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22 14:57:3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精】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15个,2、会写字8个。

  2、能有感情的分角色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认识的字。

  3、学生汇报:通过自学,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4、生字游戏

  二、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标明自然段。

  2、小组比赛读课文,请学生当评委。

  3、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二、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2、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理解“饭来张口”

  (3)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4)后来,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5)女同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6)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5、课外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真正的小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呢?

  6、课堂评价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读得怎样?是否能背。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驻、逗、厨、鞠、躬、衷”等六个生字

  2、自学课文内容,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3、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理解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及称霸小龙给大使馆那封信的内容,从而明白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教学难点

  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当你身处异地、语言不通、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时,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别人的帮助)。的确,有这样的一位小伙子,也有同样的感受,而明一他的经历更让人难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大使馆妈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着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称大使馆为妈妈呢?)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从中找到答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驻、厨、忱、衷都是翘舌音。

  3、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问题一:陈小龙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中国大使馆帮助的?

  1、在课文第4自然段,学生汇报:在市拉格机场,由于他一句外语都不懂,看着周围的乘客纷纷离去,他呆呆地站在候机厅,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想象一下当时陈小龙的心情怎样?(害怕)

  问题二:中国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1、在课文的第5至7自然段,学生汇报:首先……然后……接着……

  2、此时的心情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感动、高兴、像到家一样的温暖)

  3、找出感动的句子读一读“他朝大使馆深深地行了一个鞠躬礼,然后钻进大门,双手抱头,哭了起来。

  问题三: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朗读陈小龙写给大使馆的信,体会人物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2、想象一下陈小龙后来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乐于表达,融情于景。

  2.初步学习写景文章的基本方法,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做到内容具体,并有一定顺序。

  A案(两课时):

  一、课前准备:

  1.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而又随机地引导学生观察所见景物

  若有条件,可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拍下录像,制成课件。若有困难,可拍下照片。

  2.准备一幅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有条件或者将它制成课件。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寻找秋天,暗示要抓住特点

  (1)图中寻秋。同学们,大自然就像一个万花筒,随着四季的更迭,不断变幻着她美丽的容颜,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眼下,秋天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你认得秋天的模样吗?(出示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或课件)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找秋天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从中找出秋天的身影来。

  反馈,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依据什么找到秋天的。

  (2)文中寻秋。出示以下三段分别描写不同季节景色的话,让学生找出描写秋天的那一段,并说说理由,以此暗示学生,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①瞧!树皮上隐隐约约还有另一种颜色,这就是生命之色——绿色。柳枝上那垂挂的细条,微微鼓出了绿茸茸米粒大的小嫩芽,它团着身躯,像是熟睡在梦乡中。其实,它早已苏醒,正在成长,努力展示着生的气息。

  ②瞧,田地里那饱满的玉米穗,披着红缨,红中带黄,黄中交红,仿佛是一杆红缨枪。果园里,一个个苹果逗人喜爱,有的青中带红,有的金光闪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山坡上,柿树把一身绿叶悄悄染红,仿佛是燃烧的火炬;青绿的果实也悄悄第变成金黃,就像一个个高高挂起的灯笼。

  ③树上,那一朵朵红花跻身于繁枝绿叶,红得那么鲜艳,那么可爱,活像一张张绽开的笑脸。花园中,美人蕉独具一格,宽厚的绿叶中顶出几朵红中带黄的花,亭亭玉立。荷花更是花中一绝,娇艳,妩媚,在苍绿的大叶与澄清如镜的池水的衬托下,简直像一团火。

  2.谈话激情,唤醒表象

  同学们,几天前,我们进行了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郊游,秋天的美丽景色还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现在让我们再次来领略一下秋天的美丽风光。(播放课件或录像。若没有录像或课件,可让学生欣赏照片。)

  同学们,秋天的景色美吗?你喜欢这美丽的景色吗?请你选择一处景物,说说它美在哪里。

  3.小组交流,叙说秋景

  先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组内说说自己心目中出印象最深的或者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求:

  (1)要具体地说出景物的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或者感受到的`,尽可能说全。

  (2)要求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比如,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局部到整体。

  (3)说出来的景物,要让人听出来是秋天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根据三点要求在小组内互评,欣赏说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然后各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4.独立表达,叙写秋景

  根据三点要求和刚才同学们的建议,把说的写下来。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第二课时

  1.小组内交流习作,组内根据习作要求互评。

  2.展示优秀习作,组织评价。

  有条件可以使用投影仪,把优秀的习作投影于大屏幕,没有条件,让学生宣读习作,组织学生以欣赏的方式开展积极的评价,也可以适当地提出修改建议。

  3.展示中等水平习作,组织评价。

  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基础上,对是否写具体、有顺序和抓住景物特点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提供对比性例子,进行启发和点拨,指导改进。比如,就如何写具体,可以提供下例: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豆荚足有二寸长。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微风吹过,它那沉甸甸的果实频频点头,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悄悄话,还传来阵阵清香。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好像喝了酒,涨红了脸。它那硕大的叶子随风摆动,好像在对人招手致意,又好像在炫耀自己丰硕的果实。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有的竟长出了双胞胎,一个棒子足有一尺长,剥开一看,那金黃的玉米粒一排排整整齐齐,看样子,一个棒子至少能打半斤粮。”

  第一例,只是写看到。第二例不仅写看到的,还写听到的“响声”,闻到的“清香”,还写想到或者感受到的,比如,“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就看到的,有景物的色彩、姿态。这样,从多角度叙写,就写得很具体,很生动。

