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推荐)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探索活动感兴趣,能用自己的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
2、能够记录自己获得的信息,并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与蜻蜓相关的.材料(图片、录音、标本、电脑课件)活动前布置蜻蜓展
活动过程:
1、参观蜻蜓展
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布置了一个蜻蜓展,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集体交流
(1)说一说你的新发现
师:小朋友在蜻蜓展中你发现了什么?
(2)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蜻蜓的这么多秘密,你还想知道蜻蜓的哪些秘密呢?
(3) 解决问题
1) 师生共同解答问题
2)教师记录一些有价值的但当时又无法解答的问题
3、孩子自己选择寻求答案的方式
(1)幼儿讨论
师:我们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还有一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该怎么办呢?
(2)幼儿自由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进行记录
师:小朋友想到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图书、录音、录象、
电脑课件,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寻找答案,并把你的新发现记录下来
4、集体交流
(1) 幼儿相互交流通过探索找到的答案
师:你们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
(2)说说你的新发现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都找到了,你们有新的发现吗?
(3)师生共同小结,鼓励孩子提出新问题
师: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蜻蜓的很多秘密,小朋友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
有些问题把老师都难倒了,褚老师很佩服你们,除了这些问题你们还有哪些新问题要问吗?
活动结束:
幼儿带着新问题离开活动室,回去继续探索蜻蜓的秘密
师:我们大家一起回去想办法、找答案,然后告诉大家答案是什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给虎爸爸造房子的过程,激发幼儿思维和说话的愿望。使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及创造力。
3、巩固幼儿对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各种废旧盒、积木、雪花片、水彩笔、彩色纸、老虎玩具。
【活动过程】
一、插入角色
问:这是谁?虎爸爸为什么这样着急的样子?(虎爸爸的孩子找不着了、虎爸爸肚子饿了找不到东西吃……)。原来虎爸爸家的房子被一场暴雨冲倒了,虎爸爸连忙造了一幢圆形的房子,可是圆形的房子会滚动,一滚动门与屋顶颠倒了,它非常着急,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帮虎爸爸造房子,你想造什么样的房子?
二、为虎爸爸造房子
1、小朋友讨论,互相商量:造什么样的房子,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小朋友讨论的很热烈,讲了许多形状的房子)
2、为虎爸爸设计房子幼儿分组,自选材料,(纸盒、积木、雪花片、水彩笔等材料(转载自
3、房子造好了,幼儿相互介绍自己设计的房子。
(小朋友造了各种形状的房子:三角形的、椭圆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楼房等)。请虎爸爸挑选房子,虎爸爸看了小朋友为它设计的房子非常高兴,感谢小朋友。接着虎爸爸挑选了一幢正方形的'房子。你们说说虎爸爸为什么要挑选正方形的房子?(因为正方形的房子大、不会滚)对,正方形的房子又大又稳,小朋友懂得了要按动物的特征来设计房子。
三、这时来了许多小动物(小狗、长颈鹿、小鸟、大象、鸡妈妈等),它们的房子也被大雨冲倒了,听了虎爸爸的介绍,它们也想请小朋友们帮忙设计房子。小朋友们把剩下的房子介绍给小动物,(三角形的房子给小狗、长方形的房子给长颈鹿、正方形的房子给大象、又画了一个鸟笼挂在树上,送给了小鸟做房子)。小动物们非常高兴,谢谢小朋友们!不用谢!
延伸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小朋友们继续为其它小动物设计房子。(材料:各种纸盒、彩色纸)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3.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活动预备:
1.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老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讨论: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小鸟为什么喜欢树?
