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随笔

时间:2022-09-16 15:23:18 随笔 我要投稿

读书的随笔

读书的随笔1

  但我的一个堂弟,恰好与我相反,他以前不喜欢读书,还总在学校里与人争强斗狠,高中读一半就因为打架辍学在家,待在父母身边浑浑噩噩地过了几年。后来听到身边的人说起外面的花花世界,他也心生羡慕,便跟着朋友去了南方打工。

读书的随笔

  起初他在车间做工,后来嫌工作枯燥又跑去天桥摆摊,还差点被骗进了传销组织。摸爬滚打了一年多,他终于认识到了世事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才静下心来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报名去技校,想学厨以一技傍身。

  还记得他走得那年,与我聊了很多,他说自己好后悔当初以为读书没用,没有用心学习,还天真地以为别人读那么多书也不过是为了赚钱,不如自己早点进入社会赚钱。最后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都是赚钱,但站着赚钱和跪着赚钱真是天差地别。的确,就算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读书,它也是最实惠的,因为人所需要的付出的只有时间。

读书的随笔2

  以前,读书时总是心烦意乱,感觉读书是人生最枯燥乏味的事情。那一天一天的青春时光,像吃苹果一样,咬一口就扔掉。而对于那时的我而言是浑然不觉。

  后来,在语文老师的威逼之下,青春期情感的懵懂时期,情诗对思想的刺激之下,我逼着自己开始读书。第一本就是《红楼梦》,别人看到的是那个毒害人民的封建大家庭,而我只是倾心于儿女情。其实,对于那个年纪的我们而言,没有谁是为了要了解那个封建牢笼去读《红楼梦》,所以不管怎么看,《红楼梦》只是梦而不是血。读不出真味也不打紧,因为我本身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只能算得上是舞台下的观众,真味是什么,只有戏子感悟的深。就是这样,我把读书看作一件痛苦的事情,每每看上半个到一个钟头,瞌睡也就随之而来,每当逼着自己拿起书籍时,时间过得总是那么漫长。

  现在,我拿起书籍,总是忘记时间在流逝,我宁可让苦累交织的高中时代静止,宁可终身以书为伴,让时间留得慢一点。可是一转眼落红幻化成了新叶,现在还翠绿饱满的叶子下一刻又要随风飞舞了吧?想起那时虚度的年华,给我带来一股蚕茧上抽丝般的疼痛。

  我现在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不再有幼稚的面孔,也不再是那个犯二少年。此时的我,也许只是随时间漂逝的宇宙中的一个微粒。我现在明白,一个人的成长不能用个子和年龄来衡量,而要用思想来衡量。读书就像催化剂,在人的一生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我又究竟读了多少书呢?其实一本也没读。今天,你还以为自己在读书,几年后,你又觉得自己那时还不算读书,直到老去,其实你连一本书也未读,只是在成长。

读书的随笔3

  读书,让我着迷。读书,让我快乐!自上小学起,读书就成了我的爱好。

  那是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一位邮递员叔叔送给我一本《连环画报》,我借助图片,在妈妈的辅导下,学会了其中的故事《箭杆河边》。在当时生产大队的大礼堂里,学校举办新年联欢会,我用童声讲述的《箭杆河边》,博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从那时起,我对读书有了认识。虽然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没有更深的了解,却对读书产生了兴趣,有时间,总爱悄悄翻开一本书,心沉醉于书中,任时光静静地流过。并非是笑话,上厕所,遇到有字的纸,在没弄脏的时候,都有可能翻动一下看看。在我的生活中,有书相伴的日子,心灵是宁静充实的。窗外,细雨蒙蒙,或许是雷鸣闪电,屋内的我,不论是妈妈在身边,还是妈妈已经去了天国,只要有一本书品读,我的灵魂会随着书中的主人公周游世界。那真是一份闲适、一份温馨、一种心情……翻阅自己的读书经历,发现在每个年龄阶段虽喜好追求不同而读书趣味却一直没有变化。如今的我,当一夜雷雨袭来,我沉默在屋中,品茶,听雨,读书,感悟!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岁月在我的身边流逝并且烙下痕迹,我发现在书中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

  树叶在枝头攒动,雨水在叶片上弹起,树叶留下雨打的痕迹。我望向窗外,黑色。静默不知藏匿于何方,积雨云在天空张望。望向它不曾涉足的土地,留下它肆虐的足迹。然而,思绪就像窗外的雨,时而安然,时而哗起。

