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案

时间:2025-03-26 08:02:16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猫教案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猫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猫教案汇总八篇

猫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和16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朗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读句子练习,初步感知怎样才能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准确,知道有些句子换上意思相近的词,句子的意思不变,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生字教学是重点。

  2、“拿、喜”的字形和“拿、送、音、亲”的读音是教学难点。

  三、课前准备:

  1、熊猫妈妈与三个孩子通电话的.。课件。

  2、熊猫妈妈、欢欢、玲玲、贝贝的头饰。

  3、字卡、词卡,分角色朗读的录音磁带。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熊猫妈妈听电话。

  (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

  2、再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拼拼读读,把课文读通。

  3、从课文中找出要学会的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分别做上记号,对照拼音读准字音,然后再读一遍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1)同桌互读互听,互相订正。

  (2)指名认读。(面向全体学生)

  (3)用字卡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要读准“拿、送、亲、音”几个字。

  5、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 独立识记字形。(你是怎么记的?)

  立—日—音 宀—女—安

  “走之旁”—关—送 阝—可—阿

  吹—欢 新—亲

  2、指导“喜”的笔顺。

  3、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4、描一描,写一写。(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5、交流、评比、纠正,要求把字写好。

  第二课时:

  (一)指导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熊猫妈妈听了几次电话,是谁打来的?

  2、根据思考题再读课文:

  (1)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做上记号。

  (3)同桌互说,全班交流,对学生进行有层次的口语训练。

  当学生分别说出:熊猫妈妈听了玲玲的电话:欢欢给妈妈打了电话:贝贝给妈妈打了电话之后,还要求学生再读全文,组织好语言,再边惯地说一说,如:熊猫妈妈一共听了三次电话,第一次是欢欢从日本打来的;第二次是玲玲从美国打来的;第三次是贝贝由墨西哥打来的。

  (4)在说、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①一、二自然段讲熊猫妈妈听欢欢的电话;

  ②三、四自然段讲熊猫妈妈听玲玲的电话;

  ③五、六自然段讲熊猫妈妈听贝贝的电话。

  3、反复自由练读,把课文读流利。

  4、齐读。

  (二)逐段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第一、二自然段:熊猫妈妈听欢欢从日本打来的电话。

  (1)以读代讲第一自然段。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欢欢跟妈妈说了什么?熊猫妈妈又说了什么?做上记号后分别读一读。

  (3)看。课件:熊猫妈妈给妈妈打电话。

  (4)师生合读:师读叙述语,一组读欢欢说的话,一组读熊猫妈妈说的话。

  (5)同桌反复练习分角色朗读。

  (6)指名分角色朗读一、二自然段。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相机引导理解生字新词,告诉学生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7)演一演: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熊猫欢欢给妈妈打电话。

  2、第三、四自然段:熊猫妈妈听玲玲从美国打来的电话。

  (1)自由读第三、四段,说一说,谁从什么地方给熊猫妈妈打来了电话?

  (2)以读代讲第三自然段。

  (3)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分别找出玲玲和熊猫妈妈各说了什么。(相同理解生字新词)

  (4)看。课件:熊猫妈妈打电话。

  (5)师生合读:师读叙述语,一组读玲玲的话,一组读熊猫妈妈的话。

  (6)同桌反复分角色朗读。

  (7)指名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

  (8)演一演:请两位同学表演熊猫玲玲给妈妈打电话。

  3、第五、六自然段:熊猫妈妈听贝贝从墨西哥打来的电话。

  用学习前四段的方法和步骤指导学习这两段。

  4、齐读第七自然段,相机处理生字新词。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1、听分角色朗读的录音带。

  2、分组练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3。

猫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技能目标:2、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3、关注大熊猫中的特殊群体,给这些熊猫更多关怀。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2、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1、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四、课前学习:

  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能够舒畅地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教我如何不想它》字词学习导入:

  今天,老师想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动物,但凡见过这个动物,你就会对它一见钟情,时而发出这样的感叹:“教我如何不想它”。

  它出生在人烟稀少、海拔三千的秦岭 (nán lù),拒做“酒肉和尚”。 它隐逸在云雾缭绕、烟波(浩瀚、浩繁)的山林间,成了“竹林隐士”。 它喜爱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 (栖息、居住)场所。

  它喜爱独来独往,养成

  它是计划生育的标兵,一般每胎 (fen miǎn)一仔。

  它是世上最负盛名的 (bīn weī)物种。

  它是一颗 (cuǐ càn )的东方明珠。

  啊!教我如何不想它!

