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5-04-23 09:01:3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班教案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小班教案集锦八篇

小班教案 篇1

  【主题来源】:

  家像一个宁静的港湾,常常是每个人一生中魂牵梦萦的地方。对于入园不久的小班孩子来说,家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的集合,孩子从一出生起就和家人亲亲密密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幼儿离开自己的父母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在情绪上多少有点不适应,进行这个主题开展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一个家的感觉,在情感发展上帮助他们逐渐独立起来。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体验,整个主题活动将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将教材中的多个活动点,安排进各种区域内容中,而这些区域将以"家"的形式表现出来,满足小班孩子的装扮兴趣,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将通过观察和个别的指导,了解每个孩子的需要,亲近每个孩子。

  【设计思路】:

  这次的主题活动娃娃家的内容要求就是: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下,我们班创设了打扮爸爸妈妈,和同伴分享糖果等来感受家的温馨。这次我预设了一个运动活动引导幼儿爬着给爸爸妈妈送糖果,让幼儿也和爸爸妈妈分享,目的是为了幼儿练习手脚着地的屈膝爬行的动作。因为有给家长送糖果这一游戏情景,在孩子活动过程中,同时也培养孩子关爱父母的情感。

  【环境创设】:

  1、在活动室中按幼儿的需要设立娃娃家,让幼儿的家中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体验抱娃娃、做饭、洗衣服等的乐趣。

  2、"亲亲热热一家人":将幼儿的个人照或全家福张贴在一个版面上,让幼儿在游戏和休息的时候看看说说,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

  3、在角区游戏中创设和主题相关的内容:

  (1)动手区:帮爸爸装饰外套、喂面条、打扮弟弟妹妹、帮妈妈做头发。

  (2)生活区:帮妈妈穿项链、装扮爸爸的领带;有趣的小夹子、给小动物造房子、剥剥尝尝、扣钮扣、喂食。

  (3)语言区:投放家庭中相关事物和成员的图片或照片,让孩子看看说说。

  (4)建构区:我爱我家。

  【活动方案】:

  一、生活活动:

  活动一《点名》

  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发展语言,并熟悉班中幼儿的名字。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指导:

  方法一:当老师点到某位幼儿的名字时,他站立起来,招手大声说:"我来了,大家好!"其他幼儿则一起说:"某某,你好!"方法二:当老师点到某位幼儿的名字时,课随机问问他:"你的好朋友是谁呀?""坐在你旁边的朋友是谁呀?"方法三:当点名结束后,老师可以问问"今天谁没有来?"等问题,引发幼儿关心自己的朋友。

  日常活动:教师每天可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来介绍班级中的朋友。

  活动二《宝宝学吃饭》

  教幼儿拿饭碗、调羹的正确方法,能坐定进食,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活动指导:

  1、用图片,讲述,演示的形式告诉幼儿正确的进餐方法,引起幼儿想要自己进餐的愿望。

  2、幼儿一起谈谈:图片上的小弟弟在干什么?他是怎样做的?我们应该怎样吃饭才正确?

  3、请个别小朋友示范吃饭时是怎样坐的。

  4、请小朋友到桌子前看看,幼儿说说谁进餐的姿势最好。

  二、运动活动:

  活动一《糖宝宝》

  活动目标:练习翻滚的`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椅子若干、糖宝宝的头饰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学习开飞机的动作。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引起幼儿的兴趣。

  3、幼儿扮演糖宝宝,教师扮演工人叔叔,糖宝宝四散在各处,当"叔叔"说:"机器一开,骨碌骨碌,糖宝宝出来了。"幼儿立即从四处爬处或滚出。……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动作。

  4、引导幼儿做各种不同的动作。

  反思:

  通过讨论,孩子似乎对娃娃家又有了新的游戏欲望,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到“娃娃家”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还会换着角色玩,这次指引让我由衷的感到:孩子就像漂在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当它不再前进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像是一缕海风轻轻的吹动它,直到它靠岸,走向人生的旅途,我们只有默默在内心祝福每个孩子走好人生!

  小百科: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以情感为纽带,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种存在。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猜、说、想、玩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许多动物都是从蛋宝宝中孵出来的,体验与同伴一起参与阅读的乐趣。

  2.乐意学说基本句式:小小蛋儿把门开,一只ⅹⅹⅹ出来。

  活动准备:

  1.自制大图书、自制蛋宝宝、小蛋宝宝人手一个。

  2.创设温馨的环境、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

  1.蛋宝宝滚来了。(瞧,谁来了?和蛋宝宝打个招呼)

  2.蛋宝宝里面还藏着一位小客人,它会是谁呢?

