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23 08:20:03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合集】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声母y、w,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y、w和单韵母的拼法;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和它们的四声。

  教学重难点:

  掌握声母y、w的发音,记形和正确书写,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的四声。

  教学准备: 幻灯、卡片

  教学时间: 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字母卡片i、u

  2、说说i、u的名称(单韵母)

  二、教学语境歌

  1、出示语境图;

  2、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3、师:妈妈这么关心婴幼儿,那么我们来看动物妈妈怎么做的说说圆圈内画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4、教学语境歌;

  (老乌鸦,叫嘎嘎,捉条虫子喂娃娃,秋风起,天气凉,妈妈为我做衣裳。)

  师范读、领读

  5、师:y和w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最后两个声母,这堂课我们们先学声母y。

  三、教学声母y

  1、教学声母y的读音

  (1)、幻灯:图上画的是什么?

  (2)、把“衣服”的“衣”读得轻短些,就是声母y,也叫大衣。发音时,同韵母i有点相似,但是声母y要读得响而长,韵母i要读得轻而短。

  (3)、范读、自读、指读。

  2、教学声母y的字形

  (1)、声母y像什么?

  顺口溜:古人衣领y y y 大树杈y y y

  (2)、声母y的写法,同桌讨论。

  第一笔右斜,第二笔左斜弯,两笔写成y y y

  四、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和yu

  (1)、声母y大衣,单韵母i小衣,小i小i胆子小,出门要由大y带,大y和小i在一起就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

  (2)、比较yi和Y的区别

  (3)、yi的四声(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小朋友读)

  yī yí yǐ yì

  医 姨 椅 意

  指名读、齐读

  (4)、练习四声儿歌

  妈妈是医生,阿姨来看病,坐在椅子上,妈妈注意听。

  (5)、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和四声

  (6)、大y和小i、ü都是好朋友,一起组成整体认读音节,ü急急忙忙跑到y后面,组成整体认读音节时,连帽子都跑掉了。

  (7)、yu的四声(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小朋友读)

  yū yú yǔ yù

  淤 鱼 雨 玉

  指名读、齐读

  (8)、教学声母y和单韵母a组成的`音节

  y→a→ya 说说ya是由哪两局部组成的?

  yā yá yǎ yà

  鸭 牙 哑 亚

  五、巩固练习

  1、抽读音节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区别声、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y i ya yu yi

  六、作业

  誊写声母y一行;

  说明: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学习汉语拼音是相对笼统枯燥的。要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就恰当地运用了情境法、图片、故事,如声母y和韵母i发音相似,为了使学生区别这两个音,把声母y叫大衣,单韵母i叫小衣,这样给它们起个固定的名称后,学生就不会再混淆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西师10册语文教案。

  2.了解南极恶劣的环境和北极科考的内容及意义,体会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用比较简洁的语言说出课文大意;学习科学家为科学,为人民,为祖国勇于探索、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挂图。

  学生:了解南极恶劣的环境和北极科考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疑问设置,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自读,基本了解了这篇课文的内容,现在我们来尝试着补充一个句子好吗?

  1.出示:祖国啊,为骄傲吧!

  2.抽生回答。

  师:金庆民是第一个涉足南极文森峰这个死亡地带的中国女科学家,在南极谱写下生命的壮丽篇章。

  (填写:祖国啊,为你的女儿骄傲吧!)

  师:是的,这些为科学,为人民,为祖国勇于探索的南极科考队员怎能不让祖国骄傲呢?(板书课题:骄傲吧,祖国)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或同桌互相帮助一下。

  (2)快速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本文内容。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思考《骄傲吧,祖国》一文主要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

  3.同桌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学生质疑词语,相互解答。

  2.教师参与答疑活动,在关键处、疑难处点拨。

  四、概括内容,理清线索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第一个涉足南极文森峰这个死亡地带的.中国女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为祖国争得荣誉的事。)

  2.小组交流、思考: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段):南极是“死亡地带”,进行科学考察非常艰苦。

  第二部分(3~7段):“我”历经生死,发现铁矿。

  第三部分(8~11段):“我”与战友们汇合,为彼此的成功而欢欣。

  五、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生自由回答)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之前,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习这类课文都用过哪些学习方法?