  每个人都有一颗不知停歇而漂泊的心,像天上的流云任意自由来去;像夜空里的星星晶莹闪烁不定。每一个生命总有不安定的灵魂,不愿意被束缚在某一个地方或者某一个人身上,想过着随心的生活,无忧无虑的日子,能够享受最真实的快乐和幸福。

  当忙碌的生活渐渐磨平了我年少轻狂的傲骨,面对远处的那些深深吸引着我可望而不及的事物,我只能止步兴叹,所以近处有了一些被自己忽略的细节,生命中最浪漫的片段、最堪回味的点滴,都在那风尘仆仆中悄然远去。

  我时常会在桥头凝望夕阳落下时的河水,波光粼粼,反射着夕阳的余晖,承载着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河水错过了桥头,也错过了我,没有回头看我一眼,奔涌向前。这种精神我很欣赏,却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同情,如果说没有欣赏过沿途的风景不算是一种遗憾,那自己曾经划过的波澜却都不曾看过,只知道向前,前方的就一定会比曾经见过的地方更美好吗?那样的人生记忆深处又留下了什么?一抹空白,或一缕尘埃。雨停了,我用文字记录下这许久的痕迹、记录下自己的人生,大地用芳香的泥土留下它的足迹。

  生活就是这样无情,当我们走得太远、走得太累时。想停下来,静下心,回过头,望望自己走过的路。其实,那也是一种收获。那是一种对自己人生的总结,每个人都需要用心来整理一下自己走过的人生,只有这样,才会对命运、对未来有更深一层的感悟。

  读书是自己的事情,只要心灵需要、心情舒畅,什么书都可以读的。“煮一杯酒,灯下品书”,对我来说是最适合的意境。我喜欢在安静的时候坐下来,把所有关于郁闷、快乐、忧愁或者是喜悦的心情全部收拢,平静地翻开书,平淡地默读。因为故事,哭过也笑过,都成为了记忆,一种心灵的安慰。

  书是心灵的归属,思想的邪正、做事的准则、生活的意义,也许不会在书中直接找到,但灵魂深处的东西却一定会给你直觉,人生选择中其实隐含着很多书籍的印迹。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面对书籍也可以春暖花开,不同的是事物,相同的是心灵,心灵的春天、心灵的花开,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也比任何东西都珍贵,毕竟这是伴随你一生的东西。书,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

  我喜欢读书,在万物复苏的春天,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拿本散文集,品味着,或沉思或联想,意味深长;我喜欢读书,在快乐的夏天,坐在小河边,拿本杂志,看着孩子们在野浴,悠哉地回忆自己童年时的情景;我喜欢读书,在果实累累的秋天,拿一本《艳阳天》,结合窗外的意境,体会着作者真实感受;我喜欢读书,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坐在温暖的小屋里,读着《大矿山》,对阜新老工业基地百年的历史更加深入了解,感受到作者细腻的笔法,为我的写作带来许多启发。

  读书让我快乐。在和同事们高谈阔论时,我可以侃侃而谈;在农民的炕头上,我可以将农业生产的现代科学技术讲解得头头是道;同多位农民朋友建立起生产上的联系,被多位朋友称为“农业专家”。特别是市广播电台为我开辟专栏《史大哥说事》,每周我都要在市电台这样的主流媒体说15分钟左右的农事,我感到非常开心,为农民服务光荣……是书,给了我这些。

  读书让我开阔了视野,业余时候试着写点东西,我的作品陆续被多家媒体采用,我的散文集《心语》《心曲》出版;也先后被县、市、省作家协会接纳为会员。读书让我现实了自己的作家梦。

  如今,我因年龄退出了工作岗位,拥有了自己的时间,闲暇之时,我更喜欢捧读一些精品散文,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着生活之美。心累时,捧起一本书,让浮躁的心得以慰藉,它是我心灵的寄托,带给我许多精神上的快乐和感动。它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滋润干涸的心灵。读书读的是一种快乐、一种陶醉、一种感悟。书香弥漫的时光,感觉每个日子都散发着醉人的清香,那会心的微笑、感伤的泪水、思想的火花、智慧的潮水,都在那鲜活的文字中汇聚成涓涓细流,在我心灵的桃花源中静静流淌…

读书的随笔4

  她,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女孩;她,和其他女孩一样,对自己的相貌总有那么多的不满;她的到来曾让马修一家大吃一惊;她那丰富的想象不得不让许多人为之折服。没错,她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安妮?夏利。

  故事要从这里说起:卡斯伯特兄妹决定领养一个男孩,来帮着干一些地里的农活,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孤儿院阴差阳错的送来了一个爱幻想、总是喋喋不休的说这话的小精灵——安妮。

  安妮聪明、勤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女王学院,并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奖学金。那为了照顾玛瑞拉,又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呵!多么善良的安妮!

