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实用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一、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梳理小说故事情节,理解“心声”的含义。
三、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品析人物描写特别是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理解“心声”含义,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品析人物描写特别是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写人物。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看到标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谁的心声?什么心声?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声?心声有没有实现?)
二、感知心声
1、介绍作者—黄蓓佳
2、检查预习。
3、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指导学生抓住事件的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换等关键词句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快速浏览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300字以内)
三、解读心声
1、探讨: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学生很容易明确: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仅仅表达的是李京京的心声吗?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
铺垫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提示学生在文中寻找相关语句)
2、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可能会从文中找些语句。如有学生会找“……凡卡,不知怎么,总缠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正因为京京与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有着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渴望朗读这篇小说,表现了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因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3、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对“心声”的理解。
如: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明确:
“心声”的含义:
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四、说一说,感悟心声
1、《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2、这篇文章触及了当前教育中的某些现象,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①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②领会词中词人抒发的感情
③训练学生初步的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①感受品味词作中的意境
②景物描写中见作者的情怀
三、教学方式:方案(一):多媒体授课,比较法学习
方案(二):师生共同体味,比较法学习
[本.教案采用方案(二)授课]
四、课时:一课时
五、步骤:
(一)、师配乐朗诵全词
(二)工学生在老师朗诵的`基础上,按朗读要求全体学生齐读该词
师:很不错,不过还要麻烦一下大家,把下面一首词细细平品读,并个人朗读一遍。(小黑板显示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三)、为什么一首作品读来令人激情豪迈,而另一首作 品读来却令人低徊缠绵呢?学生思考并简答
(四)、风格不同,一首是豪放词作的绝世代表,而另一首则是婉约作品的旷世佳作。导入:词的文体知识: (板书)
(五)、苏东坡首开豪放一派,突破了词软且弱的牢笼,大开表现空间,其气魄宏大如海,难怪后世词人李清照对苏词不 以为然(认为其不合音律,算不得真正的词) (其实啊,这仅是对词的认识角度不同造成的,苏东坡的词 哪是李清照这样的小妇人唱得了的,它得由关西大汉,用铜琵琶,铁绰板来唱。。。。。。)
(六)、分析词作
1、首先让学生理清词中“景”与f(情”的关系,词中写到了那些景,词中人物联想到了些什么?
上阕:写景:大江乱石惊涛雪
联想:风流人物周郎多少豪杰
下阕:抒情:公瑾雄姿英发
联想: “我” 早生花发
2、所谓“人杰地灵”,如此美丽江山该有英雄豪杰,周瑜算是个人物? (有横槊赋诗的曹操,三顾茅庐的刘皇叔,还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为何偏选了周瑜,年龄啊1)
3、更是苏东坡,这个年近半百的“老人”,夹在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间,屡受排挤,至直乌台案发,被贬黄州,深感壮志不 酬啊,所以下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
4、其实“小乔”在这儿有个暗示作用,小黑板杜牧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暗示:若不是巧借东风,难免会有东吴残败的结局)
5、这个暗示在词中起什么作用呢?学生思考回答
苏东坡还是苏东坡,他是失意,他的惆帐都还是大丈夫气概。的——确是功业无成,但绝不在失意中了却残生,他看得开,周瑜年轻有为,但还占有天时地利,否则也将。。。。。。,既然如此,何必郁闷呢?
(背景:晚年苏东坡有了道学思想,精神境界旷远霍达,这是一种雄浑高远的人生状态,据说, “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是苏东坡有名的典故。)
6、小结
(1)景物描写中抒发情感
(2)联想在词中的作用
(七)、结语:先说到李清照是小妇人,苏东坡是大丈夫, 其实不完全对。请学生思考为什么o
(八)、作业:课外研究性阅读,李清照大丈夫作品赏 析,苏东坡小女子情感在诗作中的真情流露。
附板书: ·
一、词;诗余 曲子词 长短句
小令中调长调
“诗庄词媚”“词为艳科”
二、上阕:写景:大江乱石,惊涛雪
联想:风流人物周朗多少豪杰
下阕:抒情:公瑾 雄姿英发
联想; “我” 早生花发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课文《读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字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4、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
2.难点:激发使命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两课时
主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什么样的了解?
