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教案

时间:2024-08-27 16:34:15 教案 我要投稿

小数乘小数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乘小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数乘小数教案

小数乘小数教案1

  一、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理解其中的算理。

  2、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以学校宣传栏需要刷油漆为例,引入课题。

  (1)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是解决校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体现了“计算教学同解决问题紧密联系”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呈现的数据独立提出能解决的问题,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这样不仅引起了新知和旧知的认知冲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所列的乘法算式。(揭示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1、教学新知,初步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引导谈话:根据以往我们计算小数乘法的经验,你觉得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时,是否也可以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呢?“2.4×0.8”请学生尝试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并按整数乘法进行笔算。

  (2)组织学生共同探究竖式计算算法和算理。

  请学生根据板演说一说的计算算理,并年顺势画上算理指示图。

  讨论交流并小结: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算出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怎样把算出的结果转换成实际的结果呢?

  (3)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或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或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积除以100(或1000)。

  (4)小结:小数与小数相乘,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将学生做过的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来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具有可观性和对比性,利于小结出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这样处理,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又达到了省时、高效的教学目的。]

  (5)交流: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小数?你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6)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1、引导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出示例4:0.56x0.04=

  2、学生独立计算,组织讨论:

  小数数位不够怎么办?

  3、交流后组织小结出“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4、计算下面各题。

  3.7×4.60.48×1.50.29×0.070.056×0.15(强化所学)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在下面各题计算的积里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

  2、完成“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重点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及时的练习巩固了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注重了学生思考过程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习题1和2,重点落实“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决定积中的小数位数”的知识点,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谈谈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小数乘小数教案2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概念;

  2.掌握小数乘法运算的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小数乘法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2.实际问题中小数乘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的小数乘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引导学生回忆小数的基本概念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提出小数乘法的概念。

  二、讲解新知

  1.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位置,回忆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倡导写竖式。然后指导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注意:数位相同,小数点后面的.数位数相加。

  2.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小数乘法的实用性。比如,在购买东西时,如何使用小数乘法算出总价格;在计算距离单位时,如何使用小数乘法。

  三、练习巩固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小数乘法计算问题。练习中应该涉及生活实际问题,仅仅是良好的口算技巧还不够,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将口算技巧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四、归纳总结

  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以及应用方法。

  【教学反思

  1.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问题中学习小数乘法,将数学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2.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特别是小数点后面的数位数相加这一点,因为这是小数乘法的核心内容。

  3.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要让练习内容涉及到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习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数乘小数教案3

  一、学习目标

  1、会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

  2、会验算小数乘法。

  3、培养认真审题、善于验算的好习惯或计算能力。

  二、学习铺垫

  (一)复习铺垫、思一思、填一填。

  1、0.25x4的意义:

  10×2.5的意义:2.5×1.3的意义:

  2、根据37×13=481,想一想:后面应是什么数?

  37×1.3=3.7×1.3=

  0.37×13=0.37×0.13=

  三、自主探究

  (一)探究活动一。

  (1)出示例5。

  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读一读、说一说、读懂什么、怎样列式、为什么。

  (3)板演计算过程。

  (二)、探究活动二。(怎样验算小数乘法)

  (4)怎样检查对不对呢?

  (三)、小结:

  (1)

  (2)小数乘法可以怎样验算。

  四、巩固测评

  1、下面各题计算的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2×2.5=82.6×1.08=2.808

  3.21.08

  ×2.5×2.6

  160648

  64216

  8.002.808

  2、在下面○里填上“>”或“<”

  756×0.9○7561×0.94○1

  4.25×1.1○4.2531.4×1.2○31.4

  3、先计算,再验算

  0.58×0.080.072×0.15

  4、解决问题

  大象的体重有1.2吨,身高是1.9米,长颈鹿的身高是大象的2.4倍,体重是大象的0.65倍。长颈鹿的身高和体重分别是多少?

  5、布置作业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体会)是?

