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案

时间:2024-11-08 12:38:34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荷花教案范文汇编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荷花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荷花教案范文汇编7篇

荷花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的意思。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二、教学准备:

  1、图画:池塘、荷叶、荷花等。

  2、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

  1、(示图:荷花)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几幅美丽的图片。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你所看见的荷花。

  2、关于荷花,古人曾有许多赞美她的优美诗句。你们的小脑袋里装几句了吗?把你所知道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3、看来,大家知道的还不少呢!是啊,多么动人的诗句呀!不禁勾起了我们对荷花的回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花,美美地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

  一、欣赏,感受荷花美:

  1、老师已经忍不住现在就去欣赏她的美了。你们想去吗?好,跟着老师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吧!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播放视频荷花,配乐)

  3、同学们,你们现在就站在荷花池边了。你看见了什么?(用语言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氛围,这是情境教学中极常用的方法,值得掌握。)

  4、说得真好。那就边看这么美的画面,边读读课文的第2、3小节,把这两节美美地读上几遍,看看荷花到底美在哪?

  二、品读,体会荷花美:

  第二段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

  指名读。这句话美在哪?你觉得哪个字用得特别好?(冒)(教学中能紧抓关键词句,启发学生赏读、感悟,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2)想想:怎样的长才能叫冒?

  (3)如果不用冒字,这里可以换成哪些字?(长、钻、伸)

  (4)那请大家想一想:和冒字相比,哪个好?为什么?

  (5)好,谁来读好这句话?读出荷花的活力来。

  2、有的有的有的

  (1)(课件出示荷花的`三种不同形态)你喜欢的是哪种姿态的荷花?把它的美读出来。

  a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你能不能把这句句子说说具体,让大家感觉到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的也是那么美?(交流)

  再指名读句。

  b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示图:看,白色的荷花中,露出这么一个嫩黄的小莲蓬,就象张着笑脸欢迎着我们呢!美吧?来,谁能把展开的荷花读得美美的?指名读。

  C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示图:看,这就是荷花的花骨朵儿。用一个成语来说,这就是含苞欲放。

  真美呀,连还没开放的花骨朵,也是这么的别有韵味。你能读好这含苞欲放的荷花吗?指名读。齐读。

  (2)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齐读白荷花

  (不说读,而说赞美,这是有教学智慧的。)

  3、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这两段除了写荷花美,还写了什么呀?指名读句。

  (2)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多)

  (3)看,这么多荷叶,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啊!这真是一片()一片?

  指名交流。小结:是啊,这么多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挤着一片,一片连着一片,一片靠着一片,一片追着一片,一片叠着一片,真多啊,这就叫挨挨挤挤!

  (这一处又体现了扎扎实实的语感训练,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4)示词:谁来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齐读。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5)读了这句话,除了知道荷叶多,还读出了什么?(美)

  (6)是啊,这就象杨万里诗句中所说的那样:接天莲叶无穷碧。碧绿的荷叶一张紧挨着一张,铺满了整个池塘。

  来,一起读出荷叶的多与美。齐读。

  4、咦,不对呀,不是描写荷花的吗,写荷叶干嘛呢?不写行不行?(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了解写作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生交流。师出示课件(光有荷花,没有荷叶):看看,感觉怎么样?

  对,有句话说得好,红花还需绿叶衬。碧绿的荷叶把荷花衬托得更美了,再加上嫩黄的莲蓬,多美的色彩啊!

  5、来,我们一起把这白花、绿叶的美景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齐读第二段。

  第三段

  1、这些荷花的姿势真是太美了!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其实,荷花的姿态还不止这些呢!你喜欢哪一种?把它的美说出来。你能说说他们是一种怎样的姿态?或者想象一下他们仿佛在做什么?(生发挥想象,交流)(导语富有启发性,激起学生大胆想象的欲望;非常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不把语文教成哑巴国文。)

  2、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是啊,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们的眼睛都快来不及看了啊!真是目不暇接。

  3、面对这满池的美景,老师突然有个想法:(示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明明是作者的想法,须老师却故意说成是老师的想法,这是为什么呀?是老师深入研究教材后的教学苦心啊,我猜想:一是要启发学生学会边读边想,二是让这句难懂的句子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三是有利于教学环节的衔接,而又不破坏或者说不走出课始创设的教学情境。)呀,这位画家是谁呢?有这么大的本事,把眼前的荷花看做一幅画。你们觉得呢?(大

  自然)

  4、的确,不用纸,不用笔,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就带给我们如此美的享受,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让我们好好地把这一段来读一读,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

  第四段

  1、现在,请大家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荷花。在荷花池边欣赏了这么长时间的荷花,你此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教师能注意保持情境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想成为一朵荷花)你想成为一朵怎样的荷花?