  安妮生性乐观,总有在着说不完的话,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幻想,她曾幻想着世间万物都是活的,都有着自己的名字,比如那个叫做“邦妮”的苹果香老鹳草,那个被称为是“白雪皇后”的樱桃树……她也曾幻想着玫瑰会说话。安妮走过的所有路也有着各自好听的名字,比如:“情人的小路”、“白桦小道”、“闪光之湖”、“闹鬼的森林”等等别具匠心的名字。呵!多么可爱的安妮!

  安妮总是那么天真,充满了童趣,她和所有调皮的孩子一样,把止痛药当成香草酱加在蛋糕里;把林德太太臭骂了一顿;因为“红毛”这个外号和别人势不两立……呵!好一个充满童真的安妮!

  安妮长的或许不怎么漂亮,但她有着一颗纯真、善良的心,有着乐观向上的品质,这是我们大家都要学习的。

  我真想当她的好朋友!

读书的随笔5

  故土依旧,熟悉的音容相貌。一个人,有一份童年的乐土,无论在何地何时都可以给自己一个零度起点,可以追寻最初始的情感,然后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上路。

  我或许没有出息,许多人都喜欢外面的世界,唯独我留恋着故土,所以每逢假期,我势必要回来,卸下一切浮华的角色和尊严,去做一个孩子。

  外婆85高龄了,身体硬朗,但已糊涂,很多时候认不得自己的儿女。寒假第四天,外婆生日,所有亲朋前来祝生。酒桌上,我只是拿着酒壶给姨夫、舅夫倒酒,至于提酒敬酒则没有我的事儿。我或许离开故土太久了,很多时候,我插不上话,我感觉自己和他们嫣然两个世界。

  母亲常常介绍,这是谁谁家的媳妇,这是谁谁家的孩子,我只是礼节性地打个招呼,而我所熟悉的长辈大都已经不在了。是啊,表兄弟、堂姐妹的孩子都快读一年级了,这个叫叔叔,那个叫表大爷,我又岂是那个印象中的孩子呢?而母亲岳母也常常施加“压力”:该考虑下一代了。

  近日,读史铁生的《灵魂的事》,他是一个对自己真诚的人,追问人世间的生命、情感、信仰与这个大千世界的“纠缠”。火车上,有一个女孩对我说,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没有什么意义,就像史铁生对死亡的解读,无论解读出什么,死亡仍就在那里,不曾改变。

  其实,我当时想说而没有说的话是:人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死亡,追求任何高品质的衣食住行、名誉权利都是枉然,还不如早死。很多时候,那个精神性的“我”代表真实的自己,尤其是历史故人。我们在世界的本源之初赞成物质决定意识,很多时候大可以把它高高挂起。

  今日,再次去新华书店免费观赏书画,然后听一听那舒缓的音乐,最后把莎士比亚的戏剧给买下来了,其实我只读过他的《哈姆莱特》和《李尔王》,还买了一本《为世界而生—霍奇金传》,英国迄今唯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科学家。人都在寻找自我,而我只要置于书香世界,那个“我”就自然显现。

  寒假没有给自己规划阅读的书籍,只是想把雅克·蒂洛的伦理学好好读读,然后重新读一遍菲利普·津巴多的心理学。当很多同事和学生感叹自己假期生活时,我曾想,如果给自己部分书籍和一台浏览世界的PC终端,我一定倍感充实。

读书的随笔6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天下大乱,战祸不断,民不聊生。当时是位有名的士人,名叫许汜。

  有一次,许汜与刘备一起在荆州牧刘表家里做客,在谈论起天下名士的时候,许汜说:“陈登(字元龙)这人太傲慢无礼,我去他家拜访他时,他竟然半天不与我谈话,并且躺在大床上,叫我睡在下床上。”

