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优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教育目标:
1、 认识雨具,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 知道雨天出门要带上或穿上雨具。
3、 感受雨中游戏的乐趣,萌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幼儿了解雨天出门要怎么样才不会让自己淋湿。
2.物质准备:雨衣、雨伞及雨鞋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下雨的时候,有什么东西能帮助我们不被雨淋湿呢?
2.教师分别出示雨衣、雨伞和雨鞋,引导幼儿观察和辨别不同的雨具。
3.以提问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下雨天人们使用哪些雨具和如何使用雨具。
提问:(1)下雨了,你是用什么雨具来帮助自己不被雨淋湿的?
(2)你会使用吗?怎么用的?
4.教师示范穿雨鞋、雨衣和打开雨伞,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5.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学习穿雨鞋、雨衣。让幼儿知道打开自动伞时要看一下身边有没有人,注意不伤及别人;看见旁边的人要打开雨伞,自己要避开,注意保护自己。。
6.让穿好雨鞋、雨衣或已打开雨伞的幼儿,随教师到雨中指定的地方去漫步,
引导幼儿听听雨滴打在雨伞、雨衣表面的声音,在雨中轻轻地踩水玩。
活动延伸:
选择不同的雨具晾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引导幼儿观察哪种雨具最容易干,哪种雨具最不容易干,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教师或父母。
科学教案 篇2
一、宗旨和意义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这句话在21世纪更被赋予了深刻的寓意。在科学技术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世纪,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之林,要使中国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而现在幼儿园的儿童,正是将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责任非常重大。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幼教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认识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新挑战,对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特别是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将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科技活动是幼儿时期进行科学启蒙的重要形式,是以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在遵循幼儿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幼儿乐学、会学的目标和教育价值。科技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爱好,最重要的是能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我们的理念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强调发展幼儿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幼儿合作、表达、交流能力的发展。注重让幼儿感受数量的关系,体验数学在科学游戏中的意义。既有专一性的认知操作材料,又有创造性的设计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感受工具、技术和科技发明的发展历史。
三、我们的目的
情感:喜欢科学探索活动,大胆开动脑筋解决在操作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勇敢面对困难。态度:勇于探索科学操作过程,尊重科学操作结果。能力: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进行验证。知识:了解相关游戏的科学知识,并能运用在生活当中。技能:学习看图纸进行搭建,提高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管理制度
1、幼儿在教师带领下进入活动室,教育幼儿在活动室内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2、保持活动室的清洁卫生,做到窗明几净。3、在活动中,教师要随时提醒幼儿注意爱护物品,并做到活动结束后物归原处。4、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检查电源是否关闭,门窗是否扣好。5、发现物品有损坏或异常,要及时报告,以便及时修理和添置。
五、科学发现室功能
任何科学发现都不是偶然的,灵感的梦来自于长期艰苦的探索与思考,只有经常认真思考的人才会抓住一丝灵感,并勇于投入实验,从而获得成功。科学发现室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广阔天地,也是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有利场所,孩子们不仅能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和科学方法,也激发了孩子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
2.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嗅觉、 味觉、皮肤感觉的特点。
[本节相关的知识条目和教学建议]
1.感觉器官与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3.鼻和嗅觉
4.舌和味觉
[教学方法]
1.体验 皮肤触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做到人人参与,亲身体验。
2.比较 触觉、嗅觉与味觉在信息接受上的异同
3.观察 自己的舌头
4.实验 皮肤不同部位、舌头不同部位不同刺激的敏感性
[教学重、难点]
皮肤感觉、嗅觉、味觉实验及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如果生物不能很快感觉和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就无法生存与繁衍。
二、新课教学
读 图: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由于图中几种情景的感觉都比较简单、常见,让学生读图,谈谈各种情景的感受)
1.学生讨论
2.学生讲述各自的感受
3.学生归纳人的感受和感觉器。
讨 论:
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有哪些?大家的结论都相同吗?(学生积极发言)
2.小明为什么要戴着耳机欣赏音乐?(从不同角度讨论,戴耳机的利弊)
总 结:人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等,相应的感受器为眼、耳、鼻、
舌头、皮肤等。
(一)皮肤的感觉功能
探究提出问题1:皮肤能感受到哪些信息?(皮肤能感受到哪些刺激?)
