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5-03-02 10:07:13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班教案合集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小班教案合集九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

  2.初步感知圆形与生活的人密切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轮子工程师的作品

  1.(搜集各种带轮子的图片自行车、飞机、摩托车、轮椅、三轮车、小汽车、卡车、火车、旱冰鞋、宝宝车、轮船等)让幼儿天观察这些是什么?哪里有轮子,哪里没有轮子。

  2.讨论:这里有很多东西都是轮子工程师的作品,轮子工程师就是造轮子的人,找一找哪是他造的轮子。

  二、观察并思考圆形轮子的作用

  1.工程师设计的轮子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是圆形的?

  2.一个轮子的是什么车,两个轮子的是什么,三个轮子的是什么?四个轮子的是什么?许多轮子的是什么?

  三、比较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1.出示三角形、正方形的轮子图。有什么地方会用到它们呢?为什么它们不能做轮子?

  2.如果把圆形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会发生什么事?

  3.玩一玩试一试看哪些积木能滚动。

  4.有一次,轮子工程师做了一些三角形、正方形的'轮子。他想用来干什么呢?原来啊,工程师把坏蛋的自行车和汽车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正方形的,这样坏蛋骑上自行车就摔跤,想开车,汽车一动也不会动。坏蛋都跑不掉了。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通过想象有趣的故事情景,进一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比较认识圆形圆滚滚、无边无角的特征,感知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通过轮子的自述,孩子们对轮子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孩子们到轮子的自豪,知道轮子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轮子是如何来帮助我们的。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唱游戏活动,感受歌曲的对答情趣与亲情。

  2、在游戏中充分展开想象创编歌曲,体验对唱活动的快乐情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的胸饰人手一只(小鸡、小猫、小狗、小鸭、小青蛙)。

  2、幼儿一起创设游戏情景:草地、花园。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小鸡,今天的.天气可真好,我们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好吗?”

  幼:“好。”

  2、小朋友跟着老师来到草地上,老师说:“宝宝们,草地上有好多虫子啊,我们一起来捉虫吃吧!”(放小鸡捉虫的音乐)

  二、游戏中学唱新歌《小鸡小鸡在哪里》。

  1、学对歌词。

  师:“宝宝们,我们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好吗?”

  幼:“好。”

  师:“宝宝们,你们知道小鸡是怎么叫的吗?我们一起来学学看。好吗?”(好)

  2、老师介绍游戏的玩法。

  3、幼儿玩游戏一次。

  4、学唱歌曲。

  师:“好玩吗?现在鸡妈妈用好听的声音来问,你们用好听的声音来回答好吗?”(好)教师边弹琴,边和幼儿进行对唱。

  三、在游戏中拓展思路创编歌曲,体验对唱活动的快乐情趣。

  1、师:“宝宝们,刚才我们玩了捉迷藏的游戏,你们还想玩吗?(想)但这次和上次有些不同,这次老师在你们的椅子底下各放了一个小动物,看看是什么?(小猫、小狗、小鸭、小青蛙)

  2、请幼儿一起学学这些小动物是怎么叫的。

  3、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玩的很累了,该回家休息了!(放“火车快飞”的音乐)

小班教案 篇3

  练习“跑”的游戏

  游戏名称:小司机

  游戏目的:通过游戏让幼儿练习向指定的方向跑,发展四散跑的能力。

  游戏准备:1在场地上四角放上四张椅子,椅背上分别贴上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的汽车图片,表示这里是车库。

  2在场地相对的两侧画两条平行线,然后放椅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3幼儿人手一辆小汽车。

  游戏玩法和规则:1游戏前幼儿分成两组,手拿小汽车分别坐在各自的椅子上2游戏开始,教师告诉幼儿:“今天,小朋友都要当司机,和老师一起玩一个开汽车的游戏,老师是指挥交通的警察。3向幼儿介绍车库和交通规则,并要求幼儿听清警察的口令,按口令要求开车。4教师发出口令:“小司机上班了,都去开车吧。”听到口令后,幼儿在场地上模仿开车,在场地上四散跑,随后教师发出口令:“小司机下班了,快把自己的汽车开到极致的车库里去吧”。幼儿听到口令后,迅速将自己开得汽车按颜色开到车库,并回答各自的.座位上。5重新拿自己的汽车后,游戏重复进行。

