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6篇【荐】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调动各感官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
2.能用做标记,和身体的动作多种方式对事物探索并分类。
3.提高幼儿的应辨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4.对溶解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6.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探索水中的秘密过程中,孩子通过自身操作从而知道哪些东西是可以溶解的,哪些东西是不能溶解与水的。
活动准备
1大豆,花生,小段面条若干,白砂糖,盐若干。
2.装满热水的水壶一个,小碗若干,干毛巾
3.粘贴实物的卡纸一张
活动过程
(1)水的秘密
S: “小朋友看老师这杯子里面是什么?”
Y: “水”.
S: “水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味道?”
Y: “ 没有颜色没有味道。”
S: “那今天老师的这两个杯子里面的水有个秘密,谁愿意动动脑筋,把秘密跟我们揭开”.请两个依次幼儿准备几把勺子,尝试水的味道
一杯甜的一杯咸的.
S: “那你们知道这水里的秘密是什么吗?”
(2) 糖和盐的溶解
S: “那么杯子里面的糖和盐你们看的见吗”?
Y: “看不见”.
S: “对了糖和盐放在水里和水宝宝在一起看不见自己变成了糖水和盐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叫溶解。”
“小朋友说一次溶解”.
“那我们现在来看糖和盐是怎样溶解的好不好?”
“先放一杯水,在把盐放进去,提示:盐是什么样子的,摸起是细细的,你们能看见盐宝宝吗?”
“放进水后,“你们还能看见盐宝宝吗?”
Y: “不能”.
S: “他变成怎样?”
Y: “软软的”
S: “那现在我们想盐宝宝溶解的更快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请小朋友回答.”
y: “摇一摇,用勺子搅拌”.
S: “非常聪明。现在我们的盐宝宝怎么样了?”
不见了,提示幼儿我们要说溶解了。老师还要提醒小朋友不是所有溶解的东西都能吃,所以小朋友自己在做实验的时候自己不能随便拿到嘴巴里面尝知道了吗?
S:“现在我们请一个小朋友帮糖溶解好不好?”
给以帮助与鼓励
3.幼儿自己尝试操作溶解与不溶解
那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呢?
S: “花生能不能溶解”.
S: “好现在小朋友看黑板老师纸上这些事物你们都认识吗?”五种,好老师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布置一个任务小朋友做小侦探,去试以下是不是所有的动写都能溶解,如果不是,找出不能溶解,后面老师把这些材料都放在了实验,音乐响起结束实验记得完成任务并不能把材料带出实验室。
二..统计
能的画圆不能打叉
三.游戏
1点心和他的糖水
S: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来做糕点师傅,我做点心些糖水,
谁愿意做我的白糖。”
Y: “我”.
S: “那你们得先回答几个问题,看看你们刚才仔细不仔细。”
(1) S: “白糖是什么样子的?”
Y: “硬硬的(请幼儿用肢体表示)”.
(2)S: “放在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Y: 软软的(请幼儿用肢体表示)
( 3 ) S: “用勺子搅拌是什么样子的?”
Y: “快速转动(请幼儿用肢体表示)”
(4)S: “溶解了是什么样子的?”
Y: “不见了(请幼儿用肢体表示)睡着了”
2 、放音乐请幼儿表演2次
3个幼儿和全部幼儿
游戏开始,告诉幼儿圆圈里是一盆水,幼儿在圈外和圈内表演
四、活动延伸
幼儿蹲下睡下后,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拿出一包橘子粉,和老师们说再见,幼儿随老师一起到外面洗手制作美味可口的果汁。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相当有兴趣。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大点的孩子基本可以自己完成整个过程,小一点的孩子需要教师从旁指导。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这种在玩中学习知识的目标正是我想达到的。纵观整个过程,探索的意义无处不在,只是在科学知识方面应该再加强一些。教师在设计这个活动时如果再能加入面粉,沙子,木块之类的材料效果应该更好。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筷子、勺子、吸铁石能从米中取出小铁珠,感受吸铁石给米中取物带来的方便。
2、能积极参与活动,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萌发进一步探索吸铁石的'秘密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每组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撒一些米,在米中混合一些小铁珠。
2、每组准备一份取物的工具,有筷子、勺子和吸铁石。分别放置在小篮子里。再准备每组一个空盆子。
3、教师准备二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天晚上,有一只老鼠出来偷吃米,还把许多的小铁珠打翻在米缸里了。米和小铁珠混在一起。你有什么好办法帮我把小铁珠取出来吗?