2、看彩图,谈谈你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最初感受。
二、了解内容
1、问题设置:围绕“读碑”这个题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主要内容。
3、交流汇报。
1)读准生字的音,辨别字形。
绎(yi)沁(qin)翩(pian)蚀(shi)耕(geng)
储(chu)铭(ming)缔(di)
2)理解词语。
瞻仰:恭敬的看。
上溯:往上推求或回想。
逶逶迤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缔造:创立,建立(多指伟大的事业)。
3)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相关信息,如:人物、时间、地点、中心事件。
三、理清思路
1、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在读碑的过程中,“我”内心的感受有什么变化?你的依据是什么?
2、自主探究,在文中圈点、批注。
3、交流汇报。
4、指名小结“我”读碑过程中内心的感受的变化。
5、二人小组讨论总结理清思路的方法。
四、质疑问难
学生自读,提出问题。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口述“我”读碑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变化。
二、品读课文
1.学生自读,思考:
1)我”第一次读碑的情景是怎样的.?你有什么体会?
2)去南泥湾时“我”又是怎样读碑的?你又有什么体会?
3)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吗?“我”又是怎样解读的?
4)为什么说“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说说你的感悟。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班内汇报。
3.班内汇报,教师点拨。
1)1)反复强调“细细地”,突出我读碑时,回顾了每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领会了烈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2)排比、反复的运用,刻画“我”对九龙泉纪念碑的解读。
3)几个反问句,接着“战不下的”反复强调,刻画“我”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产生新的认识,这是从现实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3)去南泥湾后“我”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密密麻麻的字是一个个有名有姓、有亲人、有感情的血肉之躯化为尘土的悲壮故事,是用千千万万血肉之躯筑成的屹立于人们心中的丰碑。“我”心中腾起了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作为现在的学生更有一种震撼,有责任,有义务热爱幸福生活,创造幸福生活,奉献社会。
4.激情朗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将本节课的收获总结一下。
板书:
1、读碑
初读:20余年、后来庄严雄伟壮观伟大
又读:那年(南泥湾)悲壮凝重震撼升华
再读:现在悲壮感使命感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编写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将旧故事新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将旧故事加人新的内容或变换新的情节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故事新编。
一、儿时就听爷爷奶奶讲故事,我们是伴随故事长大的。很多故事流传久远我们听过,我们还能绘声绘色地讲述。然而世界每天都在变化着,每天都有新鲜的事情,故事也应有新内容、新的情节,那些老故事也可以刊了。这节习作课就是一一故事新编。
二、读"故事新编"提示,明确要求
1.说说习作要求。
2.课件出示图片,说说图片内容:
(1){坐井观天》改为《青蛙跳出了井口》。
(2)续编《龟兔赛跑》的故事。
(3){乌鸦和狐狸》改成《乌鸦不上当》。
三、展示想象,改换情节
1.新编《青蛙跳出了井口》。
(1)青蛙怎么跳出了井口,为什么跳出井口,跳出井口后是怎样的'情景。
(2)学生想象,交流探究。
2.{龟兔赛跑》是乌龟赢,续编会是谁赢得比赛呢?又是怎么赢的呢?
3.{乌鸦不上当》乌鸦怎么才不上当?狐狸是怎么做的?乌鸦又是怎么做的。
4.还有什么样的故事?还有什么样情节变化?请学生讲述。
四、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写具体
1.选择一个情节,想一想:如何写具体?
2.提醒学生:抓住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五、学生自由习作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提问引入:同学们知不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最喜欢马良什么?你知道他用神笔画了些什么吗?
2.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23课“假如”。(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两遍。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教学
1.范读。师:你们想知道诗的内容吗?那先听老师读一遍。我读书前,然后你有什么悄悄话告诉我吗?(让学生逐一说出朗读时的具体要求)你们要边听边思考:假如有什么?(待学生回答后)师:课文中几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2.整体感知,识字读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语。
师:你们也想像李老师这样读吗?我相信你们比老师读得好!不过,现在有几个小淘气在和你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它们吗?请大家一边读书一边用铅笔勾出生字词语。
(2)说出生字朋友的名字。
师:这几个小淘气都找到了吗?你们的这些小淘气朋友叫什么名字呢?请看课后“我会认”里的生字。请把每个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你刚才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3)送生字”回家”。
师: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地又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快!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在做什么呢?谁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4)找“朋友”。
师:你们在课文中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离开课文你还认识吗?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找朋友”,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找,找到一个领着大家读两遍,并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
师:9个生字都找到了,你们仔细看看有些字是好朋友,组在一起是个词。现在从这9个生字中找朋友组词。(寻食、健康)文中说:“谁到哪里去寻食?”在文中找出含有“健康”的句子读一读。
(5)识记生字朋友的样子。(小组讨论交流)
师:9个生字朋友都认识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不然的话你会叫错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啊!请四个人为一组讨论一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6)与生字广交“朋友”,并送“朋友” 回家。
师:这些可爱的'小淘气可以交许多朋友(组词),请你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淘气帮它找朋友,再把你找的朋友送回家。(就是用组成的词说一句话)
(7)凭借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读文感悟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 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共写了几小节?写了小作者的几个美好的愿望?(待学生读文回答后)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2.小组内互读。
师:在这三个小节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抽人读)请大家在小组中读一读,四个人每人读一小节,看看谁是最佳小小朗读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1.小组内交流。
师:在你读的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假如你是小树(或小鸟、西西),你心里会怎么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感悟句子。
师:读读句子。你喜欢哪个句子,能说说为什么吗?
