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21 10:27:4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选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精选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2个生字。

  2. 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可爱,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 了解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准备

  珍珠泉的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象听到的景象。

  2. 学生谈自己想象到的景象,再次激发阅读兴趣。

  三、 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学习体会,学习生字。

  1. 先读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 对第一次的想象内容进行补充,并让学生读国出的.有关语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根据学生选择的句子进行组合,把选择同样语句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起朗读,讨论自己的体会。

  (2) 各学习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反复诵读,教师进行点拨并指导朗读。

  (3) 让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其他同学倾听,对他们的想法进行补充、质疑。

  (4) 齐读全文。

  四、 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1.(出示练习)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在_______,接着重点描述了珍珠泉周围的_______,以及潭底冒出的 _______,最后抒发了作者对珍珠泉的_______之情。

  2.学习小组讨论完成练习。

  五、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六、 小结,激发习作和课外阅读的兴趣。

语文教案 篇2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并说一说怎样记这个生字。

  2、教师出示在井里唱歌的小青蛙挂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只小青蛙不小心掉进了____里,他不但没有____,反而,真是一只____的青蛙。

  3、教师导入:那么,这只青蛙掉进井里为什么还这样快乐呢?真是太奇怪了!你们看,它的歌声把大象吸引来了。(出示大象的兔)

  二、朗读、讨论、突破重点

  教师导读:大象感到很奇怪,他走近枯井询问青蛙。它知道了青蛙唱歌的原因了吗?请大家朗读课文2到6自然段。

  2、指导分角色朗读。

  (1)、指名分段读,检查学生读情况。

  (2)、教师指名评议学生读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感情指导。

  “是谁在井里唱歌呀?”(“奇怪”“问”: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

  “是我。小青蛙!”“大象伯伯,快救我出去吧!”(读出兴奋、激动、有礼貌的语气)

  “你掉进井里,怎么不哭,还有心思唱歌呢?“(亲切地、疑惑地)

  “你真是个聪明有勇敢的小家伙!”(“真”“有聪明有勇敢”:读出称赞的语气)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演一演。

  (4)、集体反馈、评议,教师适当地指导、评议。

  3、讨论、交流青蛙唱歌的原因。

  (1)、小组内讨论交流:青蛙掉进井里为什么还唱歌呢?(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我唱歌是因为我相信,朋友们听到我的歌声,一定会来救我的。要是遇到一点困难就哭鼻子,多没出息呀!”

  (3)、齐读青蛙说的话。

  (4)、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唱歌的原因,(进行说话的训练)

  4、再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读中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扩展详细

  1、教师导:从青蛙的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

  2、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勇敢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读中感悟。

  3、教师小结:是呀,小青蛙的勇敢,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能灰心、放弃,要主动动脑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

  四、布置作业

  1、把小青蛙的故事说给弟弟妹妹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结:快乐的小青蛙告诉我们快乐的秘诀,那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哭,要勇敢地面对,要用自己的用和智慧战胜它。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勇敢、聪明、有出息的人。

  板书设计:

  23、快乐的小青蛙

  不急不慌结果

  青蛙掉进枯井}勇敢、聪明———被大象救了

  唱起歌

  后记:

  我们要学习小青蛙那种遇事不急不慌,勇敢、聪明的好孩子,但是今后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和爱动脑的习惯。

  学习了这节课后,同学们都知道了遇事不急不慌,爱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但是,同学们缺少了观察能力,今后注意培养和朗读的练习。

  通过分角色朗读,男女比赛,师生互读、给课件中动画配音等形式训练读,但是学生缺少了语气朗读的能力,今后注意指导。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毖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被崛5个字。

  3闭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放大的插图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生字“色、春”和要求会认的字“近、声、惊”的音。

  随生字“画、听、春”的`学习,认识偏旁“”(凶字框)、“口”(口字旁)和“”(春字头)。

  指导写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偏旁识记字形,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注意“画”字上面的部分与“”不能离得太远;“听”字的口字旁要写得略靠上;“春”字中“”(春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些,盖住下面的“日”。

  (三)朗读、背诵指导

  本课是韵文形式的谜语,诗句节奏鲜明,讲究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可让学生边读每一行诗边看图,通过读和看图,体会诗中的“山、水、花、鸟”有什么特点,从而猜出谜底。然后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读一读。要求读的每一组词意思都是相对的,学生可以在读中巩固所学生字词。

  (五)扩展活动

  自己作一幅山水画。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案-海伦 . 凯勒。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5. 会用“如饥似渴”、“倾注”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1. 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感悟,受到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的感染,从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2. 理解文中重点句。

  教具准备

  课文配乐朗读磁带、生字词卡片、海伦资料、海伦图像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

  1. 中国的张海迪大姐姐、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2. 今天我们要读读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海伦 . 凯勒》。简介海伦.凯勒,(略)。

  3. 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读,师相机纠正读音。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理解结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理解结的寓意。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教学准备:

  教师:结的饰物以及相关资料。

  学生:查找有关结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新课

  1、同学们,今年过年的`时候,老师收到了一个很特别礼物,请你来猜一猜。

  出示谜面:一缕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心似双丝,中有千千结。

  出示结,贴到黑板上,并板书课题。

  师:你对结有那些了解?

  (可结合字形了解结)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品有关结的文章。

  结是一种饰物,以它为题,如果你是作者朱杰人,有可能写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同学们想到的内容可真不少,现在老师就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说说作者在课文安排了哪些内容?