小数乘小数教案4

  教学内容: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先用竖式计算,再口头说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0.86×7 3.5×16 2.5

  2.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 )。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5页,需要换这块玻璃实际上就是求这块玻璃的__________,算式是:__________。

  2.计算时,可以将2.4米化为__________分米,0.8米化为__________分米,再将平方分米改写成平方米,得__________。也可以将2.4转化成24,0.8转化成8,算出24×8的积后再__________,就得到2.4×0.8=__________。

  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提问: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

  3.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0.56×0.04

  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出示讨论提纲。)

  讨论提纲:

  ①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③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

  4.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

  三、巩固练习

  1.给下列各式的积打上小数点:

  8.7×0.9= 783 72.9×0.04= 291616.5×0.6= 990 6.3×0.006= 378

  2.计算6.7×0.3时,先按__________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__________位小数,__________就从积的__________边起数出__________位,点上小数点。7.2×0.006的积只有__________位数,我们就在积的__________面添上__________个0再打上小数点。

  3.用竖式计算。(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0.29×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师: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点评。)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2.4×0.8=1.92

  0.56×0.04=0.0224

  1看、2算、3数、4点

小数乘小数教案5

  课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章第二课时小数乘小数

  作者及工作单位

  陕西省宜川县党湾小学杜东芳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这章的一个教学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教材从学生身边的事例“换玻璃”为活动背景,不但激发了童心童趣,而且促成学生用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教材紧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基础章节。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小数乘法奠定了认知基础。

  2.对学生来说,“米、分米”是学生熟悉的计量单位,学生通过计量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奠定了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

  3.通过以前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探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进步,为新知的学习活动奠定了能力基础。

  4、教学中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怎样给积点上小数点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5、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有五分之二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有五分之二的学生通过师生有针对性的辅导还可以接受,剩余的五分之一的学生基础较差,对整数的乘法不能正确的计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估计五分之四的学生还能掌握,五分之一的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2)、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以及计算法则的归纳过程,体验知识迁移和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生活习惯。体验知识的归纳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美,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给乘得的积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小数教案6

  【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初步的迁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检查、勤于验算的好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数乘法。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用卡片出示口答题:

  2.3×45 67×2.09 9.06×32

  提问:下面各题的积中有几位小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出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个问题:

  (1)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2)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竖式解答,并各由一个学生进行板演。

  要求:对照黑板上的竖式,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索

  改变问题:如果把小明房间的宽度3米缩短为2.8米(在平面图上即时修改),你还能求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积各是多少吗?先估一估,再列式解答。

  学生尝试练习,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看书自学。

  小组分享自学成果,组内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谁来说说3.6×2.8是怎样估算的?又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展示学生尝试的竖式并追问: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一:只要在积中点上两位小数就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二:只要把积除以100就可以了。

  继续追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积要除以100),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继续交流:计算2.8×1.15时,在积里是怎样点小数点的?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说理进行板书。(如学生有困难可适当进行引导性提问:两个因数看成整数后,等于把原来的两个因数分别乘多少?)

  提问:在用竖式计算2.8×1.15时,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列竖式时把数位多的小数写在上面;点上小数点后,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小数末尾的0。)

  提问:比较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的。不同点:第1题是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乘,第2题是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相乘;第1题的积是两位小数,第2题的积是三位小数。)

  提问:通过刚才的尝试、交流,你现在能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请三个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自主练习。反馈时重点说说后面两题要先点小数点,再划去小数末尾的0。

  3.完成下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集体校对后,追问: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只有一位小数?

  四、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觉得小数乘小数与前面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有什么联系?

小数乘小数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迁移类推能力,获得借助计算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住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同学都住进了新房,聪聪家最近也换了套新房,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瞧!这就是聪聪家的客厅。(课件出示) 通过观察平面图,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件展示聪聪家的客厅平面图,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诱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2、 生提问题。

  3、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的聪聪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4.8×3.6)观察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

  4、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一实际问题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数乘小数的重点是小数点的书写位置,让学生观察题中因数的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积中小数的位数打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笔算方法

  ①、提出估算要求,师:计算之前我们先估算一下,聪聪家的客厅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把3.6看作4,把4.5看作5因此:3.6×4.8≈20

  也就是说聪聪家客厅的面积不到20平方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先估算,在计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未确定竖式计算结果做铺垫。)

  ②、提出竖式计算的要求,讨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办?

  教师板书:

  4.8

  × 3.6

  1、回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提问: 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计算?可以转换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吗?

  3、让学生说出算理,独立试一试,指名汇报答案。学生上台板演。

  4、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问题讨论”是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过程,是理解算理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教学思维的过程。)

  ③、分析算理。

  我们一起在原式上做一做。(边说边板书)

  思考:1. 乘数中的两个因数是如何转化成整数计算的?

  2. 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8×36的积以后怎么办?

  3. 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4、小数点应该点到哪里呢?

