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4-10-10 07:21:57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锦集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锦集8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铁和磁铁可以互相吸引。

  2、通过实验,观察用磁铁可以牵引汽车移动。

  【活动准备】

  1、制作一个纸汽车,在纸上粘一块铁,观察用磁铁牵引车移动的样子。

  2、PPT《磁铁牵引纸车》课件,(什么和什么能互相吸引呢?)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看PPT《磁铁牵引纸车》,了解铁和磁铁可以互相吸引。

  ——我们周边哪儿有磁铁呢?

  ——磁铁都能吸引什么东西呢?

  ——如果磁铁和铁之间有别的物体会怎么样呢?

  二、展开。

  观看PPT《磁铁牵引纸车》,说一说实验目标,备品以及实验顺序。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在纸上粘一块铁,观察用磁铁牵引车移动的`样子。

  ——看一看实验顺序。

  1、装饰一个汽车村庄。

  2、在纸上画一个汽车,然后剪下来。

  3、在纸上插一个曲别针。

  4、用磁铁来牵引汽车移动。

  三、画出汽车村庄和汽车并剪下来。

  ——画出汽车行驶的道路并装饰一下。你想让汽车行驶在什么样的公路上呢?

  ——画一画纸汽车,你想要画什么样的汽车呢?

  ——画完后,把汽车剪下来。

  四、用磁铁来牵引汽车移动。

  ——在纸汽车上插一个曲别针,然后把磁铁放在画好道路的图画纸下面。

  ——汽车会怎样呢?

  ——磁铁离得很近的话会怎么样?

  ——离远一点的话会怎样呢?

  ——如果想要让汽车往前移动的话应该怎样做呢?

  ——如果想要让汽车往后移动的话应该怎样做呢?

  ——在汽车和磁铁中间再放一张纸,汽车还会移动吗?

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并区分豆制品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帮助幼儿了解黄豆及其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2、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黄豆,区分豆制品。

  三、活动准备:

  黄豆、红豆、绿豆等各种豆子,各种豆制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图片“黄豆爷爷”。

  四、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请幼儿品尝豆制品,引出认识黄豆的课题。

  2、教师与幼儿边品尝边互相交流。

  3、教师提问: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

  (二)基本部分:(重点、难点部分)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及讨论辨别出黄豆,掌握其外形特征,了解其营养价值,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区分豆制品。

  1、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尝试性地寻找出黄豆。(教师提供黄豆、绿豆……请幼儿看、摸,并运用经验找出黄豆。)

  2、认识黄豆外形特征。

  (1)幼儿相互交流,掌握黄豆外形。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黄豆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a.黄豆是什么颜色的`?

  b.黄豆是什么形状的?

  c.黄豆上有什么?

  d.黄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 认识豆制品,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

  (1)幼儿利用已有经验,理解黄豆与豆制品的关系。(教师讲解什么是豆制品。)

  (2)引导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说出豆制品。

  (3)教师提问:你还吃过哪些豆制品?

  (4)帮助幼儿了解豆制品具有的丰富营养价值。

  4、引导幼儿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区分出豆制品。

  (1)出示各种豆制品及非豆制品食物。

  (2)通过游戏“豆宝宝找爷爷”让幼儿在众多食物中找出豆制品。

  (三)结束部分:

  1、观察豆芽,激发幼儿探索豆芽生长过程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豆芽。

  3、引起幼儿探究黄豆变豆芽的欲望。

  (四)延伸活动:《发豆芽》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继续进行观察、研究大树的活动,愿意亲近自然,关注自然。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等。

  4、能用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

  学生拓展树皮用的白纸若干,几张放大树的照片。

  三、教学准备

  1、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3、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5、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科学教案 篇4

  一、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识记思想道德修养、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关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分析诚实守信的时代意义,结合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说明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2)能力目标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比较鉴别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情景导析,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多种价值观的正确选择,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大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2.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三、教学难点

  如何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四、教学建议

  新课标的实行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许多旧教材所没有的综合探究活动,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实践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蓝图。

  核心解读

  1.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既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又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任何一种社会道德都源于个人利益及其利益实现的需要,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工、经济成分细致化,个人具体利益及生活方式多样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化,这势必导致道德关系的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与封建主义落后文化斗争,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抗争,人们容易产生道德困惑、道德冲突甚至是道德失落。

  第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求全责备,对产生道德困惑、道德冲突和道德失落原因的分析不可简单化、片面化、表面化。事实上,有一部分道德问题是来自市场经济的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如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诱发和助长了拜金主义倾向。但是,相当一部分的道德败坏本身就来自封建主义落后的、资本主义腐朽的文化与思想。迷信、愚昧、颓废、庸俗是地地道道的封建主义文化残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是地地道道的资本主义思想糟粕,它们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有的现象,更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第三,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就是为了坚决抵制一切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没落、腐朽思想与文化。

  2.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

  (1)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2)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3)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特别提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之间是什么关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互相渗透和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它决定文化建设的性质和为谁服务的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文化建设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而且是全部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还为文化建设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促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

  (2)在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联系点提示: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离不开对传统道德和传统美德的继承,那么应怎样正确理解传统道德与传统美德的关系?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美德,是指美好的品德。美德是内在的,是具有共性的东西。道德是通过舆论或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一种规则,道德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社会有不同的道德要求,是外在的要求。道德的要求对美德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美德的存在反过来又能促进道德的遵守,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中的精华。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探究导入

  怎样才能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休养和思想道德休养?

