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0 08:59:50 教案 我要投稿

(热)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⑵ 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2、过程和方法:

  ⑴ 初步学会借助注解、工具书,扫除课文生字词。

  ⑵ 通过朗读、质疑 、探究,正确理解第一次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细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1、朗读题目《第一次真好》,学生会读出不同的语气和重音。到底怎么读好?看到这题目,你会产生什么问题?

  第一次真好?好在哪?

  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并借助注释、词典,联系语境读读掌握这些词:

  雏形 丰硕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回味无穷 不可磨灭

  2、同桌交流初读感悟,并诉之于朗读。学生练读,老师范读相结合。

  3、在初步探究有收获的基础上,还有什么问题?

  4、合作研讨:

  如: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

  语句上的疑难:风情雏形具体而微不一定都愉快。

  既然第一次真好,为什么不少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5、全班交流与总结,再次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6、语言应用:

  ⑴ 只是一种点缀。

  ⑵ 冉冉升起。

  ⑶ 一 硕大的. 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⑷ 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⑸ 值得低回品味。

  ⑹ 给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⑺ 玲珑剔透。

  7、作业: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你的第一次写成一段话。

  ⑴ 完成思考练习二。

  ⑵ 用课文自读提示上的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3.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研读品味精彩片段,领悟课文震撼人心的力量。

  4.体会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把握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查阅相关资料;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等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可采用多种导入方法。

  (一)同学们,从呱呱坠地起,你们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对生命都有过怎样的认识呢?

  多媒体展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今天,我们将借助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感受“人”生命的伟大、坚强。

  (二)由《荒岛余生》引入:大家还记得鲁滨孙吗?他在濒临绝境时的惊人毅力让我们难以忘怀。其实又何止一个鲁滨孙,杰克·伦敦笔下那位无名的淘金者所表现出来的求生的欲望,所展现的生命的潜能更让我们震撼。

  (三)由生命现象引入:可结合七年级(上)课文《生命生命》导入。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1.学生自主介绍搜集的有关资料。

  2.教师整理补充: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热爱生命》曾受到列宁的赞赏,列宁在逝世的前几天,手里还捧着它。

  三、整体感知

  1.看题目,有何感想,喜欢这个标题吗,为什么?

  提示:引导学生由题目进行联想。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标出生字、词语,查工具书注音释义:

  狼嚎(háo):大声叫。

  转瞬(shùn)即逝:转眼就消逝了。

  咀嚼(jǔjúe):用牙齿磨碎食物。

  半身不遂(suì):原指身体一侧发生瘫痪,不能动弹。

  (2)提炼故事主要情节后复述梗概,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提醒学生注意表示时间的词句,概括了解主人公在短暂而又漫长的时间中痛苦煎熬的情形;感受人物强烈的求生欲望和生命本身巨大的潜在能量。然后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理清课文主线,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展现了哪几个画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提示:课文是小说的节选,写一位淘金者在求生旅途的种种遭遇、感受以及他对生命的渴求。首先写到主人公恐惧的心理,因为狼嚎的声音而恐惧;到傍晚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许就是解脱。以后的几天中,他凭着生命的意识前进,在极度虚弱时,他看到了希望──一只大船,同时也遇到死敌──病狼;于是出现人狼对峙──同样虚弱的人与狼的对峙。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与狼也开始挑战生命的极限,进行了一场闻所未闻的生死决斗。可以通过板书展示文章的主线:

  饥饿觅食(狼嚎、恐惧、矛盾)──产生幻觉(遇大船,“激动”、麻木)──遇病狼(冷静、沉着)──与狼决斗(超越极限)──战胜病狼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③自读感触最深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朗读令自己心灵震动的句子,并简要谈谈为什么。

  各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四、课后进一步熟悉课文,复习小说的有关常识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阅读课文,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小说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课文通过“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画面,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顽强?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共同赏析精彩片段。

  (1)抽读52页第二、三自然段写主人公见到驯鹿骨头的段落:

  “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以前还是一头小驯鹿……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

  “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有时砸到自己的指头,使他一时感到惊奇的是,他并不觉得很痛。”

  提示:这是在主人公饥饿难忍、无处觅食之时的思维独白和动作描写,一头可爱的小驯鹿只剩下了骨头,他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自己,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

  那他是否消沉,退缩呢?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生肉、碎骨也让他感到欣喜,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同时他不觉得痛则说明身体的虚弱,反应开始迟钝了。

  (2)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可齐读最后两段:

  “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

  在这部分中,写到了他的感受,突出了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与狼搏斗的动作、过程。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最精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最后为什么能战胜狼呢?

