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8 11:12:4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

  1.学会“g k h”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并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读准“g k 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音连读的拼音方法,拼读介母是“u”的音节。

  教学难点:准确地拼读三拼音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6个单韵母卡片。

  2.接顺序读读8个声母卡片。

  3.拼读音节:“tù nǔ lè dù”

  二、学习“g k h”的音形及书写

  (一)学习声母“g”

  1.学习“g”的音

  (1)出示“g”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借助鸽子的“鸽”的音学习“g”的音,读的时候注意读得轻短些。

  (3)教师边范读边讲解发音方法:发音时,用手掌对着嘴,感觉不到气流冲出。

  (4)学生随读体会发音方法,可用手掌试一试。

  (5)开火车读,教师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学习“g”的形

  (1)仔细观察图怎样记忆“g”的形?

  (2)编记忆小儿歌:9字加弯 g、g、g。

  3.书写字母“g”

  (1)认识基本笔画“竖左弯”。

  (2)观察书中“g”的.笔顺和占格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3)教师范写“g”:第一笔是什么?C点什么格?教师第二笔是什么?占什么格?教师注意竖左弯要在第四线上边一点写弯,一定不要挨着第四条线。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姿势合格的学生发合格小奖票。

  (二)学习声母“k”

  1.学习“k”的音:

  (1)出示“k”的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教师纠正读音;一边范写一边讲解发音方法:发音时,用手掌对着嘴,感觉有气流冲出。

  (3)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方法。

  (4)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5)指名读。

  2.学习“k”的形

  (1)怎么记住“k”的形呀?

  (2)请同学试着编儿歌:蝌蚪戏水k k k。

  3.书写字母“k”

  (1)认识基本笔画:“” 左斜右斜

  (2)怎样写好声母“k”呢?请大家认真观察范字及笔顺。

  (3)学生边说笔顺、占格位置教师边范写。第一笔是“丨”第二笔写前先在中格找到中间点一个点,然后在第二条线上点一个点,再在第三条线上与上边点对齐位置点一个点,最后连接三个点,也就是左斜右斜。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5)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请其他同学看看哪位同学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好,说一说。

  (6)每个同学书写的字母与范字比较进行评改。

  (7)再展示,看看书写上否有进步。

  (三)学习声母“h”

  1.学习“h”的音

  (1)出示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借“喝”的音学习“h”。发音时,虽然有气流冲出,但比发“k”时的气流弱。

  (3)学生练读,体会发音方法。

  (4)指名读。

  (5)开火车读。

  2.学习“h”的形

  (1)“h”的形像什么?

  (2)编儿歌:一把椅子h h h。

  3.书写字母“h”

  (1)学生观察笔顺及点格位置。

  (2)学生试着书写一个,与范字比较,修改。

  (3)展示学生书写的“h”,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好,怎样改。

  (4)学生评改,注意“h”与“n”的区别。

  三、复习巩固:指名读“g、k、h”三个字母。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3个声母,同学们读准了字音,认清了形。书写比较认真,真好!

  附:板书

  此文章共有2页第 12 页

  第二单元 汉语拼音5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汉语拼音5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重点抓住三个孩子的对话领会他们的创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绘画用品、有风的声音的磁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猜谜语。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你们知道“风”是什么样吗?风摸不着看不到,但是有三个小朋友却把它画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画风)

  2、谈话。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呼呼”吹的声音)

  你能说出有关“风”的词语、儿歌、歌曲吗?(指名畅所欲言)

  你能把它画出来吗?(板书:画风)

  二、识字

  1、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试着领读他们的名字。

  2、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三、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四、交流

  1、小组内互相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2、全班交流。

  A、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1)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3)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4)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B、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画文中的景色。

  C、请学生给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1)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五、书写

  练习写前六个字,重点指导: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美观书写。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用“找朋友”游戏的方式检查生字。

  2、指名读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说说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二、朗读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为什么说一阵风吹来,画显得更美了?

  2、仿说句子。

  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

  , 显得 。

  三、拓展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2、 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画一画,再写下来。

  3、创新画展: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

  四、书写

  练习写剩下的六个字。教师重点指导:“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指导。

  2、交流评价,举办“优秀作业”展。

  教学后记: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量少,且要求认识的七个字中有六个出现在课文的人物姓名中,所以识字教学时我安排“打招呼、交朋友”的活动,先展示宋涛、陈丹、赵小艺的画像,号召同学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在活动中认识了生字,还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此外,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的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互相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所以在讲课中我们如果先让学生弄清哪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再练习朗读,这样效果会更好。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演绎课本剧,除练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外,还可以加入新的人物,表述其他画风的方法,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去发挥自己的创意。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环节上,我还设计了拓展: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画风,或者画声音、味道。学生的想像力都非常不错,说出了很多方法,积极性也不错。但这方面的时间就花了几乎十分钟,所以让学生在文本上的感情朗读和课本剧表演的时间就比较仓促,学生没有什么时间去消化、吸收文本文字。然而这部分的内容是不能这样拉过去的,只能留到下一课时。课后有老师想我提议,拓展不是重点,有时间可以说多一点,没时间就算了。虽然我很认同朗读文本的重要性,但也产生了困惑: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训练学生思维、口语表达能力,等等方面的拓展。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

