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螳螂捕蝉。你以前听过这个成语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这个寓言故事有关。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要将它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总结:少年以螳螂捕蝉劝吴王
3、少年讲这个故事给吴王听,是别有深意的——(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计划。)
大臣与少年都劝说吴王,比较一下。出示结果对比。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为何结果相差如此之大?
4、可是,纵观全文,少年与吴王的对话中有没有提到关于楚国的事呢?
只是说了个故事,只字未提楚国之事,却令固执的吴王改变了主意,这个故事太值得我们去研究了。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到少年所说的故事,再轻声读一读。
2、这就是少年讲的故事。(出示)指名读。
3、学习故事。
A自读课文,能理清里面的关系吗?作图:露水蝉螳螂黄雀少年
B蝉、螳螂、黄雀有什么共同之处?(一心看到眼前的利益,却都不知道身后的祸患)
这几种动物都十分警惕,为什么都没发觉身后隐伏的祸患呢?
——“一心”,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螳螂:供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读读故事,你一定能揣测出它们当时的想法。
出示:望着眼前的(),蝉心想:
螳螂
黄雀
——是啊,我们不难体会到正因为急于获取眼前的利益,才使它们放松了警惕,忽略了即将到来的危险。谁能读出它们的“一心”得利的心理。
——蝉身后隐伏的祸患是螳螂的捕食,螳螂身后隐伏的祸患是黄雀的捕食,而黄雀身后隐伏的祸患是少年手中弹弓的袭击。
5、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引读——其实我们应该想到一句老子的话:福兮,祸之所伏。
这个故事让吴王明白了什么?引读——攻打楚国是眼前的利益,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是身后隐伏的祸患。千万不能因为贪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身后的祸患,板书:(别因)眼前的利益(忽视)身后的祸患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理解不堪设想。堪,可以,能够。不能够想像。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各霸一方,彼此之间虎视眈眈。倘若被诸侯国乘虚而入,我们不妨想像一下会有怎样的后果?(国家被灭,人民被奴役……)
6、然而大臣们的反对、苦劝得到的是——出示——引读,少年的故事令吴王恍然大悟,—
—引读。
为什么同一个出发点,却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呢?请再读读课文,课文中的一些细节会帮你找到答案。
——大臣是直劝,少年是巧劝。
巧,体现在哪里呢?再浏览课文,你一定有话对少年说:少年,你的()让我敬佩。
A智慧——不正面讲对错,用自然界里的故事,揭示道理,用故事启发吴王。
B勇气——冒死劝诫,勇气可嘉。联系到第二小节。
C讲话很有艺术,很有技巧。
语言看似寻常,却是精心设计,一步步地让吴王明白事理。练习对话朗读。语气应怎样?
D耐心——为了说服成功,耐心等待机会。(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如果吴王仍然没有发现他,他会怎么办?(继续等,或想别的办法)
好一个令人敬佩的少年,用智慧、凭勇气,借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劝吴王!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借故事来说明事理,我们会在生活中找到与之相似的例子,从而深受教育启发。课后,请大家去搜集一下,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存在着“螳螂捕蝉”的现象呢?
板书:少年以螳螂捕蝉劝吴王
(别因)眼前的利益(忽视)身后的祸患
反思:
这篇课文有许多名师开过公开课,所以在上这课时,我停犯难,因为有一个心结没有打开:尽量不要重复别人的设计,以免有邯郸学步之疑。因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免有带着镣铐舞蹈的嫌疑。
综观这节课的设计,有几个亮点:
1、几个语言训练点设计较好。如“不堪设想”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想像一下会有怎样的后果,想象吴国的命运,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对词语的认识。
再如,“大臣会对少年说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艺术,除了寓意的揭示,还让学生领略了说话的艺术与效果。
还有,为了走进文本,我还设计了一些口述训练,如望着眼前的(),蝉、螳螂、黄雀心想:();少年,你的()让我敬佩。
2、课外资料的补充较好地帮助学生突破了对重难点的理解。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我去反思。
1、要在相信学生上下工夫,用相对整合的问题让学生有表达的空间。
2、概括主要内容时,学生讲得很罗嗦时,教师要有指导,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
3、提问要相对集中,如故事的分析,突出“一心”,不要太琐碎。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赏析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掌握融情于景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学习重点
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学习目标
1、诵读提示:
整体语调:缓慢、低沉的。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使听者能品出此中情味。后一层直抒胸臆,“名岂”二句中上句为宾,下句为主--诗人后半生漂泊四方,居无定所,正是因“休官”之故,要读出压抑感。这两句可以不按“义群”读,仍读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最后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后半生生活,要缓缓读出,有自伤漂泊之意。
2、背景分析: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导学、导思
赏析诗歌
(一)内容分析
1.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后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
首四句写
。后四句
2.首联描写旅夜处境,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和意境?