  4.自改成文。从评议中获得启发,修改自己的作文,抄正上交。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3.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4.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5.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方法:

  自探,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谈读书》的内容;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一、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了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意蕴,感知文章的内涵。

  怡情 傅彩 藻饰 矫情 诘难 寻章摘句 咀嚼 狡黠 伦理 味同嚼蜡 滞碍 睾 阐证 吹毛求疵

  四、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五、探究课文内涵: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4. 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另举一例。

  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

  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六、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事: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七、小结: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八、板书设计:

  谈读书

  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第一层: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阐述读书的方法:仔细推敲细思、不同的书,不同的读、“3结合”

  第三层: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九、作业:练习册

  十、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不求甚解》的内容;反省读书的态度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一、导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2.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的有怎样的态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两层含义?

  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赞同提倡。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书要反复读。

  三、列出阅读提纲(板书):

  提示:按三段论的模式进行

  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含义

  树立靶子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强调书必须反复读 表明态度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四、讨论:文章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驳论文又是如何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明确: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五、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六、小结:

  “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忽略:“好读书”,其不可断章取义。我们应该要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理解问题。

  七、板书设计:(见上)

  八、作业: 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丝麻毛皮竹禾米谷”16个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每个字的音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

  活动卡片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认一认2

  虫 贝 鱼 鸟

  羊 犬 龟 鹿

  丝 麻 毛 皮

  竹 禾 米 谷

  作业设计、安排 完成练习册上的本课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认读的16个字中,有的.表示动物名称,有的表示植物名称,都是大家熟悉的。

  二、观察图画,自由认读。

  16个汉字上面都有图画,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想想哪些是自己已经熟悉的,哪些自己还不熟悉。

  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认识图上画的哪些事物,教师相机出示卡片,顺势认读汉字,对图上画的事物还不熟悉的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三、指导读准字音

  1、先找出标上红色注音的字,启发学生发现这些红色的注音都是学过的音节。

  2、出示音节:lù má pí hé mǐ ɡǔ 。先让学生认读,再试读这些注音下面的生字:鹿麻皮禾米谷。

  3、依次出示其他的字卡,领读,重点指导:虫竹丝

  4、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

  四、指导诵读

  1、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读。

  2、指名诵读。

  五、巩固练习

  1、连线

  图和对应的生字用线连起来。

  2、把音节和生字连起来。

  六、作业

  1、认读16个生字。

  2、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段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两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看图片引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几幅图画。(播放敦煌莫高窟的幻灯片)

  2、学生交流讨论,

  对,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学生简单介绍)。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到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

  尽量划出能表示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2、指名朗读(请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教师以此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各段表示中心意思的句子,教师挑中心词进行简单板书。

  塑像——精美

  艺术宝库

  壁画——艳丽多姿

  (三)深入学习课文4、5两段

  1、学习第4段

  ①指名配乐朗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感受画面内容,体会画面上主要在画什么。

  ②交流讨论,并从文中找出对应语句。

  ③朗读体会

  ④比较朗读、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引导学生找动词从而体会画面女子舞姿的'优美。

  ⑤学习课文第一句,由背景来感受壁画的艳丽多姿。

  2、学习第5段

  ①学生写感受看了这样的壁画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②交流所写感受

  ③学习课文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游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最后一个段落。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栩栩如生的画面内容。

  3、背诵4、5两段

  ①学生自己准备

  ②检查背诵情况(可由学生自己选喜欢的段落来背诵)

  (四)教师小结,渗透情感教育

  (五)布置作业1、积累4、5两段2、上网搜集有关信息,编份手抄报3、从第3段中任选一场景,画一幅图画。

语文教案 篇7

  这一课的设计很平淡,从指导默字开始。然后再回味式地深入品读一些优美精彩片面。一方面是为了更深入把握文本。一方面还是为了给学生能完整背诵铺设台阶。最后围绕“背诵全文”一任务,引导学生能有感情地,再现地朗诵。

  由于每一课时的任务都很重,所以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踏踏实实地以读书感悟为主线,没有什么较大的创新,只求学生能在读书中感受快乐,能在熟读中达到背诵。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深入感受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2、能初步地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感受四季不同的景观。

  教学过程设计:

  模块一:创情引入

  1、板书课题,指导读。 A、齐读。 B、是哪儿的海?让学生再齐读,突出“烟台”。

  2、激问:那么烟台的海与其它的海有什么不同? A、生答出地理位置不同。 B、师总结。(以第一段为主)

  模块二:整体感知

  1、引入:由于是地理位置的不同,这就使得烟台的海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那么在一年四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在烟台的人又是如何面对的呢?大家默默地,静静地想,并画出主要词语。

  2、教师渗入指导。(提示学生画出重点词语,并查看学生默读效果。)

  3、同桌可以简单交流一下。

  4、师生交流,并根据生答板书:冬-巨浪排岸(气势汹汹)-观赏春-微波泛起(绿盈盈的)-播种夏-凉爽恬静(恬静温柔)-休息秋-湛蓝凉意(格外湛蓝)-收获(根据学生的概括,用书上的词语)

  5、师指板书总结。在寒冷的冬天烟台的海――(生看板书答)――烟台的人们勇敢地――(生答)……

  模块三:深入品读“冬天”部分

  (一)、深入品读第二节 1、引入。现在,我们就用我们入情入境的朗读,把自己带入到冬天的烟台,去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冬天烟台的海。

