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教案

时间:2024-01-10 12:57:24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牧童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牧童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牧童教案

关于牧童教案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故事。

  3、理解寓意,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建书香校园,树文化新人课外阅读”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今天,老师就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伊索寓言》。板书,注意“寓”写法。齐读。

  2、什么叫寓言?(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出示幻灯片1)你读过哪些寓言?

  3、有没有同学读过《伊索寓言》呢?能说出其中的一两个故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大寓言家,了解一下《伊索寓言》

  4、指生朗读:(出示幻灯片2)

  相传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善于讲动物故事,是个编寓言故事的高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人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啊,狼啊,驴子等等。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

  5、师补充:关于《伊索寓言》,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这样说过;“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伊索寓言,感受一下伊索寓言经久不衰的魅力。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叫做《牧童和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读书时老师有两个要求:(出示幻灯片3)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词,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它们的意思。

  ②、思考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又明白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正音。(出示幻灯片4)

  hóulong huāng huǎng guàn

  喉咙慌谎贯

  相机进行生字教学,辨析“慌-谎”,指导“贯”的笔顺

  (2)指名读生词,正音

  (喉咙惊慌失措说谎一贯

  (3)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3、交流:文中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故事大意。(出示幻灯片5)

  (二)、精读课文,比较研读牧童前后大叫情感的不同以及村民前后态度的不同,指导朗读,理解寓意。

  1、文中两次写到牧童的大叫,一次是--,另一次是(出示幻灯片6)--牧童这两次大叫都是要告诉村民们--真的是狼来了吗?前面的大叫是谎话,后面的大叫是真话。(板书:谎话、真话)

  联系课文想一想:牧童两次大叫的心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1.2自然段,体会一下,练习朗读,谁能读出来?

  2交流读书体会,相机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

  [说假话时,他是存心要骗人,所以心里还很得意(“哈哈大笑”),所以叫的时候是--偷着乐)

  (说真话时:“吓坏了”……声音抖一点;“慌忙”,声音急一点。

  师引读--不得了了,狼已经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狼又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他再喊,“喉咙都喊破了”,声音哑一点--(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3、这两次大叫的内容相同,结果相同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1.2自然段,看看你能通过哪些词句有所发现。

  4、交流发现。相机理解词语:“闻声赶来”(提问:能否改成闻声前来?比较,加深体会,从这个“赶”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惊慌失措”是什么意思?

  5、村民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会怎样想?

  6、后来牧童说真话时,喊破了喉咙,也(板书:无人前来),质疑:这里为什么不用“赶来”?

  7、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时候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8、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牧童说些什么?想一想,就写在课文的下方,看谁写得精练,写的`精彩。

  9、交流

  10、这就是牧童和狼的故事,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故事,注意读好人物的语气。

  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最后一段,指生读。(出示幻灯片7)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12、从故事中理解寓意。

  一贯说谎?(1)“好几次”--一贯;((2)“哪里有什么狼!”--根本没有狼,1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三、迁移学习:

  第十二课还有两则有趣的伊索寓言故事,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自由选择一则寓言自主学习,提出自学要求:(出示幻灯片8)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抓住重点词,比较狐狸摘葡萄前后的心理活动有什么不同。

  3、结合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四、延伸阅读:

  同学们,伊索寓言产生于20xx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漫长的岁月的检验,现有仍有300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不妨来读一读。西方寓言除了《伊索寓言》外,还有德国的《莱辛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被后人称为四大寓言。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寓言的热爱,对书的热爱,读更多的寓言,读更多的好书。让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充实我们的智慧,点亮我们的人生。

  五、布置作业:

  1、用学习《牧童和狼》的方法自学第十二课另两则语言。

  2、读一读《伊索寓言》这本书。

  六、板书设计:

  12伊索寓言

  牧童和狼

  牧童:谎话真话

  村民:闻声赶来无人前来

关于牧童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

  师:这节课呢先来听老师念几首诗的名句,听一下这几首诗中描写了哪个主人公。仔细听好,第一首,“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第二首,“牧童归来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第三首,“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这三首诗里面都描述了谁? 学生回答(牧童)

  那么牧童是干什么的?-----放牧的儿童

  3、师:恩,非常好。刚刚那些优美的诗句描写的`是中国的牧童。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个外国的牧童,他们是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的斯洛伐克的牧童。大家对斯洛伐克这个国家熟悉么?斯洛伐克是中欧的一个内陆国家,是世界上城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还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听一下这首斯洛伐克民歌《牧童》 师板书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听录音范唱

  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2、再听歌曲

  师:“歌曲分为几个乐句?哪一句被反复唱了两遍,为什么” 生:“四个乐句,三四句反复唱两遍,因为歌曲中有反复记号。” 师总结,并简单介绍歌曲的演唱形式为二声部合唱。

  3、师范唱歌曲第一段。(问:你觉得歌曲的那一句最富有跳跃感?为什么?)生回答。(第三句)

  师总结(因为歌曲中出现了切分的节奏,这种节奏的运用会使歌曲显得活泼、跳跃)

  4、出示切分节奏X X X 并练习。

  师:“切分节奏在歌曲中共出现了几次?”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一遍歌词”

  师拍手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二)、演唱歌曲

  1、高声部旋律。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高声部旋律,请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先唱曲谱,后填歌词并适当处理歌曲,然后完整演唱高声部(轻声)。

  2、学唱二声部旋律

  (1)师范唱第一段,请学生找出与高声部不同的两句旋律。

  师:“刚才我们演唱了高声部旋律,同学们唱得非常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低声部旋律。先听老师唱第一段。请同学们听一下,低声部的那两个乐句是跟高声部不一样的?”

