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除法》教案

时间:2024-06-30 11:17:20 教案 我要投稿

《笔算除法》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笔算除法》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笔算除法》教案

  《笔算除法》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33页练习八5至8题

  练习要求:

  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0÷736÷868÷960÷744÷653÷827÷414÷3

  2.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18÷2 704÷5

  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

  ⑴700÷77200÷94000÷8880÷4⑵600÷25400÷65500÷5390÷3

  二、综合练习

  1.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

  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⑵集体订正

  2.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票价{成人10元学生6元团体6元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

  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⑶全班汇报。

  三、数学游戏

  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

  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

  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

  《笔算除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2、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

  54÷9= 69÷3= 40÷2 =

  600÷2= 280÷7= 300÷5=

  2、 板演63÷7= (竖式计算)

  让学生一边板演一边介绍竖式的各部分及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一) 出示学生植树的情景图。

  1、 交流情景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学生提问题。(如学生提不出例1所需要的问题,老师提示。)

  (二) 解决问题——三年级平均每个班植树多少棵?

  1、 列式

  2、 让学生口算解决问题。

  3、 你能把口算的'过程用竖式的形式表现出来吗?学生自己探究,遇到困难可以用小棒来实际分一分,然后写出计算过程。(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前后座交流。)

  4、 展示学生在试写竖式中有代表性的几种竖式进行比较,优选出正确的格式。

  (1) 板演不同的做法。(2)比较、总结出最佳格式。

  a.比较中重点讲解,直接商出21的一步做法,为什么不对?(因为4个十够分,就得先分4个十,再分2个1。)

  b.第三个竖式,四个十减四个十的0用写吗?在些讲清分完和没分完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分完就不用写,没分完就得写。

  5、 多媒体演示计算的过程,巩固理解算理。

  6、修正不对的竖式。一边修正一边思考,先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每一次除得的商商在什么位置?

  7、再找学生说是怎么计算的,并总结算法。

  8、提示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

  三、巩固练习

  1、66÷3= 84÷4=

  (1)学生自做,前后桌互判。

  (2)交流错误。

  (3)出示正确的竖式再次纠错。

  2、数学小诊所

  出示错题让学生根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纠错。

  3、 猜猜我是谁

  出示不全的竖式,让学生根据笔算方法找出空缺的数字。交流时强调说算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比较和以前学习的除法算式的不同之处。强调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笔算除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25页例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引入

  1. 一本寓言故事书5元,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多少本?

  1005=20(本) 1007=14(本)2(元)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

  186=108

  467+3=325

  10+86=

  32+57=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 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二、新授

  1. 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

  教师巡视指导。

  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

  2. 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 987=14

  3. 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笔算除法》教案 篇4

  进入笔算除法教学以来,我越来越感到困难。面对学生的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新课标教材太难了,还是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觉得原因主要有几点:

  首先,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如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回头想一想,由于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并且当时只是以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为主,缺少竖式书写格式, 试商方法,相隔时间又较长,好多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已经淡忘,而我在教学时对这部分内容只在复习时用一道练习题一带而过,没有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导致第一节课上下来给自己一个吃惊,这部分知识如果把前面知识复习的充分一些再进行新课教学,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

  其次,教材例题编写的精简,使新旧知识点的跨越度太大,新知点浓缩,使学生学得很吃力。新课标教材以其选材内容贴近生活,形式新颖活泼给我们带来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但正是其灵活多样让学生难以把握,如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时,难点较多,如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根据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 缺少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方法,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商中间有0,商末尾有0。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

  新课标教材改得比老教材活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满意。今天,我又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

  《笔算除法》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32页例7的第二题及做一做

  教学要求:

  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分钟口算练习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15÷3 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

  ⑴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⑵562÷4,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为什么?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340÷2704÷5843÷6

  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说算法。

  ⑶集体订正

  3.巩固: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

  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作业

  1.33页第一题:517÷5403÷8262÷6564÷7

  2.33页第四题。

  《笔算除法》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会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二、难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括号里最大填几?

  2、计算并且验算。

  (1)64÷4

  (2)84÷ 2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展示。

  第一条信息与问题:三年级(1)(2)两个班共捐书256本,每个班平均捐了多少本书?

  (1)齐读题目,并指名说已知条件与问题。

  (2)要每个班平均捐了多少本书应怎样列式?(指名回答:256÷2)

  (3)教学用竖式计算256÷2。

  ①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在本子上试算。

  ②师指名板演并尝试说计算过程。

  (4)师生共同交流算法。

  ①除。用2个百除以2,商1一个百,1写在百位上。

  ②乘。用口诀“一二得二”算出商1个百乘除数2等于2个百,写在2个百的下面。

  ③减。用2个百减去2个百等于0,后面还没除完,不写0。

  ④查。检查余数0是否比除数小。

  ⑤放。把被除数十位上的5放下来继续除 (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5)指名2—3名学生讲算法

  (6)师;这样计算正确吗?请你在练习本上验算一下。(指名板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7)口答。

  2、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第17页的“做一做”。

  ①、②并验算。

  432÷2 522÷3 (请二个同学板演并指名学生说说怎样计算的)

  3、计算方法。

  :大家通过学习知道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吗?

  (三)全课。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笔算除法》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9页—20页例1、例2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棒、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是济南市绿色学校,你看我们的校园美吗?说说美在哪里?

