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5 09:28:55 教案 我要投稿

(荐)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课文的美和大自然的美。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通过有感情、带有想象的朗读,品味诗歌的形式美和课文内容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趣,在对自然的观察、体会与思考中,感悟自然。

  2、激发学生说、写的兴趣,续写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2、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美。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同学们,让我们先一起欣赏一首歌(教师播放《好大一颗树》。提问:听了歌曲,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揭示课题: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写树的诗《想当一颗树》。(板书课题)

  4、生说说自己读了题目后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的特点:

  1、指名读课文,提问:读了诗歌知道了什么。(由二、三名学生接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

  2、组织学生讨论,谈谈对课文的初步了解。

  (1)课文共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分别写了树的什么特点?

  (2)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吗?

  炙热:像火烤一样的热,形容极热。

  姿态:词语有两层意思,一是姿势、体态,二是态度。课文既描述了大树的样子、体态,也暗示着”大树“那种为人处世的态度。

  雅量:宽宏的度量。诗中指大树为了他人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3、指导学生用一段话概括出树的'特点。

  4、给学生思考两分钟,然后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联系生活,理解课文,感悟诗情:

  1、师: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优美概括的语言,激起人们的思考、遐想与激情。下面大家再仔仔细细地品味诗句,看你能想到什么。(提示学生抓住“沉默”“姿态”“雅量”“幽默”这几个关键词去产生联想)

  2、生:读诗句,谈谈自己想到的事情,想到的人。

  3、课下的思考题:这首小诗是写树还是写人?什么叫借物喻人?课外找一找写树的诗文。

  四、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尽量用上诗中的词语。(见演示文稿)

  大树常常是()寡言、不吵不闹,它()挺拔,不怕()的太阳,有甘于奉献的()。有时候,大树也很顽皮(),悄悄和你开个小玩笑。

  2、朗读课文。

  3、抄写生字新词。

  五、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熟,背给家长听。

  2、抄写新词,一个写4遍,生字扩词,并听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情况。

  2、师: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始终没有离开过绿色,离开过树木。古老的诗歌中有树(《咏柳》),现代的诗文中更是有树(《鸟的天堂》等)。

  二、比较阅读:

  1、出示《鸟的天堂》课文,读一读其中写大榕树的部分,与课文《想当一颗树》比较,有什么不同。

  2、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即说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3、出示《好大一颗树》的歌词,说说此文与《想当一颗树》的异同。

  (如《好大一颗树》与课文《想当一颗树》相比,也挖掘了树的特点,但《好大一颗树》赞美的是树的高大、坚韧、奉献、胸怀宽广的品质。)

  4、引导感悟《想当一颗树》等诗文带给我们的启发。(小诗表面写树,实际是写人。)

  三、读诗文、听音乐、想画面: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说说自己听读诗文后,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3、指导朗读背诵。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续写《想当一颗树》。

  2、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闲适.猎奇.流溢.兴趣盎然.莫名其妙”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反复品读中,结合老人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

  3、感受老人那种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和美好情怀;

  2、理解这一幅画的的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侧面描写对人物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由题质疑

  板书课题“一幅画和一个人”,提问: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这些疑问:

  1.我想知道是一幅怎样的画和一个怎样的.人?

  2.我想知道这幅画和这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想知道这个人和这幅画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把字音读正确。

  2.出示重点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粗犷 闲适端详 猎奇 景致 挽留 山坳 流溢

  郁郁葱葱 漫无边际 兴趣盎然 莫名其妙

  3.出示一个( )的人和一幅( )的画,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适当的词语,并说出自己填写的理由。

  4.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熟悉课文,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出示中心话题,形成探究主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人和这幅画,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找一找,画一画,并说说理由。

  3。自己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4。最后全班交流,以读促悟,读中感悟。

  学生可能会从四个方面的入手谈自己感动之处:

  1.围绕老人的外貌和手的细致描写来谈。

  2.围绕老人的动作描写来谈。

  3.围绕老人的语言描写来谈。体会老人的执着与坚强。

  老人的语言很简单,在和我的多次对话中都是回答简单的一个字——“啊”,竟有六次之多;话虽不多但很纯朴的一个老人。

  4.围绕老人的那幅画来谈。

  “两个小人儿,都握着铁锹,在种树。” 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两个”来感受老人内心的孤独。

  二、抓重点段落,升华情感。

  围绕课文最后一段的情景描写,体会老人的美好情怀。结合重点词语“歌声”“身影”“晚霞”的特殊含义来理解?

