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丰富语言的积累。
3、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5、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希望学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来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丰富语言的积累。
3、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5、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希望学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来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
1、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3、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希望学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来进行表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a)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b)丰富语言的积累。
c)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a)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b)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一说。
15、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反复读一读韵文。
16、生说一说“闷、闻、问”这几个字分别是由哪两个汉字组成的,合在一起后表示什么意思。
17、师出示写有构成会意字的那些独体字的卡片,将它慢慢放入“门”中,让学生将两个字合起来说说“闷”字的意思。然后,在此基础上出示“闯、闹、闪、闲”这四个会意字,让学生根据字的构字特点,想办法记住这些字。
二、读一读
1、诵读词语。
i.左边色块中的词语,都是用来描写天空中的景色的。
ii.右边色块中的词语,都是用来描写林间的美景的。
2、学生通过这些词语联想到一幅一幅美丽的画面。使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并学习运用语言。
三、大家一起来编有趣的句子
1、由例句入手,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感受句子的有趣:人们明明听到的是小鸟的鸣叫,可想到的却是“小鸟在枝头歌唱”。这是因为人们听到小鸟的叫声时,心中十分愉快,所以才会这么想,这么写。
2、教学中,教师不必向学生提及相关的术语。只要从表达的趣味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i.丰富语言的积累。
ii.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iii.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教学重、难点:
5、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6、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与发现
7、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8、说一说画中的白云像什么?
9、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二、写字练习
6、让学生观察一下,上边三个字的“折”在哪一笔,注意横折、竖折、撇折的不同写法。
7、观察下边三个字的“钩”在哪一笔,注意右向钩、斜钩、卧钩的不同写法。
8、学生从字型的整体进行观察,互相说一说,怎样写“折”和“钩”才好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之、轮”等9个生字,会写“之、令、布、直”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之、轮”等9个生字,会写“之、令、布、直”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狮子是“万兽之王”可是现在它想找一个动物接替它做“万兽之王”。都选谁了呢?请看(出示三幅图片:猫头鹰、袋鼠、小猴子、当大王图片)这样换来换去,现在究竟谁成为森林里的新首领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1课——《从现在开始》(板书课题)
sh 始。加注拼音、认读,然后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不认识的字。
2.对于本节课出现的生字,你有没有不认识的.?
对于这些不认识的字,可以小组合作学习。(前后桌4人一组)
方法:可问同学,也可问老师,借助拼音,字典等。
3.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可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
4.这些字,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记住?
例如学生可能答出:
用加一加方法识字“眯”:目+米——眯
用编顺口溜方法识字“郑”:把耳朵关起来就是郑。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还想说的,就让学生同桌,前后桌再说一说。
5.巩固字词:
老师准备带同学们到森林去,那里有许多小动物,你想和它们交朋友吗?(想)不过有一个条件,只有把小动物后面的词语读对,才可以交朋友。
三.正确读文,感悟内容。
1.谁能给大家读一遍课文?
边听边想:狮子都选谁做大王了?最后谁成为了森林里的新首领?
然后指名评议读文情况,指名说问题答案。
老师板书。
2.根据学生评议情况,让学生再自由读文。
四.赛读课文,探究感情。
1.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对这篇课文,已能达到正确朗读,那么你还能感情地朗读吗?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朗读出来。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再读。
为了进入情境,指名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读一段。
然后师生共同评议。
3.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谁还想读,课后再读一读,好吗?
五.比一比,把生字写好。
1.出示要写的字,让学生认读。
2.教师重点指导难写字——“之”。
3.在教师指导下,临摹书写。
4.看一看,其它同学写的如何,结合优秀的,再书写一遍。
课后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xuān bù xiàn zài lún liú dì yī mìng lìng xīng qī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今( ) 直( ) 弟( ) 观( )
令( ) 真( ) 第( ) 现( ) ,
三、读一读,照样子写一写。
神气极了 荡来荡去 立刻喊起来
可怕极了 跑来跑去 立刻欢呼起来
________极了 _______来_______去 立刻___________
四、照样子写句子,再读一读。
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
从现在开始,你们要_______!