猜 想:冷热感、软硬感、疼痛感、压力感。
设计实验:被实验者戴上眼罩,另一同学取物品给他触摸。
收集证据:摸刷子的感觉。[(1)背面有纸部分不冷(2)无纸部分背面光滑,正面部分有刺感(3)刷子拿在手中,有沉甸感。(解释)]
探究提出问题2:哪里的皮肤最敏感?
实 验:一根鬃毛,用镊子夹住后接触皮肤不同部位:手背、手指、手臂、头颈等处, 各标上记号,说出感受(要求闭上眼)。可以相互进行。
实 验:铅笔尖,快速刺痛不同部位,手心,手背,手指头处。(解释)
结 论:人体皮肤上有丰富的神经细胞,能感受到很丰富感觉,如有冷、热觉、痛觉、解压感等。
(二)鼻子的嗅觉
活 动:戴上眼罩,让同学闻月季花香,请他辨别是什么物质。
知 识:花的香味刺激了鼻腔中的神经末梢形成兴奋,嗅觉神经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
形成嗅觉。
阅读课本:P4图1-4,讨论对图中所示情况有过的经验,归纳嗅觉特点。
嗅觉特点:
(1)嗅觉灵敏度会因人的体质状况而变化。特别是疲劳。
(2)嗅觉灵敏度随人年纪增长而有所减弱。
(3)不同的动物对不同气味表现出不同的敏感度。
气味可以收集和保存:出示十只已收藏好的瓶子,请学生回家模仿着做。
(三)舌和味觉
1.讨论的舌的`特征:(预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舌)出示舌的,再出示一张放大的舌面。
小知识:舌的表面约有一万个味蕾!
2.讨论味觉形成过程:以甜味为例。
糖放入嘴里,溶解于唾液,刺激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
3.探究。
问 题:舌不同区域的各种味觉敏感度一样吗?
猜 想:舌上不同区域对不同的味觉敏感程度不一样。
设计实验:配制好甜、酸、苦、辣四种液体,分别用棉签蘸取并擦拭舌不同部位:舌尖,
舌两侧,舌根。分别感受。
收集证据:由学生讨论而得(甜咸在舌尖,酸在侧,苦在舌根)。(解释)
4.嗅觉和味觉共同工作。
实 验:捏住鼻子吃香蕉,味道怎样?(说明味觉和嗅觉是共同工作的)
生活中感冒了为何食欲不振,味道也不佳了?
课堂小结:
1.了解了人有哪些感受器,有哪几种感觉、
2.具体认识了触觉、嗅觉、味觉的形成原因和一些特征。
课堂反馈:
1.通过 感知天气变化,通过 感知周围肯定有正在开花的桂花树。
2.盲人是怎样辨认人民币的?
3.公安警察破案时为何要带上一只警犬?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不同大小、不同色彩的橘子,了解橘子的外形特征。
2、迁移已有的作画经验,探索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3、大胆尝试,感受旋转涂抹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会使用棉签。
2、各种各样的橘子。
3、红色、橘色、黄色的水粉颜料,颜料盘,棉签若干。
4、画有白色水果篮的黑色作业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变魔术的情境出示小橘子,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看看,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什么呀?小橘子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咦?这里还有一个,是什么呢?和刚才的小橘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啊?
(1)教师通过多次变魔术的情景出示不同的橘子,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橘子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的不同。
二、出示作业纸和作画的材料,幼儿探索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1、教师出示画有水果篮的作业纸。
教师:这里有一个水果篮,可是里面空空的。谁会用棉签在篮子里变出一个小橘子呢?
谁愿意做魔术师上来试一试?
2、教师反馈并示范幼儿画小橘子的不同方法。
教师:第一个魔术师是先画一个椭圆形,再给它穿上衣服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
第二个魔术师是使用转转、越变越大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
第三个魔术师是使用转转、越变越小的方法变出小橘子的。这几种方法都很棒哦!
3、要点提示
(1)第一种方法:先画出椭圆形外轮廓,再在轮廓线内涂染。
(2)第二种方法:由内向外做扩散旋转,涂抹成小橘子的外形。
(3)第三种方法:由外向内做收缩旋转,涂抹成小橘子的外形。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继续添画橘子,引导幼儿将篮子里装满橘子。
教师:一个大大的橘子,好甜啊!转转转……又装进来了一个橘子。
教师:大大小小的橘子装了满满一篮子。看!都把一个橘子挤出来跳到篮子旁边了!
