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贞观之治教案最新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贞观之治教案最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贞观之治教案最新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知道有关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2、过程方法与能力
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研讨形成结论,逐渐养成主动探究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贞观之治”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懂得一个全面发展、能成就事业的人,必须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学习武则天坎坷、传奇的一生,培养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锻炼坚强的意志,树立锐意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繁盛时期,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
(1)贞观之治:中国古代曾领先于世界,尤以唐朝时期最为突出,而这一空前繁盛的基础,始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这一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既是封建治世的典范,也是评价唐太宗的主要依据,因此是本课重点。(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唐王朝历时不到三个世纪,而武则天一人参政掌政就近半个世纪(从当皇后开始参决朝政计算)。同时,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唐朝进人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这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难点]
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放在当时的环境来讲它劳民伤财,但客观上运河的开通给人民、社会带来了好处,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多媒体展示图片)这条运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其中3+4+5=1中各数字代表什么?
此人生前很有作为但也很残暴,为什么说在他的统治下隋朝会迅速灭亡,它与我们学过的哪个王朝很相似?为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
多媒体展示课题
二、新授讲授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王朝的建立
1、隋朝的灭亡一、唐王朝的建立
多媒体展示:引用人民对隋炀帝憎恨的诗句来反映隋炀帝的暴政表现,通过多媒体演示: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a)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多媒体展示唐高祖李渊像及提示,并根据以下提示玩成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A他是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
B他在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乘机起兵
C他在儿子的帮助下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并统一全国
D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3、根据阅读和活动中掌握的。知识来完成练习,让我告诉你
(1)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
(2)唐朝的建立时间是——618年
(3)唐朝的`都城是——长安
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的简介
请同学们阅读第9页前两段话,思考一个问题;在隋末农民战争中强大的隋朝灭亡了,这给了唐太宗什么样的震撼?
请同学们阅读第9页后三段话和第十页第一段话,思考一个问题,唐太宗为什么能做到以谏如流任用贤能?
他从隋亡的教训中吸取经验,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他意识到“君为舟,民为水”的道理,教师总结;客观上,隋朝由于统治残暴,招致迅速败亡,给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以极大震撼,使得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与民。主观上,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为贞观之治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多媒体展示标题。
三、贞观新政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三目第一段起至第11页第2段,概括一下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做了哪些改革?
1、赋役制度方面突出了劳役天数的减少和规定可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劳役,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逐渐松弛,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2、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使得这一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并对今天中国的行政体制产生重大影响。
3、编撰的《唐律疏议》,其原则就是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4、沿袭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5、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教师总结: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请回顾一下本课所学的知识,说说你对唐太宗的评价和认识。
[巩固与小结]
隋唐时期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更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在各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隆盛时期。唐前期统治者认真汲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施德于民。历数代而至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治世盛世局面,为后世所景仰。我们生活在祖国腾飞的新时代,更应从中感觉祖国的辉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学习奋斗!
[板书设计]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王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1、隋朝的灭亡亡国之君:隋炀帝
原因:暴政
时间:618年
2、唐朝的建立建立者:李渊
都城:长安
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三、贞观新政:
改革赋役制度
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1、贞观新政修改法令,编撰《唐律疏议》
完善科举制
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2、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教案最新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人物图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2、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3、讲授新课:
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5、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6、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可以先由教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然后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亲身参加反隋斗争,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
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后,教师小结: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二、女皇武则天:
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她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后来的姚崇、宋就是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三、开元盛世:
武则天之后玄宗即位后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四、全课学完后请学生就本课内容,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五、教师小结:
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六、问题探究:
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七、作业:
制表: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贞观之治教案最新】相关文章:
贞观之治教案07-12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02-06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09-14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考试《贞观之治》教案优秀11-12
最新《秋天》的教案07-12
《牧童》教案最新10-22
最新中班教案07-25
白杨教案最新11-04
最新优秀教案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