  刘备不赞同许汜的说法,便批评许汜说:“您在全国也是享有声望的名士,如今天下大乱,烽火四起,就连君主都没有栖身之所。人们希望您能忧国忘家,树立救国济世的志向,而您却只顾自己购置田地房产,谈起话来也庸俗不堪,没有什么可取之处,这正是陈元龙所最讨厌的地方,难道他还有什么可值得同您交谈的吗?如果换做是我,我还要躺卧在百尺高楼上,让您睡在地下,又岂止是上下床之分呢?”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在诸侯割据战火纷飞的东汉末年,陈登也算得上一位有志向有才干的名士,只可惜他跟错了主人,先是因为曹操多疑而误杀了屠户全家,使他失去了对曹操的信任而舍弃了他;后来,他又投奔到从风光一时的吕布门下,谁想这吕布却是个有勇无谋少断无信的主儿,最终还是把自己葬送掉了。

  许汜这人空有个名士的虚名,他的所作所为过于狭隘和自私,不但没有拯救黎民于水火的胸怀及志向不说,竟还趁火打劫,大发国难之财,这种心里只装着自己的人,有志之士谁肯与他为伍?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个许汜也不好好想想,就连宅心仁厚求贤若渴的刘备都如此的羞辱与你?你不但不去扪心自问找找自己的不是不说,还硬要装成什么大尾巴狼自抬身价,这样的人谁又能看得起你?

  自然界里有许多可以根据需要而变色的物种,其实质是用来伪装和迷惑其它物种的一种手段,一是为很好地保护自己不被察觉,二是为生存去猎杀的.需要。

  这个世界上,嘴上说一套,而行动却是另一套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在众人面前,他们什么动听说什么,哪种油彩美丽便往自己的脸上荼抹什么,即便把这世界上最华美的外衣尽都裹在了自己身上尚嫌不够,还要极尽涂脂抹粉地把自己装扮成这世界上最光彩照人的圣者。人可以被蒙蔽于一时,你却不可以蒙骗于一世,即便你伪装的再好,时日长了,麒麟皮下总会露出马脚来的,那时你就没有藏身之地了不是?

读书的随笔7

  许多人的眼中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来,就能击溃人的斗志,让人彻底崩溃,失去生活的希望。如果失败战胜不了你,而是被你踩在脚下,那么,成功必定属于你。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名著《老人与海》中塑造的那位老人就是一个敢与失败作斗争的例子。

  名著《老人与海》主要讲了一位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翁一次特别的打鱼经过。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打到一条鱼后,但在第二天,他非常幸运地捕获到了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那条马林鱼是他平生捕到的最大的一条鱼,那条鱼比他的小船还要长2英尺呢!马林鱼的身体大,力气自然也大。它拖着老人和小船在海上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艰难考验。大马林鱼在大海上奋力挣扎,企图逃回大海。老人为了制服马林鱼,精疲力竭,皮开肉绽,但他并没有向大马林鱼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终于把大马林鱼扎死,拴在了船头。然而,幸运并没有出现,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验。一群嗅着血腥味而来的大鲨鱼与已经皮开肉绽的老人展开了殊死博斗。最后老人的命虽然保住了,但鲨鱼们吃光了大马林鱼,老人拖回去的最终是一副光秃秃的骨架……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拥有一颗坚强、不屈服的心来面对失败,成功就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读书的随笔8

  摘 要:就阅读一些教育经典书籍,浅谈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教师;教育;力量

  “读书”,一个多么温馨的词语。读一本好书,心情放松,杂念尽消。“众里寻他千百变,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徜徉书海中求知的人常会有如此动心美妙的体验吧。

  作为教师,没有一天能离开书籍——教材、教参……日复一日,习以为常。于是有人感叹:做了教师,就注定要将一生机械无味地耗在教材、教参上,枯燥之极……

  其实,阅读《教育的力量》,就能够给出明晰的解惑之路。教育应该作为一种力量而存在,我们应该竭尽所能,让每一个世界变得生动、快乐、不单调、不沉闷、更不黑暗;在充满阳光的白天帮助孩子呼吸到花朵的芬芳,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注意到星空的美丽;即使身处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能很快走出茫然,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的人,这就是教师。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阅读经典,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会让我们变得善于思考,远离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

  阅读《教育的力量》,我们确切知道教师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学,只有这样,教育才会不断进步。肖川老师的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练就的教育学问。

  阅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我们深深地感动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激励着我们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没有权力金钱,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小草对春天的回应和礼赞。