  游戏建议:1提醒幼儿防止相互碰撞。2跑的时间不宜过长,注意动静交替。

  幼儿游戏教案小班九

  练习“跳”的游戏

  游戏名称:小白兔搬萝卜

  游戏目的:通过游戏让幼儿练习双脚向前进跳,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游戏准备:1在场地一端画一条直线,作为起跳线,在直线前方约3米处画一个大圆,表示田地,内放画有萝卜的图片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三倍)2幼儿人手一个兔子的头饰。3篮子四个。

  游戏玩法及规则:1幼儿分散站在起跑线上,由教师介绍游戏并分配角色,布置任务。2游戏开始兔妈妈(教师)说:“今天早晨,兔妈妈拔了许多萝卜放在田里,现在兔妈妈想请小兔子,帮忙到田里去把萝卜拿回来,到田里去的路上,小兔子只能跳(教师可示范)着来回。3游戏进行时,教师扮演兔妈妈,提醒幼儿要注意的问题。4游戏直至田里的萝卜,全部搬完后结束。

  游戏建议:1游戏中一定要幼儿遵守规则,尤其要给幼儿强调“跳去跳回”。

  2幼儿人数较多时可分组进行。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制作颜色标记。

  活动准备:,

  教具二色圆片6个(3个红片,3个绿片。),方格2个,彩色笔,制卡纸。学具第一、二组:人手1盘三色花片(3个红片,4个绿片,3个蓝片。),每人1个计算盒,彩色笔若干支,卡纸若干张,第三.组:人手l套图形片(见图二),每人1个计算盒,大小、形状、颜色标记物每人各6个,操作卡片2、3;第四组:人手l套塑料小动物(3种,数量分别为1,2,3。),每人点卡3张(数量分别为1,2,3。)、计算盒1个,操作卡片1l;第五组;人手1张实.物排序材料纸及实物卡片(4张,见图三。),操作卡片13。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按颜色特征分类。

  出示圆片,“这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出示二个方格,“这两间房子是片片的家,谁会把片片送回家?相同的片片要住在一起。一边送要一边说:什么片片我送你回家,什么片片和什么片片住在一起。”请个别幼儿在绒板上操作。“谁能说说这两伺房子里住的都是什么片片?”(红片片,绿片片。)

  (2)学习制作颜色标记。

  想想给每间房子放一个什么样的标记来表示这里住的是什么片片?”指红片片、绿片片,“谁来做这个标记?”帮勘个别幼儿用红色笔、绿色笔在卡纸上涂色,(见图一)“这是什么标记?送给谁?表示什么意思?”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为花片做标记。

  “把相同颜色的花片放在一起,看看是什么颜色的花片就做什么颜色的标记。一边送标记,一边要说:什么色花片,我送你什么色标记。”

  第三组,送片片回家。

  “把相同的片片放在一起,再为片片找标记,一边送标记一边说:什么色片片,我送你什么色标记。”

  第四组,给动物送点卡。

  先把相同的动物放在一起,按每种动物数目的`多少排队,再给动物送点卡,边送边说:几只动物送几的点卡。”

  第五组,给卡片排队。

  “先说说材料纸上前面的卡片是怎样排队的?后面接着应该排谁了?卡片排完后,再从前到后地说一说卡片是怎样排的。”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重点观察第一、三小组小朋友的活动情况。

  3.活动评价。

  (1)展示个别幼儿制作的颜色标记,从正确与否和涂色方法两方面来讲评。

  (2)对边操作边大声讲述操作内容的幼儿给予鼓励。

  小班数学:“长短排序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四个物体的序列。

  2.培养幼儿能用语言讲述排列的顺序。

  活动准备

  教具长短不一的绿色纸条4根,标记图1张。

  学具第一、二组:长短不一的冰棒棍人手4根,(或长短不一的铅笔4支)每人1张标记图,操作卡片4、5;第三组:人手3张点卡(分别为i,2,3。),每人三色花片1盘(数量分别为1~3,如:1红片,2蓝片,3xx。),每人1个计算盒,操作卡片11;第四组:人手1套动物卡片(§张,数量分别为1~3,如。1头猪,2头牛,3只羊。),每人1个圆点印章j计算盒,印泥2盒,制卡纸若干张,操作卡片12;第五组:人手l张实物排序材料纸(见图一)、实物卡片4张,操作卡片13。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出示四根纸条,‘‘这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哪根是长的?哪根是短的?用什么办法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呢?”(把两根放在一起比一比)“比的时候,要把两根纸条靠在一起,下端对齐,这样就能看出哪根长,哪根短了。”出示标记图,“谁会在红线上给这几根纸条排队?想想哪根纸条应该排在最前面,哪根纸条跟在它的后面,要把这几根纸条排得很整齐,一边排一边说:什么样的纸条请你排在最前面,什么样的纸条请你跟在后面。”请个别幼儿在绒板上操作。“请大家说说他是怎样给纸条排队的_?”(最长的,长的,短的,最短的,或者最短的,短的,长的,最长的。)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愿意跟着老师一起念儿歌。

  2、能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愿意跟着老师看着图谱一起念儿歌。

  活动难点:能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活动过程:

  一、双手套上“树叶”,边示范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宝宝,你们知道秋天的树叶是什么样的吗?

