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22 09:15:5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汇编(6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教学准备 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爸爸逗我玩》。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40分钟内完成500字左右的文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

  生字的识记与书写。

  教学难点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和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没有花草,土地干涸,有花有草,但花草都干枯了)

  大家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这些枯黄的小草,现在你最需要什么?

  2.别急别急,瞧,谁来了?(看动画)

  (点出:雨点儿)谁愿意和雨点儿打打招呼?

  “点”字是一个生字,你读得真正确。

  多可爱的雨点儿啊!如果我们把“点”和“儿”读得快一些,舌头卷起来,就更好听了,再来试试吧(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再来叫叫它吧!(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究竟讲了雨点儿的什么事呢,让我们赶快打开书本,翻到105页,请拼音朋友帮忙,自由地大声读读课文吧。边读边完成老师的几个要求: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三、检查反馈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大家用手指表示。

  把书本合起来,放在书桌的右上角,我们来看看大屏幕。

  2.这些句子挺难读的,你能读好吗?自己先试一试吧!(自由读)课件出示

  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那一句,读给大家听!

  A、读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认读“数不清”“云彩”“飘落”

  师:你愿意读哪一句?。请你来试试吧!

  (1)理解“数不清”。

  a、正音“数”“清”字,读“数不清”

  b、找一找,文中什么数不清。

  c、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d、一起再来读读这个词语吧!

  (2)理解“云彩”。

  (出示“云彩”)这个词你能读吗?

  a、正音读“云彩”(注意把平舌音读准)。

  b、同学们看到过云彩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多幅云彩的图片)

  c、多美的云彩啊!你能说说,这是()的云彩吗?(出示:的云彩)

  d、一起再来读读这个词语吧!

  (3)理解“飘落”。

  a、出示“飘落”这个词谁能读?

  b、“飘落”是一个动作,你能说说什么“飘落”下来吗?(出示:飘落下来)c、一起来读读吧。

  (4)检查整个自然段。

  这三个词语你都会读了,再来读读这句话吧,相信一定会读得更好,自己练一练吧!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自由读齐读)

  B、读句子: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认读“半空”“问”

  1.第二句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你来试试吧!

  2.学习“半空”注意“半”是前鼻音,“空”是后鼻音齐读。

  3.出示生字“问”读一读。

  4.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C、读句子:小雨点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认读“回答”“方”。

  1.最后一句你会读吗?自己先来试一试吧!

  2.读“回答”“地方”(指名3人读,提示“方”在“地方”一词中读轻声齐读)

  3.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D、检查生字词

  师:这么多词语从句子中跳出来了,你还会读吗?我们来开开小火车吧!(开2列小火车齐读)

  四、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师:课文中的词语宝宝都认识了,那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呢?他们去干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吧。(自由读课文)

  2.学生反馈:课文讲了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故事。

  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3.师: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在去的路上还打过招呼呢,你能把他们说的话找出来吗?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出示3句话)

  4.师:请自由地读读这3句话,边读边想:你愿意当谁啊!能说说原因吗?(指名说)

  板块一:小雨点儿

  生自由说喜欢当小雨点的理由。

  师:小雨点儿很了不起,因为他给有花有草的地方带去了更加美丽的色彩。

  指名读,读出高兴、自豪的感觉齐读。

  板块二:大雨点儿

  生

  自由说喜欢当大雨点的理由。

  师:是啊!大雨点儿多不容易啊!让我们一起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去看看吧!

  (出示图片:光秃秃的山岭、荒芜的沙漠,干涸的土地)

  师:说说这是一个( )的地方(指名说)。

  师:是啊!(推荐好词:寸草不生、光秃秃、荒凉)快来读读这些词语吧!(自由读当当小老师读)

  师:大雨点儿,大雨点儿,我想问问你,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这么荒芜,你还来干什么啊?

  师:多么有爱心,多么善良、多爱帮助人的大雨点儿啊!

  师:愿意当大雨点儿的一起来吧!让我们来一起读读大雨点儿的话!读出这份自豪、自信和无比的光荣。 (指名读--齐读)

  师:现在再来读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吧!相信一定能读得更棒了!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五、检查生字,书写练习

  1、指导书写“方”。

  2.打开书本107页,观察“方”的笔顺。(指名书空)

  3.(出示方)“方”跳到了田字格里,想想,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方”。

  5.学生写一个,写好对照范字找差距,再写第二个。

  6.进行写字评价。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雨点儿

  小雨点 有花有草

  大雨点 没有花没有草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松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瞧,它是谁?

  2、齐读课文,它东张西望在找什么呢?有没有找到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标好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学生评价。

  3、指导生字和有些长句(这一设计为学生铺路架桥,降低了朗读的难度)

  三、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花生画面)这就是花生,你能给小朋友介绍一下吗?