  三、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全文。

  四、拓展练笔

  假设老人当选了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你打算怎么给他写颁奖词?练一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

  教学重点:

  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个生字。

  2、初步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认准生字,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部分难理解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画出文中生字组的词语,再次认读。

  (羞怯、海藻、飞驰、骏马、愈来愈美)

  2、出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提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要多读几遍,长句在读时要停顿得当,把握好节奏。

  3、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画“?”

  二、再读课文,自主解疑

  1、点拨:

  刚才老师巡视中,发现同学们读书非常用心,积极思考,提出了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大都不必等老师讲,只要你有耐心,反复读文,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一定能自主解决。

  2、学生自主解疑

  提示:解决一个问题,就在“?”旁边画“√”。

  三、交流解疑收获

  师:你自主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生:我通过查字典,了解到“姗姗”一词的意思是“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师:除了查字典、词典,还有什么方法理解生疏的词语含义?

  生:我是联系句子猜出“惺忪”这个词的意思的。“……像是刚睡醒还没睁开惺忪眼睛的脸。”我想,“惺忪”指的是人刚睡醒时,眼睛看东西模模糊糊的。

  师:你真聪明。

  生:“岛上人,都是画中人。岛上人,又都是画师。”这句话我开始不明白,后来,我就一边读一边想象,觉得“我”眼前的这幅图是动态的,它反映的是岛上人生活的一幅大画。岛上人做什么,画上就有什么,所以说,岛上人,既是画中人,又是画师。

  师:你真了不起,通过想象,你对语言的感悟就丰富和深刻了。

  生:受他的启发,我虽然没见过“琉璃浮漂”,但根据他名字中的这几个字展开想象,我也好像看见一样,它浮在海面,是光滑透亮的。

  师:为了了解得更准确,下课后,我们还可以———

  生:查资料!

  四、作业

  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我家门前的海》教案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由疑导入

  师:上节课,我看了看同学们没有解决掉的问题,如:为什么说“海浑身颤动……”“追逐应接不暇的目光和飞驰的好奇的心。”是什么意思?等等。

  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老师建议同学们好好研究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想想本文用的最多的写法是什么?

  生:这篇文章很多地方都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

  师:好,认识到这一点,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把本文三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吗?

  出示:

  在渔家孩子的眼里,大海像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研读课文

  学习建议: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海是多变的脸、牧场和画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交流阅读体会

  1、师生接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冒号的用法。

  师:(读)人们都说渔家孩子有着海一般晶莹的生命:

  生:(接读)心,装着海;眼,此文转自淘.教。案网流动着海;笑,就是海的声韵……

  2、说说读读“多变的脸”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所得。

  生: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海的多变。

  师:你最喜欢什么状态下的海,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各自选取喜欢的语句,开始诵读。)

  师:在作者的情感中,大海的多次变脸,他都喜欢。我们一起读读这三句话:

  出示:

  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

  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

  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

  追问:为什么?从下文中找找答案。

  生:作者喜欢有丰富感情的大海,在他的.眼里,大海像父母亲一样亲切。

  3、问问答答,真正读懂“牧场”这部分内容。

  出示同学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一一解决:

  (1)“望不透的绿草”“开不败的白花”指什么?

  结合“牧场”的真正所指去想,此处的“牧场“是大海,那海水就是望不透的绿草,那浪花就是开不败的白花。

  (2)为什么说“海上牧场,放牧着渔家人今日的欢欣,明日的希翼?