  (幼儿回答) 你们见过秋天的树叶吗?(幼儿回答) 看,老师这里的树叶你们见过吗?(幼儿回答)

  二、让幼儿将“树叶”套在手指上玩。

  老师这里好多的树叶,每个宝宝都上来拿一片树叶,我们一起念儿歌。

  三、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1、宝宝,跟着老师一边念儿歌一边带树叶旅游哦。

  2、幼儿操作

  3、小结:小朋友们都成功了,真棒!这么漂亮的玩具娃娃,摇来摇去不会倒,真能干,老师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不倒翁”

  活动延伸:

  1、老师这里还有两个不不倒翁,里面同样有橡皮泥,放在最底部的黑点处,我们再来玩玩看,为什么,一个会倒,一个还是不会倒呢?

  2、我们一起带着他们到教室里去找一找,里面还有哪些秘密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熟悉《小树叶飘呀飘》这首儿歌,并能跟着儿歌进行动作表演,同时在表演时也能让幼儿熟悉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让他们在玩玩、动动中获得乐趣。

  首先在活动中,我给孩子每人提供了两片自制树叶,充分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教具的准备上,我还结合儿歌的内容制作了一些简单地图谱,以便于幼儿学念儿歌内容。

  其次是教师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提问:刚才小树叶都飘到了哪些地方?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充分表现,并让幼儿看着图谱进行简单地模仿动作。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在整个活动中还是有些不足的地方:

  1、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并没有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到秋天树叶掉落的情景。如果可以给孩子看一些树叶飘落的场景,听一听风吹过的声音的话他们的感受会更深。

  2、幼儿不够大胆,学说“小树叶飘呀飘,飘到我的XX上”等完整的话时还是有些欠缺,少数幼儿能说完整,多数幼儿只能说出半句话,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语言教学中多给孩子们创造敢说、想说、愿意说的机会。

小班教案 篇6

  教学理念

  “孩子具有合作与分享意识,不仅是他们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素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现今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品质。在《幼儿园教育纲要》社会目标中也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建立“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品质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大班幼儿在生活中萌发了初步的合作意识,一些幼儿也具有愿意合作倾向,但让他们真正了解合作在人生中的重要性,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进一步体验和感受,而本次活动就是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讨论、发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什么是合作,如何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表演游戏:小猫钓鱼

  目标:

  1、熟悉故事的内容,喜欢扮演角色表演,初步运用动作和表情表现故事中的角色;

  2、进一步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对话,能运用故事中的词汇“一心一意;三心二意” 进行表演;

  3、能进一步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感受,能与同伴一起商量分配角色。

  活动准备:

  背景道具、故事中的角色头饰和服装,小桶和钓鱼竿;

  过程:

  1、分角色表演《小猫钓鱼》

  将幼儿按照角色意愿分成4组;进行集体表演;

  表扬有表情和对话时运用动作的幼儿,并请幼儿进行重点的示范;

  和幼儿一起讨论:“猫弟弟为什么看到妈妈钓上鱼来会生气?你会怎样表示它生气的?”

  “猫妈妈是怎样教育猫弟弟?”(练习对话)

  “最后猫弟弟听了妈妈的话,他怎样钓鱼的?他的眼睛是怎样看鱼竿的?”“猫弟弟最后钓上鱼来了,它高不高兴?怎样表示猫弟弟很高兴?”

  2、请幼儿相互商量选择角色,和同伴一起表演《小猫钓鱼》的故事。

  请幼儿说说怎样和小伙伴一起商量分配角色。

  3、轮换角色,继续表演。

小班教案 篇7

  科学领域:

  活动目标:认识小朋友,愿意和小朋友共同游戏。

  活动准备:乐曲《你在哪里?》

  活动形式:集体教学。

  活动过程:

  1、你有吗?

