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7 08:43:59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语文教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集合】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通读课文,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其他小动物仿照课文段落结构说一段话,并且说说自己是怎么学会本领的。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借助拼音,读同课文,认读生字。

  2.利用多方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全文,启发教育学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森林里举行了动物运动会,看!都来了哪些动物啊?(小猫、小猴、小鹰……)

  2.有这么多小选手!经过激烈的比赛,小猴、小鸭、小鹰分别夺得了爬树、游泳、飞翔三个项目的冠军,你佩服它们吗?(佩服)

  3.你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练就这一身好本领的吗?(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

  (教师板书课题)《自己去吧》

  4.老师手势,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通,读的时候把生字多读几次。

  2.先读完的.小朋友老师奖励你们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读生字宝宝。

  3.让我们请小朋友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读生字。

  (自自字自己)

  4.老师现在提高要求,把生字的拼音盖住,我们再来看看小组学得怎么样?小火车开起来!(生:一开开到我这来!)教师出示盖住拼音的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刚才我们会认生字也会读课文了,老师再来检查一下大家,课文读得怎么样?

  2.请小朋友快速的读课文,边读边想,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呀?:

  3.生读完,教师指名反馈,板书

  小猴

  小鸭

  小鹰

  4.猴妈妈、鸭妈妈、鹰妈妈分别让自己的宝宝去干什么呢?(如果说到小猴:师问:为什么小猴不自己去呢?它心里是怎么想的啊?(引导生说到小猴不敢爬树去摘,缺乏自信,所以恳求妈妈)师板书:没信心

  师:那么你能用恳求的语气来读读小猴说的话吗?

  师:好的,面对小猴的恳求猴妈妈是怎样做的呢?你来读。(生读:“树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妈妈帮它摘吗?(没有)是妈妈不喜欢它吗?(不是)那是为什么呢?(养成独立生活的好习惯)师板书:鼓励

  那么谁能读读第一自然段,把小猴的缺乏自信和妈妈鼓励的语气读出来。

  5.指名反馈,学生感情朗读,教师板书

  爬树

  游泳

  飞翔

  6.猴妈妈、鸭妈妈、鹰妈妈为什么这样做呢?

  7.集体反馈,教师:是呀,猴妈妈、鸭妈妈、鹰妈妈是要培养小猴、小鸭、小鹰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小猴、小鸭、小鹰学会了什么呢?

  8.生回答,教师问:你是从书中什么地方知道的,请你读听一听。(教师相机板书)

  学会爬树

  学会游泳

  学会飞翔

  9.对呀,小猴、小鸭、小鹰学会爬树、游泳、飞翔,你知道为什么它们能够学会这些生活的本领的吗?师:这都是与妈妈的鼓励,自己的努力分不开的。

  10.让我们在来读读这课文,感受妈妈们对宝宝们的爱。(齐读课文)

  四.课文扩展

  1.老师黑板上面还有许多的小动物,你能按照课文的样子也来编一个小故事吗?出示模版。(生利用模版给黑板上的小动物编故事)

  2.同学们说得真好,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自己会干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呢?请同学们先在同桌间说一说。

  3.教师指名起来说,并启发教育学生:

  对啊,我们从小学要学会独立

  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长大以后才能象课文中的小动物一样拥有好本领。

  4.师:最后让我们再把课文齐读一遍。

  五.指导教学会写的生字

  教师板书:

  11.自己去吧

  小猴学会爬树

  小鸭学会游泳

  小鹰学会飞翔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松鼠》,掌握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

  1、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共同交流阅读课文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其他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掌握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四肢、敏捷、镶嵌、搽过油、格外、嬉戏、歇凉。

  遮蔽、榛子、橡栗、储藏、缝隙、树杈、摇晃、干苔藓。

  4、集体交流课文中出现的不同句式现象。(出示投影片)

  ⑴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多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的乱摇晃的时候,他们才到地面上来。

  ⑵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

  ⑶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藓苔压紧,踏平。

  ⑷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们塞到老树的缝隙里,赛得满满的。

  ⑸他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有暖和,有安全。

  5、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互相进行发音的纠正。

  6、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老师了解个别学生的.读书情况。

  7、请你快速的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学生回答。

  8、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课文读得是否准确。

  (二)熟读课文,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1、在朗读过程中,生字、词语、句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

  2、指学生提出生字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解决。

  比如:重点分析记忆“捷遮蔽嵌”等生字。

  3、请你把新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它们在哪些句子中?

