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5-02-01 15:11:02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大全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大全3篇)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放风筝的基本方法,乐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乐于与朋友合作放风筝

  教学准备:

  1、教师确定放飞的地点,时间

  2、通知各小组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风筝

  3、带上修补的`工具,如剪刀,胶水,纸,绳子等

  教学过程:

  1、确定地点要开阔和安全。

  2、与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放飞风筝,确定风向风力。

  3、每小组幼儿互相协作放飞风筝。

  4、若有某小组幼儿的风筝不能起飞,组织大家讨论风筝不能起飞的原因(骨架太松,不对称,尾巴轻等问题)。

  5、鼓励幼儿探索解决的办法,并对风筝进行改进。

  6、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夸奖幼儿的表现。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环节由幼儿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引入谈话,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让幼儿观看小朋友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而发生事故的情景,从而体会到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所带来的后果。第三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总结出放风筝时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及放风筝地点的选择等,达到了本次活动预定的目标。因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并伴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所以幼儿的兴趣特别高。所以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1、内容贴近生活。

  2、形式灵活,为幼儿提供充分讨论的机会,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因此活动效果很好,幼儿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中班教案 篇2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不喜欢做游戏?那好,今天郑老师就带大家做一个别开生面的游戏。(板书:盲人与拐杖)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很好奇,这个游戏怎么玩呢?

  生2:老师,这个游戏好玩吗?

  生3:老师,是不是让一部分人扮演盲人,一部分同学扮演拐杖啊?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一种体验。老师希望你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但要全身心地投入游戏,而且要用心去感受、去体验。游戏结束后我们评评谁最投入,谁体会最深。

  二、创设情景,组织活动

  师:同学们,当我们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和这个美丽的世界对话的时候,你可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四千多万人因为先天性眼病、视神经萎缩以及车祸、药物治疗等原因失去了双眼,成了盲人。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关心他们,世界卫生组织在1984年把每年的10月15日确立为“国际盲人节”。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盲人的世界,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并学会关心盲人、体贴盲人。(教师请同桌左侧的同学来到讲台,让同桌右侧的同学给他们戴上眼罩,并检查是否严实。教师板书:准备)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对“盲人”进行引导)也许,生活对我们太不公平了,可是我们却不能不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一下子跌入黑暗的世界,我们会面临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你要外出、吃饭、购物、就医甚至旅游,未来的路变得坎坷而艰辛,可怕的是,在以后漫长的人生中,注定这一切都无法改变。我想问一下各位盲人朋友,此时此刻你内心有何感想。

  生1:当我眼前一片黑暗的时候,我开始绝望了!

  生2:没有眼睛太可怕了!我真不知道我是否有活下去的勇气。

  生3:没有眼睛我怎么生活呢?

  生4:我真盼望着能有人来帮我一下,不然的话我肯定是寸步难行。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将来有一天你文时把这种感受写出来,一定非常感人的。(转向台下其他同学)同学们,这些盲人多么需要我们的帮助啊!你们愿意做他们的拐杖吗?(生齐声回答:“愿意!”)听着你们响亮的回答,我仿佛看到了二十多颗火红的心。可是,承诺是容易的,实践却是艰难的。你们要带他们上下楼梯,还要穿越重重障碍,你能担负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吗?(生大声回答:“能!”)请你们上来选择自己要帮助的“盲人”,充当他们的拐杖。但是,不能选择你的同桌,不能让对方知道你是谁,而且在整个过程中都不能出声,因为你仅仅是不会说话的拐杖。你只能用肢体语言引导他去走那段艰难的人生之路。记住了吗?(教师板书:活动)

  (教师带领大家走出教室,下楼梯,上楼梯,穿越由椅子胡乱摆成的方阵、钻桌子,跨桌子。有的“拐杖”走神导致“盲人”在楼梯上差点摔倒,吓得战战兢兢,几乎不敢走路。在穿越障碍物时,“拐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急得满头大汗,不时有“盲人”的头碰到桌子,疼得“哎哟哎哟”直叫,尤其是在过椅子阵时,“拐杖”们抱着“盲人”的腿放进空隙里,再去搬另一条腿,等回到教室时,“拐杖”们几乎筋疲力尽了。)

  师:大家同心协力回到教室,真是不容易呀!咱们先请“盲人朋友”谈谈自己此时此刻心里的想法。谁先说?(“盲人”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1:哎呀(他一声长叹引来大家一片笑声)!这次我算是真正体会到了,盲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以后一定会尽力帮助他们。

  生2:黑暗让人恐怖,这话一点也不假。深浅不知高低不明,如果这样的不幸降到我头上,我真不知道我是否会有勇气去承受。

  生3:如果没有“拐杖”的帮助,我觉得我很难走完这段艰难的路程。虽然我不知道我的拐杖是谁,但是在这里我也要对他说一声“谢谢!”(他眼睛里含着泪花向台下鞠躬,同学们为他的真诚鼓起了掌。)