(教师一边创设情景,一边示范画小橘子)
2、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四、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教师:你喜欢哪个篮子里的小橘子?为什么?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苹果、橘子的特征。
2、爱吃水果,并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新鲜水果:苹果、橘子;
2、PPT课件;
3、榨汁机;
4、人手一个纸杯。
活动过程:
小班科学教案《秋天的水果》含PPT课件
三、游戏:摸水果
师:这里有一袋水果,摸一个,请你告诉大家这是什么水果。
小结:可以仔细摸摸它们的'表皮,你会发现两种水果不一样;捏一捏,发现它们的硬度不一样。
四、品尝水果
师:尝一尝,说一说它们的味道。
小结:苹果是甜甜的,橘子有点酸酸的,水分多多的。
五、延伸环节:柞水果汁
师:水果还能榨成美味的水果汁呢,请你们来品尝一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引导幼儿由外到内认识了各种水果,通过观察、触摸、品尝认识了水果的种类,感知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丰富了幼儿的认知。
活动中幼儿敢于表现,热情大方与人交往,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及合作。
科学教案 篇6
课题:小学三年级科学《 热胀冷缩》
28、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观察认识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理解体积的变化可反应出物体的冷热。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大部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
小烧瓶、细玻璃管、橡胶塞、大烧杯、水槽、暖瓶(内装热水)、抹布、红墨水、各种液体——每组一杯(如:食盐水、白糖水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孩子们:先请大家设法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好吗?
(出示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谁能帮我使这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用什么法子?请先说说打算。
真行吗?请你上讲台试试。
还有一个呢?
仔细看看,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有裂缝就鼓不起来了呢?
真是这样吗?假如我不相信怎么办?
当别人不相信,那你就拿“事实”给他们看。我先帮你设计一个实验。
(演示)我用这盐水瓶比作乒乓球,这瓶口便可当作“裂缝”。再用一个气球套住瓶口,然后浸入热开水中,如果瓶里的空气受热后真的会从瓶口挤向气球里,气球就会因此而鼓起来,是吗?
(浇开水,气球果真鼓起来)事实怎么样?
那么,我们还能换个角度再提出些问题来研究吗?
提得好,我们先作个假设怎么样?
说得好。尤其是运用了“也许”这个词充分体现这仅是一个“假设”。但是,光有假设还不够,还应当设计个实验来证实。谁能设计? 教师归纳并板书:热胀冷缩
动眼——发现问题;动脑——作出假设;
动手——实验验证;动口——得出结论。)
二、新课
刚才大家对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了一番研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运用“四动”法(动眼、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发现问题一作出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四步来探究物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例如液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让我们打开课本,边阅读课文,边通过实验来研究。
(按四人实验小组,配备 3 个小药瓶装满水,为了看得清楚,加了一点红墨水染成红色。在瓶塞上钻个眼,穿上一根空圆珠笔芯,把瓶盖塞紧。烧杯两只,热水瓶和冷水桶各一只)
(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师边巡视边辅导,纠正错误动作,引导小组开展“四动”式的探索和研究)
请各组按下列提纲进行汇报,关于“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研究。
空气是气体的代表,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是液体的代表,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固体呢?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怎么研究?
好!我给各组两套材料,钢球、酒精灯、火柴、一杯冷水,还有一个正好通过银球的铁环圈。请大家动眼、动脑、动手、动口来设计实验,验证作出的.假设。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得出结论,然后请各小组汇报)
我们也同样发现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是探索了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典型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热胀冷缩现象无处不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运用,只要你仔细看,认真想,大胆做,就能揭开它们的奥妙。例如,路旁架设的电线,为啥总是松松地垂悬着,不绷紧?
