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18 09:15:2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必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熟读ang eng ing ng和他们的四声调

  2、拼读带有ang eng ing ng的拼音

  3、会书写ang eng ing ng

  4、熟读小儿歌,认识“车、羊”等生字

  二、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aebp等拼音,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好了基础

  三、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ang eng ing ng和他们的`四声调,拼读带有ang eng ing ng的拼音

  难点:会书写ang eng ing ng熟读小儿歌,认识“车、羊”等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ang eng ing ng和他们的四声调

  2、复习带有ang eng ing ng的拼音

  3、熟读小儿歌,认识“车、羊”等生字

  二、教学重点

  复习ang eng ing ng和他们的四声调、拼读

  三、学时难点

  熟读小儿歌,认识“车、羊”等生字

  四、教学活动

  1、课前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ang eng ing ng这几个字母,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他们,这些拼音宝宝十分喜欢我们,要和我们玩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大家能不能把苹果摘下来呢

  2、复习(游戏方式)

  苹果树上挂满了带有拼音的苹果如cng,ding等。让学生采用开火车的方式,看谁能够一次性把苹果摘下来。为了照顾到全班的同学,此游戏可以反复玩,争取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摘到苹果的机会

  3、运动词语拼读

  (1)创设情境:动物界举办了一场运动会,我们来看看他们都参加了哪些运动呢

  (2)展示熊猫游泳图片,让学生试着拼读游泳的拼音ung

  (3)展示大象和老鼠骑自行车图片,让学生试着拼读拼音qizixingche

  (4)展示昆虫打乒乓球图片,让学生试着拼读dapingpangqiu。

  (5)请学生观察以上几个拼音,找出上节课新学的拼音宝宝。

  (6)教师带领学生再读一遍,起到巩固作用。

  4读小歌谣《两只羊》

  (1)教师领读小歌谣,学生跟读

  (2)请学生挑出标红的字和拼音,自己读一读。

  (3)教师教授学生生字“车、羊、走、也”。先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结构,在跟老师一起认识他们

  (4)玩识字游戏。先让学生自己认识这些字,然后全班学生一起,看投影上的字,抢答。

  (5)玩拼音生字连线游戏。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连一连这些生字和拼音,再让挑几个学生连一连,其他学生则评价他们连得对不对。

  5、课下任务

  把小歌谣读给父母听

  试着给今天学习的生字“车、羊、走、也”组一个词。

语文教案 篇2

  【课文简介】

  《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教育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教养目标:

  ⑴ 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发展目标:

  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方法】

  读式教学法、情景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说)

  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

  板书课题:

  猫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

  这只猫有什么特点?

  板书:

  古怪

  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

  (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2、精读第一自然段:

  ⑴ 默读这段,思考:

  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老实 贪玩

  贪玩 尽职

  ⑵ 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

  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⑶ 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

  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⑷ 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

  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

  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

  学生3:我喜欢它的尽职,它多负责任,多认真啊!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那好吧,加上你的感情,把你喜爱的地方读出来,注意要读得生动。

  (多种形式进行练读、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表演读。)

  三、小结

  1、读了这部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像知道些什么?

  2、大花猫这么可爱,我们写首小诗送给它好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实词。

  2.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情导入、自由发言

  你们喜欢在田野中漫步吗?你喜欢农村生活吗?请谈谈你的理由。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看看他们农村生活是怎样的。

  二、朗读指导、自由朗读

  1.放录音,提要求:注意断句及字的重音,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2.请大家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3.提示重点词句。

  (1)从诗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可从生活的环境,诗人的表现等方面说明)

  (2)这一形象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

  3.教师提供诗人的简介,诗的背景资料。

  4.指导背诵。

  三、小结转引,学习《次北固山下》

  1.上面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饮酒》,这是一首田原诗的代表作,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看他又描绘了一副什么图画。

  2.介绍王湾的生平。补充介绍五言律诗的基本知识。

  四、点拔意境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大自然的诗,由于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所抒发

  的感情也不同。但大自然却都让我们变得心胸开阔,恬适无欲。

  第二课时

  一、 情境导入、情入境

  1.导语: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那么四季中的秋季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那么假如你正身处于异地,面对此景,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听音乐磁带,借题发挥。