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我要给小鸟画许多谷粒。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3.拓展说话。
师:你能用”我要给……”说一句话吗?
4.创设情境诵读这首诗。
(1)第一小节。师:马良的神笔可真好啊!能画出这么美的画。请女生看图,男生读第一小节。
(2)第二小节。师:你们喜欢可爱的小鸟吗?会学鸟叫吗?男生小声学鸟叫,女生轻声读第二小节。
(3)第三小节。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与这首诗有关的画面(抽人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5.赛读。
师::你们敢跟李老师比比吗?我读两行,你们读两行。一、二组与三、四组赛读;男生与女生赛读;学生边读边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读。
6.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7.指导背诵,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三、拓展活动
1.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些什么呢?
2.大家说得真好,我相信你们会画得更好对吗?请你用小画笔把你们的美好愿望画出来,能写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像书上的格式写一写。
3.抽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画的什么?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注意下边有老师和同学,你该怎么说?
四、指导书写
1.复习要写的字。记住字音,认识字形,扩词、用词语说句子。
2.小组交流。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重点提示: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双:左边的“又” 写得稍窄些,捺变点。
食:上面的“人” 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是点。
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得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
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加强范写指导。
五、总结
师:如果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附:板书设计:
假 如
(有神笔)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领悟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
在情境中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具准备:
多媒体、头饰、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小朋友们,上节课王老师已经和你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记得吗?好,下面王老师请你们开动识字火车认生字,看看哪些小朋友学得好,记得牢!大家准备好了吗?火车开动了。(多媒体出示生字)
(1)开火车读(2)齐读
二、激情导入
1、小朋友们的生字学得都很牢固,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鹰是怎么学飞的?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看一部动画片,边看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小鹰几次学飞?(播放课件)
2、看后讨论 小鹰飞到了哪些地方? 3、介绍鹰的特征。
三、自我介绍
今天,我们的小鹰飞行学校开张了,小朋友们就来做这样的`小鹰,请小朋友给自己化装,老师我就是你们的教练——老鹰,老鹰我现在想认识一下小鹰们,请你们用[多媒体出示“我是一只( )的小鹰,我有( )的翅膀,( )的羽毛和( )的爪子,还有一双( )的眼睛 。”的句式做个自我介绍。]
四、创设情境讲读课文
1、讲读1、2节
(1)小鹰们,你们现在跟老鹰我一起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的上面,这可是你们第一次飞到大树上面,你们的心情怎样?(播放学飞音乐)多媒体出示(我已经会飞啦!)
(2)指导朗读
(3)用“已经”说话。
(4)你们觉得自己已经会飞了,很高兴,那么我也很高兴吗?多媒体出示(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5)理解老鹰的话。
(6)试读老鹰的话,指名读,学生评价。
2、学习3、4节
(1)小鹰们,听了老鹰我的话之后,你们生气吗?失望吗?那你们现在最想说什么?
(2)你们真有志气,现在继续跟老鹰我飞呀飞呀,这次我们飞到了大山的上空,这是你们心情怎样?出示(我真得会飞啦!)(播放学飞音乐)
(3)比较这次的话和上次有何不同?
(4)指名读,请男小鹰读。
(5)你们这么高兴,那么老鹰我应该为你们高兴了吧?出示老鹰的话。
(6)齐读老鹰的话。
(7)小鹰们听了我的话你们有想法吗?
3、学习5、6节
(1)虽然你们有很多的想法,但你们没有灰心失望?请小鹰们自由读5、6小节
(2)这次练飞,你们刻苦吗?你是用哪些词表现出你很努力的?