3.老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
二、分享和讨论植树节的资料
1、老师请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2、老师请幼儿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3、幼师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分享林木资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4、老师请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三、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老师请一组幼儿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老师请一组幼儿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踏青观察春天的树木。
附:
儿歌:留住小鸟
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
小狗想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
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猫的院子里,
小猫想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
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兔的院子里。
小兔想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
小鸟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
小狗和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
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经过幼儿对梯子的各种游戏,发展幼儿的攀爬本事和平衡本事。
2、培养幼儿无畏、勇敢、果断、镇定的优秀品质。
3、增加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活动准备:竹梯、彩色滚筒、椅子、牛筋等。
活动设计:
一:准备部分
基本动作练习。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右转——原地踏步走——齐步走——小跑——立停。
二:基本部分
小特警已经学会了许多本领,今日要进行考试了——探险。在我们探险的路上,要过许多小桥。有趣味的小桥、也有很危险的.小桥,大家可要注意了!看哪个小特警员异常勇敢、机智、聪明。
1、过小桥
第一关:平地小桥要求:规定用走、跳的方法在梯内和梯上经过。
第二关:倾斜小桥要求:规定用走、跳的方法在梯上经过。
第三关:悬空小桥要求:规定用爬的方法在梯上经过。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简单符号、打击乐器、表演动作、表情及嗓音等来表现音乐。让幼儿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2、在游戏过程中,培养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能力及与他人共享活动空间的能力。3、根据故事和图形谱提供的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形象和内容。
活动准备:
课前请幼儿查找有关森林动物的资料,重点了解狮子的动作、声音及生活习性。
自制教学软件。自编故事一个。狮王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初步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二、再次欣赏音乐,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乐曲的理解。
在一个黑洞洞的大森林里,居住着狮王和许多小动物,每当风吹树摇时,远处隐隐传来了狮王的吼叫声。忽然,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报告说:“狮王驾到”。乐队吹起了号角,狮王大摇大摆地走出来,狮王得意地大声吼叫,向小动物们,乐队用号角声为它伴奏,狐狸为了讨好狮王,带领小动物们为狮王跳舞,狮王高兴的.大声吼叫,和小动物们做起了游戏。
三、提问:
1、这个故事里有谁?
2、故事里有哪些声音?(吹号、狮吼。并组织幼儿模仿吹号和狮子吼叫的声音。)四、看图谱听音乐。
1、出示图谱,提问幼儿看懂了哪些符号?请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说说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2、幼儿完整欣赏一遍乐曲,教师边指图谱边讲解,帮助幼儿理解图谱。
3、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同时用教鞭在乐谱上随音乐的进行移动,指示出音乐与图谱的匹配关系。
4、引导幼儿讨论为乐曲编配打击乐器,并听音乐看图谱为乐曲伴奏。
五、自由的动作表现。
1、教师引导幼儿为乐曲创编动作,并随乐进行表演。
2、教师戴上狮王头饰,组织幼儿分配其它角色,跟随音乐完整表演。
3、请一名幼儿担任狮王,其余幼儿和教师一起扮演小动物,听音乐完整游戏。
六、在音乐声中自由扮演小动物欢快的出活动室。
大班教案 篇6
主题说明: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①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②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③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④“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⑤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⑥自己动手做元宵、做花灯可以感受更多的快乐。
主题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大胆地创造与想象,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3、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主题活动:
活动一:甜甜的元宵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师: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师: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参加,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元宵,然后品尝元宵,感受到浓浓的团圆之情。
活动二:赏花灯、猜灯谜
执教: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师: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活动反思:
目的在于培 养学生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亲情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以图为凭,激情激趣。在导入的 设计上也是下足功夫。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圆形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会用多种手段表现其主要
特征。
2、探索对圆形的变化,激发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3、体验创作中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白纸、各种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正方形纸和圆形纸、水彩笔、颜料、浆糊、剪刀、抹布、箩筐、胡箩卜等。
2、吹泡泡的`玩具。
3、变化的圆形拼贴成画面一幅。
活动过程:
一、游戏形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和幼儿共同玩“吹泡泡”游戏。
2、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在圆形上联想出多种物体。
提问:你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象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象汽球、西瓜┄┄)
二、探索圆形的变化
1、提问:圆形可以变化成什么?变化后的圆形可以做成什么?
