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穷人教案模板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穷人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穷人教案 篇1
一、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穷”的特点。
老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两种表达观点的方式:
第一,默读课文,找到能证明你观点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第二,朗读课文,抓住最能证明你观点的句段,展开想象,读好这些句段。
二、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
三、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
学生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握下面几个要点:
(1)从“屋内装饰”看出“穷”。
相关句子: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从“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相机引导学生反复读描写恶劣环境的句子,反复品读夫妻的对话。
四、体悟那四处流溢的“富有”
1、师:这些穷人,真的很穷吗?老师一遍遍地读着文章,分析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他们的富有。(学生讨论)
2、请大家再次读课文,课文哪些内容体现了他们的富有?
3、学生自由读全文,寻找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4、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反复品味朗读,感悟穷人的美好品质。
预设交流要点:
(1)家的整洁与温馨。
(2)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
(3)夫妻不顾生活困难收养孤儿。
5、抓住课题,拓展升华
作者用“穷人”做题目,你认为有道理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如果不用“穷人”做题目,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评:这样的导课设计,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以及作品特点,激发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评: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评: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抓住“穷”这个字眼,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
四、抄写生字词
穷人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3、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重点分析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难点分析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整体感知探究深读。
1、师生小结课文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穷人》这一课讲的是……这节课将重点研究桑娜和渔夫的语言、心理、行为,体味他们的个性特点)
2、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填空。提出明确的要求:
3、引导找合作伙伴交流
4、组织集体交流。
二、重点研读随机点拨。
1、导入: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他写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语句,请大家重点研究“桑娜把孩子抱回家,渔夫回来这部分内容”
2、组织研读交流:
(1)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我嘛……缝缝补补……风喉的这么凶……”
(2)引导交流“桑娜的矛盾心情”
(3)组织朗读体会。
(4)交流对省略号的用法的体会。
3、分角色朗读。
三、质疑研读感悟品质。
1、引导学生提出几个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
2、启发谈话,完成填空,提出明确的要求
3、引导读文,组织交流感受
四、续编《穷人》的'故事
续编就是接下去讲故事,也就是我们常间的后来怎么样了?今天请你也来当一回小作家,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
1、师生小结课文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填空:
()的西蒙()的桑娜()的渔夫
1)、任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
2)、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以自己
想,可以填一点,当然欢迎填几点
3、找合作伙伴交流
4、集体交流。
5、找一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标点。可以自己研究;可以找合作伙伴研究。
6、研读交流:
(1)交流“桑娜的矛盾心情”
(2)朗读体会。
(3)交流对省略号的用法的体会。
7、分角色朗读。
8、提出几个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
9、讨论填空:括号中填入的词语,可以概扩三个人所具有的品质。
10、读一读最让你动感情的句子,与同学交流读后感受。
11、续编故事:想一想,说一说,有兴趣的可以写下来。
穷人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4.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理清文章的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
(二)理清文章的层次。
三、教学过程
(一)导言: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穷人》。(教师板书课题。)
(二)解题,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1.提问:谁为大家读一下预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2.老师可以把小资料中的内容,再介绍给学生听,丰富他们的知识,加深对作者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3.解题:这篇课文反映的是一百年前在沙俄统治下的穷人们的悲惨生活。所以本文以《穷人》为题。
(三)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先标出自然段序号,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穷人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本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段。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导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书题:穷人
2.简介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长达六十多年。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界中的不朽名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默读课文,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导朗读第一段,思考: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当时气候怎样?(学困生)
(2)桑娜家的生活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中等生)
(3)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从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优等生)
2.讨论后指名回答:
(1)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当时屋外寒风呼啸,海面上正起着风暴海浪汹涌澎湃。
(2)桑娜家里生活很困难。(在书上划出有关词语)
A、帆很破了,桑娜仍在火炉旁缝补渔网。
B、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
C、从早忙到晚,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D、衣着破烂,孩子门没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暖和舒适仅仅表现在:(地扫得干净;火没熄;银具闪闪发亮;海风之中,孩子在帐内睡着。桑娜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人。)课件出示
1.朗读课文
2.归纳段意: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的等待着渔夫出海归来。
作业:
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音字组词,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讲读二、三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分层。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
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
(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
2.理解第二层:
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3.理解第三层:
(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等生)
(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
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的意思。出示课件
4.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课文
1.默读全段,思考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
(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层:
(1)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层:
(1)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
(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
(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
4.理解第三层:
(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2)练习朗读。
(3)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的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
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必做)
2.抄写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选做)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指导读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
2.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桑娜和渔夫有那些特点?举出课文中的具体例子说一说。
3.教师总结:桑娜的特点突出她的勤劳、善良。
渔夫的特点是勇敢、坚强、善良。(乐于助人)
表现渔夫和桑娜的特点上,课文有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1)细致的心理描写。
(2)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
(3)用词造句的准确。
朗读并体会共用词造句之妙。
指导续编:
1.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令人感动,我们能否按照我们对这两位人物的理解,把《穷人》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呢?该怎样编呢?
2.编写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⑴小组讨论,练习编写。
⑵大组讨论交流。
⑶教师适时点拨。
作业:
1.编《穷人》,用二、三百字写下来,注意想象要合理。(必做)
2.有感情朗读课文。(选做)
板书设计: 等待渔夫
桑娜 探望西蒙 勤劳、善良
20、穷人 抱回孩子 乐于助人
渔夫 侥幸回来 勇敢、坚强
能熬过来
穷人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摇篮 围裙 烤鹅 冻僵 火焰 薄纱 橱窗
灌进来 暖烘烘 圣诞树 明晃晃 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
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
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二、指导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
(从两个方面来体会:首先,“温暖而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呼啸来说的;第二,这个“温暖而舒适”是靠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她没有怎么想)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中看出来的。)
3.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桑娜抱回两个孩子的时候,想也没想,只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充分表现了桑娜善良和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她觉得没法对丈夫说,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会揍她。)她为什么这样想?(因为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大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
5.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桑娜想“揍我一顿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两个孩子,肩己宁愿挨揍。从这里、我们叉一次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四、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赶快把他们抱来。)
3.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熬”字,说明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从“总能熬过去”可以看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一写。
2.学生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3.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写了桑娜家生活的艰难,渔夫出海打鱼冒着风险,再讲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举动和她的心理活动,最后讲渔夫决定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这样一层一层讲下来,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两个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了他们勤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2.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穷人》教学设计,穷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穷人教案】相关文章:
穷人的教案08-26
《穷人》教案12-28
《穷人》的教案10-09
《穷人》教案07-20
穷人的教案05-22
《穷人》教学教案08-03
穷人教案范文10-28
《穷人》教案(集合)09-19
关于穷人教案10-17
【实用】穷人教案三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