  3.即兴创作秋季小诗。

  二、指导析读赏析诗歌

  1.与《天净沙》对比,学习其中的意境仓IJ作。(引出板书)

  2.介绍其背景情况,学生再读古诗;体会那种身在异地断肠人的心境,并试着背诵。

  3.再引:其实在此情景中也发生了另一件惊天动地的事,_场激烈的战争打响了,将军壮士

  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宠,奋勇杀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现在我们学习一下。

  4.放录音,体会其中激烈紧张的气氛。

  5.诗句导读。

  6.结合分析,再读再感受文中的意境。

  7.背诵《雁门太守行》和《天净沙》。

  三、体味赏析自读体味

  1.引语:秋天里的诗感情委婉曲折,热烈奋进,但阳春三月,柔风吹拂的节,感受又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出示问题:

  (1)诗中写了什么景?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人们是如何来评价这个季节的?

  四、本课小结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雁门太守行》以色示物,

  以色感人,以色传情。《天净沙》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

  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点:

  一、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二、了解本文记叙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三、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用法。

  教法与学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二、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二、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的作者、出处及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一、题解:

  1、作者及出处:

  本文选自《左传》,题目是后加的。《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历史背景:

  春秋初期,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齐的史实。“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著名战例之一。

  二、给出重点字词,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

  (课堂练习)

  1、重点字注音:

  guìmóu jiànbózhé jié mǐ

  刿谋间帛辙竭靡

  2、重点词解释:

  齐师伐我——军队;又何间焉——参与;

  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衣食所安——养;

  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小大之狱——案件;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公将鼓之——击鼓;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故克之——战胜。

  课堂小结: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布置作业:

  1,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检查上节课重点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

  二、小结每段所述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分析第1段

  1、(课堂练习)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课堂练习)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战争的时间、国家?

  ②表现战争性质的句子?“齐师伐我”(即对鲁国来说是正义之战)

  ③庄公的态度?“公将战”

  ④刿请见的原因?

  直接原因-“齐师伐我”

  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⑤这一举动表现了曹刿的什么品质?爱国

  ⑥刿分析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几次对话完成的?三次

  ⑦刿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样肯定的?

  “衣食分人和祭神弗加”;“断狱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战前准备上,曹刿重视的是什么?人民的支持

  ⑨这又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战略思想?“取信于民”

  ⑩表现庄公“鄙”的句子是什么?“公将战”,“衣食所安”“牺牲玉帛”“公将驰之”

  5、小结:

  本段写了两层内容,概述战前曹刿求见庄公,通过与庄公的对话,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二、分析第2段

  1、(课堂练习)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课堂练习)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刿与庄公二人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表现出各自的什么特点?

  刿:“未可”,“可矣”,等待时机,观察时机――善于抓住有利战机

  公:“将鼓之”,“将驰之”――盲目指挥,“鄙”

  ②体现刿指挥正确的'句子?“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③本段表现了刿的什么能力?决断能力

  ④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介绍了战争的哪两个过程?反攻和追击

  5、小结:

  讲述战争经过。

  三、分析第3段

  1、(课堂练习)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课堂练习)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表现庄公“鄙”的句子?“公问其故”

  ②一“未可”为何?“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③齐人三鼓后为何“可矣”?“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

  ④二“未可”为何?“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⑤后为何又“可矣”?“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⑥总结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其“辙乱旗靡”之时

  ⑦从本段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

  注重观察敌情,注重士气,注意抓住有利战机。

  5、小结:

  本段是全文重点,写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布置作业:

  1,翻译全文;

  2,背诵全文,下节课检查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总结本文写作特点,重点句式及词语。

  二、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同上

  教学过程:

  一、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论”

  2、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语言简练生动。

  4、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二、重点句式及词语:

  1、(课堂练习)判断句式:

  ①忠之属也。

  ②夫战,勇气也。

  ③夫大国,难测也。

  2、(课堂练习)古今异义的实词:

  古今

  间:参与隔开,不连接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

  狱:案件 监狱

  可以:两个词,意为“可以凭借”一个词,表示可能或许可

  三、(课堂练习)重点句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四、课堂小结: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一课一练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树立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物的良好习惯。

  2、认识珍、贵等15个生字,继续培养识字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读课文,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综合活动: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

  2、在读中体会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为什么“它是珍贵的纪念”?