  教师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728除以100,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6×4.8的积是两位小数。

  ④(教师出示课件),显示算理的全过程。指名学生结合竖式,再次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沙发的占地面积,①、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聪聪家客厅的面积,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沙发,(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②师:求沙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算式,教师肯定并板书。

  0.85×1.8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一个是一位小数,一个是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了解题中的数据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了解因数的特点,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③师:这样的两个小数相乘,用竖式计算怎样算呢?(教师强调小数乘法列竖式是不要把小数点对齐,要把因数的末尾数对齐。)

  教师板书竖式:

  生:学生试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让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学生完成板书:

  师: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出积以后怎么办?

  生:回答,师在竖式中点上小数点。

  师:告诉学生在横式中写得数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写。

  完成横式:

  0.85×1.8=1.53(平方米)

  ④师:(出示课件)再次显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既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程度,用便于解决计算中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⑤师:用竖式算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检验一下。

  学生计算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检验计算结果,确信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三、归纳总结

  让学生观察两个竖式,说一说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观察比较,总结算法。

  1、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2、通过比较,你发现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3、你知道计算小数乘小数时,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吗?小数点的位置是 如何确定的?

  师总结算法:小数与小数相乘,先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求出积,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经历有个性的经验提升为数学方法的过程。)

  师:观察的很认真。知道了两个因数和积中小数位数的这种关系,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根据这种关系,我们不计算,就能判断积的小数位数。

  四、尝试应用

  1、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茶几,(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求茶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0.45×0.9=

  师:估计一下,0.45×0.9的积有几位小数?为什么?

  生:三位。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它们的积也一定是三位小数。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自主笔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一名好学生板演。请板演的同学说

  一说确定小数点时是怎样想的。

  生:先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于405。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也要从405的右边开始数出三位,405正好是三位,就在4的前面点上小数点,整数部分写0。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先估计积有几位小数,为自主计算打基础。让好学生板演,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师:说的很好,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再自己试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试一试”,根据126×12=151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你知道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吗?

  生: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熟练应用并巩固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五、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小数教案8

教材以“给宣传栏刷油漆”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计算中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转化类推的能力,本节课可让学生独立尝试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把重点放在对小数乘小数算理的理解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2.掌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大头帮妈妈去超市买葡萄的故事,引出关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超市里的葡萄每千克9.5元,他需要帮妈妈买2.5千克。

  (1)问需要付多少钱?

  (2)妈妈给了大头5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呢?

  2.开火车--根据15×12=180,写出其他各题的积。

  150×12= 1.5×12=

  150×120= 1.5×1.2=

  150×1200= 1.5×120=

  3. 我是计算小能手。

  2.7×6 0.74×18

  说一说:小数乘整数,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二、类比迁移,情境展开

  (一)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1)问: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给一个长2.4m、宽0.8m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9千克。求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2)问:要求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生:需要先算出长方形宣传栏的面积有多大。

  (3)请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1)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与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出示课题:小数乘小数

  (2)设计【知识大本营】:

  ①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

  ②现在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该怎么计算呢?,能否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呢?如果能,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尝试完成。

  (3)让学生上台板演,并阐述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3.理解算理。

  说算理:两个因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成整数乘法,算出的积是192,这时的积已经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所得的积192缩小到原来的1/100倍,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请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1.92×0.9=________

  (4)问: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5)汇报演示

  提问:观察例3-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生: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之和等于积中的小数位数。

  5.小组交流讨论,归纳汇报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

  (1).先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2).再数一数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积有几位小数。

  1.2×0.7 ( ) 0.43×2.5 ( )

  2.5×0.007 ( ) 2.8×0.19 ( )

  0.16×1.48 ( ) 1.028×4.76( )

  2.请你当小医生。(对的打√,错的打×并给予纠正.)

  3.小小计算家。

  ① 6.7×0.3 ② 2.4×6.2

  ③ 5.4×1.07 ④ 0.45×0.6

  4.解决问题:

  超市里的葡萄每千克9.5元,他需要帮妈妈买2.5千克,(1)问需要付多少钱?

  (2)妈妈给了大头5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呢?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1.笔算下列各题.

  ① 1.8×2.3= ② 2.37×1.4=

  ③ 2.5×3.17= ④ 5.182×2.3=

  2.解决问题.

  学校有一处水管坏了,它每小时漏掉1.4吨水,从水管坏到抢修好一共用了0.8小时,每吨水费2.5元。

(1)求这段时间漏掉了多少吨水?

