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7 11:42:25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通用10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和掌握6与相邻两数的关系和排列顺序。

  2、使幼儿正确书写数字5和6。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准备小组用的练习单若干张,1~7数字卡片若干。

  教学流程:

  1、人手一套1~7的数字卡片,复习5的相邻数。

  (1)请幼儿找出5的相邻数,并按顺序排成一行。

  (2)问幼儿为什么找3和4做5的好朋友?要求幼儿能清楚说3个数之间的关系。

  (3)共同小结:每个数都有两个朋友,一个在它前面,一个在它后面,前面的朋友比它少1,后面的朋友比它多1。

  2、请幼儿按照以上方法找出6的相邻数。问幼儿:你找谁做6的好朋友?为什么?

  3、分三组操作练习。

  (1)改成相邻数。提供6以内数的练习纸若干张,要求幼儿根据相邻数多1和少1的关系进行改错:中间一排不动,其他排用去掉或添画的方法改成相邻数。

  (2)印章。提供画有一排物体的练习纸,让幼儿根据相邻数的关系,印出它的相邻两数。

  (3)填数字。提供带有空格的数字练习纸,让幼儿根据相邻数的关系,在空格内填上相应的数字。

  4、教幼儿书写数字6: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左下方画一个弧形,碰左线、底线,绕圈向上,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中线一点。提醒幼儿注意坐姿、握笔姿势,保持页面整洁。

  课后反思:本节课使幼儿学会正确书写数字5和6。理解和掌握6与相邻两数的关系和排列顺序。学过了前面的1,2,3,4,幼儿掌握5和6的书写比较容易,许多幼儿都开始喜欢数学这一学科。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近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6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6只小狗、有的是6只小猫、还有的是6只犀牛、6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6”,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l、学习6的分解、组成,掌握交换规律将数量进行分合的方法。

  2、能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画册3练习、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的组成

  1、游戏“对数”: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如,教师说一个数字3,幼儿快速地说出一个对数,两个数合起来必须是5。

  2、组织小朋友利用游戏的形式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习6的组成

  l、(观看ppt)提问:秋天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果树上长出了许多的果子,有红的、有绿得,看第一棵树,先长出了几个什么颜色的果子,又长出了几个什么颜色的果子,一共长出了几个果子。

  2、引导小朋友讲述:第一棵果树上先长出了1个红苹果,又长出了5个绿苹果,一共长出了6个苹果。

  3、师:1和5合起来是6。

  4、(点击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果树上先长出了几个果子,又长出了几个果子,一共长出了几个果子?引导小朋友说出5和1起来是6。

  5、提问:这两个组成式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结:我们发现这两个组成式两个数字交换了位置,它们的总数不变。

  7、以同样的方式学习6的其他组成。

  8、小结:6有5种组成,其中有两对是可以交换的。

  三、学习6的分解

  1、提问:树上的.果子都成熟了,看喜羊羊和美羊羊,各带了两个大篮筐来摘果子了。看树上有6个果子,喜羊羊先摘了几个苹果放到了第一个篮子里,又摘了几个果子放到了第二个篮子里?

  2、引导幼儿讲述:树上一共有6个果子,喜羊羊摘了1个果子放到第一个篮子里,又摘了5个果子放到第二个篮子里。6可以分成为1和5

  3、同法学习6的其它分解。

  3、小结:6有5种分解,其中有两对是可以交换的。

  四、练习6的分合。

  1、教师出示作业,介绍作业要求。

  2、幼儿做练习,教师指导评价。

  3、小结讲评:今天我们知道了6的5种组成方法和5种分解的方法,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和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合式的含义,能根据题意写出5以内的合式。

  2、感知数的组成方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数学》p28《合合乐》

  2、5份包装好的礼物盒、2只袋子,数量为5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合式记录图。

  活动过程

  一、实物合一合

  1、出示两只袋子。这两只袋子里藏着新年礼物,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拿出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份礼物。

  2、一个袋子里装了2份礼物,另一只袋子里装了3份礼物,合起来有几份礼物。

  3、2份礼物盒3份礼物合起来的5份。我们还可以怎么把礼物装进袋子,合起来也是5份?