  (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板书学习方法:读—画—想)

  六、重点研读,加深感悟

  1.讨论:科学家去南极考察,当时的条件怎样?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这样具体的描写南极科考的艰苦有什么作用?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板书:险恶的天气条件:零下40摄氏度左右、终年冰雪覆盖 地形条件:山势险峻、海拔5140米

  生活条件:没有人烟、没有生命的死亡地带)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侧面烘托出了队员不畏艰难险阻,为国争光的豪迈气概。)

  2.师:在如此险恶的条件下,“我”也因此经历了许多的艰难,请概括一下,“我”经历了哪些困难?全班交流。找到相应的句子读读。

  (1)生活的艰辛。

  (2)工作的艰难。

  (3)生命的危险。

  3.虽然当时条件恶劣,“我”又经历了许多的艰难,但“我”心中却十分的温暖、火热,因为“我”觉得有一股暖暖的情谊在包围着“我”。请在文中找出体现浓浓情谊的语句。(亲人情、战友情和祖国情)

  4.正因为有这么多的“情”支撑着她,所有,作者才能突过重重困难,找到矿藏。请问:“我”发现的矿藏仅仅只是铁矿吗?

  出示:一个人,能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奋斗,永不停息地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去攀登一个又一个新高度,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

  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5.齐读最后一段,思考: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七、总结

  师:文森峰这个死亡地带,没有人烟、没有生命,山势险峻,终年冰雪覆盖,冰原随时可能吞没地质队员的生命。但是当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时,南极科学考察的队员不畏艰难险阻,为国争光。所以我们要高呼——骄傲吧,祖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痴、抑、纯、浸"4个生字,会写"倦、恳、溢、浸、抑、炉、纯"7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沉浸、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3、学习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预习提纲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孔子)

  3、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与孔子相关的资料,你愿意把你眼中的孔子介绍给其他同学吗?

  4、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孔子学琴》(板书:学琴)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对他会有更深的了解。

  三、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法解决。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件展示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4、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读文,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讲述了孔子不仅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音乐行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还不满足,50岁那年还向鲁国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习弹琴。孔子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记叙的。

  四、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看拼音写词语。

  sè bì kěn chī yì

  鼓( )( )恭毕敬 诚( ) 如醉如( ) ( )扬顿挫

  2、联系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毕恭毕敬:

  炉火纯青:

  第二课时

  一、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 孔子弹琴的程度 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 会弹 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 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 令师襄如痴如醉 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

  不知过了多少天 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 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教师小结, 拓展延伸

  1、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由师襄四看孔子弹琴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2、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小小的一件学琴的事就让后人们如此赞叹不已。那么,从今天孔子学琴这件事来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做事时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你是如何对待学琴这件事儿的?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他( )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 )地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2.他看到孔子的手指( ),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 )、悦耳动听……

  3.师襄听得( ),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二)、选词填空。

  席地而起 激情洋溢 炉火纯青

  1.时隐时现,眼前是一马平川的荒芜石原,几块嶙峋怪石傲然而立,时而有狂风( ),吹过凹凸不平的石质地面,卷起漫天飞沙走石,打在脸上犹如针砭。

  2.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 )的乐曲声迷住了。

  3.他的棋艺精深,可以说已达到( )的地步。

  (三)、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四)、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六、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3、积累孔子的名言。

  板书设计:

  29 孔子学琴

  学曲谱 学而不厌

  练技巧 不断进取

  领会内容 精益求精

  体会作者 炉火纯青

  教学反思: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孩子多说,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最后升华主题后还可以适时的让孩子根据板书来概括主要内容这样孩子就会更深的领会文章的主题。谈感受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采用对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不足,并和孔子的那些好品质靠近,进一步学习孔子的好品质。从文化知识的学习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语文教案 篇4

  周学习内容:第七单元《地名》

  一. 周学习内容:周教学内容:第七单元《地名》、

  二. 周学习重难点:

  1. 生字:一类字5个, 二类字4个;

  2. 积累: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3. ▲ 阅读“语文天地”中的好词好句。

  ▲ 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笔下生花”等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锻炼自我表现的能力。

  4、作文:(1)、写调查报告

  (2)、编旅游故事

  两项中选取一项进行写作。

  写作要求:▲内容形式不限

  ▲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可以查找相关资料。

  三.周学科融合:,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

  四.周学情分析: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地名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

  材

  分析

  这是一个开放的单元。

  地名命名的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寓托思想情感)命名、其他多种形式命名。

  学法

  教师导法

  设计各种实践活动

  学生学法

  由学生先查找资料,以备上课使用。课堂上通过互相交流,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学习重点

  一、了解丁丁家乡的地图

  1、出示:丁丁家乡的地图

  2、做识图游戏:一生说地名,另一生在图中指出。

  3、小组讨论:你发现丁丁家乡的地名有什么特点?