  (2)这段时间需要交纳的水费多少钱?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75%。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初步掌握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4分钟左右)

  1.用竖式计算:

  0.57×23 = 2.5×44=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根据13 × 12=156,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3 × 12=

  13 × 1.2=

  1.3 × 1.2=

  说说你的想法?(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如:因为13 × 12=156,而1.3× 12中13缩小了十倍,所以积就要缩小十倍是15.6)

  3.明确课题。

  提问:我们以前学习了小数乘整数,那么1.3 × 1.2是小数乘小数,它的结果你们说的对吗?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了(导入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自学例7。(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7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引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问题。

  导入: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1)(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你怎么估算的?

  (2)哪种答案正确,说说理由。

  (3)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

  导学要点:

  把两个小数看作整数后,再联系积的变化规律确定得数的多少。

  三、练习(13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2.思考:

  (1)让学生说说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2)小数乘乘法应该怎么计算?

  小结方法:第一,先要把小数乘小数当作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看乘法中几位小数,就从乘得的积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第二,当乘得的积的末尾有0时,要先点上小数点,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化简。

  3.(1)解决1.3×1.2=1.56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练一练1、2。

  学生独立完成。

  怎么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提示:在积里点上小数点之后,要去小数末尾的0.

  (二)专项练习。

  1.练习十二第1题。

  交流突出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过程。

  2.练习十二第2题。

  找出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订正。

  (三)整合练习。

  练习十二第3题。

  提示:估算方法可以不同。

  可以把58.5元看成60元,5.2米看成5米,估算到大约300元;或者58.5看成60元,60× 5.2=312,估算到最多312元。还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比较计算和估算结果,以更好的感受估算的价值。

  (四)创编练习。

  根据48×67=3216,你能填一填吗?

  ( )×( )=0.3216

  ( )×( )=0.3216

  ( )×( )=0.3216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小数乘小数教案10

  教学内容:教材P5~6例3、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

  2、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给乘得的积加上小数点。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45×3 24×5 3×4

  4.5×0.3 2.4×5 3×0.4

  口算后提问:比较每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2.列竖式计算。2.05×6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师:观察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王大爷家有一个长2.4米、宽0.8米的玉米地,每平方米可以收0.9kg的玉米。那么王大爷一共可以收多少千克玉米?)

  师:你们能帮王大爷算算一共可以收多少千克的玉米吗?该怎样计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要算出一共收多少千克的玉米,需要先求玉米地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玉米地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也就是2.4×0.8

  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

  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

  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收多少玉米呢?

  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

  所以一共收1.728千克玉米。

  通过练习继续探究小数乘小数的一般方法。

  例: 5.4×1.07 0.45×0.6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

  生:1.07×5.4两个因数中一共有3位小数,积也有3位小数。

  0.45×0.6两个因数中一共有3位小数,积也有3位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1)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课本第5页“做一做”及第6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3×0.4 0.08×0.9 7.3×0.06

  9.1×0.03 0.25×0.23 45.9×3.5

  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2、竖式计算。

  6.7×0.3 2.4×6.2 2.03×7.6

  5.6×2.3 3.7×4.6 3.2×2.5

  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点评。)

  五、作业

  (1)完成课本练习二3题。

  (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8页练习二的第1题)

小数乘小数教案11

  一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初步学会通过验算检查小数乘法计算的准确性。

  3.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验算方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三、预计教学时间: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9.66=

  8.47=

  300.3=

  1.54=

  0.180.3=

  12-0.9=

  369=

  84+7.8=

  8.5100=

  0.0425=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人步行每小时4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的.3倍,摩托车的速度是自

  行车的4倍。摩托车每小时行多少米?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主题图引入。

  (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小结】在倍比关系中,倍数也可以是小数。

  2.学习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独立尝试验算。

  (2)汇报交流,典型方法板书。

  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同样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来验算。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第6页做一做。

  2.课本第8页第7题。

  3. 课本第8页第8题。

  4.课本第8页第9题。

  【提高练习】

  5. 课本第9页第10题。

  6. 课本第9页第11题。

  7. 课本第9页第12题。

  8. 课本第9页第13题。

  【拓展练习】

  9. 课本第9页第14题。

  (四)全课总结

  在乘法中,一个数(0除外)乘比1大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比1小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不计算,判断下面各算式中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9.80.7( )

  4.90.18( )

  900.05( )

  0.320.85( )

  2.一个皮球的价钱是2元,一个小足球的价钱是皮球的9.6倍。一个小足球的价钱是多少元?