  (3)指导朗读

  [直观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花生开花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多美的花生呀,小松鼠好奇极了。

  (1)分角色朗读对话

  (2)松鼠认识了花生心情怎样?它为什么高兴?指导学生朗读"它想……"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过渡:小松鼠有3个美好的愿望它盼啊盼啊,它找到果子了吗?

  (1)轻读第三、四自然段,全班交流,抓住"每天、都、等啊等啊,、也,"并进行朗读指导。

  (2)老师引导读第五自然段:所以小松鼠感到奇怪,自言自语地说:"……"

  (3)指导朗读"自言自语地说……"(可以加上动作、神态)

  (4)表情朗读

  4、突破难点

  (1)(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朋友,你能告诉小松鼠,花生躲到哪里去了吗?

  (2)用"因为……所以……"说,为什么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了,小松鼠也没有看见一个花生。

  [以问促读,问促结合,有效地组织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

  四、回归整体,表情朗读

  同桌朗读,边读边辅以动作、表情,把小松鼠找花生的.情景形象地表达出来。

  [课堂演读,变"讲台"为舞台,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五、指导书写,教认新偏旁。

  1、练习生字并找朋友

  2、学新偏旁,"田字格"和"母字部"注意"每"的笔顺。

  3、学生看笔顺图,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会认7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从叶老批改的作文及教导中体会他认真、平和、亲切、质朴的作品和人品。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中体会叶圣陶老先生的人格美,学会做人。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学生质疑,导入新课

  1、读课题,质疑。

  2、检查预习,生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1、划出生字新词。

  2、想一想: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用小问号标出来。

  三、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师评价。

  2、会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师生共同评价。

  3、填空,整体感知课文。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学生质疑。

  2、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指名读,说说分别是描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它们有什么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指导感情朗读:

  这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呢?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那么,叶老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划记出直接写叶老人格之美的句子。针对这些句子,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考考别人。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共同解答。在合作中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我们来一个小组PK赛,看哪个学习小组找的问题最多,理解课文的能力最强。提出一个问题或回答一个问题老师将在你们那个小组粘上一个爬山虎的叶片,添上一片绿。哪个小组的爬山虎的绿最多,将得到老师的特别的奖励──叶圣陶爷爷写的书哦!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4、小组PK赛,相机指导朗读。

  5、评价总结。

  6、美丽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了更深的含义呢?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生齐读。

  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五、课后作业

  1、和小伙伴们交流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的体会。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写下来,下节课和同桌交换一起改一改。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继续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了解汉字的特点。

  2.初步感知形容词的特点和作用.丰富学生词语。

  3.引导学生仿照练习那么那么说、写句子。

  4.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5.阅读短文,拓展阅读。

  6.继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语海畅游:

  1.课件出示脚往城墙里伸的图,请学生观察:图上画的什么意思,谁能看懂?

  2.古时候的人用这种图形表示一个意思,是什么呢?

  3.课件出示象形文字足:这就是象形字足。引导观察每部分像什么。

  4.后来足又经过了哪些变化呢?

  5.课件分别出示小篆足和楷体足。

  6.你还知道哪些汉字的演变过程?

  [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然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汉字变化和发展情况,激发学生了解汉字的愿望和喜欢汉字的感情。]

  7.出示字卡片:跑、跳、踩,指名认读。

  8.提问:你们发现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意思上有什么相同的吗?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足字旁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归类识字]

  2.读词语,说词语.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尾巴长长的牛角尖尖的泡泡圆圆的

  雪白的浪花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

  2.自由读两组词语,思考:每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组之间对比有什么不同?

  3.启发思考:你还能仿照两组不同的词语说一说吗?

  4.学生板书自己知道的词语。

  5.全班学生齐读进行积累。

  [让学生自己读词语,自己感悟异同,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比较总结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仿照说词语,进行拓展学习,积累词语,并以此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3.读句子,写句子.

  1.课件出示例句。

  2.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这句话有几部分组成?(泡泡怎样了?什么样?)

  [通过学生反复朗读、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句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先说泡泡飞起,再说飞起的各种感觉。其中不同的感觉之间是并列的.关系。]

  3.仿照句式说一说。

  4.填空练习,指名读自己写的句子,小组互查。

  4.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1.看书自由读《宿新市徐公店》,读准字音。

  2.熟读、练习背诵。

  3.互相检查。

  [此题练习主要目的是积累语言,因此重点放在朗读、记忆方面。不必在理解诗句意思上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要通过熟读到背诵,以小组检查方式把背诵落实到每个人。]

  五.阅读平台:

  1.回忆读书的方法: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如何读准生字字音?有不理解的词语怎样做?