  2、放声朗读,边读边想,边读边看,边读边感受。

  3、指名读,指导读针对学生读不到位的地方可以暂停下来进行指导一番: A、表现“气势”时,也不能用声嘶力竭的声音去喊。 B、教师注意充分用手势来引读。

  4、示意学生按刚刚的指导,再来深入品读一番。把那小山似的浪涛读到眼前来,把自己读到烟台去。

  5、重点品读:(我们再走近一点读)出示- “小山似的涌浪……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A、自由读读这儿,看能不能把这巨浪折岸的场面给映在自己的脑中,能不看书读出那就更美了。(让学生自由反复读) B、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C、指名不看书“读”(也即背)。

  6、这样的场面真是太吓人了,可是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他们却纷纷――(示意生接着往下说),还有的不顾被――(示意学生说)。

  7、指名完整朗读。其他同学看图。

  模块四:深入品读其他三季

  1、从总结读书方法引入:刚刚大家读得很投入,大家是把这些文字,全都变成了真实鲜明的图象印在自己的脑中,所以大家在读的时候,脑中就会很自然地浮现那一幅幅很动人的景象。下面大家就按着这种的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海,把它给很生动地映在自己的脑中。

  2、学生自选一个季节,示意学生多读,尽可能少看书,或不看书读出。

  3、师生交流:根据时间指导: A、提示学生尽可能少看书,渗入背诵指导。 B、注重树立示范(教师指名读时,适当评价),引导没读这节的同学比较读一下。 C、对一些特别精彩的地方,多用些齐读的方式,让全体同学都能背出。 D、教师注意用自己形象的手势默契地参与学生的`读书活动。

  4、收尾总结 1、与学生一起回味式总结:刚刚我们一起走过了冬天的――春日的――夏日的――秋天的――(学生可用板书的语言,也可用“凝重”等) 2、这样看来,我们可以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让学生齐读)。

  模块五:美读积累

  针对每个季节中,拣最美的那个小场面再试着多读读想想,多回味回味,试着背下。 (如果时间不够,就让学生利用早自习时间)

  这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太多,很重,太花的教学形式及太深入地挖掘与迁移都是不可取的。把某个季节移到下一课时品读,更是不可取的,因为,在第二课时,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与表象,让学生能美美地读,把文章读得美美的。

  教学设计与第一课时很相似,首先是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方式,深入地了解本课的结构,即每个季节的海与人各有什么特点。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冬季”的海,想以此为范例来渗入读类似文章的方法。在品读这部分时,由整体的品读,转到对重点句的深入品读,让学生能较正确地再现(背)出重点句。渗入背诵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能在课堂上玩花样,而让学生在课后去背。但同样是背诵,也不能太枯燥,太直接。而应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深入品读中情不自禁地去背,不看书,少看书去“读”,也是一种背的方式。 刚刚说到,在教学“冬天”时,渗入一个方法,那就是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有动感的画面。接下来的三个季节的教学都让学生遵循着这个方法。这三个季节的教学,我采取的方法是自由选读,自由寻找一个最喜欢的季节去品读。(这个方法曾遭到专家们质疑,但这个方法也有其合理的一面,那就是可能调节一下教学结构,让教学有灵性。)鼓励学生达到熟读成诵,或能不看书“读”出一个小场面,即特别美的句子可以说出来。为了弥补这个教学法的不足之处,在学生背读交流时,再引导其他同学也来品读一下。

  最后,也没有设计什么很有“新意”的迁移积累作业,只是让学生抽点时间,能熟背一文中一些精彩的地方。

  在设计构思上,我尽可能用模块概念去对教学过程进行整全,加壳,五大模块,五个主题,有整体,有具体,有收,有放,最后一个模块可以根据时间自由调整安排。总体的设计思路就是先整体把握,再深入品读,通过读再现四季海与人的画面。在读中渗入背诵。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花、朵、星、是、空、的、节、们”等8个生字,会写“火、我”两个字,学习“点”“斜钩”两种笔画。

  2.辅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受祖国的美丽,从而增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火”字的书写。

  3、理解“花朵”的比喻。

  【教具准备】

  几种常见花朵的挂图;布满星星的夜空和焰火的挂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花朵挂图,说出花朵的名称,说说这些花美在哪里。(可从颜色、形状方面说。)

  2、你们还见过哪些花朵?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3、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三种特殊的花朵。揭示课题(板书:1花朵)。

  4、学习“花、朵”两字,你是如何记这两个字的?强调“朵”字的第二笔是“横折弯”。

  二、自主认读,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或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3、交流出现字词:“星星、夜空、节日、我们、是、的、火”,交流识字方法。

  4、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5、去掉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三、指导背诵,朗读感悟。.

  1、听课文录音,跟着录音朗读课文。

  2、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共有几句话?你是怎样知道的?

  [认识逗号。跟老师书写,告诉学生,逗号是在句子中间的停顿。认识句号。让学生知道:一个句子完整了,就有句号。一个句号,就是一句话。]

  4、读中感悟(三句话)。

  [三种特殊的'花朵,你最喜欢哪一朵?喜欢哪一朵,就把描写那朵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你怎么读,才能让人一听就知道你喜欢这朵花呢?]

  5、指导朗读,体会第一句。(小黑板出示句子。)

  (1)指名读句子,边读边想:你们见过晚上的天空吗?是什么样的?

  [先闭目想想夜空的景象,再和自己的同伴说一说。]

  (2)出示夜空的挂图,讨论:为什么说星星是夜空的花朵?

