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8-26 09:04:5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教案【共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中班教案【共7篇】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2、合拍地模仿小老鼠走,较夸张的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探索及用身体动作表现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情景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图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谜语

  两撇小胡子 油嘴小牙齿 贼头又贼脑 喜欢偷油吃。

  二、提问:

  小朋友见过老鼠吗?你喜欢动画片里的老鼠吗?为什么?老师也认识一只小老鼠,他也有杰瑞的优点,他也很调皮,今天他还和泡泡糖发生了一个故事。小朋友一起来听音乐,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三、听音乐

  四、猜一猜

  小朋友来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五、看图谱听音乐。

  六、教师讲述故事,引出游戏情节

  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今天天气真好!小老鼠决定去草坪上晒晒太阳!从小老鼠的洞到草坪上,需要经过老猫的家,所以,小老鼠要非常小心。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跑一跑,就要停下来,观察老猫醒了没有。终于跑到草坪上了,小老鼠可开心了!一打滚,就在草坪上翻了一个大跟头。突然,小老鼠发现脚上沾上了一颗大大的泡泡糖,怎么甩也甩不掉!小老鼠使劲的拽呀拽,哎哟!哎哟!泡泡糖就像长在小老鼠身上一样,刚从脚上拽开,又弹到手上,小老鼠不停的拽呀拽,可就是拽不下来!哎呀,不好了!老猫醒了,喵的叫了一声,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泡泡糖终于掉到地上,小老鼠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七、游戏:

  1、教师与幼儿倾听音乐,并与幼儿讨论音乐,跟随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2、练习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结合音乐练习小老鼠跑的动作,要求幼儿跟上音乐节拍。

  3、拽泡泡糖

  教师:“怎样把沾在脚上的泡泡糖拽下来?”

  幼儿模仿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4、玩音乐游戏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

  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动作。

  5、提问:泡泡糖还可以沾在身体什么地方?

  幼儿讨论,并模仿动作,结合音乐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

  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教学反思:

  幼儿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幼儿在表演小老鼠的“走、看”和“拉泡泡糖”时能积极参与,表演得很还比较到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虽然幼儿有些兴奋,但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还是能“收得住”。

  不足之处:

  如果班里的孩子如果能分俩批上课,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

  设计意图:

  小老鼠就是孩子们身边最常见的一种,它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小老鼠和泡泡糖》通过活泼欢快的乐曲,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无限乐趣。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大小鸟》这一故事角色形象非常可爱、奇特,故事情节有趣而又贴近于幼儿、幼儿园一日的学习生活,孩子们是非常熟悉的,“大小鸟”在幼儿园会和小小鸟们发生着怎样有趣的事呢?通过看图片、同伴之间的互助学习,在看看、议议中,轻松自主地理解内容,讲述有趣的故事。

  活动目标:1、在看看、问问、议议中,理解故事内容。

  2、感受角色形象的可爱和奇特,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将作品情节的.有趣表述出来。

  3、体验自主、互助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四幅(上课、游戏、午睡、学飞行)

  2、“上课、游戏、午睡、学飞行”的字卡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鸟妈妈要生蛋了,鸟爸爸每天给鸟妈妈吃好多的东西……生出了一只很大的鸟,于是就给鸟宝宝取了个名字叫大小鸟!”

  2、“鸟妈妈为什么要叫他大小鸟呢,到底是只大鸟,还是小鸟呢?”

  二、看看问问,议议讲讲。

  1、幼儿每人一本小图书,自主地看书,对故事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互助学习。

  “刚才,你们在看图书的时候有什么地方看不懂吗?”

  3、引导幼儿将四幅图完整地进行讲述。

  三、完整讲述,拓展想象。

  1、教师和幼儿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你喜欢大小鸟吗?”