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回答。
2、出示由变化的圆形拼贴成的一幅画。
3、引导幼儿观察说说画中的物体是怎样做成的?
4、激发幼儿大胆回答:树是由圆形折成扇形做,母鸡是由圆
形折叠成半圆做成的。
三、幼儿动手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1、分别介绍三组的活动材料和工具。
2、提出创作要求:使用剪刀注意安全,保持桌面整洁。
3、引导幼儿充分想象,尝试借助点线面的组合和颜色的搭配,不断丰富自己的画面。
四、展示作品,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
1、幼儿间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用什么制作的?怎样制作的?
2、互相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3、收拾桌面,归放活动材料、工具。
大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表现3/4拍节奏。
2.感受和表现休止符,体验游戏的快乐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重点难点:
感受和表现3/4拍节奏。
环境与材料:
1.小帆船图片3-4个。
2.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感受和表现休止符,体验游戏的`快乐
一次备课
学说歌词
--播放歌曲录音,幼儿倾听,理解,说一说歌曲里唱了什么。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歌词。
--再欣赏一遍歌曲,教师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歌曲中间停顿部分,在停顿的四拍处和幼儿一起说"一、二、三、四"。
--第三次欣赏歌曲,教师引导哟额为歌曲拍3/4拍的节奏,并在中间停顿的四拍处和幼儿一起说"一、二、三、四"。
学唱歌曲
--教师放歌曲录音,幼儿跟音乐一起唱歌,教师在幼儿身后,悄悄地将小帆船藏在幼儿的椅子底下。
--歌曲结束后,幼儿找小帆船,找到小帆船可中新开始
游戏"小帆船"
--玩法:幼儿扮小帆船,边唱歌边模仿小帆船随意"漂"动,每唱到歌曲中停顿部分,都要马上立正站好。看谁听的准,做的对。
--教师作示范,全体幼儿一起边唱边表演歌曲。
大班教案 篇9
主题生成:
幼儿近段时间经常大声说话,使用工具不会轻拿轻放,弄出很大的噪音,为了让幼儿有一个良好、安静的生活、学习环境,我们就进行了声音的主题活动,与幼儿一起探讨声音的利与弊。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初步知道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
2、了解声音的作用及噪音对人类、自然界的祸害,初步懂得减少噪音的方法。
活动一:寻找声音
1、 谈话:我听到的声音
幼儿的话:
“我听到火车呜呜的声音”、
“我听到汽车笛笛的声音”、
“我听到冰箱发出的声音”
“我听过老虎的叫声”
“我听到打雷的声音”
“我听过高山流水的声音”
“我听过下雨的声音,滴答滴答,哗啦哗啦”
2、绘画:我听到的声音
活动二: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通过图片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耳朵的结构,从而了解到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活动三:实验探讨
1、 怎么会有声音?
(1)提供多样的材料让幼儿在实验中探索声音产生的原理-物体震动就会产生声音,不同的物体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提供记录材料让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让幼儿讲述记录结果。
2、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从而知道不同的材料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3、怎样减少噪音
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使幼儿知道减少噪音的方法。
活动四:分享-声音的秘密
1、统计: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声音的了解。
2、游戏: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声音的了解。
3、展示幼儿设计的作品:净化(减少)声音器
主题小结:
通过主题探讨活动,幼儿对声音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声音对我们的利与弊,都会说出保护我们耳朵,保持环境安静的方法与措施;日常生活中幼儿也能注意降低自己说话的音量,轻拿轻放的习惯也正在慢慢形成,整个生活学习环境也比主题活动前有了较大的改观。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大班《安全》教案10-23
(精选)大班教案03-02
大班的教案07-11
大班教案【精选】08-10
大班教案【经典】11-26
大班教案[经典]08-18
(精选)大班教案12-07
大班教案[精选]12-02
(经典)大班教案04-23
大班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