  (3)你觉得有星星的夜空美吗?你能不能把这种美的感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后评议:感觉到夜空美了吗?→齐读。)

  (4)全班齐读此句,强调:“星星”的第二个“星”字,“的”字,要读轻声。

  6、自学第二句。(出示第二句。)

  (1)提出学习要求:①把句子读正确流利。②想想焰火是怎样的。③你知道哪些节日燃放焰火(或烟花)?

  (2)检查自学、互相交流。

  节日里最美的是什么?为什么焰火是节日的花朵?

  (3)看到节日里燃放的烟花,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用高兴的语气把句子读出来?(指导朗读第二句。)

  7、朗读体会第三句。(出示句子。)

  (1)齐读句子,“我们”指的是谁?祖国是哪儿?为什么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2)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因为我们在祖国妈妈的怀抱里愉快地生活,在祖国关怀、培育下成长,是祖国的未来的建设者,所以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我们能在祖国的关怀下健康成长,我们是多么幸福呀。

  强调:“我们的”这个词中“的”是轻声。

  [齐读句子,读出幸福和自豪感。]

  8、指导背诵课文。

  (1)师生合作读课文。(师:星星。生:是夜空的花朵。)

  (2)小组同学互相背诵。

  (3)会背诵的同学,把课后第一题的花涂上红色。

  四、指导书写,学会“火”字

  1、教师在田字格中写“火”字,并边示范边说笔顺。

  2、观察、说说“火”字在田字格中的笔画位置。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描红、书写,看谁写得美。

  五、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我们的课文每一句都写得这么美,孩子们读得这样好。我们能不能模仿课文来练习说句子呢?

  ___,是天空的花朵。___,是海洋的花朵。___,是___的花朵。]

  六、作业

  把课文背诵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花朵

  星星 夜空

  节日 烟火

  祖国 我们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了逗号,句号。认识了花朵的各种样子,学生积极性很高,学得愉快。教学效果蛮好。这是一篇学生喜欢的课文。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注意多音字“好”的读音。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科学。

  指导学生朗读和识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好学的爸爸。

  2、讲“好学”的“好”是一个多音字,“喜爱”的年意思。问:“好学”是什么意思?齐读课文。

  3、“好学的爸爸”这一课题告诉我们文章写的是谁?

  过渡:爸爸怎么好学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读。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①爸爸很好学,每天晚上“充电”。(第一自然段)

  ②爸爸上业余电脑培训半电脑。(第二到六自然段)

  ③爸爸现在是电脑高手。(第七自然段)

  (2)分部分指名朗读并提出生字词

  (3)引导理解部分生字词的意思,重点讲“业余”、“上网”、“资料”。

  3、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自主学习记住字形,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学新的偏旁并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记住字形的方法。

  三、作业。

  1、读读、写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句子是写爸爸好学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学生上讲台读生字词卡片,读一个放一个

  2、先猜字谜后写字: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互相交流已经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地方不够明白。

  2、学生提出问题估计较多,教者可梳理出以下几个:

  (1)“充电”就是“再学习”的意思吗?三个“充电”为什么有两种标点符号?

  (2)《好学的.爸爸》为什么很少写爸爸是怎样好学的?

  (3)什么叫“业余电脑培训班”?

  (4)“上网啦,制图啦……”这后面的六个点是什么意思?

  学生继续读书,开展自由讨论。下面的内容视学生理解程度有选择地讲解。

  问题:①什么叫充电?②爸爸为什么要充电?③业余指工作时间以外。④“……”叫省略号,表示不需要全部说出来。

  3、揭示练习题。

  (1)下面两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①你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

  ②这还不简单!

  (2)读下面的两组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①光会打字是不够的。光会打字是远远不够的。

  ②爸爸把我要找的资料找到了。

  爸爸在电脑前敲了几下键盘,鼠标点得飞快,一会儿就把我要找的资料找到了。

  (3)学生再次读书,开展讨论交流,指名当众回答,师生共同评述后教师小结。

  三、作业

  1、填空:我的爸爸很(),最()()吃()晚(),()夹着包往外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用下列生字扩词:好近业网现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指导

  1、出示下列句子。

  (1)爸爸说:“充电就是再学习呀。”

  (2)我说:“你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

  (3)我说:“爸爸,你能帮我从电脑上找一点骑牛比赛的资料吗?”

  (4)“这还不简单!”

  2、各自练习朗读,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进步最大的小朋友,请大胆举手要求朗读。

  3、学生读后,请他们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小结。

  4、学生继续体会、朗读,指名朗读全文,评议。

  三、写字指导

  1、怎样才能把下面这些字写好呢?请小朋友们看看、想想、说说。

  2、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

  业、网:为了写得对称、美观,一定要安排好开始的两笔。“业”的两竖写在和竖中线等距离的两侧,第二面的起笔略高于第一笔。第三笔是侧点,第四笔是撇点。

  完、学:给关键笔画定好位。“完”的第一笔、“学”第二笔要写在竖中线上。

  爸:上下结构。“父”字头,张开的幅度要比写独体字时大些,以便覆盖住下面的巴。

  四、作业。

  1、练习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12、好学的爸爸

  充电

  (再学习)

  要学的东西可多

  找资料一会儿就------

  电脑高手

《语文教案【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天地教案04-26

语文教案【经典】05-06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经典)语文教案10-16

语文教案(精选)10-28

(经典)语文教案09-22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精选】语文教案12-25

[经典]语文教案09-23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案【精】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精】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15个,2、会写字8个。

  2、能有感情的分角色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认识的字。

  3、学生汇报:通过自学,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4、生字游戏

  二、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标明自然段。

  2、小组比赛读课文,请学生当评委。

  3、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二、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2、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理解“饭来张口”

  (3)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4)后来,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5)女同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6)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5、课外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真正的小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呢?

