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18 09:42:18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集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断积累的习惯。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教、学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要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课文,思考问题,初步读懂文章

  一、解题,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梁启超先生字卓如,别号有任公、沧江、中国之新民及饮冰室主人等。广东省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注意者,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的文章被成为“新文体”。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1)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

  (2)总结议论文文体知识。

  (3)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4)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者总括:9段文字,按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文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2~8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是第9段,归结全文。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四、布置作业: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学生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1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第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第3段,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反面论述。

  第5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6段,开门见山提出第二分论点“要敬业”。

  第7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第8段,论述“要乐业”。第9段,归结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断积累的习惯。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教、学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要点

  1、分析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是如何统一的。

  2、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把握本文的论证结构。总结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一、粗读全文,然后提问

  1.本文是如何做到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的统一的。

  2.要求学生能根据论据找出论点,根据论点找出论据,从而认识课文中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二、读议课文第二部分课文第二部分共分三层。

  第一层(第2~5段),提出有业之必要。这是确立全文论点的基础。第2段,共3句话,第1句和第2句是转折关系,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这是提出本层的分论点,第3句和1、2两句是蚬关系,说出先谈“有业”的原因段,说明无业的害处,这是先从反面论述。课文先引两句孔子的话作理论论据,然后再简单评述。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正面论述,与第3段形成对照。这一段主要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属事实论据。第5段是作者的具体论述。有了第3、4两段的对照,本段作者的说理就显得十分自然。文中的两个“简直”以及“彻底”“万不能”等词语,都表现出作者鲜明的态度,具有不容置辩的力量。本段结尾处限定论述范围,转得自然。既避免了泛泛而论,又不致使人误解。

  第二层(第6~7段),论述“要敬业”。第6段,先开门见山提出本层中心,显得眉目清楚。然后分三层展开论述:

  ①先解“敬”字含义,引朱子的话来解释。

  ②再讲为什么可敬,以设问方式展开论述。课文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例子,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为进一步论证“敬业”打下基础。

  ③赞美敬业的人。第7段,以设问的方式把论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这里作者既有自己的论述,也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等的论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国学者的著述,以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同的行为,把“敬业”解释得十分形象具体。

  第三层(第8段),论述“要乐业”。这一层先从反驳“做工好苦”入手,扣住“苦”与“乐”的不同态度展开论述。论述了怎样理解“苦”,指出应当从“苦”中找出“乐”,批评了“无业游民”和“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自然推出“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再具体分析原因,指出“趣味”在于“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引导青年人确立“乐业”思想,鼓励青年人去过有价值的生活。

  三、结合本文总结,启发学生思考

  本文各部分论证思路列表分析(见板书)(表中序号为课文段序号)

  四、总结归纳

  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课文论据丰富多样,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事实论据,包括所引的各种事例,有的详细叙述,有的简略提及,最简的甚至只有一句话。哪些该详,哪些该略,全看论证的需要而定。这类论据是使论点令人信服的基本依据,所以必须真实可信,充分确凿。第二类是理论论据,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言论、俗语格言等,因为提出言论的这些名人有一定的权威性,俗语格言被人们普遍认可,所以这类论据也就有比较强的说服力了。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描写天鹅破冰的几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在品词、品句、品文中真正融入课文内容,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难点:读中悟情,情中悟理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学习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板书:天鹅。在你的心目中,天鹅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板书:天鹅的故事)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天鹅感人至深的故事。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会对天

  鹅有另外一番深刻的认识。它绝不仅仅是美丽的、纯洁的、高贵的象征。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检查自学,学习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学习1~3自然段。

  六、写字练习。

  第二课时(参赛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腾”字。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领会课文内容。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

  相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复习课文内容。

  2、引读第3自然段。

  3、通过谈话了解第4自然段的内容,引入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二、学习天鹅破冰的段落。

  学习第5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品读“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

  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1)用手演示老天鹅扑打在冰面上。

  (2)学习“腾”字、理解“腾空而起”

  (3)理解“重重地扑打”、“像石头似的.”

  4、学生演示

  5、体会老天鹅的品质。

  6、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第6自然段

  1、引读

  2、谈谈自己的感受。

  3、体会破冰场面的壮观。

  4、齐读第5、6、7句话。

  5、品读“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

  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1)理解比喻句

  (2)理解“劳动号子”

  (3)指导朗读

  6、体会天鹅们的品质。

  学习第7自然段

  1、齐读。边读边想象:它们会干什么?

  2、句式训练:结束工作后,天鹅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3、体会天鹅们的心情,并指导朗读:克噜——克哩——克哩。

  4、小结

  三、回环整合,深化感知

  1、默读第8自然段。

  2、讨论核心问题: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把枪挂在肩头离开了湖?后来为什么把枪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

  过它?这两个“挂”说明了什么?

