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实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还记得是哪5个吗?(aneninunün)今天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的最后一课,在这课中我们要学习4个后鼻韵母,在发音上有一定的难度,比比谁学得最好。
板书:14angengingong
二、学习ang、eng、ing、o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ying
(一)学习韵母ang的音形
1.出示书中第一幅图,问: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yáng。
3.教师示范读yáng,学生随读。
4.教师范读ang,学生随读ang。
5.师讲发音方法:发ang音时,先摆好a的口形,发a,紧接着舌头往后缩,舌根抵往软腭,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声音响,气流强,手指按着鼻梁有些颤动。
6.学生读中体会,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巩固字母的音。
7.在学生读准ang的基础上再读读yáng这个音节。
8.请同学们观察ang是由哪三个字母组成的?
出示卡片:
三个字母依次出现:先出示a,再出示n,a和n组成的字母念什么?最后出示g,合起来就是ang。
注:教师可以做一个由后面向前面翻动的纸片,让a变为e、i、o,使复韵母随之变为ang、ing、ong便于后面字母的`学习。
(二)学习韵母eng的音形
1.出示第二幅图,说说图的内容。
2.出示音节dē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dēng。
3.教师在音节中提出e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
4.师讲发音方法:以韵母e的口形开始,气流从鼻腔中流出。教师范读eng,学生练习体会。
5.请同学读dēng来巩固eng的发音。
6.记忆eng的形:eng是由哪几个字母组成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翻动卡片,使ang变成eng,只从后边向前翻动e纸片,ng不用动,即成为eng字母。使学生可以比较出字母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三)学习韵母i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音节yìng。
1.出示书中第三幅图:
2.出示图下整体认读音节ying,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说说和前2幅图下面的音节读法有什么不同?
3.告诉学生yīng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应整体记忆。学生练习读。
4.教师范读ing,学生随读。教师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法。
5.记忆ing的形:怎么记住它的形呀?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翻动纸片使eng变成ing。
6.采取多种形式读,巩固字母的读音。
(四)学习韵母ong的音形
1.出示图,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zhō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
3.教师提出o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同桌互读。
4.记忆ong的形:说说ong与前边字母有什么不同?
教师翻动卡片使ing变成ong。
三、书写韵母ang、eng、ing、ong。
1.自己试着练习抄写韵母。
2.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还不够好。
3.教师强调3个字母要靠拢,不要写成ang。
四、小结
照着板书把本节课的内容读一读就可以了。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准确地拼读声母和韵母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
2.正确规范地书写shānyáng两个音节。
教学重点:
1.拼读声母与韵母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
2.书写shānyáng两个音节。
教学难点:
1.本课的三拼音节。
2.按格式书写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4个后鼻韵母的读音。
2.读4幅图下面的音节。
二、学习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
1.板书出示音节:
2.自己试着练习拼读,拼不准的音节问周围小伙伴。
3.指名拼读练习,教师要照顾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学习看图拼读三拼音节
1.出示四幅图和图下音节
q—i—āng→qiāngch—u—áng→chuángx—i—óng→xióngx—i—àng→xiàng
2.观察图画,四幅图分别画了什么?
3.对照下面的音节自己试着读一读。
4.指名读,教师纠正,学生读错时教师要进行范读指导,可采取比较读音的方法进行区别:ch—áng(“长”音),ch—u—áng(“床”音)。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有介母和无介母拼音的结果不一样。
5.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重点听听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拼读。
6.指名读,比比谁读得准确。
四、抄写shānyáng的音节
1.让学生回忆第10课抄写音节的格式。
2.学生说说shānyáng音节怎样占格,教师范写。
3.学生照着板书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凡是姿势正确的学生在本上盖一朵小红花以表鼓励。
五、读儿歌
1.读读红色的复韵母,巩固本课韵母的读音。
2.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儿歌,给学生充足的拼读时间,读不准的音节用小问号作上标记。
3.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帮助解疑。
4.在同学们帮助拼读音节后,再自己练习读。
5.指名读。
6.齐读儿歌。
六、小结
从开学到现在所有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我们学完了,老师希望你们能借助这些汉语拼音读一些注音的儿童读物,这样既巩固了汉语拼音,又帮助我们识字,同时促进同学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附: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
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
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
(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看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
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原因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文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师总结)。
4.请同学自由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枯萎了呢”。并请代表发言。(师总结:因为它已经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了)。
(四)有感情朗读,谈感受
过渡语,现在文中“我”的疑惑终于解开了,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目的是为让树木更健康、更坚强的成长。那么,同学们,你们通过种树人种树这个故事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师引导,分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言。
预设:⑴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坎坷;⑵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⑶我们要向桃花心木一样,在磨练中养成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存活的坚强品质。
(五)迁移拓展
说说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
(六)作业小结
写一篇有关植物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不限字数。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诵读课文,激发我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情和探索精神,培养自主、自强的意识。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我”的心情,说说感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情和探索精神,培养自主、自强的意识,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我”的心情,说感受。
教学方法:
★细读小诗,用心体会作者主要表达的情感。
★回顾诗歌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自己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妈妈,请别阻拦我》写了“我”的渴望,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写了“我”渴望什么?板书:飞向蓝天 飞向鲜花 飞向大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既是对学生文本程度的了解,同时也是为学生迁移运用文本语言创设一个情景。同时,也理清了文章脉络。]
二、品读课文
第一板块:走进“我”飞向蓝天的心灵。
1、“我”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呢?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的语言文字,走近“我”渴望飞翔的心灵,请大家自由读1—2自然段,透过“我”的渴望,你觉得“我”想的是些什么?(交流后板书:探索宝藏 自主、自强)
2、这首散文诗充满了一个生命个体对大自然的向往,对未知世界的探求和渴望,自立自强的愿望。表达了“我”热切向往飞向蓝天、探索宇宙奥秘的心。大家再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字眼里读出“我”对蓝天的热切向往?
