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20 09:13:3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经典(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经典(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弟用实际行动改正缺点的精神。

  2.读准字音,理解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句子写通顺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运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内容的方法。

  2.理解“她是用美好的心灵,在做着送给老师的礼物哇!”与“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这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指名看拼音,读词语,检查自学。

  (三)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纠正读音。

  “商量”的“量”在课文中应读轻声“liang”,“粘补”的“粘”在课文里应读“zh1n”。

  (四)质疑、设疑、解疑。

  1.读题质疑。

  (1)谁送给谁的.新年礼物?

  (2)要送一件什么样的新年礼物?

  (3)为什么要送这样的新年礼物?

  2.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设疑,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指名回答问题,解疑。

  教师可出示填空练习的方法,检查读书情况。

  ________送给________的新年礼物。

  弟弟把________做为新年礼物送给老师。

  这礼物代表了弟弟送给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读懂课文内容。

  1.“弟弟”他们小队商量要送给老师什么样的礼物?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让学生思考后分点回答。

  他们小队经过商量,准备送给老师一件有意义的礼物。怎样有意义呢?一是要好,比去年的好;二是要自己动脑筋做;三是不能花钱买。

  (3)“弟弟”要送给老师的礼物是什么?

  ——一个认真书写的作业

  本。

  让学生读第5自然段,从文中标画出有关句子。

  (4)指名读句子。

  “这是我送给老师的新年礼物。”

  (5)课堂讨论:“弟弟”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学生通过阅读3、4、5自然段,从中理解“弟弟”是在邻居小苇撕破了他的作业

  本,“弟弟”非常生气,“瞪着眼睛”,脸“气得红红的”这种情况下,才说出这句话的。联系上文可以看出,这之前,“弟弟”对谁也没有说这件事,因为这是他们小队同学悄悄商量的。从“悄悄”一词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这次行动是有计划的,秘密的,事先不宣布,不张扬。二是想用实际行动给老师一个惊喜。这次“弟弟”说出实情,可见是气愤极了,同时也可看出“弟弟”对送给老师这件新年礼物非常重视,十分珍惜。

  (6)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第6、7自然段。

  思考:

  从什么地方看出弟弟”对这份特殊形式的礼物非常珍惜?边读边标画出有关句子。

  (7)指名读句子。

  “这一阵子弟弟做作业

  之前,总是把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擦了又擦,做算术总要在草稿纸上演算好了,才誊在作业

  本上”。

  这段话作者从两个方面写出“弟弟”非常认真地做这份特殊的“新年礼物”。一是做前把桌子擦了又擦;二是先在草稿纸上算好才抄在本上。由此可见“弟弟”是在用实际行动向老师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他要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正因为“弟弟”这样认真,所以他现在的作业

  本“又平整又干净”,字写得“又工整又清秀”,一连几次都得100分。

  (8)“弟弟”以前的作业

  什么样?

  让学生联系上文,读第2自然段,展开讨论。“弟弟”原来的作业

  写得“毛毛草草”,错别字多,算术常出错,老师提醒,爸爸教训就是“改不了”。

  (9)对比讨论:“弟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正确答案:

  ①“弟弟”长大了,所以作业

  就写好了。

  ②“弟弟”想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

  ③“弟弟”爱老师,想用改正缺点的实际行动,献给老师一颗真诚的心。

  (六)读懂重点句,理解内容。

  1.出示句子:

  “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

  2.讨论:

  (1)“真诚”是什么意思?“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为什么又是“最好的礼物”?

  (2)“真诚”就是真实、诚恳。作为一名学生,送给老师一份认真书写的作业

  ,确实算不上什么礼物,但是因为“弟弟”过去学习不专心,做作业

  不认真,老师提醒,爸爸批评他都改不了,现在“弟弟”用实际行动改正了缺点,进步了。这份礼物寄托着老师的期望,家长的希望,表明这是“弟弟”进步向上的开始。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正因为这本作业

  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说这是一份最好的礼物。它代表了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对老师的一颗真诚的心。

