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时间:2021-12-25 15:24:07 教案 我要投稿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②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56 + 98 = 635 - 574 =

  2.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小数的加、减法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一同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笔算整数导入新课,以旧引新,以旧促新,为学生感受笔算整数加减法与笔算小数加减法的联系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2.教师有选择性地板书问题。

  主板书:买一个转笔刀和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一共要多少元?

  一个转笔刀比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

  副板书: 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一共多少元?

  一本笔记本比一本练习本贵多少元?

  ……

  3.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主板书的两个问题)怎样列式?

  4.指名学生列式。

  5.你会用哪些方法计算?

  6.学生先独立尝试解决,再与组内同学交流。

  7.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1:

  答:买一个转笔刀和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一共要1.4元,一个转笔刀比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0.2元。

  学生2:

  答:买一个转笔刀和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一共要1.4元,一个转笔刀比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0.2元。

  8.他们算得对吗?你会验算吗?指名学生板演。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2

  设计说明

  1.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有效地学习。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文具店购物的情境,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并购买文具这一情境,共同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本设计首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促使其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不仅要对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依据,还要对探究出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思想方法的提升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做到让学生乐学善思。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超市购物小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购物吗?都买过什么?

  师: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数学乐园的文具店逛一逛,让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文具货架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看到的信息,引导学生说出商品名称及价格)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根据看到的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些问题吗?

  设计意图:呈现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提问的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96页例3。

  (1)提出问题。

  师:通过刚刚同学们看到的这些信息,你能根据课件中这两个文具提出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卷笔刀和普通铅笔)

  预设

  1个卷笔刀和1支普通铅笔一共多少钱?

  1个卷笔刀比1支普通铅笔贵多少钱?

  1支普通铅笔比1个卷笔刀便宜多少钱?

  (2)引入主题。

  师: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一个用加法、后两个用减法计算)

  师:0.8和0.6是什么数?(小数)

  师: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3)列出算式,小组内讨论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

  (4)集体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学生之间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方法是把钱数改写成用“角”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另一种方法是把小数直接相加、减)

  (5)引导学生进行汇报。

  一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减法转化成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即8角+6角和8角-6角。

  二是用“元”作单位相加、减,这就是小数加、减法,即0.8+0.6和0.8-0.6。

  (6)学生尝试笔算0.8+0.6和0.8-0.6。

  学生在进行笔算之前教师先与学生探讨数位对齐的问题,并示范。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0.8+0.6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可以了?(小数点对齐)

  (7)提问:0.8+0.6我们会计算了,那0.8-0.6你们会计算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8)反馈练习:2.8+2.1 6.4-0.9 4.7+5.3 5.6-5.3

  集体订正时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算式中的小数点对齐。

  3.根据上面的方法解决1支带橡皮的铅笔比1支普通铅笔贵多少钱的问题。[生自主解决,1.2-0.6=0.6(元)]

  4.体会小数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

  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结合板书讨论:相同点: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要求从低位算起;都是满10进1,退1当10。不同点:整数加、减法是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以及用0占位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5.教学教材97页例4。

  (1)请同学们帮老师再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文具盒,还想买1个笔记本和1支普通铅笔,她的钱够吗?如果把普通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钱够吗?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汇报方法。

  预设

  方法一 先计算买1个文具盒后还剩10-6.8=3.2(元)。

  然后计算买1个笔记本和1支普通铅笔一共需要2.5+0.6=3.1(元)。

  因为3.23.1,所以钱够。

  如果把普通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买1个笔记本和1支带橡皮的铅笔一共需要2.5+1.2=3.7(元),因为3.73.2,所以钱不够。

  方法二 先计算买1个文具盒之后还剩10-6.8=3.2(元)。

  再计算买1个笔记本之后还剩3.2-2.5=0.7(元)。0.70.6,买1支普通铅笔够;0.71.2,买1支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方法三 把要买的物品的价钱都加起来,看比10元多还是比10元少。

  6.完成教材97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经历过的购物情境理解算理、探究算法,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充分交流和共享,较好地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突出理解算理、探究算法这个教学重点。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3

  教学目标

  ??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2、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难点: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做整数加、减法的。

  2、笔算下列各题。

  32+54=?? 68-7=?? 48+9= 25-17=

  根据这四道题的计算,说一说这四道题有什么特点。(前两道是整数加、减法,不需进位也不需要退位;第三道加法题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数要加上进位“1”;第四道减法题的个位不够减需从十位退“1”和个位合起来再减,而十位上的数不要忘了减“1”)