  “为什么园长舍不得大小鸟走?家长为什么都愿意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来。”

  “成为老师的大小鸟和小小鸟们在幼儿园还会发生什么事呢?”(武进教育)

  散文欣赏--橘子花

  目标:

  1.在做做玩玩中,初步感受和体验散文中展示的语言美和快乐的情绪。

  2.愿意并大声说出自己体验和学习橘子花的感受。

  3.在教师的提醒下,学习安静地倾听。

  准备:橘子若干,自制背景大树,音乐录音

  过程:

  1.运用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欣赏散文的兴趣。

  (1) 师生共同制作橘子花,请幼儿说说橘子花象什么。

  (2) 教师引导幼儿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橘子花,说出自己的感受。

  提问:闻一闻橘子花,闻起来怎么样?(清香)。

  摸一摸橘子花,感觉怎么样?(软软的)

  每人拿一个橘瓣,尝一尝,味道怎么样?(又酸又甜)

  可以请幼儿先与身边的同伴说说,再请若干幼儿在集体中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

  2欣赏散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1) 教师配乐朗诵散文,请幼儿说说“散文的名字是什么”“什么地方最好听”。

  (2) 教师手托橘子花,配以体态动作,再次朗诵后请小朋友讨论:

  散文中橘子是什么颜色.(金黄的)

  橘子脱下金黄的外衣,橘瓣就会怎么样?(害羞的,紧紧地抱在一起。)

  闻一闻橘子花,怎么样?(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摸一摸橘子花,感觉怎么样?(软软的,象小姑娘的手。)

  尝一尝橘子花,味道怎么样?(又酸又甜)

  (先请幼儿和旁边的同伴说说,然后再请若干幼儿在集体中发言,提醒幼儿注意倾听他人发言。)

  3.教师与幼儿手托橘子花,共同倾听散文录音。

  讨论:你喜欢《橘子花》这首散文吗?为什么?

  4.制作橘子花树,体验散文中展示的语言美和快乐的情感。

  放配音录音,幼儿与教师一起将自己制作的橘子花挂到背景大树上。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分点对称和轴对称两种形式。

  2、感知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和对称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3、激发好奇心。

  4、尝试制作对称画。

  活动准备

  1、蜜蜂、蝴蝶、蜻蜓的头饰。

  2、各种大小、颜色、花纹不同的蝴蝶翅膀、蜜蜂翅膀。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剪刀若干。

  4、春天的背景图一幅;颜料各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景表演,“翅膀不见了”导入课题。

  1、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活动活动筋骨。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在花丛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请小朋友扮演动物在花园里舞蹈)正在他们玩得高兴的时候(下雨了)这时,飘来一片乌云下起了大雨,小动物们赶紧拍拍翅膀准备飞回家。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大家一起叫了起来:“我的一只翅膀不见了!”雨越下越大,小动物们着急的说:“谁愿意帮我们找到另一只翅膀呢?”

  2、请小朋友帮忙找翅膀:

  师:小朋友,小动物的.翅膀都不见了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他们把的翅膀找回来吗?

  幼:愿意!请小朋友们自愿为蝴蝶、蜜蜂、蜻蜓找翅膀。

  3、请小朋友们配好对的翅膀,并说明配对的理由(从颜色、形状、花纹的角度)。

  4、教师小结:蝴蝶、蜜蜂和蜻蜓的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这就叫对称。

  二、在活动中找对称

  1、请幼儿自由在活动室里找出对称的物品。 例如:门、窗、玩具柜、衣物等物品。

  2、请幼儿和自己的小伙伴说说自己找到了什么物品是对称的?为什么?并请个别幼儿上前和全班小朋友分享。

  3、请幼儿说说还看到了什么东西是对称的。

  师: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器官是对称的?

  幼:鼻子、眼睛等。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对称的事物?

  请幼儿自由发言,讨论。

  三、尝试制作对称画。

  1、请幼儿把图画纸对折,在一边画半只蝴蝶,然后把另外半边图画纸覆盖在图上,再用手按压几下,打开图画纸,便会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

  2、完成后,请幼儿把“蝴蝶”剪下来,贴在活动室四周,布置成蝴蝶翩翩起舞的情景。

  活动结束

  请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对称的物品。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大胆的探索出新年树的剪法,并尝试立体的新年树制作。

  2、提前感受新年的到来,体验过新年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经掌握剪出一个物体的对折方法及剪法。

  2、物质准备:笔、纸、装饰用品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新年就快到了。你们在商场门口、大街上看到了什么?今天请你们也为我们的教室做些漂亮的新年树好吗?