  阅读《爱的教育》,故事中所洋溢的单纯、美好、永恒的爱的情感,将我深深地包围,涤荡着我的心灵。它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崇高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教育又能使爱不断地升华,它也教给我怎样去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阅读这些经典名著,我总是不断地被吸引、被感动,有些东西便不留痕迹地沉淀下来,沉淀到我的内心深处,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清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教师在一生中要不断提高自我,需要读书好学。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读书的随笔9

  阅读给予你人生的不是外在的成功,改变的是你对人生的认识和思想境界。通过读书来吸取书中的营养,丰满内心、看清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可以养心,而且能让你得到精神上的提升。

  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生活,和动物有什么区别?但一味的追求精神境界,脱离集体,孤立地活在自己的精神空间,那就真成了异类。

  做人既要做到有思想又具备理智,是人都食五谷杂粮,并不是读书比别人多些理解就高人一筹。你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度量他人。每个人经历不同,眼里的世界也不尽然相同,对生活的认识各有感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实要接地气,与生活相融合。

  本好书不但可以净化心灵,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初读《简爱》和《飘》是上初中时,书中女主简爱和斯嘉丽柔弱外面下蕴藏的那种坚韧、顽强的性格对我的影响却至今。

  简爱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饱受欺负,但她靠着坚强的意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名家庭教师。她对自己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把握,和对人格理性的认识,以及勇敢地追求真爱,都令我欣赏。看完《简爱》,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她那种刚柔并济的性格,她的大度与宽容,深深地打动了我。

  每当遇到不顺,想起《飘》里的斯嘉丽在经历情场失意,战乱、家园重建、爱女夭亡、丈夫出走、生活一团糟情况下,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都不向命运屈服,独自挑起全家的重担。她那种不悲观不泄气的精神同样给我带来内心的颤动,并激励我勇敢面对人生。在别人看是绝望而斯嘉丽眼里始终充满希望。本生长在一个优越家庭的贵族小姐,在人生中最孤独和艰难的阶段都不向命运低下高贵的头,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从斯嘉丽身上,我看到了女人的独立,与时俱进,不畏艰难,对生活积极的一面,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男人能做的事,女人照样能独立做,女人的舞台不仅仅在家中,哪怕生活亏待了你,只要不绝望,相信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读书可以让你彻悟真、善、美,一篇美文能滋润心田。失意烦恼时或许书里某一句话正好适合你当时的心境,顿时豁然开朗,因而解脱,这便是书带给人的智慧。

  所以,书在一定时候,是人的精神食粮,空虚寂寞时,唯有书可以充实你那空洞的部分。一个人无论多么成功,也有失意的时候,生活中能懂你的人,恐怕只有自己。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遇到知己,甚至有时会感觉身边的人近在咫尺心在天涯。这个时候,书能让你找到精神的慰藉。

  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情操的陶冶,书读得多了,心逐渐也变得仁爱、宽容、豁达起来。这就是文字的力量,你读的书表面上并看不出什么,无形中却在改变你的气质和品味。爱读书的人面容里蕴含一种淡泊和从容,对生活的态度也相对比不爱读书的人坦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当然,这个差别仅仅局限阅读带给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无关身份、事业和成败。

  读书是一种兴趣,至少有一部分人喜欢把读书当成业余生活的一部分。也有部分人会把时间放在运动,美食、旅行上,不管以哪种方式放松,只要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消遣,都是生活之道。能保持心情愉悦,就是天然良药。

  对我个人来讲,如果枕边没有两本书,睡觉都不踏实。也许有人会笑,“那是你不困,就不信你没书睡不着觉。”说的没错,我也有倒头就睡的时候。这里所指个人习惯而已,喜欢在夜深人静时,静心翻看几页书,待困意袭来,枕书而眠。

  人的脆弱,往往在夜深人静时轰然来袭,乘虚而入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像“嗜血鬼”缠身,消耗你毫无防备的能量让心无力挣扎。我们无法凭单薄的躯体与“心魔”抗衡,但可以借助外界的力量改变困惑,用另一种方式转移“心魔”的侵蚀,读书便是克服胡思乱想的天敌。

