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9 11:16:4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5篇(必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5篇(必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将长条纸制作成麦比乌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两张长条形的蜡光纸、剪刀一把,记录纸及记号笔一份。

  2.立交桥、过山车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集体制作圆圈,发现圆圈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

  1.师:这是什么?(纸条)纸条中间有什么?

  2.教师做圈,并猜想沿线剪开会怎样。

  (1)师:看,老师把它做成了什么?这个圈有什么特点?

  (2)如果沿着线剪开,会怎么样呢?

  (3)请个别幼儿说。

  (4)教师将圈剪开。(剪的时候先剪出一个小口子,然后再沿着线剪)师:看,变出了什么?

  (5)小结。

  (二)探索麦比乌斯圈。

  1.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

  (1)师:这里还有一个圈,这个圈和刚才那个圈有什么不一样?

  (2)个别幼儿说。

  (3)师:如果我请你做一做这个圈,你会吗?做之前,先请你研究一下,到底该怎么做。

  (4)幼儿观察已做好的圈。

  (5)师:会做了吗?好,开始做吧!

  (6)幼儿制作。

  (7)师:你成功了吗?把你圈举起来。

  (8)请一幼儿到前面示范制作。(贴的时候把一头翻一个身贴)

  (9)教师小结:这个圈很有趣,它的名字叫麦比乌斯圈。是德国一个叫麦比乌斯的人发现的,为了纪念他我们把这个圈叫做麦比乌斯圈。

  2.猜测并参与操作活动,探索发现二等分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并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1)师:看,这个麦比乌斯圈上也有一条线。那么我们把这条线也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2)请个别幼儿回答,然后自己记录下自己的猜测。

  (3)那请你们来剪一剪,看一看到底会变出什么。

  (4)幼儿剪有一根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完后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5)介绍:变成什么样了啊?这个圈和刚才的圈比怎么样?(变大了,纸条变细了)刚才我们只贴了几次(1次)应该有几个接头。那我们来看看,年粘贴的地方有几个?(2个)真神奇。

  3.尝试三等分麦比乌斯圈,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

  (1)师:还有更神奇的呢!

  (2)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师:这个麦比乌斯圈上有几条线,那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线都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3)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测。

  (4)师:那请你动手试剪一剪吧,然后再记录自己的发现。

  (5)交流:变出什么了?(一大一小两个圈,而且还可以滚动起来)

  (6)教师小结:这个麦比乌斯圈有趣吗?把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就变出了一个更大的圈圈。把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就变出了两个圈。麦比乌斯圈不仅有趣,而且还很有用呢!

  (三)拓展,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科学家根据麦比乌斯圈的特点、原理发明了……(图片“立交桥”)这是什么?有了“立交桥”我们的.车辆就不会那么拥挤、堵塞了,所以说麦比乌斯圈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是什么?(过山车)科学家还发明了好玩的“过山车”。我们大家都很喜欢。

  (四)延伸:展示画有三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引发幼儿的再次探索,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

  师:看,这里还有一个麦比乌斯圈,上面有几条线?(三条)那我们等会回到教室再来剪一剪,看一看,好不好?

  《神奇的圈》反思

  听说过“麦比乌斯圈”吗?这个神奇的圈,让我们每一个老师和幼儿都为之激动、为之猜测。今天,我和幼儿一同走进了这个神奇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感受了麦比乌斯圈魔术般的变化,感受了科学的无穷魅力。下面就这节课简单谈谈课后感受。

  一、教学环节体现“循序渐进”。首先,我让个别幼儿制作普通的圆圈,发现圆圈二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接着让幼儿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猜测并探索将麦比乌斯圈二等分后的神奇变化;然后在探索二等分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大胆猜测和探索三等分麦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再次,通过视频让幼儿观看过山车、高架桥等形象生动的让幼儿感受到了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我出示画有三条线的麦比乌斯圈,通过悬念性提问“如果我们沿着最边上的一条线开始剪,把这三条线剪开后又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呢?”作为延伸活动引发幼儿课后的再次探索,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的变化,感受圈的神奇,体现了活动的延续性。

  二、学习活动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在科学活动中,学习过程应该是充满着探索与挑战性的。新《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层次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自主、自由、积极地与材料发生互动,并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幼儿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将幼儿推上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大胆猜测、想象变化的玄机在哪?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启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一系列关于“麦比乌斯圈”的问题中,幼儿“大胆猜想—探索验证—发现神奇—大胆猜想—探索验证—发现神奇……”,一次又一次感受着科学的神奇魅力。在师生与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幼儿“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方式让他们兴趣备浓。