  3、区分易错字“该”与“刻”。

  教具准备:

  小刺猬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辽阔广大,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可以让人们去欣赏。伴随着音乐,教师展示图片:

  2、热爱旅游的人们到处去欣赏祖国的秀丽景色。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什么地方?看到过什么景色?你是怎样留纪念的?(学生纷纷回答)

  3、有一群小动物在山坡上盖了一间漂亮的小亭子,它们是怎么留纪念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师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听读课文,边听边看大屏幕。放课件和录音:

  (2)喜欢这个故事吗?你能自己读课文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拿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3)谁有好办法来认识这些字?

  学生归类出看拼音识字、问老师、问同学、联系上下文猜字、利用查字表识字等办法。

  (4)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识字方法认字,如果这些字你都认识了,请你读一读课文。

  (5)游戏:“好朋友,合作学,团结起来收获多”:学生自愿结合成小组,在小组内学生自己商量读书的'方式,并且在小组内检查生字认字情况,进行合作学习。

  点评:鼓励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小组汇报读书情况。

  (7)第二年春天来到的时候,亭子周围鲜花盛开,蝴蝶飞舞,小动物们又到小亭子来玩。

  出示课件: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为什么这才是最珍贵的纪念?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

  贴小刺猬图:

  点评:通过讨论,明确小刺猬留下的纪念是什么,帮助学生树立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8)小刺猬留下的纪念这样美丽,你想怎样读?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在师生互评中进行美读。

  点评:通过进行各种方式的评读,学生学会了欣赏别人,同时通过朗读让学生再次感悟到了这份纪念的珍贵

  2、生字测试,游戏识字。

  (1)抽读本课的生字卡片,筛选学生易错字。

  (2)小组合作学习筛选出的生字。

  (3)游戏:美化环境,大家来:在黑板上贴有鲜花和绿草的图片,图片的背后贴有学生筛选出的易错字,学生用识字方法记住了这个字,就把这个字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大花坛里。

  在游戏中进行组词,说话练习。

  点评: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可以分析字型,可以猜字谜,可以用动作记,可以画画记,在游戏中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起来。

  3、引导学生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写的字,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

  学生比较“刻”和“该”在字形上的区别。

  (2)老师范写“该”。

  (3)让学生自己写一个“该”,并试着自己写一个“刻”。

  (三)口语练习,综合活动。

  1、齐读全文,想一想“你认为小刺猬怎样?”你打算以后怎样做?

  2、老师带大家到公园里玩一玩。

  课件展示:美丽的公园里有什么?三块牌子上应该写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说一说。

  3、向学生发出倡议,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爱护公物。

  点评:在口语综合活动中,再次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爱护公物的教育。

  (四)板书设计:

  珍贵的纪念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本课选的古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两首。反映农村生活,是范成大

  诗歌的重要内容。第一首诗描写了一幅男耕女织的劳动场面,及劳动带给人们的乐趣。引导学生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难点。

  班级情况:本班学生虽不是很活跃,但在诗歌的朗读方面还是很不错的,这有助于理解,更何况农村的孩子

  学习这首古诗有一种亲切感,较易突破难点。

  教学内容: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诗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2田园诗歌: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内讨论探究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小组内讨论探究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板书设计

  男耕女织 勤劳

  儿女当家

  学种瓜 快乐

  课堂习题设计:

  一,解释《四时田园杂兴一》中划线的词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昼出耘田( )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 ( )供( )耕织,也傍( )桑阴学种瓜。

  诗句的意思:

  二。《四时田园杂兴一》的作者是( )描写了一副

  ( )表达了诗人(

  )

  自问自答:这堂课通过实践教学效果如何?