  3.带领幼儿念儿歌,请小动物出来。(敲敲门,里面会是谁?)

  二、精读大图书

  1.调皮的蛋宝宝躲起来了,它逃到哪里去了?(引出大图书)

  2.原来蛋宝宝躲到了大书本里,我们请它出来吧。(再次提升敲门的'经验)

  3.逐页阅读大图书

  (1)认识书本,告诉幼儿书的第一页叫封面,并介绍书名。

  (2)蛋宝宝就在这里面,我们请他出来吧(教师念一遍儿歌,蛋宝宝不动让幼儿一起再响亮的念一遍)

  (3)小鸭告诉我,里面还有很多蛋宝宝想要和我们做游戏,会是谁呢?我们去看一看(逐页欣赏)

  (4)蛋宝宝躲在哪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事物并讲述。

  (5)逐个请蛋宝宝出来,学说:小小蛋儿把门开,一只ⅹⅹⅹ出来,(仔细观察并根据不同的蛋宝宝改变儿歌的后一句)并请幼儿模仿其动作。

  三、游戏:寻找蛋宝宝

  1.故事里面还有谁?出示空白页,故作神秘的样子,蛋宝宝又逃走了,教师到花丛里去找,会是谁躲在这个蛋宝宝里面呢,幼儿念儿歌把它请出来。

  2.幼儿找蛋宝宝,找到蛋宝宝后,有礼貌的请蛋宝宝出来。

  3.活动结束。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

  2. 让幼儿乐于加入集体活动。

  3. 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4. 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能够屈膝双脚离地跳跃。

  教学重点:幼儿双膝离地连续跳跃。

  活动准备

  剪好的蘑菇若干 小兔子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场地。

  二.基础部分:

  1.准备往返路线

  (小兔子们跳到对面,捡起蘑菇,返回终点。)

  2. 小兔子的比赛

  (两只小兔子比赛,看谁跳得快。)

  三.结束部分:

  1. 兔妈妈和小兔回家。

  2. 整理活动。

  教学反思

  1. 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2. 幼儿能基本完成教师的口令要求,基本达到了活动目标要求。

  3. 活动过程中个别幼儿不能掌握练习要领,教师没有引导好,应加强教师之间的配合。

  4.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幼儿的练习。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有尊敬,热爱园内工作人员的感情。

  2.学会一句感谢的话:“XX您辛苦了,谢谢您!”

  活动准备:

  1.教师已在日常活动中(散步、离园等)带幼儿参观过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平时幼儿

  与他们有较亲密的接触。

  2.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如:园长、花工、厨师等来班上做客。

  活动过程:

  1.欢迎客人。

  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班上有许多的客人来访,用描述或表演的方式说明这位客人的工作性

  质,请小朋友猜猜他是谁。

  2.与客人共度一段时光。

  请客人和孩子分享一件事,如:和幼儿一起唱歌、念mp3/target=_blankclass=infotextkey>儿歌讲故事、吃点心、玩游戏……

  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说说他可以帮孩子什么忙,体验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关心。

  3.谢叔叔阿姨。

  每人说一句话感谢叔叔阿姨,如:“××您辛苦了,谢谢您。”

  建议:

  1.分感知厨房人员、花工等工作。

  2.提醒幼儿在见到园内其他工作人员时能主动问早、问好。

  3.引导幼儿帮叔叔阿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帮助花工拔草、给花浇水。帮助厨房工作人员择菜等,爱惜叔叔阿姨的劳动果实,如:不挑食、不倒饭菜、不损坏花木等。

  4.在阅读区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画册》(第一册P18)的内容。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感知和正确分辨物体的里面和外面。

  2、能用“××在什么的里面(外面)”句型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喜欢操作活动并能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小房子木偶人花生

  学具:猫和老鼠的图片、里外盒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感知和分辨物体的里面和外面。

  1、通过观察,学习分辨里外。出示积木拼接的小房子。老师:你知道房子里住着谁吗?

  2、进一步感知里外。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在哪里做早操?现在现在我们在?

