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推荐]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
三、教法设计
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四、课前准备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近戏剧,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候。蒋介石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3、与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可以直接展示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本文充分展开艺术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郭沫若十分注意在戏剧冲突中激化人物的内心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以长篇抒情独白的方式喷泻二处,以达到限度的戏剧和抒情效果。
4、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两层: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神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问题探究
《雷电颂》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我们能够从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庭,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感情。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4、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5、在朗读中不难发现作者将很多事物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别的含义?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6、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运用拟人、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爱憎。
运用排比、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7、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五)练习巩固
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内深化”部分内容,并评讲。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外拓展”部分内容。
2、拓展延伸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并配有相应的插图,要求识记有关“春天”的词语。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记忆为主,他们的思维需要借助图画、声音、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来进行。本课教学中,运用教学挂图,通过美丽的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营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识字的氛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两根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的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图画,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读准生字字音,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生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
1、春姑娘是位神奇的魔法师,她能把大自然打扮得非常美丽,你看(课件出示春光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并伴着《春之歌》的音乐)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1)注音“春”的读音,谁能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2)春风跟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春风像
(3)真好!那我们一起把这轻柔的春风读一读。
春雨(1)齐读词语两遍。
(2)春雨有是什么样的?
(3)出示春雨像 ,像 ,又像 。
同桌讨论,指名读。
(4)通过课外阅读,你知道哪些有关春雨的诗句?
(5)有感情读一读词。
柳树(1)注意两个生字的声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在干什么?真像什么?
出示春风一吹,柳树 。指名读。
嫩芽(1)注意“嫩”的声母和韵母,谁能读准它?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找一哪些是嫩芽呀!
(3)“嫩芽”是什么样儿的?
(4)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齐读这个词。
小草(1)读准“草”的.声母,一齐读两遍。
(2)你们看到小弟弟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往外钻呢?
(3)说的真棒!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布谷(1)齐读词语。
(2)它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叫的?你能学一学吗?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布谷”的叫声吧。
(4)初夏时,“布谷”常昼夜不停地叫,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杜鹃“。布谷能吃许多害虫,我们可要保护它。
燕子(1)小燕子穿什么衣服呀?
(2)你对小燕子有什么了解?
(3)齐读词语两遍。
梨花、杏花、桃花
(1)把这些花儿的名字读准,指读,齐读。
(2)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3)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美丽的花是怎样开放的?
(4)除了上面这些花外,还有哪些花也是春天开放的?
(5)齐读三个词语。
二、图文结合,巩固词义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将词语和图画对位。将12个词语的卡片分给学生,老师点出课件上某个景物,拿相应词卡的学生上来,带领同学们齐读词语两遍。
3、 班一起读12个词语。
三、齐读词语,体会特征
1、读词串,说一说每一组词串与春天的什么有关?
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
四、写字指导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组成的词“春天、布谷”。
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明确学习生字“春、布、谷”。
2、学习新偏旁。
认识“日”,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日”的字多与太阳有关。
3、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
2、朗读、背诵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草、芽、树、梨、杏。
2、学习新偏旁。
认识“草字头”、“木字旁”,书写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草字头”的字多与花草植物有关,含有“木字旁”的字多与树木有关。
3、学生看笔顺记忆生字笔顺。
4、重点反馈“芽”“树”“梨”的笔顺。
5、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教师重点点拨并范写“芽”“树”“梨”。
7、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三)语文实践活动
课外让学生采用多种途径,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或诗句,利用晨会时间进行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看懂图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挑选其中的几个生字写一写。
教学重点:
识字认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迷语。
出示课件: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
学生猜谜——月亮。
师:你们平时见到的月亮什么样?
学生自由回答。
点评:教师注意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教师出示有关月亮的照片。)
师:多么神奇的月亮!我国古代的人们创造了许多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想不想听听?
教师配乐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远古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人们都倒在地上喘不过气来。有一位英雄叫后羿,这一天,他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了一个让它给咱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王母娘娘因此给了后羿一包长生不老的仙药,他就交给了妻子嫦娥保管。
有一个叫逄蒙的坏人一心想得到这包药。有一天,他趁后羿不在就威逼嫦娥交出长生不老药,嫦娥急中生智,一转身将药吞了下去,她的身子便飘了起来,飞到空中。因为她舍不得离开后羿,便飞到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去了。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点评:一个美丽的月亮的谜语,几幅美丽的月亮的图片,再加上一个美丽的月亮的故事,已经把学生领到了美丽的月亮跟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油然而生。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师:蓝蓝的天空,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亮,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有位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儿歌。
教师配乐范读。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你们一定想把它读好,对么?那么,你想给自己提出什么要求?