  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紧扣中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雨铃铛》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雨”这一主题,激发、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像,感受大自然的美,知道一些雨方面的知识,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本篇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情趣,是一篇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学生语言,训练学生语感能力,获得初步情感体验的好课文。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和背诵诗歌,进一步体会到诗歌的韵律美。

  设计理念:

  在识字教学中创设多种情境,开展多种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愿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识字效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实践达到通读课文的目的。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想象,鼓励求异探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3个生字,会写7个字,能按笔顺写字,写得正确、端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使学生在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3.能够想象春景,续编儿歌,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运用形象有趣的识字方法,认识13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想象春景,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学方法:

  自主,合作学习法、游戏法

  教学策略:

  分角色朗读、谈话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铃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学写生字“雨”。

  1.小朋友们,黄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想)

  2.那请小朋友们,闭上你的小眼睛。{教师摇铃铛}

  3.睁开眼睛,听出来了吗,是什么礼物呀?(生齐答:铃铛)

  4.真行,一下子就猜到了。好,我想请你们来摸一摸它,谁来?谁还想模?

  5.谁能说一说这个铃铛是什么做的呀?(预设:铁、金属)

  6.,因为铃铛大多是铜或铁等金属做的,所以啊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偏旁,金字旁。现在看老师在黑板板书{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铃铛”}

  7.请个小朋友把这个词读给我们听一听。

  a(如果对):真好,铃字的后鼻韵读得很标准!(板书líng)铛在这儿读轻声(板书dang)。你再给大家读读好吗?(生读:铃铛)太好了。一起读读!(齐读)

  b(如果不对)老师加上拼音之后,你会读得更准确,再来试试。(生读)太好了,后鼻韵和轻声都读得很到位。谁再读读?(再指名读)一起来读读。(全班齐读)

  8.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见一种更美丽的铃铛,它可不是金属做的,它是雨做的。

  小手指(请准备),跟老师一起写写“雨”这个字。(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说:一笔横不能太长,二笔竖,三笔横折钩一定要钩起来,四笔竖像笔直的墙,滴答滴答滴答滴答,4颗小水珠从房檐上落了下来,被风一吹都往哪儿倾斜啦?(生:右边)记住它的方向啊。

  在写这个字时哪个地方要特别注意呀?(指名说:四个点不能太长,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先写中间一竖再写最后四个点,四个点的顺序是先左边后右边)

  请同学们拿出《生字书写本》,在本子上先描一个,再写一个“雨”字。

  9.把这个字送到词语里去,全班一起齐读课题——雨铃铛。

  10.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哦,你们的问题都在问雨铃铛究竟是什么样的。{教师一边读一边板书“?”}

  11.{教师播放视频及雨声}

  细细的春雨落在房檐上,滴答滴答越聚越多,化成了一粒粒小水珠落了下来,你们听它的声音多像铃铛,所以啊我们的诗人就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雨铃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你们想读一读这好听的儿歌吗?(想)

  2.在读之前考考大家,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问老师、读拼音、问同学)

  你们知道的识字方法真不少,真是聪明的孩子。

  3.学生自读

  请快速打开课文57页,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上你喜欢的办法解决它,和生字宝宝交上好朋友,开始把。

  4.教师范读

  这篇课文老师很喜欢,很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你们想听吗?(想)

  好,认真听,如果听到你不认识的字听清并记住它的读音做好指读的准备。

  5.全班齐读

  看到小朋友都听的很认真,那现在全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雨铃铛》起——

  6.认读生词

  (1)词语宝宝看到大家读的这么认真,它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和你们做游戏,想不想和它们玩呀?(生:想)

  (2)这些词语宝宝在小铃铛的上面,请一位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把铃铛摘下了。(指名)小老师读1遍你们读2遍。

  (招呼:“呼”轻声)

  (3)小朋友们真厉害,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每个词读2遍。

  7.学习生字

  (1)词语难不住你们,生字宝宝你们也一定能读好,生字宝宝变成了小雨点从空中落了下来,谁读对了老师就把可爱的小雨点送给他,好吗?(指名读)

  (2)现在,我们开火车读。

  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看看这列小火车开的怎么样,开的好不好。火车火车开哪里?