  2.按学过的阅读方法自学短文:(自由读《快乐的回忆》,圈出不认识的字,标出自然段,查阅自己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3.读中思考阅读思考题:贴鸡毛多有趣呀!请你按顺序说一说这个游戏怎样玩?

  4.小组讨论交流。

  5.师生总结归纳:

  板书:选鸡毛大找门一手按,一手抚摸使鸡毛发电,同时唱歌松手贴住鸡毛,比贴的时间长短。

  [此题练习时应与课文学习相区别,主要以自学、合作学习为主。老师适当适时点拨指导,使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理解短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一定会玩很多游戏吧?都玩过什么呢?能说一说吗?(丢手绢、老鹰捉小鸡、切西瓜)

  二.小组讨论:想玩什么?怎样玩?

  [尊重学生个性,不强行要求学生统一玩同一种游戏。使学生说时有兴趣、有内容。]

  三.组合玩游戏,同时注意观察。

  1.学生讨论:我们要观察哪些内容?

  游戏前有什么准备?各自什么心情?

  游戏过程中人物做了哪些动作?

  说了什么?

  什么表情?

  什么心理?

  游戏结果怎样?

  各自什么心情?

  2.思考:要想把游戏说好还得把哪些内容说清楚?

  游戏名称是什么?游戏规则是什么?

  四.选择喜欢的进行小组游戏。

  [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肯于把时间给学生去玩、去观察。加强实践,在真实的游戏中去感受,去发现,去表达。]

  五.小组交流你看到的情景,注意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说具体。

  板书学生说话时带出的好词佳句,反复诵读,进行积累,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

  六.小组汇报,学生评议,老师点拨。

  [对于学生说游戏的条理性不要过多要求,要以激发兴趣为主。让学生说真实的想法和体验。教师可以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以点拨、提示的方式进行指导。]

  七.练习把游戏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八.指名读写好的内容,进行评议。

  九.布置作业: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玩得真开心

  人数

  游戏名称、游戏规则玩法

  胜负

  游戏前(准备、心情、表情、语言)

  游戏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游戏后(胜负双方什么样?动作、神态、语言)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

  A.师:“小乌鸦拿着100分的试卷走回家,可是怎么没有人表扬它呢?”

  B.播放一年中人过不同的传统节日的录象带。

  2.新课新授:

  (1)录象介绍了哪几个节日?

  教师随机出示生词“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3.学习生字词

  (1)学习“饺子、月饼“的读音。

  A.分别出示“饺子、月饼、”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当学生出现发音错误时,教师引导学生互相纠正)。

  B.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练读。

  C.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读读生词,检查学习情况。

  4.要求学生读所有生词。指名读检查学习情况。

  5.去掉生词的拼音,请个别学生读生词。

  (教师通过手势帮助学生抑扬顿挫地读生词)。

  6.说话练习:

  (1)拜年的时候你们会说些什么呀?

  让学生互相拜年。

  (2)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拜年祝福语,了解练说状况。

  (3)出示过年的画面:

  师:看到这画面,你想起哪些成语呢?

  生:“欢声笑语、普天同庆、喜气洋洋……”

  师:谁来说说,我们过年的时候干些什么?

  生:“人们在春节会包饺子;清明节的时候会扫墓、踏青……”

  7.指导感情朗读。

  (1)请个别学生感情朗读“春节、饺子、拜年”。

  (2)指导朗读“清明、扫墓、踏青”。

  A.播放录象片段。

  B.师:小朋友去干什么?

  C.师激情描绘小朋友去踏青的画面,引导学生快乐地朗读这组词组。(对于清明节,每个人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为什么一定要求学生是快乐的感受呢?)

  指名读

  (3)指导朗读“端午、粽子、龙舟”。

  A.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

  生“因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奶奶告诉我的。”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看书了解这知识。

  B.指导感情朗读这组词。

  指名读

  (4)指导朗读“中秋、团圆、月饼”。

  A.师:中秋节我们还会干什么呢?

  B.师:吃团圆饭的时候我们还会在什么时候吃?(是否可以再收集一些关于团圆的图片,让学生在具体的图画环境中有团圆的概念?)

  C.师范读。

  (5)学生齐读词串。

  8.指导记忆“墓、踏、端”的字形:

  (1)指名说各自的记字方法。

  (2)师:谁能用最简单的记字方法记住这些字。(为什么一定要学生按自己认为的简单方法来记字。每个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是否应该尊重学生的感受呢?)

  9.指导书写:

  (1)师范写生字,要求学生认真看。

  (2)学生完成习字册相关练习。(播放古筝音乐、师巡视个别辅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天地教案04-26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经典)01-09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05

(经典)语文教案09-17

语文教案(精选)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