  4、交流:

  5、师简介孙中山的资料。

  6、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在关地名的小故事,体会地名的文化内涵。

  二、日积月累

  1、指名看日积月累,找找共同点。

  2、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也收集了不少各地的地名,谁来说一说?

  3、现在我们也来给这些地名找找他们的同伴,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板书。

  4、教学日积月累"读一读

  (1)、师出示词语:一马平川、千山万壑、亭台楼阁、断壁残垣

  指名读。

  2、师出示练习:(连一连)

  二 、举办"地名游艺会"

  有关地名的知识丰富又有趣,接下来,我

  们就一起来开一个地名游艺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选择的项目进行活动。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形式可以有:

  1、猜城市名

  2、找一找诗中的地名

  3、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

  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

  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

  说出带"海"字的三个城市名。

  4、填成语,组地名

  5、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的来历。

  6、把地名串在一起,编一个有趣的旅游故事。

  四、学习《趵突泉》。

  1、初读探究

  1、自由阅读

  2、学生质疑或互问,师结合学生发问适当点拨

  质疑;文章从几个方面写趵突泉?

  3、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样?

  4、分组朗读短文,要求读出趵突泉的美。

  5、指导背诵经典段落。

  五、略读《秦皇岛的来历》

  1、自由读,

  (1)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指名说出这篇短文的一些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全班交流。

  (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拓展延伸:通过各种渠道多了解地名,需找背后的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13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语文教案 篇6

  一、主题思想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语文教案-诗词五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

  《别云间》是诗人在故乡被清兵追捕时所作的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破国亡身的悲痛和誓死不屈的抗清决心,表现了诗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炽热的爱国热忱。

  《水调歌头》这首词通过中秋醉酒赏月,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醉花阴》这是一篇相思之作,通过对闺中环境和重阳佳节把酒赏菊的孤独寂寞之感的描写,表达了对丈夫无比深切的思念之情。

  二、思路结构

  《题破山寺后禅院》以由外入内的游寺的路线贯穿全诗。首联从“入古寺”“见高林”写起,点明游寺的时间,烘托幽深的气氛,颔联写踏竹径,到进禅房,抓住山寺独特的景物,描绘了山寺幽深寂静的景色;颈联点明全诗主旨,种种景物的描写,都是围绕“潭影空人心”层层铺垫;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烘托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全是井然有序地塑造了一个幽静、高远的境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首联:直言获罪被贬原因。“朝奏”与“夕贬”相呼应,表明意外获罪之迷。“路八千”由贬谪之远,说明获罪之重。颔联:表明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及不顾惜衰朽残年的勇气,言词之中充满着对因忠而得祸的怨愤之情。颈联:借景抒情,念家人,更系国事,情悲且壮,进一步抒发非罪远谪的不平。尾联:对远道而来的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情调凄楚、心绪沉痛,蕴含着诗人难以言喻的愤激情怀。

  《别云间》全诗缘事抒情。叙事上,由远及近,渐次推进;感情上,由悲而烈,逐层加深。首联:写自己抗清的经历和现在的遭遇。颔联:作者将个人的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清军入侵中原的强烈义愤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颈联:表明诗人就义之前的思乡之情。尾联:表达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事业的必胜信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按问“天”一一问“月”一一问“人生”的思路,层层递进。

  词前小序,叙述作词的.原因,领起全篇。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表达了作者的豁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诗词五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醉花阴》这首词上片开头写节日的无聊与闲愁,一个“愁”字奠定全词基调。后二句写佳节重阳的夜晚。一句“凉初透”,给人以凄清寂寞之感。下片写独自对酒赏菊以及内心的愁绪。开头二句似乎写得闲雅洒脱,良辰美景自得其乐,但因酒前花下少了一个人,于是有了下面的凄凉意境。“莫道”是突兀而来,三个句子三个层次,不消魂承上逆转,引出下句“西风”,使重阳佳节带上萧索的凄凉;最后推出“人比黄花瘦”的警句来,是重阳“愁”的归结。“瘦”是全词词眼,主题所在。全词以“愁”字起,以“瘦”字止,寄相思之情,抒离别之苦。