  (3)生字宝宝和小朋友们玩了好久,该回家了,请小朋友们每个字读2遍,把它们送回家把。

  8.再读课文

  生字宝宝们回到课文中,还认识它们吗?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如果你的同桌读的好,请你画一朵小红花送给他。

  9.推荐同桌读

  (1)哪些小朋友获得了小红花,骄傲的举起你们的小手?

  (2)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棒!没有得到小红花的也不要灰心,下次你一定能得到。

  (3)谁觉得自己的同桌读的不错,想推荐他把课文读给大家。

  能说说为什么推荐他?

  既然你的同桌如此相信你,那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嘛?(指名,再指名)

  (4)全班同学我们一起读一读。

  三、入情入镜,熟读背诵。

  1.学习第一句

  (1)孩子们,春姑娘来了,带来了阵阵春雨。那同学们这场春雨是大雨还是细雨呢?

  (2)你怎么知道的是细雨的?/你从哪个词知道的?(沙沙响)

  (3)是啊,“沙沙响”(贴词卡)表示的是春雨的声音,细雨洒在房檐上的`声音,那我们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读?(轻轻的)

  你来试一试,谁能读的更好?

  (4)春雨轻轻的,细细的,女生们来读一读,这句话 (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房檐上)

  (5)春雨轻轻的下着,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下春姑娘轻轻的脚步。读——

  2.学习第二句

  (1)春雨轻轻的下着,淋湿了房檐,可房檐到底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己快速读读第二句话,配合插图,答案一定回出现。

  (2)谁找到了房檐在哪儿,能上台来贴一贴。(贴对了老师标红)

  (3)他贴对了吗?把掌声送给他。

  (4)哦,这就是房檐(ppt图片)

  房檐挂上了一串串的——水珠。春风吹来,有一串小水珠落在了我的手上,谁能把它挂在房檐上?(请生挂)

  (5)他挂对了吗?(对了)挂就是由上往下的悬在空中,伸出你们的小手,春姑娘送给了你们每人三颗小水珠,我们一边读这句诗一边把它挂在房檐上吧。(师生共同做动作,一边动作一边读)。

  (6)房檐上挂满了一串串水珠就像小铃铛一样,男同学来读一遍。

  3.学习第三句

  (1)师:在课文里还有一种声音,你找到了吗?指名回答。(丁零当啷)

  (2)听!丁零当啷的雨滴声和声音很像?(铃铛)

  {师出示铃铛并摇一摇}听!铃铛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提醒学生把丁零当啷读得清脆、响亮)好的,那一阵春风吹来,小铃铛唱起歌来了,谁来读一读这句。(指名)

  (4)好的,又清脆有好听,全班再一起读一读。(齐读)

  4、品读第四句。

  (1)你们好听的声音把谁招呼来了?(指名回答:小燕子)。

  (2)春雨在招呼小燕子干什么?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3)孩子们,谁能和黄老师打打招呼吗?

  (4)哦,你打招呼用上了手,用上了口。所以招呼,招字是提手旁,呼字是口字旁。以后小朋友们和别人打招呼也记得要用上手和口。

  (5)想一想,春雨会如何和小燕子打招呼呢?它会说些什么?谁也想试一试?

  (6)是的,那让我们变成春雨,一起热情的招呼去小燕子吧,起——

  (7)让我们读的再活泼热情一些,不然小燕子课听不见,起——

  5、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春姑娘带来了春雨,送来了美丽的雨铃铛,让我们再一次美美的读读课文,感受春姑娘的美丽,雨铃铛,起——

  四、拓展提升,开拓视野。

  孩子们,小燕子飞回来了,可是它对雨铃铛说,春天只有我回来太寂寞了,请你再去招呼些朋友们,让他们回来让春天更美更热闹吧。

  那你们想想春雨还可以招呼谁呢?它又会怎么和它们打招呼呢?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一会儿我们来说一说。

  交流汇报。

  果然,在大家的招呼下它都会回来了,春天更加热闹美丽了。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想象雨铃铛的美丽。起——

  五、总结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听听一首儿歌《下雨沙沙》,一起再次去感受春雨的欢快。(播放下雨啦)

