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案

时间:2025-01-03 11:53:35 教案 我要投稿

题西林壁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题西林壁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西林壁教案

题西林壁教案1

  教育目标:

  1、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述的景象。

  2、感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3、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育的重点、难点:

  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育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情的'导入。

  我们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描写庐山诗,《望庐山瀑布》谁愿背给大家,师指名背。这门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描写庐山的另一首诗《问题西林壁》师板书的课题。

  谁来谈谈主题的意思?问题:写作,墙:墙(石墙)

  谁来介绍庐山资料,课件提示。

  诗歌简介作者苏轼。

  二、学古诗,说诗意。

  1、师范阅读。

  2、学生练习阅读。

  3、诗歌纠正发音。

  4、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

  横向看:从正面看。

  不知道:看不见。

  真面目:全貌。

  原因:因为。

  5、逐句理解诗意学生组自学。

  6、教师指名学生讲诗意(全班交流)

  三、朗读体验。

  启发讨论

  1、为什么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

  2、如何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

  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什么道理?

  全班讨论交流报告。

  四、巩固应用。

  1、练习背诵古诗。

  2、默默地写古诗。

  五、总结学法:

  读诗——说诗—悟意境——吟诗。

  六、作业:背诵古诗和诗的意思。

  板书的设计。

  问题是西林墙。

  (宋)苏轼。

  横—岭,侧—岭。

  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不知道——真面目。

  只有边缘——这座山。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楚。

题西林壁教案2

  教育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诗的意思的生活体验诗中含有的哲理。

  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让学生解读诗歌。

  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爱古诗文,学会全面看问题。

  教育的重点。

  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人生道理。

  教育的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时间:一个小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有很多名山大川,如黄山(介绍)。我国江西庐山是风景名胜。你还记得诗人李白写的庐山诗吗?一起背着望庐山瀑布。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美丽迷人。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叫苏轼,去过庐山,把看到的感觉写成诗,题目叫问题西林壁(板书:问题西林壁)。

  二、了解作者,解开诗题。

  1、作者介绍:

  老师:你知道苏轼吗?

  生: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展望、号东坡居士。他和父亲苏迅,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2、解诗问题:(结合课文注释)

  问题:写作。也就是西林寺墙上写的诗。

  《西林壁是苏轼游览庐山时,西林寺壁上的诗。题壁诗在唐宋时期盛行,当时侯印刷术不先进,诗人将自己的作品写在墙上,称之为题壁诗。

  三、初读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yuan)

  2、同桌互读,检查预习情况,互相指正。

  3、指导朗读。

  指名学生阅读。老师的评价。

  老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如果能注意停顿就好了。不要轻视停顿,在古诗中很讲究。就这首诗而言,一首诗每两个字停顿,最后三个字连读。现在请同学们在每首诗的停顿上标上/。你想听老师朗读一遍吗?师配乐范读古诗指导朗读。

  老师:你读得怎么样?

  生:美:美。

  老师:你们也能读得这么漂亮,和我比较一下吗?学生练习。

  老师:谁想试试?

  老师:谁评价他读得怎么样?

  生:非常响亮。

  老师:是的,真的很响。那么,你也能大声读吗?

  老师:谁能评价这个同学的朗读?

  出生:有感情。

  老师:太好了。我看也可以用磁带卖。一起来看看吧。在音乐中反复阅读,感受古诗的画面。

  师:诗写得美丽的学生们读得更美。事实上,古诗通常是一幅简单优雅的画卷。只要你仔细阅读并感受到它,你就能看到这幅画。接下来,让学生们读古诗,看看谁不能读画。出生在音乐声中反复阅读。

  四、学习一两句话。

  1、接下来和苏轼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庐山吧!(视频)

  2、诗人从什么角度观察庐山,请在书上画画。

  3、你觉得横看成岭怎么样?(正面看)以岭是怎样的?你能画画吗?(课件显示连绵起伏的山岭)

  4、侧成峰会是什么样的山?(课件显示陡峭、高耸的山峰)指导读第一句。选择你喜欢的东西。请从角度画画。(简单的笔画)

  5、那么,诗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庐山有什么区别呢?(课件显示远近高低的照片)

  师:庐山只有一座,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形态?

  老师:你们真是个喜欢思考的好孩子。是的,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色不同。如果你现在面对庐山,想象一下,庐山是山的起伏,从侧面看,庐山是奇峰陡峭,从远处看庐山,遮天遮天,从近处看庐山,从危险的悬崖石的高处(山顶)看庐山,从深沟幽谷的低处(山脚)看庐山,重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看到的形状和姿势各不相同,令人眼花缭乱。你能读庐山的美吗?(单独阅读,集体阅读)不厌其烦,越看越美!

  师:作者按方向顺序去庐山,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同学们可以用什么看庐山?

  出生:早中晚等不同的季节可以去,春夏秋冬等不同的天气也可以去。

  老师:同学们真的很擅长思考。啊,不同的人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不同,真的……

  生接:横看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师:由此可见,同一事物观察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也不同。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话,回忆起课文画杨桃。

  6、指导朗读:

  师:谁能用你的朗读表达这首诗的意思?(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那种形态不同的庐山美。听你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千姿百态的庐山美景。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体积进行分析

  庐山因其起伏变化而迷人,读古诗也一样,抑扬顿挫。让我们再感受一次,把两行连起来自己读。请生来读。庐山真雄伟啊。真美啊。听说那个形态不一样。

  五、学习三四句话。

  诗人在风景优美的庐山游泳,留下遗憾的是什么?(不知庐山的真面目)

  2、但是从诗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诗人认真观赏庐山,诗人从多个角度看庐山,感受到庐山的美丽,还不清楚它的面目吗?为什么说不知道?

  生:他的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老师:我知道。一看,只有一个形状,多看,多看。此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个地方也有不同的形状。所以他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是什么。而且诗人在庐山,只看庐山的局部,看不到庐山的全貌。这是我们俗话说的当局迷,旁观者清。

  3、怎样才能弄清庐山的真面目?你能给苏轼一个建议吗?

  生:从庐山的整体来看,应该从远处看,了解庐山的方向、山势等。

  4、其实在我们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时,无论是看风景、看东西还是看人,都有自己的片面。让我们举几个简单的生活例子:我们每天都住在地球上,但是我们总是能看到地球的全貌吗?要看地球的全貌应该站在哪里(宇宙)有多美丽的星星?用古诗说:真的……生接:不知道地球的真面目,只在地球上。例如,评价同学时,应该怎么看?手工制作必须从不同的解度来看。同样的象棋,观众总是比象棋的人看得清楚。这就是旁观者清楚,当局者迷。

  六、总结。

  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游览庐山,在欣赏美丽的景色中知道一些道理。最后,我相信学生们已经能背诵了吧再一次共同吟诵这首古诗吧。(配乐一起朗读)

  七、扩展:

  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首诗介绍给家人和朋友。

  编写诗和画的小故事配合音乐,歌唱书法

【题西林壁教案】相关文章:

古诗《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优秀05-27

西林教案优秀08-09

应用题教案08-29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案02-29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04-04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07-26

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教案11-17

三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练习》教案06-06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学填空题》11-04

以毕业为题的初中作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