  牙咬手,手抓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搏斗方式,只有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才有可能发生。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终于用另一只手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终于,狼死掉了,像“铅液”一样的狼血灌入人的胃里。人战胜了狼,杀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通过上述对主人公内心世界和细节、动作的刻画,揭示了主人公身处困境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顽强不屈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可以反复阅读,把握语气,体味情感。

  (2)同时,主人公也在同自然和自身弱点的斗争中不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养了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

  2.学生自由解读其他部分,感悟生命:找出自己感悟较深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谈认识,谈感受,体会这样写的作用。重点从人物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建议: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教师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提示、指导,如成功的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可指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怎样的刻画,表现出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示例:

  1)课文中写他见到比尔的骨头时,“突然间,他不笑了。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

  主人公从这一堆有红有白,被狼啃得精光的骨头中,看到了一种可怕的凶兆:难到比尔的命运不正是自己将要面临的残酷现实吗?同时主人公那宽厚善良的心也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他有许多理由怨恨和鄙视死掉的同伴,然而这种感情却一下子为他对死者的怜悯所抵消了。他觉得不该嘲笑一个曾同大自然作过斗争的死者,更不能嘲笑一个曾一度同他共过患难的同伴,尽管他有不可宽恕的过失。

  2)课文写到他已靠近那希望之船,却可望而不可即,“那条船离他不过四英里路……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英里路。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后,他还非常镇静”“他仍要活下去……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即使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

  多么坚强有力的生命意志和求生的精神!

  作家紧接着用比喻,用动作烘托心理,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精力殆尽仍不屈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鲜明地把他奋力抗争的感人动态烘托出来。

  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也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找到一丝毅力,比较坚强地划着”。出色的描写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虽虚弱到极点而心灵执著的情态。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衬托出他坚强不屈的性格。

  提示:不同的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理解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应充分肯定。

  3.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边阅读边圈点批注。

  4.小结:通过对课文的欣赏,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它会让你活下去。“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这场战争。故事情节紧张,却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它只是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它告诉我们,请敬畏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

  二、拓展训练

  1.“他”是小说的主人公,可文中一直没有名字,是作者的失误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课外阅读《热爱生命》全文。

  3.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热爱生命的资料,并谈感受。

  4.我们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自残,甚至轻生,学习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启发?你能对他们说点什么吗?(可根据情况选择内容)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

  2、积累12个词语及句子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学习积累表示颜色的词

  4、培养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10个生字,12个词语及2句句子

  教学难点:

  学习积累表示颜色的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小企鹅”图片

  2、说一说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3、揭题

  4、学习生字“企”

  5、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听录音:小企鹅妞妞看到了什么?

  交流

  2、自读课文,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东西是什么颜色的?交流(变换句式什么式什么颜色?

  什么颜色式什么怎么样?)

  3、理解“褶皮”

  读第二节学习生字:极肚柔软藏

  4、指名读第三节,学习欣、赏、惊

  用“欣赏“说一句话

  6、同桌分角色朗读4~9节

  1)提示学生说话人写在后面,也是一种对话形式

  2)自学生字:赞、叹、颜、色、晃、闯

  3)交流识字方法

  7、师生合作读对话

  8、出示:白色银色蓝色绿色红色七彩

  指名读

  说说其它表示颜色的词

  9、分角色朗读4~9节

  三、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生字

  2、抢读词语争红星

  四、拓展作业

  小企鹅长大了,出去看到什么?这些东西怎么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了解马克土温的相关资料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前段时间老师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奶奶在一家电器商店选电冰箱,当她向服务员咨询时,却遭到白眼。后来这个老奶奶到旁边的一家百货商店去为她的儿女买了两台电冰箱,先前那家商店的服务员看到后瞠目结舌,不后悔莫及。

  听了这件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2.嗯,刚才孩子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马克吐温笔下的人物在金钱面前是怎样的反应,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生字读音,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蹩脚、刻薄、武断、窘况、兴致勃勃、撵跑、妙不可言、十全十美)

  3.根据词语理解再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

  1.出示自学提示:

  (1)在我拿出钞票前后,托德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老板看到钞票后又是怎样的态度?