从现在开始,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3
内容预览:
23.游恒山记
教学目标:
1、积累翳策跻等实词的含义。
2、理清作者的记游顺序,体会其条理分明的记游特点。
3、学习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教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做到读准音,读顺句。
2、借助资料,了解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
3、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有这样一部著作,这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代游记,也是一部我国地理学名著。它凝聚了作者三十多年的旅游勘察汗水。这部著作就是《徐霞客游记》这部著作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这部著作的文章------《游恒山记 》。多媒体展示作者及文字图片资料。
2作者简介
徐霞客,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名弘祖,字振之。明南直隶江阴马镇南阳岐人。生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卒于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1641年3月8日)。他博览群书,鄙弃权贵,摒绝仕途,矢志考察山川地貌奥秘,徐霞客在旅途中,三十年如一日,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把当天见到的听到的都详细记录,即使在荒山野林里露宿的日子,也总是在篝火旁,伏在包袱上坚持写日记。公元1641年徐霞客去世后,留下了大量日记,这实际上是他的地理考察记录。经过他的实地考察,纠正了过去地理书上记载的错误,发现了过去没人记载过的地理现象。像古代地理书上说岷江是长江的上游,徐霞客经过考察,弄清楚长江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又像他在云南腾冲打鹰山考察的时候,发现了那里曾经发生火山爆发的遗迹,他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岩溶现象,在桂林七星岩,他对那里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乳等地形,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岩溶现象的记录。后来,人们把他的日记编成一本《徐霞客游记》。这部书是我们著名的.古代游记,也是我国古代地理学上的宝贵文献。这是他在三十年的科学实践中,以惊人的毅力,敏锐的观察力和朴实的文字,记下行履所至,观察所得。徐霞客注重实践、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得到后人的崇敬。
二、检查字的读音
风翳(yì)净尽无攀跻(jī)劳虬(qiú)松萦(yíng)回
杰坊(fāng)官廨(xiè)拾(shè)级庑(wǔ)门
穹(qióng)碑攀蹑(niè)仰眺(tiào)槎(chá)枒(yā)
辄(zhé)断折若堕(duò)洪涛汩汩(gǔ)不能出 久之棘(jí)尽
俯瞰(kàn)山麓(lù)龙山西亘(gèn)比肩连袂(mèi)
下扼(è)沙漠不啻(chì)崖隙(xì)
三、疏通文意
1、 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文意的疏通这一学习任务。
2、 交流在疏通文意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难问题。由组长汇报,组员补充。
3、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第二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体现了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全文的重点。
第三段:写登顶后远眺所见周围的景物。
第四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
四、 合作探究
1、 速读课文,划出作者登山所经过的地方,并绘制作者登山示意图。
明确:作者上山经过了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地方。示意图略
2、 划出文中标明里程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明确:一里,又一里,又三里,三里------
作者这样写,显出文章记游顺序清晰,条理分明的特点。
3、 细读文章第三段,说出作者的观察角度,写景顺序。
明确:观察角度为俯视,由文中俯瞰山北北瞰可以得出。
写景顺序为:按照北-南-西--东的空间顺序来写景,并且是由远及近的。
多媒体展示恒山图片,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
4、 划出课文中写徐霞客登顶经过的文字,体会其所拥有的精神。
明确:课文第二段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久之棘尽,始登其顶。这是写作者登顶经过的文字。
从登顶经过充分表现了徐霞客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
5、 小结:
这篇文章清晰地介绍了作者的游踪,描写了作者游恒山登顶的经过,表现了他不畏险,不怕辛劳,勇于踏勘实践的精祌。
五、写作特色
1.文章思路清晰。
此游记涉及的景点、地理位置较为复杂,但全文贯穿着一条线索,那就是游踪,亦即作者足迹、目力所及的次序。依次经过了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景观,逐一描写。再写登顶的艰难。然后是登顶后远眺四周的景色,把整个山系都清晰地展现出来。最后写下山情形。
2.详略得当。
