜潋滟。滟滟水光里,依稀看见那银衣如月,那白衣胜雪,那容光绝代。

渐行渐远随笔15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记忆却是在哪里徘徊不走,渐行渐远的不只是我们的岁月,还有那日渐远去的朋友,昨日的七夕与平日并无差异,只是第一次在凌晨逛马路,走在这个城市的边缘,没有想象中的灯红酒绿,霓虹交错,只有游荡的我们和那些早起为了生计而忙碌的人。回到寝室倒头就睡觉,迷迷糊糊的接个电话,本是混混顿顿的,一句“我要去深圳了”,在瞬间的呆愣后终是反应过来,慢一拍的问道为什么,其实明知道不管是什么原因,结果终是无法改变,却还是固执的问一句,然后就是嘱咐叮咛路上小心、常联系什么的,朋友的远去总是免不了伤感,却也无能为力。

  为了生活大家各奔东西,向着那最繁华的城市不断靠近,渐渐的融入社会这个大染缸。总觉得各自的远去是正常的,可心里又是空空的,常在夜深人静时无梦,漆黑的夜空仿佛是一个巨大的黑洞,不断的吞噬着自己,而那满天星空只是显得我更加苍白无色,而那黎明的曙光只是在提醒我今天的生活又开始了。

  也许渐行渐远的还有我自己,还有那最初的渴望!

【渐行渐远随笔】相关文章:

当爱情渐行渐远爱情美文12-31

教育随笔-家长们请相信你孩子一定行08-05

初中优秀随笔优秀随笔初中08-31

母亲的随笔09-20

火锅的随笔09-18

目送的随笔09-18

记事的随笔09-17

孤独的随笔09-17

读书的随笔09-16

感悟的随笔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