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时间:2025-01-15 09:04:1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教学准备】

  有关地震的图片及文字片段。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观看有关地震的画面。

  (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画面。)

  2、学生谈谈对地震的认识和感受:

  说到地震和看到这些画面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3、教师导入:

  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初步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回答与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父子了不起。)

  三、紧扣了不起,直奔重点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质疑: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划一划,小组内交流。

  四、师生交流,重点感悟

  1、关于父亲的了不起:

  ⑴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①说说你的体会。

  ②学生说体会:

  (悲痛、看到了希望,决心去救儿子。)

  ③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引)──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④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对儿子说的那句话。是哪句话呢?那我们该怎样读这句话呢?

  ⑤出示幻灯片1。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⑥个人读,评议,齐读。

  ⑵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说位父亲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①说说你的体会。

  ②学生谈体会:

  (父亲的决不放弃,一定要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③指导朗读:

  过渡:父亲的了不起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⑶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出示幻灯片2)

  ①师问: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是对什么的描写?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是对父亲的什么描写?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

  ②学生谈体会:

  (救助的时间之长、救助的艰苦、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决不放弃、有责任感、遵守诺言。)

  ③师小结: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板书:爱)

  ④师:谁愿意读一读这个句子,读出你的体会?

  ⑤指名读,范读,分组读。

  ⑥引读:

  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关于儿子的了不起:

  ⑴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无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①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如此恐惧和危险的情况下,7岁的他是那么镇定,还能安慰同学们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自己,相信父亲一定会实现自己的诺言的。)

  ②师小结:

  是啊!我们看出了儿子对父亲的信赖,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难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儿子深深地信赖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齐读)。

  过渡: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儿子的了不起?

  ⑵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①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儿子是个无私的`人、先人后己、关爱他人的人。)

  ②联系上文,说说你对颤抖的理解。

  ③教师小结:

  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是因为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给了他力量。──(生说)

  ④师小结:

  父亲和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赖,(板书:信赖)也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样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些什么感受呢?说说看。

  3、老师总结:

  从这对父子身上让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父亲的爱和真诚的诺言为儿子提供了力量的源泉;儿子由此充满了对父亲的信赖,对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

  (出示幻灯片3)

  4、回家后把你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5、课外阅读《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1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

  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细,你的确体会到的。

  (学生补充: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是什么是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

  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指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讲。

  3、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这就是一种积累。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在极其危险的时刻想着遇难的孩子,这种无私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你收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2、师出示课件。

  3、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新词

  (3)想一想,试一试: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一句长句子讲清楚。

  2、检查

  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品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把你认为父亲了不起的地方,用你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体会体会

  2、汇报:

  (1)第二自然段的冲,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用冲字读一读这句话引读该段

  (2)与其他父母比,这位父亲了不起之处?

  (3)父亲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交流

  (4)投示12节,读,说说这位父亲的哪些举动感动了你们?

  (5)引读父子见面时的对话,分角色读

  (6)这段对话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句?投示儿子的话,体会齐读12~19自然段

  (7)齐读儿子让同学先出去的话

  3、总结。

  四、启发扩散:学习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爱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爱的,儿子又从这伟大的父爱中得到了怎样的力量。

  大声快读、整体感知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故事的梗概。读的过程中画下不认识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接读课文、复述故事

  操作:选定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记录出问题的地方,然后集体纠正;指定一二名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小声细品、提出问题

  要求:轻声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亦可选择重点段落细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把自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

  归纳问题、小组探讨

  操作:老师归纳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小组的形式集体探讨,边探讨、边读文、边记录。老师巡视深入小组与其共同讨论,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要求:针对刚才小组内的讨论,自己找出有关段落反复默读品味,重新写下感受。

  整理思路、班机汇报

  各组指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整理笔记、反思收获

  整理自己在这节课中所提过的问题,参加讨论过的问题,得到的收获。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深入的体会文章当中描写的是怎样的一位父亲,他的伟大之处在哪里?而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回忆故事、简评父子

  操作:回忆上节课我们的学习,简单的说一下你认为这是一对什么样的对父子。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赏析词句、品评父子

  操作:

  1、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

  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子了不起。

  2、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的去朗读它。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废墟。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些客观的环境,给这位父亲的救援带来的极大地困难和危险,然而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当其他的父母哭喊着离开的时候,这位父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父爱的力量,终于掘开层层废墟,看到了希望。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既是父亲挖掘下去的动力,又是儿子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的信念。因为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真诚的承诺,才有了儿子的: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可以看出儿子是从父亲那里学会了爱!爱父亲!爱别人!

  角色转换、感悟真情

  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如果出在当时的情景当中,你会怎样做?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各种角色(父亲、儿子、警察、),来体会当时他们不同的心情。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要注意不同人的语气、语速和动作。

  深情、齐读课文,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作业:

  1、写一篇对文中父亲的人物赏析。提示:可以通过对文章当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来进行分析,还可以把这位父亲与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现加以对比进行赏析。

  2、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爱的,儿子又从这伟大的父爱中得到了怎样的力量。

  大声快读、整体感知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故事的梗概。读的过程中画下不认识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接读课文、复述故事

  操作:选定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记录出问题的地方,然后集体纠正;指定一二名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小声细品、提出问题

  要求:轻声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亦可选择重点段落细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把自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

  归纳问题、小组探讨

  操作:老师归纳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小组的形式集体探讨,边探讨、边读文、边记录。老师巡视深入小组与其共同讨论,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要求:针对刚才小组内的讨论,自己找出有关段落反复默读品味,重新写下感受。

  整理思路、班机汇报

  各组指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整理笔记、反思收获

  整理自己在这节课中所提过的问题,参加讨论过的问题,得到的收获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深入的体会文章当中描写的是怎样的一位父亲,他的伟大之处在哪里?而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回忆故事、简评父子

  操作:回忆上节课我们的学习,简单的说一下你认为这是一对什么样的对父子。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赏析词句、品评父子

  操作:

  1、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

  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子了不起。

  2、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的去朗读它。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废墟。”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些客观的环境,给这位父亲的救援带来的`极大地困难和危险,然而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当其他的父母哭喊着离开的时候,这位父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父爱的力量,终于掘开层层废墟,看到了希望。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既是父亲挖掘下去的动力,又是儿子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的信念。因为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真诚的承诺,才有了儿子的: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可以看出儿子是从父亲那里学会了爱!爱父亲!爱别人!

  角色转换、感悟真情

  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如果出在当时的情景当中,你会怎样做?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各种角色(父亲、儿子、警察、……),来体会当时他们不同的心情。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要注意不同人的语气、语速和动作。

  深情、齐读课文,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作业:

  1、写一篇对文中父亲的人物赏析。提示:可以通过对文章当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来进行分析,还可以把这位父亲与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现加以对比进行赏析。

  2、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爱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反思:语言天然具有形而上的倾向,带有强烈的暗示,而且这种暗示会带给文本。因此,有时候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会“趋同”,用哲学大师德里达的话说,会不自觉地去寻找“固定的结构或一元意义”。以前,我们很多老师会利用学生理解文本的趋同性,来完成对文本“中心思想”的提炼。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07-24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1-25

小学语文教案04-10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06-13

小学教学教案11-14

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集合】09-05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1-2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