  生:我们的校园到处是绿树、小草,不管什么时候都能看到美丽的鲜花,池塘里有成群的小鱼游来游去,有时还能听见小鸟快乐的鸣叫……

  师: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你感到幸福吗?

  (从学生身边的环境谈起,导入新课,既贴近生活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不仅开心,而且很放松)

  师:这么美的校园环境来自我们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辛勤创设,来自于我们对校园环境的爱护。你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电脑出示图片:我们爱护植物、我们保护校园环境、我们参加护绿活动)

  师:我们不仅爱护校园环境,还利用“护绿小队”开展为社区添一分绿活动。这是我们三年级同学3月12日植树节那天到广场种树拍下的照片,你瞧!他们干得多起劲。

  电脑出示图片:(课本第19页主题图:同学们在植树)。

  2.引出实际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出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随时解决。)

  (2)对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说出算式,再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学生习惯直接口算,对学生来说口算难度不大)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42÷2= 52÷2=

  二 动手操作,领悟算法,重现口算过程

  (一)教学例1 42÷2=

  1.请学生动手分小棒,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先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用2个一除以2得1个2个十加上1个一商是2l。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初步探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

  3.明确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课件演示)

  教师说明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部分,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个位上的2的下面。2减去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4.师:说一说,做笔算除法时,是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的?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同桌讨论,指生回答)

  5.课堂练习,掌握算法(课本20页做一做第2题的第一排)

  (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对做题中出现的错误,集中进行分析)

  要求:订正说出笔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通过练习,重点看学生对竖式的书写是否正确,有针对性地提问竖式中某一步的含义及各个数表示的意义)。

  6.师生共同总结算法

  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二)教学例2 52÷2=

  1.学生独立计算,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得数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

  (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52÷2=26

  师:第二个竖式中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商个位上的“6”是怎样得来的?

  (同桌互相说一说。)

  4.再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指生说一说)

  6.课堂练习,掌握算法(课本20页做一做第2题的第二排)

  (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对做题中出现的错误,集中进行分析)

  7.引导学生概括总结:计算时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指生说一说)

  三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 找规律,算一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

  60÷3 30÷5 80÷4 ()÷2

  9÷3 5÷5 8÷4 ()÷2

  69÷3 35÷5 ()÷4 24÷2

  你发现了什么?

  2、 给小鸟找家(连线)

  36÷3 68÷2 84÷4 92÷4 78÷2 51÷3

  21 17 39 34 12 23

  3、课本第21页第3题

  先让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交流解题思路,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调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我们一起总结一下笔算的方法:

  1、紧紧围绕除的顺序、商的位置、余数比除数小和十位上有余数要与个位落下来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2、明确每求一位商要经过除、乘、减三步,并根据余数来决定商是否合适。

  3、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书写格式要正确。

  《笔算除法》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89页例4(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弄清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计算方法。

  2、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究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1、关注环保,触发情感

  师:(课件出示学校图片)走进高沙小学,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这里环境幽雅,真是个学习的好地方。但是在其他地方,却有很多环境被破坏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环污染图)

  看了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你想说些什么?(生谈想法)

  师:你们的环保意识真强!同学们,学校决定成立环保小组,你们愿意加入吗?

  师:让我们一起加入环保队伍,去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将生活的例子引入课堂]

  2、复习旧知,重温除法的笔算方法

  学生(出示:学校有144名学生加入环保小组,每组18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师:谁来列式解答?(144÷18)

  师:这道除法的除数又有什么特点?当除数是两位数时,你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除的?

  引导学生说:当除数是两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如果不够,再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同样每次除后,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一位数的计算,让学生回顾旧知,为引入新知作辅垫]

  二、通过比较,探索算法,发现算理。

  教学例4(1)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参加环保小组的同学越来越多。(出示:学校有576名学生加入环保小组,每组18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怎么列式?(学生列式)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144÷18和576÷18,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144÷18的商是一位数,576÷18的商是两位数。(板书课题)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144÷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除到个位,商就写在个位上。576÷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了,也就是除到了被除数的十位,商的最高位就在十位上,商就是两位数。

  师:我们找准了商的位置,究竟怎样试商?商是几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9页列竖式计算576÷18,谁愿意到黑板上计算这道题?(教师巡视,生独立计算。)

  师:请板演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问:“54”怎么来的,(商乘除数得到的积)它表示多少?(用彩色粉笔写余数3)第二次是用几除以18?(36除以18)

  (课件出示商大和商小的情况。)

  师:根据这两位同学的试商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要调大,改商3。

  商乘除数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大了,要调小,改商3。

  师:在人们的努力下,环境得到了改善,看!这群小鸟要重返家园了。(课件出示)判断商是几位数,把小鸟送回家。

  在笔算除法时,先判断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就能确定商是几位数,防止把商写错位置,这对保证计算正确是很重要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审题列式,发现新知,尝试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探索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的方法,把旧知迁移到新知,完成知识的建构。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商大商小的处理办法,突破难点。]

  三、练习巩固

  1、争当环保小卫士:不用竖式计算,判断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用竖式计算:414÷18 832÷52

  3、解决实际问题:课本P90第3题,第4,P91第8题

  4、巩固提高:P92第11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训练,同时利用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处生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哪些地方做得好?你掌握了哪些知识?你能说说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么算的吗?