  回家记得把这首儿歌分享自己的把把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喜欢上这个神奇的雨铃铛,下课。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昂首阔步”和“振奋”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重点部分叙述的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祖国的强盛使广大侨民倍感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对中美友谊和祖国强大的欣喜与自豪之情。

  教学难点:

  理清重点部分叙述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媒体设计: 投影片

  教时安排: 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16 友谊的航程

  2.教认课题里的生字词

  (l)出示“友谊(yi)”字卡,指读生字“谊”两遍,齐读“谊”的意思是感情,“友谊”就是朋友之间的感情。

  (2)“航程”本是指飞机或船只航行的路程,本课中指中国海军舰艇出访外国的航行路程。

  3、你有什么疑问?(指名说)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l)画出课文里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端注音,读准生字的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弄清下列带点字及词语的意思:争睹卓越比赛侨胞振奋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l)依次出示有加点字的词语。

  (2)指名读词,正音。

  (3)指名解释词语,教师敲定答案。

  圣迭戈:美国西南部的一个城市和海港。

  争睹:争抢着来看。“睹”是看的意思。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侨胞:侨居国外的人。

  振奋:振作奋发。

  昂首阔步:抬起头迈开大步走的样子,

  奔走:奔跑。

  秘鲁:南美洲西临太平洋的一个国家.

  3.指名5人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4.齐读课文。

  三、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1.教师范写,提示注意点。

  卓、赛、侨、振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3.教师展示写得好的宇,表扬字写得好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读抄词语。(文后练习3暂不要求造句)每个词语抄两遍。

  2.读课文。思考:课文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部分叙述的层次,体会过渡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文后练习3)学生对照课本,有错误就自己订正。

  2.指名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分段。

  (l)提问:这篇课文的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第2—4自然段是重点部分,主要写了中国海军访问美国的情况)

  (2)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这样三段来解读:

  第一段(第l自然段):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舰艇编队来到美国圣迭戈军港访问。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写中国海军的访问,既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民倍感振奋与自豪。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还访问了美洲其他三个国家,以及这次出访的意义。

  2.学习第一段(第1自然段)。

  (l)指名读。

  (2)这一段里的“深情厚谊”、“浩瀚”、“抵达”三个词语谁会解释?(“深情厚谊”就是深厚的感情;“浩瀚”是形容水面辽

  阔,无边无际的样子;“抵达”就是到达)

  (3)为什么要写“1997年的一天”“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这些词语?这问题等学到下面的课文再谈。

  (4)小结:第一段写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到达美国本土圣迭戈港的时间和经过的地区。

  (5)齐读第一段。

  3.学习第二段(第2—4自然段)。

  (l)第2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这个自然段一共有九句话。第l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这句话谁能换个说法吗?(中国军舰有史以来第一次抵达美洲大陆)联系第一段里的内容,为什么要写“1997年的一天”、“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些词语呢?(是为了突出这次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美洲大陆的重大历史意义)

  ③第2和第3句说了什么?(学生答)(板书:奔走相告争睹风采洋溢着欢乐)问:“奔走相告”是什么意思?(我奔跑着告诉你,你奔跑着告诉他)“风采”是什么意思?(指美好的仪表)

  ④上面第l句和第2、3两句话有因果关系,因为中国军舰第一次访问美洲大陆,所以人们奔跑着互相告诉,纷纷赶来争着看中国军舰的风采。来看的人这么多,圣迭戈军港才一连几天都洋溢着欢乐友好的气氛。那么中国军舰和中国海军的风采怎么样呢?美国海军官兵看了有什么样的印象和反应呢,请齐读第4、5句。(学生读“中国海军……伟大的祖国”)问:这里的`“士气高昂”、“举止文明”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士气高昂”指军队精力旺盛;“举止文明”指一举一动都显得很有教养的样子)“舰容整洁、士气高昂、举止文明、充满自信”充分显示了中国海军的风采,给美国海军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军军官的一句赞语,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评价:“卓越的精神”、“无上的光荣”,这是多么好的赞语呀!