首联点明 。一个孤舟夜泊的旅夜,岸上细草微风,江上一叶孤舟,诗人依岸而宿,就舟而居,融情于景,营造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意境。这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
3.颔联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你认为这两句写景的诗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
其实这两句诗是 ,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
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命运简直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悲从中来,悲愤难抑,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4.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立意至为含蓄,含蓄表现在哪里?
这是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说“应”当,本是不应当,这就表现出诗人
诗人是胸存块垒,不吐不快,却又不能直吐出来,只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5.尾联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了 手法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诗人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 ,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 诗人孤单与渺小的身世。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照应 ,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二)艺术手法
在艺术技巧上,突出的一点是 。前面写景,写宜于表达诗人情感的景物;后者抒情,不是抽象地抒情,而是在抒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风格沉郁、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表现出诗人“老来渐于诗律细”的艺术成就。
导练
⑴前两联写景,诗人抓住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⑵怎样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⑶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应该”、“本领”、“真正”三上词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其义,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3、了解两只小狮子不同的表现,使学生知道应该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4、能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情境表演,引出故事:
1、森林里的动物们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谁可以当选“森林之王”。同学们,你们猜猜,大家最终选了谁?(狮子)
2、出示生字“狮”并教学。(左中右结构、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说怎么记。
3、在拓展阅读的基础上表演:
为什么动物们一致推选狮子做大王呢?老师请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许多有关狮子的资料,谁能用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语气来演一演?
学生戴着自己制作的头饰,结合自己搜集的有关狮子的资料模仿小动物的语气说说推选狮子做大王的`理由。(课件演示狮子的图象)。
4、狮子凭借记得的本领成了森林之王,瞧,现在它们有了自己的宝宝,两只可爱的狮子王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两只小狮子的故事吗?
二、按要求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按屏幕上的要求自学课文。(屏幕显示:)
狮
整
练
习
滚
扑
咬
苦
懒
洋
吞
将
靠
应
2、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
1、教学“我会认”中的生字。
A、屏幕出示生字:
1、自由大声读。
2、和同桌比一比谁读得更好,然后讨论一下哪些字的读要注意。(SHI
YING)
3、开火车读。
4、出出金点子,帮助大家记住这些字。
B、这些生字藏在了词语中,你还会读吗?○1同桌同学一起读,看读得快又对。○2当个小老师带领大家读。○3谁能从这些词语中找出ABB的词语?再举几个这样类型的词语。○4齐读。
2、同学们数清楚了吗?课文一共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评议读得怎么样。(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3、出示插图:
A、用自己说两只小狮子长得怎么样?
B、他们的表现有哪些不同?(看图说说,然后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个小节读懂的?)
C、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词语。
一只刻苦
整天练习
滚
扑
咬
一只懒洋洋
什么也不干
晒太阳
D、哪只狮子长大后会成为真正的狮子王?为什么?(勤奋、努力、珍惜时间)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哪只懒惰的小狮子吗?
E、指导朗读第二小节。(用语气和表情读出小狮子的不同)
四、教学生字
1、屏幕出示:练习
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怎样?在田字格中书写要注意什么?
演示字的笔顺。集体书空。扩词。
2、练习书写。
五、课时小结:
这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许多生字、了解了狮子的一些生活习性,还通过自己的聪明,
读懂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知道了只有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才能真正拥有本领。下节课我们就要一起看看小树和狮子妈妈是怎么说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1、看老师写“泉”,怎么记住它?(或说字形或扩词)读题:泉水
2、填一填:( )的泉水 请把课题读好
过渡:想去看看泉水吗?一个要求:请带上你们的眼睛和耳朵。(课件播放山涧泉水)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听听读读《泉水》,板书课题:听听读读《泉水》。(齐读课题。)在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两篇听听读读课文,谁来说说听听读读这一类型的课文有什么要求?
