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4 09:03:2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锦集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溢、添、拆”等12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洋溢,喧闹,冷酷”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复述故事梗概,把握故事的主旨。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

  3.从故事中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深刻含义,明白“与人交往要和善友好”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几次情节的对比来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

  明白故事带来的深刻道理并运用到生活实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请同学上台讲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导入语:同学们之前都看过哪些童话故事?谁上台给咱们讲讲《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你们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今天学习新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看看学完之后你又有怎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疏通文意: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简单复述。

  (生回答并总结)(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1.请两名同学,一个扮演旁白,一个扮演巨人,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在读完之后,给予及时的朗读指导。

  2.接下来请同学们4人为一小组,按照以下3个问题进行5分钟的讨论,也可以列提纲的方式进行讨论:

  巨人几次斥责孩子们?

  每一次孩子们又都是怎样反应的?

  每一次都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最后结局怎样?

  巨人最终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

  在讲的过程中,锻炼同学们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例如:理解“洋溢,喧闹,冷酷”等词语的意思。

  3.请同学们齐读巨人明白的第9自然段,并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深刻含义。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把“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句话让学生进行换句表达,增强表达能力的同时能够让这个道理深入孩子们的心里,并指导自己以后的生活。

  (五)总结全文,回顾知识

  请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总结本节课后所学习的内容,可以从字词、情感等方面来谈谈。

  (六)课后作业

  搜集其他童话故事来读一读,下节课与同学进行分享。

  五、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独立识写本课的10个生字,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旁批,弄清公路“呼吸”的方法,认识其作用。

  4试着自主阅读,自己动手批读。

  5唤起学生爱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弄懂公路“呼吸”的原理。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认识公路“呼吸”的作用。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师生查阅有关科技环保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读题

  1你知道什么叫“呼吸”吗?(让学生有意识地呼吸,体会人是用肺呼吸)真奇怪,公路也会呼吸?

  2为什么课文题目中的呼吸要加上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公路是怎样呼吸的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下作上记号。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2同桌讨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解决。

  3交流通过讨论理解的生词。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同学们,让我们借助旁批,自由地读课文,想想公路是怎样呼吸的?

  1自读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呢?

  我读懂了公路“呼吸”是科学家创造发明的、清除空气污染的一种方法。

  读懂了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是——汽车尾气……

  3哪一段是介绍公路是怎样“呼吸”的。请你找出来再读读。你明白了吗?

  让学生先自读、自悟。再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全班讨论,给学生探究的`充裕时间,教师相机点拨:公路两旁的土壤“吸附” 汽车尾气,土壤中的水溶解了尾气中的一部分“氮氧化物”以“呼”出,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变成肥料。

  4文中说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多媒体画面展示自学题:

  让公路通过来一些,人们就能,同时还能为土壤增加!公路“呼吸”有两个作用:

  5让学生再读课文,把自己新的感受批在书上。

  6科学家们发明了这一举两得的好方法,你们还有哪些好办法能清洁空气,保护环境,都说出来,我们听听,然后把它批在书上。

  四、拓展思维,提高兴趣

  《会“呼吸”的公路》简洁、明了地给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改造城市环境,绿化、美化家园。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也做一名合格的环保卫士,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维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的环境。

  附:板书设计

  16会“呼吸”的公路

  土壤吸附溶解汽车尾气(净化空气)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9个生字,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味课文合理的想像,初步了解打比方手法的运用。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味课文合理的想像,初步了解打比方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桥吗?清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知识。(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课题,说说什么叫远景图?

  3、介绍茅以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理解的和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交流、讨论。

  2、课文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一座桥由哪三部分构成?

  二、细读课文、体会

  1、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 作者在文中设想的.几种桥梁的特点分别是什么?选出一种它的特点你最喜欢的桥梁,并说说理由!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将主要内容勾 、点出来,总结归纳)

  2、作者何以能设计出那么多特点新颖的桥梁的?