  3、能感悟人们喜获丰收的高兴心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游戏法、竞赛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柿子、红灯笼、红叶、生字卡(柿子卡)。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柿子),小朋友瞧瞧这是什么呀?(相机板书:柿子,并教学“柿”。)

  2、喜欢吃柿子吗?它的味道怎样?仔细看看,你觉得它像什么?(相机板书:红灯笼,学习“笼”。)

  3、今天我们要学习11课。柿子。请小朋友打开书56页。

  二、学习韵文。

  1、生自由试读,画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教师纠正发音。

  3、师范读,注意听记自己不认识的.字。

  4、师领读,生跟读。

  5、四人小组内组长带读,学生轮读。

  6、小组展示读。

  7、齐读。

  8、出示“我和爷爷收柿子,笑脸映得红彤彤。”看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生字。

  1、学习“棵”。

  1)生试读——师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2)你是怎样记住“棵”的?

  3)你能用“棵”说一个词吗?

  2、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生字。

  学习“许多”时,让学生区别几根粉笔与几十根粉笔,进一步理解“许多”。

  学习“落”时,可让学生自己表演红叶落下来。

  三、活动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齐读字卡。

  2、猜字游戏。

  3、摘柿子游戏。

  奖一个红柿子(卡片)。

  4、小组竞赛,夺星大战。

  出示词语卡,贴在黑板上,会用哪个词说话便摘下哪个卡片,读出这把生字卡片(柿子卡),贴在柿子树上,(字朝里),让小朋友摘柿子。摘下来后要带大家读生字,组词语。读得好,个词语,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说得好,就给哪组加画五角星。比比哪组的星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词语12个,会写“幽、衰、华侨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学习重点:会写“幽、衰、华侨等”16个词语;结合重点词句体会老人思念祖国的情感。

  学习难点:领会梅花魂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喜欢花吗?来,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花?(出示雪压梅花图片)(板书:梅花)──怎么知道是梅花?(冬天,不怕冷,开的仍然很美丽)观察真仔细。不怕寒冷,艳丽,我们就可以说它是冷艳(点击图片),一朵?(生齐读)两朵?(冷艳)千多万多她都(冷艳),我们便称他(朵朵冷艳)。如果你就站在梅花旁边,猜猜还会闻到什么味儿?是像桂花一样很浓郁的,能香飘十里的香气吗?北风吹来,这朵朵冷艳的梅花便会散发出叫缕缕幽芳(课件)这是多么清新淡雅的香气呀!(学习“幽”:查字典记偏旁,笔顺)梅花美吗?怎么美?(朵朵冷艳)梅花香吗?怎么香?(缕缕幽芳)来,让我们一起读出她的美,她的香。

  二、通过检查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出示导学提纲)

  1、我会搜集:自古以来,人们就用各种形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比如画梅花,写梅花,唱梅花。上课前,各小组同学也交流了你搜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词、或者名言。老师选取了大家曾经学过的一首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梅花》,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谁愿意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2、真有诗词的韵味儿。词语掌握的又怎么样呢?来,拿出导学提纲,同桌两人交换对照大屏幕看看第二题“我会拼写”写的是否正确,如果又对又漂亮,奖同桌一颗星星,不正确的就改过来并在一旁订正三遍。谁会读?一人朗读两个词语。重点讲解“衰(与哀比较学习,了解偏旁)、华侨(什么是华侨?这篇文章中主要讲述的华侨是谁?)

  3、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老华侨与梅花之间的动人故事,拿出笔,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补充板书:魂)

  4、课文围绕梅花魂,写了那几个小故事?谁来试着说一说?能把这样一篇长长的文章用五句话表达出来,真是不可思议,没有掌声就更不可思议了。齐读五件事,了解“概括”的'含义。

  5、读完课文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老华侨也打动了你的心吗?

  三、品读赏析,感悟老华侨眷恋祖国的心

  1、哪件事打动了你?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交流之前,再看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1、小组合作学习一个小故事,先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再谈感动的理由,或者你的体会。 2、有不同想法的同学,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2、生交流体会:

  A对墨梅的喜爱: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外祖父的哪些表现让你感受到了他“分外爱惜”这幅墨梅图?

  a神态:你是通过外祖父的神态体会出来的。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出来呢?(顿时)这是一个表示什么的词语?(时间短暂)还有哪些词语也表示时间短暂?(瞬间、霎时、刹那、马上、立刻)这是一个短到来不及思考的时间,心里不愿意,脸上立刻变现出来。那位同学能读出外祖父的心情?