对!这是电工叔叔为了防止冬季电线受冷收缩绷断而故意拉得松松的。
教师评价。在平时的生活中还碰到这样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板书设计:
热 胀 冷 缩
动眼——发现问题 气体
动脑——作出假设
动手——实验验证 液体 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动口——得出结论
固体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选择这一内容,首先考虑动物是中班孩子科常活动一个主要内容,同时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动物充满着好奇,十分喜爱。挖掘动物不同睡觉姿势这一知识能更有效促进幼儿进一步探索、关注动物习性的兴趣和欲望。
在设计时,注重以幼儿学,教师辅的教育观念,让幼儿自己操作、观察,再以幼儿讲讲、学学、猜猜,始终用动物有趣的睡觉姿势吸引幼儿听、学,在活动中感受愉悦。
活动目的:
1、幼儿通过找找、看看、说说了解常见的动物不同的睡眠姿势。
2、进一步萌发幼儿对动物睡眠姿势的探索兴趣。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教师大图片、幼儿每组一套操作卡片活动流程:
操作卡片→图片讲述→延伸丰富→游戏巩固活动过程:
一、操作卡片今天,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有趣的动物卡片,。,大家去看一看,找出一个你觉得在睡觉的`动物,和好朋友看看、讲讲!
幼儿操作卡片,教师引导提问。
1、你找到哪个动物在睡觉?
2、你从哪里看出它在睡觉呢?
二、图片讲述
1、提问:谁讲给大家听听你找到哪个动物在睡觉?为什么你觉得它在睡觉?(边讲边出示大图片)
2、总结:你们真聪明,知道仙鹤是单脚站着睡觉的。马是四脚站着睡觉的。猫头鹰是睁只眼闭着眼睡觉的。蝙蝠呢?蛇呢?(蝙蝠倒挂在树上睡觉;蛇盘着身体睡觉)。(幼儿若已基本了解可省略)它们和我们人类睡眠姿势不一样。
三、延伸丰富
1、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动物有奇怪的睡觉姿势,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不一样的睡觉姿势吗?(幼儿讨论、讲解)
2、快看,谁来了?(放图片、蚕宝宝、鱼)提问:它们是谁?猜猜它们是怎样睡觉的?(教师帮助:蚕宝宝抬着头睡觉;鱼儿停在水中睡觉)大家也学它们做做动作。
四、游戏巩固今天,我们有这么多小动物来一起做个游戏《它们睡着了》。我叫一个小动物名字,大家赶快学它们睡觉姿势,看看谁做得快做得好。
(教师叫动物名字后,换成教师做动作幼儿猜,也可幼儿间互叫互学)自然界有好多动物有奇妙的睡觉姿势,你们回去看看电视、看看书以后再来讲给大家听!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蛋宝宝站起来的多种方法。
2、理解物体站和支撑的概念。
3、初步形成互相协商,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活动准备:
熟鸡蛋、沙包、线圈、毛巾、瓶子、积木、纸、装有米、绿豆的碗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探索蛋宝宝能站在桌子上吗?
想一想:蛋宝宝能不能在桌子上站起来?
蛋宝宝想和小朋友一起学做解放军的游戏,请小朋友起立做一个立正的动作。
蛋宝宝看到小朋友站的真有精神,它们也想学做解放军。你们想一想:蛋宝宝能在桌子上立正站好吗?
试一试:怎样让蛋宝宝在桌子上站起来?
请小朋友拿起蛋宝宝试一试。
二、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探索能使蛋宝宝站起来的多种方法。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
(1)幼儿把蛋宝宝放在瓶口、盖子上,蛋宝宝站在了它们上面。
(2)把沙包压出一个坑,或在大米、小米、沙子的表面压出一个坑,或把线围成一个圈,用布围在一起支撑住鸡蛋,都能使蛋宝宝站起来。
2、探索与讨论:教师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讲述自己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探讨蛋宝宝站起来的原因,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1)杯口、瓶口、支撑住蛋宝宝,蛋宝宝便站了起来。
(2)没有明显的类似瓶口的支撑,可以在沙子面上压个坑,或把线圈围起来,蛋宝宝也能站起来。
三、提问:蛋宝宝能站在纸上吗?
