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班教案范文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拉、帮忙、一起;词组:拔萝卜。
2、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初步进行故事表演。
3、能安静地倾听故事,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四幅;故事中各角色的头饰及大萝卜道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最喜欢的'人的名字,引导幼儿说说自己遇到困难时会找谁来帮忙?(引出主题)
二、观察与欣赏。
1、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图一:"图上有谁?老公公在干什么?他对着萝卜说什么呢?萝卜长大了吗?该怎么办呢?"图二(用白纸遮住图中的其他角色,边提问边将图中角色完全露出来):"老公公请谁来帮忙拔萝卜了?他们是怎么拔的?萝卜拔出来了吗?老婆婆请谁来帮忙拔萝卜了?他们是怎么拔的?萝卜拔出来了吗?"图三:"小姑娘、小狗、小花猫又请谁来帮忙拔萝卜了?他们是怎么拔的?萝卜拔出来了吗?"图四:"大家一起是怎么拔萝卜的?最后萝卜拔出来了吗?大家高兴吗?"
2、教师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3、出示道具大萝卜,请部分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演最后一段,大家一起拔出萝卜,高高兴兴地抬回家。(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三、讲评活动。
小结,讲评。一边听"拔萝卜"的歌谣,一边表演。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头饰、道具,供幼儿表演;语言区准备图片或桌面教具,供幼儿复述故事内容。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了解“纸团拓画”的方法。
活动重、难点:
了解 “纸团拓画”的方法,并进行操作。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欣赏由老师表演的时装表演,让幼儿观察老师穿的衣服和小朋友们穿的有什么不一样。
讨论出这个小朋友的衣服是纸做的,衣服上有很多漂亮的颜色。请这个小朋友告诉大家,衣服上是“纸团拓画”。
2、请王老师扮演小兔子跳出来,跟小朋友们说:“呜呜,我的衣服没有她的漂亮,我也要这么美丽的拓画。”以此来引出下面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
3、引导幼儿学习纸团拓画的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
教师边引导幼儿边做相应的示范:
引导幼儿观察,想想:用报纸怎样来画画?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试一试,教师再进行示范,把报纸揉成一团,用力捏紧。
用右手捏住纸团,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把纸团在颜料盘中蘸一下,然后轻轻拿起纸团,慢慢放在娃娃的衣服上,用力印一下。
继续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拓画,让娃娃的衣服上绽放出各种美丽的色彩。
最后将娃娃贴在墙上。
4、交待要求,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音乐响起)
提醒幼儿耐心细致的操作。鼓励发展快的幼儿独立操作,发展慢的幼儿可观看他人制作然后才动手操作。提醒幼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洁。
5、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请幼儿穿上自己纸团拓画的衣服,组织幼儿互相欣赏所有的作品,选出色彩最漂亮,最整洁、干净的作品。听音乐小朋友们表演时装秀。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舞狮步法:碎步
2.尝试跟随鼓点做动作
活动准备:鼓,场地
活动过程:
一、回忆自己看过的舞狮动作并做热身
师:猜猜,老师今天变成了谁?你们真聪明,我就是狮妈妈,你们做我的狮宝宝,好吗?
师:狮宝宝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你看过哪些舞狮子的动作?
我们一起来学学看吧!
二、学习舞狮步法:碎步
1.教师示范
师:今天呀,狮妈妈要教你们一个新的本领。学会了这个本领呀,你们就会变得更厉害。
师:看见地上的线了吗?狮妈妈要学螃蟹横着跑步,跑的时候两只脚的速度要很快很快,快到线的.时候就用力跳过它。
2.幼儿自主练习
师:狮宝宝们,你们也来试试吧,看看谁先学会这个本领。
3.教师讲评,幼儿再次练习
师:刚才我发现某某狮宝宝已经学会了这本领,我们一看!没有学会的小朋友你们要加油哦!