  (原因: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你认为他的想象是不是异想天开呢?为什么?(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

  3、初步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

  我们平时在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的样子时,除了对这种事物具体描绘之外,为了说明得更清楚,更形象,常常会使用一些说明方法。

  出示句子,读句子,说说它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

  4、总结

  三、延伸创作

  同学们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你难道不想让自己的幻想将来成为现实吗? 请同学们也设想一种具体的桥,并用图画和文字表述出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1、要求:(1)、大声读课文;(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将课文读正确。

  2、反馈:(1)、你会读吗?(2)、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3)、识字游戏:a、向字宝宝挑战; b、抽牌读 c、开火车读 (4)、读词语(生自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三、学习课文1、4两段。

  1、读了词语,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人种的葫芦,怎么样?出示挂图,看看图,你想说点什么?

  2、课文哪一段写了这一内容?

  3、学习第一段

  (1)、学生读。用横线划一划描写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a、反馈

  b、读词组:雪白的.小花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

  说词组

  c、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2)、哪一句话看出这个人很喜欢自己种的葫芦?

  4、学习第四段

  (1)、这么好的葫芦,最后长大了吗?哪一段讲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2)、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了,你着急吗?读出着急的语气。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你伤心吗?读出伤心的语气。

  5、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3、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生活环境中的树木,把喜欢的树画下来,准备张贴。

  结合自己的观察,向爸爸妈妈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教师:查找有关树木的资料,以及人类保护树木的各种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学生朗诵表演《轻轻地》。问:小朋友还记得小兔、小狗是怎样爱护小草的吗?一起朗诵。

  2、出示课题。谈话:大家这么爱护小草,又是怎样对待树木的,齐读课题。

  3、启发学生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记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穿、暖、冷、伞、热”。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朗读。

  (1)认识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教师通过范读或领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轻声词语。

  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停顿。

  5、齐读课文。

  (三)、认记生字

  1复习“木、日、 、穴”4个偏旁。(指名认读)

  2指导认识“ 、 、 、 、 ”5个新偏旁。

  3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不、开”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不、开”的笔顺,按笔顺先描写,再独立写两个。

  2、展评:学生自查字纠。

  五、作业布置: 把“不、开”每个字

  六、板书设计: 不、开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2、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做“开火车”游戏,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2、听写生字“不、开”。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2、讨论第二段。

  (1)出示“掉光叶子的小树”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2)出示“爷爷为小树穿衣服”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爷爷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找出写爷爷保护小树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启发想象:这时候,小树的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树,会对爷爷说什么?

  (5)指导朗读,师范读,学生模仿。

  3、学习第三段。

  (1)看图说话。出示“枝繁叶茂的小树”图,指导学生观察。问: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

  (2)讨论过渡:小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那小树又是怎样帮助爷爷的?

  (3)四人小组自读第三段。看图体会爷爷和“我“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4、朗读全文。指名分段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三)、指导书写生字“四、五”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认识“四”中的新笔画“竖弯”,知道“五”的第二笔“竖”

  要斜一点。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书空笔画笔顺,先描红再独立写。

  3、展评:学生自查自纠。

  (四)、扩展活动

  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五、作业布置: 把“四、五”每个字带拼音写两行。

  六、板书设计: 四、五

  七、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四、五”

  2、朗读课文比赛。

  (二)、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中左边的词组: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漂亮的衣服、雪白的云朵。指名读,并用这些词组练习说话。

  (2)出示“ 读读说说”中左边的词语,完成词语搭配。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暖和的( )。问:还有什么是暖和的?

  四人小组补充完成“绿色的( )。漂亮的( )。雪白的( )”

  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组练习说话。

  (3)扩展练习。

  完成词语搭配:清清的 高大的

  弯弯的 可爱的

  四人小组练说“什么样的什么”形式的词组。

  四人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课本剧,在全班表演。

  3、开展“小记者采访“的活动,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挑选几名“小记者“在班中自由采访,教师巡视点拨。

  挑选几对在班中展示采访过程,引导学生评价。

  (三)、练习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各两个。

  —( ) 人—( )

  —( ) 父—( )

  —( )

  2、写出反义词。

  冷—( ) 关(guan)—( )

  3、组词。

  爷( ) 棵( ) 穿( )

  爸( ) 课( ) 窗( )

  五、作业布置: 练习说话:人与自然。

  六、板书设计:和谐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这节课我们上语文课,学习《长歌行》。

  2、长歌行中的“行”是什么意思?

  3、再请同学们看诗中读者的位置上写的是什么?