  《笔算除法》教案 篇9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购书的录像或画面、练习十五第1.3题)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选一题,说一说笔算过程。

  2.口算下面各题。

  20×430×650×580×4

  40×690×570×360×7

  3.写出与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

  31465263872174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呈现购书的录像或画面,请学生描述购书的情况。之后,请学生提出问题。

  (2)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一本《作文选》多少元?”的方法,从而列出算式84÷21。

  2.教学用“四舍”法试商。

  开始前,可进行谈话:我们已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数21不是整十数,怎样想商呢?

  (1)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交流。

  学生有可能用口算答出84除以21商4,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把21看作20来想商。此时,肯定学生正确完成了计算,真棒!

  接着,由谈话引出试商:要想算84里面和几个21,既要看十位,又要看个位。这道题中84.21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商4。如果被除数、除数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该商几,该怎么办呢?我们来想一想,除数是整十数来试商,是不是会比较方便些。下面咱们就用尝试一下。

  (3)师生共同经历试商过程。

  请学生说出把21看作几十试商?之后,试除……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用20试除得到的商4称为“初商”。“初商”是否合适,必须进行检验。

  (4)完成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提问:

  “谁能说一说你是把除数看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观察一下例题和做一做中的题目,除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这三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说明:除数个位数是1、2、3、4的两位数,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

  3.教学用“五入”法试商。

  (1)接上面的购书情境和问题,引出第(2)个实际问题。

  由学生说出算式:196÷39

  (2)尝试试商,完成计算。

  让学生想一想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用学过的方法,把39看作30来试商,商6大了,再改商5,另一种把39看作40来试商,商4小了,改商5。之后,教师将196改成194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方式试商,看试商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把194÷39的两种试商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便些。

  接着让学生把这首题做完。

  (3)做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教师概括说明:除数个位数是5、6、7、8、9的两位数时,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时1,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4.引导概括

  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两种情况,概括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法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请学生独立填写。填写后,组织交流。

  由交流中出现的不同填法。比如20×()<85,()里可以填1~4各数(当然也可以填0,但无实际意义)。教师要特别指出: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想商时,要选择除数与1~9中哪个数相乘的积小于并且最接近被除的数。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请学生口答或直接把各题的准确商写在书上。开始前,可以根据本班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比一比”谁的速度快、抢答等。

  3.完成练习十五第3.4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试商?怎样检验初商是否合适?

  2.教师强调: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除数个位上是1、2、3、4,可以把尾数舍去,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除数个位上是6、7、8、9的两位数,试商时,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

  初商是不是合适,要用它和除数相乘的积与被除数比较进行检验才能确定。

  《笔算除法》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81,笔算除法(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定商,商的位置。

  一、热身运动。

  1、看着算式直接报出答案。

  60÷20 120÷30 80÷20 360÷40

  180÷30 240÷40 420÷60 240÷30

  2、括号里能填几?

  30×()<280 20×()<82 40×()<278

  70×()<165 30×()<182 90×()<620

  3、笔算87÷3和427÷6。

  4、反馈。结合这两道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师适当板书除法法则。

  5、揭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板书: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口算,估算。

  (2)学生尝试笔算。学生自练,师巡视收集学生的各种典型情况。并进行板书。

  反馈。

  ①判断对错。你能告诉老师哪一个竖式是正确的?为什么?另外三个竖式错在哪里?为什么?

  ②结合小棒图理解算理。

  ③结合正确的竖式说说92÷30是怎么算的?提问: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④做一做。30÷10 40÷20 64÷30 85÷40。请四位同学上台板演。

  (3)笔算192÷30。

  学生列式笔算。

  反馈。结合正确的竖式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商4,你是怎么想的?

  (4)比较:在笔算192÷30和92÷30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做一做:140÷20 280÷50 565÷80请三生上板演。

  2、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在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三、练习

  1、选择其中一组完成计算。

  A 82÷30 102÷30 280÷70

  B 78÷20 197÷80 364÷40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练习十四,第2题。

  3、体育用品商店正在搞促销活动:

  陈老师原来打算买12只足球,用这些钱现在可以买多少只足球?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设想:

  1、计算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确,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体验。《标准》也非常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计算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其实,新课前的复习铺垫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前者,只要有必要,则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后者,有一些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人为了使教学“顺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问题,甚至人为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或者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为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我觉得有必要在课前安排一个复习铺垫的环节。因此我在课前安排了3个小练习:1、看着算式直接报出答案;2、括号里能填几;3、笔算87÷3和427÷6。

  2、要注重计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诚然,计算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注重计算的现实意义,适当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来源、现实背景和本质。

  《标准》注重了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在“总体目标”中提出:“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3、解决问题与技能形成。

  过去计算教学中单调、机械的模仿和大量重复性的过度训练是要不得的,但是,在计算教学时只注重算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对计算技能形成的过程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也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后,不必马上去解决实际问题,因为这时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根据计算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组织练习。具体地说,可以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适时缩减中间过程,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最后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掌握相应策略。

  《笔算除法》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27÷3240÷8160÷4

  2、笔算

  3)9 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1 21

  2)42 2)42

  42 4

  0 2

  2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6 26

  2)52 2)52

  52 4

  0 12

  12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P20 做一做 1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四、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

