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4 08:35:1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经典]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5篇[经典]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也和生字宝宝们见了面,过了一夜,你们再见到生字宝宝时还认识吗?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一座广播电视塔、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个巨人、黄浦江、脚踩大地、塔上、五光十色。

  2、出示生字,检查认读。

  明、浦、塔、踩、地、颗、方、了。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好吗?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二)精读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读课文第一段,说一说知道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式练习:

  ①(什么地方)有(什么)。

  ②(什么)在(什么地方)。

  (2)学生根据句式,结合第一句内容进行填空。

  2、创设情境,理解内容。

  小朋友们,有一位老奶奶想到上海广播电视塔去看一看,可是,她找来找去却没有找到,小朋友愿意帮助她吗?(师扮演老奶奶,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交流问题如下:

  (1)奶奶想到上海广播电视塔去看看,你能告诉我它在什么地方吗?(通过交流了解到东方明珠在上海的黄埔江边。)

  (2)奶奶去过黄浦江边,可是那儿的建筑物大家都称它是东方明珠。(使学生明确东方明珠是上海广播电视塔的名字。)

  (3)读第二句,既然它的名字是这样美丽,我们可得好好地夸一夸它。指导朗读,注意学生朗读时情感是否充分。

  3、把第一自然段的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教师小结:通过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们了解了东方明珠在什么地方,并且知道了它的美丽的名字。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数数一共有几句?

  2、学习第一句。

  (1)指读句子。出示“巨人”一词,看看老师,说一说,老师像不像一个巨人?说明理由。(明确巨人应该是非常高大的人)。

  (2)东方明珠像一个巨人吗?怎么体会到的?(找到词语: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并谈出自己的体会,感受到东方明珠的雄伟。)

  (3)出示课件,感受东方明珠脚踩大地,头顶蓝天的雄伟风姿。简介东方明珠:它是亚洲第一高塔,高度居世界第三,高达468米,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设计者将十一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通过三根直径九米的擎天立柱串联起来,充满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情画意。东方明珠塔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住宿、广播电视发射为一体,已成为上海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和旅游热点之一。

  (4)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让别人感受到东方明珠的确像一个巨人?示范读。

  3、学习第二句。

  (1)读第二句。说一说,读了这一句话,你觉得夜晚的东方明珠怎么样?(非常美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找句子中的词语来说一说。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我们的同学都是出色的'小画家,对色彩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说一说,可能有哪些颜色?

  (2)(出示课件,展示夜晚东方明珠的景象。)让我们一起走近夜晚的东方明珠,感受它的五光十色的美丽。)

  (3)朗读这一句,读出你对它的夸赞。

  4、再读课文,深化感受。

  (1)看了文章的介绍,老师也很想到上海去看一看东方明珠,可是由于时间紧张,我只打算在那呆半天,你们说我是白天去,还是夜晚去?说说理由。

  (2)这样吧,你们读读对白天及夜晚景象的介绍,谁读得美,我就听谁的意见。

  (3)听了你们的朗读,我觉的东方明珠白天有白天的姿态,夜晚有夜晚的风采,你们的意见我都采纳,干脆,我在那多呆一段时间,把白天和夜晚的美景都细细欣赏。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景吧。看课件,共同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东方明珠是如此的迷人,难怪到过那儿的人都情不自禁的赞叹它。齐读最后一段。(注意对“真是”的指导)

  (三)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如:对东方明珠的向往;对东方明珠的赞美;对祖国拥有这样雄伟而美丽的东方明珠的自豪。)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2、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写法。

  四、教具准备:

  搜集资料、著名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老师让每一位同学都听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首曲子,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对这首曲子的了解有多少?

  这首曲子是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首著名的圆舞曲,同学们在听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自然风光优美,建筑艺术典雅。身处城市中的我们,一定觉得森林离我们很遥远,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去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答疑解惑。

  (1)眩惑:迷惑。张目:睁眼。颁布:公布,发布。

  (2)清爽宜人:清洁凉爽,合人心意。

  (3)埋伏: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布置兵力,伺机出击。

  (4)温文尔雅:态度温和。

  (5)目力所及:视力能达到的地方。

  (6)和谐:配合的适当均匀。

  (7)森森然:树木茂盛繁密惑军队整齐威严。

  (8)和谐:配合的适当匀称。

  2、指名读课文,领略了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思考:

  (1)维也纳森林有哪些特点?

  (2)要求学生圈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学生边听边划并作旁批。

  ①景色美。

  ②面积广。

  ③作用大。

  3、请学生回答相关的语句,并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景色美。

  “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使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棵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

  “维也纳人的眼睛整天为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

  指导朗读,读出维也纳森林的美。

  (2)面积广。

  “维也纳的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40平方千米……整个国土的44%被森林覆盖。”

  “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

  这是一个反问句,把它变成陈述句该怎么说?反问句的作用是什么?

  带着自己的感受试着读一读。

  (3)作用大。

  森林具有降温的作用。

  “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的调节着气温。”

  “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灼热,只要站在树阴里,便立刻清爽宜人。”

  “我在游览维也纳郊外一座皇家猎宫时……林间更是烟雾飞扬,真是壮观!”

  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来说一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打铁时,夏季下雷阵雨时,壶里的水溢到炉子上时……

  水遇热形成的水蒸气即烟雾。

  4、质疑:皇家猎宫为何建在此处?

