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1、浓郁的神话色彩,易激发学习兴趣;
2、可读性强,易于记诵;
3、基础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
4、寓意深刻,实践性强;
5、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但教材偏重于理性,有可能束缚学生对“智叟”的形象思维。
本文安排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六单元中。从本单元教学目标和编者意图看,是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提高学习文言能力的目的。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十几篇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要学习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古代语言,又要像阅读现代文那样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只要教师给予方法技巧上的点拨指导就能成功。
【教学创意】
创意一:
从“体验”角度组织教学,全课的教学由“朗读体验”──“发现体验”──“学法体验”三个部分组成。在“学法体验”中向学生介绍若干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
创意二:师生互动,进行探究与合作学习;激励性评价贯穿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原则,及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如下几方面:
1、知识目标:
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
文言文的诵读;多种学法的体验。运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积极进取,要有战胜生活学习上的`“太行、王屋”的决心和勇气。
4、创新目标:
智叟也智。
教学重点确定为发现体验。教学难点是通过探讨愚公移山举动的“智”与“愚”,学习愚公的意志与毅力。教学课时为第一课时,教学课型定为学法体验课。
【教法学法】
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启思、点拨式教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分四个版块进行教学。学法则以诵读、发现、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程序】
教学版块之一:
同学们进行读诵体验。(15分钟)
教学活动围绕掌握课文诵读和理解课文的大意、积累文言词进行。
1、导入。请一个学生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导入课文学习(1分钟)。
2、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楚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画出疑点。听朗读后的师生互动探讨。(3分钟)
⑴着重掌握以下几个句子节奏:
方/七百里;
惩/山北之塞;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投诸/渤海之尾
⑵着重读准以下几个语气语调: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担忧的语气)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讥讽的语气语调)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痛斥的语调)
“何苦而不平?”(坚定反驳的语气)
3、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4分钟)
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从什么写到什么?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认识部首足字旁。描摹和临写2个半包围结构的字:运、送,2个左右结构的字:挑、担。
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的语气。
3.展开想像说一说小灰兔听了小白兔话后的想法和做法。
4.懂得只有劳动才能让生活更美好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出课题
1.图上画着谁?(出示课题:小白兔和小灰兔)
2.读课题(个别读,齐读)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
1.听录音,思考:小白兔和小灰兔到老山羊家里去玩。老山羊把自己种的白菜送给它们。它们都要了吗?
2.交流,读通句子:
小白兔和小灰兔一块儿到老山羊家里去玩。老山羊把自己种的白菜送给它们。小灰兔要了白菜,小白兔不要白菜,要了一包菜子。
3.结果,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一起学课文。
三、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第3、4节。思考:小白兔拿了菜子,心情怎样?
2.蹦蹦跳跳。认识足字旁,积累足字旁的字。
3.你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为什么?(勤劳的小白兔、好吃懒做的小灰兔)
(1)出示句子:
a)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除草,捉虫。白菜很快地长大了。
b)小灰兔天天不干活,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白菜一天比一天少了。
(2)学习生字:嫩、施、除、运、饿。
4.小白兔的白菜长大了,小灰兔的白菜吃完了。后来又怎样了呢?
5.指名读第5节。思考:小灰兔为什么疑惑?小白兔为什么自豪?
6.出示句子,体会“疑惑”、“自豪”的含义,指出不同的`语气。
(1)小灰兔疑惑地问:“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2)小白兔自豪地说:“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7.分角色朗读课文。
8.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9.读句子:只有劳动最光荣。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说话练习:听了小白兔的话,小灰兔会怎样想,怎么做呢?同桌讨论,交流。
2.抽读生字。
3.读词语:嫩绿施肥除草搬运
饥饿挑担疑惑自豪
怀疑迷惑运气消除
捉虫实施蹦蹦跳跳
五、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运、送、挑、担。
2.词语:蹦蹦跳跳、嫩绿、饥饿、疑惑、自豪
教师的导学地位,我觉得应该是在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上,在这里我体验到一些教学细节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多么重要。本课我抓住小白兔种菜的辛苦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苦,学生在我的范读中,在几个人表演常常种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的细节中,我强调常常所表现出小白兔坚持不懈、辛勤劳动,才能收获。然后让学生写写划划,学生看到这个勤劳的小白兔想对他说写什么,学生在回答中也体验着劳动并不是很轻松的一件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复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小伙伴的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要为别人着想,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要为别人着想,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引导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课题。看到题目,有什么不解?
2、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解释。
3、引导质疑,驾驶归纳问题。
(1)达贝里年纪那么小,他为什么要办杂志?
(2)达贝里年纪那么小,他怎么办杂志的?
(3)达贝里创办的《阳光》杂志挣来的钱怎么花的?
4、导入:现在就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读课文,尽可能借助小组的力量,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二、提纲导入,小组合作学习。
1、下组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画出生字,在组长的组织下学习生字,认读词语。
2、自由读课文,小组内检查上述问题的解答情况或小组内讨论,交流,解答这些问题。
3、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掌握生字,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读,教师强调。
2、再读词语巩固认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使?
4、小结:一个少年年仅12岁少年达贝里创办了一份杂志令人佩服。他用办杂志挣来的钱帮助贫困小伙伴,而自己却一分钱也不花,这更让人感动。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穷孩子的困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在九十多年前,一些穷孩子遇到什么困难?说说自己的体会。
2、指名反馈,出示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纽约市的一所小学有一些穷孩子,每年寒冻一到,因为没有鞋穿,无法去上课。)
3、学生说体会。
4、是的,有一个少年名叫迪罗。达贝里,他就想让同学们穿上鞋,摆脱贫困。
5、比较体会。
(1)在这么冷的天气里,我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暖和呀!