三、小狮子“碎步”秀
师:看,这是什么?现在开始,我们一边听着鼓声一边做动作。当鼓敲得很快时,狮宝宝就走碎步,当鼓很大声地敲一下时,就跳过这根线。
四、放松活动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照照、看看、玩玩中认识自己和同伴,并愿意在集体中交流。
2、有编唱歌的兴趣。
3、学唱歌曲,感知歌曲的节奏形式。
重难点分析:学唱歌曲,感知歌曲的节奏形式。有编唱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镜子一面电钢琴
活动过程:
1、导入2、展开3、结束
一、导入部分:
组织幼儿一起唱对唱,老师问小朋友答。"好宝宝,我问你,你的鼻子在哪里,李老师我的鼻子在这里。"用唱歌对答的形式做五官游戏,引入课题。
二、展开部分
1、照镜子认识自己。
1)请幼儿照镜子,观看自己的笑脸。——"你觉得自己的脸上哪些地方长的最有趣。"
2)引导幼儿在镜中做各种可爱滑稽的表情。——"有的小朋友的眼睛大大的,有的小朋友的鼻子高高的,你能让它们变一变,做一些有趣的怪脸吗?"(幼儿做鬼脸时,教师及时的拍摄下来。)
2、看看录像认识同伴。
1)教师逐一在电视上放出孩子的脸,并将画面定格引发讨论。"这是谁他叫什么名字?他的脸上怎么样?"(请录像中的本人也说说自己。)
2)教师根据幼儿的介绍及集体讨论情况,即兴编唱歌曲,"这是我的嘴巴小小的,这是我的眼睛圆圆的,这是我的头发长长的,这是我呀,我叫xxx"
3)根据录像中不同幼儿的脸部特征,师生共同演唱和编唱歌曲,熟悉同伴的名字。
3、编唱歌曲。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根据镜子中自己的小脸,编唱"我自己"的歌。"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张可爱的小脸,每张小脸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请你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编进歌里唱唱吧。"
三、结束部分:在愉悦的氛围中,幼儿将自编的"我自己"的歌,唱给好朋友听。
教学反思:
《我自己》的主题活动有两周。在开展活动当中,孩子们对自己的五官有一定的认识,能知道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还能结合《小手爬呀爬》音乐游戏,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掌握自己的五官。还有幼儿对自己身体部位也有一定的了解。还知道自己的性别,了解自我,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幼儿对音乐活动《头发、肩膀、膝盖、脚》有很大的兴趣,能积极地参加游戏活动,还能表现自己,和小朋友友好的玩游戏。在语言活动《手指谣》中,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也很大,因为《手指谣》的儿歌是通过手指形象的变出几种小动物,幼儿听了就非常的喜欢,而且都能一边念儿歌,一边玩手指游戏,使活动的气氛都搞的很好,从中还学到了本领,效果不错。幼儿还学习了画小手,在白纸上把自己的小手画下来,然后涂上漂亮的`颜色,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画的不错,老师还把小朋友的“小手”作品都展示到了黑板上,孩子们都非常的开心。
我们还结合了主题在主题墙上张贴了有关《我自己》的内容,在主题墙张贴了幼儿的照片,幼儿看了就非常的喜欢,常常会和小朋友下课的时候,会去看看墙上的照片,跟同伴讲述照片上拍下来的情景,时常久久不能离开。想不到主题墙也会吸引孩子的,那说明这周主题墙还是有明显的效果的。
小班教案 篇5
生成背景:
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于是我们开展了“橘子和苹果、学本领”这2个主题。在秋天中,这两种水果是最常见的,也是最贴近幼儿生活的。在预设这个活动之前,我们有过一些系列活动,例如:给苹果宝宝穿衣服、橘子宝宝穿衣服等,并在墙壁上布置出了两棵很大的苹果树和橘子树。孩子在玩的时候假装采橘子给傍边的小朋友吃,他们可能看见家里的大人采橘子的动作,看到他们这个行为,我就想,那就让他们感受一下采摘真的水果的乐趣吧,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活动,也可以说,本活动是来自于孩子的。
目标:
1、体验采摘与分享水果的快乐,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2、能根据摘的桔子区分大小。
准备:
桔林、小篮子人手一个、音乐。
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哇,你们看到了什么呀?
对了,我们来到了一片水果园。什么水果?(橘子)
今年农民伯伯说桔子树上的桔子长了很多很多,都来不及摘了,我们宝宝一起帮助农民伯伯好吗?
每人一只篮子,去采橘子,注意安全。
二:观察桔子
看看每个人的篮子,最大的?、最小的?一只的?许多的?也可数数三只以内的。
你们吃过橘子吗?(说说橘子的特征与味道)
老师小结:桔子是圆圆的、黄黄的'、吃的时候甜甜的、酸酸的。
三:分桔子
今天我们再帮农民伯伯一个忙好吗?找出最大的橘子放在大筐里,其他的橘子放在小筐里。
请幼儿观察篮子里的桔子,有放错的请幼儿改正。
四、分享:今天我们教室里有许多客人老师和妈妈,我们把今天采来的桔子给他们一起吃好吗?
分析:
在这个活动中,一片桔林的环境非常好,孩子在采摘橘子的过程是一个高潮,情绪非常愉悦,在这个过程中,采不到就跳跃,高的帮矮的采,他们互相帮助、还有的叫老师帮忙,而且有了音乐的背景,更显得开心。但是采好了后,让孩子坐下来讲得时间太多,有的孩子注意力全在桔子上面了,但在操作时孩子们能自己进行分类,还能把错改正。在最后一个环节分享桔子时孩子们想到了自己吃,但没有想到老师和妈妈们,这就是平时的习惯。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的客人老师,你们高兴吗?那你们想不想送给他们一份礼物呢?今天,老师就来教你们做糖葫芦,然后把你的 糖葫芦送给客人老师好吗?