  6、课堂评价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读得怎样?是否能背。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驻、逗、厨、鞠、躬、衷”等六个生字

  2、自学课文内容,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3、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理解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及称霸小龙给大使馆那封信的内容,从而明白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教学难点

  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当你身处异地、语言不通、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时,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别人的帮助)。的确,有这样的一位小伙子,也有同样的感受,而明一他的经历更让人难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大使馆妈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着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称大使馆为妈妈呢?)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从中找到答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驻、厨、忱、衷都是翘舌音。

  3、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问题一:陈小龙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中国大使馆帮助的?

  1、在课文第4自然段,学生汇报:在市拉格机场,由于他一句外语都不懂,看着周围的乘客纷纷离去,他呆呆地站在候机厅,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想象一下当时陈小龙的心情怎样?(害怕)

  问题二:中国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1、在课文的第5至7自然段,学生汇报:首先……然后……接着……

  2、此时的心情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感动、高兴、像到家一样的温暖)

  3、找出感动的句子读一读“他朝大使馆深深地行了一个鞠躬礼,然后钻进大门,双手抱头,哭了起来。

  问题三: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朗读陈小龙写给大使馆的信,体会人物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2、想象一下陈小龙后来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乐于表达,融情于景。

  2.初步学习写景文章的基本方法,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做到内容具体,并有一定顺序。

  A案(两课时):

  一、课前准备:

  1.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而又随机地引导学生观察所见景物

  若有条件,可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拍下录像,制成课件。若有困难,可拍下照片。

  2.准备一幅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有条件或者将它制成课件。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寻找秋天,暗示要抓住特点

  (1)图中寻秋。同学们,大自然就像一个万花筒,随着四季的更迭,不断变幻着她美丽的容颜,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眼下,秋天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你认得秋天的模样吗?(出示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或课件)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找秋天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从中找出秋天的身影来。

  反馈,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依据什么找到秋天的。

  (2)文中寻秋。出示以下三段分别描写不同季节景色的话,让学生找出描写秋天的那一段,并说说理由,以此暗示学生,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①瞧!树皮上隐隐约约还有另一种颜色,这就是生命之色——绿色。柳枝上那垂挂的细条,微微鼓出了绿茸茸米粒大的小嫩芽,它团着身躯,像是熟睡在梦乡中。其实,它早已苏醒,正在成长,努力展示着生的气息。

  ②瞧,田地里那饱满的玉米穗,披着红缨,红中带黄,黄中交红,仿佛是一杆红缨枪。果园里,一个个苹果逗人喜爱,有的青中带红,有的金光闪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山坡上,柿树把一身绿叶悄悄染红,仿佛是燃烧的火炬;青绿的果实也悄悄第变成金黃,就像一个个高高挂起的灯笼。

  ③树上,那一朵朵红花跻身于繁枝绿叶,红得那么鲜艳,那么可爱,活像一张张绽开的笑脸。花园中,美人蕉独具一格,宽厚的绿叶中顶出几朵红中带黄的花,亭亭玉立。荷花更是花中一绝,娇艳,妩媚,在苍绿的大叶与澄清如镜的池水的衬托下,简直像一团火。

  2.谈话激情,唤醒表象

  同学们,几天前,我们进行了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郊游,秋天的美丽景色还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现在让我们再次来领略一下秋天的美丽风光。(播放课件或录像。若没有录像或课件,可让学生欣赏照片。)

  同学们,秋天的景色美吗?你喜欢这美丽的景色吗?请你选择一处景物,说说它美在哪里。

  3.小组交流,叙说秋景

  先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组内说说自己心目中出印象最深的或者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求:

  (1)要具体地说出景物的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或者感受到的`,尽可能说全。

  (2)要求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比如,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局部到整体。

  (3)说出来的景物,要让人听出来是秋天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根据三点要求在小组内互评,欣赏说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然后各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4.独立表达,叙写秋景

  根据三点要求和刚才同学们的建议,把说的写下来。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第二课时

  1.小组内交流习作,组内根据习作要求互评。

  2.展示优秀习作,组织评价。

  有条件可以使用投影仪,把优秀的习作投影于大屏幕,没有条件,让学生宣读习作,组织学生以欣赏的方式开展积极的评价,也可以适当地提出修改建议。

  3.展示中等水平习作,组织评价。

  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基础上,对是否写具体、有顺序和抓住景物特点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提供对比性例子,进行启发和点拨,指导改进。比如,就如何写具体,可以提供下例: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豆荚足有二寸长。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谷子更惹人喜爱,金黃的叶子,金黃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黃的,微风吹过,它那沉甸甸的果实频频点头,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悄悄话,还传来阵阵清香。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好像喝了酒,涨红了脸。它那硕大的叶子随风摆动,好像在对人招手致意,又好像在炫耀自己丰硕的果实。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有的竟长出了双胞胎,一个棒子足有一尺长,剥开一看,那金黃的玉米粒一排排整整齐齐,看样子,一个棒子至少能打半斤粮。”