学生自己提出对自己的要求,教师整理。
点评:教师的这一设计,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
师:请你打开书,一边指一边读。比一比谁最先能把字音读准。
指名读。评读。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谁愿意读读这些句子?
师:“弯弯的月儿”什么样呢?我们一起画一画吧。
(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纸上画。)
点评:学生通过画体会到“弯弯的”、“两头尖”,很巧妙。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弯弯”的事物?
学生自由回答。
师:看!弯弯的月儿多像一条小船。
对比体会:
弯的月小的船,
小的船两头尖。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点评:这样的设计,学生很快体会到“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弯弯,小船弯弯,非常可爱。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
2.课件出示: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一个晴朗的夜晚,我们坐在院子里抬头仰望。只见蓝蓝的天空,无数颗星星一闪一闪的,还有一轮弯弯的月亮,多美啊!让我们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去,这时你又会看到了什么?
点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能坐到月亮上去,太美妙了!插上想象的翅膀,美美的想吧。
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回答。
师:再来读读这两句,把我们的想象读出来。
学生自由练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指名读。比赛读。评读。
课中操:
随着歌曲“小小的船”学生自由表演唱。
四、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生字在课文中变成红色。
师: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能说说是怎么记住的吗?
随着学生的介绍,教师出示相应的生字课件,巩固识字。
2.巩固生字。
出示课件:生字
师:这些生字从课文里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自己读一读。
出示课件:打乱顺序的生字,点一个出一个生字和一部分航天器的形状。生字都出现后,背景出现一个完整的航天器。
师:如今,人们乘坐航天器,不仅可以到月亮上去,还可以飞到更远的宇宙中去呢。
点评:这里,教师的设计非常独到,将生字落在航天器的一部分上,最终组成一个完整的航天器的图形,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学性;既达到了复习巩固生字的目的,又自然的引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梦想已经一一变成了现实。同时,暗示学生打好基础就是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
五、学写生字
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
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指导写生字。
六、课后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出示课件:
1.有关的诗词。
2.阿波罗15飞船的宇航员和月球车的图片和有关月球的知识。
师:有兴趣的同学在课下可以上网,到“月亮网站”再收集一些资料。
点评:这里鼓励学生上网收集有关月球知识的资料,推荐“月亮网站”,倡导收集古诗词等环节的设计,沟通了课堂内外的学习渠道,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真正把学生当成了学习、发展的主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钓鱼》教学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教案《《钓鱼》教学设计》。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巩固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的知识。
难点:
染纸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将教师的四周布置上美丽的染纸,创设出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发现染纸的特点。
教师展示两张染纸,一张是前一节课制作的滴染作品,颜色分布不规律且较随意;第二张是图案、颜色重复且对称的染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两张染纸的不同之处。总结:染纸作品的图形和颜色是对称的,形成重复的美感。教师质疑:图形和色彩的重复效果是怎样出现的呢?
2、探究折法。以组为单位从教室里悬挂的染纸中选一张,分析其折法。每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前演示折法。学生感受不同折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欣赏扎染、蜡染作品,教师介绍其悠久的历史,并引导学生受水与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特点。
4、看书,自学染纸的方法。提问:书上是怎样染纸的?生:将颜色倒入调色盘中,将纸浸在颜色中染纸。总结:这种方法叫做浸染。
5、学生试做。
6、解决在试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问:你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了,需要帮助?生:色彩染不透。中间部分不知道怎样染?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7、第二次制作。
8、学生展示染纸作品。
9、教师展示用染纸制作的各种工艺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10、总结。提问:你在制作后还有生么遗憾?有什么收获?课后小结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发现一些新的好的方法,如运用浸染法时,用废旧报纸吸一下水分,这样能够使色彩过渡的更柔和,也比较容易揭开。
语文教案 篇6
授课时数:2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
备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丰富本单元的相关知识。
2、实践活动组织完成“初显身手”。
3、完成习作指导,学习《太阳城》,了解太阳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太阳在生活、工作、城市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太阳能创建幸福家园的美好前景。
教学重点:
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从感性上理解抽象的事物。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录笔记
1、出示书中的例子。
2、观察这两句话的特点。
3、请你积累一些这样的句子。
4、读一读。
二、初显身手
1、你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你对阳光的理解吗?
2、选择实验地点,准备实验工具。
3、仔细观察,做好相应的准备。
实验步骤:
1、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感受阳光。
2、集体演示交流,分享成功。
3、谈自己的收获。
4、撰写阳光报告,(与习作相结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经典】语文教案10-05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教案(精选)08-13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09-18
语文教案(经典)11-22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经典]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