  “它”是谁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叶永烈先生,与大熊猫来一次秋天里的约会。请同学们看到课文《国宝——大熊猫》。

  二、鉴宝

  问题情境:作者叶永烈把大熊猫称为“国宝”,他有什么依据吗?就请我们同学做一次民间鉴宝人,走进《鉴宝》系列节目之“魅力熊猫”,来共辨真伪,判断价值。

  要求:(1)仔细阅读课文,努力获取有关大熊猫的有效信息;

  (2)根据鉴定书上的条目,直接在书中划出相关的语句。

  (3)小组交流学案后派代表发言。

  宝物学名

  宝物现用名: 熊猫 外号: 獏

  宝物外在特征: 可爱、俊俏、温驯

  宝物来历: 我国四川、甘肃、陕西海拔20xx-3500米的崇山峻岭

  鉴定结论: 国宝

  鉴定依据: 我国特有、最富盛名、数量稀少、活化石

  三、秀宝

  问题情境:我们的民间鉴宝人下了比较权威的结论:大熊猫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它身上有太多的东西吸引我们去挖掘、去了解。

  下面就请同学们扣住课文内容,选择文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用第一人称来介绍一下大熊猫。

  要求:1、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大熊猫的

  2、尽量运用文中语句,语言生动,语气活泼。

  参考话题:我的名字;我的'外貌;我的家;我的家族史;我的名星路;我的饮食;我的生育;我的价值……

  四、关注现状,献计献策(爱宝)

  1、师:正因为大熊猫人见人爱,所以它成为我国的友好使者,频频出访他国。然而大熊猫在我国却仅存1000只左右,濒临灭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大熊猫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明确:原因一是生存不易:生活地域十分狭窄,生活环境要求苛刻,食物种类比较单一,进食数量十分惊人。原因二是繁殖艰难:繁殖力十分低下,幼崽小得出奇,幼崽成活期长。

  2:再请阅读搜集到的一则材料,说说除了文中介绍的几条原因,造成大熊猫濒临灭绝的现状还有哪些因素?

  材料: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它目前已处于一种濒危状态。在各种不利因素中,其内在原因是由于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外在原因则是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分布,导致种群分割,近亲繁殖,物种退化。再加上主食竹子的周期性开花死亡,人为的捕捉猎杀,天敌危害,疾病困扰。这都构成了对大熊猫生存的严重威胁,使其面临濒危的境地。

  生:阅读学案积累的资料交流

  3、阅读以上材料后,请你再读课文,思考:我们能为大熊猫做些什么? 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开辟保护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繁殖、培育大熊猫:这些在文中均有交代,另外同学们还想出了开辟生态竹园、为大熊猫提供丰富食源:甚至还想到利用克隆技术来提高大熊猫的繁殖率。确实很有见地。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这份对大熊猫的喜爱转化为保护它的行动。所以保护大熊猫,从我做起。

  五、品味语言

  过渡:我们同学的“秀”作得非常好,不仅语气活泼逼真,语言也很生动,老师向大家再推荐另外一段介绍大熊猫的文字,请你来看看这与文中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1、学生阅读《辞海》上介绍大熊猫的文字,说说不同之处。

  (A)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 ―――《辞海》

  (B)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短,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幅八字形的黑眼镜。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 ―――《国宝—大熊猫》

  明确:

  A)平实说明:客观地说明事物,不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

  B)生动说明:巧妙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来说明,并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

  2、交流理由,明确本文生动说明的语言。从课文中再找几处类似的语言进行分析。

  六、课后学习:

  1、拟写几条保护大熊猫公益标语;

  2、拟写一份保护大熊猫倡议书;

  3、设计一个保护大熊猫的活动方案;(从以上要求中选择一个完成。)

猫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学会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理解19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2. 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二、过程和方法:

  1、 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外阅读老舍的文章数篇,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 、布置学生观察猫。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并给课文分段,完成作业第一、二题。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

  1、 板书:猫。知道猫吗?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猫?