  读书的过程,是聆听另一个灵魂的声音,从作者的文字里感知不一样的多彩世界,领略他人的遭遇,丰富自己的情感。把阅读当成是在和一个灵魂高尚的人对话,切记金玉良言,读一篇好的文章,胜过无数说教。通过他人的经历和人生感悟,去思考自己。书籍犹如一盏明灯,帮助我们驱散无知的黑暗,照亮你的心灯。

  读书不仅能使人静心,还可以修为一个人的性情。涉世难免浮躁,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当一颗心感到迷茫时,书便能为你指引方向,从阅读中丰富心灵,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用微笑坦然的心态稀释心中的郁结。

  书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你的不足。让人自省、自勉、勤奋,让你不再彷徨犹豫,保持清醒冷静地头脑分辨是非。

  书带有灵性,它是一个智者,能帮你打开智慧之门,为你指点迷津,不让你走弯路。有心人看得懂,走马观花的人不过是书的过客。读后通过思考,结合现实,能让你透过别人的人生看清自己。用凝思去读书才能体味到书中有情,感悟到作者的心灵。

  读书能让人内心清澈,埋头一片净土之间,两耳不闻窗外事,心自然就变得宁静。

  书籍给了我生命中最安然的时光,与书为伴,都市的喧嚣和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都归于了平静和淡泊。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感动着别人的故事,吸收着书中的营养和阳光,在墨香中与智者对话,心灵也随之清透。读一本好书,如品一壶好茶,过后还唇齿留香。

  正因有读书这个爱好,促使我今天写一些心灵片语,不安于只从别人的文字里品读人生,我要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我的思想能与你产生共鸣,证明你也有写这个潜质。那么,就行动起来吧,这个世上,只有人不敢做的事,没有人做不成的事。

  这便是读书给我的信心,有人用彩墨绘画人生,有人用旅行游记人生,有人用镜头拍下人生,我用自己的文字挥洒人生。不管如何演绎,只要自己喜欢,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各人兴趣取向不同而已。

  我的人生,与书结缘,终生相伴。

读书的随笔10

  邀一轮明月,携一缕清风,品一盏香茗,手捧一卷书,任思绪畅游其中。千年的蒹葭散发着晚香,细品淳朴的民风,杨柳暗晓风残月的美景,铭刻着分手的惆怅,花落人亡的红楼梦断,感慨有情无缘的爱情。一路走来,有书陪伴,乐在其中。

  读书让我告别了平庸。古人有“不读诗,无以言”,今人有“不读书,何以言”的论调。确实是这样,读书可以增长我的见识,丰富我的情感,提高我的阅历,自然也就与平庸绝缘。读书可以让我发觉世界的精彩与生活的美好;读书可以让我在阅读中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分离。这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沟通的快乐。无论在清晨,还是在黄昏,手捧一本泛着清香的书,坐在沁着凉意的草地上,让碎碎的阳光懒懒地撒在身上,然后在青草与阳光的味道中,用长着触角的心灵抚摸和领略书中的奥秘,领略在其他地方领略不到的快乐与安谧,充实着平乏的大脑。书真的让我告别了平庸。

  读书让我享受着生活。读书使我天天乐在其中,这是那种让我永远都无法忘怀的感觉。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它是一种享受像聆听一只鸟在快乐的鸣叫,像欣赏白雪落地的无声。也许我真的应该将心灵变成一支精致的软囊,装进鸟鸣,装进飞雪。不论在哪里,书中那清雅的醇香,都会充满甜美的回忆和幸福的情愫。是书中的奥妙让我快乐,让我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读书让我读懂了人生。有一次,我在读一篇文章时,遇到一个俗语叫“夜里千条路,早起卖豆腐。”但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解释。于是,我找到妈妈问她是什么意思,妈妈也无从知晓。无奈之下,只好请教姥姥了,她可是自认为无所不通呢。姥姥听到这个问题后,骄傲地说道:“这你就问对人了,这俗语的意思是说‘心里想得多,觉得成功有千条路,自己什么都能做什么都想做,但是现实中自己没有能力,只能买豆腐。”姥姥说完,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道:“这个故事啊,教育人们不能只说不做,而要少说多做。”听了姥姥的一番解释,我这才恍然大悟。是啊,人啊,不能老想不做。原来俗语也能蕴含这么多道理呢。

  若干年后,或许依旧浮云流水,或许依旧湛蓝天空,记忆中留存最深刻的,莫过于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一路走来,有书陪伴,乐在其中。