  ⑤请默读下面第6到第9句,谁能说说这四句话是承接着上面哪一句话来写的?(学生默读后答:这是承接上面第3句话,写出了圣迭戈军港怎样洋溢着欢乐友好的气氛的)这四句话还可以分成两层来看:第一层是第6、7两句,说的是中美两国官兵一起野餐,一起进行体育比

  赛,还举行联欢会共同演奏乐曲。请齐读这两句。(学生读“在美丽的……中美乐曲”)提示:这说明了两国官兵的欢乐和友谊。

  ⑥下面第8、9两句是第二层,讲的是美国海军军官的家属和附近的美国人欢迎中国水兵的场面。请齐读这两句。(学生读“美国海军军官……你好,中国”)提示:这两句写美国人民对中国水兵非常友好,增添了军港欢乐的气氛。

  ⑦齐读第2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怎样概括第2自然段的意思,读了第3自然段就知道了,请齐读第3自然段再回答。(学生读第3自然段后答:可以用“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来概括第2自然段的段意)(教师板书:赢得美国人民的友谊)

  ②这一自然段用“不仅……而且……”的句式,在课文里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对!这是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之间的过渡段,它在中间承上启下,起联结作用。

  ③那么第4自然段主要说了什么也就可以知道了,谁来说说?(可以用“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和自豪”来概括第4自然段的意思)(板书:使旅美侨胞倍感振奋、自豪)问:“旅美侨胞”指什么人?(指长住在美国的中国人)“倍感”是什么意思?(加倍感到)

  (3)学习第4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了华侨看到中国水兵的风采时高兴的表现,谁能说说其中表示中国水兵风采的词语?(学生答)(板书:雄姿英发昂首阔步)问“雄姿英发”是什么意思?(姿态雄伟,生气勃勃)再问:谁能说说其中表示华侨高兴的词语?(学生答)(板书:忘情狂奔欢呼雀跃)

  ③第2至第4句写了当地的和专程赶来看望的两位华侨的话语。谁能说说其中表示华侨倍感振奋和自豪的词语?(学生答)(板书:激动兴奋兴致勃勃热泪盈眶扬眉吐气)问:什么叫“扬眉吐气”?(形容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

  出示: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兴奋呢!

  真是扬眉吐气呀!

  这两个句子都是表示华侨倍感振奋和自豪的心情,用了惊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请齐读一下。(学生读)谁能说说这两句表达感情的不同方式?(前一句是用反问句表达的,后一句是正面表达)

  ④这一自然段说的是中国舰艇编队的来访,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那么朗读的时候,当然要带着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来读了。

  ⑤齐读第4自然段。

  三、小结本课教学内容

  这节课,我们给课文分了段,讲读了第一、二两段,知道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来到美国圣迭戈军港访问,既赢得了美国军民的友谊,也使旅美华侨倍感振奋和自豪。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思考文后练习4。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以及自豪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回答:第2—4自然段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课文是怎样将它们联接在一起的?

  二、继续讲读课文

  学习第三段(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是一个结束全文的段落,一共有三句话。第l句说了什么?(学生答)问:“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留下了一道蔚蓝色的航迹”表示什么意思?自答,蓝色通常是象征友好的,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在太平洋上留下了一道友谊的航程。这一句略写了中国海军访问其他国家。

  3.第二、三两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问:一位外国记者对这次访问评价怎样?“无法用海里来计算”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友谊深长,无法衡量)这两句写了这次访问的重大意义。

  4.这一自然段三句话都点明了题意,而第3句话末尾直接用上了课题,从而结束了全文。

  5.齐读第三段(第5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着重记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美国圣迭戈军港的经过,展示了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带去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访问美国圣迭戈军港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所以作了详写,访问其他三国只是一句话带过,这是略写,详写部分既分清了层次,又用过渡段起联接作用,这些写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四、造句练习

  1.复习“昂首阔步”、“振奋”这两个词语的解释。

  2.联系文中的语言环境,体会它的用法。

  3.口头造句。

  4.把所造的句子写上练习本

语文教案 篇4

  【课前透视】

  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

  如:“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

  三、质疑

  1、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了解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理,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闪光透明宝藏足迹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二、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问题假设:

  1、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3、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4、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从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角色选定。

  熟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习的热情。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学生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五、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

