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22 13:09:4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集合【8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阅读教学旨在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充沛预习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入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然后交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先扶后放,再回到全文,最后指导学生习作,使读写结合,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和写作。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贫瘠不毛”等词语的意思。

  4、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 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难点:

  3、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四、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 同学们,你们见过森林吗?喜欢吗?那你们见过海底森林吗?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领略海底奇观---红树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二) 初读感知

  1、 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相提醒易错的字。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写出课文的提纲。

  3、 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精读感悟

  1、 指读课文,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这一问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精读课文做准备。)

  2、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1) 默读第二自然段,考虑: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宏伟、壮丽)

  (2) 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的?(教是要充沛尊重学生的感受。)

  相机理解:芳馨、婀娜、绚丽多姿

  (3)应该怎样读?(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必需引导学生充沛的朗读。)

  4、 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局部和自身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5、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局部。

  回顾学法:

  (1) 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想想该怎样读?练习朗读。

  6、 小组交流。

  7、 全班交流。(教学时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过程,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学习,最后自学,渗透了精读课文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要点:体会近看时红树林的幽静、神秘。相机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等词语的意思。

  第四自然段要点:体会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

  第五自然段要点:与开头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四)总结全文

  1、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不只因为它壮丽、奇特、神秘的景观,还因为它默默奉献的卫士精神,在写景状物的同时歌颂了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安排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二、 练习写作

  1、 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观察红树林?

  2、 重点写了红树林的什么特点?为什么把它作为重点?

  (由此联想到红树林的奉献精神。)

  3、 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

  4、 习作练习。

  三、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涨潮

  远看 退潮

  红树林 近看:幽静神秘 奉献精神

  胎生:随处生长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区别同音字、形音字,抄写词语,搭配词语,巩固学过的生字新词语。

  2读背中外名言警句,了解大概意思。

  3阅读短文。

  4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各种行业缺一不可。

  教学重点: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读懂短文,展开想像,续编《炮手》。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积累运用”“开卷有益”。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特点。

  3指名口头组词。

  4引导学生记字形。

  二抄一抄。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说说这些词语在抄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学生抄写词语。

  4指名读一读。

  三、读一读,填上合适的词语

  1、学生完成练习。

  2、集体反馈。(分享快乐,服从分配,瞄准房屋,忍受痛苦,浇灌禾苗,播种希望。)

  3、读一读。

  四、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小结,点明这些句子所表达的主题:奉献。

  五、阅读《邮箱里的花束》

  1、学生自由读课文。

  (1)准确、通顺地朗读短文。

  (2)思考: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出示部分词语,检查大家的认读情况。

  娜塔娅偏僻婶婶大街郊外皱纹

  3、指名反馈: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娜塔娅经常帮助邮递员分发邮件。一个星期天,女教师什么也没有,为了不让女教师失望,她到郊外采了一束野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

  讨论:女教师没有信件,娜塔娅为什么要采一束鲜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娜塔娅知道每次收到信件,女教师都会很高兴。如果今天女教师没有收到信件,女教师会伤心难过,为了让女教师不伤心,能收获快乐,所以娜塔娅采了一束鲜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

  4、教师:从小姑娘的身上,你们得到什么启发?(处处为别人着想)

  5、教师小结:是呀,只是一束鲜花就使女教师收获了快乐,娜塔娅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她时刻为别人着想,真是一个好孩子。

  六、课时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复习了学过的生字新词,还认识了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时刻为别人着想的好姑娘——娜塔娅。希望同学们能像她一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时刻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带去快乐。

  七、作业布置

  1、积累本课的词语以及名言警句。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邮箱里的花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采访了解各种行业的特点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知道各行业缺一不可,树立为国家、社会服务,奉献的志向。

  教具准备

  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设计采访提纲

  1、教师:同学们,你们对爸爸、妈妈以及身边人的工作了解有多少呢?

  2、学生自由反映情况。

  3、教师揭示本次活动的目的: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以及多社会的贡献。

  4、出示课文中的调查表,引导学生设计好采访提纲。

  二、指导采访,引导学生组织好采访语言

  三、学生课后完成采访内容,填写调查表

  四、反馈调查情况

  五、自由说说自己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明白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写一份调查后感想。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挂图、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 挨挨挤挤 莲蓬 饱胀 仿拂

  舞蹈 翩翩起舞 晴蜒 衣裳 随风飘动

  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休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

  (绿、白、嫩黄……色彩丰富)

  (朗读)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

  (注意与挂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宇训练统一起来)

  (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朗读)

  4、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汁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

  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士: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

  (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本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故本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一课时)

  (一)由“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入手,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听读课文:(课文朗读录音)

  1、提出听读要求:①给生字词注音;

  ②思考:你认为米妮是什么样的人?

  2、听完录音后交流:米妮的形象

  (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想敢说,不人云亦云)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全班56个人,分成14个小组,四人一组自主合作学习。

  1、思考讨论

  ①课文是怎样写米妮的勤劳的?找出这些语句并加以分析?

  ②文中两次写到米妮观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③作者又是怎样写米妮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的?