  4)4 8 6)8 4

  4 □

  □ □□

  □ □□

  0 0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 做一做 2

  五、全课总结

  《笔算除法》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

  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

  重难点

  重点: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情境导入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讲题过程

  .理解题意。

  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就是求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42÷2。

  2.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方法一:借助小棒解决问题。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先将4捆小棒平均分成2堆,每堆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堆,每堆1根小棒,也就是1个一,这样,每一堆中就有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即42÷2=21。

  方法二:用竖式计算

  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为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再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然后用被除数十位上的4个十减去分掉的4个十得0,表示没有剩余(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将个位上的2落下来,2除以2得1,把商1写在个位上,再用除数2乘1,积是2,写在被除数2的下面。2减2得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减号可省略不写)。

  3.解答。

  42÷2=21

  答:三年级平均每班种21棵。

  归纳总结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计算方法: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随堂练习

  列竖式计算。

  26÷2

  96÷3

  46÷2

  69÷3

  2。我们班向灾区小朋友捐了84本书,如果灾区每名小朋友分2本,这些书可以分给多少名小朋友?

  知识点二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

  情境导入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讲题过程

  .理解题意。

  求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就是求把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2。

  2.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方法一:借助摆小棒直观理解2÷2。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从图中看出,捆小棒,每份分2捆小棒,还剩1捆零2根小棒;再将1捆小棒拆开与2根合成12根,将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6根,正好分完,此时,每份分到26根小棒,即2÷2=26。

  方法二:用竖式计算2÷2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3.规范解答。2÷2=26(棵)

  答:四年级平均每班种26棵。

  归纳总结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要从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求出一位商后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个位落下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随堂练习

  列竖式计算。

  36÷2

  96÷4

  72÷3

  64÷4

  超市运来3车苹果,一共有84箱,平均每车运了多少箱苹果?

  三、易错举例

  列竖式计算:68÷4

  错误解答:68÷4=12

  正确解答:68÷4=17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错解分析:错误解答错在没有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正确计算方法。一位数除两位数,如果

  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要将余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四、习题金钥匙

  例三年级有90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桌,需要多少张桌?把这些桌平均放在3间教

  室里,每间教室放多少张?(教材练习四第4题)

  思路分析:三年级共有90名学生,每2人用一张桌,求需要多少张桌,就是把90名学生,每2人分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解答,即90÷2=4(张)。把4张桌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4÷3。

  解答:90÷2=4(张)

  4÷3=10(张)

  答:每两人用一张桌,需要4张桌;把这些桌

  平均放在3间教室里,每间教室放1张。

  举一反三

  例

  三年级有70名学生去植树,如果每2人用一把铁锹,共需要多少把铁锹?如果把铁锹捆一捆,这些铁锹能捆成多少捆?

  解答:求共需要多少把铁锹,就要知道有多少人参加植树和几名学生用一把铁锹。已知70人参加植树,每2人用一把铁锹,求需要的铁锹数量,列式为70÷2;把所需的铁锹把捆一捆,求熊捆成几捆,就是用铁锹数除以一捆铁锹的数量,列式为3÷。

  70÷2=3

  3÷=7(捆)

  答:如果每2人用一把铁锹,共需要3把铁锹;如果把铁锹捆一捆,这些铁锹能捆成7捆。

  五、智力乐园

  例

  小明沿着一条小路来回跑了2趟,一共跑了84米。这条小路长多少米?

  思路分析:要求这条小路长多少米,要用所跑的路程84米除以跑的次数。因为小明沿着一条小路来回跑了2趟,实际上是跑了4次,因此列式为84÷4。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2趟”是指2个来回。

  解答:84÷4=21(米)

  答:这条小路长21米。

  《笔算除法》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26-27页第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计算找联系

  1. 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2.估一估,算一算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数

  出示 2()×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

  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三、 熟练笔算方法

  1.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除数一位数

  被除数首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

  被除数首位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为数—

  2. 27页第7题

  《笔算除法》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材81-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列竖式计算:968 1456

  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老师想考考大家。

  教师出示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题卡,让学生边读题,边说出答案。

  6030=

  35070=

  24060=

  14020=

  27090=

  56080=

  42070=

  32080=

  同学们对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掌握非常好,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下面去看看同学们今天上午交上来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一:学校买来92根跳绳,如果每班3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第一个问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能列式解决吗?(9230)

  为什么用除法?(这道题是让我们求92里面有几个30,所以用除法。)

  你估计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3(个))

  9230,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师板书课题:笔算除法)你会算吗?

  出示学习指导:

  1、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2、同桌交流,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样算?

  2、让学生上台板演竖式,并说出笔算的方法。

  学生在说完笔算方法后,追问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3、出示问题二:学校十月份收到《小手牵大手,安全常相伴》200本,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让学生独立解决,独立笔算后汇报。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要看前三位)

  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商6,6应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巩固内化

  1. 用竖式计算。

  6020

  9640

  14020

  16030

  58580

  2.改错题(看书上的83页)

  3.问题三:一个足球2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获得了哪些笔算经验?说一说笔算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

  要看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5.问题四:学校组织学生秋游,共有师生280人,如果每辆车能坐50人,一共需要安排多少辆车?