  三、参考译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来到这座古老的寺庙,初升的太阳映照着高耸的树林。竹丛中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周围的花草更加显得葱郁幽深。山林的美景使得百鸟自由地欢唱,清澈的潭水倒影让人心地空灵。万物的声响此刻全都沉寂了,只有空中偶尔传来钟磐的余音。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谏阻迎佛骨的上疏早晨刚呈送到皇宫,傍晚就传来获罪的消息而被贬潮州。既然决心为圣明的君主兴利除弊,又怎么能够顾惜自己的衰朽残年。巍巍秦岭云海茫茫,身家何处是归宿?皑皑白雪拥堵蓝关,马儿都裹步不前。贤任孙从远方来,念你孝心一片,就劳你到那瘴疠之地收拾我的骸骨了。

  《别云间》

  抗清斗争已经整整三年了,今日不幸落入敌人的手中。想起河山沦陷,双眼热泪不断,天地辽阔,可何处能诉说心中的悲愤!毁家纾难生死早已不放在心上,只放心不下铁蹄下的父老乡亲。待到魂魄归来故土的那一天,重举抗清的大旗与敌人决一死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何时出现的呢?端起酒杯仰问上苍。(又)不知天上的宫殿楼台,今夜是什么年月。我(有心)想驾风前去,又怕琼楼玉宇的极高处,(我)耐不住那里的清寒。(况且在那里)起舞只能玩赏自己的孤影,哪如在人世间(痛快)呢!月亮转过朱阁,低照着美丽的窗户,照着不眠的诗人。不应有什么怨恨,(但它)为什么总是赶在(我)离别亲人的时候露着圆脸呢?(退而思之)人世本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难以圆满。只求亲人平安,千万里之外共赏此美月吧。

  《醉花阴》

  漫长的白天难以挨过,铜香炉里的香料逐渐燃尽。重阳佳节又到了,碧纱橱中夜半时,玉枕冰凉透骨。傍晚在东篱下饮酒赏菊,淡淡的菊香沁人心脾。仍无法排解心中的愁苦,西风吹卷竹帘,赏花人比菊花还显得单薄清瘦。

  四、诗词简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首五律是诗人仕途失意后,游历虞山破山寺时写的一首山水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景。“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代读者赞赏的名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的幽深、清寂。“悦”,用如动词,使……欢化“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馨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动显静,以钟馨音响轻轻回荡,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语言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添一笔”变新字活动,体会汉字的变化和有趣,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会写4个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是用天干和地支相对应的方法来纪年的。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倾听习惯及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规范书写汉字。

  2.从《数九歌》中体会天气的变化,提高阅读欣赏水平。

  3.加强口语交际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教师引导:中国的汉字不仅丰富还很有趣,不信,我们来瞧一瞧。

  1.出示“了”和“子”、“土”和“王”。

  2.仔细看一看,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对,有些汉字增加一笔就变成另一个新字。快看看,这些有趣的汉字多一笔,会变成哪些新字?看谁变得多,变得快。

  3.出示“大”“日”“十”。

  4.学生自由汇报。

  5.拓展训练。

  (1)你发现还有哪些字多一笔,能变出另外一个字?

  (2)有些字加二笔,也能变成一个新字,你能找出几个吗?

  小结: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汉字是如此地奇妙有趣。

  (二)写字板

  1.指导学生观察:结构安排及重点笔画所在位置。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2.教师范写,让学生明白“豆”的下横要长,以支撑整个字。指导“瓜”的笔顺,防止漏掉一点。“币”上面是撇,不是一横。

  3.个人描红。

  4.学生练写。

  5.投影反馈。

  (三)词语超市

  1.出示十二属相的剪纸图或十二属相图片(贴在黑板上)。

  2.你们能按顺序把它们重新排列吗?

  3.将“子鼠”词语卡片贴在相应图片(鼠)上。

  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多了个“子”字)。

  4.师讲解:古时候,人们为了方便纪年,就在属相前加了地支,合起来纪年。如“子鼠”中“子”表示地支,“鼠”表示属相,它们是一一对应,固定不变的。

  5.教师范读词语,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集体读。

  6.贴字游戏。

  把表示“地支”的字卡贴到相应的属相图片上。

  7.读一读,背一背,开展背诵计时比赛。

  8.评出优胜小组和个人。

  第二课时

  (一)阅读欣赏《数九歌》

  1.导入:古时候,人们用“九”为节气来表示气候的变化,还编了一首《数九歌》呢。

  2.板书,齐读。

  3.欣赏《数九歌》,伴随配乐朗读。

  4.找一找:课文写了几个九?