全文有详有略,处理得恰到好处。略写出发时间和天气情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其中景物、地名、景物之间的情形都写得极为详尽,又以登顶的经过写得最详,把过程中游者的感受都写了出来。下山的过程详写了寻找下山之路一节,其余的下山过程就一笔带过了。
3.观察细致。
作为一个以勘察地貌为目的的旅行家,所到之处对一些细节观察得比一般人都要细致。如地里露出的煤炭、土石的颜色等,写到每个景点,也尤其注意地形地势、周围环境等。
4.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
记叙中注重实际,如实记录所见之景,而且观察细致,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材料,有科学的严谨性。同时,景物描写也各有特色,生动形象,如松影筛阴、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都将景物的形象活现于笔下,读后历历在目,颇具文学的形象性。
六、迁移拓展
1、 查阅资料,探究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这种现象的成因。
2、 利用图书馆,阅读整本的《徐霞客游记》,写好读书笔记。
七、小结文言词
1通假字
还通环,转,绕。
例句:还过岳殿东。
2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峭:陡峭,这里是峭壁的意思。
例句:循崖乘峭而上。
2.名词用作动词
室:屋子,这里是改成一间屋子的意思。
例句:倚而室之,曰会仙台。
像:雕像,这里是塑造的意思。
例句:台中像群仙。
3、古今异义
但 古义:只;今义:但是,表转折。
例句:但能钩衣刺领。
于是 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转承。
例句:于是石路萦回。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即飞石窟也。
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加上即,加强语气。
译文:就是飞石窟。
2.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例句: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 宾语虎风口之松柏前置。
译文:比虎风口的松柏大不止百倍啊。
②状语后置
例句:有一人飘摇于上。 状语于上后置。
译文:有一个人在上面飘摇。
③定语后置
例句:北瞰隔山一重。 山的定语一重后置。
译文:向北远看,隔着一重山。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推荐阅读《徐霞客游记》。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马背小学是当代词作家李幼容的一篇现代诗。诗歌共分为七小节,前三小节是写了哈萨克的孩子从小在马背上生活,四至六小节写了哈萨克的孩子们盼望着过上现代的生活,最后一个小节主要写牧区小学的教师用知识带给了他们实现的希望。全诗语言优美,朗读富有节奏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感受哈萨克族人民渴望更美好的现代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
难点:指导作为城市中的学生正确地体会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及其内心渴望发展的'心理。
教具准备
主要采用朗读、诵读及以前学过的理解诗的方法来理解诗句意思,并辅之以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许多兄弟民族生活在一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哈萨克族的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情形。
2、板书课题:马背小学
(1)能谈谈自己读了题目生想到了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吗?
(2)相机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材料理解伊犁马、哈萨克、冬不拉等与本地学生生活所不同的词语。(课件提前做好相关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这些词语有直观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己尝试读诗歌。
2、同位或小组内互相读着听听。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正音。
三、指导学习方法
1、想一想以前我们学习诗歌时一般会运用哪些方法?
2、引导归纳:朗读、联系上下文、借助图、找出关键的词句……
四、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刚才所提及的方法进行讨论,师巡视。
五、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相机给予指导、归纳。
(一)要点:
1、前三小节是写哈萨克民族的孩子自小与马的关系十分密切,孩子们在马背上了解了生活,了解了世界。
2、四至六小节是哈萨克的孩子们畅想高科技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并提出:“这难道是遥远的梦景吗?”
3、是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的回答:马背小学的教师为他们带来了希望。
(二)读了诗歌,你能体会出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
一方面表达了哈萨克民族的人民渴望发展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表达了知识是改变生活的最好方法。(学生概括的只要意思能符合即可)
六、指导朗读
朗读全诗,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并读给全班的同学听。
七、想一想,马背是牧区孩子童年的“校园”,你的“童年校园”是怎样的?