  四、全课总结。

《《笔算除法》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笔算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笔算除法教案09-12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04-20

分数与除法教案08-30

口算除法教案11-20

小数乘除法教案02-24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5-29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06-08

【精品】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6-0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04-11

数学教案小数除法11-25

《笔算除法》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笔算除法》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笔算除法》教案

  《笔算除法》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33页练习八5至8题

  练习要求:

  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0÷736÷868÷960÷744÷653÷827÷414÷3

  2.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218÷2 704÷5

  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

  ⑴700÷77200÷94000÷8880÷4⑵600÷25400÷65500÷5390÷3

  二、综合练习

  1.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

  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⑵集体订正

  2.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票价{成人10元学生6元团体6元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

  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⑶全班汇报。

  三、数学游戏

  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

  2.求出商和余数。

  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

  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

  《笔算除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2、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

  54÷9= 69÷3= 40÷2 =

  600÷2= 280÷7= 300÷5=

  2、 板演63÷7= (竖式计算)

  让学生一边板演一边介绍竖式的各部分及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一) 出示学生植树的情景图。

  1、 交流情景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学生提问题。(如学生提不出例1所需要的问题,老师提示。)

  (二) 解决问题——三年级平均每个班植树多少棵?

  1、 列式

  2、 让学生口算解决问题。

  3、 你能把口算的'过程用竖式的形式表现出来吗?学生自己探究,遇到困难可以用小棒来实际分一分,然后写出计算过程。(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前后座交流。)

  4、 展示学生在试写竖式中有代表性的几种竖式进行比较,优选出正确的格式。

  (1) 板演不同的做法。(2)比较、总结出最佳格式。

  a.比较中重点讲解,直接商出21的一步做法,为什么不对?(因为4个十够分,就得先分4个十,再分2个1。)

  b.第三个竖式,四个十减四个十的0用写吗?在些讲清分完和没分完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分完就不用写,没分完就得写。

  5、 多媒体演示计算的过程,巩固理解算理。

  6、修正不对的竖式。一边修正一边思考,先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每一次除得的商商在什么位置?

  7、再找学生说是怎么计算的,并总结算法。

  8、提示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

  三、巩固练习

  1、66÷3= 84÷4=

  (1)学生自做,前后桌互判。

  (2)交流错误。

  (3)出示正确的竖式再次纠错。

  2、数学小诊所

  出示错题让学生根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纠错。

  3、 猜猜我是谁

  出示不全的竖式,让学生根据笔算方法找出空缺的数字。交流时强调说算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比较和以前学习的除法算式的不同之处。强调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笔算除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25页例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引入

  1. 一本寓言故事书5元,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多少本?

  1005=20(本) 1007=14(本)2(元)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

  186=108

  467+3=325

  10+86=

  32+57=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 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二、新授

  1. 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

  教师巡视指导。

  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

  2. 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 987=14

  3. 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笔算除法》教案 篇4

  进入笔算除法教学以来,我越来越感到困难。面对学生的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新课标教材太难了,还是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觉得原因主要有几点:

  首先,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如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回头想一想,由于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并且当时只是以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为主,缺少竖式书写格式, 试商方法,相隔时间又较长,好多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已经淡忘,而我在教学时对这部分内容只在复习时用一道练习题一带而过,没有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导致第一节课上下来给自己一个吃惊,这部分知识如果把前面知识复习的充分一些再进行新课教学,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

  其次,教材例题编写的精简,使新旧知识点的跨越度太大,新知点浓缩,使学生学得很吃力。新课标教材以其选材内容贴近生活,形式新颖活泼给我们带来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但正是其灵活多样让学生难以把握,如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时,难点较多,如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根据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 缺少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方法,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商中间有0,商末尾有0。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

  新课标教材改得比老教材活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满意。今天,我又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

  《笔算除法》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32页例7的第二题及做一做

  教学要求:

  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分钟口算练习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15÷3 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

  ⑴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⑵562÷4,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为什么?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340÷2704÷5843÷6

  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说算法。

  ⑶集体订正

  3.巩固: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

  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作业

  1.33页第一题:517÷5403÷8262÷6564÷7

  2.33页第四题。

  《笔算除法》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会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二、难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括号里最大填几?

  2、计算并且验算。

  (1)64÷4

  (2)84÷ 2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展示。

  第一条信息与问题:三年级(1)(2)两个班共捐书256本,每个班平均捐了多少本书?

  (1)齐读题目,并指名说已知条件与问题。

  (2)要每个班平均捐了多少本书应怎样列式?(指名回答:256÷2)

  (3)教学用竖式计算256÷2。

  ①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在本子上试算。

  ②师指名板演并尝试说计算过程。

  (4)师生共同交流算法。

  ①除。用2个百除以2,商1一个百,1写在百位上。

  ②乘。用口诀“一二得二”算出商1个百乘除数2等于2个百,写在2个百的下面。

  ③减。用2个百减去2个百等于0,后面还没除完,不写0。

  ④查。检查余数0是否比除数小。

  ⑤放。把被除数十位上的5放下来继续除 (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5)指名2—3名学生讲算法

  (6)师;这样计算正确吗?请你在练习本上验算一下。(指名板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7)口答。

  2、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第17页的“做一做”。

  ①、②并验算。

  432÷2 522÷3 (请二个同学板演并指名学生说说怎样计算的)

  3、计算方法。

  :大家通过学习知道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吗?