  二、探索出不同的剪法

  1、我这里有一棵树,你们把树对折会发现什么?我们怎么样才可以让树的叶子两边都一样呢?(对折、剪)

  2、幼儿尝试

  小结:我们把纸朝着一个方向折两下,并且在闭口的地方剪下去,就可以剪出两棵树来了。

  三、尝试立体制作

  1、瞧,这里有一棵小朋友的爸爸做的树,它可以站起来哦,你们的树能站起来吗?(幼儿操作)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树站起来?(幼儿自由回答)

  2、你们的办法都很好,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只有这两棵树,你们有什么办法?

  3、观察立体的树,这棵树为什么可以站起来?两棵树都剪了吗?它们剪的是同一个地方吗?那我来剪剪看(两次错误示范),这样行吗?那到底要剪到什么地方才可以呢?(都剪到中间)怎么才能知道是中间了呢?

  小结:把树轻轻的对折,折出一条痕迹来,可以用笔做个记号,然后再剪到有记号的地方,最后把两棵树插起来,就可以了。

  四、幼儿操作

  1、想不想让你们的新年树也站起来?那快去试试吧。

  2、你为新年树挂上什么礼物了?

  活动反思:

  1、活动围绕着现在的主题进行,并且结合圣诞的节日,让孩子们在迎接节日的气氛中,去动动、做做圣诞树。同时,也更贴切孩子们的兴趣来源。

  2、在目标的达成上,我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可以探索出三种不同的折法,并通过尝试,孩子们也得到了最终的答案。活动中,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

  3、活动层次明显,层层递进,一环扣着一环进行。

  4、老师提供的范例和纸都是比较大,但幼儿在画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孩子画圣诞树画的非常的小,以至于到最后浪费了很多的'纸。老师可以在孩子们画的时候,用语言去提醒孩子们,画一棵大树,这样就可以挂上很多的礼物了等等来提示幼儿。

  5、从材料的准备来看,还是比较丰富的。但在材料的准备上,老师应该需要有个明确的摆放位置及规则。从活动来看,满桌子的剪刀、铅笔和纸,从外观来看就显得很不雅观。老师可以准备笔筒放铅笔,还可准备一些篮子,分别放上纸、剪刀等工具。这样不仅看上去更整洁,而且可以培养孩子们收整的习惯。

  6、因为是已节美工课,所以老师还要准备一些垃圾桶,方便孩子们把剪下来的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去。虽然老师在活动有提醒幼儿把东西扔进垃圾桶,但因为垃圾桶比较远,孩子们操作起来还是不太的方便。所以可以多准备几个垃圾桶,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每桌放一个。

  小百科: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为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节日。世界各国,特别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现代世界多数国家为公元制纪年的1月1日。

中班教案 篇5

  一、设计思路

  中班的孩子有些事情已经可以自理,但经过观察和调查发现有些孩子在家吃饭穿衣还是要依靠父母。为了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设计了此节课。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3、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1、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2、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四、活动准备:故事、衣服、音乐

  五、活动进程

  1、讲述故事〈〈谁真的长大了〉〉引出课题

  故事大概,讲述一对双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样,就是一个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个却依靠父母。

  2、设计提问(让幼儿明白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真的长大了。

  (2)为什没说某某长大了?

  (3)教师小结:某某长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吃饭

  3、谈话: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自己是不是长大了。(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穿衣大赛。(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

  5、教师小结。

  六.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基本达到了,通过此节课孩子们懂得了张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五各环节穿衣大赛有些单调,准备应再丰富一些。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内容紧紧围绕了我长大了这个环节来上,幼儿也能认知了自己在成长的'过程。

  2、能以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在成长的环节,两两相对比,这样既能让幼儿学会高矮的意思,又能知道自己长高了,长大了。

  3、运用了对比的方式,拿婴儿用品来与现在自己用的东西对比,更一步说明了幼儿的成长。

  4、这节课遗憾的是,幼儿没有能玩游戏,如果加上一个游戏的话,更能表明长大这个环节,也能激发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使这节课更活泼,更生动化。

中班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

  中班体育活动《学新操》

  二、教学目标:

  1、能听懂并记住体操的音乐。

  2、会根据音乐做相应的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三、教学准备:

  新操的配音磁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做到动作有力到位。手臂伸直。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示范讲解法、集体练习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法。

  六、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六竖排快速的排好,教师发出口令,教师示范并引导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2、及时帮助幼儿纠正这些动作。

  3、让幼儿进行练习这些口令,要求幼儿听口令能进行迅速的站对。幼儿排六路纵队,听教师口令做动作,并能自觉的根据口令练习,观察幼儿的动作对做错的幼儿及时进行改正。刚刚升入中班,幼儿对这些动作还不能正确到位地做好。必须教师边发口令边示范,也培养幼儿听口令做动作的能力。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随操的音乐进行示范,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告诉幼儿我们今天要学习新的'操名称。

  2、分节教操。在教每节操前,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在幼儿模仿做操时注意观察并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

  3.教师提示幼儿掌握每节操的动作要领。

  教师要求,动作要有力,到位,对于动作错误的幼儿要及时纠正。时刻提醒幼儿动作要有力。幼儿认真观看教师示范做操,逐节学习做操,重点练习弯腰的动作和起踵的动作。

  幼儿倾听教师对各节操的要领讲解,认真学习掌握动作。

  组织幼儿进行学习拍手操,并及时对动作进行纠正。教师的完整示范能给幼儿完整的印象,并激发幼儿学习新操的兴趣。

  幼儿的年龄小,动作的发展还很差,需要教师对动作进行反复地示范、手把手地指导纠正。对难的动作还要每一个幼儿纠正过关才行。

  三、结束部分

  1、表扬认真做操的幼儿。

  2、复习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提醒幼儿跑时不碰撞,摸完物体马上回来,不在那里推推挤挤。

  3、组织队伍回教室。幼儿玩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听教师的口令去摸相应的物体,摸完以后快速跑回来。结束时让孩子们玩喜欢的游戏,在乏味的练习动作之后调节了幼儿的情绪。使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娱乐性质的游戏也让幼儿得以休息放松。

  七、教学反思:

  根据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韵律操活动,不强调教授具有严格规定的成套动作,而是以培养韵律感,动作生动活泼、游戏感强,富有表现力。重点是吸引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本活动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针对性,教学任务完成的很好,但教学目标制定的针对性不强、不够具体。学习什么动作,应该有名称;活动重难点是方位感,我想,这些也是大多数老师存在的通病,主要原因还是对课程标准研究的不透彻。总之,通过这次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又有了一个提升,但平时教学中考虑不周的细节问题也凸显出来。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能用点卡表示6以内物体的数量。

  2、 能目测或用点数方法计数。

  活动重难点:

  能用点卡表示6以内物体的数量;并用点数方法计数。

  活动准备:

  1、5的苹果实物卡一张,6 的西瓜实物卡一张,在磁性黑板上布置成超市。

  2、《幼儿画册》,笔。

  活动过程:

  一、拍手数数1~10。

  师幼共同拍手数数,从1数到10。速度可视幼儿情况由慢逐渐加快。集体数和个别数相结合。

  二、 学习用点表示5和6的数量。

  1、 用点表示5。

  出示苹果实物卡,提问:小兔逛超市,超市有几个苹果?5个苹果可以用几的点卡来表示呢?教师示范用笔在实物卡的下方画出5个圆点。引导幼儿学说:5的'点卡可以表示5 个苹果。

  2、 用点表示6。

  出示西瓜实物卡,提问:这是什么水果?有几个?可以用几的点卡来表示6个西瓜?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用笔在实物卡下方画出6的点卡。引导幼儿观察是否正确。

  三、 做《幼儿画册》上的练习。

  1、 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帮助幼儿理解画面的内容。

  提问: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每样物品有多少呢?

  2、 提出活动要求。

  请幼儿用画点卡的方式把每种蔬菜和水果的数量表示出来。

  3、 鼓励幼儿画完后说一说。

  如:3的点卡表示3个西瓜,2个点卡表示2个茄子等。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检查作业。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精选)11-06

中班教案(经典)04-24

中班教案【精选】04-02

中班教案[精选]09-14

【精选】中班教案09-20

[经典]中班教案12-16

(经典)中班教案01-13

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经典)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