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4-12-02 08:38:42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科学教案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科学教案5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2.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3.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4. 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

  5.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1. 图片:各种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

  2. 动物适应环境的相关资料或影片。如保护色、迁徙、饮食、身体形态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一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动物。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

  2.引导学生分类。

  二、新授

  1. 出示第二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交流。

  2. 让学生将情况整理后记录下来。

  动物名称 生活的环境

  3. 学生分小组汇报。

  4. 学生阅读P4小资料。

  三、课外及延伸。

  1.查阅资料,填写下面的表格。

  动物特点 动物名称 资料来源

  最大的`动物

  最高的动物

  在寒冷地方生活的动物

  夜间活动的动物

  3. 搜集资料、图片。办一期“有趣的动物”展览。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一课是第五单元《水的变化》的总结课。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前几节课学习的水的形态变化的知识综合起来,从构成水的形态变化的相互关系与循环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另一方面要以此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联系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将水的三态变化知识扩展到自然界循环变化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是有着较好的知识经验基础的,我们应当相信孩子们具有思考的.潜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为他们创设安全、自由、宽松的思考氛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水在自然界里是循环运动的。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地球是名副其实的“水星”,水是地球上各种生命的源泉,这节课我们综合认识自然界的水。

  二、学习新课

  1.找水

  ⑴水藏在自然界的哪些地方?我们都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⑵学生交流

  ⑶学生展示所搜集的资料、汇报

  ⑷出示自然界景观示意图,学生书写各种水的名称,在图上粘贴,以丰富其感性认识。

  小结:水在自然界里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水有多种形态。

  2.建立联系

  ⑴各个地方的水有什么联系?水的形态会发生哪些变化?

  ⑵学生交流

  ⑶学生展示所搜集的资料、汇报。

  小结:

  下雨、下雪是天上的水降下来;陆地上的水会通过江河流入海洋;陆地上和海洋里的水会蒸发到天上;陆地上的水会渗入地下;地下水会变成泉水冒出地面或被人抽出地面、水还会进入动植物体内……

  3.综合认识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运动

  ⑴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水在整个自然界里是怎样运动的?怎样把你的想法有条理地说出来?

  ⑵学生讨论

  ⑶学生试说明水在自然界里是怎样循环运动的。

  ⑷能不能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把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过程表示出来?

  ⑸学生画草图(表达形式自定)

  ⑹汇报交流

  ⑺讨论、修改、完善

  三、学习拓展

  1.在你所搜集的资料中,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比如:地球上水资源的总量是多少?淡水总量有多少?人类可以

  2.化工厂排放污水是否会影响到其它地方?为什么?

  通过以上两组问题继续引导他们基于自己所掌握的学习资料展开讨论与交流,既深化了他们对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运动的理解,又渗透了对他们进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

  布置作业:

  调查我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怎样进入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并对其危害提出建议。利用的淡水又有多少?针对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

科学教案 篇3

  目标:

  1.通过阅读科学知识图画书和自主探索,感知磁铁的吸引力。

  2.尝试用贴标记的方式进行操作记录。

  3.乐于阅读科学知识图画书并积极动手操作探索。

  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回形针、螺丝等物品。

  物质准备:科学知识图画书,将磁铁做成魔术棒与幼儿人数相等,回形针、手帕、书本、不锈钢勺子、铅笔及与实物相应的图标人手一份,集体记录表。

  过程:

  一、阅读科学知识图画书,导入活动。

  出示图画书,第一页:“这是一本图画书,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小朋友去上幼儿园了,他的小背包放在家里,背包里有一根磁铁魔法棒,忽闪着眼睛也想跑出去玩……”

  第二页:“我们看看磁铁魔法棒跑出来了吗?你还看到了什么?”(好多小东西都围着磁铁)

  第三页:“发生什么事了?”(小东西和磁铁魔法棒吸在一起)

  “磁铁魔法棒到底能吸住哪些东西呢?”

  二、探索:磁铁可以吸住哪些东西。

  1.介绍操作材料:

  “我们看看这里有什么?”(回形针、手帕、书本、不锈钢勺子、铅笔及相应的图标)

  “磁铁魔法棒会把这里的哪些东西吸住呢?”(幼儿猜想、讲述)

  2.介绍操作和记录方法:

  “我们用磁铁魔法棒靠近这些东西去试一试,每一样都要去试试。”

  出示集体记录表:“这是什么?”(吸住和吸不住的标记)

  “你把磁铁魔法棒靠近回形针,如果能吸住回形针,就找一个回形针的标记贴在能吸住的格子里。如果磁铁魔法棒不能吸住回形针,就把回形针的标记贴在这个格子里。贴完了再去拿魔法棒吸别的.东西去,试好了,再找标记来贴。”

  3.幼儿探索操作,尝试记录:

  每一种物品都去试一试,每试一种,记得把相应的标记贴到集体记录表中。

  三、集体交流,利用科学知识图画书进行集体记录、小结。

  1.观察集体记录表,讨论操作结果,出现矛盾答案,请个别幼儿操作验证。

  2.小结:磁铁能把有的东西吸住,也有的东西吸不住。为什么会吸住呢?我们以后再去找原因。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初步了解“纸球反弹”是由于空气的流动产生的。

  2、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长颈瓶若干只、纸球若干

  2、使用大型积木和图书搭建“资料室”一间。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吹纸团”引出课题。

  指导语:小朋友,老师手上有许多的小纸团,想与小朋友来玩“吹纸团”的游戏,想玩吗?让我们每个人拿一个纸团吹吹试试看,有什么发现?

  (幼儿操作吹纸团,得出结论:被吹的纸团是向前跑的。)

  二、教师提出进一步的`疑问,出示细颈瓶,幼儿再次操作。

  1、讨论:纸团会永远向前跑吗?结论:如果前方有障碍,纸团会停留在原位

  2、幼儿用细颈瓶和小纸团进行第二次操作。

  指导语:如果把小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吹,你猜它会怎样?请你们再来试一试。

  三、 确立纸球反弹的现象

  指导语:有答案了吗?小纸团会向前跑吗?会跑进瓶子里去吗?

  (结论:如果不倾斜瓶子,小纸团怎么也吹不进瓶子里)

  四、查询资料,寻找纸球反弹的秘密

  指导语: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去资料室找资料好吗?(查询资料,寻找答案)

  五、活动结束:

  绘制小实验

  指导语:这个小实验好玩吗?我们一起把它用图示的方法画下来,告诉所有的小朋友好吗?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复习巩固大小、长短、前后、上下的概念。

  2.培养幼儿动作灵敏、反应迅速、动手动脑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大、小球(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盆各一个、长绳短绳各一条、长短毛线绳与幼儿人数相同、长桥短桥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后放有8个易拉罐)、大树一棵(树上有与小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小果子,树下有与大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大果子)大圆点、小圆点的粘贴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附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自由选择大圆点、小圆点进入活动场地。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导入。简单说明户外活动要求。

  (二)基本部分:

  1.复习巩固区别大小。

  出示许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让幼儿观察。

科学教案:方位认知系列活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9-09

科学教案(精选)10-20

[经典]科学教案10-15

科学教案[经典]12-06

【精选】科学教案12-24

【经典】科学教案10-10

科学教案(经典)12-24

(经典)科学教案12-27

科学教案01-16

科学教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