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时间:2024-11-30 11:41:4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关于诗歌鉴赏的常见考察范围

  2、重点了解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借以规范答题方法,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

  导学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

  以刚刚做过的段考题为导入,向学生们说明鉴赏诗歌是一定要抓住诗中关键字的提炼。再者以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袁枚:“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等人的名句来说明诗歌中炼字的重要性。

  二、高考要求

  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2、古诗词鉴赏考查范围

  三、真题回放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精讲】(步骤一)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步骤二)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步骤三)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迁移训练)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迁移训练)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咽”即呜咽之意,“冷”即阴冷之意。(第一步)

  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使山林显得阴冷。(第二步)“咽”、“冷”两字运用使动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第三步)

  表现了作者恬静的心境。(第四步)

  四、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篇2

  诗人讲究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说炼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仍说炼字。炼字,就是锤炼语言,从丰富的词汇中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的词语来运用。字,本无好坏之分,然高手用之,却让人叹赏不已,在乎一个“合”字也。合景,就是指一个字能准确地表现当时的情境;合心,就是指这个字能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内心、诗歌的中心。

  【鉴赏方法】

  体会炼字之妙,关键是要找到合契之点。

  合于一句之景(景物特点)。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云:“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如帘而挂,“挂”字使瀑布变为静态,正合了“遥看”的句意,没有了飞珠溅玉,只似白练也。

  合于全诗之旨(中心思想)。齐己《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全诗要表现梅之报春之早,不畏严寒。“一”字,既能合“早”之特点,又与全诗主旨相合,正是其妙处所在。

  合于诗人之心(诗人感情)。是指诗中景物,已经是诗人用艺术手法加工了、附有诗人主观情思的景物,有如下术语可用:“化静为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虚实结合、拟人有人情味”等等。此时景物静的能动,无情可为有情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象银蛇一样舞动,高原象大象一样奔驰。此为化静为动,写出景物之生机,合于诗人之豪迈。

  【答题步骤】

  步骤一:翻译原诗,揣摩全诗主旨,诗句景物特点(合契的内容就在此处);步骤二:确定答题格式,如果是合于景物特点,则答曰A:“某字准确地表现了……景物特点。”如果是合于人物心情,则答曰B:“运用了化静为动(或将抽象感情形象化、拟人富有人情味等),表现了诗人……心情”;步骤三:根据契合点,把步骤一的内容补充入步骤二的省略号,即可。

  【答题示例】

  满江红·大风泊黄巢矶下

  金堡·清朝

  激浪输风,偏绝分乘风破浪。滩声战,冰霜竞冷,雷霆失壮。鹿角狼头休地险,龙蟠虎踞无天相。问何人唤汝作黄巢?真还谤。

  雨欲退,云不放。海欲进,江不让。早堆垝一笑,万机俱丧。老去已忘行止计,病来算安危帐。是铁衣著尽著僧衣,堪相傍。

  问题:本词中足见诗人炼字功夫,“输”字妙,“竞”字绝,请分别说说此二字妙在何处?

  分析:第一步:上阕写了黄巢矶的险峻,风浪激斗,借此表现抗清失败之痛。 第二步:选择答题格式B。

  第三步:填充答题格式B。“输”字用了拟人手法,合于景物“激烈”的特点,同时合于诗人内心壮烈的情怀:明明是风催浪卷,波涛汹涌,词人却偏偏想象成激浪与大风展开激烈的搏斗,最终那巨浪终于向风认输,甘拜下风,随风摆布。寓抗清“输”之痛也。

  “竞”字,化抽象之声音为可见之“冰霜”,而冰霜之“竞”,则是化静为动,好象冰霜互相竞赛谁更寒冷似的,以突出寒气袭人之感。

  【小试身手】

  满庭芳·渔父词

  乔吉·元

  扁舟最小。 纶巾蒲扇,酒瓮诗瓢。 樵青拍手渔童笑,回首金焦。

  箬笠底风云缥缈①,钓竿头活计萧条。船轻棹,一江夜潮,明月卧吹箫。

  问题:本曲“船轻棹,一江夜潮”中“轻”字用得精妙,试简要叙述。参考答案:轻,有船轻的意思,合于前文提到的“活计萧条”所说的情况;同时还有轻快的意思,钓不着鱼,还能饮酒作诗吹箫,很好的表现了诗人达观的心态。乙:炼字题专项训练答案

  一、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示兼呈梦得

  谢家别墅最新奇,山展屏风花夹篱。晓月渐沉桥脚底,晨光初照屋梁时。

  台头有酒莺呼客,水面无尘风洗池。除却吟诗两闲客,此中情状更谁知?

  1、诗中“山展屏风”之“展”字好在哪里? 展:①实际情形是山形绵延广阔。(析:合景物特点)②化静为静,体现出为了迎接客人,山似乎也展示出自己美丽的一面表示热烈欢迎。(析:合人物感情,通过手法来把感情表现出来)

  2、“风洗池”中的“洗”有何妙处?