  B语言:

  “第一次”

  什么叫第一次?因为“我”打破了一个古玩,外祖父训斥过妈妈吗?因为莺儿背不下唐诗宋词,训斥过妈妈吗?因为莺儿在墨梅图上留下个脏手印,外祖父却?(训斥了我妈),这个“第一次”的确能看出外祖父十分珍爱墨梅图。外祖父是怎么训斥的?(生读出训斥的语气)的确够气愤。

  到底能不能玷污?那我们就可以说(点击课件)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读一读这两句?其他同学听完后,说说哪句效果更好?为什么?(反问句表达语气更强烈)那我们就带着这种强烈的语气读一读外祖父训斥我妈的话。

  C动作:

  “轻轻刮去、慢慢抹净”为什么要轻轻地,慢慢地呢?谁能读出外祖父的小心谨慎?

  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反问句你发现了吗?试试不改变句子意思,将它换一种说法。

  理解“稀罕”: 稀有、少见、罕见的意思,外祖父稀罕的是什么?梅花代表着中华民族。你是从哪段话中体会出来的?你愿意读一读吗?

  B出示外祖父的话: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⑴ 花的内容:

  读出内容:“大抵”可换成什么词?(大多)你还能像这样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将四个“愈”可换成别的字吗?(越)读一读这句话,意思变了吗?老师真是对你刮目相看。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面对寒冷,面对风欺雪压,如果梅花能说话,她会说什么?

  是啊!梅花不仅仅只是“颜色好,姿态美”的花,所以,老人才说他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⑵ 人的内容:

  “他们就想着梅花一样”刚才我们说,梅花是“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他们又是什么样的呢?“他们不管……不管……都……”他们和梅花的确是一样的。那“他们”指的是谁? 根据你了解到的“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都有哪些?为什么?这就是他们历经的磨难,受到的欺凌。

  老师这儿也搜集到了一些有气节的人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搜一搜他们的小故事看一看。他们受到的欺凌之多,历经的磨难之多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可是他们有没有就此屈服?而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是什么精神?(板书:百折不挠)

  这些人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中国人,他们都是外祖父心中的梅花啊。(抗震救灾的英雄们,千手观音的姑娘们,残奥会上的运动员们他们不也是这一朵朵梅花吗?)外祖父爱梅花,其实更爱着这些中国人,爱着我们的中华民族呢!梅花的魂已经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梅花的魂代表的更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儿女百折不挠的精神。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让我们满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四、拓展

  现在回想上一个小故事,慈祥的外祖父为什么因为莺儿不小心在墨梅图上留了个脏手印,就大发脾气呢?(点击课件)

  在外祖父心中,梅花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是不容轻视的。所以,外公才说梅花是清白的,是不能玷污的。

  此时此刻,我们都在为老人这颗眷恋祖国的心感动着,让我们一起伴着激昂的旋律,在《我的中国心》的歌声中,再来诵读这段话。(珍爱墨梅图)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梅花见识到了一位海外华侨眷恋祖国的情怀,下节课,让我们通过其他小故事,再次认识这位老人。

  六、做检测题

  板书: 梅花魂

  民族魂

  百折不挠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渗透性识字15个,写字8个。

  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15个生字。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当尊重它们的生命,自觉爱护花草树木。另外,还要让学生体会到遇事要善于思考。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6个字。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形成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写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老师直接板书课题“特别的作业”(“特别”两字显示为红色)。齐读课题。

  2、教认“特别”一词。师问:特别是什么意思?(特别就是和别的不一样。)

  3、师:和别人不一样的作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吧!

  点评:从课题入手,抓住“特别”一词,既理解了课题,又突出了课文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中又明确了学习目标。

  二、随文识字,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师问: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问同桌、问老师、查生字表、

  4、师:很好,自己试着读一遍吧!

  点评: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能自己读书的好习惯。

  5、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画出了自己不认识的字,现在同桌两人运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两人研究一下不认识的字。再读一读课文。

  6、生:一人指读,一人认真听。不认识的字两人讨论。

  7、师:我们两个人合作得非常愉快,想不想到小组里去读一读。

  8、小组合作读课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9、读完课文后讨论:为什么大家认为小丽的作业最好?