  3、教师:①做整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相加、减。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6页例3(1)。

  出示教材主题图,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8+0.6=? 0.8-0.6=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想怎么计算。

  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来结果,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②把0.8元改写成8角,0.6元改写成6角,相加减完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写成竖式计算。

  教师并板书:

  0.8+0.6=1.4(元)

  方法一:8角?? 方法二: 元角

  +6角 ? 0.8

  ? 1元4角 +0.6

  1.4

  答:一共1.4元。

  ? 0.8-0.6=0.2(元)

  方法一:8角?? 方法二: 元角

  -6角 ? 0.8

  2角 -0.6

  0.2

  答: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0.2元。

  教师说明: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的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 目的是要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2、学习例3(2)。

  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要求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如何列式呢?

  学生可根据学习例3(1)的'经验,试着自己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他们的不同做法。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4+4.9=?? 6.5+0.8=?? 5.2-0.7=?? 4.1-3.3=

  2、写出竖式,并计算。

  ? 4.8+5.6?? 5.6-4.8 5.6+5.2 5.6-5.2

  四、思维训练

  1、直接写出得数。

  ? 0.8-0.5=?? 0.7+0.4=?? 1.6+2.3=?? 1.9-1.3=

  ? 2.3-.3= 5.3+1.6=?? 0.5+3.1=?? 0.8+1.5=

  2、动脑筋试一试。

  7.□?? 6. □

  -□.3? ? +□.5

  3.5 13.3

  板书笔记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4

  教学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材第96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地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时从哪一位先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48+9=,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新课讲授】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2.5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绿色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绿色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绿色铅笔贵多少元?一支绿色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0.8+0.6=,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2、学生互动探究“0.8+0.6=,0.8-0.6=”。

  (1)教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数学作业纸上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说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

  (2)汇报反馈: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结果了,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②把0.8元和0.6元改写成8角和6角,相加减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写成竖式。

  教师总结板书:

  0.8+0.6=1.4(元)

  0.8-0.6=0.2(元)

  答:一共用了1.4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绿色铅笔贵0.2元。

  教师提问并说明:在这里,“8”和“0.8”一样吗?为什么?所以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目的是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3、学生互动探究“1.2-0.6=”。

  (1)老师引导:刚才同学提问带橡皮的铅笔比绿色铅笔贵多少元时,列式:1.2-0.6=,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经验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不同的做法,教师总结板书。

  方法1:把1元看成10角,加上2角,12角减6角就是6角。

  方法2:2减6不够减,向它的前一位退1当10,加上原来的2是12,12减6得6,写在6的下面,前面0减0还是0,所以得0.6。

  (2)你在计算时,怎样就保证元和元、角和角相减呢?(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

  不同点: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5、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

  【课堂作业】

  算一算:

  0.8-0.5=

  0.7+0.4=

  1.6+2.3=

  1.9-1.3=

  2.3-2.3=

  5.3+1.6=

  0.5+3.1=

  0.8+1.5=

  3.6-0.6=

  【课堂小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请你说说。

  【课后作业】

  1、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0.8+0.6=1.4(元)

  答:一共用了1.4元。

  小数点对齐

  0.8-0.6=0.2(元)

  答:一个卷笔刀比一支绿色铅笔贵0.2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设计到文具店买文具这一情景,来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自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弄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注重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运用的能力。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分乡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2)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想一想:你最想买什么?(指名说)试着算一算你应付多少钱?

  (3)生尝试计算。然后说一说,你打算买哪两样?一共要付多少钱?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3、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学习小数加法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4)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5)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怎样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

  (6)引导学生两式比较。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2、学习小数减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4)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的过程。

  (6)师生总结: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实践应用

  1、完成P9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3、用数学:练习二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设计

  共5课时 总第50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会算。(完成P97页第3题)

  (1)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并写下来。

  (3)独立完成第3小题。

  (4)指名汇报交流。余生帮助评价订正。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完成P97页第4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

  (2)指名提出问题,师板书。

  (3)生独立完成板书出来的问题。

  (4)全班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2、完成P98页第5题。

  (1)生读题后指名复述题意。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3)全班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P98页第6题。

  (1)指名看条形统计图说数学信息。

  (2)生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反馈、汇报交流。

  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P98页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老师总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相关文章:

1.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2.10以内的加减法大班教案

3.《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4.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

5.《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6.《10的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7.《 20以内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8.《8、7加几》教学反思

9.《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