  第一例,只是写看到。第二例不仅写看到的,还写听到的“响声”,闻到的“清香”,还写想到或者感受到的,比如,“打开豆荚,五颗金黃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就看到的,有景物的色彩、姿态。这样,从多角度叙写,就写得很具体,很生动。

  4.自改成文。从评议中获得启发,修改自己的作文,抄正上交。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3.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4.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5.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方法:

  自探,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谈读书》的内容;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一、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了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意蕴,感知文章的内涵。

  怡情 傅彩 藻饰 矫情 诘难 寻章摘句 咀嚼 狡黠 伦理 味同嚼蜡 滞碍 睾 阐证 吹毛求疵

  四、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五、探究课文内涵: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4. 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另举一例。

  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

  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六、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事: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七、小结: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八、板书设计:

  谈读书

  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第一层: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阐述读书的方法:仔细推敲细思、不同的书,不同的读、“3结合”

  第三层: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九、作业:练习册

  十、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不求甚解》的内容;反省读书的态度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一、导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2.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的有怎样的态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两层含义?

  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赞同提倡。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书要反复读。

  三、列出阅读提纲(板书):

  提示:按三段论的模式进行

  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含义

  树立靶子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强调书必须反复读 表明态度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四、讨论:文章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驳论文又是如何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明确: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五、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六、小结:

  “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忽略:“好读书”,其不可断章取义。我们应该要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理解问题。

  七、板书设计:(见上)

  八、作业: 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丝麻毛皮竹禾米谷”16个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每个字的音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

  活动卡片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认一认2

  虫 贝 鱼 鸟

  羊 犬 龟 鹿

  丝 麻 毛 皮

  竹 禾 米 谷

  作业设计、安排 完成练习册上的本课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认读的16个字中,有的.表示动物名称,有的表示植物名称,都是大家熟悉的。

  二、观察图画,自由认读。

  16个汉字上面都有图画,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想想哪些是自己已经熟悉的,哪些自己还不熟悉。

  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认识图上画的哪些事物,教师相机出示卡片,顺势认读汉字,对图上画的事物还不熟悉的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三、指导读准字音

  1、先找出标上红色注音的字,启发学生发现这些红色的注音都是学过的音节。

  2、出示音节:lù má pí hé mǐ ɡǔ 。先让学生认读,再试读这些注音下面的生字:鹿麻皮禾米谷。

  3、依次出示其他的字卡,领读,重点指导:虫竹丝

  4、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

  四、指导诵读

  1、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读。

  2、指名诵读。

  五、巩固练习

  1、连线

  图和对应的生字用线连起来。

  2、把音节和生字连起来。

  六、作业

  1、认读16个生字。

  2、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段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两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看图片引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几幅图画。(播放敦煌莫高窟的幻灯片)

  2、学生交流讨论,

  对,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学生简单介绍)。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到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

  尽量划出能表示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2、指名朗读(请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教师以此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各段表示中心意思的句子,教师挑中心词进行简单板书。

  塑像——精美

  艺术宝库

  壁画——艳丽多姿

  (三)深入学习课文4、5两段

  1、学习第4段

  ①指名配乐朗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感受画面内容,体会画面上主要在画什么。

  ②交流讨论,并从文中找出对应语句。

  ③朗读体会

  ④比较朗读、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引导学生找动词从而体会画面女子舞姿的'优美。

  ⑤学习课文第一句,由背景来感受壁画的艳丽多姿。

  2、学习第5段

  ①学生写感受看了这样的壁画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②交流所写感受

  ③学习课文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游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最后一个段落。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栩栩如生的画面内容。

  3、背诵4、5两段

  ①学生自己准备

  ②检查背诵情况(可由学生自己选喜欢的段落来背诵)

  (四)教师小结,渗透情感教育

  (五)布置作业1、积累4、5两段2、上网搜集有关信息,编份手抄报3、从第3段中任选一场景,画一幅图画。

语文教案 篇7

  这一课的设计很平淡,从指导默字开始。然后再回味式地深入品读一些优美精彩片面。一方面是为了更深入把握文本。一方面还是为了给学生能完整背诵铺设台阶。最后围绕“背诵全文”一任务,引导学生能有感情地,再现地朗诵。

  由于每一课时的任务都很重,所以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踏踏实实地以读书感悟为主线,没有什么较大的创新,只求学生能在读书中感受快乐,能在熟读中达到背诵。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深入感受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2、能初步地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感受四季不同的景观。

  教学过程设计:

  模块一:创情引入

  1、板书课题,指导读。 A、齐读。 B、是哪儿的海?让学生再齐读,突出“烟台”。

  2、激问:那么烟台的海与其它的海有什么不同? A、生答出地理位置不同。 B、师总结。(以第一段为主)

  模块二:整体感知

  1、引入:由于是地理位置的不同,这就使得烟台的海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那么在一年四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在烟台的人又是如何面对的呢?大家默默地,静静地想,并画出主要词语。

  2、教师渗入指导。(提示学生画出重点词语,并查看学生默读效果。)

  3、同桌可以简单交流一下。

  4、师生交流,并根据生答板书:冬-巨浪排岸(气势汹汹)-观赏春-微波泛起(绿盈盈的)-播种夏-凉爽恬静(恬静温柔)-休息秋-湛蓝凉意(格外湛蓝)-收获(根据学生的概括,用书上的词语)