  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独立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好,达到了

  预期的目的。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识字15个,写字7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玩具也是有生命力,要珍爱自己的玩具。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读诗,体会“我”在和玩具小熊一起玩时的时光多么快乐。

  2.识字和写字。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模型纸玩具。

  学生准备:生字卡,自带玩具(玩具上标有玩具的名字)。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一、教学内容:感知课文,自主识字,练习朗读。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从小到大,你一定有很多玩具,能跟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玩具吗?有位小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她特别喜欢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初读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下来。

  2.请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3.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尽可能用自己常用的方式解决,并多读几遍。)

  4.小组合作,认识生字及词语。

  5.小组汇报,交流最好的识字方法。

  6.游戏检测:“开火车”认读生字。(鼓励学生组不同的词。)

  (三)再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明白,联系上下句想一想,或者和同学讨论讨论。

  (四)指导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赏读课文,体会小朋友和玩具小熊一起玩的时光多么快乐。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新词:绒毛屁股补丁印象当乖乖技术喊疼惊讶随便旁边求二年级

  (二)赏读体验:

  1.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朗读第一节诗歌。

  (1)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绒毛小熊?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节诗歌。

  (1)请位同学朗读课文。(鼓励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来读)

  (2)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汇报交流:主要是“我”和绒毛小熊度过了哪些快乐的时光。)

  (3)同学们,你们桌上都摆着自己心爱的玩具,谁来说说“它”给你带来的快乐?(鼓励学生在头脑中过过电影,回忆一下,想好的先说。)

  (4)朗读指导;同桌赛读,相互评价。

  3.自由朗读第三节诗歌。

  (1)把自己当成作者来读,看谁读得好。

  (2)邀请学生就第三小节的故事跟老师表演小品;

  同桌之间进行表演,全班参与。

  (3)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也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爱惜玩具的?把你最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一听。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学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同时感受母爱。

  教学重点:识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焦急不安、仿佛”等词句的理解,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培养爱鸟的意识和情感同时感受母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们在第二单元学过的“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等课文都是围绕着哪个字写的?(爱)对了,第二单元是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爱护来写的。那么人类与鸟之间有没有关爱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学习一首儿童叙事诗。两只鸟蛋(板书)

  两只鸟蛋给大家带来了很多词语宝宝,老师现在检验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有信心吗?(生:有)(出示课件)

  二、品读课文

  读得真好,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鸟蛋图片),别看它们现在舒舒服服地躺在鸟窝里,原来呀,它们还离开过这个鸟窝呢,想知道在它们身上曾经发生过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好,那就赶快来读课文吧!

  学习第一节

  1、老师从鸟妈妈那里借来两只鸟蛋,谁愿意来摸一摸,你们摸过的感觉(出示鸟蛋凉凉的),那换一种说法呢?请看“凉凉的鸟蛋”,“小路长长的”,换一种说法就变成了“ 的小路”,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2、这些词换一种说法之后意思还是一样的,这两只鸟蛋小小的、凉凉的,真讨人喜欢,你们喜欢吗?谁愿意读出来呢?(指名读)

  3、师评价:从你轻柔而缓慢的朗读中,我也觉得这两只鸟蛋真好玩,一起来读读吧!(生齐读)

  学习第二节

  1、就在小男孩开心玩着的时候,谁看见了?(妈妈),她当时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

  2、是的,妈妈说的对!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就是鸟妈妈的两个孩子(出示句子),我们来看看鸟蛋是怎么长成小鸟的。(出示课件)

  3、怪不得妈妈妈说……(引读),你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时鸟妈妈回来了,见不到自己的孩子,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说话练习:“鸟蛋不见了,鸟妈妈 ”。(出示课件)

  4、我们再来听听鸟妈妈那凄婉的叫声吧!(出示课件)听后你联想到了什么?(生说)说到这儿,老师再送你们一首诗:(出示课件)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5、是呀,自己的孩子不见了,鸟妈妈怎么会不焦急呢,哪个同学的眼睛最亮,发现了这个句子里面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

  (我从这个感叹号发现了鸟妈妈真的是非常非常着急)

  6、指名读,齐读。

  7、评价总结(你们读得太好了,老师为你们鼓掌)

  学习第三节

  1、合作交流(出示课件):听了妈妈的话之后,小男孩是怎样爱惜它们的?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小组交流找一找这小节中哪些词表现了小男孩爱惜鸟蛋。

  (小心地、捧着、连忙、轻轻地)

  2、理解“捧着”。

  (1)做动作“捧着”。

  (2)如果把“捧着”换成“握着、抓着”行不行呢?