  ④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2、交流活动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为下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作准备)

  (五)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话题目:我跟米妮比一比

  米妮,我想对你说

  (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

  (六)创设情景,迁移训练,培养能力

  作文片断练习,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1、创设情景一:放录相看杨丽萍的《孔雀舞》,描写其舞蹈动作的优美;

  创设情景二: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后的心理活动描写。

  (情景一:让学生观察、感受、体味;情景二:让学生有话可写)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3、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二、精彩片断

  在教授本课时,有两处最精彩的片断。

  1、说话练习片断:学生根据两个题目大胆发言,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在家从不干家务,过着“衣来伸身,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学生还大胆地承认了自己考试舞弊的行为;还有的学生不仅谈到了自己的缺点,还指出了同学的不足……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底,把缺点摆出来加以解决。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认识。

  2、学生对习作评价片断

  这一环节形成了本堂课的最高潮,学生涌跃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比较准确。现将几个同学的发言实录下来。

  ①对胡迪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她的习作写的好,几个动词用的好,比喻句也很形象。

  学生乙:她从侧面进行了描写,写了观众的反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有,突出了舞姿的优美。

  学生丙:我认为应该要重点写动作,少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学生丁:我同意学生丙的看法。我认为文中的句子要尽量避免重复,用词也要避免重复。

  ②对姚铮铮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我很喜欢她的语言,很幽默,令人发笑,她的每篇文章的语言都是这样的,值得我学习。

  学生乙:她写了自己的高兴心情,还写了她回家路上见到和想像的情景,这是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

  学生丙:这种写法与课文中写米妮的心理活动的.写法相似。

  学生丁:写的太短了,还可以写长一些。

  ③对廖智勇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廖志勇读得很有感情。他写了受到老师批评后的心情。不过,他是我们班学习最认真表现也最好的学生,应该没挨过老师的批评,本文是他想像出来的?。

  学生乙: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更突出了他的心情。

  学生丙:我受到批评后的心情和他写的一样,我认为他写的很真实。

  三、教学反思

  1、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掌握了教材内的知识以后,再将知识进行迁移训练。这种教学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由知识向能力素质形成的中介。这符合教学改革的理念。

  2、童话这种体裁创作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蓝本。基于这一点,我设计的两个说话训练题目,就是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寓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独生子女身上的娇骄之气,不够勤劳、缺乏生存能力等现象进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灵魂受到洗礼。这要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形成。

  3、在知识训练中,学生通过片断作文训练,将课内的知识转变为一种实践活动,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去思考去表达的能力,从而有利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专家点评

  本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是对教材处理得好,把它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与以往的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材观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学按“知识──能力──素养”逐层推进,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是一种大语文观,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三是通过设计题目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要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多对教材的语言进行品味思考。这堂课在这方面有些欠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伙”、“伴”等11个生字,会认“挖”“紧”等6个生字。

  2.正确书写学会的11个生字。

  3.体会小动物的美好愿望。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一种合作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伙”、“伴”等11个生字,会认“挖”“紧”等6个生字。

  2.正确书写学会的11个生字。

  教学难点:

  1.体会小动物的美好愿望。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一种合作精神。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了解多音字,学会“伙、伴、象、栽、坑”5个字,并正确书写。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能认读生字,会写“伙、伴、象、栽、坑”5个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不会认的字做上记号。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同座检查读音。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

  三、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小组内讨论。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四、指导写字。

  1.观察,读记生字:“伙、伴、象、栽、坑”。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三个小伙伴

  野猪小象袋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书“运、肥、培、桶、浇、足”6个生字。

  3.能说出“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时候各做了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书“运、肥、培、桶、浇、足”6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说出“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时候各做了些什么?”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生字词抽读竞赛:

  伙伴挖坑施肥

  二、朗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时候各做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小野猪做了什么?(第二自然段)

  a.指名读地二自然段

  b.指名说

  c.指导朗读

  (2)小袋鼠做了什么?(第三自然段)

  (3)小象做了什么?(第五自然段)

  (2)、(3)学生自学,方法同(1)教学。

  4.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又跳又笑?

  三、演一演:

  1.小组合作。

  2.全班表演。

  四、指导写字。

  1.观察,读记生字:“运、肥、培、桶、浇、足”。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回家把故事演给家长看。

  板书设计:

  三个小伙伴

  小野猪拱树坑

  小袋鼠运肥料

  小象浇水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身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身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刻舟求剑》共三句话,分三层,先讲楚人坐船过江掉剑,在船上刻记号,然后讲停船后,楚人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找剑。最后讲作者的评论,刻舟求剑得不到剑的原因。

  《郑人买履》分两层,先陈说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局部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

  这种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

  〖要点提示

  1.选编这两则寓言的意图是,在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身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而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考虑,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

  3.指导朗读是教学重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文的经验。现在的学生阅读古文的障碍在于古文词语、句式运用与现代文存在差异。这种障碍的消除,对小学生来说,不能讲古汉语的词法、句法。主要方法是: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揣测句子的大意,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在学生练习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两则寓言的朗读,除了需要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

  〖教学建议

  1.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然而有译文可供借助,小学生读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战略。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身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只可以协助学生理解词、句,还可让学生从中逐步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要启发学生善于充沛利用,但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注释。