  4、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了解多种组合方式。

  5、出示合式记录图,引导幼儿用画圆点的方式在方框里将两个袋子里的礼物数量表示出来。

  二、圆点分合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为5的操作材料。如5个正反面的花片、5个方格……

  2、幼儿将操作材料摆成两堆,根据操作的不同结果,幼儿用圆点记录在合式图上。提醒幼儿在记录的时候不要重复。

  3、幼儿说一说几和几合起来是5。

  4、教师奖5的合式按序排列,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合合乐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p28《合合乐》,引导幼儿理解合号的意义,并能根据图意用圆点或数字来表示合的结果。

  2、引导幼儿正确表达图一,为以后学加法作准备。如两只小鸟在树上,又飞来一只小鸟;三条小鱼在缸里,又舀进来一条小鱼;花盆里有3多开放的水仙花,两个花苞;蛋糕上插着4支蜡烛,有插上了一支,等等。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鸟、金鱼、水仙花、蜡烛的图一,发现其中蕴含的组合关系,理解多少和多少合起来是某数。

  活动反思

  幼儿已学习掌握了2、3、4的组成,有了初步的分合概念。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关注身边的数量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幼儿通过具体操作、纪录来探索5的分解组成。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寻找递增与递减的规律,增强幼儿积极探索的意识,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合合乐(5的合式)》选自主题《开心一刻》。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设计了:礼物合一合、圆片合一合、合合乐等环节。让孩子们在猜一猜、数一数、填一填的游戏中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开心。

  猜一猜、看一看,是孩子们经常玩的.游戏,我们借助礼物,让孩子通过猜猜、看看礼物袋里有什么礼物,数数分别有多少,再数数合起来共有多少,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5的合式,并理解合式的含义。圆片合一合环节,让孩子们两人之间一起合作,探索5的4组合式,并探讨排列的有序性。最后合合乐环节,旨在让幼儿明白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礼物合一合、圆片合一合、合合乐等环节,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5的分成有4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5,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老师只是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图意,更多的是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过多的照搬照抄影响了孩子的主动性。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机器人”对!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你们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吧。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五、活动的重点:掌握图形的要领。

  六、活动形式:

  尝试教学法。

  园长点评

  1、我园采用教育科学出版杜“新世纪幼儿素质教育”系列丛书。

  2、我园试用尝试教学法,起步较晚,张老师的教案,只是实际活动的一个缩影。

  3、张老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突出了先试后导,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下课10分钟适合做的事情。

  2、模拟小学生下课10分钟的活动,尝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书籍、棋类、玩具和时钟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引出话题

  1、讨论: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2、观看时间:知道时钟的长针走2大格,就是10分钟。

  二、下课 10分钟该做什么

  1、在下课10分钟里,可以做哪些事情?

  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须做好?(幼儿根据操作材料选择)

  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总结:

  (1)必须做,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等。

  (2)可选择做,如看图书、下棋、聊天、到操场上去转一圈等。

  4、儿歌小结

  三、模拟小学生下课活动

  1、模拟下课,规定10分钟休息。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3、按上课铃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四、交流

  1、教师检查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课间10分钟所做的事情,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总结:课间10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休息,这样的10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并掌握8的组成与分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品质,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7”形式引入8的组成.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啊?

  生:7.

  师:那我们一起用拍手游戏来回忆一下好吗?

  生:好.

  师:我拍1呀~~~

  生:我拍6………(类推)

  二、学习“8”

  1.故事导入8的组成:

  星期六,爸爸和小明去河边钓鱼,他们一共钓了8条鱼,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爸爸让小明把鱼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如果你是小明会怎样分装这些鱼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8的分解与组成。(揭示课题)

  ①、出示教具:8条鱼,2个篓子,请几个小朋友上来以不同的形式分类,边分边出示PPT把分类的方法记录下来.