  3、小男孩不仅是捧着,并且是小心地捧着,轻轻地送还,为什么这样做呢?(爱惜小鸟、珍惜生命)

  4、小男孩不是怕鸟蛋摔碎吗?为什么又要“连忙”呢?(因为怕鸟妈妈等得太着急了)

  5、你能和小男孩一起把这两只鸟蛋送还吗?(边演边读)

  6、让我们一起小心翼翼地把这两只鸟蛋送还吧!齐读。

  学习第四节

  1、课件出示书上的插图,图中的小男孩在干什么?

  2、小男孩这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实际上小男孩真的听见这么多鸟儿的叫声,看到鸟儿的飞翔了吗?你从哪个词中知道的?(理解“仿佛”)

  “我仿佛看到了 。”

  “我仿佛听到了鸟儿在说 ”

  4、让我们和小男孩一样“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看着鸟儿唱着欢快的歌儿在高高的蓝天上展翅飞翔,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引读)。

  三、课堂小结

  1、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

  (知错就改,爱护小动物)

  2、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读全文。(出示课件)

  四、当堂检测

  同学们,你们真棒,不仅理解了这首小诗,而且还读得这么棒,老师相信接下来的学习也一定难不倒你们的!

  1、我会读。(出示课件)

  鸟蛋 取下 凉快 一定 捧着 连忙 轻轻地 仿佛 抬头 投向

  2、请选择一个词说话。

  焦急不安 轻轻地 小心地 仿佛

  3、争做“诵读星”。

  请有感情地试着背诵这首诗。

  4、我最会说。

  这首诗我们学完了,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一说?

  教师评价:

  五、总结全文,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收获多吗?(生谈收获)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爱惜小鸟、珍惜生命的小男孩,老师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能像小男孩一样和动物们交上朋友!愿意吗? (生齐声说:愿意)

  六、板书设计:

  9、两只鸟蛋

  取→拿→捧→还→爱鸟

语文教案 篇9

  [设计理念]

  三维目标的整合,在语文教学的“强势领域”──阅读教学中,已倍受关注,并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落实。而在“弱势领域”,特别是“语文园地”中,人们还是深受“强化训练、专项集训”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们习惯于把目光聚焦在知识与能力上,把手段锁定在反复训练上,师生根据语文园地原有的板块,按图索骥,就题解题,语文园地还是应试“练”狱──毫无情趣。要落实新教材改革的精神,让丰富、有趣、具有人文内涵的园地绽放魅力,教师要肯动脑筋,善于分析园地中的各种题型特点,巧妙整合三维B标,变以往枯燥机械的练习为情趣盎然的语言实践。基于此,笔者认真钻研“语文园地六”,从以下三方面整体规划,让三维目标在语文园地里“结义”。①顺路径──根据题型特点,重新调整练习板块。由“我的发现”中词语重叠的特点引到“读读记记”,再由词语──对应的特点引到“日积月累”,最后由诗句描绘的自然风光引到“宽带网”。整个过程环环相扣,追求的是教学的自然顺畅,情趣便暗含其中。②新刺激──围绕练习的重点,变换实践方式,新的刺激给学生新的感受,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③巧渗透──在练习中渗透人文体验,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上有不同的意思,认识到词的意思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积累有一定结构规律的词语和优美的古诗句,交流宽带网信息。

  2.过程和方法目标: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区分字义,交流资料信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与富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相信学生,给予发现。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到语文园地里走一走。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翻开第98页,读一读第一题中的句子,结合学习伙伴的话,看看有什么发现。

  2.自选方法,区分字义。

  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深”与“封”在这些句子中各表示什么意思?可以用语言概括,可以用画画表示可以造句,可以组词。只要你们有办法区别出词语的意思,就是好办法。开始!