(2)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同学们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暖和呀!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同情2、可怜地、渴望地)
五、小结。
在寒冷的冬天,同学们那么渴望能穿上鞋袜暖和暖和呀!达贝里并没有等着天上掉下鞋袜来,而是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他要创办杂志挣钱来帮助同学们。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
2、九十多年钱,纽约市的'一个小学的穷孩子,每年寒冬一到,因为没有鞋穿,无法去上学。达贝里就是这些可怜的孩子中的一员,于是,他想办法办杂志挣钱来帮助贫困的小伙伴。那么,他是怎样做的?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抓关键词句谈体会。
1、出示提示。
(1)达贝里为了创办杂志《阳光》都做了哪些事?
(2)达贝里办杂志挣到的钱是怎么使用的?
(3)用“~~~”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你认为达贝里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学生自学。
3、集体反馈。
三、小结。
1、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事。来我们来说一说吧。
2、总结: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行为,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应该向达贝里学习。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有爱心的人。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讲讲你或小伙伴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少年总编
写信请人写文章
找印刷厂印刷
卖鞋袜给小伙伴
关心帮助别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能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体会瑞恩的梦想是怎么变成现实的,感受瑞恩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 理解梦想
(一) 板书“梦想”。什么是梦想。
1.教师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源于梦想。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 的实现作出努力。
2.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二) 激情入文
教师: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
二、感知梦想
(一)请走进课文,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并读一读。
(二)说话练习,整体感知
1.出示文中重点词:非洲 水井 额外 水泵 钻井机 瑞恩的井
攒钱 募捐 流泪 放弃 簇拥 辛辛苦苦
指名读词、纠音 齐读!
⑴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⑵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⑶出示文字资料:非洲缺水资料
⑷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三)学习3~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实现这个梦想具体分几个步骤?
2.学生自学。
3.反馈:(“梦想”怎样实现的)
(1)筹集70块钱(板书)
瑞恩为攒够这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a.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朗读。
b.感受70元的来之不易
(2)筹集20xx块钱(板书)
当他得知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而挖一口井需要20xx元时,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就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他的执着感动了好心人。妈妈的一位朋友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短短2个月,就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3)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板书)
同年9月,当他听工程师说人工凿井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20个人干10天才可以完成时,他——读: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xx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除了瑞恩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外,还靠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成真?
4.回顾梦想实现的经过
四、设身处地,升华题义
1.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村里的5000个孩子一起出来欢迎他。人们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感激的泪水。
2.齐读句子,出示
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
3.感受: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1)读14 ~17自然段,找出具体的事例。
(2)学生交流。
4.写话练习
出示:假如你现在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
五、课堂小练笔。
如果瑞恩被推选为“感动世界”十大人物,向全世界征集颁奖词时,要求你为瑞恩写颁奖词,你该怎样去写?现在就让你心中涌动着的敬意和感动喷薄而出吧!练笔—交流!
六、总结课文,升华认识
师总结:梦想,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更是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与其说是瑞恩筹钱挖井,还不如说是瑞恩在凝聚加非人民的心。这正是梦想的力量!
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心有多宽,天空就有多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精彩!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同学们,为实现我们的梦想而努力吧!
七、作业(伴随着歌曲《爱的奉献》结束全课)
1.摘录瑞恩说的话。
2.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参考题目:《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17梦想的力量
筹集70元
为非洲的孩子挖井 筹集20xx元
筹集买钻井机的钱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构想
以开展课堂活动的形式,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将“自主、合作、交流”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活动程序及内容
1。活动名称:评选本班“诸葛亮”。小组总分第一的为优胜组,优胜组的单项第一的为“诸葛亮”称号获得者。
2。以小组合作,分工落实五个活动、组间竞赛的形式组织本次活动。每个活动记10分。
3。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再用一节半课的时间组织交流、点拨。
4。共设计五个活动:
活动一加标题按情节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要求用四字短语给课文加小标题。
活动二析细节抓住诸葛亮的“三笑”分析其内心活动。
活动三品主题思考问题——诸葛亮用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活动四评人物从课文中,你看出诸葛亮有什么特点?联系小说《三国演义》的情节,你还对他有些什么评价?
活动五猜结局
①猜想司马懿知道自己中计后会想些什么?
②假设带兵的是司马昭,想象是什么结局?
三、活动记分表
略
四、活动总结
1。活动开展很成功。全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参与,兴趣很浓。每个人都自主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2。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为了取胜,学生就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努力。给了学生取长补短、分工合作的学习机会。每组八个人就有五个人有具体任务。
3。通过汇报交流,发现同学们的表现十分精彩。在加小标题、析细节、猜结局等活动中展现出学生的才智,出乎老师的意料。因此要充分相信自己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相信,如果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老师也不会有这种惊喜的发现。
4。存在的问题:
①少数学习基础太差又性格孤僻的学生没有动起来。须在下次活动中予以关注。
②耗时较多,由于准备时间和汇报时间都教长,因此预计的两节课时间不够。
③初一学生好胜心强,关注分数和比赛胜负比较多,关注问题本身比较少,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精选】语文教案12-25
语文天地教案04-26
语文教案[精选]03-29
语文教案(精选)08-13
[精选]语文教案10-03
(经典)语文教案09-22
语文教案08-09
(精选)语文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