学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生活是一所大校园,社会是一所大校园,你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在生活中得到丰富的知识。
八、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与本诗有关的材料:关于词作家李幼容、哈萨克族等。也可以收集其他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马背小学
生活————希望
知识实现
课后反思
本课文是一首浅显而又向上的儿童诗,全诗描写了牧民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牧民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诗表达的感情一般都比较强烈,本课选的这首诗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学时我特别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表达的感情。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采用了齐读、指名读、比赛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牧区孩子们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未来。在本课学习中,我尤其感到高兴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地提高,很多孩子查找到了马背小学的相关资料,加深了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同时也开阔了知识面。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品读,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
3、通过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4、通过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爱。
重难点:
重点:朗读训练和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难点: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课前准备:
学习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案”,其中有作者作品简介、重点字词、朗读练习,质疑问难四项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引课题:
配乐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图片,教师语言导入: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她就是作家冰心女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
二、读“荷”,说印象:
1、1、2小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预习学案上的作家作品简介和重点字词。
2、第3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3、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读。
4、谈谈触动你心灵的地方。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
三、品“荷”,赏语言:
1、同学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被5—7段中展现的画面感动了,请你和着优美的旋律自由的、动情的大声朗读,让美好的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2、小组合作探究:以6人小组为单位对5—7段进行品位和赏析,提示:(1)、为画面拟写小标题、(2)、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合作探究。每组一个主要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板书:荷叶护红莲,母亲爱孩子。)荷叶是脆弱的,但是当它要保护红莲时却显示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这不由得让冰心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和母亲无私无畏的爱。母爱的伟大,战胜了暴雨。在母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仿佛是流转无力的水珠。播放汶川大地震中感人视频,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我爱你!汶川大地震正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母爱的故事却永远不会淡化。正如高尔基说“母亲,是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4、让我们再次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齐读5—8段,回味这温馨感人的画面)。
四、悟“荷”,感诗情
1、看资料,悟诗情。此时,面对幸福的红莲,勇敢慈怜的荷叶,作者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的母亲。引入冰心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还不忘关心自己女儿的冷暖这一感人资料。于是乎,作者在文中不由得发出了深情的呼喊,请大家大声朗读出来并体会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教师明确: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写法。(心中的雨点)就如那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生命有很多不幸,但是母爱,能将这些轻轻抹去!母亲是保护我们走过坎坷磨难的人。
2、让我们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背诵第9段,20秒后竞赛。
五、拓展仿写,表达爱
1、讲述母爱故事:
有人说:天下的母亲有着不一样的面容,但唯有母爱,是完全一样的。同学们,我们享受母爱十余载,你们的母亲是如何保护、关爱你们的呢?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讲述自己的母爱故事。
2、写作练习:让我们摘下两颗星星,点亮母亲的双眼;让我们掬起一捧月华,抚平母亲脸上的皱纹;拿起你手中的笔,诉说对母亲的爱。请你模仿本文,不妨用这样的句式仿写:母亲啊,你是,我是,除了你,谁是我_____________
(母亲啊,你是大海,我是小舟,除了你,谁是我避风的港湾?)
(母亲啊,你是大树,我是小鸟,除了你,谁是我栖息的家园?)
(母亲啊,你是阳光,我是小草,除了你,谁是我生命的源泉?)
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一首诗,诗歌的名字就是:母爱。
六、结束语:
小时候,冰心曾经天真的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爱我?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轻轻的说:傻孩子,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啊,因为爱,所以爱。母爱就是这样的无私,母爱是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的书包,临睡前掩紧的被角。最后,我提议,我们全体起立,大声说:妈妈,我爱您,谢谢您!