幼儿自由说说取小铁珠的方法。
二、提供工具,让幼儿说说都有什么工具。
1、出示:筷子、勺子、吸铁石,猜一猜,这些工具能把小铁珠取出来吗?
2、出示统计表(一),介绍记录方法(在表格中第一格打勾和叉)。
三、探索:
1、老师说明要求:每人选一样工具,把取出来的小铁珠放在空盆子里。换工具时要把原来的工具放好,注意不要把米弄出来。取出小铁珠后想一想: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样取出来的?
2、幼儿开始取物,并记录(记录在相应工具后面第二格,打勾和叉)
请幼儿说说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样取的?和你猜想的是不是一样?
3、什么工具取回形针又快又方便?幼儿自由地说说。
四、取铁珠比赛。
1、每人取一样工具,不能换工具,又快又好地取小铁珠,在老师规定的时间看谁取的小铁珠多,老师喊停必须停下来,否则算犯规。
2、记录结果,数小铁珠的个数,在记录(二)中填写。
3、得出结论:取米中的小铁珠用吸铁石又快又方便。
【活动延伸】
吸铁石有这么大的本领,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呢?我们下次再来讨论。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一天的下午,我带我们班的孩子门来到幼儿园的种植区.突然有个小朋友喊了声:老师有好多蜘蛛网,孩子们便都一拥而至.小朋友们在用心的讨论着……"老师,蜘蛛会咬人吗有毒吗它是怎样把网做出来的什么会有小虫子粘在上面啊幼儿一连串的问题向我抛过来.孩子们都很害怕蜘蛛,说它很可怕,是坏虫子。其实,蜘蛛是幼儿常见的蛛形动物,蜘蛛结网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可见幼儿对蜘蛛的了解很零散,有很多的不明白,有很多的为什么.还有很多的幼儿认为它是昆虫。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意在透过故事引入,让幼儿有关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知识,明白蜘蛛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幼儿初步掌握有关蜘蛛的一些知识,激发幼儿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目标:
1、理解故事资料.并能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
2、结合已有经验续编故事,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准备:
1.故事活动教具,动物图片.昆虫图片。
2.事先丰富有关昆虫的知识,以及益虫、害虫的有关知识。
重点: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
难点:区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
过程:
一、理解故事资料
1.出示活动教具,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大森林。)有谁(小蜘蛛。)
2.小蜘蛛开了一家商店,你们猜猜它卖的是什么?(引出故事题目----蛛网商店。)
二、借助活动教具教具,完整讲述故事。提问:(引导幼儿运用蜘蛛的话回答)
(1)蜘蛛店里卖的什么?哪些小动物来买蛛网?(小狗,小熊,小兔)
(2)小狗买蛛网干什么?它是怎样来买蛛网的?它是怎样说的?小蜘蛛是怎样回答的?
(3)谁又来买蛛网了?它是怎样来买蛛网的?它是怎样说的?小蜘蛛是怎样回答的?
(4)最后谁又来买蛛网了?它是怎样来买蛛网的?它是怎样说的?小蜘蛛是怎样回答的?