  3.集体交流,明晰字义。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和原有认知都存在差异,提出多种辨别方法,有助于学生展露自己的长处,同时在集体交流中,又有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学生在聆听学习伙伴的意见中积累了方法,明确了字义。]

  4.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好”和“火”字在不同的语句中也有不同的意思,大家想一些词语来区分一下。

  5.巧借漫画,人文渗透。

  一个字有这么多的意思,看明白还好,看不明白可要闹笑话了。出示漫画《早点》。(漫画大意:清晨,一位外国人上街,看到沿街店铺前挂满了“早点”二字,由衷地感叹到:中国人真勤快。)

  同学们看了这幅漫画,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按惯例,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相似题型的适度拓展即止。从文本的“深”与“封”到课外补充的“好”与“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在这里已被兼顾,而情感、态度和价值现却难以凸现。我从平常的阅读记忆库中搜出这张漫画,让学生解读,花费时间不多,却能给学生在大脑中留下一个形象的人文印记──中国字很有讲究。]

  二、读读记记

  1.顺水推舟,自然过渡。

  刚才同学们从句子的对比中有了新发现,那么就这个句子,你们还发现哪些有意思的词语?出示句子: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2.自由读词,一次识记。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这里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记一记第三题的词语。

  3.指名读词,二次识记。

  4.雪地呼词,三次识记。

  这几个词很调皮,都藏到这片雪地里了,(课件出示填空)快来跟它们打招呼:

  清晨,推开关得(严严实实)的窗户,眼前一片雪白。我赶紧出门,一脚踏在(又松又软)的雪地上,(舒舒服服)好像踩在厚厚的毛毯上。放眼望去,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不慌不忙)(不紧不慢),正在用身子与雪花亲密接触。树下,有的孩子(又唱又跳),有的孩子(又说又笑),有的嘴里吃着(又香又脆)的小酥饼……我静静地站在雪地上,对旁边的一切(不闻不问),(不知不觉)我成了一个小雪人。(确确实实)我沉浸在雪的世界里。

  5.抄写词语,四次识记。

  你看,这些词语在雪地里一滚真生动,它使我们的语言更丰富形象。请你们拿出笔写写你喜欢的词语,把它们从雪地里请出来。

  [“读读记记”四个字已明示着学习方法和目的,我们在把握其根本的同时,要精心构思每一次读记的训练方式,尽可能使每次的呈现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引进一些如“雪景图”的“文字游戏”,能使学生乐得其所。]

  6.发现特点,迁移应用。

  你们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能仿照样子说几个吗?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不进行过多的讲解,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构词规律,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再进行迁移应用,一切便瓜熟蒂落。]

  三、读读背背

  1.顺水推舟,自然过渡。

  这些词语,—一对应。古诗中上下句也是这样,读起来琅琅上口。请你们自由读读第二题中的`诗句,同桌可各读一句。

  2.看图猜诗,情趣识记。

  现在请你们给这些画配上合适的诗句,这叫诗情画意。(出示彩图,学生看图猜诗句)

  3.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4.交流名句,丰厚积累。

  你们在课内外读过很多诗,还记得描写自然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句吗?

  [“同桌互读”→“诗情画意”叶“尝试背诵”→“交流名句”,体现的是一个自主、合作学习的路径,教师在其中只不过是向学生提供诗画对应的机会,增强他们对诗句的感性认识。]

  四、走进“宽带网”

  1.顺水推舟,自然过渡。

  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不仅有精美的诗歌,还有迷人的风景和富饶的物产。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资料搜集,现在就请你们做一回导游,带我们一起走进宽带网。可以介绍书上的,也可以介绍其他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2.利用素材,自主介绍。

  学生手拿课前准备的图片介绍景点或物产。

  3.同桌互通,拓宽界面。

  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祖国富饶的物产或美丽的风光(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4.整理材料,课后延伸。

  同学们精彩的介绍,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富饶。课后请同学们整理好交流的材料,准备办一期展览。

  [“宽带网”重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识,不必在这儿牵涉过多的语言文字训练,鼓励学生多交流应属首选。对于交流素材的来源,教师不应包办,而是引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素材,自制交流学具,课内先自主介绍,再同伴互通,最后课后延伸。拓展学习时空。这样,学习的意义就不再由课堂学习所涵盖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复习教案08-23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经典)01-09

(经典)语文教案09-22

[精选]语文教案10-03

(经典)语文教案10-16

(精选)语文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