  说明维也纳空气清新。为明确文章中心句作铺垫。

  5、情感升华。

  (1)整体回顾,深入体会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2)指导朗读。

  (3)完成练习:

  维也纳森林,你默默地向世人展示着迷人的魅力: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业。

  阅读冯骥才的相关作品或了解中国环境问题并提出宝贵的建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2、在保护自然方面,维也纳人做了哪些事?

  ①颁布了《森林法》

  ②视草地如居室内的地毯

  ③不肯使用汽车内的空调

  ④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3、这种和谐生活的创造凭借的是什么?文章中有关键句提示吗?

  “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是缘于祖祖辈辈对这种恩赐的倍加珍爱。”

  师:是大自然与人类的友好、亲密、融合的关系,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珍爱,大自然需要人们的保护,人们生活的环境也依赖着大自然。

  4、师:维也纳森林的一切得益于上天的恩赐,更离不开维也纳人祖祖辈辈对这土地的珍爱,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看到了这一幕幕美景,同学们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可联系生活的情景。

  提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相处方面。

  6、小结:同学们,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我们跟自然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只要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样可以拥有像维也纳一样美好的生存空间!

  (二)读读背背。

  ①让学生挑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或者句群。

  说说喜欢的理由,大声朗读,争取背过。

  ②同桌互背,速记练习。

  (三)拓展练习。

  ①仿写句子。

  放眼远望,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

  仰望夜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人只知道……哪里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了本文之后,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动手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的感想整理好写在“小本本”上。

语文教案 篇3

  ○思路综述

  《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印度有一位大文豪泰戈尔,他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散文诗——《金色花》。

  二、目标展示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嗅摩衍匿祷。词语:匿笑。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指导朗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学生小组之间举行朗读比赛。

  3、表达个人感受: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为什么?(喜欢不喜欢都可,言之有理即可)

  四、合作交流

  教师导学: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请同学们品读这首散文诗,思考以下问题:

  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先朗读,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五、探究学习

  假如你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象妈妈脸上的表情吗?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六、创造性学习

  1、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2、阅读泰戈尔的《飞鸟集》。

  3、请你模仿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为题,学写一首散文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0个生字。会认6个,会写14个。并正确书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藏”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李四光的有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通读顺。勾画疑难词句,或感受深刻的句子。

  2。初步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3。搜集资料,了解李四光的光辉成就。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几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大朋友——出示李四光的头像,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李四光的生平,及他的光辉成就。

  2。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呢?让我们去读读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从故事中找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朗读)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分节指名读课文。师生评价预习效果。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先自读,再指名读,最后互读检查。交流识字方法。

  3。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地质学家,突兀,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秦岭等。

  4。完整地齐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再读课文。

  1。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适时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学好问等等。

  2。能用书上的话充分证明你的观点吗?再读课文,画出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语句。

  3。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证明观点的句子。

  有记录员作好记录,准备下节课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五 作业

  1。写写生字。2读读李四光的有关文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听写生字。

  2。交流课下所读的文章,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3。齐读课文。

  二 全班交流,深入研读。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研读有关的句子。学习方法可如下:

  1。生:李四光爱思考。如: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这块大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让他产生兴趣呢?

  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引导学生感知巨石的形象和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生:李四光好学好问。如“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指导:想象情境,进行对话练习。

  李四光怎么问老师的?同桌合作演一演。

  如:“这么大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你也试着把李四光的想法表述出来: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应该会把草地( ),可它并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

  让学生感受到李四光好问,会思考的品质。

  3。李四光又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合作演一演父子俩的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

  4。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执着、认真的态度。

  5。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再次感受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 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不懈的探索,研究出来的成果震惊世界,你从中受的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 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如:茅以升《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等等。

  板

  书

  设

  计

  7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 爱问 爱思考 执着探索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多音字,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有关天气的谚语,读读认认关于调料的字、词语。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的本领,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宇宙奥秘不断被人探索。我们知道了太阳的许多特点,有了登月之旅,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发明了能干农活的果园机器人

  机器人还能帮我们干什么?展开想象把你想象发明的机器人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明。如果对谁的发明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2.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探讨机器人的本领。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明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不过,想真正发明你们想象中的机器人,必须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你们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技能,长大后让想象成为现实。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写一篇想象作文

  1.前几天,有些孩子把想象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也交流了自己想象中机器人,孩子们的发抿创造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

  学生交流,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

  2.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想象中都有新发现。也许你有更多的发明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篇想象作文。

  学生讨论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提示:可以是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可以是行走如飞的鞋,可以推的房子,也可以是马路机器人可以说它的样子,也可以说它的奇特本领

  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4.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7.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8.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9.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10.教师引导`小结:这六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多音字,字同音不同。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11.拓展练习:交流课外了解到的多音字。

  二、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儿歌,注意带有拼音的字,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常用的调料和味道。

  3.这八个字扩词。

  4.说出另外的跟调料和味道有关的字。

  三、读读背背

  1.导入:看见蜜蜂跳什么舞,知道蜜源大致在哪儿。看到不同的花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就揭示了如何预测明日天气,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谚语,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7.背诵比赛。

  四.宽带网

  1.科学技术真神奇,可以让人在暗无天日的海底世界探索,可以克隆一模一样的一个人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掌握丰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教案(经典)11-22

【经典】语文教案10-05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天地教案04-26

语文教案[经典]04-24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