  答案提示:

  ①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为了能够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不仅要有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为此,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③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既是一个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更是一个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这要求我们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让我们共同努力,在践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过程中,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像无数先辈那样,加入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中。

  导入二:问题导入

  教师设问:

  1.什么是文化休养和思想道德休养?两者的关系怎样?

  2.加强知识文化休养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分享成果。

  教师归纳:

  1.(1)①知识文化修养是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2)①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助于自觉地倒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缺乏知识文化休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

  2.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与小组同学合作制作简易的科学探究所需的生态瓶,并对生态瓶中生物关系作出科学解释。

  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正确修订自己的探究方案。

  3、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所遇到的现象作出判断和解释,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生活水平。

  4、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1、生态瓶(缸)样本(或相关图片、课件)。

  2、供学生实验所需的小型水生动植物及玻璃或透明塑料容器。(教师课前准备小型水生动植物,学生自备容器。农村学校可在教师带领下到浅水池塘或水沟现场采集水生动植物。

  3、清洁砂、水、水槽、毛巾或卫生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探究问题:

  1、复习引入:池塘生物群落是怎样保持生态平衡的?

  2、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模仿自然界的池塘做一个简易的小生物瓶,要如何选择水生生物种类?

  3、让学生拿出自备的容器,如果让你用手中的容器做一个小生物瓶,你认为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4、出示生态瓶(缸)样本,如果将生态瓶放在教室的讲台上,你认为动植物能正常生长吗?为什么?

  二、制订活动方案

  1、学生根据刚才所见的生态瓶样本,分小组讨论制作小生态瓶应该准备什么材料,按照什么步骤进行制作?

  2、小组讨论,将所需材料名称填写在39页空框中,制作方法和步骤记录在草稿纸上。

  3、小组汇报。阅读课本39、40页制作步骤,与自己选用的'材料和步骤进行对照,补充遗漏的材料,更改不科学的材料。

  4、小组讨论课本上提示性语句所反映的问题:为什么生态瓶内要装沙?为什么要选择无污染的河水或池塘水,城市学生用自来水做实验为什么要放置24小时以后才加入生态瓶内?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为什么要选择小型健康的动物?

  生态瓶制作完成后还应注意哪些方面因素来保证生态瓶中生物正常生长。

  5、分小组展开讨论。

  6、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订正、教师小结评讲。

  7、学生将讨论结果记录在课本40页空框内。

  三、绘制生态瓶制作图

  1、学生根据所学,初步设计绘制小生态瓶设计图。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小生态瓶设计图,相互交流经验。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小结和讲评。

  四、课外参观实践

  学生参观水族馆、水族箱(生态缸、掌中缸)销售店,向专家请教,查阅书籍或网络资料,对自己小组绘制的小生态瓶设计图进行修改完善,将小生态瓶设计得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第二课时

  一、分小组制作小生态瓶。

  1、学习小组各成员讲述参观实践活动所见所闻。发表自己修改设计图的意见。

  2、教师展示水族馆、水族箱(生态缸、掌中缸)相关图片或播放录像(课件)。

  3、小组讨论修改设计图。

  4、各小组汇报修改小生态瓶设计图的内容和原因,相互取长补短。

  5、各小组有秩序地在讲台前方不同位置领取不同的材料。

  6、分小组按制订的方案和设计图有步骤地制作小生态瓶,教师巡回参与制作活动,对有困难的小组适当指导。

  二、交流和讲评。

  1、做好了的小组展示给大家看,大家认为合格者,该小组所有同学可以在课本上规定地方画三面小红旗。评选小生态瓶设计得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的小组,该小组所有同学可以画四面小红旗。

  2、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小结和讲评。

  三、课外实践活动安排。

  每位同学由家长陪同,在家乡池塘采集小型健康生物活体和无污染水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生态瓶,保证水生生物存活一周。

  四、安排准备“自由研究”课堂教学

  对学生“了解池塘水质对池塘中水生生物有什么影响”、填写“自由研究”调查表的进度进行抽查,要求学生下一节课将“自由研究”调查表带来。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以为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会遭到耻笑,而不问。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

  (4)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介绍伽利略的贡献:伽利略望远镜,伽利略温度计等。

  尊称:近代科学之父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八页“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并讨论材料后的几个问题。

  小结:学习物理,就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善于动手,加以实践,找到规律。

  三、作业:

  阅读“科学之旅”,说说你打算怎样学好物理课。

科学教案 篇7

  科学和我们

  一.学习目标

  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关系

  3.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

  4.了解自然发生说的含义及其相关的实验

  5.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和实验各步骤的重要性

  二.学 习重 点

  1.人类面临的问题及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人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

  3.了解科学家挑战“自然发生说”的主 要过程

  4.理解研究生命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

  三.知识梳理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1、细胞的癌变

  ⑴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些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⑵引起细 胞癌变的因素称为致癌因子,致癌因子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

  ①物理致癌因子:该类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包括紫外线、X射线、电离辐射等。

  ②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亚硝胺、黄曲霉素、煤 焦油等,农药中的有机氯杀虫剂等。

  ③生物致癌因子:乙肝、丙肝病毒 等。

  ⑶预防措施:

关于科学和我们教学教案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10-10

[经典]科学教案10-15

科学教案01-16

科学教案(经典)12-24

【精选】科学教案12-24

科学教案[经典]12-06

科学教案10-19

科学教案【经典】09-09

(经典)科学教案12-27

科学教案(精选)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