  (对照前面的板书,在前打对勾,学生没有提到的内容补充到黑板上。)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你喜欢结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寻找答案。并让学生做好批注。

  1、第二、六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结特别受宠?(讲完“寓意丰富”一段,可相机提出:如果结挂在外国朋友的家中,有什么寓意?)

  2、第三自然段: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结市民间艺术的杰作?(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词语的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人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引读:他们或象征幸福——

  过渡、拓展:结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极其丰富。现在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挂着结,这有什么寓意?你还看见哪挂着结?他有什么不同的寓意?(如:行车“平安”、商店“生意兴隆”)

  3、第四、五自然段: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学生自读、再指名读

  指名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让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

  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节又被称为“同心结”

  板书:同心结

  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就同学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可结合学生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五、作业

  1、摘录优美的词语、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通过读课外书、报刊、看电视、听广播,了解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友好的情况,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写自己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做到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能主动发现成语的构词特点,引导学生识记十二条成语。

  4.读读认认通过生字加偏旁组字连词,认识八个生字词语。读读背背优美的古诗名句,培养学生对古诗句的欣赏能力。

  5.通过趣味语文了解一些有关“言”的说法,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习作练习:写一写自己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做到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学习过程

  一、口语交际

  1.各组小朋友在自己的组里,把你收集的资料讲给同学们听一听;推荐讲得好的在班上来讲一讲。

  2.各组交流

  二、习作练习

  1.读一读习作内容,说一说这次习作要求。

  内容:写人、事、景、物、编故事等等

  要求:具体、通顺

  2.议一议:你想写什么?

  3.教师随机点拨,

  4.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三、我的.发现

  1.学生自读成语

  2.启发学生发现成语的构成,理解成语。说说自己平时积累过的这类成语

  例:心心相印、夸夸其谈、芸芸众生、欣欣向荣、沾沾自喜、

  津津乐道、息息相通、高高在上、跃跃欲试、循循善诱┄┄

  四、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教师检查

  五、读读背背

  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友谊的美句,鼓励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并背诵下来。

  六、趣味语文

  读一读,记一记,知道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面三部分组成:提示语和漫画。漫画《我们一起来洗澡》选自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的作品。此漫画共有四幅图组成,第一幅图是一位叔叔用刷子给大象洗澡;第二幅图是叔叔给大象洗完澡后,又打来一桶水;第三幅图是大象看见叔叔很累,也帮叔叔洗澡,它用鼻子在叔叔的身上擦出许多泡泡;第四幅图是大象把桶里的水都吸进鼻子里,把叔叔身上的泡泡冲得干干净净。

  本课提示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说这四幅是一组漫画;第二句话有三层意思:1想这四幅图画了一件什么事;2、一幅一幅地看,写出每幅图的意思。3、读给同学听。

  教学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讲述故事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

  课时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或挂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四幅有趣的漫画,看看图中他们在干什么?

  二、逐图观察,展开像想

  1、引导学生把这四幅图连一看,说说这四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说

  (1)根据第一幅图中叔叔的动作及表情,加上时间和地点说一说整幅图意。

  (2)仔细观察第二幅图,想像大象是怎么想的'。

  (3)仔细观察第三幅图中大象及叔叔的动作,想像他们会说些什么?

  (4)认真观察第四幅图,体会人物的心情,想像他们的对话。

  3、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图意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指导学生把语句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以后向你的父母讲一讲《我们一起来洗澡》这幅有趣的漫画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

  2积累生字、词语、春联。

  3训练孩子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字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读题,明确题目意思。

  2你发现图中有哪八种事物?

  3读“泡泡”里的话,学生自主发现,按照“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的句式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调动孩子发现的兴趣。

  4你发现八种事物中还有什么想什么?

  5出示句式“我发现像。”学生口头补充句子。

  6教师提示表达的顺序可以灵活,如:“银杏叶像扇子。”也可以说成“扇子像银杏叶。”

  7小组交流,口头补充句子。

  8扩展: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

  请用“……像……”的句式说说。

  二日积月累

  1读题,明确题意。

  2读读认认。

  (1)自读八组字词。

  (2)每组横线左边的字是怎样得到横线右边的字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区分每组两个字在形、义方面的'不同之处。

  3读读背背。

  (1)小黑板出示四副春联。

  (2)告诉雪糁春联是春节时帖的吉庆的对联。

  (3)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春联。

  (4)教师示范读,师生对读,反复吟诵,背下来。

  4我会说。

  (1)

  出示“

  的春光”,教师语言提示“怎样的春光”,填上“美好”,提醒孩子要搭配准确,用词优美。

  (2)出示“的天空的阳光的田野的小溪的枝条”

  (3)小组交流,汇报。

  (4)我们学过的课文有这样的短语吗?

  三展示台

  1读学习小伙伴“泡泡”里的话,明确本次展示的内容。

  2展示孩子们收集的词句、书法作品,予以评比。

  3在春天里,你还想展示些什么呢?(诗配画等形式均可)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自读17页方框里的话,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春天里的发现》。

  2老师展示一个关于春天里的新发现。

  3什么是“新”发现?(让学生明确课文中学过的,别人说过的就不是新发现了,要想有新发现就必须仔细地观察。)

  4小组交流自己的“新”发现。(启发学生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以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去观察。)

  5学生汇报自己的“新”发现。

  6写一写自己的“新”发现,注意指导写话的格式,如:每个自然段前应空两格。

  二宽带网

  1学生自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让学生了解“市花”的相关知识。

  3你从文中知道了哪些城市的市花?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市花?

  4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市树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天地教案04-26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经典)01-09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05

(经典)语文教案09-17

语文教案(精选)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