小数乘小数教案12

  教材分析:

  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学情分析:

  进行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学生有了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积、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等基础,就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四则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小数乘小数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页例1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小数点该如何处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架构桥梁

  1、口答:

  3.7×10= 7.2×10= 2.05×100=

  15÷10= 368÷100= 2.18÷10=

  1.8×( )=18 9.64×( )=964 2.21×( )=22.1

  24÷( )=2.4 156÷( )=1.56 27.5÷( )=2.75

  2、计算

  0.68×9= 2.7×63=

  集体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小数点应该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2.7×6.3=

  提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异同?你会列竖式计算这道题吗?

  2、学生尝试探索。老师巡视。

  3、交流算法。(估计会有这样两种情况出现)

  2.7 2.7

  × 6.3 × 6.3

  8 1 8 1

  1 6 2 1 6 2

  1 7.0 1 1 7 0 .1

  4、交流想法:

  (1)你们认为这两种结果哪一种是正确的?你的理由是什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5、重点分析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的方法

  2.7 ×10 2 7

  × 6.3 ×10 × 6 3

  8 1 8 1

  1 6 2 1 6 2

  1 7.0 1 ÷100 1 7 0 1

  6、比较揭题

  比较2.7×6.3 和2.7×63,你有什么发现?

  揭示课题:小数乘小数

  7、专项练习

  说说下面的积各是几位小数?为什么?

  2.7×0.63 0.27×6.3 2.6×1.4 3.85×1.5 0.08×25.9

  8、完成练一练第1题。

  9、完整练习

  出示例1,任选其中一个房间,先估计,在列竖式计算出它的面积,并与同桌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10、小结。

  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算?

小数乘小数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迁移类推能力,获得借助计算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住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同学都住进了新房,聪聪家最近也换了套新房,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瞧!这就是聪聪家的客厅。(课件出示) 通过观察平面图,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件展示聪聪家的客厅平面图,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诱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2、 生提问题。

  3、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的聪聪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4.8×3.6)观察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

  4、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一实际问题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数乘小数的重点是小数点的书写位置,让学生观察题中因数的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积中小数的位数打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笔算方法

  ①、提出(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估算要求,师:计算之前我们先估算一下,聪聪家的客厅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把3.6看作4,把4.5看作5因此:3.6×4.8≈20

  也就是说聪聪家客厅的面积不到20平方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先估算,在计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未确定竖式计算结果做铺垫。)

  ②、提出竖式计算的.要求,讨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办?

  教师板书:

  4.8

  × 3.6

  1、回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提问: 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计算?可以转换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吗?

  3、让学生说出算理,独立试一试,指名汇报答案。学生上台板演。

  4、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问题讨论”是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过程,是理解算理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教学思维的过程。)

  ③、分析算理。

  我们一起在原式上做一做。(边说边板书)

  思考:1. 乘数中的两个因数是如何转化成整数计算的?

  2. 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8×36的积以后怎么办?

  3. 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4、小数点应该点到哪里呢?

  教师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728除以100,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6×4.8的积是两位小数。

  ④(教师出示课件),显示算理的全过程。指名学生结合竖式,再次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沙发的占地面积,①、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聪聪家客厅的面积,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沙发,(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②师:求沙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算式,教师肯定并板书。

  0.85×1.8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一个是一位小数,一个是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了解题中的数据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了解因数的特点,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③师:这样的两个小数相乘,用竖式计算怎样算呢?(教师强调小数乘法列竖式是不要把小数点对齐,要把因数的末尾数对齐。)

  教师板书竖式:

  生:学生试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让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学生完成板书:

  师: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出积以后怎么办?

  生:回答,师在竖式中点上小数点。

  师:告诉学生在横式中写得数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写。

  完成横式:

  0.85×1.8=1.53(平方米)

  ④师:(出示课件)再次显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既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程度,用便于解决计算中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⑤师:用竖式算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检验一下。

  学生计算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检验计算结果,确信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三、归纳总结

  让学生观察两个竖式,说一说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观察比较,总结算法。

  1、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2、通过比较,你发现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3、你知道计算小数乘小数时,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吗?小数点的位置是 如何确定的?