  4、在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指学生提出来,比如:嵌、嬉戏、歇凉、藓苔、橡栗)

  5、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具体句子,利用更换词语、直观演示等方式进行理解。

  6、在解决阅读障碍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中的松鼠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7、指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美丽、可爱

  三、课堂小结:

  老师小结:短短的一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可爱的松鼠,那么小松鼠哪些方面美丽、可爱呢?课下思考也可以在书中进行划一划、写一写。

  四、板书设计:

  美丽

  松鼠

  可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松鼠》,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巩固有顺序、有条理的观察事物的习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而可爱的小动物,课文中哪里写了小松鼠的可爱和美丽呢?

  二、讲授新课: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的外貌描写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发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四肢灵活)

  5、看图自己说说这只美丽的松鼠。(指学生进行表达)

  6、出示练习,进行有顺序进行描写的习作指导。(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第五题)

  7、学生齐读对松鼠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样的描写方法好吗?为什么?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可爱之处的描写部分。

  1、松鼠不仅美丽而且还可爱,小组里说说哪些方面可以看松鼠可爱?

  2、小组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指学生回答,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自然段。

  4、学习第二段围绕松鼠的机灵进行理解。

  ⑴读了这段你觉得松鼠怎样?⑵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很机灵?⑶朗读这段,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

  5、学习第三段围绕松鼠生活怎样搭窝进行学习。

  ⑴这段中给大家介绍除了松鼠的什么?⑵松鼠是怎样搭窝的?⑶你对它有什么想说的?⑷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

  6、学习第四段抓住松鼠的生活习性进行阅读。

  ⑴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⑵这段中有三个”它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各代表什么?⑶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

  7、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把每一段用一句话来说说,哪方面表现了松鼠的可爱?

  8、小组间共同讨论,不要求每段进行概括,根据自己组的情况,选择进行概括。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好吗?哪些地方在你作文写作中课文使用?(大面积提问)

  四、板书设计:

  美丽:发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四肢灵活

  松鼠

  可爱:机灵、搭窝认真、自己劳动生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3.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说起。

  二、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 连辟公府(bì) 邓骘(zhì) 璇玑(xuán) 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 河间相(jiān) 乞骸骨(hái)

  准确句读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 属、贯、辟、奇、就

  虚词 : 乃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习

  (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我们不妨用一副对联对其品格和才能: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八、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描写场景和形象,安排议论和抒情

  2。难点是理解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作家史铁生瘫痪之后,坐着轮椅,每天来到地坛,在时空的交叉处,思索着历代哲学家们都苦思了一生的问题――死与生,感情深厚隽永,哲理含蓄博大,感人至深。今天我们体会一下外国作家劳伦斯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鸟啼》(板书)。

  作者简介:

  课本上的注释,教师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描写矿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爱和性ai的冲突来解释主人公波尔?莫莱的矛盾心理。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纠缠在一起,是劳伦斯创伤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在长篇小说《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鲜明。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1921)、《亚伦的藜杖》(1922)、《袋鼠》(1923)、《羽蛇》(1926),短篇小说集《英国,我的英国》(1922)等

  二、检查预习:注音

  田凫fú、椋鸟liáng、老饕tāo、慰藉jiè、攫住jué、笨拙zhuō

  束缚shù、潜力qián、炽热chì、跌宕diē、dàng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的脉络、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的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四、文本研习:

  1。找出文章开始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鸟儿死亡场景让人倍感凄凉,然而在天气转暖之后,鸟儿不停地啼鸣,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作者把鸟尸与鸟啼进行对比,更加肯定了生命力量的不可阻挡。

  2。作者笔下的小鸟是怎样的形象?找出文中描写的'句子。

  明确:作者笔下的小鸟充满了生命的冲动。“从夜色中浮起的隐约而清越的声音,……却把明快而萌发的声音抛向了苍穹”“田地间响起斑鸠的叫声。……都会闪动出一声鸟儿的啼鸣”

  3。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地发出咕咕的叫声。黄昏时,从河床的蔷薇棘丛中,开始传出野鸟微弱的啼鸣。