  师:说真的,他们在活动中不但用心体验,而且也在净化着自己的心灵,我觉得他们是真诚的,我也非常感动。我想问问台下当拐杖的.同学,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4:我为自己成为盲人的拐杖而骄傲,我的存在给他们带来方便那是我最大的快乐!(他的发言引来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生5:眼睛看不见很难受,可是有嘴不让说话更难受呀!(同学们哄堂大笑)在钻桌子的时候简直把我急坏了,怎么做他都不明白,老师就在我身边,想作弊又不敢,那会我真想替他去钻桌子,好在最后总算过去了,这拐杖也不好当啊!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有请“拐杖们”站到自己的盲人身边,双方交流,时间限制在三分钟内。(教师播放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那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场面。男孩子紧紧握手,女孩子大多数选择了拥抱,他们彼此交流着,说着感谢和客气的话,孩子脸上洋溢着真诚,看不出任何游戏的痕迹。)

  三、启发明理

  师:这个游戏活动到此就结束了,让老师感到高兴的是,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都非常投入,使大家有了许多真实的体验。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参加完这个活动,你有什么话要说吗?比如关于人生的认识、做人的道理,请大家随便谈。

  生1:感谢老师给我这么一个体验的机会,使我对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盲人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以后不论在哪里,遇到盲人我一定向他们伸出热情之手,绝不袖手旁观。

  生2:作为一名“拐杖”,我的想法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生3:我想,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那么一段戴眼罩的日子,请不要气馁,挺过去前面就是一片阳光!

  生4:(顺着前一位同学的思路)摘掉眼罩的时候,让我们多去帮帮那些戴眼罩的人吧!(掌声)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让老师也深受启发。游戏让我们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这是老师没有想到的,你们真的很优秀,相信你们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教师板书:明理)

  四、指导习作

  师:既然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游戏,我们把它写下来好不好?你们觉得我们这习作的题目该怎么定?

  生1:我觉得可以用游戏的名字作题目,《盲人与拐杖》。

  生2:《一场感人的游戏》。

  生3:《游戏让我长大》。

  师:(把这些题目写下来)同学们的命题很好。通过这个游戏我们从不同的方面懂得了一些道理,大家想不想把这个道理告诉给其他人呢?(同学们齐声说“想”)你想告诉别人的道理就是你这习作的中心,大家一定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看看板书,你觉得我们这些材料应该怎样安排呢?

  生:“准备”和“明理”应该简略写,活动部分应该具体写。(随机板书:简略具体)

  师:他说得很对。那么,怎样把这部分写具体呢?请大家想想以前老师教给你的方法。

  生1: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

  生2:要注意运用联想的方法。

  生3:可以用上比喻、夸张、拟人一类的修辞方法。

  生4:还要写出活动的环境和氛围。

  师:很好!同学们把老师教的方法都记住了,老师更希望你们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的话请大家完成习作。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培养幼儿在唱歌时咬字清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旋律,让幼儿初步感受京剧音乐,会用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通过对故事主题的提升,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诚实的好品德。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简易乐器

  活动过程:

  1、律动《筷子舞》

  2、练声

  ---请幼儿用正确的'嘴形唱歌。

  ---请幼儿用简易乐器伴奏,练习节奏××ㄧ× o ㄧ

  3、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述故事

  ---故事里讲了谁?干什么?

  ---教师设置悬念,“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儿歌里会告诉我们答案?---教师有节奏的念第一遍儿歌,请幼儿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提升故事的主题: “小朋友从小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教师有节奏的念第二遍儿歌,请幼儿用简易乐器伴奏。

  ---师生共念儿歌,练习节奏。

  4、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倾听。

  ---“老师给这首儿歌编了一段美妙的旋律,你们听听看,跟我们以前学的歌曲有

  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重点教唱歌曲中具有京调风格的两句,让幼儿充分感受并学会唱。

  5、请幼儿再次倾听歌曲,能力强的幼儿跟老师一起唱。

  ---“请小朋友用筷子宝宝给老师伴奏?”

  ---出示音符宝宝,请幼儿整齐的敲打节奏。

  ××ㄧ× o ㄧ××ㄧ× o ㄧ

  ××ㄧ× ×ㄧ××ㄧ× o ㄧ

  ××ㄧ× ×ㄧ××ㄧ× o ㄧ

  ××ㄧ× ×ㄧ××ㄧ× o ㄧ

  ---教师组织幼儿以不同的形式学唱歌曲。

  妹妹小朋友唱,弟弟小朋友用筷子伴奏。

  弟弟小朋友唱,妹妹小朋友用筷子伴奏。

  请个别小朋友一边唱一边伴奏。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教案08-30

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07-30

中班教案【精选】04-02

中班教案(经典)04-24

中班教案(经典)12-01

[经典]中班教案12-16

中班教案(精选)11-06

(精选)中班教案11-19

(经典)中班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