七、布置作业:
1、将课堂上写的小诗,扩展完善后整理在作业本上。
2、课外阅读《繁星》《春水》中描写母爱的小诗并摘抄赏析。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护
荷叶→红莲
借物喻人
爱
母亲→我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说明】
本组教材的整体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并运用课文中不同的表达方法。
作者冯骥才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具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和一首节奏舒缓配有鸟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
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老师想知道你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
2、探求新知: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
珍珠鸟
3、略读课文我们该怎么学习?
(评:让学生看老师板书,虽然简单,但不是形式,它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另外,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略读课文应突出的更充分。而且应在略读课文中体现学生运用前面已有的方法来学习,所以怎么学的方法,也应该逐步建构。)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家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板书:
怕人──亲近
(评:学生并不是一个知识积淀为零的容器,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能力水平,促其主动求知。所以学生初读课文后会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有的还会很深刻。另外,我们常常提倡学生自由读书,弘扬主体精神,但学生读一遍书应有一遍的收获,不能盲目而漫无目的,教师应适当引导、点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质疑问难,探究学习
1、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等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2、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
请你探究:
⑴ 动笔读书:
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⑵ 真情播音员:
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⑶ 小小思想家:
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⑷ 作家的知心人:
作者是怎样把珍珠鸟写得这么可爱的?说说看。
3、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课文。
(评: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既要有学习的内容,内容最好是从学生中来,还要有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情感动机。因此,这里对学生的质疑疏理后,设计以上学习活动,既抓住了学习重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实在可行。)
三、合作交流,强化表达
1、全班交流学习活动:
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
(学生发言。)
板书:
鸟笼四周、书桌、肩上
2、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
板书:
信赖
3、是啊,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鸟,因为信赖,变得与人亲密、友好。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对这句话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师也想用自己笔像作者一样写下自己对信赖一词内涵的赞美和认识。你们想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动笔吧!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真情相融;信赖是一盏明灯,照亮你勇敢前行;信赖是一缕缕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让自然生机勃勃,和谐共存。
(评: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探讨,在交流中提升,在交流中学习表达,在交流中感悟人与动物的真情,领悟信赖美。阅读本身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可以是读者与作者,可以是读者与文中的人物、故事,也可以是读者与读者。可以是心灵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4、交流书面感受。
四、归纳积累,从读学写,课外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现在你又了解了什么?
(评:这里学生通过学习一定会对文章有许多新的收获,这也是对学习过程的一个小结。)
2、现在,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
3、其实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留下了许多感兴趣的情境;请你任选一个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个片断,要写得让人读了就喜爱这些珍珠鸟。怎么想就怎么写?
⑴ 舒适、安全的巢。
⑵ 可爱鸟雏儿。
⑶ 小鸟喝茶。
⑷ 幸福的“三口之家”。
⑸ “雏鸟儿的梦”。
(评:教学中两次安排这样的小练笔,一次课内完成,一次课外完成,但必须都在引起学生感情共鸣的前提下,打开学生心扉,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会有更精彩的表现。强化了读中表达、读写结合的训练。)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认识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和由部件组合成新字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读,积累句子,巩固生字。
3.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4.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个有心人。
教具准备:
1.字词卡片。
2.与“口语交际”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一.我会认。
1.(出示识字卡片)学生大声朗读后,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答。
学生甲:我发现“饿、饼、饮、饺”这几个字都有“饣”,都与“食”有关。
学生乙:我发现“猴、猫、狗、狮、猪、狼”这几个字都有“犭”。
学生丙:我发现……
3.识记生字。
4.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二.我会填。
1.引导学生回忆,在学过的生字中,“今、相、自、音、你、原”都可以和哪一个字在一起组成另一个字?