  (三)全课。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笔算除法》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9页—20页例1、例2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棒、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是济南市绿色学校,你看我们的校园美吗?说说美在哪里?

  生:我们的校园到处是绿树、小草,不管什么时候都能看到美丽的鲜花,池塘里有成群的小鱼游来游去,有时还能听见小鸟快乐的鸣叫……

  师: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你感到幸福吗?

  (从学生身边的环境谈起,导入新课,既贴近生活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不仅开心,而且很放松)

  师:这么美的校园环境来自我们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辛勤创设,来自于我们对校园环境的爱护。你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电脑出示图片:我们爱护植物、我们保护校园环境、我们参加护绿活动)

  师:我们不仅爱护校园环境,还利用“护绿小队”开展为社区添一分绿活动。这是我们三年级同学3月12日植树节那天到广场种树拍下的照片,你瞧!他们干得多起劲。

  电脑出示图片:(课本第19页主题图:同学们在植树)。

  2.引出实际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出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随时解决。)

  (2)对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说出算式,再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学生习惯直接口算,对学生来说口算难度不大)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42÷2= 52÷2=

  二 动手操作,领悟算法,重现口算过程

  (一)教学例1 42÷2=

  1.请学生动手分小棒,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先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用2个一除以2得1个2个十加上1个一商是2l。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初步探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

  3.明确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课件演示)

  教师说明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部分,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个位上的2的下面。2减去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4.师:说一说,做笔算除法时,是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的?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同桌讨论,指生回答)

  5.课堂练习,掌握算法(课本20页做一做第2题的第一排)

  (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对做题中出现的错误,集中进行分析)

  要求:订正说出笔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通过练习,重点看学生对竖式的书写是否正确,有针对性地提问竖式中某一步的含义及各个数表示的意义)。

  6.师生共同总结算法

  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二)教学例2 52÷2=

  1.学生独立计算,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得数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

  (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52÷2=26

  师:第二个竖式中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商个位上的“6”是怎样得来的?

  (同桌互相说一说。)

  4.再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指生说一说)

  6.课堂练习,掌握算法(课本20页做一做第2题的第二排)

  (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对做题中出现的错误,集中进行分析)

  7.引导学生概括总结:计算时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指生说一说)

  三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 找规律,算一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

  60÷3 30÷5 80÷4 ()÷2

  9÷3 5÷5 8÷4 ()÷2

  69÷3 35÷5 ()÷4 24÷2

  你发现了什么?

  2、 给小鸟找家(连线)

  36÷3 68÷2 84÷4 92÷4 78÷2 51÷3

  21 17 39 34 12 23

  3、课本第21页第3题

  先让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交流解题思路,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调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我们一起总结一下笔算的方法:

  1、紧紧围绕除的顺序、商的位置、余数比除数小和十位上有余数要与个位落下来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2、明确每求一位商要经过除、乘、减三步,并根据余数来决定商是否合适。

  3、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书写格式要正确。

  《笔算除法》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89页例4(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弄清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计算方法。

  2、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究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1、关注环保,触发情感

  师:(课件出示学校图片)走进高沙小学,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这里环境幽雅,真是个学习的好地方。但是在其他地方,却有很多环境被破坏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环污染图)

  看了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你想说些什么?(生谈想法)

  师:你们的环保意识真强!同学们,学校决定成立环保小组,你们愿意加入吗?

  师:让我们一起加入环保队伍,去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将生活的例子引入课堂]

  2、复习旧知,重温除法的笔算方法

  学生(出示:学校有144名学生加入环保小组,每组18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师:谁来列式解答?(144÷18)

  师:这道除法的除数又有什么特点?当除数是两位数时,你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除的?

  引导学生说:当除数是两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如果不够,再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同样每次除后,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一位数的计算,让学生回顾旧知,为引入新知作辅垫]

  二、通过比较,探索算法,发现算理。

  教学例4(1)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参加环保小组的同学越来越多。(出示:学校有576名学生加入环保小组,每组18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怎么列式?(学生列式)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144÷18和576÷18,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144÷18的商是一位数,576÷18的商是两位数。(板书课题)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144÷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除到个位,商就写在个位上。576÷18这道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了,也就是除到了被除数的十位,商的最高位就在十位上,商就是两位数。

  师:我们找准了商的位置,究竟怎样试商?商是几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9页列竖式计算576÷18,谁愿意到黑板上计算这道题?(教师巡视,生独立计算。)

  师:请板演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问:“54”怎么来的,(商乘除数得到的积)它表示多少?(用彩色粉笔写余数3)第二次是用几除以18?(36除以18)

  (课件出示商大和商小的情况。)

  师:根据这两位同学的试商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要调大,改商3。

  商乘除数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大了,要调小,改商3。

  师:在人们的努力下,环境得到了改善,看!这群小鸟要重返家园了。(课件出示)判断商是几位数,把小鸟送回家。

  在笔算除法时,先判断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就能确定商是几位数,防止把商写错位置,这对保证计算正确是很重要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审题列式,发现新知,尝试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探索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的方法,把旧知迁移到新知,完成知识的建构。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商大商小的处理办法,突破难点。]

  三、练习巩固

  1、争当环保小卫士:不用竖式计算,判断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用竖式计算:414÷18 832÷52

  3、解决实际问题:课本P90第3题,第4,P91第8题

  4、巩固提高:P92第11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训练,同时利用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处生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哪些地方做得好?你掌握了哪些知识?你能说说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么算的吗?