  ②、2“小火车”游戏,巩固8的组成

  师: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幼:我的火车7点开。…………

  2.游戏:寻找宝藏

  教师在迷宫途中放着8的加减算式,把全体幼儿分为三组比赛,每算对一题

  前进一步,哪组幼儿最先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3.活动延伸:

  将幼儿分成5组,每组幼儿发一些教学道具(鱼),动手分一分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1-10数量依次多1的递增关系,10-1数量依次少1的递减关系。

  2、能对10以内的数量进行自主排序。

  3、细致整齐地排列材料,耐心地排完全部卡片。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活动难点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对于"顺序"的概念的理解

  物质准备:

  ①教具:底纸4《烧烤一串串》,烧烤排序卡磁铁一套10张、数字卡磁贴1-10。

  ②学具:多用插板、白磁板、底纸4《烧烤一串串》;磁贴:烧烤排序卡一套10张、数字卡1-10。

  教师组织和指导活动过程

  一、以"麦麦开烧烤店"的情境,引出"有顺序地排列香菇串"的问题。

  ①、引出问题出示底纸4《烧烤一串串》:"麦麦开了一家烧烤店。(出示1-10无序排列的烧烤排序卡)看!她做了几串香菇?(10串)每串香菇的数量一样多吗?(不一样)麦麦想有顺序地在烤炉上排香菇穿,你们知道什么叫'有顺序地排'吗?是怎么排呢?"请多位幼儿解释。

  ②、讨论规则教师:"麦麦想请你帮忙有顺序地排列香菇串,排好以后还要在下面贴上数字,你愿意吗?好,小朋友们,想一想,要怎么排?是从少的排到最多的,还是从最多的排到最少的?排香菇串的时候,你想把每串香菇都对齐烤炉的下方,还是对齐烤炉的上方?"(如果有孩子听不明白,教师可以拿3、4串为例演示说明。)教师:"排好之后还要做什么?对应每串上面香菇的个数,放上数字磁贴。"③、介绍巩固活动出示底纸1《排座号》和底纸2《小货车》:"今天派派麦麦还想和你一起玩这两个活动,还记得是怎么玩儿的吗?"根据以往活动出现的问题,提出活动要求。

  ④、提出操作要求教师:"清闲选择完旧活动的小朋友完成活动后,要争取去做一做'烧烤一串串'的新活动。"

  二、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并作个别指导。

  ①、分组操作请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提示:"玩新活动时,先找出最少的一串或者最多的一串,然后再有顺序地往后排。"②、观察指导教师巡视幼儿操作,待幼儿都进入活动后,重点指导"烧烤一串串"的活动。观察你幼儿是怎么又顺序地排的',使用了何种策略,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操作习惯,进行个别指导。

  三、集体交流并概括数量序列中的数差关系,思考数量关系的传递性,进行活动小结并点评。

  ①、交流集中幼儿。教师:"今天谁去帮麦麦做烧烤了?谁愿意到老师这里来再排给我们看看?"②、评价教师:"今天你找到排香菇的规律了吗?你还玩儿了哪些活动?觉得自己有哪些进步?"教师根据课堂观察到的事实做补充点评,如:幼儿能耐心地尝试,最终排完了才换组;做事很有秩序,排得很整齐;往巩固组活动时,对操作材料保管很细心,玩儿过后能收拾还原等等。

  ③、整理请幼儿再次检查操作材料有无收好,然后请值日生归还学具。

  活动反思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名称、大小、方向、数量的变化等多种排序。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点和排序技能的掌握大部分目标已经达到了,还有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还需要加强指导。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记录表、数字卡、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幼儿随音乐《摘果子》进入活动室。

  2.在进入教室时,每位幼儿从树上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

  并回到座位上。

  3.让幼儿给水果分类,并排列在黑板上。

  二、播放课件,幼儿学习分类统计

  1.出示课件,水果统计表。

  2.教师讲解统计概念。

  3.学习条形统计,通过图表感知数量多少。

  三、游戏《猜拳》

  游戏规则:男女小朋友各十人,;本文教师出示统计表,找一名幼儿进行统计,其余幼儿猜拳游戏。

  四、幼儿操作帮助小熊在超市物品进行分类并统计。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致观察能力。

  2.学会物品的对应。

  3.常规培养在:遵守兑换奖品的规则。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蜡笔,视频,图片;

  2.气球若干兑奖需要,抽奖箱;

  3.对媒体,学具操作熟练。

  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中过奖?中过哪些奖品呢?(请幼儿回忆生活经验并举手回答)

  (二)情景海报讨论:

  1.达明很喜欢喝果汁,打开瓶盖他发现中奖了!你们能看到中的是什么奖品吗?

  2.达明要怎么兑换礼物呢?他应该怎么做?

  3.图中有没有达明要兑换的礼物呢?