读书的随笔11

  打开书,从北京城南的胡同里走出来一个齐耳短发、眼睛明亮清清澈的小姑娘。

  你看,她跑到了运煤的骆驼前入神地学着它们咀嚼;一转眼她又坐在秀贞的两腿间认真地倾听小桂子的故事;一晃儿她又和收破烂的蹲在草丛里投入地背诵《我们看海去》。你看,她左手拉着德先叔,右手拉着蓝姨娘在热闹的大街上逛花灯;咦,怎么又陪着宋妈穿街走巷心焦地打听丫头子的下落;默默地,她拾起了爸爸那垂落的夹竹桃花,在夕阳里站立着……

  小英子渐渐地长大了。从一个幼稚好奇的小姑娘长成了一个懂事坚强的小大人;从一个烂漫天真的小学生长成了一个优秀的毕业生;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子长成了勇挑家庭重担的小家长。

  人说:童年似一副流光溢彩的画,也似一首跳跃欢快的歌。老北京胡同里的小英子的童年恰似一碗朴素的什锦粥,有欢笑,有温暖,有茫然,有哀愁……却热腾腾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小英子,你天真!看见你和骆驼一起咀嚼,我忍不住笑了;小英子,你善良!看到你送秀贞和妞儿踉跄的身影,我心痛地哭了;小英子,你慈悲!听见你对“贼”的心声,我无奈地叹息;小英子,你聪明!见识了你拉拢德先叔和蓝姨娘的计谋,我开心地赞同;小英子,你坚强!看见你在爸爸去世后镇定安静的模样,我心酸地佩服。

  我喜欢早晨独自上学的你站在兴华门土坡上,周身布满了阳光。我在心中幻想着你被温暖包围着快乐自信地成长。

  小英子,我跟着你傻,我跟着你笑,我跟着你哭,我跟着你愁,我跟着你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我跟着你渐渐长大!

读书的随笔12

  《给教师的建议》是杜殿坤先生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翻译而成,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一,内容全面而又清晰。

  这本书是将原书的两册合并而成,是一本沉甸甸的“厚书”。它囊括了学生与教师、上课与下课、劳动与学习、时间与知识等各方面的问题,内容充实。它又将这些内容用一百个小标题分别标注,每一条谈一个问题,相互割裂而又有机统一。比如说,它的第2条建议谈到,“教师的时间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结尾时它指出,“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紧接着,它的第3条建议就谈了“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就这样,它在追求完整性的同时注重独立性,把一本厚书变成了一百篇小文章,让读者倍感轻松。

  第二,见解通俗而又深刻。

  作为一本教育著作,理论的表述是及其重要的。而这本书与其他教育著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理论分析十分精辟,但通俗易懂,而且都是由生动的实际事例揭示出来的,对读者在教育实践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幼教之友《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比如说,在第19条“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问题上,它根据很多教师要求后进生只读教科书,甚至只背书不思考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那是完全错误的。”“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然后,它用一位姓特卡琴柯的优秀数学教师的成功事例佐证了自己的观点,让人信服。

  第三,语言朴实而又生动。

  追本穷源,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它富有独特的幽默,但在杜殿坤先生的编译下,它同样具有了语言的朴素美。比如说,在第14条建议的开头这样写“民间教育常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变成凶狠的后娘。”试问,这么朴实的词语,这么经典的比喻,我们又能在多少教育著作中见到呢?再比如说,在第76条中论述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时这样说“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发展……”类似深入浅出的文字在本书中比比皆是,极便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好书,阅读这本教育著作,正如向名师学习,又如和同事交流,轻松而又愉快。

读书的随笔13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具或退隐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那些有实际经验而没有学识的人,也许能够一一实行或判断某些事物的细枝末节,但对于事业的一般指导、筹划与处理,还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胜任。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 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 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读书的随笔14

  管仲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于今世道奸如鬼,欲觅真心难上难。

  ——题记

  古来论交情深厚莫过管鲍之交。“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人们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但我更醉心于另一个故事——“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一个知音的故事,是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第一卷中就有一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讲述了伯牙和子期的故事。

  伯牙是个风流才子,又衷爱鼓琴。虽说位高权重,然而普天之大却没有一人能懂自己的琴声。他怀揣着抑郁难释的心情前往楚国。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云雾迷蒙。而雨后的山林间更多了一份恬静和惬意。不顾山遥水远。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见如此美景怎肯辜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大惊,这荒山之中竟有如此奇人。伯牙感念上苍的眷顾亦珍惜这个知音。