  二、操作活动,能按要求把物体放在正确的.位置,并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1、情景故事:猫和老鼠。

  师:今天木偶人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还可以操作好玩的学具,学具在哪里?(学具在袋子里)想不想来玩一玩,请仔细听老师的要求。(有礼貌双手接学具,轻轻说谢谢。打开学具后把袋子伸展放到身后)

  2、教师讲故事,幼儿操作故事情景,在老鼠和猫变换位置时面向集体提问。引导幼儿用“××在什么的里面(外面)”的话描述自己的操作。

  故事:一只老鼠在盒子里吃奶酪,小猫在盒子外面拍皮球,小猫听到盒子里有“喀嚓喀嚓”吃东西的声音,是谁在里面?小猫跳进盒子里,小老鼠看到猫来来,赶快跑到盒子外面。

  3、给听课的老师讲讲《猫和老鼠》的故事。

  三、拓展游戏:木偶请客。分辨三个物体的里外关系。

  1、老师说花生的谜语,猜一猜木偶人带来的是什么东西。

  2、游戏:在哪里?

  (1)老师手握花生,请幼儿猜测花生在哪只手里。

  (2)幼儿互相做游戏。

  3、品尝花生活动

  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吃花生的什么?花生仁在哪里

  4、花生皮去哪?(花生皮放到到垃圾桶里。)

  四、总结: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和里外有关,小朋友以后认真观察,我们与小木偶告别。

  活动延伸:

  去看看教室外面有什么。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含义,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2、能够按照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3、增进浓厚的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游子吟》教学挂图、幼儿课本、语言CD。

  2、古筝曲、《游子吟》音乐CD。

  3、幼儿课本第1册第17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教学挂图或幼儿课本1第17页,以故事形式讲述部分译文,理解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事先提问:图片中有谁?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故事。

  一一位慈祥的老母亲,手中拿着针线,给准备到外地做事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

  2、教师观看教学挂图,请幼儿欣赏、感受古诗的凝练,学说古诗。

  (1)观看教学挂图前四句部分,朗诵古诗前四句。

  (2)分句提问。请幼儿结合诗句,说一说每句的意思,并逐句学说古诗前四句。

  (3)讨论:故事中这位母亲是位怎样的母亲?你是从哪里感觉出来的?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位母亲。

  (4)继续欣赏挂图。请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意思?教师重点讲解译文,并朗诵古诗后两句,幼儿逐句学说。

  讲解:小草应为有了春天阳光的照射,才能发芽长大,但小草却很难报答阳光的恩情。儿子也在母亲的照顾下长大成人,做儿子的又怎样才能报答母亲那深深的`恩情呢?

  (5)介绍古诗名称、作者。

  3、学习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韵律和节奏。

  (1)播放语言CD,请幼儿完整欣赏。

  (2)教师完整朗诵,幼儿轻声跟读。

  (3)引导幼儿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表达的感情,并再次尝试朗诵。

  (4)播放古筝曲,教师组织幼儿通过个别、小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表达对母亲的爱。

  4、请幼儿静静欣赏歌曲《游子吟》。

  活动延伸:

  1、继续阅读幼儿课本,根据画面自由朗诵。

  2、播放《游子吟》歌曲,供幼儿学唱。

  《游子吟》教案设计三

  教学目标

  认知:结合课文拼音学会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的意思。

  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情感:感受诗人和母亲之间的深厚亲情,懂得用爱关爱回报父母。

  教学内容

  1、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 感情。

  2、学习难点: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激趣。

  1、放映出全诗篇,学生齐读。

  2、谈话交流。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游子?

  (二)品读感悟,深化体验。

  1、朗读古诗。

  学生自由朗诵。

  汇报朗诵:独诵、齐诵、小组、表演诵等。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进入学生自学阶段

  品读: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品读诗句。

  理解:借助工具书及本文注释理解诗意。

  (三)话题讨论,深化情感。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延伸。

  2、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歌颂母爱)。

  3、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情感细节,例如:父爱,亲情,师爱等。

  4、启发学生发现身边的情感细节,并分享。

小班教案 篇7

  目标:

  1、喜欢和老师一起模仿炒菜、喂娃娃的动作并演唱歌曲;

  2、进一步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3、能大方说出自己和小朋友玩娃娃家的游戏情节,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创编歌词。

  准备:

  爸爸妈妈的头饰;游戏道具:小铲子、小勺子、娃娃的衣服、帽子、“肥皂”等

  过程:

  1、歌曲:《在哪里》幼儿能用自然的渐变的声调唱出并用手指出身体的`各部位的名称。

  2、幼儿欣赏歌曲《办家家》,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歌曲里的小朋友怎样当爸爸妈妈的?”