  4.达明的礼物在柜子的第几格?

  5它们全都一样吗?哪几个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请指出来。

  6.你是怎么看出来这个是达明的礼物的呢?

  小结:我们的'物品找相同的方法有:可以大小.花纹.形状.

  (三)师幼互动:

  1.出示3-4组玩具或其它物品(四个以内,其中两个相同)。

  2.让幼儿找出完全相同的两个,并说出观察的方法。

  (四)幼儿操作:

  1.观察操作题中的图案,请幼儿说出物品名称。

  2.请幼儿找出每一排中相同的两个图案,在下面相对应空格里打勾。

  3.看看图中有什么动物?从每一排中找到相同的图案,在对应空格中打勾。

  (五)活动延伸:

  《抽奖游戏》

  玩法:老师出示抽奖箱,幼儿每人都有一次抽奖的机会,找到自己抽中的票根和气球上对应的图案一模一样,然后用小锤子扎破气球。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通过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建构着知识,从而使幼儿对本次的知识点达到长时记忆的目的。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2.使幼儿乐意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感知球体,圆柱体是什么样子的。

  3.知道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本次活动到达长时记忆的目的。

  难点:真确分清并记住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墙面布置球体和圆柱体两个区。

  2.各种皮球,乒乓球,纸筒,易拉罐,瓶盖等

  3.报纸。

  4.《幼儿用书·科学与数学》

  活动过程

  1.观察球体和圆柱体

  教师出示《球体和圆柱体》

  看一看,老师给小朋友带什么来?这些是什么呢?

  幼儿:这是足球,

  幼儿:这是积木,

  幼儿:这是皮球(乒乓球),

  幼儿:这是小凳,杯子,还有饮料。

  教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东西那些是球体?那些是圆柱体吗?

  2.操作球体和圆柱体,感知他们的特征,

  教师:我们,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请小朋友们拿一个球体,在拿一个圆柱体摸摸他们,然后在地上滚一滚,看看球体和圆柱体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儿:我发现易拉罐倒下来的时候滚得好快好快!立起来的时候滚不动为什么呀?

  幼儿:是啊,倒下来的时候想车门儿一样滚来滚去,立起来的时候是平平的。

  教师:你们看的时候很仔细,那我们再看一看,摸一摸还有什么样的东西跟它一样?

  幼儿:教师我的`小登立起来的时候可以做,我搬不动的时候就把放到滚着走,

  教师:那你们看一看,这个足球和那个小登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足球到处都是圆圆的,

  幼儿:看这个足球滚得多快啊

  幼儿:这个积木可以滚着走,开可以站住,足球却站不住。

  教师:这个足球摸起来到处都是圆的可以滚着玩,我们把形状像它一样东西叫球体。

  教师:这个小板凳,上面和下面都是一样大的圆形,放到以后还可以滚着玩,像这样的东西叫圆柱体。

  教师:请小朋友们想办法把球体摞起来,再把圆柱体摞起来,看看你发现什么?

  幼儿:易拉罐可以摞起来,可是皮球摞不起来,

  教师:对,球体可以摞起来。圆柱体摞不起来。

  2.制作球体和圆柱体。

  教师:“请小朋友用报纸做一个球体的东西、再做一个圆柱体的东西,然后把它们站到墙上去。”“想一想,球体的东西要从到哪儿?圆柱体的东西要从到哪儿?”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科学与数学》,做一做书上的

  教学反思

  一、在备课时,我考虑了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和幼儿的接受能力,如果这节活动又不适合幼儿的我会随机应变,调整活动的内容。

  二、通过这节活动课的展示后,我进行了以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这节活动课,总的来说还不错,不仅调动了每个幼儿的积极性,而且师幼配合的非常好,通过这次的活动,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的方面得到了全面、自主的发展。

  2.对师幼互动反思:本次活动,幼儿能很好的和老师配合,我也会因幼儿的需要调整活动内容。

  三、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的时间没掌握好,有点短了;其次这次活动的的内容对幼儿来说还不够,还应再加点游戏。

  通过教学反思,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9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9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5

大班数学教案12-18

大班数学教案02-21

【热门】大班数学教案08-06

(优选)大班数学教案08-07

[优]大班数学教案08-08

大班数学教案(实用)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