  5、师指板书总结。在寒冷的冬天烟台的海――(生看板书答)――烟台的人们勇敢地――(生答)……

  模块三:深入品读“冬天”部分

  (一)、深入品读第二节 1、引入。现在,我们就用我们入情入境的朗读,把自己带入到冬天的烟台,去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冬天烟台的海。

  2、放声朗读,边读边想,边读边看,边读边感受。

  3、指名读,指导读针对学生读不到位的地方可以暂停下来进行指导一番: A、表现“气势”时,也不能用声嘶力竭的声音去喊。 B、教师注意充分用手势来引读。

  4、示意学生按刚刚的指导,再来深入品读一番。把那小山似的浪涛读到眼前来,把自己读到烟台去。

  5、重点品读:(我们再走近一点读)出示- “小山似的涌浪……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A、自由读读这儿,看能不能把这巨浪折岸的场面给映在自己的脑中,能不看书读出那就更美了。(让学生自由反复读) B、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C、指名不看书“读”(也即背)。

  6、这样的场面真是太吓人了,可是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他们却纷纷――(示意生接着往下说),还有的不顾被――(示意学生说)。

  7、指名完整朗读。其他同学看图。

  模块四:深入品读其他三季

  1、从总结读书方法引入:刚刚大家读得很投入,大家是把这些文字,全都变成了真实鲜明的图象印在自己的脑中,所以大家在读的时候,脑中就会很自然地浮现那一幅幅很动人的景象。下面大家就按着这种的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海,把它给很生动地映在自己的脑中。

  2、学生自选一个季节,示意学生多读,尽可能少看书,或不看书读出。

  3、师生交流:根据时间指导: A、提示学生尽可能少看书,渗入背诵指导。 B、注重树立示范(教师指名读时,适当评价),引导没读这节的同学比较读一下。 C、对一些特别精彩的地方,多用些齐读的方式,让全体同学都能背出。 D、教师注意用自己形象的手势默契地参与学生的`读书活动。

  4、收尾总结 1、与学生一起回味式总结:刚刚我们一起走过了冬天的――春日的――夏日的――秋天的――(学生可用板书的语言,也可用“凝重”等) 2、这样看来,我们可以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让学生齐读)。

  模块五:美读积累

  针对每个季节中,拣最美的那个小场面再试着多读读想想,多回味回味,试着背下。 (如果时间不够,就让学生利用早自习时间)

  这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太多,很重,太花的教学形式及太深入地挖掘与迁移都是不可取的。把某个季节移到下一课时品读,更是不可取的,因为,在第二课时,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与表象,让学生能美美地读,把文章读得美美的。

  教学设计与第一课时很相似,首先是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方式,深入地了解本课的结构,即每个季节的海与人各有什么特点。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冬季”的海,想以此为范例来渗入读类似文章的方法。在品读这部分时,由整体的品读,转到对重点句的深入品读,让学生能较正确地再现(背)出重点句。渗入背诵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能在课堂上玩花样,而让学生在课后去背。但同样是背诵,也不能太枯燥,太直接。而应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深入品读中情不自禁地去背,不看书,少看书去“读”,也是一种背的方式。 刚刚说到,在教学“冬天”时,渗入一个方法,那就是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有动感的画面。接下来的三个季节的教学都让学生遵循着这个方法。这三个季节的教学,我采取的方法是自由选读,自由寻找一个最喜欢的季节去品读。(这个方法曾遭到专家们质疑,但这个方法也有其合理的一面,那就是可能调节一下教学结构,让教学有灵性。)鼓励学生达到熟读成诵,或能不看书“读”出一个小场面,即特别美的句子可以说出来。为了弥补这个教学法的不足之处,在学生背读交流时,再引导其他同学也来品读一下。

  最后,也没有设计什么很有“新意”的迁移积累作业,只是让学生抽点时间,能熟背一文中一些精彩的地方。

  在设计构思上,我尽可能用模块概念去对教学过程进行整全,加壳,五大模块,五个主题,有整体,有具体,有收,有放,最后一个模块可以根据时间自由调整安排。总体的设计思路就是先整体把握,再深入品读,通过读再现四季海与人的画面。在读中渗入背诵。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花、朵、星、是、空、的、节、们”等8个生字,会写“火、我”两个字,学习“点”“斜钩”两种笔画。

  2.辅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受祖国的美丽,从而增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火”字的书写。

  3、理解“花朵”的比喻。

  【教具准备】

  几种常见花朵的挂图;布满星星的夜空和焰火的挂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花朵挂图,说出花朵的名称,说说这些花美在哪里。(可从颜色、形状方面说。)

  2、你们还见过哪些花朵?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3、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三种特殊的花朵。揭示课题(板书:1花朵)。

  4、学习“花、朵”两字,你是如何记这两个字的?强调“朵”字的第二笔是“横折弯”。

  二、自主认读,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或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3、交流出现字词:“星星、夜空、节日、我们、是、的、火”,交流识字方法。

  4、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5、去掉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三、指导背诵,朗读感悟。.

  1、听课文录音,跟着录音朗读课文。

  2、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共有几句话?你是怎样知道的?

  [认识逗号。跟老师书写,告诉学生,逗号是在句子中间的停顿。认识句号。让学生知道:一个句子完整了,就有句号。一个句号,就是一句话。]

  4、读中感悟(三句话)。

  [三种特殊的'花朵,你最喜欢哪一朵?喜欢哪一朵,就把描写那朵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你怎么读,才能让人一听就知道你喜欢这朵花呢?]

  5、指导朗读,体会第一句。(小黑板出示句子。)

  (1)指名读句子,边读边想:你们见过晚上的天空吗?是什么样的?