  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

  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

  刨根问底:追究事情的底细。

  相关链接

  1、中国化石网:

  2、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是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生活于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将全新世以前的生物称为古生物,全新世以后的生物称今生物或现生物。大部分古生物已经灭绝,仅有少数古生物仍延续至今,称为活化石。古生物死亡之后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

  3、化石与地层

  构成地球表层成层的岩石,叫做地层。地层本来是一层一层地沉积而成的,一般来说,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所以下层地层的年代比上层的古老。但是,由于地球表面不断运动,地层也会随着上升、下降、扭曲等,使地层顺序发生某些变化。

  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地层一层层地重叠,像书页一样,保存着地球上生命世界的历史记录,化石就像这巨大历史书中的文字。人们根据地层中的岩石,可以分析出地层形成的年代,而其中的化石,就是推断当时生命世界的根据。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养成良好的诵诗词的习惯

  3、通过背诵,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美,学会善于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教学重点]

  1、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养成良好的朗诵读诗歌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中国的月亮“一片冰心”,她寄托古往今来诸多文人雅士的美好情感。也有人说,随意拾起一本古诗文的书,轻轻摇晃,哐哐当当地能掉下好几轮的'明月。今天我们一起拾起苏轼那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明月”。

  二、推进新课

  (一)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宫阙琼楼绮户婵娟不胜寒丙辰(板书)

  请一名同学朗读,强调读准字音的要求。

  (二)读准节奏

  2.幻灯片展示节奏划分。听名家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三、分析新课

  (三)读出情感

  3..师生共同探究词人的情感变化。

  由此引出小序内容并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打出幻灯片)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秋节。当时作者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4.全班齐读后教师点拨诵读诗词的要求:(打出幻灯片)

  ①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②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③有感情。

  5.分析上阙

  明月什么时候才有呢?我举着酒杯仰问青天。不知天宫中今晚又是哪一年?我真想驾乘着长风回到月宫,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宫殿,太高太寒冷了,让人禁受不了。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人摇动,那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好呢?

  明确:上阙主要写:把酒问月。对宫阙(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

  情感变化:悲伤—矛盾—无奈(板书)

  第一次朗读比赛:推荐两位男女同学朗读比赛。

  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须读出矛盾的感情。

  师范读,并请学生在老师范读后,再次朗读。

  6.分析下阙

  月亮照过朱红色的楼阁,又低低照进了雕花的窗户,照着失眠的人。月亮对人世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变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只希望亲人能健康长寿,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月色。

  明确:下阙主要写:对月怀人。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情感变化:埋怨—释怀—祝愿(板书)

  第一次朗读比赛:推荐两位男女同学朗读比赛。

  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须读出埋怨和释怀后豁达的感情。

  四、师小结

  这首词通过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五、课外拓展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师生共同体悟苏轼的豁达。集体诵读本首词。

  六、拓展延伸

  从这首词中,你在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啊,请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逆境以平常心去面对逆境。如果我们能好好的对待逆境,那么他将会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七、旧词新唱

  共同欣赏音乐《明月几时有》

  八、结束语:

  音乐很美,词也很美,明月不老,经典永垂不朽,今天我们以月开头,在课的结束,我也借着苏轼的这一轮圆月,祝愿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们花常开,月长圆,幸福常在。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

  3、人生有太多不如意,学了这首词后从中受到哪些启发?谈谈自己看法。(200字左右)

  板书:

  上阙:把酒问月:悲伤—矛盾—无奈

  下阕:月下怀人:埋怨—释怀—祝愿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3、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4、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自由、合作和探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情感

  2、研读第一封信

  二、导入

  从游子思乡的诗词导入。 在以前,通讯工具并不象现在这么发达,书信则是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他的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信,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牵挂。

  三、整体感知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重点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二封家书,是写与儿子成功之际。“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作用:

  第一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四、研读第一封信

  再次阅读第一封信,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提示学生: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

  [明确]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明确]

  首先是宽慰儿子,不必为父母担心。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4、选择学生朗读第一封信,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划出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如:“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五、小结

  著名学者傅雷在儿子傅聪远赴欧洲学习音乐后,从父亲、朋友、师长的角度出发,用笔记录下分别的日日夜夜,诉说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体会,寄托对儿子的惦念和牵挂,给儿子留下了动人心弦的文字。今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一封家书中流露出的父爱。请同学们课后先研读下一封信。

  六、作业

  摘抄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七、板书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坚强、勇敢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研读第二封信

  2、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二、导入

  新年大家总可以从长辈那收到礼物,或是一件新衣服,或是一份红包。那么你们也送给长辈什么礼物呢?