三.幼儿讨论:
此刻,老师有个问题想不明白,为什么小狗小熊没有买到蛛网?而小兔能买到蛛网呢?(小结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叫做益虫,对人类有害的昆虫叫做害虫。
你还认识那些昆虫?它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呢?(幼儿自由回答)(由幼儿喜欢的文学形式,故事导入,幼儿更容易理解。有生动的蜘蛛形状,有它捕捉的昆虫形象。幼儿在听故事,看活动教具的过程中对其能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下一步骤的实施做铺垫。)
四、续编故事
1.启发幼儿思考:还有谁会来买蛛网它买蛛网干什么?它是怎样对小蜘蛛说的小蜘蛛卖给它了吗
2.请幼儿把自己想象、创编的情节续编到故事中去。
五、了解昆虫,区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
小蜘蛛编织了许多蛛网,它在森林里开了一个蛛网商店。
小狗摇着尾巴来买蛛网,它说:"我要用蛛网捉蜻蜓。"小蜘蛛摇摇头说:"不卖不卖,蜻蜓捉害虫,它是人类的好朋友!"小狗红着脸走了。
小熊舔着嘴巴来买蛛网,它说:"我要用蛛网捉蜜蜂。"小蜘蛛摇摇头说;"不卖不卖,蜜蜂采花蜜,它是人类的好朋友!"小熊红着脸走了。
小兔一蹦一跳来买蛛网,它说:"我要用蛛网捉蚊子。"小蜘蛛点点头说:"能够能够蚊子吸血,它是人类的'敌人。"小兔高兴的买到了蛛网。
蛛网编的又牢又好,小兔用它捉蚊子,蚊子一只也跑不了。
之后小动物们都来买蛛网捉蚊子,蛛网商店的生意可好啦!
益虫:蜜蜂、七星瓢虫、螳螂害虫:苍蝇、蚊子、椿象、天牛、蝼蛄
①害虫的危害大致能够分为两类:一类危害人体与其它动物,传染疾病,例如蚊、臭虫、蝇、蚂蚁、蟑螂、蚂蝗、血吸虫等;另一类危害庄稼、水果、林木等植物,如蝗虫、蚜虫、蝼蛄、苹果钻心虫、稻螟虫、松毛虫等。视频《苍蝇的危害》下载、《蚊子传染疾病》下载
②益虫有多种:有的益虫能够为人制造食物和用品,例如蜜蜂、桑蚕、柞蚕等;有的益虫能够帮忙人类消灭害虫,例如蜻蜓、七星瓢虫、金小蜂等。
我们要保护益虫,不要随便乱捕蜻蜓等有益昆虫。为了防止害虫的危害,一要用心预防,二要用心除治。能够采取以下措施:
①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不让害虫有生存的环境。
②发现害虫要及早采取措施,捕杀、喷洒杀虫药等。
螳螂是益虫,以捕食别的小昆虫为主。
蝗虫害虫,危害庄家。
害虫:1.危害人类生产的蚜虫,红蜘蛛等
2.危害人类生活的蟑螂,苍蝇,蚊子等益虫:有益于生产和生活的蜜蜂,螳螂,蜻蜓等蚜虫是害虫的一种,危害大部分农作物和观赏植物。
益虫和害虫是相对而言的,益虫会做对人类有害的事,害虫也会做有益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如:蚂蚁是害虫。占45%那是因为蚂蚁老是在人类食物乱爬、乱啃,很不卫生。
蚂蚁是益虫。占20%,有人冰蚂蚁吃了有益身体健康,对一些病者治序帮忙。
蝴蝶在幼虫期是害虫,因为它啃食植物;在成虫期是益虫,因为它透过飞行给花传粉知了害虫因为它吸食树的树汁对树有伤害螳螂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益虫。
螳螂是一种食肉性的昆虫,它的食物有棉蚜虫、红铃虫、玉米螟、菜螟、菜青虫、金龟子、苍蝇、蚱蜢等60多种害虫的成虫和幼虫,螳螂还是蝗虫的死对头。所以说,螳螂是一种有益的昆虫。
对人类有益的是益虫,对人类有害的是害虫.害虫吃对人类有用的农作物,害虫会危害我们的生命,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要消灭它们.
蝉是一种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虫,通常大约有五六公分长。它们象针一样中空的嘴里能够刺入树体,吸食树液。蝉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蚂蚁害虫。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象棋的棋谱,棋子名称及基本玩法。
2.发展对棋类活动的兴趣。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的大旗谱和大棋子,(自制的双面棋子,一面是字,另一面是与其相对应的图画),小棋谱、棋子。
2.幼儿有关于五子棋、飞行棋、斗兽棋等棋类活动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象棋的.传说。
1.教师讲述韩信教士兵下象棋的故事。
2.教师出示放大的象棋棋盘、认识棋盘。
----教师:请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棋盘)棋盘上有些什么?(线、格子。)
----教师小结:棋盘中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河界把战场分成了两个部分。棋盘上有许多线组成的交叉点,这些交叉点是棋子作战的驻点。
3.认识棋子。
----教师:你知道象棋有哪些棋子吗?