(3)这次我们又开始新的飞行,通过努力,结果(引读大树……)(播音乐)
(4)你们飞得多高,所以你们急促的喘着气说(引读)
(5)比较这一次的话和前两次又何区别?
(6)理解老鹰的话
(7)看到更高处又几只鹰在盘旋你会想什么?
五、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自己现在是一只怎样的小鹰?
2、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深渊”、“毅然”、“征服”、“望而生畏”、“意志”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简明的话说说段落大意。
3、懂得不应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继续练习说段落大意。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按照课后第2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讲述列宁故事的课文我们学过哪些?故事中的列宁是怎样一个人?
(2)今天我们读的课文也是讲列宁的,讲他登山的故事(出示课题)。在登山的过程究竟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2.听录音,了解大意。思考:
(1)列宁和谁一起登山?
(2)列宁选择了一条怎样的路上山,又是怎样下山的.?
3.自读课文,自学并检查。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新词并自学。
读准字音:皇、刹
认清字形:避、渊、若、脊、悬、黎、锻、炼等字。
理解意思: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语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
躲避环绕深渊狭窄毅然陪伴经历
望而生畏征服锻炼意志
②说说“深渊”、“毅然”等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③读通课文,(给学生充分时间朗读。)指名朗读课文,互评是否读通。
4、给课文分段。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课后第2题,投影提示。
(3)默读课文,尝试分段。
(4)交流、讨论分段的依据。
5.作业:《作业本》2、3题。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缝”,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故事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朗读课文,透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默读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试着续编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感知想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感知故事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会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题导入。
1.课件出示裁缝店图片,学生观察欣赏。
2.教师讲解“裁缝”和“顾客”。
“裁缝”是指裁剪、缝制衣服,后来指以制作或拆改衣服为职业的人,是以人体为依据,通过测量制定服装型号规格,合理使用原辅料进行服装裁剪、缝制的人员。“顾客”是指到裁缝店定做衣服的人。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个有关裁缝和顾客的故事。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提问:(1)什么是“慢性子”?(2)什么是“急性子”?
“慢性子”做事迟缓。“急性子”容易激动、脾气急躁。那么,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个“慢”一个“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
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语揭示课文题目,提升学生对课文题目的多元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2.在小组内交流勾画出的生字和词语。
3.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
(1)我会读。
箱(xiānɡ)夸(kuā)歪(wāi)承(chénɡ)
袖(xiù)衬(chèn)衫(shān)负(fù)
泄(xiè)艺(yì)裁缝(fénɡ)缝(fènɡ)隙
①指名拼读生字。
②提示:“承”“衬”“衫”是翘舌音,“衬”“衫”是前鼻音,“箱”“承”“缝”是后鼻音。“缝”是多音字。
③学生利用生字组词。
(2)词语解释。
耐心适合纳闷羡慕不耐烦合时
惊讶恼怒提醒
近义词:耐心——耐烦适合——恰当
纳闷——疑惑合时——适时
惊讶——惊奇恼怒——愤怒
提醒——指示
反义词:耐心——厌烦纳闷——明白
羡慕——讨厌惊讶——镇定
恼怒——高兴提醒——隐瞒
①指名读词语。
②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理解的词语。
③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讨论。
(3)写一写。
性子布料交货笑话大方夸奖道理
实在提前服务衬衫负责名声手艺
感动
①读词语,注意生字的写法。
②提示:注意“夸”“艺”最后一笔的写法。
③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提示易写错的地方。
设计意图:
提示生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写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运用近义词、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1)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为什么?