  《笔算除法》教案 篇9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购书的录像或画面、练习十五第1.3题)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选一题,说一说笔算过程。

  2.口算下面各题。

  20×430×650×580×4

  40×690×570×360×7

  3.写出与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

  31465263872174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呈现购书的录像或画面,请学生描述购书的情况。之后,请学生提出问题。

  (2)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一本《作文选》多少元?”的方法,从而列出算式84÷21。

  2.教学用“四舍”法试商。

  开始前,可进行谈话:我们已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数21不是整十数,怎样想商呢?

  (1)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交流。

  学生有可能用口算答出84除以21商4,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把21看作20来想商。此时,肯定学生正确完成了计算,真棒!

  接着,由谈话引出试商:要想算84里面和几个21,既要看十位,又要看个位。这道题中84.21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商4。如果被除数、除数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该商几,该怎么办呢?我们来想一想,除数是整十数来试商,是不是会比较方便些。下面咱们就用尝试一下。

  (3)师生共同经历试商过程。

  请学生说出把21看作几十试商?之后,试除……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用20试除得到的商4称为“初商”。“初商”是否合适,必须进行检验。

  (4)完成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提问:

  “谁能说一说你是把除数看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观察一下例题和做一做中的题目,除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这三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说明:除数个位数是1、2、3、4的两位数,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

  3.教学用“五入”法试商。

  (1)接上面的购书情境和问题,引出第(2)个实际问题。

  由学生说出算式:196÷39

  (2)尝试试商,完成计算。

  让学生想一想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用学过的方法,把39看作30来试商,商6大了,再改商5,另一种把39看作40来试商,商4小了,改商5。之后,教师将196改成194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方式试商,看试商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把194÷39的两种试商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便些。

  接着让学生把这首题做完。

  (3)做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教师概括说明:除数个位数是5、6、7、8、9的两位数时,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时1,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4.引导概括

  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两种情况,概括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法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请学生独立填写。填写后,组织交流。

  由交流中出现的不同填法。比如20×()<85,()里可以填1~4各数(当然也可以填0,但无实际意义)。教师要特别指出: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想商时,要选择除数与1~9中哪个数相乘的积小于并且最接近被除的数。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请学生口答或直接把各题的准确商写在书上。开始前,可以根据本班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比一比”谁的速度快、抢答等。

  3.完成练习十五第3.4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试商?怎样检验初商是否合适?

  2.教师强调: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除数个位上是1、2、3、4,可以把尾数舍去,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除数个位上是6、7、8、9的两位数,试商时,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

  初商是不是合适,要用它和除数相乘的积与被除数比较进行检验才能确定。

  《笔算除法》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81,笔算除法(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定商,商的位置。

  一、热身运动。

  1、看着算式直接报出答案。

  60÷20 120÷30 80÷20 360÷40

  180÷30 240÷40 420÷60 240÷30

  2、括号里能填几?

  30×()<280 20×()<82 40×()<278

  70×()<165 30×()<182 90×()<620

  3、笔算87÷3和427÷6。

  4、反馈。结合这两道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师适当板书除法法则。

  5、揭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板书: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口算,估算。

  (2)学生尝试笔算。学生自练,师巡视收集学生的各种典型情况。并进行板书。

  反馈。

  ①判断对错。你能告诉老师哪一个竖式是正确的?为什么?另外三个竖式错在哪里?为什么?

  ②结合小棒图理解算理。

  ③结合正确的竖式说说92÷30是怎么算的?提问: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④做一做。30÷10 40÷20 64÷30 85÷40。请四位同学上台板演。

  (3)笔算192÷30。

  学生列式笔算。

  反馈。结合正确的竖式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商4,你是怎么想的?

  (4)比较:在笔算192÷30和92÷30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做一做:140÷20 280÷50 565÷80请三生上板演。

  2、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在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三、练习

  1、选择其中一组完成计算。

  A 82÷30 102÷30 280÷70

  B 78÷20 197÷80 364÷40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练习十四,第2题。

  3、体育用品商店正在搞促销活动:

  陈老师原来打算买12只足球,用这些钱现在可以买多少只足球?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设想:

  1、计算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确,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体验。《标准》也非常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计算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其实,新课前的复习铺垫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前者,只要有必要,则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后者,有一些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人为了使教学“顺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问题,甚至人为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或者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为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我觉得有必要在课前安排一个复习铺垫的环节。因此我在课前安排了3个小练习:1、看着算式直接报出答案;2、括号里能填几;3、笔算87÷3和427÷6。

  2、要注重计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诚然,计算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注重计算的现实意义,适当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来源、现实背景和本质。

  《标准》注重了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在“总体目标”中提出:“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3、解决问题与技能形成。

  过去计算教学中单调、机械的模仿和大量重复性的过度训练是要不得的,但是,在计算教学时只注重算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对计算技能形成的过程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也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后,不必马上去解决实际问题,因为这时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根据计算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组织练习。具体地说,可以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适时缩减中间过程,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最后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掌握相应策略。

  《笔算除法》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27÷3240÷8160÷4

  2、笔算

  3)9 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1 21

  2)42 2)42

  42 4

  0 2

  2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6 26

  2)52 2)52

  52 4

  0 12

  12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P20 做一做 1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四、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