  傅聪在新年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傅雷收到这封信时,他是怎么比喻儿子的信的?

  三、研读第二封信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提示: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明确]

  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

  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欣赏艺术的喜悦;“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明确]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4、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明确]

  原文中,找到信中关于“坚强”的解说:

  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

  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在傅雷看来,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但最高境界,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明确]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

  美”。

  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四、拓展部分

  傅雷作为父亲是伟大的,他的儿子则是幸运的。或许,我们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自己的父亲没傅雷那样伟大。请同学们认真想想,自己的生活中,你可曾真的感受到父亲的爱了?

  拓展: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多重?

  五、小结

  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六、作业

  你写过家书吗?如果没有,请你选择一位亲人,给他或她写一封信,说说你一直想告诉他或她的话。如果你曾经写过,把它找出来,重温当时的情景。

  七、板书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

  宠辱不惊

  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成功后的掌声和鲜花

  坚强、赤子之心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

  识记字词,扫除阅读障碍:克扣接济唏嘘(xixu)稀罕 噩(e)耗 呵斥 诘(jie)问焦灼 伎俩jiliang)颠沛 吊唁(yan)文绉绉(zhouzhou)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nuo)诺 生死祸福猝(cu)然 昏厥(jue)满脸戚容

  阅读课文,疏通文章脉络。

  教学设计

  导入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有各的'行业规范。诚信不仅应该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更应该

  是为人处事的根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余秋雨的散文《信客》,看看我们应从主人公身

  上学习哪些优秀品格。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必要时进行合作探究),理清行文线

  索,把握文章结构。教师可板书或投影,以提高阅读效率。

  明确:

  信客:从业缘起、信客生涯、转行之后。

  编写提要,把握主要内容。

  要求简明扼要,语言平实。概括主要情节,减删细节。

  提示:

  a.从业缘起

  老信客自感失去了信誉,做不下去了,找到落魄返乡的青年。这个青年为老信客的

  诚心所动,终于接受了这份差事。

  b、信客生涯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军鸽奥斯卡和维娜为救人而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认识一些动物是人类值得敬重的朋友,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美好情感。

  4.学习根据事物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重、难点

  体会军鸽奥斯卡为救人类而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鸽子的知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板题导入

  看到文章的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理解和问题?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及提出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2.同桌互读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就集体解决。

  3.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

  1.按照理解给短文划分段落。

  学习第一段

  为什么要放两只军鸽去送信?

  学习第二段

  两只鸽子在送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哪些语句感到了你,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能打动你的语句。

  这件事是实际发生的故事,还是作者的联想,这种写作有什么好处?

  学习第三段

  他们为什么要隆重安葬这两只鸽子,碑文写的是什么?

  你此时有什么感想,请你拿起笔写一段话,写写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升华

  作者加进合理想像使文章生动感人,你还能加进自己的合理想像吗?两只鸽子在送途中还会发生哪些事情?请说一说或是写一写。

  五、总结作业

  读《向动物致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到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记本课的一些词语。

  教学流程:

  一、感情朗读

  朗读你最感兴趣的一段。

  二、字词教学

  在小组内学习字词,不理解的全班进行交流。

  三、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本上。

  3.把两只鸽子送信途中再进行合理想像,并把自己的想像写下来。

  四、迁移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

  惑 载 蜓 披

  域 栽 挺 疲

  2.仿写

  水上飞机被北极风压得离不开水面,犹如一只掉在海中的死蜻蜓。

  ……犹如……

  五、语文实践

  课外收集一些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故事,在班级开一个故事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经典】语文教案10-05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经典】05-0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8-13

(精选)语文教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