(听:仔细听,听清读音,听懂内容,边听边思考。)
(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先个别说,然后请一个同学概括说。
二、听全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闭上眼睛,我们来静静地听老师把全文朗读一遍。仔细听,泉水是从哪里来的?最后要流到哪里去?(师配乐范读。)
2.交流问题,板书:石缝大海
三、分节听录音,理解朗读。
(一)1——2小节。
1.泉水是怎样从石缝里出来的`?他出来时心情是怎样的?打开书,听第一、二节录音,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冲,表现了泉水快乐、激动的心情。)
3.指导朗读,个别读个别句子,分组读,齐读。
(二)第3——7小节。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边交流边板书:
水池山里的姐姐
平地杜鹃花
山坡果树
山谷百灵鸟
3.泉水和这些朋友分别说了什么呢?再听3——7小节,自己可以跟着轻声地读一读。
4.自由读泉水的话,然后交流。
5.你最喜欢那句泉水说的话?为什么?
6.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泉水是一种怎样的水?(板书:多、清、甜、美。)
7.以各种形式朗读泉水所说的话。
8.想一想:泉水为什么要说这些话?(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别人。)
(三)第8——10小节。
1.听教师范读,思考:泉水最后流到了哪里,遇到了谁?
2.交流,板书:好多飞流的泉水。
3.自由读,集体读。
4.听录音想象:泉水流到大海以后会遇到些谁?会说些什么?
5.个别上台交流表演。
6.齐读后思考:泉水到大海以后,又把自己献给了谁呢?(板书:献给美好的生活。)
四、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1.本文的语句优美,小朋友一定很喜欢其中的一些句子,喜欢吗?下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朗读或摘抄或背诵你喜欢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喜欢好吗?
2.准备、交流。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喜欢那一小节就站起来读。)
五、总结。
1.泉水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它的味道特别甘甜,你们想不想品尝一下?(想。)
2.品尝后简单交流一下感受。
3.泉水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美好生活的精神特别令老师感动,因此老师为泉水写了一首歌,想听老师唱吗?
4.歌曲:师唱完第一段后,学生齐唱。
5.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人就像泉水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后小结
1读完了课文,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像泉水学习呢,说说你打算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下来
3把你喜欢的段落读或背给你得好朋友听。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会写“分、要”等6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十分”说话。
3、能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国王为什么选中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红笔、奖励学生的小五角星、在黑板上画好一个开满鲜花的花盆和一个空花盆以及一个田字格。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拿出你们做的绿豆实验看看、说说。
一、观看黑板简笔画,导入新课
1、示简笔画(一个开满鲜花的花盆和一个空花盆)揭题。
师击掌:小眼睛,看这里,你们喜欢哪幅图?(生说喜欢开了花的花盆)
师:我们都喜欢开满鲜花的花盆,可有一个国王却被一个空花盆吸引住了,(板书:空花盆)更喜欢一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板书:手捧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29《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篇课文。(板书:29)(多媒体播放课题)
2、齐读课题二遍。
3、这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谁?(板书:雄日)
二、认识花盆宝宝,快乐学字
1、借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个要求:借拼音认真读课文;圈出课后的生字多读几遍;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一标。(看谁读得又快又好)
2、反馈:演示多媒体课件(带拼音的12个生字),我们来喊出这些花盆里的生字宝宝。指名一排排读,再齐读。
师:你发现什么?(后鼻音、平舌音的字等,重点“盛”)
演示多媒体课件:(4个前鼻音、2个后鼻音、2个翘舌音、1个平舌音的字)。归类齐读。
演示多媒体课件:(去拼音的字)去掉它们的帽子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指名读12个生字再齐读)
演示多媒体课件:(花盆、挑选、宣布、十分、发芽、规定、盛开、一丝、表情、煮熟)我们来做游戏,给生字找个小伙伴,读对了花盆会开出美丽的花来。(学生开火车读)
3、写字(我发现你们的嘴巴都很会读书,现在再来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示多媒体课件:田字格的'“分”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部位。(上八下刀)
(2)怎样写得好看?(结构挨紧,四边留地方,写在田字格正中)表扬学生真会观察,真细心。(奖励小五角星)
(3)在田字格中范写:左上格撇,右上格捺,横折勾在横中线上,横中线和竖中线交*点上起笔写撇。
(4)生在田字格中练写“分”字。描红一个,写两个,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5)在幻灯机下展示写得不够好的字,用红笔纠正,再展示写得好的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感悟
1、我们把这些字送回课文读读看,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听听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一评)
2、理解“继承人”的意思:就是要继承王位的人,要做国王的人。
四、观察插图,感读第二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6
一、 导入课文
是一种很美丽的鸟,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多有描写,你能吟出几句吗?