  (3)从他们俩的态度,你体会到他们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2.汇报讨论结果,相机理解重点语句。

  (1)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这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只会带大票子,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2)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作家用夸张和辛辣的笔墨,先写托德见钱后的笑容,笑容遍布满脸,里面还有纹──折纹、皱纹、螺旋纹。一个见钱眼开的家伙,托德见是大钱后的笑容,牢牢地凝结起来,像一片一片的熔岩。这凝结起来的笑容里有难堪,有窘迫,更多的还是对钱的贪恋,可能托德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钞票,已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语文教案 篇5

  课前准备:

  1、欣赏早春的景色。找一找,画一画。

  2、准备一些小燕子、蝴蝶、蜜蜂、小草、月季花等剪纸,作为奖品。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说话提示)

  二、指导看图。

  1、 指导有顺序的欣赏。

  出示:欣赏顺序:从上到下

  (注拼音)从远到近

  2、 说话练习。

  A、上面(空中)有些什么春天的景物?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中贴上

  lántiān báiyún yànzi

  蓝天 白云 燕子

  (1)谁来用“蓝天、白云”说一句话?

  说得美一些。

  (2)谁能用“小燕子”说一句话?

  说得有趣一些。

  (3)谁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B、下面的景物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找一找。(方法同上)

  gāoshān màimiáo xiǎocǎo chūnsǔn

  高山 麦苗 小草 春笋

  liǔshù táohuā háizi

  柳树 桃花 孩子

  逐一说好每一种景物。

  C、指导将整个内容连起来说话。(开头句:春天美极了!结束句:我爱春天!)

  三、游戏:《春游》。

  1、 出示路线图:渡“春之河”、穿“成语林”、爬“标点坡”、进“故事亭”,去欣赏美丽的春天。

  2、 渡“春之河”:律动《小雨沙沙》

  3、 穿“成语林”:(摘写有成语的树叶)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春风满面 春寒料峭

  4、 爬“标点坡”:

  学生脱去了厚厚的'冬衣快乐地在草地上跑来跑去笑着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5、进“古诗亭”:吟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四、作业:

  把找到的春天画下来,并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自形,学会拆字,从而更好的理解字的音,形、义。

  2、学会“词语接龙”的活动规则,锻炼思维能力,扩大词汇积累。学会“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3、背诵儿歌,训练语感,培养朗读能力。

  4、通过展示台,想同学展示自己的创作,学会欣赏自己,与人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拆字,学会分析字的音、形、义。

  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儿歌,提高朗读能力。编写儿歌,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课前准备修改并整理自己的二个,查找有益动物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一、我的发现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个拆字游戏。1、出示例字。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各自找组合体所隐藏的字,看谁找的多,找的快。

  生说说找出了那些字,是怎样找的。2、拓展练习

  (1)“树”、“春”、“圆”分别可以变出几个字来?

  (2)让学生自己写出能够拆分的字,用学会的方法拆一拆,组内相互考一考。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二、日积月累(-)我会接(词语接龙)

  1、引导学生观察例子。生说说前一个词和后一个词有什么关系。

  2、生意小组为单位进行口头接词练习,看那组接地快。

  (二)、读读说说

  1、读句子。

  2、扩展练习。

  (三)、读读背背。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学习“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和一个偏旁。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感受汉字的形象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2、建立图、古象形字、汉字之间的联系,帮助识记汉字。

  三、教学准备:

  录像带、生字、字母卡片及挂图、四线格的小黑板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里,认识的字“朋友”已经不少了,大家还认识这几位“朋友”吗?(大屏幕出现13个学过的生字。开火车认读。)

  鱼 雨 飞 风 土 云 马 牛 山 水 下 火 土

  2、新授:现在“游乐场”的叔叔们又带来了几位有趣的新“朋友”正等待着跟小朋友认识呢!瞧,他们随着美妙的音乐来了。

  (随着美妙的音乐声大屏幕出现12个生字及彩图)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请小朋友找出你自己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①自由上台点击读、说给小朋友听。

  ②同桌互教互读。

  ③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结过渡:小朋友既懂得观察,又会自己识字,真了不起,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科学家在一座山洞里发现了一块石头,上面刻着许多不同形状的字你们瞧:

  (大屏幕出现一块刻有古象形的石头,大家边看边议论。)

  三、引导观察、学习探究

  1、让学生观察“羊”“目”两个容易辨认的古象形字,请问:你们能不能帮助老 师认一认吗?是怎样认出来的?

  (屏幕出现相对应的图)

  2、有时候的人就是看看东西的形状来造字的,当时把这些字称它为象形字,过了好多年以后,这些字就变成了现在的文字,多有意思啊!