二、教师出示三串用泥工做的糖葫芦问:
那么看这三串糖葫芦有什么不一样呢?(一串最大、一串大一点、一串最小)
教师出示其中的一串糖葫芦问幼儿,这串糖葫芦的'三个果子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个最大、哪个最小)?那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呢?
三、教师讲解示范
教师出示画有竹签的纸,请一名幼儿帮忙串糖葫芦。请其他幼儿检查看他串的对不对。教师点评,并讲解幼儿操作时的要求。
四、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并帮助那些能力弱的幼儿。
五、请幼儿将做好的糖葫芦送给客人老师,让他们帮忙看看谁做的糖葫芦最漂亮。
评析:本节课幼儿玩的很开心,一听说做糖葫芦,他们就以为要做真的糖葫芦了,所以他们在听的时候听的听认真的,不过就是本节课我给他们设计的难度大了一点,因为这一节是第一节学习三个物体之间比较大小,而且我选择以不干胶贴的方法进行的,由于幼儿比较小,他们还不会撕不干胶,导致这节课上下来的整体效果就不是如此的理想。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走跑跳爬的基本技能。
2、了解布的不同玩法,遵守游戏规则。
3、感受游戏带来的不同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小布人手一块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热身准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去春游,出发喽(伴随《郊游》音乐进入教室。)
师:我们走了这么长的路好多小朋友都累的不行了,让我们来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
师:咦,看前边那么大一片草地,让我们做下来休息会儿,做个手指操活动活动(把小布铺在地上坐下,一起做手指操)
二创设情境,进行基本的走跑跳爬技能
【突然下雨了,雷声响起,(师:听什么声音?幼:打雷下雨声)雨越下越大,打雷声再次响起,(快点起来,用小布来遮住头,快点跑,让我们来找个避雨的地方躲起来)雨变小了,雨停了。】
师:咦,这么突然,雨怎么就停了。让我们把小布上的水拧一拧,抖一抖。(幼儿跟着一起做)可是我们的身上却被淋到了好多雨点,衣服都湿了,该怎么办呢?哪个小朋友来想个办法把我们身上的雨滴给赶走。(跳舞)
【随着音乐《洗澡歌》一起跳舞,甩甩头上的水(头部运动)手上的,脚上的(四肢运动)还有身上的(全身运动)音乐停止。
师:摸摸我们身上的衣服干了没有?(干了)拿起小布我们继续前进吧。(伴随《郊游》音乐继续前进)
师:看前边,那是什么东西?(毛毛虫在爬)让我们也来学学毛毛虫是怎么爬的(手腿一起动)刚才下雨的时候我们把小布变成了雨伞,为我们挡雨,咱们的小布可神奇了,还可以把它变成一块地毯(带领幼儿一起在上边爬来爬去)
师:毛毛虫说它累了要回去休息一会儿,让我们把它送回去吧(再见)(继续前进,伴随《郊游》音乐,出示图片)
师:看前边,从山上留下来好多水,哥哥姐姐们都过不去,可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找来木棍子做独木桥,然后从上边走过去。我们的小布也可以变成独木桥帮我们走过去。(把小布变成独木桥,讲解过独木桥的走法,在小布变的`独木桥上走来走去)
师:我们都见过很长的桥那么怎样可以把我们的独木桥变成那么长的桥呢?(每个小朋友的桥都组在一起,一节一节地连起来,师带领幼儿一起从上边走过)
师:我们从自己搭的桥上走了过来好开心啊(幼儿非常高兴地跳起来)有的小朋友跳得那么高
师:小朋友们平时都玩过什么可以让我们跳的很高?(蹦蹦床)我们也可以把小布变成一个蹦蹦床(讲小布变成蹦蹦床,当教师喊开始时一起有节奏地跳,当教师做出停止手势时所有在进行的动作马上停止)
师:小布陪我们玩了一天它已经非常累了,需要把它送回去休息一下,顺便让它洗个澡(有序地把小布送回去)
三结束游戏并做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玩的感觉怎么样啊?(高兴)并且还收获了许多东西,讲给老师听一听吧(小布小布真好玩,变成小伞来遮雨,变成地毯爬一爬,变成独木桥走一走,变成蹦蹦床跳一跳,我的小布真好玩。)
师:让我们回去给其他小朋友讲一讲,让他们也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伴随音乐离开)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班教案12-05
【经典】小班教案12-07
小班教案[经典]12-17
小班教案【精选】07-27
小班的教案02-23
小班的教案07-12
小班教案07-27
小班教案(经典)09-12
(经典)小班教案09-09
小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