  2、 指名说。

  3、 揭示课题。

  (1)如果学生能说得比较细致,就及时予以鼓励:你真会观察!已经学会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样去仔细地观察事物了。揭示课题。

  (2)如果说的只是粗线条的:你们所说的猫如果要老师画出来的话,我就画不出来了,因为你们没有把猫的形象说具体、细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怎么样的。揭示课题。

  4、 齐读课题。

  5、 说说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二、 自学课文

  1、要求:

  (1)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新词的字形,联系上下文想想词义。

  (2) 读读想想:你喜欢这些猫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3)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

  2、 交流反馈

  (1) 做作业本第一、二、三题。做完后集体交流反馈。

  (2) 你们喜欢这些猫吗?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 说说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第二段:第4自然段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的可爱,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 教学第一段

  1、 自由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 指名说。

  方案一:学生能直接说出“猫的性格的古怪”。

  1、 知道“古怪”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猫的性格特别,难以捉摸)

  2、 再反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写了猫的性格的古怪的?

  3、 集体交流

  指名说。每说一处,教师投影出示。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老师、优秀学生的示范朗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读美,读出感受。(加点词语为教师板书)

  A、 猫很老实:很乖、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B、 猫很贪玩:出走一天一夜、任凭……也不……、要不……怎么……呢?。

  C、 猫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不可……。

  D、 猫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蹭、抓痒、踩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

  E、 猫不高兴的时候一声也不出:无论……

  F、 猫很胆小: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G、 猫很勇敢:不要说……就是……。

  4、 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5、 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

  6、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1)比较:(男女生分别读一句)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读出了什么感情?(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指名读这句句子。

  (3)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谁能来模仿一下猫捉老鼠的样子。体会“尽职”、“闭息凝视”的含义。

  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7、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8、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猫教案 篇4

  设计意图:13-15个月宝宝刚学会走路,总喜欢走来走去,这个时候,给宝宝设计丰富的走活动,既满足了宝宝的需求,又增强了宝宝行走的稳定性,促进了宝宝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另外,这个月龄段的宝宝手指抓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大把抓,这个时候给宝宝提供大小适宜的操作材料,能让宝宝在反复摆弄物体的过程中享受乐趣。根据宝宝的月龄段特点,我设计了“能干的猫宝宝”活动。

  活动目标:1、增强宝宝行走的稳定性,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

  2、指认红色和黄色,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抓握能力。

  3、锻炼宝宝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1、小猫头饰,奖励小粘贴,愉快的背景音乐或轻音乐。

  2、红色和黄色小筐,红色、黄色、蓝色积木。

  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

  教师播放愉快的背景音乐,舒缓宝宝的情绪,引导宝宝上亲子课。

  二、点名活动

  1、目标:宝宝能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增进宝宝间的友谊。

  2、准备:头饰、可爱的奖励小粘贴。

  3、步骤:

  (1)配班老师戴着小猫头饰,模仿小猫的叫声“喵—喵—喵”走进教室,老师寻找声源,看到小猫说:“哇!是一只小猫!”小猫向宝宝问好:“宝宝,你们好!我叫小猫!”宝宝说:“小猫好!”

  (2)老师说:“小猫带来了很多礼物,谁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就送给他。”老师点到谁,谁就大声说出自己的姓名。小猫伸出大拇指,说:“宝宝,真棒!”