有关“”的古代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两个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这些诗句通过描写的啼鸣、飞舞表现了娇好、美丽的形象,抒发了对“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那么在孙犁的这篇散文里,又是怎样的形象?作者抒发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呢?
二、作者简介
孙犁 (1913~) 现、当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研究课文
1。浏览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阶段(环境) 形色神态
抗战 色彩鲜丽 声音诱人 姿态矫健 一闪而过
病中 追逐逗闹 安家落户
鸟市 悬空吊着 焦黄 凄惨
江南太湖边 群莺乱飞 全部美丽 极致
2。面对不同环境不同境遇的,作者感情态度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喜爱、遗憾——痴迷、惋惜——怜爱、愤懑——喜爱之极
2 4-7 8-16 17 22-23
朗读2 朗读6-7 齐读22-23
3。根据作者对不同遭遇的态度,你能领悟在作者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并进而明白作者一生不能割舍的真正原因么?
提示:还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语句。
(板书主题一)是美的事物的代表和象征。作者对的追寻实际上是对美的事物的'热切(或狂热)追求。(答案来源:第三自然段)
至此我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联想到射杀海鸥的事了(这是戕害美的丑恶行径)
4。不难看出,作者认为理想的境遇在江南,认为只有在这里才能“使我看到了的全部美丽”“是一种极致”,从环境和的关系看,“极致”的含义是什么?
从几次记叙来看,的自由与美好的展现应该有它良好的生存环境,而这种“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的‘景物一体’的境界”便是文中所言“极致”的具体含义。景(环境)和物(形象神态)自然结合,互相发挥,达到最佳境界。
5。揣摩文末四段文字,用一两句话说明作者从的遭遇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6。这几段文字与上文叙述的作者几次追寻的经历有什么联系?
这几段文字是上文作者几次追寻的经历的延伸和升华。这几段文字写作者的追寻终于有了结果:找到了的真正的家乡,看到了的全部的美丽。而且由转向大千世界,不仅,(板书主题二)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美的极致,都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从而给读者以哲理的启迪。可见,这几段文字是上文的必然延伸,那人生哲理也是从几次追寻的经历中升华出来的。
7、由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推导出主题三:在文艺创作中,要为典型人物创设与之相和谐适应的典型环境。(讲的文艺创作规律)。
主题四:呼吁为作家、人才乃至一切人的生存和发展创设宽松、和平、自由的社会环境。(这一点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分析。这一点也是教师用书所讲的,可以作为重点)
8、小结本文的主题多元性。(参《中学语文园地》20xx年3期)
四、语言运用技巧借鉴
过渡语:散文的说理贵在含蓄,重在形象。
课文最后五段文字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段?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对增强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
引用名句:杂花生树 群莺乱飞 增添文学色彩
排比 三个“这里的……” 勾勒太湖环境优美
对偶 “它们的啼叫……,它们的飞翔……” 对仗工整,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江南风景图。
句式:整散结合 长短结合 错落有致
多种修辞手法,整齐而有变化的句式,曲折回旋,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感受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
2.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习重难点】
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是一篇书序,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课文用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激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技巧。
二、自主预习
作者与青少年的对话运用了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作者以和青少年对话的方式描绘文学的魅力,便于直接抒情,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的感染力。
三、合作探究
(一)品析语言
1.本文作者是当代散文家,善用修辞,文采飞扬,整篇生动形象,产生“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艺术效果。请就文中比喻、排比两种修辞各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1)比喻:“为你打开一扇门”,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并且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一种神秘感,产生探究的欲望。
(2)排比:“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
2.本文的词汇丰富多彩,用语灵活多变,这些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如“世界”一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有不同的内涵,“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前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后一个“世界”则指领域。又如,第二人称代词“你”在课文中指代青少年读者,语气亲切,增强了的感染力。
(二)品味情感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是当代散文家、诗人,对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喜爱和感悟。用文学的语言来描绘文学,关键在于对文学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的实质又在于作者对青少年读者的关心和信赖,由此而转化为亲切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使青少年读者爱不释手,备受鼓舞。