  2.建议如下教学步骤: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借助注释试读课文,力求了解句子的意思;接着,指导朗读,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在反复读文中进一步感悟句子的意思;而后,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最后,讨论、理解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感受。

  3.理解求剑的人为什么求不到剑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演示船能活动的投影片,也可以在黑板上画上波浪线表示江水,把用硬纸剪成的小船挂在一条线上,再把纸剪成的宝剑从船上掉入江中,把纸剪贴在黑板上,拉动小船至岸边。让学生从观察中知道,船移动了,船舷上的记号也跟着移动,但掉在江里的宝剑没有跟着船移动。从而使学生懂得,那个人想等船靠岸后再从船舷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肯定是捞不到宝剑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必需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置事情。情况变了,处置的方法也要跟着变化。

  4.理解买履的人为什么买不到履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结论,宁可相信自身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身的脚的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所以买不到履。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的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学习生字3个

  本课的三个生字应让学生注意读音。矣:为文言助词,相当于“了”。

  〖考虑交流

  求剑的楚人为什么求不到剑?

  因为船移动了,船舷上的记号也跟着移动,但掉在江里的宝剑没有跟着船移动。那个人想等船靠岸后再从船舷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肯定是捞不到宝剑的。

  买履的郑人为什么买不到履?

  因为郑人宁可相信自身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身的脚,他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所以买不到履。

语文教案 篇7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课文四篇,其中《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易于让学生熟读成诵,此诗歌内容旨在学生中间提起一股植树造林的风气,让他们初步认识到植树造林的好处;《燕子》一文使学生借助燕子的归来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如何克服困难在沙漠中植树种草的,从而在学生心中形成绿化、美化环境和环保意识;《古诗两首》属于自读课文,让学生领略祖国古文化的美。

  作文写一篇《我的建议》,主要是关于春游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作业

  要求写出文通字顺的作文来。练习重在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强化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应用。

  单元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写的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指写词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指写的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指写词语造句;

  3、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单元课时划分:

  走,我们去植树

  2教时

  燕子

  2教时

  沙漠中的绿洲

  2教时

  古诗两首

  1教时

  习作2

  2教时

  练习2

  3教时

语文教案 篇8

  一、 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1、 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现在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将来人类的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老师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写玩具、公共设施等,比如,可以说说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可以让人行走如飞的鞋子,可以推着走的房子,人站在上面想到哪儿就到哪儿的人行道……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 明确习作要求。范文引路。

  1、 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认真思考,大胆想象。先想想我们现在生活中的物品存在哪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你有什么想改进的?想好后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件物品展开想象,你想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重点想它应该有什么功能?怎么使用?

  3、想象合理,叙述清楚。想象既要奇特,又要注意合理性。写的时候要叙述清楚,让人看得明白。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 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例如:

  未来的食物

  老师最不喜欢进厨房了,一直到今天也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每天一到下班要做饭时,常常为要吃什么而发愁;而在厨房里烟熏火燎之后,往往连自己都不再想吃饭了。我幻想着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当然是色形味俱佳,由新鲜的、绿色的原料加工而成。儿童食物的形状是各种卡通形象;成人的则是各种自然植物、水果的造型。这些食物放在超市中,只要买回来就可以吃,免去了买菜、买面的'麻烦。

  未来的食物不需加工就可食用,因为高科技的包装,它始终保持着最新鲜的状态和最理想的温度。我们的厨房完全可以改做游戏室了,我们的妈妈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未来的食物营养丰富,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我们只要按时吃饭就能保证身体健康。再也不用考虑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两肉的问题了,而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身体会发胖。

  怎么样,同学们,想尝尝未来的食物吗?

  2、 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 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 学生自主习作。

  1、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 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 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 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 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 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4、四人小组互读习作,评选出一篇想象奇特、叙述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对于个别进步大或有个性的学生,给予鼓励,并让其当众读自己的习作。

  六、拓展活动

  办一期“未来多美好”的板报,在墙报上展出学生的优秀作业。

  我的发现

  出示词组:教书 教室 降落 投降

  羊圈 圆圈 石缝 缝补

  便宜 方便 重要 重新

  1、 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 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 指导学生选择一两个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 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日积月累

  (一) 读读认认

  师:当你遇到一个不认识的生字朋友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与它交上朋友。今天,老师再教大家读一首儿歌,其中藏着好几个生字朋友呢。

  1、 自读韵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将韵文读正确,读流利。

  2、 出示带拼音的韵文,指名读,正音。

  3、 出示去拼音的韵文,将生字显红,指名读,正音。

  4、 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5、 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6、 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 读读背背

  1、 自由读这5句民谚,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读,正音。(“胭脂”读轻声,明朝 zha)

  2、 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 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宽带网

  1、 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

  2、 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 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 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3、 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1) 组员轮流发布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评选出资料丰富、分类保存最合理的同学。

  4、 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 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 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5、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天地教案04-26

语文教案【经典】05-06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经典)语文教案10-16

语文教案(精选)10-28

(经典)语文教案09-22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精选】语文教案12-25

[经典]语文教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