  家庭指导:宝宝不会说自己的名字或害羞,不要强求,可以由妈妈代替宝宝说。

  注意事项:点名活动需让每个宝宝都参与,不可只让部分宝宝说出自己的名字,而忽视了其他宝宝,使妈妈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

  三、健康活动

  1、目标:通过这个活动训练宝宝的行走能力,同时学习按节奏走。

  2、准备:背景音乐。

  3、步骤:

  (1)“宝宝真能干,让我们一起学小猫做操吧!”老师示范小猫做操的整个环节,并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2)播放小猫操的节拍音乐,引导宝宝随音乐节拍,一下一下走向小朋友,家长牵着宝宝的手,一起慢慢走成圆,绕圈走。

  家庭指导:如果宝宝初次尝试按节奏走,家长可牵着宝宝的手,和宝宝一起走。

  注意事项:这个环节要求宝宝由不规则的按节奏走,到规则的按节奏走,中间的过渡环节需要家长配合,牵着宝宝的手,走成圆形。另外,老师做操的动作要夸张,具有感染力。

  附:操节说明:小猫操

  第一节:小猫喵喵喵(两手在嘴两侧做动作)

  第二节:小猫叉叉腰(宝宝做叉腰动作)

  第三节:小猫拍拍手(宝宝做拍手动作)

  第三节:小猫点点头(宝宝做点头状)

  第四节:小猫走走走(宝宝做向前走的动作)

  四、认知活动

  1、目标:指认红色、黄色。

  2、准备:箱子,红色积木、黄色积木和蓝色积木人手各2个,红色小筐和黄色小筐人手1个。

  3、步骤:

  (1)“宝宝看,这里有个箱子。”老师拿起来摇一摇,说:“箱子里有东西,是什么呢?”老师从箱子里一一取出红色积木、黄色积木,放到地板上。

  (2)老师拿起红色积木,说:“我是红颜色宝宝,我的宝宝跑去哪里了?请宝宝帮我找一找!”宝宝把红色积木放到指定的红色小筐内。(指认黄颜色积木的方法同上)

  家庭指导:妈妈引导宝宝拿出相应颜色的积木,宝宝拿对了,给宝宝一个笑脸;宝宝拿错了,可以摇摇头,表示宝宝拿错了,让宝宝重新拿。

  注意事项:积木的颜色一定要鲜艳,当宝宝把相应颜色的积木拿在手上时,老师应引导宝宝放到指定的小筐内。

  五、探索活动

  1、目标: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抓握物体的能力。

  2、准备:红色积木、黄色积木、蓝色积木若干,每人3-4块。

  3、步骤:

  (1)“小猫要盖楼房了,让我们来帮小猫搭高楼吧!”老师出示红色和黄色积木,示范搭高楼的方法。

  (2)妈妈引导宝宝用积木搭高楼,老师巡回指导。

  家庭指导:宝宝搭好高楼后,妈妈可问宝宝高楼的颜色,宝宝不会说,就由妈妈自问自答,告诉宝宝高楼的颜色,搭了几层高楼。

  注意事项:老师要观察、指导宝宝搭高楼,让妈妈学会正确的引导方法;宝宝搭高楼时要注意安全,以免宝宝的手指被积木压伤或夹伤。

  六、亲子活动

  1、目标:锻炼宝宝走的平衡能力,感受旋转的快乐。

  2、准备:背景音乐。

  3、步骤:

  (1)“高楼盖好了,让我们一起来开飞机吧!”老师出示布娃娃,老师和布娃娃面对面站着,老师伸开布娃娃双臂,上下摆动双臂后退走,布娃娃向前走,模仿开飞机。

  (2)播放背景音乐,宝宝随音乐节奏开飞机。

  家庭指导:妈妈和宝宝一起开飞机,妈妈后退走,宝宝向前走,做好保护宝宝的工作,同时能够灵活举放宝宝,让宝宝获得快乐体验。

  注意事项:宝宝在感受旋转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紧张或害怕的现象,可暂停旋转开飞机,让宝宝休息一会儿。

  附儿歌:开飞机

  第一节:飞飞飞,飞飞飞;(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妈妈后退走,宝宝向前走)

  第二节:宝宝的飞机飞上天!(妈妈举起宝宝向前飞)