  田地间响起斑鸠的叫声。在不能进入的荆棘丛底,每一个夜晚以及每一个清晨,都会闪动出鸟儿的啼鸣。

  新生活在鸟儿们喉中凝成悦耳的声音。它开辟了银色的通道,为着新鲜的春日,一路潺潺而行。

  缓慢、笨拙、吃力、微弱、隐约、含糊、时断时续

  清越、明快、悦耳、清明、生动、轻柔、欢快

  明确: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着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4。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明确:“鸟啼”象征新生命,“鸟尸”象征死亡,两者在文中起到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5。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明确:第7段中“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第9段“无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第12段,第15段“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等等。

  6。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做了什么样思考?(总结一下)

  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穿插: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工业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怀着憧憬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他曾说过,我的文章是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

  7。生与死的问题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这篇文章读起来却不是很抽象,这与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有关,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作者主要运用拟人、象征的手法,将鸟人格化,将自然人格化,让人与自然建立起生命对话。

  五、作业:

  请以“珍爱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2.介绍作者。

  梁晓声(1949──) 《慈母情深》的作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

  3.采用分组、分角色、分段等多种方式朗读全文。

  二、默读课文,勾画表现母亲深情的词句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2.体会母亲挣钱的辛苦。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

  三、小组交流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到全班来说说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以上这些,与妈妈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了强烈对比。“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教案《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怀》教案二》,来自网!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语文教案 篇6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漫游语文世界》人教七上,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漫游语文世界》人教七上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热情,逐步建立“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

  2.锤炼语言,学习撰写广告词,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

  教学设想:

  首先,如聊家常一样与学生聊电视,引出本堂课的话题——广告语。其次,就几条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告语与学生一起作简要评析。最后,让初得要领的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设计广告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充当主角,真正体现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发挥就地取材的优势,充分挖掘学生中熟悉的资源。注重开放与生成,构建充满活力的教学与学习体系。

  教材分析

  《漫游语文世界》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也是进入课程改革后的第二次综合性学习课。从教材的编写意图看,是要让学生通过这次学习活动,认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明确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教学重点:掌握广告语的特点及写作要领,学会评析广告词。

  教学难点:学写广告语。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活动课能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和特长,提供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

  教学过程:

  导入: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今天我们就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漫游奇妙的语文世界。

语文教案 篇7

  一、音乐导入,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

  1、听《月光曲》。师:这时,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怎么样?”

  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

  (1)师:“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哪一句里可以看出?”

  (2)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部分。”

  3、(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老师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

  读后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美啊。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

  交流: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这个“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给人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静”,都有幽雅、美和静的含义。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

  二、再读想象,体会联想

  1、“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学生各自准备,同座两人对话。)

  教学预设:(描述插图)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他们同样需要音乐,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月光弹起琴来。

  2、师: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什么呢?课文上没有写,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

  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现在我们看看下一节课文,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

  3、学生读写实的部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

  4、学生读联想,体会情境。

  (1)读书想象第一幅画面:体会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画面

  (2)体会第二幅画面: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的情境。

  (3)随着音乐体会第三幅画面: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的情境。再引导再看图:“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三、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章中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不信,可以读读。

  指导读: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是叙事,哪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四、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前后照应

  “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第一个曲子是"入神""激动",听了"月光曲"是"恬静"是"陶醉",我们想想看这个穷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觉得怎么样呢?她心里可能要说什么?我们帮她说出来。”

  “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

  师:"同学们,我们再读读课文吧。大家可以跟着录音小声读一次,再大声读一次。"

语文教案 篇8

  一、任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不太排斥,基础知识掌握尚可,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

  4、通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4、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改设想和教研专题

  教改设想:

  在教学生习作时,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表达真情实感。

  教研专题:

  农村小学语言积累训练的探索。

  六、教学进度

  第1~2周: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②第一单元

  第3~4周:第二单元

  第5~6周:第三单元

  第7~8周:第四单元

  第9~10周:①期中复习

  ②期中测试

  ③期中分析、总结

  第11~13周:第五单元

  第14~16周:第六单元

  第17~20周:①期终系统复习

  ②毕业测试

  六一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精选)08-13

【精选】语文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