  大拇指(大指哥)、食指(二指哥)、中指(中指哥)、无名指(四指哥)、小指(小弟弟);

  听音乐:边唱边示范动作:(1)拍手唱:x指哥,x指哥,你在哪里?(2)伸出被叫的指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

  2、小朋友,你在哪里?

  老师领唱:x x x,x x x,你在哪里?幼儿接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

  3、你能记住谁?

  小朋友轮流领唱:x x x,x x x,你在那里?集体指认唱:他在这里,他在这里,他在微笑。

  4、杨老师在哪里?

  老师参与幼儿游戏中,是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也拉近了师、幼间的距离,使幼儿感觉老师就是他们的'大朋友。

  5、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结束游戏。

小班教案 篇8

  游戏目标:

  能够灵活的仿编歌曲。

  游戏准备:

  老虎头饰若干。

  游戏过程:

  1、和幼儿一起边唱歌,边根据歌词模仿老虎动作。

  2、幼儿熟悉歌曲后,老师和幼儿仿编歌曲,如:把"老虎"改成"小兔","没有尾巴"改成"没有耳朵"等,再表演。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较高也比较投入,能够真正融入到我为他们创设的氛围之中。活动开始以复习《两只老虎》歌曲中,两只老虎哪里奇怪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引出话题,激起幼儿兴趣。到了之后有小动物出来和我们认识,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十分开心,与小动物的互动较好,接着就自然而然引出了其它小动物,从唱歌曲,到幼儿分组进行仿编歌曲,都围绕情境展开活动。

  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好动,如果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坐着他们肯定坐不住,所以我采用这种情境的设计,让幼儿在走走、唱唱、跳跳中学习很适合幼儿也便于进行音乐教学,让幼儿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的分组创编,培养幼儿的小组竞争意识,效果也不错。总的来说,幼儿对该活动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如果在活动中能够运用PPT教学,创造出森林的背景,小动物制作成动画,小朋友一定会更感兴趣,效果一定会更好的。但也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整个活动中,没有太大情绪的起伏变化,在之后的各个环节中对幼儿的情绪也没有很好的'调节。例如:小兔的声音,应该用比较欢快的、跳跳的声音来演示;在幼儿创编后表演歌曲这一环节中,与幼儿互动也不好,没有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愿意尝试打开各种瓶子、罐子、盒子,感受不同容器的不同开启方式,愿意尝一尝里面的食物。

  2、学习说词语:"撕开来,尝一尝""打开来,尝一尝""剥开来,尝一尝"。

  活动准备:

  1、鸡蛋、巧克力、瑞士糖、香蕉、橘子、各种膨化食品、薯片、开心果等食物。

  2、拉链袋、密封袋、盒子、塑料瓶等各种装食物的容器,将一块糖用多层纸包起来,餐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手背在身后,将糖果的包装纸揉出声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猜猜发出声响的会是什么?

  (幼儿对吃很感兴趣,对食品包装袋发出的声音尤为敏感,他们听见声响会猜是各种食品。)

  二、切入主题,学习词组:

  1、展示出糖果,故意不撕包装袋就把糖放进嘴里,奇怪地问:"我怎么吃不到糖呀!"引导幼儿说出"撕开来,尝一尝",请一名幼儿上来表现如何撕开包装袋。

  2、取出盒子,让幼儿先猜猜里面有没有东西。教师表现出几种错误的.打开方式后请一名幼儿来展示正确的打开方式,并引导幼儿说出:"打开来,尝一尝。"3、拿出盒子里的橘子,问幼儿该怎样吃橘子,请一名幼儿来剥橘子,引导幼儿说出"剥开来,尝一尝"。

  三、幼儿动手操作:

  1、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打开各种瓶子、盒子,拿出里面的食物去品尝,并在品尝的过程中说出自己吃的是什么?是什么样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味道?

  (在幼儿品尝食物的过程中,注意孩子习惯的养成,剥下来的果壳和包装袋要放到指定的地方。)

  2、操作结束。和幼儿共同回忆自己的操作过程,说说自己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自己是如何打开瓶子、盒子的。

  活动延伸:

  1、吃完的果壳,果皮留下,放在区角里,让幼儿玩果壳、果皮粘贴画。

  2、回家剥水果、撕糖果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吃。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07-27

(经典)小班教案02-18

小班的教案09-12

(经典)小班教案09-09

小班教案(经典)09-12

(精选)小班教案12-05

小班教案(经典)12-19

小班教案[经典]12-17

小班教案【经典】01-03

小班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