  第三节:飞飞飞,飞飞飞;(妈妈举着宝宝原地转圈飞)

  第四节:宝宝的飞机降落了!(妈妈把宝宝放下)

  七、活动结束

  “小宝宝,快快来,我们一起点点头,点点头,我们一起拍拍手,拍拍手,我们一起说再见!”老师和宝宝说再见,结束活动。

  家庭延伸:妈妈可以把宝宝的玩具不规则的摆放在地板上,让宝宝拉着车子去捡地板上的玩具,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宝宝行走的稳定性,还可以锻炼宝宝绕着障碍物行走,促进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另外,妈妈还可以在家里引导宝宝指认玩具、珠子或海洋球的颜色。

猫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

  (2)知道熊猫是生活在深山竹林里爱吃剑竹的动物。

  活动准备:

  幼儿去动物园看过大熊猫,与幼儿共同收集熊猫的玩具或照片,熊猫吃竹子的图片一张或录象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小朋友很喜欢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熊猫玩具)

  (1)提问: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2)提问: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3)提问:它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大熊猫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

  提问:你们知道大熊猫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叫国宝大熊猫)

  它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它是我国的.特有的动物,很早就生活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少,我们都要爱护它。)

  3.教师用关爱的情感与幼儿共同小结:

  大熊猫形态可爱,动作有趣,性情温和,是我们喜爱的动物,它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可现在却越来越少,它的生存面临的危险很多,我们都要关心它。

猫教案 篇6

  师:同学们在初读课文时就发现了作者特别喜爱这只猫,让我们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吧。

  生:作者在写猫性格古怪时,用“出去玩”“不回家”等,说明他已经不仅仅是把猫当作一个小动物,而是看作了家里的一个成员,他是多么喜爱这只猫呀。

  生:“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本来是黑乎乎的猫爪印,作者却说是几朵美丽的'小梅花,可见有多喜欢它。

  生:对于猫的叫声,作者连用了四个词语“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简直把它写成歌唱家了。

  生:在写猫满月的时候,我觉得作者好像在写一个小孩子。“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可见作者特别疼爱它。

  生:小猫把作者养的花弄得枝折花落,可作者也不忍心责打它。

  师:可以说,全文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把它当作朋友,当作家人,当作孩子。正是有了爱,才把猫写得活灵活现。让我们来朗读课文,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猫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13课

  教学目标:

  1、习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笔下的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体会文章内在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花猫古怪性格和小花猫淘气的样子,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我们家的猫》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首先真实而具体地描述了大花猫古怪的性格,接着追述了它小时候淘气的事。教学中首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对小动物喜爱的兴趣,唤起学生急于去了解老舍爷爷笔下的猫的情趣。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质疑、释疑,对课文内容能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围绕课前预习题,课后问答题,以及相应的思考题,对课文内容逐层逐段地采用不同形式边读边想的方法,深入学习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作者写作的思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同时要紧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要真实,二要具体指导作文,使学生懂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质疑、捕捉重点。

  1、话激趣揭题,板书课题。

  2、读课文,初步感知:①抽查本课生字新词的预习的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②让学生自由读预习提示,读课文,读课后思考与练习,读本单元“读写例话”。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训练重点,初步弄清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写作顺序。③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按预习提示:哪几个自然段写大花猫,哪些自然段小花猫?用归并法分为两段。)

  3、学生质疑:①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提出书中遇到不懂的问题。②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与课文相关的放在讲读中解决:无关的问题和字词当时交流解决。)

  4、捕捉教材重点,投影出示思考题:①课文中作者抓住了猫的什么特点来写?(性格古怪、淘气)②作者抓住猫的特点是具体描写的?根据思考题。让学生再次通读课文,能大致把握教材重点。

  二、 逐段细读,引导深究。

  课文中作者抓住了大花猫性格古怪,小花猫的特点,教者要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去探究文章的内容,去感悟作者的真情实感,去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段:让学生明确大花猫性格古怪的具体表现。

  1、投影出示思考题:

  ①这一段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与后面的'内容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先总写什么?再分写什么?