四、板书设计
词汇丰富多彩
抽象的概念人格化
亲切的语气
真挚的情感文学的'魅力
五、课外拓展
文学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陶醉、沉迷。那么作者的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共鸣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用文学作品实例来帮助理解。
明确:课文第四自然段开头两句,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优秀文学作品同“历史”“时代”之间的密切关系,例如:上古文学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就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认识;《水浒传》是一部社会生活画卷,让我们了解了我国历史上农民从起义到失败的经过及起义失败的原因,看到了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目睹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感受了北宋末年市民阶层的社会理想等等。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综合学习一里的一篇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3、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3、调动学生欣赏语言美,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领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学准备:
1、做“摘果子”游戏用的大树贴图与写有拼音字母的水果图片。
2、做“找朋友”游戏用的生字和拼音卡片。
3、给课文画插图用的图画纸和彩色笔。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游戏方式进行汉语拼音的复习
做“摘果子”游戏,复习汉语拼音。
(设计意图:把本节课认识新汉字所涉及到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用复习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同时变枯燥的复习为游戏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情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1、汉字国王的礼物
[课件:汉字国王]
—这是谁?来,大家跟他打个招呼!
[课件汉字国王]Hello,大家好!欢迎大家到我的王国里继续作客。来,请看我为大家准备的礼物。
[课件播放]请欣赏配乐诗歌朗诵《山青青》。课件继续播放,音画同步,画面随诗歌的内容切换。
(意图:通过激情朗读、美丽画面和音乐渲染的集合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参与到学习中来,将学生带入课堂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中,对课文有初步的整体感知。)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解决课文中生字的字音
(1)用拼读的方式自渎课文。
(2)指名读。
(3)教师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解决课文中生字的字音,并在自渎中无意识识记生字,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3、再读课文,深入领会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1)播放音乐《春野》,学生闭上眼睛,在教师的描述中,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2)情感引领
—我们能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好不好?可是,有些人只顾自己享受,到处乱扔垃圾,随便往河里倒污水,让宠物大小便,随地吐痰,这样做,我们还能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吗?那大家能为保护我们美的家园做出什么力量呢?
(3)和着音乐,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4、展开想象,给课文配插图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画纸和彩色笔,展开想象,给课文画插图,与此同时,老师也在黑板上画插图。
(2)实物展示个别学生的作品。
(3)观察老师画的插图,相机出示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感悟不用讲,就能理解字义的生字。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活泼、好动、以直观形象记忆为主),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用画笔画出来,这样既提供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又给每个孩子留出表现自己独立个性的天地,同时,又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创造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三、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引领
1、再读课文,圈出新的汉字朋友,认识本课的生字。
2、师生合作,结合刚才老师画的插图,将本课认读的生字在黑板上呈现出来。
—谁来说说你新认识的汉字朋友?
—我们一起叫出这些新汉字朋友的名字!
3、在词语中识记生字。出示词语卡片:青山、绿水、小鸟、鸣叫、一声声、大树、花草、笑盈盈、春雨、绿蒙蒙,学生认读。
4、游戏:找“朋友”,巩固生字的认读。
(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课堂总结
大家一起试着把《山青青》背一背,有没有信心?
五、结束语:
现在,我们该和汉字国王道别了。[课件呈现汉字国王:]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表现真棒!欢迎你们继续到我的王国里来作客,下次见,bye-bye!
(意图:给学生的表现做个评价,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精选)10-28
语文优秀教案08-30
语文教案08-09
(精选)语文教案10-05
(经典)语文教案09-22
[经典]语文教案09-23
语文天地教案04-26
语文教案(经典)11-12
语文教案【经典】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