(2)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一想:在不同的时间里,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2.讨论交流。
(1)在冬天,急性子顾客为了做一件棉袄,跑了好几家裁缝店。这一天他来到慢性子裁缝的店里,说明来意,最后确定就在这家店里做棉袄。可是,从第二天起,他三番五次更改要求,想尽快穿上新衣服,慢性子裁缝每次都答应他的要求,因为他把急性子顾客的布料放在柜子里,还没有开始裁料呢。急性子顾客知道后非常惊讶、恼怒,气得瞪大了眼睛。
(2)表示时间的词语。
板书:冬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
故事发生在冬天,第一天……第二天急性子顾客要求把棉袄改成夹袄,第三天他要求把夹袄改成短袖衬衫,又过了一天,他要求把短袖衬衫改成春装。那么,第一天做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找找哪些段落描写了第一天发生的事情。
设计意图:
从“有趣”入手,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弄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品读对话,体会特点。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句子表现了顾客是个急性子,裁缝是个慢性子。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1)“我想做件棉袄。我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了。第一家说要到秋天才能做好。第二家问我有没有等到夏天的耐心。第三位师傅倒是强些,但他最早也要到开春才能交货。我可等不及,都没让他们做。告诉您,我和别的顾客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顾客说出了来这家裁缝店的原因,急切地询问取衣服的时间。体会破折号、省略号的.作用)板书:做棉袄
(2)“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裁缝不慌不忙地回答了取衣服的时间。做一件棉袄要一年的时间,是有点儿慢)
(3)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顾客的动作和语言,裁缝的回答让他出乎意料。把句子中的“噌的一下子”去掉好吗?读读,谈谈体会)
(4)“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裁缝承认自己是个慢性子)
(5)“那就算啦,我还是去找刚才的师傅吧。”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顾客不满意裁缝的回答,打算去找刚才的师傅)
3.分角色朗读对话。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对话,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总结归纳,留有悬念。
急性子顾客一连走了三家裁缝店,都嫌做棉袄的时间太长,来到慢性子裁缝的店里,诉说了自己的苦衷,希望这家店能很快给他做好棉袄,让他穿在身上,结果慢性子裁缝的回答让他大失所望,他夹起布料就要走。他走了吗?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句子,透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故事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3.感知想象的趣味性,激发想象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2.上节课我们品读了裁缝和顾客的对话,体会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急性子顾客听了慢性子裁缝的回答后很失望,夹起布料就要走。后来的事情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新授内容。
二、品读对话,体会特点。
1.学生读描写急性子顾客做出决定的句子: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于是,做衣服的事儿就算说定了。
急性子顾客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在这家裁缝店做棉袄。理解“不得不承认”)
2.慢性子裁缝是怎样说服急性子顾客的?
(1)“依我看,我做的活儿最适合您这种性子的顾客啦。”(裁缝看出了顾客的特点,所以说自己做的活儿最适合急性子顾客)板书:劝说
(2)“照您的性子,您肯定会一拿到衣服就穿在身上,不是吗?”(这句话说出了急性子的顾客拿到新衣服会立刻穿在身上。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肯定)
(3)“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可是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非但如此,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奖,甚至羡慕您呢。”(先说在秋天、夏天或春天穿上新棉袄会让人耻笑,再说“我”不能让人耻笑您,要让人们夸奖、羡慕您。理解“无论……都……”“非但如此”)
3.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3自然段。
4.小结: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在冬天,裁缝店里走进一位顾客,这位顾客要做一件棉袄,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裁缝看出他是个急性子,于是劝说顾客把做衣服的事说定了。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呢?(总结学法:读对话,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对话,感悟人物性格特点。总结学习方法,是为了让学生运用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三、依据提示自读自悟。
1.出示表格。
2.默读课文,填写表格。
3.出示多媒体课件(棉袄、夹袄、短袖衬衫、春装图片),交流汇报表格里填写的内容。
第二天,急性子顾客要求把棉袄改成夹袄,裁缝答应了;第三天,急性子顾客要求把夹袄改成短袖衬衫,裁缝答应了;又过了一天,急性子顾客要求把短袖衬衫改成春装,裁缝又同意了,并说明他还没有开始裁料呢。这时急性子顾客惊讶、恼怒了,裁缝提醒顾客说自己是慢性子。
板书:把棉袄改成夹袄没说的把夹袄改成短袖衬衫没问题把短袖衬衫改成春装没裁料
4.第四天了,急性子顾客的布料还在裁缝的柜子里放着,裁缝还没有开始裁料,还提醒说自己是个慢性子。急性子顾客知道后,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这时,他会说什么呢?
板书:没裁料提醒惊讶恼怒
5.指名读描写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的句子。
6.自由朗读全文,在小组内复述课文。
设计意图:
运用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复述课文,深入理解内容,感受想象的趣味性。
四、回顾总结,续编故事。
1.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急性子顾客到慢性子裁缝的店里做衣服的经过,故事一波三折,生动有趣。读了故事,我们感受到了想象的乐趣。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简要地介绍给大家吗?板书:想象
2.出示课后选做题,在小组里互讲。
设计意图:
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复述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想象、续编故事,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精选】08-18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09-17
语文天地教案04-26
语文教案【经典】05-06
[经典]语文教案09-23
【精选】语文教案12-25
(精选)语文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