  3、说话:我仿佛变成了一朵()的荷花。

  4、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可以,演一演也可以。

  微风中翩翩起舞的荷花在哪里?指名读。想来演一演吗?(指名演)真漂亮,荷花你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心情怎么样?(很快乐)(须老师的每一段课文的教学法都各不相同,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且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体现了科学性。)

  老师看到了,这一池的荷花都很美。风过了,静静地站在那儿的荷花也很美。

  谁是静静地站在那儿的荷花?(指名)你站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读。

  (1)荷花,我问你:蜻蜓告诉你清早飞行有什么快乐?

  (2)荷花,我很好奇:小鱼告诉你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呀?

  (3)荷花,除了蜻蜓和小鱼,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和你说悄悄话?他们和你说了些什么呢?

  (4)是啊,作为池塘里的一朵荷花,可真幸福啊!心情怎么样?(齐读)

  (5)我们今天可是来看荷花的,怎么会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呢?(生交流)

  三、巩固,深化荷花美:

  1、荷花这么美,我们把它牢牢地记在脑海里好不好?自由选择描写荷花的一段话,记一记。

  2、指名交流。

  四、延伸,抒发荷花美:

  1、画一幅荷花图,写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

  2、办一期有关荷花的小报(可小队合作)。

荷花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荷花的花朵、叶子、根茎、果实,初步了解荷花的主要特征。

  2、了解荷花不仅可以欣赏而且每部分还可以用来做健康食品。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60——41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纸工的方法现场做出一朵荷花,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教师将一片片的花瓣和荷叶贴起来后放在水盆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花瓣和叶子,现在我将她们粘贴起来,请你们看看粘贴好的是一朵什么花?

  2、教师:看出是什么花了吗?为什么你说是荷花?你在哪里见过荷花呢?

  教师:先请幼儿观察荷花,看看颜色这些之类的。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观察。

  二、看图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问。

  教师:荷花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是什么样子的?画面上每朵荷花都一样吗?都是怎样的?请你们用双手做出动作来表示一下。

  这里请幼儿是再次的去观察,请他们做形状和动作的'话也是在加深他们的印象。

  教师:荷花是什么样的?你感觉它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它像什么?你觉得它漂亮吗?为什么?

  从荷花的外型开始给幼儿进行介绍,让幼儿开始仔细的观察荷花,从而也对荷花的喜欢和欣赏。

  教师出示一个莲蓬后提问。教师:这是什么?你见过吗?它像什么?在哪里见过?它和荷花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它就是荷花中间的的花蕊。当花瓣凋谢后,花蕊就会由黄色变成绿色。莲蓬中间有什么?

  教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莲藕和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了解荷花各部分都可以用来做健康食品。

  教师:你见过这些食品吗?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说说它是用荷花的哪部分做的?你吃过吗?感觉怎样?

  四、游戏:荷花荷叶几时开。

  幼儿手拉手围成一圈,教师在圈内。当教师说到“开两朵”时,其余幼儿就要两两围圈。效果分析:

荷花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用粉红色和绿色给荷花、荷叶涂色。

  2、尝试在给荷花与荷叶的涂色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平涂方向。

  3、体会对比颜色搭配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一盒蜡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荷花娃娃》,感知荷花与荷叶的颜色。

  教师出示在黑板上已经勾好荷花与荷叶边线的画纸,问: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呢?