  5.你认为几九最冷?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冰上走”的简笔画)

  6.几九开始暖和?猜猜这是哪个季节。

  解释“耕牛遍地走”的意思。

  7.出示课文插图(或简笔画),解释“不出手、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意思。8.讨论:你发现从一九到九九,气候有什么变化?

  9.指导朗读,读出韵脚和节奏。

  10.开展背诵比赛。

  11.画一画,你能拿起手中的画笔,把课文中描写的景物画下来吗?(可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物画下来)。

  12.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说说画的是几九。

  (二)听故事《鸭子的惊奇》

  1.导入:小朋友们都特别爱讲故事,有的还是“故事大王”呢。我们不仅要会讲故事,还要学会听故事,听故事也是本领呢。

  2.你们一定听过许多有趣的故事,说说你们平时是怎么把一个故事听明白的。

  3.老师归纳听故事有三要:认真听,用心记,仔细想(板书)。

  4.接下来,我们听一个故事《鸭子的惊奇》,边听边想,想想鸭子的玉米粒究竟到哪儿去了。

  5.放录音。

  6.通过听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鸭子的玉米粒究竟哪儿去了?(鼓励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7.小结。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导语:一学期快结束了,同学们个个都长了不少本事,有的还长了好几种本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夸一夸”“比一比”“评一评”,看谁的`本事大,看谁的本事多。一年级有个叫兰兰的小朋友,她也学了一项本事呢。想听听吗?

  2.听故事《借锤子》。

  兰兰和丹丹今天值日,突然,兰兰发现挂光荣榜的钉子掉了。“咱们把钉子钉上吧。”兰兰说。

  可是没有锤子,怎么钉呢?“我去借。”兰兰说完来到了传达室门外。“锤子在哪儿?我们要用!”兰兰大声问,可没人理她,兰兰只好两手空空回来,她对丹丹说:“传达室的张爷爷不理我,还是你去吧!”丹丹敲了敲门,问:“张爷爷,请您把锤子给我们用一下,好吗?”张爷爷放下手中的报纸说:“可以呀!”“谢谢爷爷!”丹丹很有礼貌地说。她俩钉好了光荣榜,兰兰说:“锤子交给我去还,好吗?”兰兰拿着锤子来到了传达室,有礼貌地说:“张爷爷,锤子还给您,谢谢!”张爷爷笑了。

  问:最后张爷爷为什么笑了?听完故事,你知道兰兰长了什么本事吗?

  (二)夸一夸,比一比

  导语:不仅兰兰,她们班还有很多同学都学到了许多新本事。安安学会了交朋友,宁宁会读故事书了,乐乐学会扫地了,学了《剪窗花》这篇课文后,平平还学会了剪窗花呢,以前丢三落四的明明也变得细心了,同学们再也不喊他“马虎大王”了。

  1.夸一夸,比一比:谁长的本事大,谁长的本事多?(小组讨论交流)。

  2.交流汇报。

  (三)说一说

  导语:阳阳以前是个说话就脸红的小男孩,现在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讲故事,前不久,还被老师评为“故事大王”了呢。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成为“故事大王”的吗?为了让大家一起分享他的进步,他还特意写了一封信给你们,想听吗?

  1.老师读信:

同学们:

  你们好!

  我叫xx,是一年级的学生。我胆小,很害羞,跟人说话就脸红,别人都说我像女孩子一样害羞。班里举行故事大赛,我从来不参加,我怕说不好,同学们笑我。后来,我们班的李老师不断地鼓励我,说讲故事一点儿都不难,只要敢往台上一站,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我第一次在台上讲故事,讲得结结巴巴,但同学们都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爱讲故事了,讲得越来越棒了。前不久,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故事大赛”,还得了奖呢。

  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你们长了哪些本事,是怎么学到本事的吗?

  2.你能告诉xx,你是怎么学到新本事的吗?自己说一说。

  3.评出最佳“口才星”。

  (四)演一演

  1.导语:同学们的本事可真不小,真不少,你们能把自己的本事表演给大家看看吗?