  但是,活动中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在示范制作两等分的麦比乌斯圈时应讲解再详细点,并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指出错误与不足之处,让其他幼儿也不至于对于制作方法还是有点生硬,不知道该怎么粘贴。2、在观看视频“立交桥”和“过山车”时应制作PPT,使幼儿观看起来更形象、生动。3、教学时应面向全体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只注意了前面的小朋友,而忽略了后面几组的小朋友,以至于后面多数的小朋友粘贴方法不正确。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发现磁铁的特性,激发幼儿对磁铁的兴趣。

  2、在操作活动中了解磁铁的特性,帮助幼儿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

  3、在实际的主动探究活动中幼儿感受探究的快乐,学会交流实验结果,通过记录合作学习简单评价并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愉快。

  4、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5、初步了解磁铁的小常识。

  重点难点:

  在游戏中幼儿主动发现磁铁的特性,在操作实验中积极探索磁铁的秘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自制钓鱼竿 鱼钩(别针) 有磁铁的小鱼若干条状或马蹄形磁铁每人一个 森林背景图片 黑猫警长图片 有磁铁的小猫和老鼠图片各两张 磁性黑板两块。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了解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的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发现磁铁

  1、游戏:小猫钓鱼,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当小猫,跟妈妈一起去钓鱼。

  2、讨论:为什么有些顽皮的小鱼总是钓不上来呢?你们看看钓上来的小鱼,你发现了什么?

  这条鱼和你钓到的鱼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小猫都钓到了鱼,妈妈却钓不到鱼?

  3、小结:只有身上有磁铁的鱼才能被钓上来,因为磁铁能吸住别针做的铁鱼钩。

  4、表扬幼儿的发现,肯定幼儿的观察。

  5、请幼儿把钓到的鱼放在磁性黑板上的草地背景图片上,进一步感受磁铁的特性。磁铁做的小鱼能吸在黑板上不会掉下来。

  二、基本部分:认识磁铁

  1、老师:磁铁能吸住铁做的别针,能吸住黑板,还能吸住那些东西呢?

  出示各种不同材质的实验操作材料,介绍给幼儿。

  2、老师:请幼儿拿出磁铁,观察磁铁的外形,颜色,摆弄磁铁,感受磁铁的特点。

  简单介绍有关磁铁的.科学知识。

  3、老师提供每组一份相同的操作材料,请幼儿动手操作,试一试那些东西可以被磁铁吸起来。

  4、请幼儿分组交流实验操作结果,并做好实验记录,推选出小组代表在全体幼儿面前介绍本组的实验结果。

  5、老师巡回了解幼儿的实验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实验,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发现。6.请小组推荐的幼儿代表在集体面前宣布自己的实验结果,学会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实验结果。

  6、小结:磁铁的本领真大,只要是铁做的东西都能被磁铁吸住。

  7、老师引导幼儿了解磁铁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通过提问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8、小结:磁铁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比如塑料文具盒上的盖子,门吸,妈妈的钱包上的磁铁扣 活动室里的黑板上的磁扣都用到了磁铁的本领。

  老师启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积极观察了解磁铁的运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发展部分:探究磁铁

  1、科学游戏:小猫抓老鼠

  老师扮演的猫妈妈接到了黑猫警长的求助电话,森林里出现了一只很狡猾的老鼠,小猫警长怎么抓也抓不住,小猫们,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2.老师演示分别用磁铁的相同两极做成的小猫和老鼠图片,由于磁铁相同两级相互排斥,所以小猫无法抓住老鼠。

  3.请个别幼儿上来,探索怎样才能抓住老鼠。

  4.老师启发幼儿运用磁铁的秘密,抓住老鼠。

  5.幼儿发现将小猫身上的磁铁换一个方向就能抓住老鼠,是因为两块磁铁的不同两极就能相互吸引。

  6.请全班幼儿一起动手操作,感受抓住老鼠的快乐,发现磁铁两极的秘密,体验科学的神奇。

  7.认识磁铁的两极:

  让幼儿观看磁铁,拿磁铁两人一组,相互吸一吸,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幼儿进行新的探索。老师提问:相互吸一吸后,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小结:

  磁铁有两个极,在磁铁的两端有字母表示。N表示北极,S表示南极。当两块磁铁相同的两级相遇时,是相互排斥的;两块磁铁不同的两级相遇时,是可以吸住的,再次让幼儿试验,老师也同时操作。

  启发幼儿和老师一起创编儿歌:相同两极扭扭头,不同两极牵牵手。幼儿边两人一组操作游戏边念儿歌。

  四、结束部分:

  1、老师:小猫咪们,今天玩得开心吗?今天我们跟磁铁玩了很多游戏,现在小磁铁玩累了,要休息了。

  2、你们肚子饿了吗?那我们就把自己钓到的鱼带回家,妈妈给你们做鲜美的鱼汤喝,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场地,取下黑板上的小鱼,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启发幼儿进一步了解磁铁的特性,比如磁铁的磁力具有穿透性,可以透过物体吸住铁做的东西。

  2、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探索了解磁铁的不同部位磁力是不同的,一块磁铁的两极的磁力最强。

  3、在家园联系栏中,鼓励幼儿和家长进一步了解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比如磁性玩具,磁悬浮列车,磁性水杯,广泛认识到磁铁的特性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中 ,我和孩子们一起体验了磁铁的神奇,通过幼儿感兴趣的钓鱼,玩磁铁,抓老鼠,完全让幼儿感受到了做一只能干的小猫是多么棒!在活动进行之中,我始终以幼儿在前,让孩子们在一系列的游戏,小实验,探索发现活动中,主动倾听;独立思考;分享合作;大胆表达。他们发现了磁铁的本领,感受了磁铁的神奇力量,探索了磁铁的秘密。孩子们觉得,科学不再是枯燥严肃的说教,变成了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经验。在与老师的交流,与同伴的合作,与集体互动的表现中,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探究,观察,发现的主动性,也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积极性。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情绪高涨,围绕活动主题主动学习,与老师互相配合,动静交替,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的三个目标,让孩子们学习科学有了一个快乐的开始。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对植物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重难点: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幼儿一起将芹菜放入红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视频,植物茎吸水的ppt。

  3、两位幼儿一组实验材料:已经吸水的芹菜,放大镜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万物生长离不开水。

  1、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问:他们在干什么?(喝水),为什么要喝水?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为什么?

  梁老师带来了一株芹菜,我们来猜一猜,它是靠身体的那一部分来喝水的?为什么?

  (二)实验验证,引发孩子探究热情。

  1、PPT呈现实验结果,问:你看到了什么?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结过渡:原来植物是靠根来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刚才我们一起将芹菜放在红色的颜料里,现在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变化,(出示芹菜喝水现象对比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原来植物是靠茎部来传输水分的,植物的茎到底长得什么样呢?今天我们要来做小小植物学家,来解剖一下芹菜的茎。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茎的横截面和纵截面。

  2、讲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先把把芹菜横着剪,纵向剪,然后用放大镜看看茎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等一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的横截面有红色的点,纵切时看到红色的线。

  4、集中交流、讨论,请你用红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结:植物的茎纵向看像吸管,有长长的通道。横向看有一个个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茎这根长长的细细的小圆管运输水分的。

  (四)迁移经验,进一步引发孩子关爱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烂的仙人掌,引导孩子观察:仙人掌怎么了?为什么会烂呢?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相同意见的幼儿举手表决(由于小朋友给它浇了太多的水,让它的根烂了)

  教师总结:

  虽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种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自然角有许多植物,该怎么照顾呢?听听科学小博士的建议PPT播放浇水要领: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将水浇在根部,要浇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出现了一个以前在试教的时候从没有出现的现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较湿,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导致活动中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还有就是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其实对于根吸水的现象已经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环节就很直接的将我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让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对于根吸水的现象我们可以忽略,其实科学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有些话说得有些啰嗦,孩子抛出的问题我并不能及时很好的给予回应。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2、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3、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客人老师好!

  师:谁知道一共来了几位客人老师?

  生举手回答。

  二、活动新课

  1、 认识左右手。

  (1) 刚才你回答问题举的是哪只手?(右手)

  出示卡片《右》——认识右,跟老师一起念“右”。

  每个小朋友的凳子底下都有一面小红旗,把它粘在你的右手背上好吗?老师也在右手粘上小红旗。谁能告诉老师右手可以做什么?