  (引导大家积极发言,最好结合自己会怎样做谈一谈看法。)

  点评:利用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能力,相互合作的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10、随文识字。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然后把课文中的生字圈出来。

  11、师:检测生字。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抽取出来了,你还认识它吗?(把学生不太熟悉的生字贴在黑板上。)

  点评:通过检测生字,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重点讲解。

  12、小组内重点学习不认识的字。(都学会的同学奖励自己一个)

  13、集体汇报交流,小老师讲解。

  14、组词游戏:每小组一张词卡,用本课的'生字组词,也可用以前学过的生字组词。并可以写下来。比一比那一小组组的词语多。

  如:作业、昨天、手指、桌子、一幅画、代表、院子、玉兰花、爱护、评一评、带来、奇怪。

  点评:通过组词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词生字,进一步理解词语。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小组活动学习,学生不但扎实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小组内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合作。

  三、指导书写,完成自己的特别作业。

  1、师;每人发一张不同的生活图片。图上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象,并把自己今天学习的^新学生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完成自己的特别的作业。

  2、交流作业,进行评比。(比一比谁的作业最能展现春天的魅力。)

  点评:每人一幅图,让学生更加接近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中的一草一木。爱护一切有生命的动物、植物。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小学语文《称象》的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p88~p91。

  教学目标:

  1、学会“再、象、像、做、点、照”这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认识 “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 这1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2、知道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指导学生向曹冲学习,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象吗?象是怎样的呢?

  生:象有大耳朵、长鼻子,体形很大,也非常重。(展示大象的图片)

  2、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办呢?

  生:可以称一称。

  3、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称象》。(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谁称的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并划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标出自然段。

  2、检查学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本课易读错的字较多。在检查学生读书时,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如①曹:平舌音,读cáo;

  ②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意思也不同,容易用错,要注意区别;

  ③量:多音字,本课读“liàng”。

  (2)出示生字及声调卡片,请学生认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分析各字字形,同时扩词、造句,巩固字义。

  (1)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出示田字格,演示两个生字的笔顺,其它的让学生演示,教师指正。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

  (4)交流记忆方法:

  “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注意区分右半部分。

  “曹”和要注意笔画笔顺:曹:共11画,下半部分是“曰”字。

  “柱、秤、杆、倒”可利用熟字识记字形。

  (5)组词语

  再(再见) 象(大象) 像(好像)

  做(做事) 点(点头) 照(按照)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说一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简介曹冲、曹操。

  2、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1700多年。

  (3)人家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讲读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指名读、齐读写象的句子,再看图回答:从哪些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结合学生回答官员们议论的句子,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指名朗读写官员议论的句子,读出问话的语气。

  3、说一说通过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以及大象很重。

  四、随堂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2、选词填空。

  头 条 根 杆 棵 块 艘 把

  一( )秤 一( )肉 一( )船 一( )象

  一( )树 一( )针 一( )钱 一( )刀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第3、4、5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21 称象

  时间:古时候

  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事情:看大象

  身子:像一堵墙

  象:又高又大 有多重?

  腿:像四根柱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生字,能按正确笔顺工整地书写8个生字。学会一个部首“夕”。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想像能力及自评能力。

  3、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方法,重点利用读拼音、猜字、听读、编谜语、熟字加偏旁、形近字辨析等识字方法,自主认读、识记本课生字及本课生字引出的生字,拓展识字目标,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边阅读边想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放思维。

  4、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小时侯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大胆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识14个生字、书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学生回家搜集科学家小时侯的故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你能不能想起那些,曾经最想探求的奥秘最想知道的问题呢?都是些什么?谁愿意告诉大家。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小宇宙里原来有这么多问号啊,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童年的问号》?(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1、这篇文章短小而精美,我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好吗?

  师范读(配乐)

  2、你也来读一读,好吗?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确,然后把带有生字的`词再读二遍。

  3、谁能说一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我们来分自然段读一读,好吗?

  4.课文中都写了谁的故事?你最喜欢谁的故事,

  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

  指生读

  小结:是啊,他们多么善于观察生活啊?童年就这样在问号中慢慢长大,后来,牛顿、瓦特,都成了伟大的科学家。看来,科学家们从小就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学们,看看这些词语能不能难倒你们呢?

  (二)1.出示词语:

  梦乡、这里、瓦片、居住、治水

  伟大、科学、而今、停顿、特别

  壶盖、飞舞、伴随、采药、治病

  1)、开火车领读、认读

  2)、指读

  师:看来这些词语还真没难倒你们,不过这些字宝宝可要单独来考一考你们了,愿意迎接挑战吗?

  2.字卡认读

  认生字:

  形声字:顿 左声右形

  药 上形下声

  病字旁 病 外形内声

  伟 左形右声

  治 左形右声

  特 左形右声

  师:你们和生字交上了朋友,字宝宝们真高兴啊,他们又把自己在生字中的好朋友也带来和大家见面了,你们愿意认识他们吗?

  3.出示词语:

  美梦,而且,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齐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教案01-01

小学语文教案(精品)09-01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09-03

小学语文教案(优选)09-19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09-21

小学语文教案(实用)09-22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09-26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10-07

小学语文教案[精品]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