  师总结算法:小数与小数相乘,先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求出积,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经历有个性的经验提升为数学方法的过程。)

  师:观察的很认真。知道了两个因数和积中小数位数的这种关系,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根据这种关系,我们不计算,就能判断积的小数位数。

  四、尝试应用

  1、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茶几,(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求茶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0.45×0.9=

  师:估计一下,0.45×0.9的积有几位小数?为什么?

  生:三位。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它们的积也一定是三位小数。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自主笔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一名好学生板演。请板演的同学说

  一说确定小数点时是怎样想的。

  生:先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于405。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也要从405的右边开始数出三位,405正好是三位,就在4的前面点上小数点,整数部分写0。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先估计积有几位小数,为自主计算打基础。让好学生板演,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师:说的很好,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再自己试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试一试”,根据126×12=151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你知道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吗?

  生: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熟练应用并巩固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五、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小数教案15

  一、设计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参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感悟算理——观察比较,概括方法——巩固练习,应用提高”等环节,使学生不断焕发“思维的活力”。

  2、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更需要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从整体上看是一个系统,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为小数乘小数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不同的是,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点的定位稍显复杂。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设计要重视计算教学探索过程的有效开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经历独立尝试、思维交流、体验评价,理解感悟算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下面一幢宽敞漂亮的住房的平面图。

  (1) 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问题1,客厅有多少平方米?

  问题2,厨房有多大?

  问题3,主卧室有多少平方米?

  问题4,书房多少平方米?

  问题5,房间内过道多少平方米?

  ……

  2、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你打算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过道:6.5×0.9;客厅:6.3×4.2;书房:5.4×3;主卧室:5.4×3.5;厨房:4.27×2.6;卫生间:4.27×1.4;小卧室:4.27×3)

  [设计意图: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是解决校园生活中的装玻璃问题,主要体现了新课标中“计算教学同解决问题紧密联系”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呈现的数据独立提出能解决的问题,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这样不仅引起了新知和旧知的认知冲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所列的乘法算式,哪些是你解决过的,你是怎样解决的,哪些你还没有解决过?(揭示课题:小数乘小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所列算式的比较,不难发现算式中有我们会解决的整数乘小数的算式,如“5.4×3,4.27×3”也有不曾计算过的小数乘小数算式。通过回忆和计算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启发学生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解决新问题;新知的对比认知也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1、教学新知,初步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引导谈话:根据以往我们计算小数乘法的经验,你觉得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时,是否也可以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呢?“6.5×0.9”请学生尝试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并按整数乘法进行笔算。

  思考:按整数乘法计算,请你猜一猜,算出的结果跟实际的结果相比会有多大分别呢?

  (2)组织学生共同探究竖式计算算法和算理。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其中计算的道理。教师巡视让不同算法的学生上台板演。

  请学生根据板演说一说的计算算理,并年顺势画上算理指示图。

  讨论交流并小结: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算出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怎样把算出的结果转换成实际的结果呢?

  2、独立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6.3×4.2、5.4×3.5、4.27×2.6、4.27×1.4”,根据自己的思考过程跟同桌说一说。

  (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或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或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积除以100(或1000)。

  [设计意图: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注意从整数乘小数的计算入手,更是为了给接下来探索小数乘小数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技术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对整数乘小数笔算方法和转化思想的借鉴,从而确定相应正确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图示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三、进行比较,概括方法

  1、引导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出示:5.4×3 6.5×0.96.3×4.2、4.27×2.6 竖式

  组织讨论:

  (1)小数乘法算式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2)通过比较,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2、小结:小数与小数相乘,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将学生做过的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来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具有可观性和对比性,利于小结出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这样处理,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又达到了省时、高效的教学目的。]

  3、交流: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小数?你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4、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主动地抽象、寻找出小数乘小数的运算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明确怎样点小数点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出示“0.56×0.04”,你能不能按照我们刚才总结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下。看一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交流后组织小结出“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在下面各题计算的积里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重点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及时的练习巩固了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注重了学生思考过程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习题1和2,重点落实“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决定积中的小数位数”的知识点,习题3主要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这堂课大家运用知识间的联系,探索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请谈谈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生活中有许多小数乘法的问题,希望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设计意图:渗透并启示学生要学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自主地开展对自己学习的评价,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用数学,更喜欢数学。]

【小数乘小数教案】相关文章:

小数乘小数教案04-02

《小数乘整数》教案06-30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02-18

《小数乘整数》教案[合集]06-30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15篇11-11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4-27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4-22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5-15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03-15