  然而,不久,子期与世长辞。伯牙悲痛万分道: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后伯牙割断琴弦,双手举琴,用力向石台摔去,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诗经·小雅·伐木》中有这样一句“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可是,知音不在,弦断谁听?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懂他琴音的人了!于万千无涯的荒野中觅得一株赏心悦目的花朵,是盼了几世的奇迹?然而这朵奇葩却枯萎了,留下满地的残骸和缤纷的回忆。如何叫人不痛心疾首?但却又是真正的拥有过,也不枉在人世走一朝。就用我心爱的琴祭奠我的知音。

  走过很多路,看过许多风景,有很多人不断涌入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生命里进进出出。也有很多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人,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我们心意相通。而有的人却一见如故便交了心,逾越时间、地域乃至地位的悬殊。只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可以促膝长谈,随兴之所至,亦可以一笑解千言,从彼此默契的眼神里领略那份久违的平静。我庆幸我的生命中有那么多知我,懂我,关心,爱护和理解我的人伴我走过那些迷惘而困惑的日子。

  “一条路,千山万水。两颗心,无怨无悔。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我想世间唯有真心才能逾越千山万水。若我们能够在今生相遇,请你做我的知心人!

读书的随笔15

  我喜欢那种漫无目的、超功利性的读书和写作。

  这些年来,工作任务虽然繁重,闲暇之余,常会翻翻那些从地摊、旧书店、大型书城买来的或是朋友送的或是借来的书,真的找回了读书的感觉。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说的“人生的头等大好事,还是读书”。

  我虽读书不多,却是一直坚持。读了教育、文学、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书。

  记得我刚出来工作时,我的指导老师赵林老师借给我一本叫《爱心与教育》的书,李镇西所著,我们本土川西坝子的教育大家,当然也是全国知名的教育家。我一口气就读完了,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教学故事,是那么的亲近和熟悉、叹服于先生的高超教育教学艺术、更是折服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虽然我不能套用他的一些招数,但是却养成了喜欢思考一些教育现象、写作教育教学札记的习惯。

  不知是从哪儿弄来的一本叫《班主任兵法》,刚看题目,觉着很新颖,于是“随便翻翻”,可是后来,我看了丄编,忍不住的看了下编。一个叫“绝顶高手”的教育“健将”万玮老师活灵活现的出现在眼前,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但是我把引为学习的榜样和知己。我们有很多朴实无华默默工作的优秀教师,长期以来都在这样做,可是像万玮老师这样将思想表达出来与大家共享的又有几人呢。

  读高中时,我曾经梦想当一位作家。这个梦现在好像被蒙上了厚厚的城尘。但是对于文学我确实热爱不已。艾茵老师说过:作家不是拿来“想当”的,火候到自然成就,他日勃发便“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我享受读书的过程和积累。我在网上无意间觅得一本叫《明朝的那些事儿》,作者是一个80后的年轻“大师”,作者是“当年明月”(原名石悦)。这部著作陪伴了我整整一年,读了至少三遍。这一年我几乎没有读其他的作品了,我很是陶醉,整天沉浸在“那些事儿”中,一年读了三百年的历史,好值啊!犀利、现代元素味的语言、独到的见解、高超的写作手法,高超到你并不觉得高超,好像自己都能写出,可是你动笔时却是那么的艰难。到现在我还把这本书的txt版本存在手机上,闲来再观观某些片段,人生快事一件。在图书室借回《史记》、每天啃点,从三皇五帝到孔子世家,我读的好像比历史还长哦。有关他们的解读和也是我也搜索来一起读了。有时候我都劝我的学生都学点历史,不要认为学理科就不管“老祖宗”了。其实,浩如烟海的史卷,足以让你我休闲了。

  晚睡前,我读会儿书。闲暇时,与朋友聊天、喝茶、谈天说地、摆摆读书的那些事儿。美哉,读书。

  可是,我感觉自己的越来越无知和贫乏了。唯有加倍努力,方可前行!

【读书的随笔】相关文章:

名著读书随笔07-10

父与子读书随笔09-01

教师读书随笔【荐】06-10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2-24

名人传读书随笔08-07

教师读书随笔(15篇)07-16

教师读书随笔15篇06-10

小学教师读书教学随笔08-21

【推荐】西游记读书随笔06-10

幼儿教师教育行动之读书随笔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