  教师指导学唱第二、三句旋律曲谱,后填词演唱。(教师钢琴指导音准,尤其是#4)

  (2)完整演唱第一段二声部旋律。

  3)分形式演唱并评价

  A、老师演唱低声部,学生演唱高声部。

  B、学生分男女两组进行合唱。(根据男女生音色决定所唱声部)

  (4)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三、小结:

  谢谢大家的合作,我们今天的课上的非常成功,请同学们课下自学二三段歌词并分小组演唱。

  最后,给大家布置一个小小的作业,请同学们自己搜集其他的斯洛伐克民歌,联系本节课学习的《牧童》,总结一下斯洛伐克民歌的特点。

  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课程名称: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山乡牧童》 唱歌课《牧童》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师基本信息:

  陈南南,毕业于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年在高台逸夫小学担任音乐老师。

关于牧童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语言,体会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启迪。

  教学重难点:抓住言行,通过朗读、想象,自行感悟画家和牧童的可贵品质,有所启发。

  主要教学理念:努力体现三主教学(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积极倡导语文教学生活化,体现大语文;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实现人性化课堂;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探究能力、个性化多元解读。

  主要教学方法:抓重点词句,在自主朗读、想象中探究、感悟画家和牧童的可贵品质,获得生活启迪。

  教学流程预设: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画家和牧童,今天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跟他们成为朋友。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和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自个儿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比较喜欢课文中的谁?

  A:牧童为什么?(勇敢)

  B:戴嵩为什么?(谦虚、画艺好)板书

  A:哪个句子让你看出他很勇敢?读句子。读出喊的语气

  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

  他这样喊为什么让你觉得很勇敢呢?指生读。

  听了小牧童的话,围观的人是什么样的表情?看插图体会围观的心态。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牧童真的是随便喊喊的吗?哪里画错了?读句子。扮演牧童读

  发现了别人没发现的,看来牧童还有哪点让你喜欢?(细心观察)

  B:还喜欢谁?为什么?戴嵩

  1、再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是描写戴嵩画艺好的?用横线划出。

  预设: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怎么读能让人感觉到他的画受欢迎?指名读

  用上一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用一......就......说话

  (2)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引导读出画得快的语气.

  联系插图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你们知道什么样子是浓墨涂抹,什么样是轻笔细描?

  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完成课后

  (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引导读出商人和教书先生称赞的语气)男女生对读

  (想象商人在称赞时的表情动作)当你夸奖别人时你会做什么动作呢?(竖起大拇指)表演读

  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夸赞(引导理解纷纷夸赞)

  2、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戴嵩的谦虚呢?用波浪线划出。

  (1)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拉?

  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他很谦虚?(和蔼)

  是啊,这么著名的'画家被一个小小的放牛娃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指出错误,居然还能和蔼地对牧童说话,这位画家多虚心哪!谁能用和蔼地语气读出来。

  (2)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他很谦虚?(连连拱手)体会读好句子。

  学习了课文你想对课文里的人物说什么呢?

  出示:我想对戴嵩说:

  我想对牧童说:

  我想对围观的人说:

  除了课文里的人物,你还想对生活中的谁也来说一说?

  老师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遇到问题能向牧童那样勇敢,而当我们成功时,也不要忘了虚心!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

关于牧童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认识的字。理解“弄、蓑衣、卧”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

  一、课前三分钟: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

  二、解释题,知作者

  1.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的去感受诗人笔下的童年。我们先来读读单元导读,看看单元导读给我们提出哪些要求?

  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一首有关牧童的古诗。板书>

  牧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注意,“牧”的左边是“牛”,写的时候要先竖再提。

  老师:牧童是什么意思(放牛羊的孩子)。谁了解吕岩,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吕岩字洞宾,唐代。传说是八仙之一。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诗人吕岩因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所

  以被称为“逍遥大仙”。

  三、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诗)自己先读读吧,读上两至三遍,读通诗文, 读准诗中的每个字、每个词。

  师:读诗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状态,非常好。

  2.指名诵读:谁来单独为大家读读

  正音:这个 “蓑”字,是平舌音,写的时候要注意它是草字头,有一种草就叫蓑衣草呢!用手指书空一遍,可别漏了中间的一横。

  过渡:读诗不但要一丝不苟,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要读出节奏和味道来。

  师声配合读。师前四字,生后三字。

  3.齐读:

  四、多诵读悟诗情

  过渡: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画面。有人曾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想象是诗的翅膀,是诗的灵魂,请同学们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看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象? 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生说

  (一)师 :从哪句诗感受到的?(草铺横野六七里)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象?