  联系上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去想,海里的资源丰富,人们圈起来海水养殖场更是珍品无数,贻贝、扇贝、盘大鲍、蛤蜊等等水产品会为渔家带来经济效益,使渔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4、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在“画”这一部分中表达的情感。

  读读这部分文字,说说你脑海中想象出的画面。(指名若干个学生依次说)

  小结:

  这那是一幅画,真真正正的是一副动态的画册呀。新奇的我们爱看,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画中人——“我”更是看不够。

  放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把作者的憧憬读出来。

  想像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

  四、回归整体,赏读积累语言

  再读全文,用笔画出你欣赏的语句,好好地再读一读。

  五、作业

  读读“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并继续从文中采集好词,写在后面的白框中。

  六、板书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爱家、爱父母的纯真情感。

  2、继续关注和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和指读读书的习惯。、

  3、指导学生认识11个汉字,会写“个,大”

  教学重难点:认识汉字11个

  教学准备:字卡、ppt

  课前热身:

  同学们我早就听说我们(香城)小学的小朋友特别不错,我想和大家交个朋友可以吗?我叫董世美,你们知道怎么称呼我吗?大声的喊怎么喊,小声的喊怎么喊,亲切的喊怎么喊?真有礼貌!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他是谁呀?(出示会听娃娃,播放录音)

  一、课前导入(随文识字:“家,的,有,)

  想和会听娃娃成为好朋友吗?我们的课堂比赛又开始了,看看哪个组的孩子能得到会听娃娃送出的四颗星星,就能和它交上朋友。挑战开始,你们看,它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字宝宝,它想听听谁会读?

  出示字卡——“家”

  指名读。会听孩子认真听(1个孩子读,你的音发得真准啊,请你教读,)

  帮“家”找三个词语朋友(老师的灵耳朵一听到组对的词,就情不自禁的会跟读,大家也可以像我一样)

  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在家里有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有家人的地方就有我的家

  出示课题:——我的家

  谁的家?我的什么?(这个“的”字是轻声,大家轻轻的读,读得真好听,让老师再听听你们那动听的声音。像这样要轻轻读的字还有——出示爸爸,妈妈,这样叫起来才特别的甜)

  过渡:冬冬用了一首儿歌来介绍自己的家,这首儿歌就藏着我们语文书的,翻开书,小手轻轻得指着,听冬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的。

  二、初读课文,正字音。

  1、听录音读课文(孩子听读课文时,不发声音,小手指着,背打直,听的姿势真美,恭喜四个大组都得到会听娃娃的赞美,一个听讲星送给大家)

  2、跟老师读课文(会听的孩子也会读,跟老师读课文,小手指着,我读一句,你读一句)

  3、自己读文(读得真好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宝宝可以问同学,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4、同桌共用一本书读文,交换指读(相信你也能像他们读得这么好,和你的同桌共用一本书,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请左边的同学美美读课文,右边同学帮他指着,认真听,注意听清字音。交换读。反馈:觉得你的同桌读的好的请举手,用你的掌声夸夸他,得到同桌帮助的请举手,掌声恭喜你又进步了。)

  5、请生读文,反馈字音(老师听到你把“快乐地”音发得很准,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个词语,老师再请小朋友,老师最喜欢你读“幸福”时的表情,你领着大家读读这个词语,在请小朋友老师最喜欢你读“爸爸爱我,妈妈爱我的那种骄傲劲,你领着大家骄傲的读读这两句)

  6、过渡:你们能读准课文字音,听清老师要求,会听娃娃又要表扬大家了,两种听讲星送给大家。得到听讲星的小朋友们,冬冬请大家去参观她的家。

  7、出示插图

  三、精读课文,悟幸福

  1、这是冬冬的家,爸爸在,妈妈在,冬冬在,注意说话完整。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说明他们很——(高兴、快乐、幸福)

  2、过渡:是的和家人在一起有很多快乐的事发生。谁来说说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

  3、读词卡“快乐”

  4、过渡:在这首儿歌里冬冬告诉我们,他感到快乐的事是——“我有一个幸福的'家”(齐读。读出自豪感,幸福感)

  5、创设情境: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读句子: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播放音乐,)