  2.能表演,愿表演的就上台表演。

  3.评出最佳“表演星”。

  (五)拓展延伸

  新学期马上来临了,在新的学期里,你还想学到哪些本事?学生自由说。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就”“过”“下”“独”“辞”“无”“存”等实词的意义和复习“之”“以”“为”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理解作品对人物的言行的刻划去把握人物性格。

  3、体会纪传作品的一般的`结构特点。

  [课文特点和教学设想]

  此文是典型的传记,先交待人物基本情况,然后总写人物性格,再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去表现人物,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大都属这种类型。因此,此课的教学,将这类文章的结构思路作为一个重点。在词句方面,课文注得较为详细,但对一些词类活用现象并未注出,因此稍加补充归纳。课文较长,采用读读、讲讲、练练、议议的教学方法,并选出重点句子进行翻译训练。共用三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疏通词句,初步理解,语言训练

  一、导入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的情况及战国四君子,“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二、听读

  要求:1、掌握自己读不来的字的字音。2、大致理解文意

  三、讨论全文大致提纲

  明确:

  1—2信陵君的身分和为人、声望

  3—4具体写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亲迎候生、数请朱亥

  5—12窃符救赵

  四、朗读1、2两段

  (一)参照注解,理解句意

  (二)重点词句讲解

  礼而下士无贤不肖

  谦而礼交之以其富贵骄士

  (三)讨论

  概括1、2两段大意。第二段三句话各写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介绍信陵君的?

  五、朗读3、4两段

  (一)重点词句讲解

  往请修身洁行

  以监门困故公子从车骑

  不让公子颜色愈和

  遍赞宾客数请之

  故不复谢虚左

  (二)讨论

  哪些细节体现了信陵君的“仁而下士”?这两段中写出了候和朱的什么性格特征?这两段与前两段有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部分

  一、朗读5、6两段

  (一)重点词句讲解

  留军壁邺实持两端以观望

  冠盖相属于魏而魏救不至

  且公子纵轻胜

  讨论

  1、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求救?

  2、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和信陵君的态度怎样

  二、朗读7、8两段

  (一)练习:解释加点词

  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不怜公子Z耶

  约车百余骑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尚安事客因问

  以至J鄙军之日

  (二)复述候所献之计

  (三)讨论:从主客决别、信陵君辞而复返中体现了什么?请如姬盗兵符表现了候的什么品质?侧重写谁?

  三、朗读9—11段

  1、重点词语讲解

  矫魏王令袖四十斤大铁椎椎杀

  公子遂将晋鄙军举手视公子

  2、讨论:候为什么北向“自刭”?

  四、朗读最后一段

  这一段起什么作用

  五、总结讨论

  1、“窃符救赵”一事叙得相当完整,试分析其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

  2、叙述的重点是?为什么对战争写得如此简略,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一课与此类似?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笔译第6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讨论结构思路、人物性格,巩固练习

  一、讨论

  1、全文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为去掉1—4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2、作者善于用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试分析信陵君和候Y的言行,说说两人的性格特征。

  3、此文对寺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

  二、总结训练

语文教案 篇9

  给动物喂食

  · 目标:1、 能说出动物的'名称及它们喜欢吃的食物名称,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给小动物喂食》。

  · 2、 练习发音:吃;学习语汇:小猫、小鱼、小狗、骨头、小兔、萝卜。

  · 3、 喜欢小动物,并愿给小动物"喂"食。

  · 内容:给动物喂食

  · 过程:

  · 1、 小儿扮演小动物进入活动室,寻找其它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幼儿教案《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给小动物喂食》》。

  · 2、 引导小儿观察大教具,学习词汇。

  · (1) 找出小猫,学习词汇:小猫、小鱼。

  · (2) 找出小狗,学习词汇:小狗、骨头。

  · (3) 找出小兔,学习词汇:小兔、萝卜。

  · 3、 集体玩游戏《给小动物喂食》,练习发音:吃。

  · (1) 小猫肚子饿了怎么办?吃吃吃,吃小鱼。

  · (2) 小狗肚子饿了怎么办?吃吃吃,吃骨头。

  · (3) 小兔肚子饿了怎么办?吃吃吃,吃萝卜。

  · 4、 操作游戏。幼儿每人一份教具,分别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放进小动物的"嘴"里,并说出动物、食物名称和"吃"的音。

  · 5、 活动结束,让幼儿学习收拾学具,请幼儿把小动物送回“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天地教案04-26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经典)01-09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05

(经典)语文教案09-17

语文教案(精选)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