  “洗”字,①写出了风微微,水澄澄的样子。②把风写得有了人的'情趣,也懂迎客之道。

  二、化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侵”字换成“映”“照” 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①侵:逐渐渐染的意思,实际情形是作者在夕阳的余晖下还家;(合景物特点)。②用“侵”化静为动,云光山色也都获得了生命。它们追逐着诗人的足迹嬉戏,有了人的情感,似要留人山中。(合人物感情,生动)

  2、全诗是围绕诗中的哪两个字来写的?

  围绕“还家”来写的,“日落风起”,是说在山中浏览得久了,要回家;而山中的美景又让人留恋,让诗人不舍,不想还家。

  三、捣练子令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1、“空”字在诗中有何好处?

  空,既是指空间上的空荡荡(合景物特点);又是指作者处在巨大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小天井,本身就带有一种压抑感和冷落感。寂寥空虚,百无聊赖(合人物心情)。

  2、联系我们课本中学过的《秋兴》中的诗句,说说“断续寒砧断续风”的意思。

  那木杵捶击石砧的咚咚声被阵阵悲凉的秋风荡来,时轻时重,时断时续,(合景物特点)无止无休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寂感,也有思念远方人的意思。这与杜甫《秋兴》中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样,也是表达思念远人之意思,以及孤独之意。(合人物心情)

  四、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诗中“秋”的有何含义?

  “秋”既是写时令,又是写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

  2、“寒鸦飞尽”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

  五、画堂春·雨中杏花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 [注]魂宵:这里是极美,令人销魂的意思。

  1、上阕中,“弄”字极富表现力,请说出好在何处?

  “弄”字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就把一树杏花变成了一群顽童,读之似见它们在雨中追逐、雀跃、欢呼、嘻笑……表现了无限的生机。

  2、下阕中,从哪些方面来些杏花的?

  从“味”、“形”、“色”三个角度来描绘,味是“粉香”,形是“玉颜”,色是“淡红”。

  六、点绛唇①

  苏过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②,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注]①本词写于被谏官弹劾罢官之后。②搔首:烦恼、牢骚之意。

  1、“衔”字在词中有何妙处?

  ①“衔”,实际情形,北斗星闪现在山间②用“衔”字则用拟人手法,一方面,把北斗低垂,几与山接的视觉印象一语中的地活画出来。另一方面,把山峰与北斗“衔接”的具体情状描绘得无比确切:突起的山峰有如吻喙,北斗斗杓有如器皿,山峰接北斗有如吻喙

  啄器皿。

  2、南宋人编《草堂诗余》改“晓鸦”作“乱鸦”,“归梦”作“归兴”,两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晓鸦”,改“乱鸦”,增加了作者的憎恶之情;“归梦”改“归兴”,“归兴浓于酒”就是意味着归隐的意念即使在酒醉之际仍然非常清醒。诗人与现实政治决裂的决心可以说达到了极其坚定的程度。

  七、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商略,商量。天随:晚唐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吴江。

  1、卓人月《词统》说:“商略”二字诞妙。你能说出妙在哪里吗?

  “商略”,有二重意思:一商量,为数峰横野外,似与天商量着少下些雨,难受淋漓之苦;二据诗意,可引申出又在蕴酿着雨意,将再受淋漓之清苦。(诗题中有“过吴松”,作者当为羁旅途中)

  2、最后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柳本纤弱,那堪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然而仍舞之不已。舞之一字执著有力,苍凉中寓含悲壮,悲壮中透露苍凉。“残柳参差舞”这一自然意象,实际上是南宋衰世的象征,隐然包含着虽已残破仍不甘灭亡的意味。

  八、鹧鸪天·兰溪舟中

  韩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1、“迎”妙在何处?

  ①“迎”,实际情形,船行进中,而且速度很快,美丽的山色是静止的;生动形象地写成山色迎面而来,却又快速离开。化静为动,拟人形象。

  2、“寻浊酒”“试吟篇”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潇洒风度,又表达了寄情山水的心怀。

  九、留春令·咏梅花

  史达祖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沿顿、相思处。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1、“挂”字好在何处?

  “挂”,①化无形为有形,“愁”本是无法挂的,这里却能挂在梢头,形象生动。②实际的意思是,梅树梢头却因暮色尚未散尽,而月色又不明朗,朦朦胧胧,看不清梅花的冰姿雪容。

  2、“一涓春月”,一作“一涓春水”,一字之差,哪个表达效果更好?

  水字不如月字。用月字,既写月光月色,又映带出水光水色,水月相融的清美含蓄意境宛然可见。

  3、“点”字有何妙处?

  点,①实际情形是月光映澈溪水,点破黄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②春月点破黄昏又富有一种动态感,化静为动,饶有情趣。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相关文章:

诗歌鉴赏教学反思09-24

高考诗歌鉴赏指导08-04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02-06

诗歌鉴赏常见基础知识07-09

李白《独坐敬亭山》诗歌鉴赏01-21

美术鉴赏教案09-14

咏物诗鉴赏教案07-22

语言诗歌教案01-30

诗歌“摇篮”教案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