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案

时间:2025-04-14 09:01:3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老王》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王》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老王》教案四篇

《老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和掌握文章的生字生词及作家作品

  2) 朗读课文,把握内容,感悟爱的博大

  2、 过程与方法:研读 品味 赏析

  3、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关爱生活中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 导语:生活中有许多生活不幸的人们,给一丝温暖,给一缕关爱,他们就会略带满足。今天我们随杨绛一起走进老王的'生活,老王的世界。

  2、 介绍杨绛及作品

  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译有《堂。吉诃德》

  丈夫钱钟书,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

  3、1)给加点的字注音

  伛 惶恐 塌败 取缔 骷髅 愧怍

  2)解释下列词语

  滞笨 愧怍 塌败

  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研读品味赏析

  3、 介绍你从文中了解到的老王的情况?

  职业 生理缺陷 居住条件 为人处事

  5、老王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善良 苦 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不幸人

  6、老王为何对扬绛一家念念不忘?

  常坐三轮车 给鱼肝油 一定给老王钱 能否维持生活

  7、老王去了,带着略略的满足,为什么作家扬绛却说:那是幸运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平等 人道主义精神 关爱生活中的不幸人

  8、生活中不幸人很多,你也许也有扬绛这样的经历,讲述一下。

  9、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小爱, 爱无处不在。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爱是清晨的一滴露珠,爱是人间的一股春风。只要有爱,世界将是美好人间。

  10、布置作业:改写老王香油、鸡蛋的情节

  11、板书:

  12、教学后记

《老王》教案 篇2

  【创意说明】

  本篇散文的核心是讴歌一种善良的人性,教学时应着重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并了解我的善良与对老王的关爱。宜采用对话式教学。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生活中有很多小人物,他们虽然不被人重视,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王》中介绍的人物就是这样。

  二、朗读课文

  三、形象分析

  1、自读课文,试用一个词概括老王给你留下的印象,并根据课文内容作一点说明。

  如:孤苦,亲人很少;凄凉,身体不好,生活条件差;老实厚道,他需要钱,可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善良

  2、着重分析老王善良的表现。

  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3、思考: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也是一个善良的人。照顾老王的生意;老王送香油鸡蛋,也付钱给他;关切地询问老王的生活。

  四、情感体验

  1、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2、我和老王的交往过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⑴ 要关爱弱势群体;

  ⑵ 要培养平等观念;

  ⑶ 要培养人道主义精神。

  3、你的周围有类似于老王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老王》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其中几篇课文讲诉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老王》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

  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从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敢想,善于模仿,外界的任何新鲜事都令他们感兴趣,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

  过程设计:

  (一)1、进场导入:苏芮的《奉献》——长路奉献给远方 玫瑰奉献给爱情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爱的人 白云奉献给草场 江河奉献给海洋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朋友

  (设计说明:使学生一进教室,便能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气氛中,为进入主题作为铺垫)

  2、教学导入:以20xx年度超级女声的冠军相关情况入手。

  3、教师结语:生活中人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关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关注过身边的普通人?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杨绛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

  (设计说明:以一组反差相当大的图片进行对比导入课堂教学,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

  (二)环节一“走近老王”: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设计说明: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环节二“评说老王”:讨论老王的品质,说说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说说“我们”一家人是怎么做的?

  (设计说明:在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环节三:怀念老王: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她为什么能这样想?

  (设计说明:进一步理会作者隐含在内的深沉的感情,也一进陶冶自己的情操。)

  环节四关注“老王”: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以一组新时代老王的照片为参考依据)

  (设计说明:“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净化思想。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环节五:拓展延伸:造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片云, ;

  假如我是一棵树, ;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

  (设计说明:通过造句的形式,把感情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净化学生的感情)

  五: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运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家一家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以《爱的奉献》结束,让学生一起高唱,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老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体会朴素平淡的语言,通过人物的具体想象来表现人物高尚的品格。

  2、过程和方法:

  细读来选取人物最感人的一刻来把握中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弱者群体,用爱和正义来换取真情

  【教学设计】

  1、导入:

  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那什么算伟大的爱?什么算是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先生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看题目可知,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老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的“我”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回忆老王的?四人小组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出声读课文,用文中的词回答。

  明确:愧怍(解释:惭愧)、不安、抱歉。

  3、解读课文:

  ⑴ “我”为什么“愧怍”?是我做了什么对不起老王的事吗?我对老王怎么样?哪些细节描写和所写的事情中可见“我”对老王很好?

  明确:我常照顾老王的生意、女儿送鱼肝油、我坐了车一定要给他钱、常关心老王的生活、老王送我东西我一定要给他钱。

  ⑵由此可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善良。

  4、这么一个善良的人,老王却让她产生“愧怍”之情,这个老王到底有什么神通?细读课文,说说老王是个怎样的人?(哪里体现)(寻找相关细节,读)

  明确:心地善良,有道义、懂感恩、老实厚道,关心他人,生活不幸(条件艰苦、精神凄苦、孤独、受嘲讽)。

  5、毫无疑问,不管是“我”对老王,还是老王对我的关心帮助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可是一个善良的人面对另一个善良的人时,为什么会产生“愧怍”?两个人的善良有什么不同?(独立思考,在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两个人的处境不同:幸福者、不幸者就是这么一个不幸者,一个最需要别人帮助的人,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帮助别人,和他相比,“我”觉得自己对他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愧怍。

  6、“我”对老王有什么不够吗?结合课文考虑:不够在哪里?

  明确:对他不够尊重(当他真诚地帮助“我”,当他送东西想表达谢意时,我却一定要拿钱给他──并没真正把他当朋友平等待他)。

  对他不够关心(最后一次到“我”家)。

  7、读8~21小节,以老王最后一次到“我”家为例,想一想,站在老王的立场角度,“我”还可以为他做些什么,我却没有做?(分析之后再读13~21小节,体会情感)

  如:为什么不让他进屋坐坐,泡茶?他如此艰难的到我家为什么不亲自送他下楼?为什么在十多天时间里不抽空看望他?为什么在他去世后没有问问他的坟在哪儿?……

  8、小结:到此结束,留给我们的思索却远远没有结束。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优越的人往往容易瞧不起卑微者,在常人眼里作者一家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却已经够关心爱护了,她却还为自己做的不过愧怍不安,这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拓展延伸】

  你知道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吗,你是平时怎样对待的?

  一个瞎眼的乞丐向诗人雨果乞讨,他便在乞丐面前的纸牌上写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于是,被感动的路人纷纷把钱放入乞丐的铁罐......。我们都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要像特蕾莎修女那样把毕生精力都献给那些需要帮助人,真的'需要圣人一样的境界。可是我们可以和雨果一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一些触手可及的事情,让有人在无助的时候可以抓住我们有力的手 下面我们先来观看一组图片,和图片的解说词。

  写一写:你的感受。

  【结束语】

  善良是一种健康,是一种美丽,是我们行走于世间的完美人格。

  如果我们同学平时没有关注过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希望以后用我们的眼多关注他们,用我们的心常惦念他们,用我们的手多帮扶他们,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健康、美丽。

【《老王》教案】相关文章:

老王优秀教案07-16

《老王》教案6篇01-18

《老王》教案(精选17篇)03-20

有关《老王》教案4篇02-03

《老王》教案汇编7篇11-22

有关《老王》教案3篇10-21

《老王》教案模板锦集10篇12-13

老王教学反思01-12

《老王》教学反思12-15

高中教案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