  过生日时,爸爸妈妈精心的为你准备饭菜,悄悄买好你最喜欢的礼物,接过这个礼物,你会快乐的说:出示句子“爸爸爱我妈妈爱我。”(评:你真幸福啊!礼物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你生病时,爸爸妈妈既要工作,还要挤出时间照顾你,当你看到他们为你累红的双眼,你会感动的说:(出句子“爸爸爱我妈妈爱我”)(评价:你真幸福呀,父母无私的付出那也是爱)

  爸爸爱我妈妈爱我,你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什么:谢谢爸爸妈妈!(师评:懂得感谢,是孩子对父母的爱,把这份感激带给你的爸爸妈妈,告诉他们出示:我也爱爸爸妈妈

  你们互相爱着,关心着对方,这就是“幸福”让我们大声的骄傲的告诉大家“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带着你的幸福,带着你的微笑,让我们读读课文。(会听娃娃听到了你们幸福的声音,看到同学们快乐的表情,他说他也很幸福,奖励大家第四课听讲星,他表扬大家说:听出幸福棒)

  四、巩固识字,写字。

  1、哎呀,我们光顾着做操,你看一些调皮的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跑出来了

  2、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调皮的宝宝跑出来了。

  3、你能为这些生字宝宝找到他们的家吗?字宝宝请大家叫两遍他们的名字,在为他们找一个词语朋友,他就回家。谁来送第一个字宝宝回家

  4、这两个字宝宝的家在哪里呢?(田字格,好吧让我们把他们送到田字格里吧!右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书空,眼睛要亮晶晶,看老师是怎样写这些字的。

  5、你发现老师在写撇捺时的小秘密了吗?

  6、拿出你的铅笔,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找到这两个字描一描。注意我们写撇捺的小秘密呀!

  7、终于把他们都找回家乐,你们看他们在课文中高兴的给大家打招呼呢?

  8、让我们再来美美读课文。

  五、拓展总结

  孩子们,在家里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我幸福的长大,在学校里,——爱你,我也爱——

  孩子们不管在哪里,都有爱着你的人,好好的爱你身边的人,你的父母,你的老师,你的同学,让我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你看,充满了爱,连听讲星也对着大家幸福的笑了。

语文教案 篇5

  一、质疑引入,读题质疑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 “俺家的园子”是个怎么样的园子呢?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读,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3. 分小组读课文。注意在评价中正音,特别是“嗡”、“蝙”的读音。

  4. 读完全文,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俺家的园子”给你的感觉吗?

  三、细读课文,感受美好

  1. 根据同学发言细读1~3段:

  (1)默读课文,你能从中了解到这段给俺们介绍了什么?

  (同学交流,适时点拨同学抓住要点简洁地说)

  (2)园子是美的,充溢了生机,请想象着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的模样再次朗读这三段。请同学读,师生一起评价后再有感情地读。

  2. 学习第4段。

  (1)这一段写了园子里的(太阳)。作者写这里的'太阳与众不同,请默读这段,看看这园子里的太阳在作者笔下是怎么样的。

  (2)交流感受到的太阳的特点。(亮)

  (3)作者写太阳的这个特点,采用(总分的方法),为了突出它的亮,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描写?请同学读出相关的语句,注意把自身的体会融入朗读之中。在同学互评中进一步引导同学感受园子的亮。

  (4)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提出批注的那一句话。(质疑,以引导同学深入地感知这园子是充溢光明的,充溢健康的,更显出其美好)

  (5)再读这段话,齐读、赛读。

  3. 学习第5段。

  (1)读完这段,借助批注,俺们对这段话就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自由、活力)。你觉得哪些地方能显现出自由,请默读,批注序号。

  (2)交流,注意引导同学完整而有条理地述说自身的想法。

  (3)是啊!一切都(活了)!都有……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让这一切活了起来?再次引读这一中心句,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段的体会。

  (4)自由练读,再次感受这园子的自由与美好。

  (5)赛读,齐读。

  (6)引读最后一段。

  四、积累背诵。

  这么美好的地方大家想记在脑海中吗?把你喜欢的段落自由地读一读。把你喜欢的语句抄一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09-17

【经典】语文教案10-05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教案(经典)11-22

语文教案07-20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优秀教案02-28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高二语文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