  1.指名说,“铺”

  你找得很好,这个“铺”字让你想象到什么?(草长得很茂盛,像平

  铺开一样)一个铺字,铺出了草的厚度,真舒服,谁能把这种舒服的感觉读出来?

  再读这一句还有 看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像?学生说道六七里:真的六七里吗?“六七里”在这里是虚指,就是说呀,这原野——非常广阔,你读读。铺得再广阔些,再读。

  3.看着这样的原野,你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指名说。(郁郁葱葱 绿草如茵 一碧千里 生机盎然 )

  引读: 草地仿佛一块无暇的绿毡,在铺展,生读:草铺横野六七里 郁郁葱葱像碧绿的画卷在铺展 ,生再读草铺横野六七里

  4.在这么广阔的草地上,牧童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小结:对,牧童就是这样,在原野上自在地玩,自由地乐。这广阔的原野带给了牧童多少的乐趣啊,一起读读这句。

  (二) 过渡:一个“铺”字激活了我们想象,再往下读读,让我们再往下读读,我们还看到怎样的画面?

  生说: 师 :从哪句诗感受到的?( 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哪个词激起了你的`想象(弄、三四声)。弄是什么意思 ?诗中弄笛就是——(玩弄笛子)

  师:这是怎样的笛声(断断续续,隐隐约约,不成曲调,想怎么吹就怎么吹。)、

  师:这真是“短笛无腔信口吹。”真是三四声吗?与前面哪个词对仗(六七里)

  师:想象一下笛声和晚风在干什么?(嬉戏,玩耍)笛声戏晚风,晚

  风戏笛声,与其说是笛声在逗弄晚风,不如说是牧童在逗弄晚风,其实牧童想借笛声来表达什么呢?(愉快,轻松的心情)

  师:我们从一个弄字上不但能听到声音,还能读懂这个字眼里包含的情趣,想象一下在广阔的原野上牧童还能听到哪些声音。生自由说 师:也许我们还能欣赏到一场音乐盛宴呢?

  谁来给大家读读。

  指导朗读:笛声高了,引读笛弄晚风三四声 低了 引读

  让我们再读吕岩的这两句诗,读出牧童的悠闲与自在:(齐读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三)过渡:前面两句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哪个字又激活了你的想象?

  生说: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请你看看插图,你仿佛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再读诗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卧:想象一下,他是怎么卧的?

  他就是这样,随心所欲地,想怎么卧就怎么卧,多自在啊,谁读读这句?透过插图和这个卧字,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这么自在的感觉,我们一起在读中享受吧。

  老师:读诗一定要联系诗句想象,这样才能进入诗中,进入画面,和诗中的人物,作者在一起,体会他们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来读这首诗。再次体会牧童的这份悠闲与自在。

  (音乐起)生齐读全诗

  师:通过刚才的学,诗人笔下的牧童仿佛就在我们面前闪现。吕岩为什么会写这样的牧童呢?让我们看一下吕岩的资料

  吕岩:字洞宾,唐代末年进士,当过两次县令。正遇到农民起义,兵荒马乱的,带领家人逃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传说到山中学道,不知所终。

  生于兵荒马乱的吕洞宾多么渴望能过上这样休闲自在的生活。谁能读出这种渴望。

  师:这是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就用我们的朗读把这幅画面展现出来吧。

  五、背诵默写

  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绿草如茵,耳畔牧笛声声,老牛品草静静,夜晚清风习习,高空明月朗朗,牧童卧草眠眠,多么惬意的画面呢?让我们把这画面记在心间,指生背。

  师:让我们把这美景流淌在笔尖,请同学们默写古诗。

  总结:诗人先通过环节描写,再写人物,他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童年生活。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看到的是儿时生活的一个个小镜头,如果我们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就会成为一幅流动的画。

  六、小练笔。

  七、拓展延伸

  总结:其实,向往这样的生活的又何止吕岩一人呢?

  让我们一起连起来读读——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你),无是亦无非。

  师:这些诗都是写牧童的。 如果你以后再听到短笛声,——你可能会想起一个人——(生:吕岩);你可能会在心中念起一首诗——(生背诵《牧童》,再齐背诵。)

  师:从此,你对牧童不再陌生,尽管你们相隔千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也相信写牧童的诗还会延续,写牧童的歌不会间断。

  八、作业

  1.课外收集以牧童为主题的诗,与同学分享感受。

  2.有感情的背诵《牧童》并默写。

【牧童教案】相关文章:

牧童优秀教案03-05

《牧童》古诗03-08

《牧童》教学反思07-01

牧童小学作文09-28

牧童教学反思04-12

《牧童》教学反思05-15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07-19

《牧童》教学反思(15篇)02-13

《牧童》教学反思15篇11-05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7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