----教师小结:象棋的棋子共有32个,分为黑、红两组,每组16个,各分7种。
红棋子:帅1个,车、马、炮、相、仕各2各级,兵5个。(可让幼儿点数)黑棋子:帅1个,车、马、炮、相、士各2各级,卒5个。(可让幼儿点数)
4.教师介绍象棋棋子摆放的规则格子。
----教师:没有打战时,象棋的棋子各自摆在自己的营地上。帅(将)最大,放在最中间,两边有两个卫士保护他,卫士两边是宰相,宰相两边是战马,战马两边是战车,战车两边是炮。(教师边讲讲解边摆放棋子。)
二、学习摆放棋子。
1.教师:请你上来尝试用棋子摆放的规则放一放。
2.请有下象棋经验的幼儿摆放棋子,教师组织幼儿对照正确的棋谱摆放。
3.演示象棋的基本走法。
三、幼儿结伴尝试象棋。
活动延伸:
1.棋类大世界:提供多种棋类游戏供幼儿自由选择。
2.自己设计的棋类游戏: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棋类游戏的图谱与玩法。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掌握走迷宫的一般方法(从进口走向出口;遇到岔路口选路线;遇到死胡同回岔路口换条路线走等),学会反向检查(即从出口走向进口)。
2、喜欢走迷宫,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会认读数字1—10,知道数序。
2、教具:走迷宫图片(大鱼迷宫、数字迷宫)
3、学具:数字迷宫、点子迷宫、笔等。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了解。
1、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迷宫王国。今天,我们要在迷宫王国里玩闯关游戏,大家有没有信心获胜?
2、引导幼儿了解走迷宫的方法。
(1)出示图。
A、感知线条迷宫的结构,了解走迷宫的方法。
师:这是什么迷宫?这个箭头表示什么?(迷宫的进口。)那个箭头又表示迷宫的什么?(出口。)师:谁知道迷宫一般是怎么走的?(幼儿自由回答)师小结:迷宫图,拿到手,先找进口和出口中,沿着进口通道走,最后顺利到出口。
B、个别幼儿尝试。
师:谁会走?(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行走”,然后师幼一起分析如何很快找到出口和进口,最后请一位幼儿用笔在迷宫上画出路线。)
C、验证路线是否正确。
师:迷宫中进口与出口的路是相通的,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检查走的路线对不对,即从出口走到进口。如果能走通就是对的,如果不能走通就要仔细检查哪里走错了,这个方法叫反向检查。反向检查很重要,大家千万不要忘。
师:那我们一起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检查一下,幼儿集体用手比划,进行反向检查。
(2)出示“数字迷宫”图。
A、了解走数字迷宫的要求。
师:第二关是“数字迷宫”。要顺利闯关,第一步该怎么做?(先找进口和出口)进口在哪里?出口呢?这次必须按照从1—10的顺序走过迷宫,才能得到红旗。
B、个别幼儿尝试。
师:谁会走?(请个别幼儿上来“行走”一遍)
C、分析遇到岔路口如何选择路线。
师:到了岔路口,该选哪条路走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分析)
师小结:岔路口,停一停,找找哪条是正路。死胡同,走不通,调头回到岔路口,换个方向继续走,顺顺利利到出口。
D、请一位幼儿上来在迷宫图上画出路线。
E、验证路线是否正确。
师:这个数字迷宫是按照从1到10的顺序走的,我们进行反向检查应该按什么顺序呢?(幼儿集体边数边用手比划,进行反向检查)
二、分组操作。
1、教师介绍活动内容,讲解玩法。
师:现在进入我们的第三关——自由挑战关。闯关要求是:小朋友拿出迷宫图,先找到进口和出口,接着空手走一次,再画出路线,最后进行反向检查。画错了可用橡皮擦掉重新画。好,迷宫大闯关,等你来挑战!你准备好了吗?开始!
2、幼儿分组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归纳
1、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走的迷宫图?
2、幼儿互相交流、检查。
(1)请个别幼儿上前介绍。
(2)集体反向检查,发现错误,讨论修正。
3、讨论、归纳:怎样才能又快又顺利地从进口走到出口?幼儿交流。
4、师:老师也将小朋友说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听!教师念《走迷宫》,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形成策略。
四、结束师:请小朋友记住我们今天学会的方法,去我们的区角游戏中玩好吗?