  (课件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屏幕出示:羊、目,请学生把这两个字和象形字对应起来

  3、认读生字“羊、目”

  ①认读生字卡片

  ②了解“目”就是眼睛

  ③拓展:你还知道与“目”有关的字吗?

  四、师生互动,游戏识字

  1、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咱们一起高兴地进游乐场玩玩好吗?但是进游乐场需领一张门票,怎样才能领到门票呢?

  2、讲游戏规则:

  ①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带图门票

  ②每个小朋友用自己的带图的门票到老师这里来领汉字门票

  ③领到门票后,左右手同时出示门票,确认后大声读出汉字

  3、学生认读汉字(同桌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五、尝试识字,小组合作

  1、出示生字,同桌相互认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引导。

  ①介绍象形字的特点。举例“兔”,并认识新偏旁“ #11912;”,你还认识哪些带“角字头”的字。

  ②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容易忽略的笔画:“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子长着长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

  ③引导学生看图说一个简短的话,并用上量词

  一张 一轮 一个 一团 一棵 一只等

  六、巩固生字:

  1、去掉拼音出示生字卡片比赛认读。

  2、找朋友游戏,组词语认读

  七、书写指导:

  1、书写“十”

  ①屏幕出现生字“十”认读。

  ②学生观察生字:哪一笔我们已经写过?红色的一笔叫什么?

  ③认识新笔画“竖”,书空注意笔顺及“竖”的写法。

  ④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写“十”

  ⑤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八、实践性操作:

  1、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连”。

  2、找一找我们生活本中还有哪些象形字,然后在爸妈的'帮助下模仿本课

  的自制卡片(字和实物)

  如:山 水 田 雨 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

  1、给字娃娃戴红花

  ① 出示12个“字娃娃”和12朵红花(即制成娃娃状的字卡和15朵花状的音节卡片,其中3个音节非本课生字的音节)字卡与音节卡各自打乱顺序。

  ② 指名给“字娃娃”戴红花。

  ③ 开火车认读上述带拼音的生字。

  2、齐读生字

  3、猜字谜,编字谜

  ①教师编,学生猜

  如:a.有时挂在天边,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

  b.东边升,西边落。看时圆,写时方(日)

  ②各自编,大家猜。

  如:“口”加一笔变成什么字?(中日) 加两笔呢? (目 田 白 右)

  “木”加一笔变成什么字?(禾、本) 加两笔呢? (米、机)

  4、小组合作,读、组、说游戏。

  各组准备:第一人正确读出生字,第二人组词,第三、第四人分别从所组的词语中选一个说一句话。

  二、书写指导

  1、复习“十”的书写,巩固笔画“竖”及不同的写法。(先横后竖)

  2、书写“禾 木”

  ①认识新笔画“撇”“捺”,观察“木 禾”有两个相同的笔画,朝左是“撇”朝右是“捺”,书空。(先撇后捺)

  ②教师范写“撇”讲述书写规则:从右上向左下,起笔重后渐轻,收笔快形成尖子状。

  ③学生用食指在桌上练写,感受用力的轻重变化。

  ④同时认识“捺”。

  ⑤书写“木”“禾”重点指导“撇”

  “捺”的写法:先撇后捺,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

  ⑥指导学生书空,注意笔顺。

  ⑦学生练习写,教师巡回指导。

  三、评议

  四、扩展练习

  1、把你学会的字写在卡片上,放在识字袋里。

  2、阅读课外片断。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内容:习作3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继续习作;2、作后指导评改;3、工整誊抄。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习作,教师巡视。

  (发现共性问题,发现优秀习作,解疑释惑。无特殊情况,尽量不打断习作思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一气呵成地真实表达)。

  二、作后评议,完善提高

  1、大声朗读,昌其气,明不足,自主修改。

  (投影)修改什么……

  △有无错别字?△景物描写的顺序是否恰当?

  △景物有没有色彩、声音?△小动物们在快乐地活动吗?

  我的.十分钟

  2、同桌互读、互改,推荐佳作。

  3、“小荷尖尖”——佳作欣赏,评议。

  4、“现场直播”——选择一两篇中等习作,生读师训,师生现场共改。

  5、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为自己的习作起个名字,汇报、评议。

  (投影)“好是改出来的”——现代作家 赵树理。

  三、工整誊抄,及时鼓励。

  板书设计: 发 现

  1、发现了什么?

  2、是什么样子的?

  3、想到了什么?

  智慧瞬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教案08-09

语文复习教案08-23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教案【精选】08-18

语文天地教案04-26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11-22

【精选】语文教案12-25

【经典】语文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