  4)4 8 6)8 4

  4 □

  □ □□

  □ □□

  0 0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 做一做 2

  五、全课总结

  《笔算除法》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

  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

  重难点

  重点: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情境导入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讲题过程

  .理解题意。

  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就是求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42÷2。

  2.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方法一:借助小棒解决问题。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先将4捆小棒平均分成2堆,每堆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堆,每堆1根小棒,也就是1个一,这样,每一堆中就有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即42÷2=21。

  方法二:用竖式计算

  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为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再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然后用被除数十位上的4个十减去分掉的4个十得0,表示没有剩余(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将个位上的2落下来,2除以2得1,把商1写在个位上,再用除数2乘1,积是2,写在被除数2的下面。2减2得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减号可省略不写)。

  3.解答。

  42÷2=21

  答:三年级平均每班种21棵。

  归纳总结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计算方法: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随堂练习

  列竖式计算。

  26÷2

  96÷3

  46÷2

  69÷3

  2。我们班向灾区小朋友捐了84本书,如果灾区每名小朋友分2本,这些书可以分给多少名小朋友?

  知识点二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

  情境导入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讲题过程

  .理解题意。

  求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就是求把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2。

  2.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方法一:借助摆小棒直观理解2÷2。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从图中看出,捆小棒,每份分2捆小棒,还剩1捆零2根小棒;再将1捆小棒拆开与2根合成12根,将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6根,正好分完,此时,每份分到26根小棒,即2÷2=26。

  方法二:用竖式计算2÷2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3.规范解答。2÷2=26(棵)

  答:四年级平均每班种26棵。

  归纳总结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要从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求出一位商后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个位落下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随堂练习

  列竖式计算。

  36÷2

  96÷4

  72÷3

  64÷4

  超市运来3车苹果,一共有84箱,平均每车运了多少箱苹果?

  三、易错举例

  列竖式计算:68÷4

  错误解答:68÷4=12

  正确解答:68÷4=17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错解分析:错误解答错在没有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正确计算方法。一位数除两位数,如果

  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要将余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四、习题金钥匙

  例三年级有90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桌,需要多少张桌?把这些桌平均放在3间教

  室里,每间教室放多少张?(教材练习四第4题)

  思路分析:三年级共有90名学生,每2人用一张桌,求需要多少张桌,就是把90名学生,每2人分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解答,即90÷2=4(张)。把4张桌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4÷3。

  解答:90÷2=4(张)

  4÷3=10(张)

  答:每两人用一张桌,需要4张桌;把这些桌

  平均放在3间教室里,每间教室放1张。

  举一反三

  例

  三年级有70名学生去植树,如果每2人用一把铁锹,共需要多少把铁锹?如果把铁锹捆一捆,这些铁锹能捆成多少捆?

  解答:求共需要多少把铁锹,就要知道有多少人参加植树和几名学生用一把铁锹。已知70人参加植树,每2人用一把铁锹,求需要的铁锹数量,列式为70÷2;把所需的铁锹把捆一捆,求熊捆成几捆,就是用铁锹数除以一捆铁锹的数量,列式为3÷。

  70÷2=3

  3÷=7(捆)

  答:如果每2人用一把铁锹,共需要3把铁锹;如果把铁锹捆一捆,这些铁锹能捆成7捆。

  五、智力乐园

  例

  小明沿着一条小路来回跑了2趟,一共跑了84米。这条小路长多少米?

  思路分析:要求这条小路长多少米,要用所跑的路程84米除以跑的次数。因为小明沿着一条小路来回跑了2趟,实际上是跑了4次,因此列式为84÷4。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2趟”是指2个来回。

  解答:84÷4=21(米)

  答:这条小路长21米。

  《笔算除法》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26-27页第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计算找联系

  1. 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2.估一估,算一算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数

  出示 2()×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

  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三、 熟练笔算方法

  1.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除数一位数

  被除数首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

  被除数首位不够除:

  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为数—

  2. 27页第7题

  《笔算除法》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材81-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列竖式计算:968 1456

  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老师想考考大家。

  教师出示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题卡,让学生边读题,边说出答案。

  6030=

  35070=

  24060=

  14020=

  27090=

  56080=

  42070=

  32080=

  同学们对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掌握非常好,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下面去看看同学们今天上午交上来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一:学校买来92根跳绳,如果每班3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第一个问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能列式解决吗?(9230)

  为什么用除法?(这道题是让我们求92里面有几个30,所以用除法。)

  你估计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3(个))

  9230,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师板书课题:笔算除法)你会算吗?

  出示学习指导:

  1、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2、同桌交流,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样算?

  2、让学生上台板演竖式,并说出笔算的方法。

  学生在说完笔算方法后,追问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3、出示问题二:学校十月份收到《小手牵大手,安全常相伴》200本,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让学生独立解决,独立笔算后汇报。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要看前三位)

  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商6,6应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巩固内化

  1. 用竖式计算。

  6020

  9640

  14020

  16030

  58580

  2.改错题(看书上的83页)

  3.问题三:一个足球2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获得了哪些笔算经验?说一说笔算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

  要看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5.问题四:学校组织学生秋游,共有师生280人,如果每辆车能坐50人,一共需要安排多少辆车?

  四、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