  2、熟悉歌曲,和幼儿一起演唱歌曲;

  “你看到爸爸妈妈怎样炒菜的?你能学一学吗?”引发幼儿模仿表演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炒菜;

  3、幼儿边唱边用自己的动作表演歌曲《办家家》。

  4、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你的?你会怎样照顾小娃娃?

  (哄娃娃睡觉、抱娃娃出去玩、给娃娃穿衣服、给娃娃洗澡)并将幼儿说的游戏情节创编到歌曲中,例如:

  我来做爸爸呀,我来做妈妈,我们一起来呀,来办娃娃家。

  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吃饭喽——

  (穿衣服、穿衣服,穿好衣服,出去玩喽——)

  (量体温、量体温,量好体温,喂药喽——)

  娃娃肚子饿呀,我来喂他,娃娃肚子饿呀,我来喂他!

  (娃娃哭了呀,我来哄他,娃娃哭了呀,我来哄他!)

  (娃娃生病了呀,我来抱他,娃娃生病了呀,我来抱他!)

  5、在音乐区中,投放歌曲《办家家》的录音带,运用动作模仿、乐器打击的方式,表现歌曲。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喜欢参加集体的游戏,并体验愉悦情绪。

  2、能力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说活以及遵守游戏规则的能力。

  3、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听懂游戏规则,帮助幼儿发准带e、g、h音的字。

  【活动准备】

  1、狐狸头饰一个,鹅的头饰十个(1个大的,9个小的)。

  2、在教室的中间画好一条河,作为河界。

  3、白鹅和狐狸的照片。

  【活动重难点】

  重点:听懂游戏规则,发准带e、g、h音的字。

  难点:培养幼儿参加集体游戏,并敢在集体面前大声说话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以实物创设游戏情景。

  (出示白鹅和狐狸的照片)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两位客人,你们看是谁呀?谁来学一学他们?他们想和我们一起做个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二、教师示范朗诵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1、教师指着照片朗诵儿歌,请幼儿完整听一遍;

  2、以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学会游戏儿歌。

  (1)东边有什么?西边有什么?

  (2)鹅儿在干什么?

  (3)谁跑过来了?鹅是怎样下河的?

  着重帮助幼儿发准“鹅、河、歌”等相似的音,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

  3、教师带领幼儿念儿歌2—3遍。

  三、向幼儿简单介绍游戏的玩法和基本规则。

  1、小白鹅在河边,边念儿歌边做鹅的动作。

  2、当儿歌念到“一只狐狸跑过来”时,狐狸从座位上站起来。

  3、儿歌念完后,小白鹅才能跳下河,同时狐狸才能跑出来抓鹅,若小白鹅被抓住,可停止游戏一次。

  四、两位教师分别扮演鹅妈妈、狐狸,请部分幼儿开展游戏。

  1、谁想当小白鹅呢?想当小白鹅的小朋友必须告诉鹅妈妈“我是小白鹅,我会水里游”,这样他才能成为鹅妈妈的小宝宝呢!

  2、游戏开始时,被请到的幼儿分别站起来说:“我是小白鹅,我会水里游。”讲对了,教师给他戴上头饰,说:“对对,你是我的小白鹅。”如果发音不对,教师及时纠正。

  3、全体幼儿念儿歌,扮小白鹅的小朋友沿着“河”边,边做鹅的动作,边念儿歌。当念到“一只狐狸跑过来时,”狐狸从座位上站起来。儿歌念完后,小白鹅急忙往河里跳,狐狸迅速去抓尚未跳进河里的小白鹅。

  4、此游戏共进行2遍,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五、请幼儿分组自由游戏。

  请每组两名能干的幼儿扮鹅妈妈和狐狸,游戏前,教师再提醒幼儿念完儿歌后,鹅才能跳下河,狐狸才能抓鹅。

  六、结束部分。

  请小白鹅回家吃饭。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07-27

小班的教案07-12

(精选)小班教案12-05

小班教案08-16

小班教案(经典)12-19

[经典]小班教案11-11

小班的教案09-12

小班教案[经典]12-17

小班教案【经典】01-03

【经典】小班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