2.指名说一说填上哪一个字?(心)
3.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识字方法?(我发现用学过的字加上一个偏旁组成新的字的识字方法)
4.扩展练习:
“少”、“工”、“气”、“羊”加一个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的字。(氵)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2.朗读短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1.出示句子,学生自读。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2.指名读句子,要读正确、读流利。
3.练习背诵。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以多搜集、背诵一些说得很有道理的句子。
二.我会写。
1.出示字卡:“冷、长、老、前、开、慢”,指名认读。
2.想想这些词的反义词是什么?
冷——热
长——短
老——少
前——后
开——关
慢——快
3.照样子,在书上的田字格中写出意思相反的词,注意书写姿势。
二.我会读。
1.学生自由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用铅笔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画读懂故事。
2.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3.鼓励学生在交际中做到: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注意听(课件:破碎声)你们听到什么了?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二.学习交流。
1.看图(课件出示)了解故事。
①.请男同学看图了解这件事,并将你看到的事情,讲给女同学听,看谁讲得最清楚,谁听得最仔细。
②.请几位女同学把听到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③.(出示课件)请同学门看着课件说说,看谁讲得最清楚。
④.师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和别人进行交谈时,要注意: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
2.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松该不该如实地将实情告诉爸爸呢?爸爸的做法对吗?
3.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呢?
4.同桌交流。说说你怎么做,并把自己的想法表演出来。
5.师小结学生的几种做法,你觉得哪种做法好?为什么?你觉得哪种做法不太好?为什么?请以小组讨论一下。
6.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7.刚才小朋友们谈到了自己心理想的,那你们一定想知道爸爸、妈妈们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想、怎么做?那么,今天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怎么做,好吗?
8.课前,老师采访了几位家长,这几位家长虽然说法不一样,但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拓展延伸。
①小朋友们,平时我们在学校学习,可能会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比如:折断别人的铅笔、弄坏别人的文具盒……这时你会怎么做?
②如果是你的东西被别人损坏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不仅知道了和别人交谈时,说话要说清楚,听话要听仔细,而且还知道了弄坏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做。
五.展示台。
1.鼓励学生将自己课外认识的字读给大家听(师板书),比比谁认得多。
2.玩字词游戏。
①出示写有独体字的卡片,指导学生认读。
王、禾、木、门、虫、又、口、朱、木、下、寸、里
②学生仔细观察哪两个字可组成一个新字?
③学生汇报:王+里=理
又+寸=对
禾+口=和
木+朱=株
门+口=问
虫+下=虾
门+木=闲
④学生在书上通过连线的方式组字。
⑤完成扩词练习。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简析先引导学生回忆回忆,再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学生说的有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干农活;也可能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
1、写一写自己学会的一项本领。
2、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前准备
1、表演绝招的道具
2、习作例文
教学过程
(一)定向观察收集素材
1、同学们学习了《绝招》一课,都非常佩服小柱子的本领,同学们也很了不起,在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上,也有许多同学大显身手展示了令人吃惊的绝招,比如我们班的“悠悠球冠军王欣”“滑板之王英豪”“溜冰之星刘浩”“小巧手吴雯绮”等同学,咱们这节课就来写写你的“绝招”,让更多的人了解你是怎么学会的,看看你的“绝招”是不是很吸引同学,好吗?
2、板书课题1.回顾口语交际所学内容。
2.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拓展思路
1.请一位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来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举例一:一位同学表演绣“十字绣”。
(1)提问:你什么时候学的?你绣过几幅作品?有什么窍门吗?
(2)表演神态、动作:眼疾手快、专心致志、不慌不忙、穿针引线、灵巧、针线在手中跳跃……(引导学生准确表达)
(3)表演的同学回答提出的问题,并介绍操作步骤。
(4)引导学生有条理的介绍,用“先……然后……接着……最后……”清晰地表述。
2.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习作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三)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绝招”的讲述也非常清楚。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写作文时好好练习,把自己拿手的“绝招”有条理地表述清楚。1、学生仔细观察。
2、表演的同学回答提出的问题,并介绍操作步骤。
3、学生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5、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6、学生认真习作。
7、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精选)08-13
【精选】语文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