  生自由回答。

  生:用筷子吃饭。

  生:用右手写字,上网用右手握鼠标。

  生:右手拿球拍,握手。

  (2)右手能做这么多事呀,那与它相对的是哪只手呢?(左手)

  出示卡片《左》——认识左,跟老师一起念“左”。

  左手能做什么呢?

  生:右手写字时,左手把本,右手拎不动东西时,左手帮忙。

  师:左右手合作力量大,我们要多锻炼左右手,尤其是左手,它会使我们越来越聪明。

  2、找朋友。

  左和右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有这样的一对对好朋友吗?

  生:左眼和右眼。

  生:左腿和右腿。

  生:左胳膊和右胳膊。

  ……

  找到这么多好朋友,我们现在和这些好朋友做个游戏吧!

  三、课堂巩固(游戏)

  1、听口令做动作。

  师: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跺跺左脚,跺跺右脚,拍拍左肩,拍拍右肩,拍拍左腿,拍拍右腿。同学们做得真不错。

  2、这些是我们自己身上的左右,那我们周围,我们的位置有左右吗?谁来说说?

  生:张东在我的左边,曹博在我的右边。

  生:付美琦在我的'左边,李容光在我的右边。

  师:好,那我们就和你左边或右边的小朋友玩拍手歌吧!

  乒乓乒乓,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手心手背,左手摸鼻梁。

  3、贴鼻子

  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摸到了鼻子,可是有一个小朋友没有鼻子很苦恼,我们来给它贴上好不好?

  找一位小朋友来上前贴,其它同学只能说左、右来提示他,让他把鼻子贴正。(左转三圈,右转三圈)

  师:鼻子有了这位小朋友笑哈哈,谁把它的笑嘴贴上?

  也是象刚才一样,只能喊左右。

  师:这两位小朋友真棒,老师和你们拥抱一下。发给你们一个小奖品。

  4、体验左右相对性。

  师:刚才老师和那位小朋友握手,伸的都是右手,可为什么方向不一样呢?

  生:因为老师和他面对面,左右正相反,就像照镜子一样。

  四、课后延伸

  师:我们知道左和右是不一样的,你知道生活中什么事是分左右的吗?

  生:行人车辆靠右侧通行。

  生:司机坐在车辆的右边。

  生:解放军叔叔齐步走时先迈左脚。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用你的右手跟客人老师再见!

  开着小汽车走吧!靠右侧通行。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了解汽车在不同角度斜坡上行驶的情况。通过记录总结出车子在角度过大的斜坡上行驶会翻车。

  2、通过实验、记录从小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积木、板、小汽车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昨天,我们讨论了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汽车跑得快,跑得远?这个问题。有的小朋友认为汽车在斜坡上会跑得快些。有的认为在冰面上或像玻璃一样光滑的路面上会跑得快些。还有的幼儿认为用得力气越大汽车就会跑得越快越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汽车在斜坡上行驶的情况。

  二、幼儿实验。

  (1)交代比赛的要求和规则。

  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板和积木。等会请大家自己设计斜坡进行比赛。规则是不能用手推,要让小汽车自己从斜坡上开下去。

  (2)介绍记录表格的使用方法。

  “怎么知道谁的小汽车跑得最快呢?在什么样的斜坡上跑得快呢?”“我们就要把每一次比赛的成绩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格,讲解记录方法。如果我的`汽车跑得快,超过了红线,就用笔在红线的下面打“√”,超过了绿线就在绿线的下面“√”。翻车在×下面记录。

  表示没有到达红线。用几块积木搭得斜坡就记录在画有几块积木后面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进行实验。

  幼儿三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提醒幼儿进行记录,指导幼儿的记录方法。鼓励幼儿把实验的结果和同伴进行交流。

  (4)师生共同总结实验情况。

  “请大家说说你的最好成绩是在放几块积木搭成的斜坡上取得的。”

  “最好成绩是用两块积木时取得的,三块积木时斜坡太陡翻车严重。”

  “是不是斜坡越陡越好呢?”(不是)

  三、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了小汽车在斜坡上行驶的情况。知道了斜坡太陡行车很危险。如果我们小朋友乘坐的汽车在山区很陡的路面上行驶时要提醒司机注意安全。下次我们再讨论是不是用得力气越大汽车就会跑得越快越远的问题。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2-23

大班科学教案01-21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23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模板6篇(优秀大班科学教案大全)06-09

《磁铁》大班科学教案11-18

《恐龙》大班科学教案12-13

大班科学教案[优选]07-04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10-14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10-16

[合集]大班科学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