教学反思:
迷宫以其弯弯曲曲的通道、富有挑战的情景性任务吸引着幼儿,能满足幼儿好玩好探究的心理需要。本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巧妙地将数学学习融入走迷宫游戏中,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智能。以下几点是该活动设计的亮点:
1、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把幼儿带入“迷宫王国”闯关的游戏情境,自然地引导幼儿认识迷宫的进口和出口,学习走线条迷宫、数字迷宫,并进行自我检查。在轻松愉快又富有挑战的游戏情景中,幼儿走迷宫的欲望更强,学习也更加投入。
2、通过分组操作提高幼儿的`活动效率。在分组操作中,幼儿自主选择,逐一尝试,走完一个迷宫就夹上操作单,直至闯过五关。如此形式,恰似游园活动,幼儿既能更为自由地活动,又能充分操作,尝试不同难度的任务。胸夹上的操作单可清晰地反映出每个幼儿的实际操作水平,便于教师检查和幼儿互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功感,空间智能扣数概念也得到了发展。
3、利用儿歌提升幼儿走迷宫的经验。教师以一首自己创编的儿歌《走迷宫》,生动简洁地概括了走迷宫的要领。儿歌琅琅上口,易诵易记,幼儿乐于接受。
4、借助反向检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反向检查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检查的过程,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逆向思维,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幼儿自身的观察、纠错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幼儿如能从小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将终身受益。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玩变色游戏的乐趣,产生探索的欲塑;
2、初步了解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能够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活动准备】
透明饮料瓶若干个,瓶盖若干个,颜料少许,音乐,小记录表,大记录表,水彩笔,用来验证实验的全套材料【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呢?"幼:想!
师:"这些就是彭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游戏道具,到底是什么呢?"(揭开遮布)。哇!桌子上放着的是什么道具啊?
幼:瓶子。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瓶子里都有什么?"幼:有水。
二、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1、师:"告诉你们哦!这些瓶子里面都有一个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秘密啊?"幼:想!
师:"下面请每个小小魔术师都走过来轻轻的拿一个瓶子,让我们和瓶子一起来跳个舞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2、播放音乐,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摇晃瓶子里的水。
3、音乐停止。
师:"哇!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我瓶子里的水变成了×色"。
这时请幼儿说出自己瓶子里的颜色。
4、教师假装在听瓶子说话,动作要夸张。
师:"嘘~~~~小瓶子在说话,它说它想和小朋友坐在一起,我们带着小瓶子回座位做好吧!"
5、小结。
师:"小朋友们,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变颜色?"请幼儿举手回答。
幼:有颜料。
师:"哦?颜料藏在哪里了?"师:"我们一起小心打开瓶盖看看。"幼:盖子上有颜色。
三、初步体验三原色的变化。
1、更换瓶盖操作。老师先示范一次,让孩子看清楚过程。
师:"假如我的黄色和××小朋友的蓝色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老师来试试看。"师:"哇~~又变颜色啦!我的黄色和跟××小朋友的蓝色在一起变成了绿色。"师:"现在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交换一个和自己不同颜色的`盖子盖上,然后用力的摇一摇,看看会变成那一种颜色。"小朋友自由交换盖子。
2、总结。
师:"原来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四、幼儿到操作区进行第一次操作。
1、教师简单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步骤。
2、幼儿自由操作。
3、教师小结,请幼儿说出自己操作的经过和变化的颜色,幼儿说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给予孩子做记录的初步经验。
五、幼儿到操作区进行第二次操作。
1、师:"现在彭老师要交给小朋友们一个任务,我要请大家再操作一次,但是操作过程中要做好记录,记录的方法就是刚才老师在黑板上记录的方法一样。"
2、请小朋友进行操作、记录。
六、拿着记录表回到座位总结。
1、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记录表。
2、老师在小朋友说的同时做出总的记录。
3、老师验证小朋友所做的实验。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1-05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11-10
中班科学教案11-03
中班科学教案07-2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07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10
中班科学教案种子11-03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01-01
中班科学教案(优)12-26
(必备)中班科学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