  二、幼儿尝试探索不同的平涂方向。

  1、个别幼儿示范涂色。

  师:你知道荷花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吗?怎样给它穿衣服呢?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请另一个幼儿示范给荷叶涂色。

  2、讨论涂色的方向。

  师:他们是怎样给荷花和荷叶穿衣服的?他们是顺着什么方向涂色的呢?我们可以按照什么方向涂色呢?让幼儿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幼儿尝试平涂。

  1、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给荷花与荷叶穿衣服。如果你用横向平涂的'方法给荷花穿衣服,那么就可以用纵向平涂的方法给荷叶穿衣服。如果你想反过来穿也可以。

  2、在涂色穿衣服时候,尽量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注意不要涂到边的外面。

  四、幼儿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带领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荷花娃娃》。

荷花教案 篇4

  一、目标:

  1、启发幼儿创编游戏歌谣尝试新的游戏。

  2、继续引导幼儿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

  二、材料准备:

  1、几种花的'头饰。

  2、认识了解迎春花、桃花等花儿。

  三、流程:

  (一)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

  1、请一幼儿扮荷花,集体游戏,提醒幼儿避免互相碰撞。

  2、再次游戏。

  规则:

  (1)须等儿歌念完才能逃。

  (2)不跑到远离老师的地方。

  (二)创编游戏歌谣。

  1、师:除了荷花,你们还认识哪些花?(幼儿自由讲述花名)。

  2、启发幼儿创编歌谣。

  (1)师:有两位花宝宝想和我们做游戏,看,这是什么花?几月开?

  (2)师:刚才我们怎么问荷花的,我们试试问桃花好吗?

  桃花桃花几时开? 一月开。

  一月不开几时开? 二月开。

  二月不开几时开? 三月桃花朵朵开。

  (1)引导幼儿说出花开的月份。

  (2)提醒幼儿有节奏地念儿歌。

  (三)游戏。

  1、教师扮桃花,师生游戏。

  2、幼儿自由选择花儿并游戏。

  师:这是什么花?几月开?(提醒幼儿记住花开月份)。

荷花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3.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分析景物描写特色:

  1.提问: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提问: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

  让学生找出描写段落:

  明确:首先,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第1段和第3段。

  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空间和劳动对象,语言简练、动听、优美,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3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①描写了芦苇、荷花,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②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所以人民热爱她,决不容许日寇来侵犯。这都为以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其次,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四、分析情节结构:

  提问: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请快速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探夫遇险助夫杀敌

  五、布置作业:

  文中对话描写的特点。

荷花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3、完成练习册。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花?哪几个自然段写“我”以为自己是荷花?

  (二)新课

  1、师:那么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呢?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这一段哪个词用得恰当?为什么?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师小结:本段作者直接了当,引起下文,引人入胜。

  2、荷花开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挂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学习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二、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板书:荷叶、荷花)

  指名读描写荷叶的句子,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板书:挨挨挤挤、像大圆盘)这样的荷花给你什么印象?

  师启发:荷叶就已经这么美了荷花会是什么样的呢?

  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问: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板书:半开、全开、含苞)指名分句朗读要求读出荷花的美丽。

  对照图画朗读第三自然段讨论:(1)这些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是什么姿势?(2)“一幅活的画”是什么意思?(3)文中的画家指的是谁?

  4、学习四、五自然段

  (1)看到大自然这么美的画,我有什么感受呢?

  听录音回答:我在干什么呢?我会这样说明什么?(板书:荷花美)

  师小结:作者看荷花已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把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中了,才产生了这种感觉。

  (2)指导感情朗读体验感悟:下面我们也把自己当作一朵荷花融入其中,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想象:蜻蜓会告诉我什么?小鱼呢?(自由讨论)

  (三)总结全文

  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赋予感染力,让人读后产生一种美感。

  (四)展示资料

  将学生课前准备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展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我们也来当一回了不起的画家画一幅荷花图。

  三、板书设计

  叶:挨 挨挤挤、像大圆盘

  荷花 花:半开、全开、含苞 像一幅画(美)

荷花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一)板书课题,读题。

  (二)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一)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二)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三)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四)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一)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

  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

  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

  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

  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我看荷花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二)总结:

  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一)回忆旧知:

  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二)提示方法:

  我们该怎样去学习?

  1.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

  2.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

  3.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一)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

  提示:(1)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

  (2)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1)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

  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

  (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

  (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

  (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2)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

  (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3)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

  (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

  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二)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三)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

  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1)我变荷花的情景;(2)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3)风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2.背诵课文3.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板书

【荷花教案】相关文章:

荷花教案08-03

《荷花》教案02-26

中班荷花教案07-13

有关荷花教案03-27

荷花教学教案02-20

小班荷花教案10-30

荷花教案参考08-06

中班游戏教案:荷花荷花几时开01-17

荷花淀教案06-29

《荷花》教案15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