  [先闭目想想夜空的景象,再和自己的同伴说一说。]

  (2)出示夜空的挂图,讨论:为什么说星星是夜空的花朵?

  (3)你觉得有星星的夜空美吗?你能不能把这种美的感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后评议:感觉到夜空美了吗?→齐读。)

  (4)全班齐读此句,强调:“星星”的第二个“星”字,“的”字,要读轻声。

  6、自学第二句。(出示第二句。)

  (1)提出学习要求:①把句子读正确流利。②想想焰火是怎样的。③你知道哪些节日燃放焰火(或烟花)?

  (2)检查自学、互相交流。

  节日里最美的是什么?为什么焰火是节日的花朵?

  (3)看到节日里燃放的烟花,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用高兴的语气把句子读出来?(指导朗读第二句。)

  7、朗读体会第三句。(出示句子。)

  (1)齐读句子,“我们”指的是谁?祖国是哪儿?为什么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2)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因为我们在祖国妈妈的怀抱里愉快地生活,在祖国关怀、培育下成长,是祖国的未来的建设者,所以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我们能在祖国的关怀下健康成长,我们是多么幸福呀。

  强调:“我们的”这个词中“的”是轻声。

  [齐读句子,读出幸福和自豪感。]

  8、指导背诵课文。

  (1)师生合作读课文。(师:星星。生:是夜空的花朵。)

  (2)小组同学互相背诵。

  (3)会背诵的同学,把课后第一题的花涂上红色。

  四、指导书写,学会“火”字

  1、教师在田字格中写“火”字,并边示范边说笔顺。

  2、观察、说说“火”字在田字格中的笔画位置。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描红、书写,看谁写得美。

  五、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我们的课文每一句都写得这么美,孩子们读得这样好。我们能不能模仿课文来练习说句子呢?

  ___,是天空的花朵。___,是海洋的花朵。___,是___的花朵。]

  六、作业

  把课文背诵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花朵

  星星 夜空

  节日 烟火

  祖国 我们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了逗号,句号。认识了花朵的各种样子,学生积极性很高,学得愉快。教学效果蛮好。这是一篇学生喜欢的课文。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注意多音字“好”的读音。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科学。

  指导学生朗读和识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好学的爸爸。

  2、讲“好学”的“好”是一个多音字,“喜爱”的年意思。问:“好学”是什么意思?齐读课文。

  3、“好学的爸爸”这一课题告诉我们文章写的是谁?

  过渡:爸爸怎么好学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读。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①爸爸很好学,每天晚上“充电”。(第一自然段)

  ②爸爸上业余电脑培训半电脑。(第二到六自然段)

  ③爸爸现在是电脑高手。(第七自然段)

  (2)分部分指名朗读并提出生字词

  (3)引导理解部分生字词的意思,重点讲“业余”、“上网”、“资料”。

  3、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自主学习记住字形,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学新的偏旁并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记住字形的方法。

  三、作业。

  1、读读、写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句子是写爸爸好学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学生上讲台读生字词卡片,读一个放一个

  2、先猜字谜后写字: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互相交流已经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地方不够明白。

  2、学生提出问题估计较多,教者可梳理出以下几个:

  (1)“充电”就是“再学习”的意思吗?三个“充电”为什么有两种标点符号?

  (2)《好学的.爸爸》为什么很少写爸爸是怎样好学的?

  (3)什么叫“业余电脑培训班”?

  (4)“上网啦,制图啦……”这后面的六个点是什么意思?

  学生继续读书,开展自由讨论。下面的内容视学生理解程度有选择地讲解。

  问题:①什么叫充电?②爸爸为什么要充电?③业余指工作时间以外。④“……”叫省略号,表示不需要全部说出来。

  3、揭示练习题。

  (1)下面两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①你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

  ②这还不简单!

  (2)读下面的两组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①光会打字是不够的。光会打字是远远不够的。

  ②爸爸把我要找的资料找到了。

  爸爸在电脑前敲了几下键盘,鼠标点得飞快,一会儿就把我要找的资料找到了。

  (3)学生再次读书,开展讨论交流,指名当众回答,师生共同评述后教师小结。

  三、作业

  1、填空:我的爸爸很(),最()()吃()晚(),()夹着包往外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用下列生字扩词:好近业网现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指导

  1、出示下列句子。

  (1)爸爸说:“充电就是再学习呀。”

  (2)我说:“你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

  (3)我说:“爸爸,你能帮我从电脑上找一点骑牛比赛的资料吗?”

  (4)“这还不简单!”

  2、各自练习朗读,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进步最大的小朋友,请大胆举手要求朗读。

  3、学生读后,请他们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小结。

  4、学生继续体会、朗读,指名朗读全文,评议。

  三、写字指导

  1、怎样才能把下面这些字写好呢?请小朋友们看看、想想、说说。

  2、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

  业、网:为了写得对称、美观,一定要安排好开始的两笔。“业”的两竖写在和竖中线等距离的两侧,第二面的起笔略高于第一笔。第三笔是侧点,第四笔是撇点。

  完、学:给关键笔画定好位。“完”的第一笔、“学”第二笔要写在竖中线上。

  爸:上下结构。“父”字头,张开的幅度要比写独体字时大些,以便覆盖住下面的巴。

  四、作业。

  1、练习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12、好学的爸爸

  充电

  (再学习)

  要学的东西可多

  找资料一会儿就------

  电脑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