  4、通过预习,你对汉乐府民歌有何了解?

  二、初读感知韵律

  1、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诗文: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的三个生字,把诗读准。

  第二遍,希望你能把诗读顺,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朗读

  第一名学生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正确。

  第二名同学读,请其他的同学听他的节奏,是否有韵律。他读的是那种韵律。

  师生小结,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读,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不一样,但一句话中的节奏必须一样。

  3、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自由的将这首诗读一遍。

  三、品读体会情感

  1、同学们读得真好,其实读古代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的有节奏,更重要的是读出作者的感受。

  2、指名读

  3、你觉得诗中那句话最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使你最有感触?

  4、齐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感受?(珍惜时间)

  四、精读想象意境

  1、古人说,感知于外而受之于心,作者是看到了什么景物,让他触景生情,发出了如此慨叹呢?请大家默读诗文的前四句,读时想一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看看注释,还可以借助插图品一品,作者因何而感慨。后与同桌交流你的收获和困惑。

  2、学生自学并交流。

  3、汇报。

  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景物?读一读那句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不按着四句诗的顺序,先说那一句都可以。

  (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什么意思,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太阳一出来露水就干了?早晨是露水最大最圆,最美好的时刻,可太阳一出来,顷刻间,就干了,你独到这里,有何感受?是啊,朝露易逝,时间就像它一样,很快就没有了,所以最着说——(生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作者抬起头,举目四望,看到了什么?你冲那看出来的?读一读,美吗?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了美?把这种美读出来。这美丽的景色是永久的吗?为什么害怕秋天?读到这,你读出了什么感受?说出来,(重点理解“焜黄”“衰”)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是啊,春花好,仅三月,少年时,转眼逝,使人于是想对同学们说——(齐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让我们齐读一、二、三句品味时间的短暂。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这一句写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慨?他看到了什么?是呀,何时归呀,何时都不归,他们一去不复返了,就如同时间一样。是呀,春去春会回,青春却难复,抓住了现在就是抓住了青春,失去了现在就是失去了一生,这正是——(齐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齐读全诗。

  五、悟读自我升华

  此时此刻,我们知道了时间的宝贵,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男生,女生,分别齐读,品意悟情,熟吟成诵,直至背诵。

  六、扩读学习拓展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刻地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他们用不同的诗句,表达着共同的心声,你知道有哪些诗句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等无花空折枝。同学们让这些诗句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激励着我们不断向上,永远前进!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1)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课后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置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示范 “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五、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不开心的事,但对待这些事的态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玲玲遇到了一件不开心的事,她是怎样把坏事变好事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大山里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读懂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你们爱自己的家吗?有个山里的小朋友也很爱自己的家,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二、示情景图,初读课文

  1、示情景图,放音乐,生自由读

  要求: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教师正音。

  3、去掉拼音自己试读。

  4、指名读。

  5、出示词语自由读。

  6、开火车读,指名领读。

  7、认读生字(注:在认读二类字的过程中,要扩展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自学词的能力。

  三、理解课文

  找出你喜欢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四、配乐赏读

  分段指导朗读,带着感受读。

  五、拓展思维:

  可以唱家乡、画家乡、说家乡、读家乡、写家乡。

  六、小结:

  短短的两小节,让我们欣赏了一幅有声的'画和一首无声的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认读词语:

  二、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我”。

  2、出示生字卡片“我”。

  3、学生拼读,识记字形,并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

  4、分析字形,口头组词。

  5、学生书写练习,教师范写,学生在拼音本上写生字。

  6、学习“家、丁、叫、行、半”,方法同上。

  7、学生齐读生字。

  我:笔画比较多,教师要示范,写好这个字的关键斜钩要充分展开,写得比左边部分高长,其实也可以遵循写好汉字的规律——左低右高。

  家:这个字历来是书法中的一个范字,字形难以掌握,让学生充分观察这么多撇的长短,让他们和睦相处,下边的弯钩要写在田字格的左边。

  行:注意左边两撇要上下取齐下撇稍微长些,竖不要长了,占一半。

  三、巩固练习:

  拼音本上写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01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教案:《尊严》07-01

小学语文教案【精】01-15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1-15

【精】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26

【热】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教案【热】01-26

小学语文教案【荐】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