启发幼儿猜测讨论:把纸揉成纸团儿,蛋宝宝便站在了纸上。
引导幼儿用其他小朋友的办法,让蛋宝宝站起来。并讲给教师和小朋友听。
延伸活动:
让幼儿寻找生活中放鸡蛋的方法:如冰箱中的鸡蛋、卖鸡蛋箱中的纸垫等。
把蛋宝宝送回家。
活动提要:
1、想一想,蛋宝宝能不能站在桌子上。
2、试一试,做一做,用什么方法让蛋宝宝站在桌子上。
活动重点:
在幼儿动手的操作活动中,发现让蛋宝宝站起来的多种方法。
科学教案 篇9
课程内容:
1、认识水中的沉浮现象;
2、了解周围生活中水污染的现状,初步了解一些水净化方法;
3、了解傣族的泼水节;
4、了解并欣赏大禹治水的故事;
5、创作水贴画;
6、知道如何节约水,爱护水资源。
课程的结构:
第一层次:幼儿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
第二层次:我身体里的水、日常生活的水、水的资源、水的分布、水的
特征。
3、特色:水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具有的非结构化的性质可以鼓励这个年龄的幼儿进行富有想象力和自信心的探究,可以促进幼儿思维活跃,也因为水常见,能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放松。该课程以幼儿为中心,提供给幼儿另一种体验世界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儿童与周围世界中水的关系。
2、延伸范围:水是什么、水的作用、特点、历史文化中的水、艺术中的水、节
约保护水资源。
课程理念:
1、历史生态观:历史现象与文化、科学息息相关,相互依存,人们需要关注生存环境,强调环境,强调人类在消耗和保护地球资源中所扮演的角色。人类影响他们的环境,反过来环境也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人类。因此我们设计了关于保护水资源和防止水污染的活动,培养幼儿一定的历史责任感。
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大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与具体形象思想已有充分发展,数理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因此让幼儿主动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教师塞给他们的`,因此我们在课程中通过幼儿感官去认识水的特征。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活动中起着鹰架作用,主要是教师给幼创设一个有利于他们发挥自身能力的情境,提供给他们材料,并和幼儿以平等身份一同去探讨。如水中的沉浮现象,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和幼儿一起或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有探索困难的时候,教师才指导一下。
4、我们的理念:我们相信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相信幼儿有能力通过探索,自我表达和社会性互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生成课程和项目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时是计划好的,有时是偶发的,但都源于幼儿的观点、活动和好奇心。
课程目标:
活动范例:沉浮小实验
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可以沉入水中,哪些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可以悬于水中;(知识的学习)
2、通过观察去比较证实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学习方法的学习)
3、乐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完成小实验。(社会性的培养)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网络的几种常见功能,感受网络信息的丰富多彩。
2、尝试浏览幼儿园的网站,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3、喜欢网络沟通与交流,感受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请一位家长给班级发一封电子邮件;提前请家长帮助幼儿上网查阅幼儿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将查阅的资料带到幼儿园。
2、能够上网的电脑 1 台。
活动建议:
1、请幼儿阅读电子邮件,了解网络的方便快捷。
(1)和幼儿一起接收阅读电子邮件。提问:我们是怎样收到爸爸、妈妈的来信的?收到爸爸、妈妈的来信时你的心情怎样?
(2)师幼讨论,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网络传递的便捷。提问:电子邮件和通过邮局邮寄过来的信有什么不一样?哪种收到的更快?
2、引导幼儿了解网络的多种功能,感受网络的丰富多彩。
(1)引导幼儿了解网络功能。提问:网络还可以帮我们做些什么事情?
(2)师幼共同上网浏览音乐、看照片、看动画片等,了解网络的丰富多彩和方便快捷。
3、指导幼儿初步学习如何上网查阅资料,感受网络的丰富和便捷。
(1)教师引导幼儿使用网络查找资料,幼儿初步学习使用网络的方法。提问: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2)师幼交流:如何使用网络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4、引导幼儿浏览幼儿园的.网站,进一步了解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本园网站首页。
提问:这是我们幼儿园的网站,你在上面看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班级展示板块。
提问:这里面有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班的照片在哪里?照片中的我们在做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家园论坛 板块:有很多人访问过幼儿园的网站,特别是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我们一起看看爸爸、妈妈都留过什么言吧。
引导幼儿在网站上说说心里话。
提问:你想说些什么?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10-15
科学教案(精选)10-20
科学教案01-16
(经典)科学教案12-27
科学教案【经典】09-09
科学教案(经典)12-24
【精选】科学教案12-24
科学教案[经典]12-06
【经典】科学教案10-10
科学教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