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优质教案

时间:2025-01-30 07:30:35 教案 我要投稿

力的优质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力的优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力的优质教案

力的优质教案1

  教学目标:

  认识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掌握巾字旁。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歌谣,掌握会意字的记忆方法。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愿望。

  教学重点:

  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掌握巾字旁(巾)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

  卡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趣味识字谜语。

  教学流程:

  猜字谜导入新课:

  课件:“心”字进门会烦闷,“市”字进门凑热闹。

  “才”字进门门关闭,“日”字进门去房间。

  “丁”字带帽求安“宁”“寸”字带帽“守”边防

  “奇”字带帽“寄”邮件“吕”字带帽进“宫”殿

  一、指导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歌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会意字的规律。

  解释什么是会意字?会意是说字的整体意义由各部分的意义合成,如“信”人言为“信”,“信”字由“人”和“言”字合成,表示人说的话有信用。

  (3)多种游戏形式巩固生字的读音,并进行组词造句练习

  二、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教科书田字格中要求写的.范字,讨论、分析、交流其结构、规律。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3、重点指导的字:闷、帽、宫。

  4、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评议、修改。

  三、欣赏评议共创共享

  1、教师组织学生对展示的学生作品进行现场评述。教师展示学生作品,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教师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拨,引导学生协作探究。

  2、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供全体学生交流。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交流收获

  师:今天,同学们写的很认真,把字写的很到位。希望你们在平时的作业中也能把字写漂亮!

  师: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何收获?(生谈)

  2、会意字游戏:大家一起猜谜语。

力的优质教案2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俊俏、聚拢、增添、倦了、音符”等词语。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体会状物文章的写作特点。

  1、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能力。

  3、通过摘抄喜欢的句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能力。

  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激发学生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

  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1、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理解课文中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1、为什么说“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2.“电线”为什么像“五线谱”?“燕子”为什么像“音符”?

  教师通过简笔画和电化教学手段,再现小燕子的形态、叫声、飞行,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并运用学到的描写小燕子的方法,练笔写其他的动物。对于较难理解的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体会句子的含义,并通过感情朗读加以理解和体会。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在议答燕子每个方面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议答理解相应的段落。

力的优质教案3

  教学要点:本教时重点分析祥林嫂和鲁四老爷形象。

  教学过程:

  一、回顾小说的三要素: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二、分析祥林嫂形象:

  小说的主题是靠人物形象来体现的。这一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我们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才能懂得《祝福》的主题。而作为人物形象又是通过故事情节──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表现出来的。那么,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就依照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分析祥林嫂的形象,领会《祝福》的主题。

  1.学习阅读祥林嫂初到鲁镇来的部分。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讨论归纳: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又只是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择其要点板书)

  2.讲析祥林嫂再到鲁镇这一部分。

  提问: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明确: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她被卖改嫁,丧夫失子,精神倍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3.思考: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明确: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还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从这一次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祥林嫂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4.比较几次肖像描写,讲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画眼睛。

  初到鲁镇:顺着眼——安分耐劳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人生路上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

  临死之前: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在长期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的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

  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鲁迅先生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文中九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鲜明

【力的优质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范文《各种各样的力》06-12

力的教案08-07

《力》的教案12-01

数字教案优质10-30

高中力的教案01-20

古诗《草》教案优质11-21

热与冷教案优质08-13

中班《秋天》教案优质11-01

梦想的力量教案优质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