  3、出示老师写出的答案并教育学生要终生读书。

  四、布置作业,延伸学习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条理的复述描写天鹅破冰的几段课文。

  2、完成小练笔:描写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朗读全文

  二、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复述描写天鹅破冰的几段课文。

  三、完成小练笔:描写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

  四、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知识目标

  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会辨析形近字;巩固要求会认的字;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会朗读并背诵古诗《明日歌》;练习写笔画多、结构复杂的字。

  教学准备

  字典、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第一课时

  (完成第一~四题)

  一、练习第—题

  查字典,填空。

  1.以“烘”为例,说说怎样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查找到这个字。

  第一步:看看“烘”的部首是什么。(火部) 在“部首目录”中找到“火”部,看清右边的页码。

  第二步:根据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火”部。

  第三步:数一数“烘”字除去部首有几画 (六画)。然后在“火”部中的六画里查找到“烘”字,看看“烘”字在正文中的页码。按照这个页码可以在正文中查到“烘”字了。

  2.用部首查字法独立查:“渠、族、逆”,按要求填写好各项内容。

  二、练习第二题

  读一读,比一比,组成词语。

  1.读每组字。先指名读,再齐读。

  提醒学生注意:这八组字中“争、睁;勾、沟;蓝、篮;辨、辩;密、蜜”每组的两个字,字音完全相同。而“夸、挎;其、期”每组的两个字是音同调不同。“钱、线”两个字的字音不同,这些字每组字字形都相近。

  2.分析每组字形的不同。

  上面4组,都是下边的字比上边的字多个偏旁。下面4组每两个字都有—部分不同。

  3.先由学生自己组词填写,再讨论交流。

  三、练习第三题

  读一读。

  1.出示小黑板。

  猎狗 篱笆 找碴儿 一堵墙

  船舷 宰割 暖烘烘 大声嚷

  2.默读,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

  四、练习第四题

  把下面的句子楚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标上序号,再读一读。

  1.读题目,明确这项练习的要求。

  2.读读句子,想一想:

  (1) 这几句话大概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2) 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才能清楚地表达这—段的意思?

  3.试着排顺序。用铅笔在句子前面的括号里标上序号,边标边试着读一读,看看念得通不通,能不能把这段话的`意思表达清楚。

  4.指名读一读。(序号的顺序是:4、3、1、2。这段话应当是:一次,我在广场上放风筝。开始,我怎么也放不起来。爸爸说:“风筝要迎着风放,边放边小跑,手不断地往上提线。”我照着爸爸的话去做,果然,风筝慢慢地飞起来,越飞越高。)

  第二课时

  一、练习第五题

  读一读,背一背。

  1.借助拼音小声练习读古诗《明日歌》。

  2.指名读。

  3.简单讲解《明日歌》的意思。

  明天以后又有明天,明天真是太多了。—辈子什么事都等到明天去做,那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了。“等明天”这句话不知害了多少人,春天过去,秋天到来,永远都有明天,可是你已经老了。早晨看河水向东流,傍晚看太阳西边落。等明天的人啊!你就是能活一百岁,明天又有几个呢? 你如果还不明白,就请听一听我的《明日歌》吧!

  4.自己练习朗读,试着背下来。

  5.—齐背诵,指名背诵。

  6.说说你怎么爱惜时间。

  二、练习写笔画多的字,注意把字写紧凑。

  1.出示卡片,读—读:靠、辩、剩、篮、催、擦,让学生看清这六个字笔画多,结构复杂。

  2.指导写“擦”。

  (1) 分析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擦”,左右结构,是由“ 扌”和“察”两部分组成的,左窄右宽。“扌”约占三分之一,“察”约占二分之二。“扌”第一笔横(一)的起笔点和右边第一笔点(、)差不多一样高。右边第三笔是“ ”,中间部分的“ ”要写宽一点,包住下面的。这个字笔画多,要注意把字写紧凑。

  (2) 教师示范,在田字格小黑板上书写“擦”。学生跟着教师描写两个,临写四个。

  3.“靠、辩、剩、篮、催、擦”六个字,指导方法、练习步骤与指导“擦”字基本相同。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字形,分析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教师需要提示学生:

  “催”,由“亻”和“崔”两部分组成,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两部分差不多一样高。右上的“山”字小点,右下“隹”的单立人的竖,要写长些。下面的横要写紧凑。

  “剩”,左右结构,由“乘”和“刂”两部分组成,左宽右窄。“刂”略长于“乘”。

  “篮”,上下结构,由“ ”和“临”两部分组成,上小下大。最后一笔横(一)要写得长一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1、歌曲“上学歌”学唱;

  2、综合训练

  3、欣赏:快乐的一天

  教学目标:

  1、熟悉同学情况,建立课堂常规。

  2、通过学唱《上学歌》和欣赏《快乐的一天》,培养同学听音乐与唱歌的良好习惯,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3、指导同学听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表示《上学歌》活泼愉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绪,能通过演唱表示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情绪,能自编动作表示出音乐的情绪。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培训(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世界学习音乐)

  1、老师先讲今后上音乐课的要求。手平放在腿上,两脚平放在地上,不要乱动,背要挺直,有利于正确的发声。书放在乐椅的扶手上,今后带一只笔一块橡皮,不要在带其他东西。要保护音乐书这个朋友。再请同学自身说一说今后应怎样表示。(调动积极性,自身感受到应遵守的纪律和要求)

  2、发声动作应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全体起立,跟老师找到双手放的位置,放的方式,再跟老师体会吸气和呼气的变化,引导同学自身找到腹部变化的规律。

  跟教师练唱小乐段,感受正确发声方法的运用。

  (第12页发声练习曲,谱例略)

  3、进教室的要求: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节奏自编动作边做边走到自身的位置。

  听音乐练习

  将同学带到教室外练习,看谁做的好。

  二、新授

  1、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学,高兴吗?那谁能说一说你的这一天是怎样过的,你都经历了那些事。”

  “好,接着,我们来听一首“快乐的一天”,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2、听音乐的第一段“早早起”

  请生说一说这一段听过后有何感受

  看图,这一段表示了小朋友早晨起来的情景,请生根据音乐表示的内容,边听边用动作表示。

  “早晨起床后应该做什么?”“上学去”“这时你的心情怎样?路上看到什么景色?”

  3、直接听第二段,请生边听边做动作表示。

  “那么在上学途中,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4、学唱《上学歌》

  ① 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跟琴用“Lu”模唱歌曲。

  ② 读歌词,注意咬字要清楚。

  ③ 跟琴唱歌词,注意情绪,要活泼欢快。

  ④ 歌曲处置:

  中速、充溢朝气地演唱。

  “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 连贯舒展

  “小鸟说:早早早” 轻松、亲切、富有弹性

  “我去上学校……爱劳动” 情绪丰满、富有激情、

  节奏明快。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坚实有力,表示出决心

  注意以上几点,教师范唱后,同学练唱。

  ⑤ 请同学根据歌词给歌曲编舞蹈,

  边唱边跳,看谁扮演的好。

  5、分别听“来学习”、“做游戏”、“放学了”、“静静睡”,

  并请生边听边根据乐曲情绪、表示的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听后,让同学说一说每一段的情绪是怎样。

  6、完整复听乐曲,并做动作。演奏到“上学歌”处齐唱,做动作。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上学歌”,也欣赏了“快乐的一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好好学习;长大立功劳;养成良好习惯;热爱学习等)

  希望同学们今后向歌曲唱的那样好好学习、快快乐乐。

  板书设计:

  第一课 上学歌

  情绪 欢快、富有朝气

  中速演唱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泰戈尔诗集《新月集》的两首散文诗。作者用平和的笔触,娓娓道来,像在诉说又似自语,描绘了小朋友美好、善良的内心世界。《对岸》中诗人通过“我”想象中的`“对岸”,描绘了一片恬美神奇的乐土。《职业》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用儿童的眼光写出了“我”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几种职业的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同学自读自悟,用心去感受,使同学自身发生共鸣,受到启发教育。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体会内心独白手法所发生的效果。

  3、引导同学默读考虑,小组交流等方式,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大胆发言,发挥想象力来谈学完此文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同学默读考虑,小组交流等方式,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大胆发言,发挥想象力来谈学完此文的感受。

  教学思路:

  一、学习《对岸》。

  (一)初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

  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内容画下来。

  2、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二)再读课文,把文章读明白。

  1、同学采用多种方式读书,考虑:

  (1)散文可分为几局部?每局部主要写了什么?

  (2)小朋友为什么渴望到对岸去?设想一下,对岸情形如何呢?对岸在小朋友心目中是怎样的两幅画?

  (3)诗人如何描绘“我”想象中的对岸的美丽景色的呢?

  (4)读了诗歌,你有什么感受?

  2、同学讨论、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试着朗读,说说你认为怎样才干读好这篇散文?

  二、学习《职业》。

  (一)初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

  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内容画下来。

  2、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二)再读课文,把文章读明白。

  1、同学自由读书,考虑:

  (1)“我”当时只是一名同学,为何有从事这几种职业的念头,并且“我”为什么只想从事这三种职业?

  (2)读了散文,你有什么感受?

  (3)你长大了想从事什么职业?

  2、同学讨论、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1、熟读散文。

  和板书设计:对岸

  眷恋故土、热爱母亲

  职业

  你长大了想从事什么职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天地教案04-26

语文教案【经典】05-06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经典)语文教案10-16

语文教案(精选)10-28

(经典)语文教案09-22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精选】语文教案12-25

[经典]语文教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