3、读读这两段,将“我”渴望飞向蓝天的心情表达出来。
第二板块:走进“我”歌唱的心灵。
1、自由读3、4自然段。当“鲜花请我做客,蜜蜂邀我歌唱”的时候,“我”是怎么想的?“我”的想法给你留下什么感受?
(交流后板书:飞向鲜花 歌唱劳动)
2、“酿造甘甜的蜜糖”,“蜜糖”指什么?(指甜蜜的生活)
3、是啊,当“鲜花请我做客,蜜蜂邀我歌唱”的时候,“我”渴望走向大地,通过劳动创造甜蜜的生活。
第三板块:走进飞向大海的心灵。
1、当海燕飞到身边,向“我”讲述暴风雨的'快乐时,“我”心里怎么想?(交流后板书:飞向大海 自由遨游)
2、漫步在“我”跃动的心灵中,你可以感受到“我”的一颗什么样的心?(自立、自强)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对话。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在语言文字中驻足、寻方,觅得语言文字的情味、意趣和韵味。]
三、提练升华
1、我们随着作者在他的心路世界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大家想想:“我”为什么不希望妈妈阻拦?你能体会他的心情吗?
(我能体会他的心情。因为我们虽然是独生子女,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渴望,我们对世界、对自己充满了好奇,我们同样渴望自强自立。)
2、你有过什么幻想和渴望?用“我希望”或“我渴望”写段话,表达你的愿望。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把课堂习得的能力运用到课外的写作活动中去,使学生走向更加自主,更具有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幻想,写自己的愿望,使课堂延伸到课本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6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出示PPT),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其实今天,还有一位朋友跟我一起来到了课堂上,它就是小鸟波比。波比想请大家去它居住的森林里看看。咦,怎么出现了一些词语宝宝?只有打败了它们,我们才能继续赶路。
(1) 出示带拼音生词,小老师领读
蓬松 活跃 鸟巢 崭新 木牌
扑棱棱 叽叽喳喳 蹦蹦跳跳
扑棱棱 “棱”单独读一声,组成词语是变成了轻声。(放在什么地方?)
扑棱棱,小鸟在做什么?(它在挥动翅膀呢)请学生做动作体会。
扑棱棱,你能再说说这种形式的词语吗?(ABB)
词语宝宝一看大家读得这么好,一下就把帽子摘掉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 去掉拼音自读,排火车读
现在只剩下了生字,大家加油啊!
(3) 去掉拼音读生字:同位互读 齐读
大家识字这么棒,一定都有自己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4) 交流识字方法
大家都说得很好。下面我给大家出一道看图猜字
出“鸟窝”图—古文“巢”——巢
我们的祖先用类似图画的符号记录自己的生活,这种字就是象形字。演变到现在就是“巢”
我们终于赶上了波比,快跟它走吧。
三、学习课文
这里就是波比生活的森林。(视频,小鸟在林中)如果你是生活在这里的小鸟,会有什么感觉?(快乐)
教师随机板书:小鸟 快乐
那让我们用快乐的语气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大家都注意到了,第一句是问句,读出了疑问的语气。请大家再读一下第一句让我欣赏好吗?我学会了,下面老师问,大家答,合作读第一小节。
找同学读第一小节
你读得真好,我仿佛看到小鸟就在我眼前,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谁还能用一会儿,一会儿来造个句子。
3学习第二小节(出示第二小节)
其实,清晨的林中,小鸟不光快乐,它们还最(指着活跃)
教师随机板书:活跃
请同位互读第二小节。
它们在忙什么?(捉害虫)
你都知道哪些益鸟是捉害虫的?(生答)
大家知道的益鸟真不少.咱们一起来看看。
小鸟们棒不棒?有了它们,小树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谁能再读读第二小节,夸夸这些小鸟呢。男生女生互问答。
有了你们的夸奖,小鸟捉害虫就更起劲了!
1学习第三小节(出示第三小节图)(这里需要多读一边课文吗?放在哪里?)
师问:翠绿的树林中,小鸟一边捉害虫,一边唱歌,它们在赞美谁呢?(红领巾)
红领巾指的是谁?(少先队员)
原来加了引号的`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呀! 板书:少先队员
自读第三小节,回答。
少先队员来做什么?(“放鸟巢”) 还做什么?(放木牌)
(出示空木牌)你认为这块木牌上会写些什么呢? (小组互相讨论,指名说)
2“红领巾”为小鸟做了这么多好事,小鸟会说什么呢? (指名说:)
让我们带着感谢的心情来读一读最后一个小节吧。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像“红领巾”一样爱护小鸟们。(图片)
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
所以,我们要做到(PPT)
当堂检测:照样子写词语。 AABB 来去
3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跃“)仔细观察这个字,它是什么结构?
(2) 仔细观察“跃”你觉得在写这个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3)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4) 学生在书上练习写一个
四、扩展阅读
小鸟活泼可爱,不仅少先队员喜欢它们,爱护他们,古人也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出示古诗,齐读)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板书: 26红领巾真好
放鸟巢 快乐 晨
少先队员 小鸟
立木牌 活跃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①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②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预设
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教学环节
一、铺垫孕伏.
二、探求新知
三、实践应用
四、全课总结
五、拓展练习
六、作业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①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②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其发言。
③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④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①提示互动内容: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②全班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①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②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③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①学生默读提示,划出习作内容。
②出示习作内容:读书故事;采访记录;记一次辩论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①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③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④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①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②整理习作和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教案04-10
小学语文教案11-02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06-13
小学语文教案01-15
小学语文《春》教案07-13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1-25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15
【精】小学语文教案12-27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