  ②作者怎样具体描写大花猫老实、贪玩、尽职的特点?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说说。

  ③猫高兴和不高兴时有哪些具体表现?画出描写猫的动作、声音的词语。

  ④猫胆小又很勇猛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2、让学生根据思考题,再采用默读,自由小声读和齐读三种形式,读分写的三层内容,然后逐题讨论、交流、答题、领悟作者抓住特点具体写,突出教材重点。

  3、投影出示“猫睡觉、猫等老鼠”的静态画面,体会猫“尽职”的特点。

  4、让学生模拟猫各种各样的叫声,体会猫高兴时声音温柔可亲。

  第二段:让学生明确小时候淘气的具体表现。

  1、投影出示思考题⑤:“刚满月的猫十分淘气”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分小组讨论:这段作者运用什么写法?

  2、指名朗读课文,然后投影出示:小花猫抱着花枝打秋千的“动态”画面。体会小花猫“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的淘气特点。理解“生气勃勃”并遣词造句。

  (二)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1、教学中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对教材的重点,不同的内容,采用默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细读等形式,让学生从领会作者对猫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中让学生边读边想,边画出课文中能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的语句,再分四人小组展开议论:作者对猫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1、精读全文,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抓住猫古怪的性格和淘气这两个特点?

  学生回答后小结:由于作者平时喜爱猫,对猫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对猫进行了十分细致地观察,这样就抓住了猫性格古怪、淘气的特点。

  2、追问: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

  学生答后小结:由于作者平时注意观察,认真思考,把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以及自己的感受都写了下来。在描写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把猫当作顽皮可爱的孩子写;还注意动态静态的描写,所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生动、感人、真实而具体。

  3、生各抒己见畅谈学了这课后,你学到了哪些写作知识。

  三、加强朗读,指导背诵。

  学习语文必须充分运用朗读,这是语文教学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经验。教学中采用个人读、集体读、自由读、默读、细读等形式,目的就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导学生朗读时读出重音,运用语调、语气的多种变化,力求读得生动,表达出猫的乖巧、温柔、勇猛、尽职和天真可爱、生气勃勃,以及对猫的喜爱之情。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在此基础上稍加指导朗读、背诵,学生便可以完成背诵任务。

  四、练笔。

  观察你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然后写一个片断,重点写它的习性或活动的样子。

猫教案 篇8

  《大熊猫》以“动物”为主题,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

  通过介绍大熊猫的可爱外形,小的时候和长大后的不同生活习性,最爱吃什么,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形象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同时,通过对话,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正确情感和态度。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

  一、以物激趣。在导入时,我出示大熊猫的一段视频,让学生有序观察大熊猫的外形,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观察中被调动起来,为全文教学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乐学”氛围,奠定了学习文本的感情基础。

  二、以读为“本”。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这堂课,我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如:引读、集体读、部分读、范读、选自己喜欢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大熊猫的外形可爱,小时候的活泼可爱,长大后睡觉的样子可爱,以及它吃竹叶时的样子可爱,从而体会到大熊猫是最可爱的一个,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三、学以致用。为了让学生学会积累,为今后的.写作打基础。首先让学生积累,如aab重叠词,“胖胖的、短短的”等,还知道abac的运用。如:‘跑来跑去,走来走去。为了运用我先设计“1、小鱼在水里()来()去,可开心了。2、小鸟在”等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边运用,一边积累。又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段话介绍一种动物。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很是费了点劲,但通过训练学生知道怎么抓住特点来写动物外貌、生活习性,饮食等。效果挺好的。学生在课后完成的《可爱的小狗》、《小花猫》、《小鸡》都很不错。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

【猫教案】相关文章:

《猫》教案11-24

《猫》教案01-20

《猫》教案06-25

关于猫的教案12-24

《猫》教案模板02-18

《我是猫》教案09-07

关于猫教案10-14

猫教案3篇01-01

猫教案五篇01-01

郑振铎《猫》优质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